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pdf_第1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pdf_第2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pdf_第3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pdf_第4页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工商管理专业论文)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外资流入中并购投资比例的提高 及垄断性并购的加剧,我国所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并购的问题,而是如何 应对并购的问题。我国政府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正视跨国公司对我国企 业的并购活动。在调整外资相关政策、有效地引导和利用外资并购、充 分发挥外国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妥善处理外 资政策中的激励与规制的关系,更好地规范外资并购行为,维护国家经 济安全。 虽然外资并购是一个曾被广泛研究的课题,但本文外资并购与外资 政策互动影响是一个较新的复合课题。所谓“互动影响”是指我国外资 政策对跨国公司在华外资并购的决策和并购方式产生影响,同时外资并 购的效应也对我国利用外资和外资政策调整产生影响。全文共由五章组 成: 第一章介绍了外资并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后面的分析奠定 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通过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的介绍,指出其对 外资并购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外资政策的“偏离”造成一方面对外资并 购形成障碍,另一方面对外资并购监管不力。 第三章在介绍外资并购对我国利用外资的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了外 资并购对我国外资政策的影响。 第四章针对外资并购带来的垄断性并购等新问题,在外资并购规制 政策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寻找我国可借鉴的经验。 第五章在探讨我国外资政策调整目标及调整原则的基础上,阐述了 既要完善有利于外资并购的外部环境、促进外资并购;另一方面又要审 慎对待外资并购,加快应对外资并购的具体举措。指出我国企业要抓住 时机,理性对待并购。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和案例评析的方法,提出了调整外资政策的思路 和应对外资并购的举措。一是为政府部门尤其是外经贸相关部门的决策 提供指导;二是引导国内企业如何趋利避害,抓住并购的有利时机,加 强与跨国公司合作,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关键词:外资并购,外资政策,互动影响,规制, 反垄断法 the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influence between foreign capital m&a and foreign capital policy in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economy,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m&a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and the prick up of monopolization m&a, china faces how to tackle m&a instead of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china must envisage mncs m&a,dispose the relation of hortative and restrictive foreign capital policy appropriately, formulate the behavior of m&a, and maintain the safety of national economy, while exerting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fdi to chinas economy, such as stipulating and adjusting foreign capital policies, and utilizing foreign capital m&a efficiently. although foreign capital m&a is a theme which has been studied widely, the interactive influence between m&a and foreign capital policy is a rather new composite theme。“interactive influence” means chinas foreign capital policy will affect mncs in their decision of m&a in china, meanwhile, m&a will also cause adjustment to chinas foreign capital policy.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fines the concept and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m&a, which makes a basis to later analysis.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foreign capital policy, and points out its effect to foreign capital m&a. the deviation makes the policy become the barrier to m&a, on the other side, it become loose to supervise m&a. the third chapter analyses the effect to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 and foreign capital policies by foreign capital m&a. the forth chapter is to search the methods to tackle foreign capital m&a, on the basis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restriction policies to m&a, while facing the growing up ratio of monopoly m&a. the five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adjustment target and principle of foreign capital policy, and point out improving the circumstance of m&a to expedite m&a, on the other side, tackling m&a prudently and hasten actions to face it. it also points out