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嵌入视角下的流通组织演化及其创新分析.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嵌入视角下的流通组织演化及其创新分析.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嵌入视角下的流通组织演化及其创新分析.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嵌入视角下的流通组织演化及其创新分析.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嵌入视角下的流通组织演化及其创新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嵌入视角下的流通组织演化及其创新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种组织而不是个人或政府机构成为市场经济 活动的主体市场对应着整个商品流通领域因此商品流通组织效率的高低直接 影响着市场经济的活力 于是流通组织的创新则成为了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一项重 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流通组织演化路径的分析探讨流通组织演化的特征及 其演化的一般机理包括流通组织的演化体制及其动力系统从而能为流通组织 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概念是推理的起点作为本文分析的起点流通组织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 概念体系既包含动态的流通过程又包含静态的场所和机构本文首先在第二 章从流通组织的动态背景出发界定了流通组织的四个层次微观的流通企业流 通产业内组织关系作为微观流通组织的行业协会和其他辅助配套组织以及着 眼于整个流通过程的政府商业部门等 并从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比较中分析了 流通组织的特殊性 第三四两章旨在论述流通组织的演化机制在第三章中本文首先从经济 历史的视角概括了流通组织演化进程中四个阶段 然后结合理查德森和格兰诺维 特的理论提出了基于上述四阶段的流通组织嵌套网络的观点 即流通组织的本质 是介于生产与消费市场之间的一种嵌套网络这种网络具备三个特征1个人 设计与自组织性的结合可复制性下的路径依赖密度经济主导下的周期性 在第四章中基于嵌套网络视角本文提出了流通组织演化的两大机制从 自然历史的视角看流通组织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看流通 组织的推动又是组织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结果体现为学习机制因此 流通组织的演化是理性适应与人为设计的结果 第五章从流通组织嵌套网络的角度依据流通组织演化的趋势提出了流 通组织的创新的两个方向一是流通网络内部关系的分化融合和交叉形成纵深 化的组织创新 另一方面是流通网络的动态扩展 与生产 消费之间的不断融合 从而拓展流通组织创新的边界 最后以连锁店和供应链动态联盟为例阐述了这两 种创新 关键词流通组织嵌套网络演化 ii abstract market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main actor- - - organization instead of individuals and governments, especially the circulated organizations which have a great deal with the efficiency of the operation of economics, because market is embedded everywhere with circulated organizations. as a result, the path of circulated organization was analyzed in this dissertation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its evolution, including the reasons and forces, which are expected to give some insights to the innovation of circulated organizatio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deduce, the definition of circulated organization is very complex.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efinition is shaped as the institution serving for the circulating of commodity from the producers to consumers, including the business firms like retails and wholesales, even the total business industry, the associated and auxiliary organizations of these business firms,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that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circulation. the mechanism of evolution is analyzed in the third and forth chapter. in the third partthe concept “embedded net” is put forward at first which works as the base of the latter analysis. constitution and characters are described as combination of designation and self- organized, reproductive and path- dependent, and density- cycled. the