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软件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形成及动态竞争力测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i 摘要 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在一国国民经济、国民生活中日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逐步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成为国民经 济新的增长点。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企业的竞争环境表现出动态化的特点。软件业不但 发展于动态的竞争环境,而且软件业的特点使其天生就是一个充满了风险、同时 是充满了机遇的高动态竞争的行业。因此,在软件行业中,企业如何建立动态的 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动态竞争理论是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本文以动态竞争理论作为进行研究的 理论基础,从软件产品的特征和经济学规律的角度,运用系统规范的理论分析和 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软件企业的动态竞争优势形成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的主要工 作有如下内容: (1) 在评价了各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动态竞争的特点构建了竞争优 势动态演化图,然后对竞争优势削弱的原因、如何设置防护机制以及发现和建立 新竞争优势源的方法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这几个步骤从而对动态 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研究。 (2) 对软件产品的特征及其经济学规律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得出了软件产品特 殊的经济规律:收益递增规律、特殊的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实现预期 的需求函数以及正反馈原理。 (3) 分析了软件企业的竞争实质和造成软件企业呈现出高动态竞争的原因并 构建软件企业动态竞争的模型。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之上结合案例对软件企业的动 态竞争优势的形成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得出了影响软件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形成 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快速创新能力、快速预测反应能力、快速开拓市场的能力。 (4) 对软件企业的动态竞争力的测评研究。 首先是在前面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 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 关键词:软件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动态竞争力测评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about recently twenty years,software industry become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and the new point of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since 1990s,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ppears the dynamic state.software industry not only developes on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enviroment,but al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ware industry make it be a highly dynamic competitive industry which full of risks and opportunities.so,that how does software enterprise sets up dyna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very important.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theory is the fro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mation of software enterprise in the base of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theor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nomic laws of software product and by systematical normative method and case analysis method. the main fruits of the paper are: (1)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dynamic evolving picture in the base of review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i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competition. it studies the reason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dissipation ,the methods how to establish protection mechanism ,the methods and steps of discovering and founding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sources. (2) the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laws of software product and obtains the totally different economic laws from traditional product. (3)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mpetitive essence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and the reasons that cause highly dynamic competition and constructs dynamic competition medule.combinating cases with above study fruits,this thesis studies