the enterprises should catch hold of the chance and reply m&a rationally. the thesis uses comparison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to point out the ides to adjust foreign capital policy and how to tackle foreign capital m&a. the thesis gives the guide to foreign trade and investment departments, also, it instructs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especially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use the benefit of m&a, catch hold of the chance, reinforce the cooperation with mncs,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well. key words: foreign capital m&a, foreign capital policy, interactive influence, antimonopoly law 前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深入,通过并购方式实施跨国经营和全 球扩张,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选择和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2006 年 10 月 16 日联合 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6 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5 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达到 9160 亿美元,其中全球跨国并购总金额为 7610 亿美元,占当年 fdi 总量的 80%以上。我国经济在更 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加速融入到全球化中,2000 年2003 年我国外资并购交易额占全球跨境并 购交易额的比重逐年攀升,依次为 0.2%、0.4%、0.6%、1.3%。我国外资并购交易额占我国外商 直接投资(fdi)总额比重从 2000 年的 5.5%上升到 2003 年的 7.1%。 1并购资本流入份额增加, 股权投资规模扩大。 2005 年 12 月 31 日商务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 签发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该办法从 2006 年 1 月 30 日起实施, 可以预见,中国将掀起新一轮外资并购浪潮。 2006 年 3 月全国两会期间,规范外资并购的呼声达到了高潮,全国工商联在一份名为关 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是 企业和国家经济走向全球舞台的必经之路。但是,在跨国公司占有其他国家市场时,往往使被并 购企业所在国经济受到很大冲击,甚至会威胁一国经济安全。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外资及外 资并购的再审视,已经成为政府和产业界共同的思考。 我国外资流入中并购投资比例的提高及垄断性并购的加剧,对现有的引资政策提出了挑战。 由于我国的外资政策主要是规制传统意义上的“三资”企业,随着更多投资形式由合资、合作转 向外资独资和并购, 现有的外资政策在多方面显示出它的不足, 针对新时期外资流入的特点和现 有的外资政策深入探讨,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便为政府部门决策和 企业并购提供参考。 1 2006 年 4 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oecd 投资政策评估:中国地区开放政策有助于并购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 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蔡忠林 日期:2006 年 11 月 28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 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 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蔡忠林 指导教师签名:朱启贵 日期: 2006 年 11 月 27 日 日期:2006 年 11 月 27 日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1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1 11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外国直接投资(fdi)包括两种方式: (1)新建企业,就是与东道国企业以合资、合作或以 独资的方式在东道国设立企业,俗称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2)跨境并购。(gross boarder merger & acquisition)。 跨境并购又称外资并购或国际并购, 是指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 通过一定渠道或支付手段, 将外国企业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份额的股份或资产买下来, 从而对后者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 全的控制。 外资并购主要分两大类: 外资兼并 (cross-border mergers) 和外资收购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外资兼并是指在当地或外国企业的资产或运营活动被融入一个新的实体或并入 已经存在的企业, 外资兼并的最终结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成为一个法人。 外资收购的 最终结果不是改变法人的数量,而是改变被收购企业的产权归属或经营管理权归属。 2 从我国目前跨境并购的情况来看,既有外资企业对我国国内企业的并购,同时也有我国企业 对外资企业的并购,如联想集团收购 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但是,无论在数量还是金额上,在 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 我国的跨境并购主要表现为外资企业对我国境内企业的并购, 也就是通 常说讲的外资并购。 本文研究的外资并购,特指跨国并购中境外资本(包括港澳台资)对我国境内企业的以获得 经营控制权为目的的并购。 本文所指外资是指来自国外的资本(包括港澳台地区资金和侨资), 外 资的形态有国外货币、机器设备、非专利技术、工业产权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1 12 2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趋向并购的理论分析 对优势的寻求、 保持和发展是跨国公司进行并购活动的重要动因。 并购理论中的规模经济论、 企业成长论实际上是对垄断优势的追求; 交易费用理论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利用优势、 发展优势的 一种表现。