results of evolution partly depend on the system of nature selection- - - only the organization with stronger adaptability can survive from the surroundings, and partly on organization study which influences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because any organization embedded in the complex environment who ignores the importance of study will be possibly passed away. chapter five provides some insights for the innovations of circulated organizations, that is interior interact and amalgamation as well as exterior spread of the embedded net which broaden the boundary alongside of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the two forms of innovation- - - chain stores and supply chains are illustrated to support the views above. key wordscirculated organization, embedded net, evolutio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选题目的 在近一百多年里 各种各样的组织形态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最重要组成 部份并且依然在扩大其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占据着社会舞台的中心 当然流通流域也不例外如1流通领域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电子商务模 式获得了充分的成长空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沟通越来越方便 同时也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减少组织结构简化如批发市场开始退化传统的生 产批发零售向生产零售和产销一体化模式转变2各种各样的新兴零售 组织层出不穷如 shopping mall零售连锁自愿加盟网络商店等等3流 通组织的全球化扩张如全球采购和全球连锁等在纷繁复杂流通组织形式的背 后有没有一个一般性的扩展机制流通组织是怎样产生的纯粹的商品交换如 何衍生出复杂的流通网络这是本文想回答的主要问题简而言之包括(1) 如何界定流通组织流通组织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它与生产组织有何不同(2) 流通组织是如何产生的流通组织又是怎样不断演化的(3)其演变和发展的一 般机制是什么(4)流通组织演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怎样主导着流通 组织形式的变迁(5)如何利用流通组织的演化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来指导流通组 织的创新 1.1.2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诺斯1990)流通是连接生产和 消费的中间过程其组织形式的变化正逐渐活跃在整个流通乃至社会经济领域 本文正是通过组织的视角来研究流通的演变与发展的主要意义如下 组织是个体或个体集合之间的一种稳定的交易模式本文不是单独研究零 售业态或是批发业态的变迁而是以组织代替各种零售和批发业态研究具有 一般性的流通组织微观意义上指商业流通企业并在此基础上以组织为分 析单元构建了一个分析流通组织演化问题的一般性框架 本文是以自然为参照物研究流通研究流通组织如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 复杂因此本文没有把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分割为几个单独的环节来研究 而是着眼于整个流通的组织过程将流通视为介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种嵌套 网络来研究商品是怎样组织流转起来的以及这种流转方式是如何固化形成特 定的组织的如批发零售等各种流通组织 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组织而不是个人或是政府将成为经济增 长的主体经济增长受制于不同的制度形式而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又反映在组 织形式的变化上因此本文通过对流通组织变迁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 角来看待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增长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演化理论的文献综述演化理论的文献综述 1.马克思的经济演化思想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中有很多演化思想他强调制度演化之间的连续性如新 制度是在旧的制度中孕育和诞生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界定了一种动态的演化 思想体系企业的规模和利润的分布也必须从演化体系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关 于技术进步类似于生态系统中物种共同演化及其相互转换的论断显然也具有进 化论的思想与达尔文渐变的进化论思想不同的是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的 理论强调社会制度以革命的形式表现为突变 下面我们回顾一下其他学派关于演 化的论述 2.