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1.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好坏,重要指标是人均占有多少()A.绿地面积B.草原面积C.森林面积D.耕地面积解析:由于森林、草原在保护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人们常把人均占有多少绿地面积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答案:A2.保护环境的两大重要措施是()A.治理“三废”和植树造林B.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C.封山育林和建立自然保护区D.减小城市规模和建立自然保护区解析: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因此,保护环境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答案:B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物,都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下列有关食品的说法,错误的是()A.绿色食品是指颜色一定是绿色的食品B.为保证中学生的营养均衡,午餐应该增加肉类食品,晚餐荤素搭配,热量适宜C.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慢性和潜在的危害D.为防止“瘦肉精”中毒,在谨慎挑选肉类食品的同时,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加大安全系数解析: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答案:A4.大力推广无磷洗涤剂,是因为含磷、氮物质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湖泊()A.鱼虾全部死亡B.富营养化,产生“水华”或“赤潮”现象C.金属污染D.氮氧化物污染解析:当人们用含氮、磷的洗涤剂后,污水排入附近的湖泊,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藻类释放的毒素能毒杀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产生“水华”或“赤潮”现象。答案:B5.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里,其中生物种群变化不大,后由于生活废水大量排入而造成污染,所有植物均在短时间内死亡了。在池塘的下列物质中,哪种会由于污染而首先减少?()A.硝酸盐B.磷酸盐C.碳酸盐D.氧气答案:D6.下列关于生物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滥伐森林会使其稳定的结构遭受破坏而丧失再生能力,因此生物资源具有有限性B.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只能造成环境的破坏C.人类在利用生物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特点D.在生态系统中,生物资源和其他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解析: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可能促使资源的优化与稳定,也可能造成环境的破坏。答案:B7.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是()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B.环境污染C.外来物种入侵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解析: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外来物种入侵。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主要原因,森林的超量砍伐、开垦草原、草原的过度放牧以及围湖造田等,都会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答案:D8.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缺少了这把“保护伞”,地球上一切生命的产生、延续都将是不可能的。下列有关大气臭氧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大量反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所以那里气温低B.能散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之害C.是大气中存在臭氧的唯一场所,所以我们应善加保护D.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解析:臭氧可以有选择地吸收紫外线和其他短波辐射,减少其到达地面,降低对人类的辐射。答案:D9.下列哪项不是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A.砍伐热带雨林B.燃烧大量的石油产品C.世界范围内初级生产量的增加D.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扩展解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由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燃烧,森林被大量砍伐,绿地面积减少所导致。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所以,植被的减少必然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转化减少。而初级生产量增加应该是植物的生产能力增强,光合作用更加旺盛,能够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答案:C10.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二氧化硫的排放白色污染烟尘氮氧化合物的排放A.B.C.D.解析:燃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排放的二氧化硫等会导致酸雨的形成,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而三峡工程发电利用的是水能,避免了这一系列污染的发生。答案:C1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的个人行为是 ()A.玻璃包装用物的回收利用B.积极参与实施环境保护法的活动C.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作为个人的交通工具D.由肉食者改为素食者解析:因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措施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只有制定一套系统、全面、完整的环境保护法规并使人人都遵守才能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的。而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最有效个人行为就是积极参与实施环境保护法的活动,并带头遵守这一法规。A、C、D虽然都是好的措施,但是这些个人局部的行为势单力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答案:B1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的关键是在野生稻中发现了雄性不育株,这体现了野生生物资源的()A.经济价值B.潜在价值C.科研价值D.间接价值解析:所有生物的基因共同构成了基因库,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材料。答案:C13.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A.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B.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C.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解析:为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防止土壤沙化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特别强调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答案:A14.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其天敌数量较多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很快被淘汰A.B.C.D.解析:被外来物种入侵的地区,一般会缺少天敌,而得到较好生存条件,种群数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而入侵害虫的大量繁殖,将会对入侵地区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答案:C15.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具有生物净化能力的一组是 ()A.消费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析: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和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答案:B16.“气候变暖将是一场灾难”,关于这句话的不正确叙述是()A.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将给人们带来无法估计的灾难B.