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辅助网 常用中成药名称组成功用及用法 目 录一、必备急证中成药二、 外科用药三、解表中成药四、清热中成药五、跌打损伤药六、补益药七、温理药八、理气药九、消导丸十、安神药十一、开窍药十二、固涩药十三、泻下中成药十四、耳鼻喉及口腔疾病用药十五、肝胆疾病用药十六、化痰止咳平喘中成药十七、抗骨质增生药十八、理血药及心血管疾病用药十九、利尿通淋逐水药二十、脾胃疾病用药二十一、祛 风湿疗痹痛药二十二、祛风活络药二十三、温化寒湿药二十四、眼科用药二十五、妇科用药一、必备急证中成药名 称 京万红烫伤药膏 组 成 穿山甲、地榆、当归、白芷、紫草、乳香、没药、血竭等。 功 用 清热解毒,消血肿。化腐生肌。用于各种烧烫伤、溃烂、化脓等症。 剂 量 油膏剂:外敷,一般烧伤,经清洗创面后,可直接敷药薄层,或敷一层含药纱布,如无感染,可不换药,直至痊愈。对已感染的深度烧伤创面,经过清创后涂敷本品或敷盖含有本品的纱布,即可收左腐生肌之效,促需每日换药1次。对12度烧、烫伤最宜,苦重度烧伤。可结合其他方法治疗。 名 称 外用应急软膏 组 成 人参、白芍、丹参、补骨脂、樟脑、麻油等。 功 用 消肿,止痛,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用于冻伤、水火烫伤、创伤、手足较裂等症。 剂 量 软膏剂:15g或10g盒,外用,涂于思处周围适量,1次日。0创伤:将药膏均匀涂于创面及周围皮肤,范围外延510em,厚度不超过o5mm,必要时作简单包扎。IE水火烫伤:将药膏均匀涂于刨面皮肤,范围外延10cm。冻疮:将药膏均匀的涂擦于患处及周围皮肤,并加搓擦,一次日。0手足破裂:先以温水浸泡患处约5分钟,然后涂药于患处周围皮肤,并加搓擦,12次日。 注 意 涂药后不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如出现粟粒样疹,小水疤或疼痛,减少药量即自动消失,不影响继续治疗。 名 称 正柴胡饮冲剂 组 成 柴胡、防风、陈皮、生姜、芍药、甘草等。 功 用 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痛咳嗽、四肢酸痛等症。研究证实:本品有抗菌,抗流感病毒,抗炎镇痛及解热等药理作用。对感冒初起及感冒后产生的各种症状均有显著作用。 剂 量 冲服剂:10g袋,开水冲服,10g次,3次日。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名 称 紫地宁血散 组 成 大叶紫珠、地芩。 功 用 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胃炎引起的吐血、便血,属胃中积热型者。 剂 量 散剂:4g瓶,8g次,34次日。用凉或温开水送服。 名 称 藿香正气软胺囊 组 成 广羹香油、紫苏油、生半夏、苍术、厚朴等。 功 用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等症。现代常用于急性胃肠炎、夏季感冒等。 剂 量 软胶囊:o45g粒,6粒盒,口服,24粒次,2次日。 注 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忌食生冷油腻。 名 称 葛根芩连微丸 组 成 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功 用 解表清里,多用于外感表证,邪热入里所致的泄泻痢疾,见有身热下痢、胸皖烦热、口干作渴、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剂 量 微丸:1g袋,10袋盒,口服,3次日,成人3g次,5岁以下小儿1g次。 名 称 气滞胃痛冲剂 组 成 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延胡索、香附等。 功 用 舒肝和胃,止痛消胀。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院疼痛等症。临床多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无黄疸型肝炎等。 剂 量 冲剂:10g袋,1袋次,23次日,开水冲服。 注 意 气郁化火者不宜服用。孕妇慎用。 名 称 新清宁片 组 成 为熟大黄所制。 功 用 清热解毒,活血化阏,缓下。用于内结实热之咽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等症。药理研究证实有解热、抑菌及抗流感病毒等作用,尚有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可用治菌痢、化脓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肠炎等病症。 剂 量 糖衣片:o3g片,50片瓶,口服,35片次,3次日。必要时可适当增量。用天便秘,临睡前服5片。 名 称 血栓心脉宁 组 成 川芎、麝香、牛黄、冰片、赡酥、水蛭等。 功 用 开窍醒神、活血化瘀,用于脑血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等。 剂 量 胶囊剂:05g粒,40粒瓶,口服,4粒次,3次日,孕妇忌服。 名 称 胃肠安丸 组 成 沉香、木香、枳壳、厚朴、檀香、川芎、大黄等。 功 用 芳香化浊,理气止痛,健胃化滞。用于肠炎腹泻、皖腹胀满、食积乳积、菌痢等症。 剂 量 丸剂:每10粒重o4g,24粒瓶,口服,20粒次,3次日。小儿l岁内46粒次,23次日;13岁612粒次,3次日;3岁以上酌加。 注 意 二、 外科用药名 称 梅花点舌丸(梅花点舌丹) 组 成 牛黄、珍珠、麝香、瞻酥、熊胆、雄黄、朱砂、硼砂、葶苈子、乳香、没药、血竭、沉香、冰片。 功 用 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生肌定痛。用于疔疮痈肿初起、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现代多用于疖肿、咽炎、扁桃体炎、牙周炎等。 剂 量 水丸剂:每10粒重1g,3粒次,12次日,先饮温开水一口,将药放在舌上,以口麻为度,再用温开水或温黄酒送下。外用时,以醋化开,敷于患处。 注 意 正虚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按定时服,不可多服。 名 称 玫芦皮疾灵 组 成 玫瑰油、芦荟鲜汁等。 功 用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和血润肤护肤。