经济演化理论关于组织演化的观点综述 经济演化论 是融入了生物学关于物种及其群体适应环境而演化观点的一种 经济学理论经济演化论主要围绕对正统经济学有关企业理论批判发展而来企 业在新古典经济学中被视为完全理性具备完全信息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 主体受有限理性概念(herbert simon1955)的影响经济演化论者认为 企业只能选择自己满意的方案而这个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在几种可供选择的 方案中企业的选择还受到环境的影响选择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兴衰成败有很 大的影响 基于惯例创新和选择环境等基本概念纳尔逊和温特提出他们 的演化理论框架企业以日常惯例为基础每个企业的惯例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知 识和经验的载体这些惯例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它们构成企业间相互区别的特 征同时企业的惯例也是可以遗传的如果企业按照惯例运转能够获得满意的收 益那么这些惯例往往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企业的运转出现异常而使得收益 低于某一个限度得时候企业将有可能对惯例进行调整企业努力调整的行为称 为搜寻创新是一种重要的搜寻行为它是指通过研究和开发去寻找原 来没有的技术和惯例创新意味着改变原有的惯例使创新者对非创新者有较大 的优势综上所述组织的演化过程是一个惯例的学习过程惯例是一种光 滑序列的协调一致的行为能力惯例是程序化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说不出 3 来的知识并且往往是自动进行的选择它控制复制和模仿着组织演化的路径 和范围 3组织生态学理论关于组织演化的观点综述 以社会学原理为基础同样地受生物进化论启发70年代中期形成了一种新 的组织理论即组织生态学该学派强调组织对于环境变化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组织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认为 新组织形式的出现首先是个别企业流程创新成功的 产物而这种成功的经验通过交流和反馈得以在环境中不断扩散一旦当它达到 某个临界规模的公众支持(critical mass例如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则会导致新的 技术范式对原有技术范式的取代并对市场(特定种群)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导致 所谓市场创新当新的组织形式在整个环境中获得充分扩散之后系统中旧的规 则被抛弃新的惯例取而代之于是就实现了所谓的制度创新新的范式又将在 今后的一段时期中保持相对稳定与之相应的组织形式因而得以维持 4组织系统理论关于组织演化的观点综述 组织系统论将社会经济系统维持生存的过程抽象为一个能量的输入转 换输出的循环过程组织必须通过有效的交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准确的信 息反馈才能够及时准确地预测和规划组织的变化确保输出与其目标相吻合 系统只有保持开放性(相对于封闭系统而言)才可能保持同环境的能量交换与信 息反馈于是组织的全部生命就在于促使能量不断流向组织目标的达成而信 息反馈路径的安排和能量流动渠道的建立 通常被认为是可以通过系统的组织结 构设置来实现和控制 因此 系统组织理论强调系统结构是最根本的控制性因素 5制度学派关于组织演化的观点综述 关于系统演化的动力制度学派认为变迁或者缘于系统内部不同利益主体 之间的冲突的解决或者来自于环境中某些新的重要因素所提出的要求制度体 系在此不仅被视为同产业经济系统生存环境与组织形式变迁紧密相关 同时从系 统演化的一般性而言还应包含演化过程与动力机制等方面在制度变迁的动力 问题上凡勃伦的观点是制度变迁来自于有目的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速度 和方向受到现存制度框架的影响 例如商业制度下新技术的引入是因为它能使私 人获得特殊利益制度框架是在思维的习惯方式及决策者的利益中表现出来的 而技术通过改变物质条件个人生活和思维方式以及群体习惯规则而产生制度 后果 其他学者在变迁动力问题上也有多种观点 如艾里斯描述了人为设计与政治 过程的作用哈耶克强调个人理性与知识的运用诺斯(north1990)同样关注社 会知识存量对于制度变迁的间接影响 而后熊比特主义则更加关注旨在促进适应 性生存的创新与创新扩散的重要作用 4 1.2.2 流通组织演化理论的文献综述流通组织演化理论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流通组织演化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零售组织形式的演变 这方面 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假说主要包括:零售之轮假说自然选择理论辩证过程 理论综合专业综合理论又称手风琴理论) 零售之轮假说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马尔考姆麦克奈尔(malcolm mcnail)提 出其侧重点是阐述零售业中价格投资效益关系麦克奈尔认为高价格低 利润的零售机构容易被取代因为任何一种新型的零售组织形式往往采取低定 价低利润高市场占有率的低姿态角色进入市场尔后随着经营成本不断增 加价格开始提高利润开始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又极易被后起的低经营成本 的竞争者取代车轮又重新转动起来 杰斯特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移植到流通领域从而提出 零售业中的自然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那些最能有效地适应由消费者竞 争者和变化中的技术所组成的环境的零售机构才最有可能成为成功的零售形 式 综合专业综合理论也称手风琴张合假说 该理论是零售组织演变理论中 另一个有影响力的理论拉尔夫赫尔受手风琴在演奏过程中一张一合的启示 提出了零售组织的从综合到专业再从专业到综合循环往复的演变理论他认 为在整个零售业发展历史中具有主导地位的经营方法存在着交替现象一方 面是向单个商号经营商品的专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是从这一专业化向单个商号经 营商品的多元化发展 托马斯马罗尼克基于黑格尔正反合原理提出了零售业的辩证过程理 