dyna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mation of software enterprise and obtains three key factors which affect dyna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mation. (4) the evaluation study on the dynamic competence.this paper construc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odule b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 key words: software enterprise,dynamic competitive advantage,dynamic competence evaluation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1 1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二十年来,信息技术在一国国民经济、国民生活中日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 的地位。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成 为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 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软件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具有创造高附加值的特点,对于改变中国经济 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向集约经营,从注重量的增长转向注重质的提高,发挥 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软件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已广泛地渗透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中。 软件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可以改造传统技术,促使传统产业的升级;软件产 业不仅是其他高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它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其他高技 术产业的发展。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对各国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 规模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可以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重大 贡献,走出一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以信息化促进城市化、工业化和 现代化。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速度,并以此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 的发展。与美国、印度等国相比,我国的软件企业比较落后,比如,我国软件企 业目前普遍规模偏小,软件人才短缺和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较强的项目分析和设 计经验,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等。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开始受到 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务院在2000年6月24日颁布了鼓励软件行业 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涵盖了包括投融资、税收、 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 等一系列层面,尤其是对软件行业的政策优惠更为突出。这一套系统政策的出台 表明国家旨在通过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资金、人才等资源快速流向软 件行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以增强中国信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政 策颁布之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优惠,为软件行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 间。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各地软件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软件企业 本身存在很多缺陷,这严重影响到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软件企业该如 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2 关于软件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都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 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关于网络性行业性质特点的研究以及对全球知名企业的 研究。例如信息规则1、软件业成功奥秘2、微软规划:领先之道3、 微软的秘密4等。在信息规则中,主要阐述了网络性行业的一些性质与特 点,并对其竞争策略做出指导性的阐述;至于有关微软等类似的著作虽然阐述了 一些竞争策略,但是仅仅限于对单个企业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阐述;至于软 件业的成功奥秘,本文只是对不同类型的软件企业成功因素进行了阐述,没有 将竞争策略提到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进行阐述。以上文献都没有从一个更高层次 和更系统的角度来对软件企业竞争优势建立的机理做出分析。另外,我们知道, 企业是整个产业的基础,产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发展的带动,但国内绝大部分文献 主要是从产业层面上以及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讨论我国软件产业宏观的发展策略和 政策指导,例如赵彦云、叶礼奇的我国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5,许小英的 软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考6,肖庆文的论我国软件业的比较优势7 等。从企业层面来探讨的,主要有宗其俊、李卫宁、蓝海林等的软件行业的特 点与竞争战略研究8,黄志娜的中国软件企业的经营模式与成长路径的分析 9,赵玮,姚辉的论软件企业竞争优势10等。