用于青春痘(痤疮)、皮肤湿疹、放射性皮炎、光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烧烫伤、顽固性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热痱子、黄褐斑、蚊虫叮咬等。 剂 量 软膏剂:15g、30g、50g支,洗净患处后涂抹适量并轻揉按摩,然后再涂一层,34次日。 名 称 武力拔寒散 组 成 白花菜籽、青花椒(去目)。 功 用 温经通络,祛寒活血。用于痹证、痛经、疝气等。症见肢、节、肩、背麻木冷痛,腰痛,胃皖疼痛,行经腹痛,带下,偏坠须气等。现代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排肠肌痉挛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散剂:外用,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为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 注 意 忌生冷;只能外用,不可内服;贴药处10日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不可贴用。 名 称 代温灸膏 组 成 肉佳、松香、橡胶、氧化锌等。 功 用 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散寒镇痛。用于风寒感冒、慢性虚寒性胃肠炎、骨质增生、四肢关节冷痛、腰肌劳损等症。 剂 量 橡皮膏:每张44cm,l 2贴袋。外贴,根据病症选穴贴敷或局部使用。 名 称 足癣一次净 组 成 功 用 消毒,杀菌,收敛,止痒,用于脚癣(脚气)、手癣(鹅掌风)。 剂 量 洗剂:250m1瓶,外用,将塑料脚套套在脚上,取药液倒入脚套内,一般每只脚套内倒入药液50l00ml,浸泡患脚1530分钟,浸泡时可穿上拖鞋在室内活动。 名 称 冻疮未溃膏(橡胶膏) 组 成 颠茄流浸膏、樟脑、于辣椒。 功 用 温通经脉,活血散瘀,止痒止痛。用于冻疮末溃时。 剂 量 膏剂:25g盒,外搽,适量;橡胶膏:每张56cm,外贴,l张次,每日换1次。 注 意 已溃冻疮不宜用。 名 称 足光粉 组 成 苦参、水杨酸、苯甲酸、硼酸。 功 用 杀虫,止痒,敛汗,抑制霉菌生长。用于各型手足癣。 剂 量 散剂:40g包,外用,每包药粉加沸水1000l500ml,搅拌,溶解,待放温后,浸泡思处20一30分钟。1包次,1次日。连续3日为l疗程。 注 意 专供外用,切勿入口。 名 称 万应止痛膏 组 成 功 用 止痛,熄风,散肿。用于神经痛、风湿痛、头痛、气喘病、心气痛,亦可治风湿腰痛、骨筋扭伤痛、击伤痛等。 剂 量 软膏剂:20g瓶,外搽,敷用之前,将痛处以温水池洗,以药膏涂敷痛处,每次15分钟,34次日,至药膏全部涂尽为止。 名 称 肤炎宁 组 成 功 用 消炎软坚,消肿,去腐生新。用于痉疮(粉刺)、酒糟鼻、脂溢性皮炎、毛囊炎、脓疱疮等。 剂 量 搽剂:20m1瓶,外搽,适量。 名 称 皮炎宁酊 组 成 冰片、醋酸肤轻松等。 功 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及消毒防腐药。用于神经性皮炎,对牛皮癣、足癣和头癣也有一定疗效。 剂 量 酊剂:20ml瓶,50m1瓶。外用,涂于患处。每次适量,l一2次日。用于头癣时应将本品用75乙醇稀释一倍后使用。 注 意 痣、胎记和破损皮肤、糖尿病和周围循环衰竭者禁用,黑黝色皮肤慎用。 名 称 烫火药 组 成 红药子、地榆、大黄、黄柏、生石膏、寒水石、蛤壳、冰片。 功 用 凉血解毒,泻火止痛。用于烫火伤、丹毒、浸淫疮、蛇窜疮等病,症见肌肤掀红赤肿、燎浆水疮,或生血疤,灼痛不已,或肌肤湿烂漫渍、脂水频流、瘙痒不绝等。现代多用于急性湿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癣菌疹、带状疱疹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散剂:9g包,外用,干撒患处,或香油调敷患处。 注 意 用药前先将水疱用三棱针挑破,然后涂药,疮面染毒成脓者忌用。本品外用,不可内服。 名 称 黑鬼油 组 成 功 用 消炎散瘀,止痛消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跌打、烫伤、刀伤、筋骨酸痛、手足麻木、皮炎、疮毒等。 剂 量 油剂:100m1盒,外敷外搽。 注 意 忌内服。 名 称 三仙丹(红升丹、红粉) 组 成 水银、火硝、白矾。 功 用 拔毒,除脓,去腐,生肌。用于痈疽疗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现代多用于蜂窝组织炎、痈、乳腺纤维瘤、脓毒败血症形成之脓肿、慢性骨髓炎、体表恶性肿瘤、梅毒等。 剂 量 丹剂:外用,研极细粉末单用或与其他药配成散剂,或刺成药捻。 名 称 紫草油 组 成 紫草、忍冬藤、白芷、冰片。 功 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烫伤、火伤、丹毒、疔疮等,症见皮肤掀红赤肿,燎浆水疮,或患处痛如火灼,或皮肤生疮疖,顶白根赤。尚未成脓,舌红脉数等。 剂 量 油剂:100g瓶,外用,依创面大小,取适量涂擦患处,或用无菌纱条浸透,敷于患处,定期换药。注意冻疮患者不可用。疮疖脓已成,或脓已溃者不可用。 名 称 银屑灵冲剂 组 成 土茯苓、拔葜。 功 用 利湿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止痒。用于银屑病进行期属湿热蕴积者。 剂 量 冲剂:15g袋,l0袋盒,l袋次,23次日,开水冲服,或遵医嘱。 注 意 病久阴伤血燥者不宜用。 名 称 银屑灵冲剂 组 成 土茯苓、拔葜。 功 用 利湿清热,解毒消肿,祛风止痒。用于银屑病进行期属湿热蕴积者。 剂 量 冲剂:15g袋,l0袋盒,l袋次,23次日,开水冲服,或遵医嘱。 注 意 病久阴伤血燥者不宜用。 三、解表中成药名 称 黄连上清丸 组 成 功 用 疏风泄热,清火解毒。用于头晕、头痛、耳鸣、牙龄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暴发火眼、大便燥结、小便赤黄等症。现代多用于急性结膜炎、内耳迷路炎、前庭神经元炎、血管神经性头痛、牙根炎、牙髓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症。 剂 量 内服。水丸:6g袋,l袋次,2次日;蜜丸9g丸,l丸次,2次日。 注 意 孕妇忌服,忌食辛辣。 备 注 名 称 蒲公英片(冲剂) 组 成 蒲公英。 