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著名国际投资专家约翰.邓宁(j.h.dunning)教授于 1976 年 提出的,1981 年他在专著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中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详尽的阐述.邓宁认为 跨 国 公 司 对 外 投 资 主 要 由 三 种 优 势 决 定 : 所 有 权 优 势 (ownership) 、 内 部 化 优 势 (internalization)、区位优势(location),形成一个解释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通论。 2 吴晓求: 公司并购原理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90 页。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2 1.2.11.2.1 跨国并购的折衷理论框架 为了更好地解释跨国公司投资趋向并购,以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为基础,再加上一个速度 (speed)因素,建立起一个分析跨国并购的折衷理论框架(olis 框架) 。 3根据跨国并购的折中 理论框架,不同进入方式会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所拥有的各种优势产生不同的影响。如表 1-1 所示: 表 1-1 跨国公司的不同进入方式对其优势的影响 所有权优势(o)所有权优势(o)区位优势(l)区位优势(l)内部化优势(i)内部化优势(i)速度优势(s)速度优势(s) 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 强化 强化 一般 强化 新建投资 新建投资 一般 一般 强化 一般 (1) 所有权优势是指一个企业拥有或能够获得的而其他企业没有的资产及其所有权。 主要包 括四个方面:第一,技术优势,通过并购方式更能强化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可以获取东道国原 有公司的技术及生产经验等。第二,企业规模优势。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获取企业的规模经济优 势。第三,组织管理优势。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高度专业化人才地充分 利用。第四,金融优势。公司越大,越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多渠道获得资金;另一方面,并购增 加了东道国被并购企业的信用,从而更容易从当地获得低成本的高额贷款。 (2)区位优势是指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取决于区位禀赋的吸引力,主要包括劳动力成本、市 场需求、自然资源、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对于 fdi 而言,跨国并购方式更容易获取原有企业的 熟练劳动力、研究设备等,更能有助于跨国公司获取当地的区位优势。 (3)内部化优势是为了避免不完全市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将其所拥有的资产加以内部化, 从而保持企业所拥有的优势。 根据邓宁的理论, 把一个企业中间产品的外部市场交易变成企业内 部的关系,在企业内部统一调拨、合理配置,使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都在企业内部完成,能使企 业的优势发挥最大的效用。 (4)速度优势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速度以及市场反应、研究创新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这四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类型。 1.2.21.2.2 发展中国家 fdifdi 的三阶段模型 在跨国公司投资理论的基础上, 针对发展中国家外商投资形式的选择, 提出以下的分析模型, 以进一步说明在发展中国家并购方式是 fdi 的特点和未来的选择趋向。 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跨国公司的成本 ct 简化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跨国公司所有的显性生 产成本,以 cp 表示;第二部分是由内部化所带来的企业内部交易成本,以 ci 表示;第三部分是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外部市场成本,以 ce 表示,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 3 黄文中, 跨国公司的宏微观经济研究 ,学位论文库,万方数字网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3 来的外部交易成本以及由于东道国的政策等所带来的外部风险成本。假定如果采取合资方式的 话,则全部为内部交易成本;如果采取新建独资方式的话,则全部为外部风险成本;如果采取并 购方式的话,则两者都有。收益方面,我们用 em 表示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增加的所有权优势、 获取的区位优势及速度优势所带来的收益。 另外,再以 e 表示跨国公司投资东道国企业的预期收益,n 表示扣除各项成本后跨国公司在 该企业所获得的净收益, 为跨国公司的持股比例,则可以得到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的收益模 型: 合资进入时: ct=cp+ci n= (e- cp- ci) , 0 1; 独资进入时: ct=cp+ce n= (e- cp- ce) =1; 并购进入时: ct=cp+ci+ce-em n= (e- cp- ci- ce+ em) 0.5 1。 由以上模型出发,我们可以得到图 1.1。如图中所示,a1 表示跨国公司采用合资和合作方式 进入东道国市场的成本状况,a2 表示跨国公司采用独资方式进入东道国的成本状况,a3 表示跨 国公司采用并购方式进入东道国的成本状况。 成 本 a1(合资合作) 状 况 a2 (独资) a3 (并购)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e1 第二阶段 e2 第三阶段 图 1-1 发展中国家 fdi 的三阶段 figure 1-1 three stage of fdi in developing country 第一阶段:合资或合作阶段。e1 点之前为第一阶段,即东道国引资的初级发展阶段。由图 1-1 我们可以发现,在此阶段,合资方式的成本最低、并购方式的成本最高,从而导致跨国公司 更多的选择合资方式进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由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各种因素所决定的: 一是由东道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引资初期,政府对于外方股权所占比例有严格的限制,往往支 持合资或者合作,限制独资,从而导致并购和独资进入将面临较大的政策性风险;二是东道国市 场发育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存在严重的市场失效问题,从而导致市场的外部交易成本过高;三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4 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引资初级阶段相对应, 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相对较低, 各种交通通讯手段仍较 落后。