不过这些文章也没有系统地和从 更高层次上来分析软件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机理,也只是对软件企业的竞争策略 或所需能力做出了指导性的阐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管理者在制定和选择战略时感到市场变化节 奏越来越快,企业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确定,未来也越来越难以预测。这是因为企 业运作环境已经或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普遍应用、消费者 偏好变化日益加快、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及在此背景下的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 因素都使企业处于剧烈变化的经营环境中,表现出竞争动态化的特点。软件业不 但发展于动态的竞争环境,而且软件业的特点使其天生就是一个充满了风险、同 时是充满了机遇的高动态竞争的行业。因此,在软件行业中,企业如何建立动态 的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分析的各种原因,本文选择了高动态竞争条件下软件企业动态竞争 优势形成机理的研究课题,以动态竞争理论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研究 各种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对软件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进行试探性的研 究,试图从一定程度上丰富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为我国软件企业在复杂的环 境中准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制定出合适的发展战略,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 一定的参考意见。 动态竞争理论是比较前沿的研究方向,而且研究软件企业动态竞争的文献很 少,只在万方论文数据库中看到一篇名为我国软件企业竞争策略研究11的硕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3 士论文将动态竞争理论引用到论文研究之中。但此论文主要是对软件企业之间在 不同竞争领域的竞争互动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然后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论文中, 提出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应该在哪个竞争领域竞争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指导性的竞争策略。而本文将动态竞争优势理论引入到论文中,旨在结合软件产 品的特征、经济规律来研究软件企业的动态竞争优势形成机理。 1.2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1.2.1 竞争优势的涵义及其经济学解释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市场份额、利润或增长率等方面超越竞 争对手,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但对于竞争优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而 又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由于其不同的研究角度而对此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或说 法。大部分学者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探讨竞争优势的涵义。霍弗和申德尔认为, 竞争优势就是“一个组织通过其资源的调配而获得的相对于其竞争对手的独特性 市场位势” 。12巴尼认为, “当一个企业能够实施某种价值创造性战略而其他任何 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不能同时实施时, 就可以说该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 13戴维 贝 赞可、戴维德雷诺夫和马克尚利认为, “当一个企业的表现超出该产业的平均 水平,就可以说它具有竞争优势” 。14a汤姆森和aj斯迪克兰德三世认为, “只要一个企业在吸引顾客和防御竞争力量方面相对于竞争对手拥有优势,那么 就可以说该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15 国内学者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成思危教 授认为, “竞争优势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经营绩效的核心,它通常可以 分为价格优势和非价格优势。价格优势主要取决于成本,而非价格优势主要是指 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质量以及灵活性” 。16浙江大学的项保华教授认为“竞争 优势指的是企业所达到的这样一种状态,它以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组织活动能力 为基础,提供被顾客认为是物有所值的产品或服务,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创造顾 客所需的价值。 ”17 尽管这些定义或概念在表述上有所区别,但是其基本内涵却是一致的,即企 业竞争优势就是指一个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并且能够在一定时期之内创造市场主导 权和超额利润或高于所在产业平均赢利率水平的属性或能力。 最具经典意义的定义,当推波特的说法。他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 业为客户(即消费者)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价值是客户愿意支付的价钱, 而超额价值产生于以低于对手的价格提供同等的效益,或者所提供的独特的效益 补偿高价而有余。 ” 18但有国内学者认为波特只指出了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一个方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4 面,他们认为竞争优势还来源于企业在为客户创造超过其成本的价值时,自己从 中所获得的超过其产品成本的价值,其价值越大,企业的收益也较大,竞争优势 的来源也就越大。从理论上来看, “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就是微 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如图 1.1 所示,假设横轴表示供求数量,用 q 表示; 纵轴表示供求价格,用 p 表示。d 代表需求曲线,s 代表供给曲线,两者相交于均 衡点 e,由均衡点 e 决定的均衡数量为 qe,均衡价格为 pe;市场价格为 p0,市场 实际供求数量为 q0,则消费者剩余就是图中三角形 ap0f 的面积。而企业在为客 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时,企业本身所获得的超过其产品成本的价值,实际 上就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者剩余,即图 1.1 中的四边形 p00gf 的面积。