功 用 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疗肿、乳腺炎等症。 剂 量 糖衣片:每片含干浸膏03g,内服,35片次,4次g;冲剂:15g袋,15g次,3次日,开水冲服。 组 成 牛黄、雄黄、生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 功 用 清热泻火解毒。用于火热毒邪炽盛于内、上扰清窍所致之咽喉的痛、牙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及喉痹、牙龈病等。现代多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牙周炎、牙周间隙脓肿等属热毒炽盛者。 剂 量 片剂:24片、18片包,2片次,23次日;大蜜丸:3g丸,1丸次。23次日。 注 意 孕妇禁用。 名 称 穿心莲片 组 成 穿心莲(全草) 功 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细菌性痢疾、慢性迁延性肝炎、尿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结肠炎。 剂 量 片剂:100片瓶,口服,5片次,3次日,温开水送下。 注 意 名 称 上清丸 组 成 大黄、黄芩、黄柏、菊花、连翘、白芷、防风、桔梗、薄荷、川芎、荆芥、桅子。 功 用 清散风热,泻火解毒。用于风热邪毒壅盛上、中二焦所致的头痛耳鸣、目赤、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小便黄少等症 剂 量 水丸剂:45g,19g丸,10丸盒,口服,9g次,2次日。 注 意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孕妇忌服。 名 称 暑湿感冒冲剂 组 成 藿香、佩兰、苏叶、白芷、防风、半夏、陈皮、草果、茯苓、大腹皮等。 功 用 清暑祛湿,芳香化浊。多用于暑湿感冒、霍乱、呕吐、泄泻等病症,凡见感受暑湿兼夹风寒者都可用之;现代多用于流感、食物中毒、急性胃炎、急性肠炎等。 剂 量 冲剂:8g袋,成人12袋次,3次日,开水送服。 注 意 备 注 名 称 甘露消毒丸(丹) 组 成 滑石(飞)、苗陈、黄芩、石富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射干、白豆蔻、薄荷。 功 用 化湿,清热,解毒。用于湿温、暑湿、黄疸等证,症见身热困倦、胸闷腹胀、食少呕吐、口淡尿赤、舌苔厚腻或干黄,或见身目色黄等。现代多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症。 剂 量 水丸:每50粒重3g,69g次、l一2次日,饭前用温开水送服或用布袋包煎。 注 意 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凡湿热兼有阴虚津亏之证,应当慎用。 名 称 清热消炎宁 组 成 九节茶浸膏 功 用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用于流行性感冒、咽喉炎、肺炎、菌痢、急性胃肠炎、阑尾炎等。 剂 量 胶囊剂:每粒含九节茶浸膏o5g,lO粒板,20粒盒,口服,3粒次,3次日。 注 意 备 注 名 称 牛黄消炎丸 组 成 功 用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疗、痈、疮、市等症。 剂 量 丸剂:60粒重03g,口眼,l0粒次,3次日。小儿酌减。外用研末调敷患处。 注 意 备 注 名 称 抗病毒冲剂 组 成 板蓝根、忍冬藤、山豆根、鱼腥草、重楼、青篙、贯众、白芷、土知母。 功 用 散风解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侵袭之证,时行感冒、或热毒初袭之证。见有发热头痛、口渴、汗出、咽痛、舌红、脉数等。现代常用于病毒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剂 量 冲剂:12g包,12包次,3次日,开水冲服。 注 意 风寒感冒或体虚感冒不宜使用。 备 注 名 称 板蓝根冲剂 组 成 板蓝根、大青叶。 功 用 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瘁腮等症。临床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等。 剂 量 冲剂:10g包,口服,1包次,3次日。重症加倍。小儿酌减。预防流感、乙脑,1包日,连服5日。 注 意 风寒表证或虚寒证者忌服。 名 称 黄连素片 组 成 小聚碱。 功 用 抗菌药,用于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感染。 剂 量 片剂:o1g片,100片瓶,口服,23片次。23次日。 注 意 备 注 四、清热中成药名 称 二妙丸 组 成 苍术、黄柏。 功 用 清热燥湿。用于湿痹、带下、淋浊、褥疮、湿疮、脚气等症,见有胸闷、纳呆、皖腹胀满、肢体重滞或痉软无力、足膝红肿、热痛、肌肤麻木、下部痒痛、浸淫流水、延久不愈、小便赤涩疼痛、带下绵绵、色黄腥臭等。现代多用于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后遗症、多发性神经炎、外阴炎、阴囊湿疹、泌尿系感染等居中下焦湿热证候者。 剂 量 水丸:60粒重3g,250g袋,69g次,2次日,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忌食炙博肥甘之品,阴虚者禁用。 称 三妙丸 组 成 功 用 燥湿清热,消肿止痛。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湿热痹证、湿疹痒痛、脚气肿痛、湿热带下等症,见有足膝关节红肿疼痛重着、腰痛、乏力、纳呆及带下色黄、味臭、阴部搔痒、小便短赤等。现代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重症肌无力、下肢进行性肌萎缩、阴囊湿疹、盆腔炎、宫颈炎等有以上表现者。 剂 量 水丸:每3g约50粒,9g次,23次日,温开水、姜汤或黄酒适量送服。 注 意 妇女月经过多,孕妇忌服。 名 称 导赤丸 组 成 连翘、黄芩、天花粉、玄参(去芦)、桅子、滑石。赤芍、大黄、黄连、木通. 功 用 清热泻火,利尿通便。