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感.doc_第1页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doc_第2页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doc_第3页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近日,翻读了由简博克与莱诺拉袁合著的拖延心理学一书,每看一点便觉得书中所说如同枪棒,一次次的甩过来,自身却无力挡脱。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现在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交,所以只好赶在今天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这次我想早点开始 ,我得马上开始 ,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 ,我这个人有毛病 ,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须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间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仔细想想,我喜欢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欢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慢慢来。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观察内心的抵抗。书中描述这这实际上是一个克服恐惧的过程,这个自我观察的过程同时也发挥着间接的提示作用。或许我须聆听内心的挣扎,然后通过理性告诉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又比如在学习方面,当惰性与初衷对抗时,我必须告诉自己:我是学生。我想,这次是真的要改变拖延的坏毛病。我相信,我是真的可以!看了此书之后我感受最大的一点莫过于对拖延者思维的剖析,我以前一直认为拖延是因为个人自身惰性所在,人懒了就变着法子不想去做事情,然而此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拖延可能会受人懒惰影响但更多的是拖延者自身的思维缺陷以及身边环境所致。就如书中所言“拖延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起先我并不是很赞同书中的这一结论,但是随着作者对拖延原因的进一步剖析,结合我自身的拖延现象,不得不承认拖延与心理问题大大的相关。 譬如书中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心理舒适区,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内心恐惧,恐惧即将要做的事或即将要打交道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不适应感,触碰自己的心理舒适区域,因此为了避免对结果的不适,便自发的不去做甚至拖延,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对要承受的压力的抗拒,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定了目标,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或者寻思实现目标的路径时,发现要实现这个目标自身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为抗拒着这种将要承受的压力,便开始拖延,有时候拖延是因为对自身的认识不足而对自己要求过高,发现达不到自己所要求的完美结果,便开始拖延事情,以为拖延了结果就不会发生,说服自己相信自己还是能做到完美,书中所列举的一系列拖延者的思维我觉得是步步击中拖延发生的要害,这些思维与条框不经意间就在自小成长环境的影响下深入到拖延者的思维,因着这些思维拖延者便进入拖延的怪圈,使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变得一团糟。本书让我对拖延的成因了解的更加深刻,也彻底改变了我对拖延行为的看法,由此我才认识到要解决拖延的问题,不单单要从时间管理上加强,更重要的是从思维的改变做起,如果思维没能改变,要解决拖延问题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只有不断纠正自身存在的拖延思维,改变对身边事物的看法,才能较好地改正拖延的毛病,而拖延的思维包含量太大,而且每个人触及的成因也不一样,而本书刚好将拖延者思维剖析的细致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