因此,消 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两者之和就定量地描述了一个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大小, 即图中的四边形 a0gf 的面积。 p as p0f pee gd 0q0qeq 图 1.1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fig1.1consumer surplus and producer surplus 由于图中 p0pe,所以图中表示的是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同理,当市场供小 于求时,p0pe,我们仍然可以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两者之和来定量地描述 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大小。西方经济学明确定义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用 公式表示为: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 生产者实际付出的价格 由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就是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等于产品的市场价 格,因此,我们得到: 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为客户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企业本身所获 得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 生产者实际付出的价格(1) 假设 cs 表示消费者剩余,ps 表示生产者剩余,均衡时消费者剩余为 cse,生产者 剩余为 pse;qd 表示需求量,qs 表示供给量。则(1)式可以用公式写成: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5 00 0 0 qp q dqqcsd 0 0 00 q dqqqppss 0 0 0 0 qq dqqdqqpscssd 管理学通常认为企业的高赢利率或优良的经营绩效来自于其竞争优势,只要 拥有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就必然获得较高水平的经营绩效。从经济学意义上讲, 企业获得高于其所在产业平均水平的赢利率,其实就是说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在可竞争性市场上,企业相对于竞争者获得超额利润,也就意味着它在创造 市场价值的过程中,能够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并较竞争对手获得更多 的生产者剩余。企业只有为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消费者剩余才能够实现其更多的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作为理性人肯定会选择提供消费者剩余最高的企业,比竞争 对手提供消费者剩余少的企业将会失去消费者。 1.2.2 主要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长期以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创造和维护或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探究一 直是战略管理的研究中心。众多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于这一主题有着不一样 的理解或阐释,由此形成不同的战略学说或理论。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企业竞争 战略管理理论主流学派有:产业结构学派、资源能力学派、动态能力论。 1. 产业结构学派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研究 产业结构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 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产业经济学 中的有关理论和分析方法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了战略研究,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 研究领域。其中,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把产业组织理论中的 scp(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引入到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提出了驱动产业竞争的五 种力量模型(图 1.2) 、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价值链(图 1.3)等论点。波特从市场、 产业结构角度出发,从竞争定位到基本战略再到价值链,提供了对竞争优势的有 价值的分析框架,基本回答了竞争优势“是什么”的问题, 即:一个具有吸引力 的行业、通过总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等策略谋取企业在产业中的最佳定位、利用价 值链创造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产业内部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力量, 即新进入者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威胁、买方砍价 能力和供方砍价能力,并且认为企业成功是两个因素的函数19:企业参与竞争的 产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该产业中的相对位势。 波特的产业结构战略理论利用产业结构和企业的市场位势,虽然对企业竞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6 优势的获得及其持久性进行了一定的解释,并提供了富有建设性的理论框架和具 有可操作性的分析工具,但是产业结构分析模式过多强调了外部环境,过分突出 了市场力的作用,仍然将企业视为“黑箱” ,认为产业内的企业是同质的,而忽视 了企业自身的特质与能力。其次,波特将产业定位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可是,这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事实上,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利润差异并不比不 同产业间的企业利润差异小20。再者,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 每一个环节,主次难分,忽视了核心能力的问题。总之,波特理论对于竞争优势 问题的关注焦点是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产业/市场结构和强调市场力的产业定位,忽 略了企业内部因素。 图 1.2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fig1.2five competence model of porter 辅企业基础结构利 助人力资源管理润 活技术开发 动采购 基进生发市服利 本货产货场务润 活后作后营 动勤业勤销 图 1.3企业价值链活动 fig1.3value chain of enterprise 2. 