用于心经郁热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心胸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现代多用于口腔炎、尿道炎、急慢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等症。 剂 量 水丸剂:10g包,内服,成人log次,3次日。 注 意 脾胃虚热。内寒者忌服。 名 称 六一散 组 成 滑石、甘草。六一散 功 用 清暑利湿。用于暑湿、湿温、湿热证,以及砂石淋和皮肤湿疹、湿疮、痱子等症。症见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小便短赤涩痛或砂淋等。现代多用于中暑、夏季感冒、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属湿热下注者。 剂 量 散剂:30g包,69g次,12次日,泡服或包煎服汤。 注 意 防潮贮藏。 名 称 六一散 组 成 滑石、甘草。六一散 功 用 清暑利湿。用于暑湿、湿温、湿热证,以及砂石淋和皮肤湿疹、湿疮、痱子等症。症见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小便短赤涩痛或砂淋等。现代多用于中暑、夏季感冒、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属湿热下注者。 剂 量 散剂:30g包,69g次,12次日,泡服或包煎服汤。 注 意 防潮贮藏。 名 称 熊胆丸 组 成 熊胆、龙胆草、大黄、生地黄、泽泻、桅子、当归、车前子、菊花、柴胡、决明子、黄芩、防风、黄连、木贼、冰片。 功 用 清热散风,止痛迟缓。用于风热或肝经湿热引起的目赤肿痛、羞明多泪。 剂 量 蜜丸:10g丸,10g次,12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孕妇慎用。 名 称 八正合剂 组 成 木通、翟麦、车前子、扁蓄、大黄、滑石、甘草、桅子、水灯心。 功 用 清热,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种淋证。症见小便浑赤、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不利、目赤咽干、口燥、舌苔黄或黄厚等。现代多用于尿道炎、膀胱炎、肾孟肾炎、泌尿系结石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合剂:200m1瓶,内服,1520m1次,3次日,用时摇匀。 注 意 久病体虚及孕妇慎用,忌油腻生冷。 名 称 无极丸 组 成 牛黄、丁香、甘草、砂仁、豆蔻仁、冰片。 功 用 清热祛暑,避秽止呕。用于中暑受热、呕吐恶心、身烧烦倦、头目眩晕、消化不良、水土不服、晕车晕船。 剂 量 糊丸剂:每60粒重30g,内服,10一20粒次,小儿酌减。 注 意 孕妇忌服。 名 称 龙胆泻肝丸(片) 组 成 龙胆草、柴胡、泽泻、生地黄、黄芩、桅子(炒)、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炙甘草。 功 用 清肝泻火,清利肝胆实热。用于肝胆实火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耳聋耳鸣之症,以及肝胆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外阴搔痒肿痛、小便淋浊、妇女带下等症而津液未伤者。现代多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高血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带状疱疹等属于肝胆湿热者。 剂 量 蜜丸:10g丸,内服,10g次,23次日;片剂:o5g片,内服,56片次,2次日。 注 意 本品味苦性寒,久服易伤脾胃,故凡脾胃虚弱者不宜久服。 名 称 复方板蓝根冲剂 组 成 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蔗糖、薄荷脑。 功 用 消炎解毒。用于腮腺炎、咽炎、乳腺炎、疮疖肿痛等症。 剂 量 冲剂:10g包,内服,1包次,23次日。 注 意 名 称 万氏牛黄清心丸(片) 组 成 牛黄、黄芩、桅子、郁金、朱砂。 功 用 清热解毒,豁痰开窍,清心安神。用于温热病,痰热堕盛、内闭心窍所致的高热神昏、谓语、烦躁,以及小儿高热、四肢抽搐等病症。中风痰火闭结、神昏谵语、烦躁不安者亦可用之。现代多用于乙脑、流脑、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肝炎、肝昏迷、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 剂 量 大蜜丸:15g丸,内服,2丸次,2一3次日,小儿酌减;片剂:054g片,内服,3片次,23次日,小儿酌减。 名 称 金银花露 组 成 金银花。 功 用 清热解毒。用于一切疮毒或壮热口渴、小儿胎毒等症。现代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急性化脓性皮肤炎等属于热毒堕盛者。 剂 量 露剂:500ml瓶,口服,60-120m1次,25次R。 注 意 名 称 抗病毒口服液 组 成 板蓝根、生石膏、生地黄、玄参、知母、藿香、连翘、龙眼草、金银花、桅子、黄芩。 功 用 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瘟病发热等热性病。现代多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患。 剂 量 口服液:10ml支,10支盒,10m1次,3次日、饭后服。 注 意 阴虚便塘不宜使用。 名 称 黄连清胃丸 组 成 连翘、桅子、大黄、芒硝、川芎、黄芩、薄荷、知母、石膏、升麻、生地黄、防风、陈皮、甘草、黄连、黄柏。 功 用 清胃泻热。用于胃热火盛之牙痛唇焦、口糜舌腐、齿龈溃烂、大便燥结之症。 剂 量 丸剂:10g袋,内服,10g次,23次口,空腹服用。 注 意 孕妇忌服,忌食辛辣物。 备 注 名 称 清开灵口服液(冲剂,胶囊) 组 成 胆酸、去氧胆酸、水牛角、珍珠母、黄苓、金银花、桅子、板蓝根。 功 用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醒神开窍。用于温热病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急、慢性肝炎,乙型肝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病毒性脑炎,脑血栓,脑出血等病症。 