也就是在预期总收益一定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更倾向于从降低外部市场成本的角度出发, 选择合资或合作的经营方式。合资企业的当地背景有效的降低了外部市场成本。同时,由于合资 企业中东道国政府往往控股或者占有相当的大的股份, 从而导致跨国公司具有相当大的内部交易 成本。因此,总体上看来,在此阶段,跨国公司的成本主要表现为内部交易成本 ci。 第二阶段: 独资阶段。 e1 点 e2 点之间为第二阶段, 即东道国引资的中级发展阶段。 由图 1-1 可以看出,在此阶段,独资方式的成本最低。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也是由跨国公司所面临的 各种因素所决定的:一是随着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市场发育逐渐成熟,投资的各种软硬环境都得 到改善,从而导致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二是随着东道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资股 权的比例限制都大大削减, 从而导致外部市场政策性风险大大降低; 三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 程的发展,各国纷纷放松了自己的市场壁垒,同时,通讯等各种基础设施更加先进,从而导致跨 国公司大规模的采取一体化战略,这时候,对控制权的要求就更加强烈。四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 展,合资企业的弊端日益显现,导致跨国公司内部交易成本不断上升,从而促使跨国公司选择放 弃合资或者合作方式。内外因素的结合就决定了跨国公司此时更多的选择新建独资方式进行投 资,从而这个阶段的成本更多的表现为外部市场成本 ce。 第三阶段:并购阶段。e2 点以后为第三阶段,即东道国引资的高级发展阶段。由图 1-1 我 们可以发现,在此阶段,并购方式的成本最低、合资方式成本最高。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由各种 因素共同决定的:一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继续发展,跨国公司为了寻求、获取与增强自己的 所有权优势。更多的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行扩张。前面分析过,并购方式要比新建方式更能增强 企业的所有权优势。二是随着东道过经济的继续发展,东道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产生了 许多充分适应当地需求的专有技术, 这都导致了东道国高级区位优势的产生, 而这吸引了跨国公 司对东道国区位优势的追求。三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中更加强调速度优势,速度就 是效率, 并购要比新建方式更能获得竞争上的速度优势。 四是东道国政府进一步放松了对股权的 限制。 以上方面决定了跨国公司采用并购方式进行投资必然能获得其他方式所不具有的 em 收益, 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 同时, 伴随着跨国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 的进一步改进,企业内部化成本 ci进一步降低;而且,东道国经济发展也导致外部市场成本 ce 进一步降低。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东道国引资发展的第三阶段, 跨国公司更多地采用并购方式进入 东道国市场。 从上述发展中国家 fdi 三阶段分析中可看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升、外资政策的宽松、投资环境的改善,外资并购方式将逐渐替代新设投资成为 fdi 的主流 投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5 1 13 3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及趋势 回顾 20 世纪中期开始的全球第五次并购浪潮,全球企业并购交易规模以年均 33%的速度递 增,2000 年达到历史高峰 3.4 万亿美元,以后回落,2004 年呈现开始复苏的迹象(见图 1-2) 。 1 1.1 1.6 2.5 3.3 3.4 1.7 1.2 1.3 1.9 2.5 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交易规模 文献来源:王巍主编: 2006 中国并购报告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年版,第 3 页 图 1-2 19952005 年全球并购交易总规模(单位:万亿美元) figure 1-2 total scale of global m&a from 19952005 这一点也可以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公布的该组织成员国 2005 年 15 月跨国并购数据 便可以看出,这一期间,oecd 跨国并购流入总金额便达到 2216 亿美元,2005 年全年预计达到 5319 亿美元(见表 1-2) 。 表 1-2 oecd 国家跨国并购状况(19952005) (单位:10 亿美元) 时 间 时 间 流 出 流 出 流 入 流 入 1995 年 138.0 151.0 2000 年 1160.8 1134.2 2001 年 606.4 586.6 2002 年 378.3 409.4 2003 年 309.7 328.0 2004 年 413.0 452.8 2005 年 519.8 531.9 文献来源:经合组织网站 我国外资并购经历了四个阶段: (1)萌芽期(1992 年至 1995 年 8 月) 。在此以前,国家也就没有关于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政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6 策法规。这一阶段外资并购特点:第一,我国利用外资来源比较单一,集中在港、澳、台,投资 地区主要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第二,外资并购的投资规模都比较小,并购的形式单一,主 要是整体现金收购,收购对象又以中小型的国有制造业企业为主。 “中策现象”是外商并购投资 的起点,1992 年香港中策投资公司以中国轮胎公司的资产为基础,一揽子收购泉州市 37 家国有 企业,收购大连轻工系统 101 家企业。1995 年 7 月 5 日,日本五十铃和伊藤忠联合以协议方式, 购买北旅公司 4002 万非国有法人股,占公司总股本的 25,开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先河。 (2)限制期(1995 年 9 月至 1999 年 8 月) 。 “北旅事件”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方面引发了许 多问题,包括税基确认、评估方法、信息披露等。基于控制市场开放进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 考虑,1995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关于暂停将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 股转让给外商的请示性通知 ,规定在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管理办法颁布之前,任 何单位一律不准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家股和法人股。 这一阶段外资并购因此进入长达 4 年的 低潮期。 (3)复苏期(1999 年 8 月至 2002 年 10 月) 。