论所谓正是指旧的零售组织机构反则是指它的对立面合是 两者的结合体就零售组织来说辩证模型是指各零售商面对竞争对手互相学习 并趋于相同各种类型零售形式因此变得异常相似组成一个新的零售组织即 合这个新的零售组织随着时间推移又会受到新的竞争者的否定辩证过程 又重新开始 检索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 国内学者关于流通组织的研究是主要是沿着三条 线索展开并形成了大量的文献根据研究理论基础的不同可以将其粗略的分 为三个阵营 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另一是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 第三是基于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流通经济学脱胎于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克思 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组织演化是因为各种内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动经济系统总体演化的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关于流通组织的研究较多的是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的主要以 scp 范式作 5 为分析框架重点研究的是流通组织内部的竞争与垄断结构渠道行为和产业政 策等等如金永生2003就明确提出流通组织就是流通产业组织它包含两 个层次流通主体与流通产业内的企业关系架构文启湘彭金荣2002对 流通产业内部力量聚集机制的分析研究十五期间流通制度创新和流通组织 创新课题组对流通组织创新的研究等等都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展开的晏维龙 (2004)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分析了渠道控制类型形成的原因以及表现形式并就 渠道控制权的归属以及转移的规律和趋势作出了明确的判断张闯夏春玉 2005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稳定性缺失及效率不高的原因作出了细致的探讨 认为农户组织的分散化与龙头企业的集中化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渠道中权力结构 的过度失衡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则有赖于农产品流通合作社规模与实力的壮大 农户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政府的互补性制度安排 流通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是以科斯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1937为 基础 把纯粹市场和科层企业看作是有交易成本决定的相互竞争和相互替代的组 织资源配置的两种制度安排李骏阳1994提出流通领域中的企业实际就是对 市场的一种替代从而通过自身的组织体系使市场上的一部分不稳定的交易变 为企业内部有序的商品流通从而提高交易效率进一步得出结论我国四十多 年来流通组织形式的演变反映了科层组织与市场机制此消彼长互相替代的过 程其实质是试图以低交易费用选择流通组织形式周绍晚1996提出推进贸 易组织创新主要是两大力量 即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市场推进和看得见 的手的力量政府推进 毕卡德拉尔森(picardlarsson,1993)建议用市场组织间协调和科层企业的 三级制度分析框架来取代市场和科层企业两极制度分析框架 即在对研究对象的 划分中采用三分法替代两分法哈堪森斯尼奥塔hakanssonsnehota,1995综 合了很多文献理论提出影响企业网络组织的基本变量和网络的构成关系指出 网络的形成与演进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它承担了企业家创造性演化的组织功能 我国学者贾根良(1998)提出企业实际上隐含着市场网络组织的思想类似的准市 场网络组织理论的研究正日趋活跃 但是无论哪一阵营都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从源头上理解流通组织是怎样产 生的最原始的偶然的交换行为为什么能够演变成纷繁复杂的流通组织流通 组织又具有怎样的特性和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特性 本文试图构造一个演化框架 对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研究方法和思路 流通组织演化问题是一个跨学科的理论命题内容涉及社会学经济学管 6 理学和生物学因此其研究方法和工具也是跨学科的多元性的同时演化问题 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组织演化的环境和前提是不断变化的组织系统内部 结构亦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两者相互作用使得对该命题的研究有必要 从经济系统论和生物学的角度动态的看组织演化的过程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一 方面运用历史的方法客观的分析流通组织变迁过程中的事实 另一方面用逻辑的 方法研究这一历史过程的起承转合 本论题把流通组织定义为三个层次1微观层次的流通组织包括批发 零售组织在内的各种流通企业形式2中观层次一方面是指流通产业内组织 间的垄断竞争关系和由微观流通组织所联合组成的商会和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 另一方面是指运输配送等辅助设施的组织它是微观流通组织的组织3宏 观层次 指作用于整个流通的组织机构 如政府的商业政策制定部门和调控机构 以及流通组织与生产消费的共生和一体化流通组织方式与流通增长的关系 流通组织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微观的流通组织是整个商品流通的基础微 观流通组织的效率和组织形式直接决定了整个商品流通组织过程的效率 因此本 文研究的重点在第一个层次也即主要研究微观的流通组织是如何产生的如何 