剂 量 口服液:10ml支,5支盒,1支次,3次日;冲剂:3g袋,l一2袋次,23次日;胶囊:10mg粒,24粒次,23次日。儿童酌减或 名 称 金熊炎必克 组 成 熊胆、龙眼、冰片、黄芩、黄连、大黄、柴胡、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地黄。 功 用 清热泻火,散风退翳,保肝利胆,消炎止痛。可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牙周炎,牙龈炎,口腔溃疡,疮疖肿痛,急、慢性肝炎及胆囊炎、胆道炎、急性中耳炎、副鼻窦炎、急性结膜炎、痤疮、暗疮、急性前列腺炎、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病症。 剂 量 胶囊剂:o25g粒,20粒盒,24粒次,2次旧。小儿酌减。外用适量,凉开水调匀涂患处。 注 意 五、跌打损伤药名 称 炎迪宁(伤科跌打片) 组 成 三七、当归、红花等。 功 用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伤筋动骨、换血肿痛、闪腰岔气。 剂 量 片剂:O3g片,24片盒,口服,4片次,2次用。 注 意 孕妇禁用。 名 称 中风回春丸 组 成 川芎、红花、丹参、当归、白花蛇、地龙、威灵仙、全蝎、僵蚕、土鳖虫、蜈蚣。 功 用 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用于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等症。 剂 量 口服。0丸剂:16g瓶,10瓶盒,17g次(约1618粒),3次日;片剂:03g片,56片次,3次日。1个月为1疗程,连服数疗程。 注 意 脑出血急性期忌用。 名 称 骨康液(冯氏接骨汤) 组 成 丹参、天麻、杜仲等。 功 用 活血祛瘀,舒经活络,消肿止痛。用于外伤性骨折、跌打损伤、疲血肿痛。主治各种类型的骨折、骨不连接、腰椎间盘脱出症、骨髓炎、骨囊肿、股骨颈骨折及早期股骨头坏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同时可预防脑血栓和心肌梗塞。 剂 量 口服液:50ml瓶,口服,50ml次,1次g;61岁以上和812岁儿童可减半,48岁儿童服14瓶,68次为1疗程。服药时摇匀,饭后1小时服用,服后2小时内禁饮食,不能用水送服,服药期间应在医师指导下加强功能锻炼。 注 意 切记不能超量服药。精神病、肺气肿、肺心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和3岁以下儿童禁用。 名 称 接骨七厘片 组 成 乳香、没药、土鳖虫、血竭、骨碎补、大黄等。 功 用 活血化瘀,接骨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续筋接骨、血癌疼痛。 剂 量 片剂:60片瓶,口服,5片次,2次日,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注 意 孕妇忌服。 备 注 名 称 三七伤药片 组 成 三七、草乌、雪上一枝篙、骨碎补、赤芍、红花、扦扦活、冰片。 功 用 活血散痰,消肿止痛。用于急慢性扭伤、挫伤、关节痛、神经痛等。 剂 量 片剂:o.33g片,27片瓶,口服,3片次,3次日。 注 意 名 称 一粒止痛丹 组 成 功 用 镇痛,用于刀伤、跌打损伤疼痛、手术后疼痛、胃痛、腹痛、牙痛、妇女经痛,以及部分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等。 剂 量 水泛丸:9粒盒,疼痛时服用,1粒次,需隔4小时后再服,温开水送下或遵医嘱。 注 意 本品药性较强,不能多服,防止中毒;孕妇忌服;心血管病者痛时慎用,本品不能与毛地黄类药同用;若误服过量,会引起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心律减慢等现象,可进行对症处理,注射阿托品并输液,即可恢复。 备 注 名 称 跌打万花油 组 成 蔓荆子、木棉花、葱、松节油、野菊花、大蒜、,入地金牛、马钱子、海风藤、红花、土田七等。 功 用 止血止痛,解j豫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肿痛、水火烫伤、外伤、出血,尤适于身体各部位之闭合性损伤而有疯血肿痛者。 剂 量 搽剂:10ml瓶,外搽、外敷。 注 意 开放性损伤,深2度及3度烧伤不宜用。 名 称 伤痛一喷灵(涂膜气雾剂) 组 成 樟树根、九节茶、大黄、生桅子、桃仁、干姜、冰片等。 功 用 清热凉血,活血散挤,消肿止痛。用于治疗轻度水火烫伤(1度、浅E度烧伤)、伤筋(急性软组织损伤)所致府肿疼痛等。 剂 量 气雾剂:60g、l00g瓶,将本品摇匀后喷头距患处1520cm。按动喷头使药液均匀喷在患处。12次日,每次喷涂覆盖患处2遍。烧伤患者隔日一次或遵医嘱。 注 意 名 称 骨友灵搽剂(贴膏) 组 成 鸡血藤、红花、川乌、威灵仙、防风、蛇蜕、延胡索、何首乌、续断、冰片、樟脑、陈醋、薄荷脑、冬青油、颠茄流浸膏。 功 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因受暴力或慢性劳损等造成的伤筋、软组织损伤,大骨节病引起的肿胀疼痛及骨质增生所引起的功能性障碍等。现代常用治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扭挫伤等症。 剂 量 外用搽剂:50ml、100ml瓶,外用。经按压药液可透过瓶口橡皮帽渗出,涂敷于患病部位,热敷20:30分钟,23次日,14日为l疗程。间隔1周,一般用药为2个疗程或遵医嘱。贴膏:每张565cm,洗净患处外贴,每日更换1次。 注 意 个别患者出现皮肤发痒,发热及潮红时,切勿手挠。停药后,症状即可消失。切忌与金属器皿接触,勿入口眼。如有微量沉淀不影响疗效。遇皮肤糜烂,见渗液、出血、化脓者不可外用贴膏。 名 称 正红花油 组 成 功 用 救急止痛,消炎止血。主治心腹诸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扭伤、刀伤、烫伤、火伤、蚊叮虫咬等。; 剂 量 搽剂:100m1瓶,外搽。 注 意 不可内服。 名 称 驳骨水 组 成 土鳖虫、三七、细辛、石葛蒲、高良姜、生川乌、生草乌、白正、桂枝、泽兰、续断、徐长卿、归尾、独活、海风藤、白花丹、大驳骨、小驳骨、铅石、皂角、乌药、两面针、威灵仙、过江龙、半夏、小罗伞、茶树根、穿破石、 功 用 活血祛瘀,止血止痛,强筋骨,利关节。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脱臼、瘀血疼痛、寒湿痹痛等症。 