资源能力学派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 企业资源能力理论的出现源于两点,一是现代企业理论的局限性;二是波特 理论的不足。1984 年,沃纳菲尔特在美国的战略管理杂志上发表了公司资 产业竞争水平购买者威胁供应商的威胁 新进入者的威胁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7 源学说一文21,他提出了公司内部资源对公司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 资源基础学派认为,企业内部资源同外部资源相比,对获取竞争优势更具有重要 意义,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保持竞争 优势的关键。资源学派的核心论点是:企业以及企业的战略优势都建立在而且应 该建立在它所拥有的一系列特殊资源以及资源的使用方式之上。巴尼(barney)认 为,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价值性、稀缺性、不能 完全模仿性、组织倾向性或不可替代性13。柯利斯(collis)认为,对企业资源的评 价不应局限于企业自身, 还需要添加产业环境与竞争对手维度22。 皮特瑞夫(peteraf) 认为,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的四个必备条件是:企业的异质性、对竞争的事后限 制、不完全流动性、对竞争的事前限制。 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开始,以汉默尔(garyhamel)、普拉哈拉德 (c.k.prahalad)、斯多克(georgestalk)、伊万斯(philipevans)等人为代表的核心竞争 力与核心能力观受到理论界的青睐,战略管理理论由波特的结构观转向了能力观, 即从企业外部转向了企业内部。能力观强调组织内部的技能和集体学习以及对它 们的管理技能, 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prahalad chandler,1966; wernerfelt,1984; dosi; teece parahalad hamel,1990; 租金的本 质 垄断理查德租金熊比特租金 分析单元产业/公司产品/战略群企业资源和能力过程、地位与路径 控制点企业外生/产业环境企业内生企业内生 倾向的环 境 清楚的,可认识的稳定、成熟动态的、可变的 竞争的维 度 发现/维持细分市场 企业资源/能力 为顾客提供价值 不断毁掉已建立的竞争 优势 竞争优势 的可保持 性 中等(依赖于产业吸引 力、企业的定位、建立障 碍的能力) 较高(依赖企业资源能力 的独有性、不可模仿性、 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 高(依赖企业改变资源 能力的能力) 关注的核 心问题 结构条件和竞争者定位 资源能力的积累、不可复 制性、不可模仿性、不可 替代性 改变企业资源能力的能 力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9 图 1.4本文的技术路线 fig1.4the technical method of the study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引言。首先是讨论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分析了竞争优势的 经济学涵义,对主流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回顾与评价,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 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形成的研究。首先是讨论了动态竞争的内涵,然 后讨论和评价了产业结构学派、资源能力学派理论对持续竞争优势解释的失灵以 及对动态能力论的缺陷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竞争优势动态演化图,并 根据该图对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行了研究。 第三章,软件产品的特征及其经济学分析。首先是介绍了软件产品的定义和 类型,然后对软件产品的特征及其经济学上的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软 件产品特殊的经济规律。 研究问题的提出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述评 软件产品的特征及经济学分析 软件企业动态竞争 优势的形成研究 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软件企业竞争环 境动态化分析 软件企业动态竞争 优势的形成分析 软件企业动态竞争力测评研究影响软件企业动态竞 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结论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 10 第四章,软件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形成的研究。首先是分析了软件企业的竞争 实质,然后分析了造成软件企业呈现出高动态竞争的原因并构建软件企业动态竞 争的模型,最后对软件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 出影响软件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并对每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第五章,对软件企业动态竞争力的测评研究。首先建立了动态竞争力的评价 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软件企业动态竞争力水平 综合评价模型。 第六章,结论。对论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对论文没有涉及与有待深入 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1 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2.1 动态竞争的内涵 2.1.1 动态竞争理论的提出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企业间的竞争也出现了 多样性和不断演进性。随着竞争对抗性的越来越强,竞争内容变化的越来越快, 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越来越低,静态竞争的战略原则和思维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 足于现实的需求。在日趋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竞争条件下,企业需要新的理论指导 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于是动态竞争的理论应运而出。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西方管理学家加入这一研究后, 对企业面对的动态环境和 动态竞争的研究取得显著的进步。管理学者吸收了资源理论、能力理论、组织环 境中的情景分析理论和产业组织学的产业结构企业行为企业效益(scp) 理论,虽然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不同,但都对动态竞争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丰 富了动态竞争理论的内容。