分化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组织形态以及其背后发展的动力 机制和边界的扩展 1.4 可能的创新可能的创新 国外对使用演化方法来研究经济组织的问题正处于学术争鸣阶段 各个学派 之间的研究风格研究方法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内相应的研究更少检索已有 的文献可以发现用演化经济学分析流通组织的研究在国内尚属于起步阶段很 难搜集文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另外由于本人能力有限这样的一个论题对我自 己而言只能说是一个勇敢的尝试如果要说有什么创新的话本文认为可能 有两点第一对于流通组织的演变有系统研究的是零售组织业态的变迁本 文突破了这一框架将流通组织分为四个层次并把零售组织等微观的流通企业 统归于微观的流通组织 从历史自然的视角描绘了这种微观流通组织演变的四阶 段并从中找到了相应的每一层次流通组织的源头第二提出了流通组织嵌 套网络的观点并从这种观点中阐发了这种网络演化的机理及其创新趋势 7 第二章 流通组织的概念体系 概念是逻辑的起点组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而对于流通组织这样的一 个概念更有必要在论述演化机制之前对其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本章首 先综述了组织的概念然后从动态和静态视角界定了流通组织的概念和范畴之 所以先从动态的视角来描述组织 首先是因为流通是一个动词 是一个动态概念 流通组织其次表现为名词是这一动态概念固化的产物在最后一部分基于流通 组织与生产组织的差异提出了流通组织的特殊性 正是因为流通组织具备这样的 特殊性流通组织而不是生产组织乃至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演化才具备第三四 章论述的特征 2.1 组织概念综述组织概念综述 组织一词最初的意思是指纺织见辽史食货志(上):饬国人树桑 麻习组织意即饬令人民种植桑麻学会纺织这是一个双因词其中组 就是编织的意思织是泛指织物1 在现代汉语中组织一词的含义得到了广泛的延伸在社会科学领域中 主要遵循以下两条线索:(1)作动词解 指按照一定的目的 任务和形式加以编制 在这个意义下组织是指一个运作过程即对某种活动或关系加以实施的过程 这是我们使用组织一词常用的一种含义(2)作名词解最基本的含义是由几个 人组成的单位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指体现一定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结构形式并且 不断从外部汲取资源以实现其目标的集合体 是一个实体概念 诸如企业 政府 学校社会团体等都是这种实体概念的具体类别相当于英语中的 organizations 或 institutions即组织或机构检索已有的文献和专著我们可以发现 迄今对组织概念范畴的研究主要遵循以下几种视角 1行为与过程视角中的组织 这两种视角的组织概念主要见诸于管理学中对组织的论述 具体而言也包括 两种层次一种是动态的一种实静态的在早期的管理理论中组织被看作一 个过程概念或看作一个职能 即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或作为管理的一种职能 来理解按照这种认识组织是以管理为基础的或者说管理概念的外延大于组 织概念典型的代表是法约尔和古利克 法约尔把组织视为管理的一个职能或者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在他看来管 1夏征农主编 辞海1999上海辞书出版社 8 理过程有四个环节或四种职能即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与此相类似的看 法还有美国的管理学家 l.古利克他把管理的职能划分为七个即计划组织 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3这些都是把组织当作一个行为过程来理解 2社会实体视角中的组织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与组织的关系恰好被变换过来了:管理被视 为组织的一种职能或一种手段管理是以组织为基础的此时组织概念的外延 被大为扩展了这种组织与管理的关系的变换反映了管理理论对组织概念的认 识发展即组织不再仅仅被视为一个过程概念而是被视为一个实体概念一个 社会实体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比较准确地表述了这一点他们说管理是以组 织为操作平台的它是组织中协调各种活动及关系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的主要 力量换言之管理者将组织中的人机器材料金钱时间和场地等各种资 源协调起来使之与组织的环境相适应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3社会关系视角中的组织概念 最早把组织视为一个系统的是马克思韦伯韦伯把组织视为通过一定规则 所限定的封闭系统一种通过规则对外来者进入的封闭而又限制的社会关 系这种规则既作为区分一个组织与另一个组织的依据又作为理解组织内部 社会关系的本质的基础 韦伯把这种由一定规则决定的社会关系的本质归结为权 力组织所体现的正是一种权力关系一种秩序这种权力和秩序的基础乃是 社会关系的社会化和共同体化4整个组织由权力所支配按照合乎理性的一定 规则来运行在韦伯心目中最理想的组织乃是典型的官僚组织它本身是一架 精心设计的机器其目的在于实现既定的目标执行某种特定的职能而组织内 部成员则成为这架机器上相互联系的各个部件 韦伯将组织局限于一个封闭结构 内而且将其视为一种机械结构 巴纳德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韦伯他将组织视为一种开放的结构认为组织 的本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但是他否认组织界限的存在这一点直接导 致了很难对组织的实体性进行衡量因为如果没有界限的话很难从实体的角度 将组织加以界定另外他所说组织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 和信息交流显得过于宽泛不利于把握住组织的本质内涵 4系统论视角中的组织概念 系统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组织是与参与者之间 不断变化的关系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 