此阶段是外资并购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时期, 出现有别于以前的鲜明特点。第一,外资并购进入的产业不断推进,开始进入高新技术、高附加 值产业,同时进入第三产业的热情高涨。第二,外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一些行业领先者成为跨 国公司追逐的对象。例如食品业达能收购乐百氏。第三,加大控股并购力度,增资控股趋势非常 明显,外商增资扩股实际上是在现行政策下对中方企业的一种间接并购行为。第四,国际著名的 跨国公司开始成为投资主体。 1999 年 8 月,国家经贸委颁布了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 ,虽然明确了外商可以参 与购买国有企业,但审批手续过于复杂,令并购困难重重。 2001 年 10 月,外经贸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联合下发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 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 ,规范外资参与重组和处置国内不良资产的各项行为。 2001 年 11 月,外经贸部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 见 ,对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 a 股或 b 股和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受让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作了 原则性规定。 2002 年 7 月 1 日,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设立规则 、 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规则 正式实施。 (4)全面发展期(2002 年 10 月至今) 。为了适应中国加入 wto 的新形势,国家对外资并购 从限制转为支持,一系列配套法规不断出台。 2002 年 10 月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 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出台。 2002 年 11 月 4 日,证监会、财政部和经贸委联合发布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7 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允许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 2002 年 11 月 7 日,证监会和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 暂行办法 ,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通过托管银行投资于境内 a 股市场。 2003 年 3 月 13 日,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外 汇管理总局联合颁发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 业都可以成为并购境内企业的主体。 2005 年 12 月 31 日商务部、证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 签发了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明确外资可通过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已 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的 a 股股份。 相对于之前国际资本参与上市公 司主要是外资法人股和持有流通 a 股两种形式,办法为拓宽外资参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打开了方便之门。 这一系列法规(见表 1-3)减少了中国过去对外商并购中国企业的限制,中国并购市场终于 对外资全面放开。 表 1-3:外资并购涉及到的文件(按时间顺序整理) 序号 序号 时 间 时 间 出 台 文 件 出 台 文 件 1 1995 年 9 月 关于暂停将上市公司国家股和法人股转让给外商的请示性通知 2 1999 年 8 月 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的暂行规定 3 2001 年 10 月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吸收外资参与资产重组与处置的暂行规定 4 2001 年 11 月 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 5 2002 年 4 月 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6 2002 年 7 月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的设立规则 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设立规则 7 2002 年 10 月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8 2002 年 11 月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9 2002 年 11 月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10 2002 年 11 月 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 11 2003 年 3 月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12 2003 年 5 月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股权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13 2003 年 6 月 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 14 2005 年 12 月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所以短短的四年时间,我国外资并购市场又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外资并购进展更快,并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8 购交易层出不穷。比如银行业,既有摩根大通、汇丰银行和新桥投资争夺深发展,也有国际金融 公司、花旗银行和香港东亚银行对民生银行的垂青;第二,外资并购的规模化、系统化程度在加 强。他们不仅仅是对一个个单独的企业进行并购,而是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 品进行纵向并购,对产业链进行整合。第三,在 wto 规则下,我国向外资开放更多的领域,这使 得外资并购涉足力度更深,并购行业进一步扩展,开始涉足保险业、电信业和银行业等原来国家 垄断行业。第四,外资并购的操作手段更为广泛。比如,青岛啤酒与美国著名啤酒酿造商 ab 公 司可转换债的并购案就明显带有金融创新的意味。