剂 量 酊剂20m1瓶,外搽患处,l一2次日 注 意 孕妇忌用。 备 注 名 称 伤痛外搽灵 组 成 田三七、包,花、樟脑、血竭等。 功 用 舒用:活络,消肿止痛。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癌肿、疼痛等症。 剂 量 配剂:20m1瓶,外搽,24次g。 注 意 严禁内服。 名 称 九分散 组 成 马钱子、麻黄、乳香、没药。 功 用 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疲血肿痛。现代多用于良性关节痛、关节肌肉劳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剂 量 散剂:27g包(九分),1包次,1次日,饭后服,不可过量,温开水或黄洒送服。外用适量以白酒调敷患处。 注 意 孕妇及高血压、肾病患者忌服。小儿及体弱者须按医嘱服用。本品含毒性药,不可多服,破伤出血者不可外敷。如服本品中毒,可按“马钱子”条中毒解救处理。 备 注 名 称 正骨水 组 成 功 用 接骨强筋,活血散瘀,消肿镇痛。用于各种骨折、脱臼及肌肉筋骨跌打扭伤。 剂 量 外擦剂:15ml瓶,外擦。对骨折、脱臼者,先用药涂擦患处周围止痛,待复位后再用药棉浸透药液敷上,用纱布轻扎,l一2小时后,去掉药棉,以后每日擦药液23次至痊愈。其他跌打损伤者,每日擦药数次,即可消肿止痛。 注 意 不可内服。忌擦皮肤破损出血处。本品刺激性强,对成人及儿童应视皮肤情况,酌情掌握敷药时间,以免药力过度刺激引起皮炎。本品挥发性强,用后宜密盖,不宜置高温近火处。 名 称 田三七粉(片) 组 成 田三七。 功 用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鼻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现代多用于肺结核咯血、冠心病、心绞痛、消化系统出血、妇女子宫功能性出血、各种外伤出血、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症。 剂 量 孕妇忌服。 注 意 名 称 七厘散 组 成 血竭、儿茶、乳香(制)、没药(制)、红花、朱砂、冰片、麝香。 功 用 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外伤出血、伤筋动骨、血瘀疼痛等症。尚可用治无名肿毒、水火烫伤,现代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中毒性心肌炎、乙型肝炎、肝大胁痛及带状疤疹等见有疾血征象者。 剂 量 散剂:3g瓶,成人o2一o9g次,13次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下。外用以白酒调敷患处,或干撒于创口。 注 意 孕妇忌服。本方因药力较强,内服时剂量不宜过大。 六、补益药名 称 左归丸 组 成 熟地黄、山药(炒)、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枸杞子、牛膝(炒)、茯苓。 功 用 补肾滋阴,添精益髓。用于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肾阳不足之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等属于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的病症。现代常用于高血压、贫血、耳源性眩晕、腰肌劳损、性功能减退及神经官能症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小蜜丸:9g次,23次日,饭前温开水送服。 注 意 脾虚便溏、胃弱痰多者慎用。 名 称 乌须黑发丸(精)(七宝美髯丸) 组 成 何首乌、当归、菟丝子、枸杞、茯苓、怀牛膝、补骨脂。 功 用 滋养肝肾,补益精血,乌须黑发。用于肝肾亏虚、精血不足之须发早白、脱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头痛、面色萎黄不华及失眠、健忘、遗精早泄、女子月经不调等症,但以治须发早白、脱发最宜。现代多用于神经衰弱、贫血、低血压、神经官能症、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属肝肾亏虚者。 剂 量 口服。蜜九剂:120g瓶,成人9g次,3次日。糖浆剂:10ml支,成人10m1次,23次日。 注 意 忌气恼;忌食寒凉及辛辣酒热之物。 名 称 河车补丸 组 成 紫河车、熟地黄、生牡蛎、怀牛膝(去头)、天冬、麦冬、续断、黄柏、五味子(醋炙)、人参(去芦)、陈皮、干姜。 功 用 滋肾阴,补元气。用于肾阴不足、元气亏损引起的身体消瘦、精神倦怠、腰膝酸软、四肢无力、潮热骨蒸、自汗盗汗、遗精早泄,甚至阳痿等症。 剂 量 蜜丸剂:9g丸,1丸次,3次日,空腹温开水送下。 注 意 禁食辛辣温燥食物、以清淡为宜;禁酒、节制性欲。 名 称 知柏地黄丸 组 成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 用 滋阴降火。用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腰膝酸软、头目昏晕、耳鸥耳聋、牙痛及口干咽痛、遗精、盗汗、小便短赤,或骨蒸潮热、颧红、喉燥等。现代多用于神经衰弱、肺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结核、慢性肾炎、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肝肾阴虚、兼有内热者。 剂 量 小蜜丸:120g瓶,9g次;水蜜丸:6g次;大蜜丸:9g次。均2次日,空腹温开水送下。 注 意 脾虚便溏、消化不良者不宜用。 名 称 阿胶补血冲剂 组 成 阿胶、当归、党参、白术、黄芪、熟地黄。 功 用 滋阴补血,健脾益气,调经活血。用于久病体虚、血亏气虚,对产后、手术后失血过多、贫血及肿瘤病人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等症有显著功效。本品属温补之剂,凡见肺脾气血虚弱者均可选用。 剂 量 冲剂:20g包,1包次,2次日,开水冲服。 注 意 消化不良、。内有瘀滞、伤风感冒者忌用。 名 称 滋阴健肾丸 组 成 熟地黄、山药(炒)、茯苓、大枣(去核)、怀牛膝、枸杞、山茱萸、杜仲(盐炙)、远志(甘草水制)、巴戟天(炒)、五味子、茴香(盐炙)、楮实子、肉苁蓉、菖蒲。 功 用 养血益精,温胃补脾。