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西方管理学者在动态竞争方 面出版了两本最具代表性的论文集:(1) 1994 年,richard a.d aveni 主编的 hyper- competition:managing the dynamics of strategic maneuvering25; (2) 1996 年 geroge s day, david j reibstein 合编的 wharton on dynamic competitive strategy26。对于复杂和快速变化的竞争现象的概括,第一本著作采用了极度或 者超级竞争的概念,而在第二本著作中则采用了动态竞争的概念。 目前有关动态竞争的理论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国外, 我国的研究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才开始起步,随着我国管理学者蓝海林教授的两篇有关研究动态竞争的 论文动态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思维模式 、 进攻与反击从彩电价格战看动态 竞争27,28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学者研究动态竞争理论的开始。 2.1.2 动态竞争的特点 1. 动态竞争是以高强度和高速度的竞争为特点的,其中的每一个竞争对手都 不断地建立竞争优势和削弱对手的竞争优势,竞争对手之间的战略互动(strategic interactions)明显加快。 2. 任何一个抢先战略都有可能被竞争对手的反击行动所击败。 3. 任何的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而不是可以长期保持的。(图2.1) 5. 有效的竞争者不是维持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及时建立新优势。(图2.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2 收益 发挥优势 遇到反击 建立优势 时间 图 2.1竞争优势逐步消失 fig2.1the dissip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gradually 收益发挥优势发挥新优势 建立优势遇到反击 优势 1优势 2优势 3优势 4 0510时间 图 2.2通过暂时优势的建立获得可持续优势 fig2.2the sustainable advantage by foundation of temporary advantage 两图资料来源:i.c.macmilan,1988,controlling competitive dynamics by taking strategic initia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1,no.2:111- 118 我们把具有上述特征的环境称为动态竞争环境,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宏观 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行业环境(顾客、竞争对手)相对稳定的 竞争环境称为静态竞争环境,然后将静态竞争与动态竞争进行比较。 表2.1静态竞争与动态竞争比较 table2.1the compare between stable competition and dynamic competition 静态竞争动态竞争 影响企业竞争的变量较少增多 变量变化速度相对较慢明显加快 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较高较低 竞争对手间的战略互动较慢高速性和高对抗性 新产品开发速度相对较慢很快 制定的战略目标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分析竞争环境的方法swot 模型、波特五竞争力模型博弈论、战争游戏、情景描述法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3 2.1.3 动态竞争战略与传统战略的区别 传统战略与相对静态的竞争环境相适应的,而动态竞争是随着竞争环境由静 态向动态的转变而应运而生的,它们之间无论从制定战略的前提条件,还是制定 战略的工具、过程,以及战略目标等都存在不同。由于传统战略有很多学派,因 此在分析动态竞争战略与传统战略的区别时,主要是选取了传统战略中最有代表 性的产业结构学派以及资源能力为基础的战略学派来进行比较。 表 2.2动态竞争战略与传统战略的区别 table2.2the distinction between dynamic competition strategy and traditional competition strategy 项目产业结构学派资源能力学派动态能力论 制定战略的前提 稳定的行业结构具有多种资源、多方面 能力的企业 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 战略目标 保持已有的优势、行业 地位 保持已有的竞争优势不断获得暂时的竞争优 势 驱动力 行业结构、行业竞争强 度 长久、独特的竞争优势自灭自新的能力 战略内容 选择合适的行业、合适 的战略位置,采用合适 的组织结构 创造独特的资源、能力 以实现战略目标 把握时机、预测变化、 改变竞争规则、创造新 的竞争优势来源 战略效果赢利长期的市场领先持续的、动态的创新 资料来源: 参考: 肖纳 l.布郎, 凯瑟琳 n .艾森哈特.边缘竞争.吴溪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10 2.2 现有竞争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2.2.1 产业结构学派和资源能力学派对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解释的失灵 波特理论对于竞争优势问题的关注焦点是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产业/市场结构和 强调市场力的产业定位,忽略了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势和企业战略的匹配。从理论 上讲,企业的产业定位和通过总成本领先、差异化等策略谋取的在产业中的最佳 定位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最终失去竞争优势。而且在动态竞争环境中, 客观环境、市场结构和行业竞争结构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不稳定,并且企业的 战略行为可以改变行业的竞争结构。因此产业结构学派的理论不但无法很好地解 释相对静态竞争环境中竞争优势的持续,而且更加不适用于动态的竞争环境。 产业结构学派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分析工具,比如,五 竞争力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等。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分析工具对外在行业环境及 企业内在环境和条件进行结构分析,并在分析中形成竞争战略。但竞争战略的结 构分析的前提是企业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均是可分析的,适用于相对静态的竞 争环境或相对稳定的行业。这些方法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它们是立足于某种竞争优 势是可以长期保持的,而且主要是从保持和发挥竞争优势出发为制定和选择竞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4 战略提供依据。但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某种竞争优势不能长期保持,而且消散的速 度越来越快,企业考虑的是如何不断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而实现持续的竞争优势 地位,因此产业结构学派提供的分析工具对于许多不稳定的行业以及在现在高动 态的竞争环境中已经不能行之有效了。 