2 参见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年第 1 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年中文 版第 5-6 页 3 (参见 国外组织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49-50 页) 4 参见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卷1976 年德文第 5 版商务印书馆 1997 年中译本 9 环境之中即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组织既是一种松散 联结系统组织的规范结构和行为结构的关系是松散的又是一种等级系统这 里不是强调地位和权利的登级而是强调类群和层次上的等级即每个组织系统 中都有许多亚系统 5决策视角中的组织概念 西蒙从组织决策的角度增进了我们对组织的理解 决策贯穿于组织的各个方 面因此西蒙认为决策制定过程是理解组织的关键他将组织定义为:一个 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的复杂模式 它向每个成员提供其决策所需 的大量信息许多决策前提目标和态度它还向每个成员提供一些稳定的可 以理解的预见使他们能够料到其他成员将会做哪些事其他人对自己的言行将 会做出什么反应 5无论哪一种视角下的组织 都丰富了我们对组织内涵和外 延的理解但是都没有对组织的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概括 6综合视角中的组织对组织概念的综合性定义 罗宾斯(sprobbins) 斯科特(wrscott) 霍尔(hrhall) 德鲁克(fpdrucker) 都对组织的概念作了比较完整的界定其中霍尔1991对于组织概念的表述最 完整全面他认为:组织是一个有着相对可辨识边界的团体有一个规范的秩 序一定的职权层级一个沟通系统和一个成员协调系统该团体以相对持续的 环境为基础而生存从事着与一系列目标相联系的某种活动为组织成员组织 本身和社会作出贡献 但是即使周全如霍尔的定义 虽综合众多学派的意见 不论怎样地面面俱到 总是有缺陷的因为他们都属于在静态意义上给组织概念下的定义因为静态的 定义总是无法顾及组织的动态方面诸如组织是何以形成它将怎样演变如此 等等此外对于特定的研究者来说总是喜欢侧重于某一方面的规定性所以 不同的研究者总是会对这种综合性定义提出相应不同的批评意见 2.2 流通组织的概念体系流通组织的概念体系 流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广义的商品流通既包括商品流通也包括要素 流通还包括可再生物品的循环流通本文只研究有形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的 流通过程下文所指的流通若无特别说明都是指这一层面上的流通 2.2.1 流通与流通组织流通与流通组织 无论如何对于流通组织的概念很难从某一方面加以规定流通组织是一种 5 赫伯特.西蒙 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88 年中文 版第 9 页 10 静态机构但流通首先是一个动词体现着一种动态过程因此理解流通组织的 实体概念时 必须首先在动态背景下考虑 进而 可以将流通组织分为两层含义 1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通的动态实施流程2是指该流程中某些 环节和方式固化所形成的静态机构动态实施流程表现为在辅以一定的物质能 量和信息的前提下流通主体组织商品流通得以实现的过程商业就是这一动态 组织过程的产物静态机构则表现为动态实施流程中流通主体的交换关系相对 凝固而形成的实体形式上它是一定的物质设施沟通渠道活动规范固定成 员等的聚合体 实质上却是规则和秩序的载体 流通组织的这两重属性相互关联 不容分割 2.2.2 动态视角下的流通组织动态视角下的流通组织 动态视角下的流通组织是指商品被组织经过生产流向消费领域的过程 从整 个过程上看 流通组织是指物流 商流 货币流和信息流的分离 结合及其交叉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和空间下物流货币流商流和信息流有不同的组 合方式从环节上看商品流通组织途径表现为商品流通渠道商品流通渠道一 般有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渠道是流通渠道的蛹化形态间接渠道是流通渠道的 发展形态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商品流通间接渠道主要有6 1生产者商人消费者 2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 3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个人消费者 4生产者产地批发商中转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 个人消费者 5生产者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生产消费者 6生产者产地批发商中转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消费者 渠道成员每进行一次商品买卖活动 都会形成一个导致商品所有权随之更迭 的商品经营环节或商品流通环节 一个个流通环节相互衔接组合就形成了商品流 通渠道而每一个环节的主体都是一个微观的流通组织动态视角的流通组织还 包括商品的交易方式如代理经销代销还是自产自销抑或是产销分离还是 产销合一等 2.2.3 静态视角下的流通组织静态视角下的流通组织 动态的流程中某些环节和方式固化形成的具体组织形式即是静态的流通组 织它是指商品流通途径得流通环节对应的组织实体主要表现为批发零售单 位及其它派生机构无论哪种组织机构其基本功能都是围绕实现商品的合理有 6纪宝成 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二版 11 序流通而展开的 根据不同层次上的职能分工 可以将流通组织分成不同的类型 第一层次的流通组织是指执行商品交换功能的主体单位 这一层次上的流通 组织主要指商业流通企业包括批发零售以及其他交换单位本文把它统称为 微观流通组织 第二层次的流通组织是指产业内组织 包含整个流通领域内的商业企业组织 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指竞争与合作关系及其架构简言之即为流通产业组 织例如商业企业联盟 