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doc_第1页
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doc_第2页
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doc_第3页
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doc_第4页
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招生简章工程硕士是国务院学位办设立的专业学位,招收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通过入学考试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者,35年内以在职不脱产形式按我校相应工程领域的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完成硕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可获得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职业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二、招收领域名称及代码(详见附件一)三、报考条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1、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2、2005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学历。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报考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的,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结合集成电路工程或软件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后,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四、报名程序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第一阶段: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1日13日,报名网址:安徽省学位考试网(52/ahtkb/),按照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网报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第二阶段:现场确认,时间安排在2009年7月15日19日,成功完成网报的考生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本科学历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到合肥工业大学进行缴费、照相和网上报名信息签字确认手续。备注:报考我校的考生原则上选择合肥工业大学报考点,若考生选择考生工作地指定地点报名、考试,考生必须向我校研招办申请,否则后果自负。五、资格审查我校在第二阶段考试前对达到我校规定GCT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再次进行资格审查。报考院系初审,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处招生办公室复查。国务院学位办对拟录取考生报考资格进行随机抽查。审查材料:1、现场确认时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一份。此表需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2、考生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原件及复印件。3、2009年参加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第二阶段考试的考生情况登记表,表格样式在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处主页文档下载里面进行下载打印。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切责任后果由考生自负。六、考试科目及方式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GCT”考试(“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为两年)。考试时间2009年11月1日上午8:30-11:30(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报考我校的考生外语语种必须选考英语)。考试大纲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二阶段:资格审查合格且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的考生,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综合考试(专业基础课考试和综合面试),每科考试分数各为100分。具体考试时间、地点请注意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处网页通知,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见附件二。持2008年GCT有效成绩并符合我校复试条件的考生,经申请,可参加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专业基础课考试和综合面试。七、录取工作我校根据考生的“GCT”考试成绩自主确定合格分数线。2009年我校总录取规模自定,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学位考生。详情请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培养处发布的信息。联系方式: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230009联系电话:05512901228 传真:05512904923E-mail:附件一: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招生领域所属学院招生领域名称专业代码联系人联系电话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430102沈媛媛2901750-2306动力工程430107交通运输工程430123车辆工程430135工业工程430137工业设计工程(工业产品设计方向)430138建筑与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工程(建筑设计方向)430138胡晓凤2901881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仪器仪表工程430104袁凤华290151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430105翁 洁2904548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方向)430105安 洁2901547化学工程430117制药工程430136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430108孟祥发2901408控制工程430111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徐 静 曹 航2901385计算机技术430112软件工程430113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430114刘雪平2901736水利工程430115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地质工程430118张 妍 胡淑恒2901542环境工程430130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工程430132彭化慧2901505-8228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集成电路工程430110武 敏 杨依忠2901465-8000电子与通信工程(微电子方向)430109管理学院项目管理430140盛怀伦2901485物流工程430141附件二: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复试专业课参考书目工程领域笔试科目参考书所属学院机械工程机械原理东南大学97年第七版 郑文伟、吴克坚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沈媛媛2901750-2306车辆工程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余志生编,第三版动力工程内燃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周龙保编 第二版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 刘舒燕编著工业工程工业工程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汪应洛、袁志平主编工业设计工程(工业产品设计方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韩春明、张萍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高传善等编 高教出版社数据结构严蔚敏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或数据结构C语言版 胡学钢编 高教出版社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徐 静 曹 航2901385软件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通信原理第四版 樊昌信等编 国防工业出版社信号与系统郑君理等编高教出版社(第二版 上下册)建筑与土木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工程建设监理管理、给水工程、工程施工、土力学、混凝土结构以上科目任选两门 、教材不限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刘雪平2901736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建设监理与管理、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经济、工程施工、土力学、水资源规划评价以上科目任选两门、教材不限电气工程电路邱关源主编 高教出版社电力电子技术王兆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孟祥发2901408控制工程电路邱关源主编 高教出版社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 胡寿松主编 科学出版社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概论 杨志峰 刘静玲主编 高教出版社,2004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第三版 高廷耀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张 妍 胡淑恒2901542地质工程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地质学 胡广韬 杨文远编 地质出版社项目管理企业管理学(原理篇)杨善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企业管理学(实务篇、专题篇)杨善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院盛怀伦2901485物流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半导体物理学刘恩科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半导体器体物理,施敏著,黄振岗译,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杨依忠2901465-8000电子与通信工程(微电子方向)化学工程化工原理 王志魁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三版)化学工程学院安 洁2901547制药工程制药工艺学 王效山主编 北京科技出版社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方向)高分子化学 潘祖仁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材料工程金属学与热处理(18章)崔忠圻 机械工业出版社(二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翁 洁2904548工业设计工程(建筑设计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天津大学编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