资源能力学派理论对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如何获取持续化竞争优势也缺乏有 力的解释。首先,资源能力学派认为企业中的特异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 来源,并通过隔离机制来保护企业的异质资源和能力不被模仿。但在如今的动态 竞争环境中,隔离机制作用的范围越来越小,期限越来越短,这些异质资源和能 力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所拥有。其次,在复杂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传统的核心技术、 资源由于其 “相对粘性” (teece ,1997)29, 而往往成为企业进化过程中的绊脚石。 研究者指出,核心能力的路径依赖性解释了今天的核心能力如何依赖于过去的核 心能力,但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时,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作用往往使企业 难以发展适应新环境的企业能力,陷入“惯性陷阱”(lieberman,montgomery, 1988)30或“核心刚性”(leonardbarton,1992)31。另外,路径依赖还使得现有 企业在引入“体系性创新”时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现有企业引入构造创新的 机制和渠道还是老的机制和渠道,并不适于新的知识范式。所以williamson(1999) 认为,在很多时候,路径依赖必须为现有企业的低效率负责32(转引自李志能、尹 晨,2001)。这说明在动态市场环境中,核心能力有可能发展成为妨碍业绩的能力 陷阱,成为动态环境中组织持续发展的桎梏2933(teece ,1997;eisenhardt, martin,2000)。christensen(2001)也认为,今天的竞争优势可能变成明天的障碍,除 非战略家协调自身,在不确定条件下寻求变革34。这些说法的涵义都是一样的: 在动态竞争环境中,企业所具有的能力和资源难以成为新竞争优势的来源,有时 甚至会阻碍新竞争优势的建立。在现实中,我们不难看到拥有大量资产和具有某 种能力的企业却不具有竞争力的现象。 2.2.2 动态能力论的阐述及其缺陷评价 基于以上的不足,提斯(teece)等学者于 1997 年提出了动态能力的观点,此观 点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保持或改变作为其竞争优势来源的资源能力的能力(teece、 pisano and shueuen,1997)29。teece 等学者认为,仅具备有限动态能力的企业,不 能培养竞争优势并使竞争优势的来源适应时间的发展,企业最终会失去其生存的 基础。而具备很强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使资源和能力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并且 能利用新的市场机会来创造竞争优势的新源泉30。可见,动态能力理论秉承了熊 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的思想,认为企业只有通过其动态能力的不断创新,才能获得 持久的竞争优势。 企业动态能力是一种开拓性的能力,强调以开拓性动力克服能力中的惯性,它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5 更加关注企业的动态效率,而将静止效率放在次要的地位。在动态环境中,动态 能力崇尚建立开拓性学习能力,目的在于长时间内向企业提供新的战略观念而进 行的侧重于变革的学习。从本质上分析,动态能力表现出一种动态的非均衡状态。 在一个变化无常的超竞争环境中,能力持续不断地培养、开发、运用、维护和扬 弃,这正是动态能力本质之所在通过不断的创新而获得一连串短暂的竞争优 势,从而从整体上体现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与产业结构学派和资源能力学派相比较,动态能力论是考虑如何创造动态的 竞争优势,而前两者是静态地考虑如何保持某一竞争优势,所以动态能力理论更 加符合现在的动态竞争环境。 不过,动态能力论是正在发展中的理论,还存在很多的缺陷:(1) 动态能力论 实质上是资源能力论的扩展,也就是说,动态能力论也是企业资源能力的一部分, 只是动态能力不是竞争优势的直接来源,它是改变竞争优势来源的能力。所以说, 动态能力论虽然将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有了一定的结合,但它更侧重于企业 内部因素。(2) 动态能力论只是对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做出了理论和概念上的界 定,而没有提出可操作性的分析范式框架。动态能力论认为要不断改变竞争优势 的来源,才能获得动态的竞争优势,但这个定义过于抽象化、笼统化和宽泛化, 对如何去改变,改变的程度和速度,需要放弃哪些资源,需要建立哪些优势来源, 如何去建立等等都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总之,在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力理 论还需要深入地研究“企业怎样去获取竞争优势?”这一问题,对于企业竞争优势 很多问题的回答企业能力理论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程。 2.3 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 在动态竞争环境中,旧的竞争优势很快地被削弱,所以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 战略在动态竞争环境中已不适用,企业所需要的是不断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 所以我们在研究即往各种企业竞争优势理论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之上,结合动态竞 争的特点,来研究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为企业正确地制定和选择战略提供 一定的理论依据。 2.3.1 构建竞争优势动态演化图 图2.3a表明,在任何时候,企业都拥有其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其中的特异资 源和核心能力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地位。 竞争优势地位建立以后, 会随着竞争环 境的变化而不断削弱, 为此企业应该设置相应的防护机制以减缓现有的竞争优势 被削弱的速度。但在动态竞争环境中,这些防护机制也会很快失效,因此,企业 在设置防护机制的同时, 重点是要考虑如何发现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来源以创建 新的竞争优势。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6 设置防护机制 图a 突破突破 竞争优势消散竞争优势消散 图b 图2.3竞争优势动态演化图 fig2.3the dynamic evolvement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动态竞争环境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该走 在自己的前面,在竞争优势没有消散之前就应该去发现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源, 其实质就是在扬弃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突破原有优势的均衡态, 提升或创建新的 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实施战略突破,通过不断突破现有的优势均衡态,构 建一系列新的竞争优势, 从而实现企业保持动态的竞争优势地位。 