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C.为防止气候变暖,人类要尽可能植树造林,保护植被D.海水温度升高时,海水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将减少,有利于阻止气温升高解析: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增多引起的。所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都是有助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温室效应的直接后果便是加快南极冰层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海水温度升高后,海洋生物的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将会增多。答案:D17.为了保护生物圈的稳态,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实施“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促进物质的循环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利用和开发野生生物资源A.B.C.D.解析: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物圈的稳态。生物圈虽然具有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可是人类活动在许多方面对生物圈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过了这种限度。如:酸雨、温室效应问题、臭氧损耗问题等,对生物圈的稳态构成巨大的威胁。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态,人们应当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能源方面,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又要开发新能源;在物质生产方面,应当努力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也就是将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的生产模式,改变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对于野生生物资源,应当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对濒危物种,禁止采伐或捕杀,采取人工繁育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进行保护。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9分)18.(15分)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某地的生态结构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有关问题。(1)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上图相应的空白格内。A.流域蓄水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C.水土流失D.旱涝增多(2)为了保障本地区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目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计划生育,控制人口B.绿化造林,兴修水利C.退耕还湖,扩大水域面积D.发展乡镇企业,增加人均收入(3)围湖造田对本地区水患的影响在于:;。答案:(1)CBAD(2)C(3)减小了湖区的水域面积,降低了流域的蓄洪能力降低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增加了干流的排洪负荷19.(12分)据报道,1952年2月,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雾经久不散,每立方米大气中SO2的含量高达3.8 mg,烟尘达4.5 mg,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4天内死亡约4 000人。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而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这与此种类型的大气污染能形成有关。(2)这种污染对人体系统的危害最大,将会造成等疾病(列举出2种主要病症)。(3)大气中的SO2将直接危害陆生高等植物的组织。(4)要防止类似悲剧的出现,应采取的措施是 。解析:(1)大气中的SO2可以形成酸雨,(2)SO2和烟尘可以随呼吸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并能够刺激和损坏呼吸道黏膜。(3)高浓度的SO2可以直接伤害植物的叶等器官,使植物的叶片出现黄斑甚至枯死等症状。(4)大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主要来自石油和煤的燃烧。有害气体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防止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污染源,大力发展生物净化工程等。答案:(1)酸雨(2)呼吸咳嗽、呼吸困难、肺炎、气管炎(3)叶(4)严格控制污染源,大力进行植树造林等20.(10分)下图为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地和荒漠地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明我国近年来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解析: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理及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并且根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应用层次。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性,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天气就是由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人们对森林的过量采伐,草原的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植被的破坏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破坏,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采取措施,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答案:(1)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地蓄水能力降低。植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尘随风而起。森林面积减少,防风沙能力下降。(2)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善保护。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退耕还林还草。21.(12分)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2)许多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毒素,分泌或死亡后释放到海水中,致使海洋动物生理功能失调或死亡。赤潮爆发时常常引起海鸟、鱼、虾和贝类等的大量死亡,甚至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中毒。请写出赤潮生物引起人中毒的食物链。(3)海水的pH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4)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体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保密制度培训班课件
- 2025-2026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五校协作体物理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
- 不良贷款处置管理办法
- 企业端午节前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烫伤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建筑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湖南娱乐垂钓管理办法
- 海上实验奖励管理办法
- 庆阳辅警考试题库(含答案)
- 灾害现场检伤分类
- 献唐学校及桂林路小学窗帘采购需求方案
- 装饰材料与构造
- GB/T 29781-2013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
- 七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 培养科研素养提高科研能力课件
- 公司企业接收证明
- 苏州大学医学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OPS)评分表
- 暂时进出口协议范本样本
- (烹饪)基本功教学教案
- 第11章-网络故障诊断及排除ppt课件(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