第三层次的流通组织主要指旨在组织市场交易维护市场有效运行保证第 一层次的经济主体之间顺利进行的交易组织具体而言包括两类一是市场中 介组织如行业协会贸易中心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中间组织这些组织的 经济主体本身并不从事交易活动只是起中介作用组织好市场交易另一类组 织是为市场的有效运行 提供保障的流通辅助机构如运输 邮政通讯等物流组织 期货交易所保险等金融机构本文把它统称为中间组织它其实是微观流通组 织的组织 第四层次的流通组织主要指宏观政策的制定机构它们通过具体的流通政 策来管理和规制商品流通组织的运行 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第三方组织与流通组织紧密相连 如市场主体的咨询组 织策划预测和咨询公司信息与服务机构市场运行的监督组织公证机构 工商管理机构等 本文主要从微观的商业流通企业角度来论述流通组织的演化 下文提到的流 通组织若无特殊说明 一般都是指零售企业 批发企业这一微观层次的流通组织 零售是把商品和服务卖给最终消费者用于个体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零售商包括超 市折扣店百货公司综合商店仓储店购物中心专业店便利店和其他 商店批发商担当了商业间交易的中介既包括独立的商业批发商也包括制造商 的销售门市部及其代理中间商及其代理行与零售商一样它们分配产品管 理存货沟通价格和产品信息鉴证质量和提供信用批发商做零售商的生意 搜寻供应商以及处理商业间的交易另外批发商越来越多的提供增值服务如 包装标价条形码edi产品抽样跟踪库存控制以及快速送货 以美国 1992 年工业概览所披露的情况为例 总的批发由以下部分构成 46% 通过商品批发商7%通过代理人中间商和代理行23%通过制造商的销售门 市部显然一些传统的批发活动是由零售商来完成的并反映在零售商的价值 增值中零售商和制造商的某种战略联盟也反映了制造商不断增加的批发责任 这对于制造业的价值增值是一个贡献7 7 丹尼尔 f斯普尔伯著张军译市场的微观结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49 页 12 2.3 流通组织的特殊性流通组织的特殊性 从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开始很多学者在研究企业的问题的时候并 不区分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都将其一概称为企业来研究事实上流通企业与生 产企业的不同点可能比相同点还多同时科斯的企业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 种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性科斯的这种论述其实蕴含了不管是生产企业还 是流通企业都存在与市场的替代性事实上流通组织有其特殊性很难一概而 论流通组织与市场存在替代性因此一方面本节从微观流通组织视角来分析 两者之间的区别另一方面由于流通组织与市场组织有着特殊的关联性因此 在分析两者区别之前首先从流通组织与市场组织开始 2.3.1 流通组织与市场流通组织与市场 首先看市场与流通的比较无论是流通还是市场这两者的定义都是复杂的 概念体系包括很多层次很难对其逐一比较本文只是在其最基本的层面作一 比较从交换的范畴看两者的总体是一致的都是指交换关系的总和所以马 克思说市场即流通领域 8 但是市场最基本的含义是买卖商品的场所马 克思曾又指出市场有一个外部的地理限制流通实现必须在这一限制的范围之 内因此从地域来看流通包含于市场范围之内市场是商品流通的场所 流通组织与市场的组织化紧密相连 流通组织是市场组织化过程中的必然产 物市场组织化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得流通组织与其对应另一方面市场组织 化目标还可以借助某些法定销售组织或利益代表组织的经营实力和协调作用而 得以实现这意味着实现了市场的组织化秩序化和规范化未必是只有流通 组织就可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讲流通的范畴小于市场流通组织的范畴也小 于市场 2.3.2 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比较流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比较 毫无疑问生产组织也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的意义它至少既包括 微观厂商也包括产业内厂商之间的组织及其架构为了更好的比较流通组织与 生产组织之间的差异我们仅就两者在微观层面的差异作一比较 1从组织内部交易类型来看流通组织进行的是市场交易属于买卖交易 范畴是指法律上平等的人们自愿地转移财富所有权生产组织进行的是企业内 交易属于管理交易范畴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用上下级命令来提高技术效率和创 造财富这一类型的交易以雇佣关系为代表由此可见生产组织是安排内部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马克思 资本论第二卷281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13 理交易的科层组织流通组织是完成产品所有权转让的中间组织 2从组织目标和功能上看流通组织有别于生产组织流通组织的目标即 是市场本身的目标和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讲并不是流通组织自身要求进行某种 市场交易行为而是生产职能分工的延续流通组织的基本功能就在于组织商品 合理有序流通保证其他生产主体的生产行为顺利进行因此流通组织内部的 规则体现着实现市场秩序的要求或者本身就是市场规则流通组织的运转构成 了市场运行的主要部分由此可见流通组织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制度化组织 化的途径和手段维系市场的有效运行从而保障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合理运转 3从制度层面看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制度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讲 生产组织和流通组织两者的意义是一致的但是流通组织的范畴小于市场市场 本身的直接目的和运作目标是组织商品的交换 流通组织是这种交换过程的具体 运作形式是一种交换制度其运行的客体则是相对固定的商品而生产组织的 