由于企业的动 态竞争优势地位是在对原有竞争优势的突破上形成的, 所以企业的竞争优势地位 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图2.3b)。企业竞争优势的保持和创新就是以2.3图所示 在持续不断地动态演化着。 2.3.2 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分析 在建立了竞争优势动态演化图之后,我们来对演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做出如 下具体的分析: 1. 设置防护机制 设置防护机制前,首先要搞清楚削弱竞争优势的原因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设 置的防护机制才会有效。 (1) 削弱竞争优势的常见原因主要有: 竞争对手改变了市场竞争规则。这方面的案例在家电行业可以看到很多。 例如,长虹发挥自己的规模成本优势,以率先降低彩电价格的策略赢得了彩电大 战的第一回合,随后其它彩电厂就开始扩大生产规模,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 竞争优势地位竞争优势削弱 发现和建立新 的竞争优势来 源:特异资源 和核心能力 具备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竞争优势 地位 a 优势均衡 状态 竞争优势 地位 b 竞争优势 地位 c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7 看到自己无法与长虹比较规模成本优势,改变了竞争的内容与规则。假如长虹在 获得规模成本优势后,不过分依赖这种优势,集中资源创造自己在研发、销售渠 道和售后服务方面的竞争优势,就不会在连续两个回合中使用降低价格的竞争策 略而处于不利地位了。 竞争对手获得了更好的资源和能力,并将其转移到竞争市场上来。当两个 产业的赢利基础是相似时,其中一个产业的企业进入到另一产业中去时利用自身 所有的有利资源和能力可以在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1990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进入信用卡市场,结果,仅仅用了两年 时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就成为美国市场上的第四大信用卡发行者。由于美国电 话电报公司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电话交换系统运营商,其长途电话网络每年要处 理1000亿分钟的电话交换业务,因此,在以营业额为基础的通讯业和金融服务业 之间,只存在着相对较低的门槛。 竞争对手的模仿创新和超越。这种削弱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方式是竞争者 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企业特有的资源和能力会被竞争对手通过模仿而获得甚至 通过创新而超越它。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最容易遭到模仿的是价格优势,因为 价格优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多数的产品创新也会迅速地受到挑战,竞争对手 往往在模仿的基础上超越现有的产品,使原有产品失去它的竞争地位。 顾客需求变化、科技技术进步。顾客需求发生变化,原有的产品不能满足 顾客的需求而失去竞争地位;由于科技的进步,性能更优越的替代品将会不断出 现。 (2) 防护机制的设置 对于第一种削弱竞争优势的原因,企业无法设置防护机制,而且设置防护 机制也是没用的,因为竞争对手已完全改变了竞争内容和规则。 对于第二种削弱竞争优势的原因,防护机制的设置,实质上属于产业壁垒 的设置。只有产业内的企业联合起来,通过联盟等方式扩大市场规模,形成规模 壁垒,才能维持原来的竞争优势。 对于第三种削弱竞争优势的原因,企业只有加大对特有资源和能力的模仿 难度。例如,企业的价格优势是建立在企业的成本优势基础上的,所以企业应该 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比如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节约生产 等方式来不断降低成本,从而可以不断降低价格,保持其价格优势。由于企业的 产品创新优势是建立在产品科技含量上的,所以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模仿难度 就越大。有的产品创新可以通过申请专利来设置模仿障碍。 对于第四种削弱竞争优势的原因,企业所做的只有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因 为原有的竞争优势已完全消失。 2. 发现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形成研究 18 虽然在防护机制的保护下可以延长竞争优势的地位,但在动态环境中,防护 机制会不断地被削弱而失去作用,因而竞争优势还是会很快被削弱和消散,所以 发现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来源成为企业考虑的重点所在。 企业在发现和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来源时,不能盲目进行,需要事先对竞争环 境变化趋势做出预测,在预测的基础上来进行。竞争环境包括宏观环境(政策、 经济、文化、科技等)和行业环境(顾客、竞争对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互联网公司数据安全保密及应急响应解决方案合同
- 2017年秋期末统考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知识要点
- 小学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案
- 民法典与依法行政课件
- 广发银行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阳江市江城区双捷镇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4鸡西市鸡冠区红军路街道社区工作者招聘考试试题
- 2026届北京八中化学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江苏常熟中学2026届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中级职称评审述职报告
- 2025年9月-2026年1月安全工作安排表
- 在接受诫勉谈话时的检讨及整改情况报告
- 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自评检查表
- 2025山西航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第一批)4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高级(三级)评茶员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真题卷(后附答案及解析)
- 2024版电网典型设计10kV配电站房分册
- 献县地热管理办法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经济押题模拟卷(附答案)
-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护理
- 财务共享模式下中储粮财务集中管理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