用于脾肾虚损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耳鸣目眩、精血亏耗、肌体瘦弱、食欲减退、牙根酸痛。 剂 量 蜜丸剂:10g丸,内服,1丸次,2次日。 注 意 外感表证及热证忌用。 名 称 归芪冲剂 组 成 当归、黄芪、大枣。 功 用 补气生血。用于气血两虚之面色无华、经期及产后出血过多所引起的血虚发热、头痛等症。 剂 量 冲剂:20g包,1包次,3次日,开水冲服。 注 意 名 称 当归红枣冲剂 组 成 当归、红枣、蔗糖。 功 用 补血,活血调经,健脾益气。用于脾虚血亏所引起的痛经、月经量少、产后腹痛等症,见有月经后期、色淡、质稀、量少,经前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温喜按,并伴有头晕眼花、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心悸、气短等症。 剂 量 冲剂:20g袋,20g次,23次日,开水冲服。 名 称 当归丸 组 成 当归。 功 用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贫血、月经不调、痛经。 剂 量 丸剂:54g瓶,口服,5g次,2次日。 注 意 感冒发热忌服。 名 称 炙甘草合剂 组 成 炙甘草、生地黄、大枣、桂枝、生姜、火麻仁、麦冬、党参、阿胶。 功 用 益气,养血,温阳复脉。用于气虚血少之心悸、脉结代、胸痹、气短赢瘦、虚热咳嗽等症。现代常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贫血、甲亢、神经官能症、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合剂:口服,1525ml次,3次日。 注 意 发热舌红绎者忌用。 名 称 益肾补骨口服液 组 成 党参、当归、首乌、熟地、骨碎补、自然铜。 功 用 补气益血,强筋壮骨,滋肝养肾。用于骨折(中!后期)、骨与关节迟行性病变、关节与软组织急、慢性损。/伤、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贫血、脑动脉硬化、蛋白尿(慢性肾炎、前列腺炎等)、痛经、月经不调及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疾病,并可用于产后康复。对过敏性鼻炎也有一定效果。 剂 量 口服液:15m1支,每毫升含原药材o726g,6支盒,15m1次,3次日。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注 意 感冒发热、肠胃不好时应停止服用;阴虚火旺者忌服。 名 称 十全大补丸 组 成 党参、获苔、白术(炒)、熟地黄、川芎、白芍(酒炒)、炙甘草、炙黄茂芪、肉桂、当归。 功 用 补养气血,温暖命门。用于气血两虚之面色苍白、气短心悸、食欲不振、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妇女月经不调,以及疮疡由于气血两虚而不能透发、或疮疡溃破后脓液清稀日久不愈者。 剂 量 大蜜丸:9g丸,1丸次,3次日;水密丸:120g瓶,6g次;糖浆剂:120m1瓶,10m1次,3次日。 注 意 内有实热者不宜服用。 名 称 归脾丸 组 成 党参、白术、炙黄芪、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炙甘草、木香、大枣(去核)。 功 用 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所致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血虚萎黄、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紫斑、肌圆、齿圆、鼻船及月经不调等症。临床上对脾虚不能统血、生血之出血病,以及血少不能养心之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用之更多。现代多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癌、再障、营养不良及缺铁性贫血、失眠等属气血不足者。 剂 量 水蜜丸:120g瓶,6g次;大蜜丸:6g丸或9g丸,10丸盒,1丸次,3次日,温开水空腹送服。 注 意 忌过劳及思虑过度。 名 称 人参弊荣丸 组 成 人参、白术(土炒)、获芬、当归、炙甘草、熬地黄、白芍(教炒)、炙黄茂、陈皮、远志(制)、肉桂、五味子(酒蒸)。 功 用 温补气血。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之形瘦神疲、面色恍白、食少便搪、病后虚弱、头晕目眩、惊悸怔仲、虚热自汗、或皮肤干燥、毛发脱落等症。现代多用于贫血、神经衰弱、肺结核、低血钙性痉跃或溃疡久不收口等病症,属于脾肺气虚、营血不足者。 剂 量 蜜丸剂:68丸,l丸次,12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因心火亢盛、灼伤阴液所致的心悸失眠等忌用。 名 称 补气养血丸 组 成 党参、白术、黄茂、炙甘草、陈皮、当归、熟地、获苔、白芍、肉桂、五味子、远志(甘草制). 功 用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用于心脾不足、气血两亏之形瘦神疲、惊悸健忘、食少便溏及病后虚弱等症。 剂 量 蜜丸剂:120g瓶,9g次,2次日。 名 称 薯预丸 组 成 山药、大枣(去核)、甘草、地黄、当归、六神曲(麸炒)、大豆黄卷、桂枝、人参(去芦)、阿胶、白术(麸炒)、白芍、川芎、苦杏仁(去皮炒)、防风、麦冬、茯苓、柴胡、桔梗、干姜、白药。 功 用 补益气血,调理脾胃。用于气血不足,脾胃不和引起的身体瘦弱、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四肢麻木、气短乏力、自汗、盗汗、畏风、胃肤疼痛、食欲不振、;咳嗽痰中带血、痹证疼痛,以及月经不调、闭经等症。现代多用于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虚损表现者。 剂 量 蜜丸剂:38丸,23丸次,2次日,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忌食生丹油腻。 七、温理药名 称 附桂理中丸 组 成 肉桂、附 片、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功 用 补肾助阳,温中健脾。