一些新的并购模式,包括要约收购、债转股、 国内投资机构的替代性收购、 外资上市公司换股收购或者融资收购等, 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9 第二章 我国外资政策及其对外资并购的影响 第二章 我国外资政策及其对外资并购的影响 2 21 1 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1.12.1.1 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内容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外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经营 政策、税收政策、股权政策、地区政策和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等。 (1)产业政策。我国主要是通过产业限制或鼓励的办法来规范外资的市场准入。中国的外资 政策对外资进入的领域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并根据国家经济安全、 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的要 求,把外资进入的领域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等类型。1995 年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 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1997 年 12 月 31 日,国家有关部门对该目录进行了修订。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 2002 年 3 月 11 日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附件,自 2002 年 4 月 1 日起施行,同时,废止 1997 年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与 1997 年修订的目录相比,新目录在内容 上有了以下四点变化:鼓励类目录由原先的 186 条增至 262 条;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 外贸、旅游、电信、运输、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贸易领域;将一般工业行业划入允许类;四 是放宽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股份比例和行业限制。2004 年 12 月,国家对目录作了进一步修 改,继续放宽了外资准入范围,首次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和电影制作列为对外开放领域。 (2)经营政策。外资政策对于“三资”企业经营业绩上的要求主要包括技术先进性要求、外 汇平衡要求、当地含量要求、出口业绩要求等,但这些要求总体上在逐步弱化。在技术方面,不 采取强制性手段使外商转让技术,也不将转让技术作为批准项目的先决条件,在外汇管理方面, 在 1997 年外商投资企业被纳入结售汇体系之后,按照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进口 所需外汇可向银行购买,外商投资企业正常的还本付息、分红等购汇要求也能得到满足,这就意 味着以前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平衡要求基本上名存实亡。 (3)税收政策。中国对外商投资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主要是通过税收政策进行的。这些优惠政 策按照其不同的目的可以分为: 旨在鼓励在经济特区及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直接投资创办外资企 业;旨在开办国家鼓励项目的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旨在鼓励对边远地区、特殊行业、特殊企业 投资的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4)股权政策。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股权政策主要包括三点:股权上限、股权下限、注册 资本比例。股权上限:中国外资政策对一些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设定了股权上限。例如证券公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10 司外资比例不超过 13,水上运输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 49%。股权下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在中外合资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商合资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得低 于 25%。注册资本比例:1987 年中家工商管理局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 比例的暂行规定第三条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作了详细规定。 (5)地区政策。在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优势,支持东部地区积极发展资 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型产业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 2.1.2 2.1.2 我国外资政策的发展历程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试验探索期。1979 年至 1985 年为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试验与探索时期。这一时 期的主要特点是:进行有关法规建设、创造基本的投资环境、探索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在 这一时期,中国先后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 年 7 月)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法 (1983 年 9 月)等法规,并颁布了一系列对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的规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 管理制度。1980 年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试办了经济特区;1984 年至 1985 年又将开放 地区地域扩大到沿海 14 个城市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及闽南三角洲地区(厦门、漳州、泉州) ,批 准设立了 14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某些特区政策。这就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构造了基 本的法制框架、初步改善了中国的投资环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由起步转向逐渐加快。 (2)平稳发展期。19861991 年是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平稳发展时期。1986 年 10 月,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 ,标志着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的时期开始。