客体则不是相对不变的商品而是包括各种生产要素在内的初始资源因此生产 制度必须考虑到生产方式的迂回性迂回性正是现代生产的特点它是指先生产 生产资料(或称资本品)然后用这些生产资料去生产消费品迂回生产的过程越 长生产效率越高例如人们用资源去生产没有直接效用的中间产品从而用这 种中间产品间接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当生产资源与最终消费之间的中间产业层次增加或迂回生产的 链条加长时生产率同样能得到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商品流通组织是商品迂 回生产链条的延伸是生产和消费之间一种嵌入结构同时随着这种链条的不 断延伸 流通组织的边界也是动态扩展的 逐步变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网络 4从组织的本质看组织的本质是一种契约结合简言之是为了实 现一定共同目的协作契约这种契约的基础在于组织内部的权力分工生产组织 对所生产的产品拥有所有权 而流通组织只是在所有权的让渡过程中发挥着集散 和中介功能因此生产组织是围绕所有权而安排的一种紧密型契约流通组织 则是一种过渡的松散型契约这两种不同的制度安排与规模经济相关生产组织 的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形下资本和劳动的追加投入使得 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从动态性考虑流通组织的规模经济是指通过使得分 店的扩张 来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运营成本和交易费用 因此流通组织的规模扩张 体现在分店数量的增加以及分店规模的扩大但是各个分店流通的是同样的产 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很少从规模经济的角度将同一种产品分置于不同的地方 生产因此流通组织的这种规模经济途径和内部的松散型契约决定了流通组 织具有较为容易的可复制性李陈华和文启湘2004也认为流通企业比生产企 业更具可复制性 14 5从资源配置方式看生产组织与市场的关系具有替代性生产组织的微 观单位是企业按照科斯的逻辑当利用市场交易要支付额外的成本时需要一 种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当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要支付额外的成 本时需要一种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当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市场的边际 交易成本相等时出现组织均衡而流通组织与市场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因为很 多通过市场组织的交易最终通过具体的流通组织来实现 流通组织是市场的一部 分不能将两者替换有了流通组织就可以减少市场或是有了市场就不需要 流通组织 15 第三章 流通组织的演化机制 上章详见界定了流通组织的范畴和本文的着眼点本章紧承这一基点首先 提出了流通组织演化的四个阶段描绘了流通组织怎样从无到有如何从族群内 部的简单物物交换演变出更远距离更广范围的交换如何从单纯交换的中间商 发展出固定的流通组织也即如何从点之间的交换演变成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网 络其次界定了三个假设前提并在上述流通组织演化的四阶段的基础上归纳 提出了流通组织嵌套网络的观点 即流通组织是内生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种嵌 套网络而流通组织演化的正体现着这种嵌套网络的生成和演化最后部分分析 了这种网络演化的方向和特征 3.1 流通组织演化的经验分析流通组织演化的经验分析 3.1.1 流通组织演化过程的一般描述流通组织演化过程的一般描述 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现在发达的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的组织化过程市场分工的发展总伴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逐步扩 大市场组织化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和相应的流通组织相互对应因此流通组织 演化的过程体现出两层含义一方面流通组织的演化与市场分工相适应市场 分工扩大了产品的流通量另一方面流通组织的演化与市场组织化的进程相一 致伴随着市场组织化的过程一系列的交换规则和制度得以形成流通组织正 是这样的一种制度安排集 因此流通组织的演化过程又是流通领域交换规则与制 度不断确立的过程本期所形成的规则与制度又成为下一期组织演化的前提从 而使得流通组织的演化得以连续的动态且又是相对稳定的展开 3.1.2 流通组织演化的四阶段流通组织演化的四阶段 1流通组织的起源族群内部的交换 本文认为最早的交换发生在小规模的族群或是部落内部 理由在于整个族群 或是村庄是一个较小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网络部落内部成员居住地点都是相对 固定的内部成员之间的认知也相对稳定即使通讯不发达很多信息经过一定 时间仍可以相互获悉 彼此之间如果具有欺骗行为将会受到惩罚 samuel bowles 和herbert gintis2004的研究证明了血缘程度很低的族群中人类的这种倾向 即人们会去惩罚那些破坏群体规范的人 即使这种行为会给他们自己造成一定的 损失无论在行为实验还是自然状态中这种带有利他性质的惩罚行为都能被广 16 泛地观察到9这种倾向就为交换的自发产生提供了的基础在彼此信息充分的 前提下如果某两个成员之间有互相需要的产品且通过互换能提高双方的满足 程度的话那么就会有偶然的交换行为发生同时相对封闭的成员关系也能够使 得双方的获益有所保障一旦这种行为被部落成员意识到能够增进彼此获益的 话那么频繁的模仿变成为可能于是交换得以频繁发生从而为分工的产生创 造了前提正如斯密所说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因此交换能力的限制影响着 分工程度的大小这种分工可能会朝着两种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产品分工 另一是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