用 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剂 量 小蜜九:120g瓶,6g次; 大蜜丸:9g九,10丸盒。l九 次,23次日。姜汤或温开水送 服。 注 意 孕妇慎用。 名 称 理中丸 组 成 党参、白术、干 姜、炙甘草。 功 用 温中散寒,补 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寒之脘腹痛, 呕吐泄泻及病后喜唾涎沫与阳虚 失血、便血、崩漏等病症。现代多 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慢性结肠炎、胃神经官能症、 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等。 剂 量 蜜九剂:9g丸,10丸 盒,内服,1丸次,2次日。 注 意 忌食生冷食物。 名 称 小建中合剂 组 成 桂枝、白 芍、生姜、大枣、炙甘草、饴糖。 功 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用于中焦虚寒所致的胃脘痛及虚劳心悸、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虚 细或沉迟等证。现代多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冠心病、风心病等见有上述表现者。 剂 量 合剂:100ml瓶,口服液:10m支,内服,2030ml次,3次日。 注 意 用时摇匀。 名 称 附子理中丸 组 成 附子 (制)、党参、白术、于姜、炙甘草。 功 用 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 所致的胃脘痛、腹痛、呕吐泄泻、 手足不温等症。 剂 量 内服。0 小蜜丸:120g瓶,68次;大蜜丸:9g3L,l0丸盒。1丸次,2 3次日。 注 意 孕妇慎用。 八、理气药名 称 延胡止痛片 组 成 延胡索、白芷。 功 用 理气,活血,止痛。用于气滞或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 胸痹痛、胁痛、头痛及月经痛等多种疼痛。现代多用于胃炎、胃及十 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月经痛, 以及冠心病心绞痛等。 剂 量 片 剂:O3g片,24片盒,内服,4 6片次,3次日。 注 意 阴虚火旺者慎用。 名 称 香附丸 组 成 香附(醋制)、当 归、川芎、白芍(炒)、熟地黄、白术(炒)、砂仁、陈皮、黄芩。 功 用 理气疏肝、养血。用于血虚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经期腹痛、月经不调,纳食减少,晨起口苦等症。现代多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等有上述见症者。 剂 量 水丸剂:50粒重3g,6 9克次,2次日,黄酒或温开水 送服。 注 意 服药期间忌饮茶。 名 称 越鞠丸(片) 组 成 香附、川 苔、桅子、苍术、六神曲。 功 用 理气解郁,宽中除满。常用于气、血、火、痰、湿、食六郁所致 的胸脯痞闷、胺腹胀痛、胸胁疼 痛、饮食不化、呕恶暖气、嗜杂吞 酸或兼有精神抑郁、情绪不宁等 症。现代多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 炎、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 剂 量 内服。水丸剂:6g包,6g次,2次日;片剂:043g片,56片次,2次 日。 名 称 十香丸 组 成 沉香、陈皮、木 香、乌药、丁香、泽泻、茴香、荔枝核、香附、猪牙皂。 功 用 疏 肝行气,散寒止痛。用于脘腹胀 痛、小肠疝气,症见阴囊肿胀、偏坠,痛引少腹,少腹胀满隐痛,喜温喜按。现代多用于股疝、斜疝、 睾丸炎、附睾炎、睾丸鞘膜积液及肠功能紊乱,肠术后粘连等病症。 剂 量 蜜丸剂:9g丸,l丸次, 2次日,空腹温开水送服。 注 意 忌食生冷腻滞及辛辣刺激食物。 名 称 十香暖脐膏(1)(暖脐膏) 组 成 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八角茴香、香附、乳香、木香、母丁香、没药、肉桂、沉香、麝香。 功 用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阴寒内盛之腹痛。症见腹痛暴急,冷则加重,得暖则减;或脐下腹痛,肠鸣泄泻,完谷不化,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少腹隐痛,白带清稀等。现代多用于慢性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及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等症有上述表现考。 剂 量 黑膏药:3g、15g、30g张,加温软化,贴脐腹或痛处。 注 意 局部红、肿、热、痛者禁用。孕妇忌用。 名 称 十香止痛丸 组 成 香附、延 胡索、五灵脂、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生态环保型碎石料购销合同范本下载
- 2025版建筑垃圾清运与资源回收利用服务合同
- 2025版水利枢纽工程土石方工程居间服务协议书
- 2025版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操作细则与实施
-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度并购项目尽职调查顾问服务合同
- 贵州省长顺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二手房物业交接及业主权益保障与纠纷处理服务协议
- 2025版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施工合同样本及实施细则
- 第四代住宅白皮书-HZS
- 沿墙架空电缆敷设施工方案
- 木材加工安全操作培训
- 三四年级语文课标培训
- DB33T 592-2015 农贸市场建设与管理规范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课件
- 网络规划设计师知识点总结
- 《公司法完整版》课件2024
- 泡沫灭火系统维护保养方案
- 《低能耗建筑多排孔自保温砌块墙体体系应用技术规程》
- 《光伏产业链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