这一 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有重点有计划地吸收外商投资, 对外商直接投资 的投向和结构进行引导和调控, 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在这一时期, 我国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 注重对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政策指导和外资法规及其配套法规的建设。 除了 关于鼓励外商 投资的规定以外,还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规,如外资企业法 (1986 年 4 月) 、 指导吸收外 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 (1987 年 12 月) 、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988 年 4 月) 。 鼓励台湾同胞 投资的规定 (1988 年 7 月) 、 鼓励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规定 (1990 年 8 月)等,并对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进行了重要的补充修订(1990 年 4 月) ,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企业和 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 (1991 年 4 月) 。1988 年,国家决定将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展到北方沿 海的辽东半岛、 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 县, 批准海南建省和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 年决定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这些规定和举措使吸收外资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外商 投资有了较快的发展。 (3)快速发展期。自 1992 年起,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快速 发展时期。1992 年,国务院决定在沿海对外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对外开放范围扩大到沿江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11 (长江) 、沿线(陇海、兰新线) 、沿边(边境)地区,至此,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新 格局在中国已初步形成,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行为进行规范是一个不断的渐进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对外 资进行管理的法律体系不断地健全起来(见表 2-1) 。 表 2-1 中国外资政策变动及对外资影响的一览表 时间 时间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 中国利用外资政策 对外资的影响和外资的反应 对外资的影响和外资的反应 1979 1985 年 1 取消外资进入限制,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 海城市 2 制定合资企业法 ,开始建立与外资合作 的法律框架 3 基础投资的改善和城市的改革 1 投资主要考虑中国的低劳动力成 本 2 投资属于“实验”阶段,大多为短 期项目和小型项目 3 以传统的加工出口为主 1986 1991 年 1 对外商投资企业开始有了规模,出口比例 和科技水平的限制 2 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 高新技术企业有更多的进入优势 2 短期投资项目减少 3 早期进入的企业企图扩大在中国 的市场份额 1992 1995 年 1 更进一步开放市场,尤其是内地市场 2 所有制改革,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3 对外资的微观调控进一步市场化 1 投资规模扩大,占领国内市场的能 力提高 2 个别跨国公司开始出现控制国内 市场的趋势 1996 1998 年 1 更多地追求竞争的公平性 2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新政策出台, 对外资导向性更加明显 3 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减少 1 外资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 2 出现外资增资扩股现象 3 进入外资增长缓慢,并在 1998 年 未出现骤减 1998 2002 年 1 外资政策又逐步恢复 2 各级政府开始注重对投资环境的改善 1 外资总量开始上升 2 外资投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大 为增加 2002 年起 1 扩大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范围 2 开放的重点是服务贸易 1 投资到服务业比重上升 2 全方位、多领域、多方式开放 文献来源:胡峰,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论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版,第 42 页及相关资料整理 2 22 2 我国外资政策对外资并购的影响分析 上海交通大学 mba 论文 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互动影响分析 12 从以上我国外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外资并购涉及到的相关政策的制定颁布过程, 可以寻找到 对外资并购逐步规范管理的踪迹。 但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由于认识方面的限制以及实践经 验的欠缺,总的来看,我国仍未形成对外资并购管理和规制的完善的政策体系,尚有许多问题需 引起注意和加以解决。 2.2.12.2.1 外资政策的“紧”偏离 我国外资政策的制定主要是针对“三资”企业的,因此,随着外资并购的发展,现有外资政 策存在对其过于严格限制的方面,限制了外资并购的顺利进行及并购后积极作用的发挥。 (1)资产评估方法和标准差异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笼统规定: “向外商转让上市 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原则上采取公开竞价方式。 ”但是竞价基础没有明确,具体程序又是如何?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指出 “禁止以明显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转让股权或出售 资产” 、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涉及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事宜的, 应当遵守 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 ,但未明确指出细则。我国目前国有股的转让价格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