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报告.doc_第1页
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报告.doc_第2页
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报告.doc_第3页
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报告.doc_第4页
南京理工大学电工电子综合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实验报告数字计时器设计姓名: 学号: 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2013-9-6一 、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集成电路实现单元电路的设计过程。2、了解各单元再次组合新单元的方法。二、实验要求:实现0分0秒到59分59秒的可整点报时的数字计时器。三、实验内容:1、设计实现信号源的单元电路。2、设计实现0分0秒到59分59秒的计时单元电路。3、设计实现快速校分单元电路,含防抖动电路。4、加入任意时刻复位单元电路。5、设计实现整点报时的单元电路。四、实验所用元件及功能介绍元件型号数量NE5551片CD40401片CD45182片CD45112片74LS003片74LS201片74LS213片74LS741片电容0.047uf1个电阻1504个电阻1k1个电阻3k1个单字屏共阴极数码管2块蜂鸣器1个开关2个2、主要芯片引脚图及功能表2.2.1、CD4511译码器 图2.2.1 CD4511译码器引脚图表2.2.1 CD4511译码器功能表输入输出LTBILED4D3D2D1gfedcba字符测灯011111118灭零1000000000000消隐锁存111显示LE=01时数据译码1100000011111101100001000011011100010101101121100011100111131100100110011041100101110110151100110111110061100111000011171101000111111181101001110011192.2.2、CD4518计数器 图2.2.2 CD4518BCD码计数器引脚图表2.2.2 CD4518BCD码计数器功能表:输入输出CRCPENQ3Q2Q1Q0清零10000计数01BCD码加法计数保持00保持计数00BCD码加法计数保持01保持2.2.3、CD4040分频器图2.2.3 CD4040分频器引脚图2.2.4、NE555定时器图2.2.2 NE555定时器引脚图表2.2.2 NE555定时器功能表(引脚4 )Vi1(引脚6)Vi2(引脚2)VO(引脚3)0012/3Vcc1/3Vcc012/3 Vcc1/3Vcc111/3Vcc不变2.2.5、74LS74 D触发器图2.2.5 74LS74D触发器引脚图表2.2.5 74LS74D触发器功能表输入输出CPD清零0101置“1”1010送“0”11001送“1”11110保持011保持不允许00不确定2.2.6、74LS00 双四与非门 图2.2.6 74LS00双四与非门引脚图 2.2.7、74LS20 四入双与非门图2.2.7 74LS20 四入双与非门引脚图2.2.8、74LS21四入双与门图2.2.8 74LS21四入双与门引脚图3、电子计时器设计原理3.1、各部分电路解析3. 1.1、脉冲发生电路 脉冲发生电路即为电子计时器产生脉冲的电路,本文采用NE555振荡器和CD4040分频器产生实验所需要的脉冲信号频率其中:f0=1.44/(R1+2R2)C=4.38kHz R1=1K,R2=3K,C=0,047uF。12CD4040的最大分频系数是2 ,即Q12= f0/2 =1Hz(理论值为1.068579Hz,每小时慢231.04秒),从Q12可以输出1Hz,从Q11可以输出2Hz,从Q6可以输出500Hz,从Q7可以输出1kHz。图13.1.2、计时电路 本文采用二十进制加法计数器CD4518来实现来实现计时电路。CD4518时一种常用的8421BCD码加法计数器。每一片CD4518集成电路中集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计数器,正好作为计时器的分位(0059)与秒位(00-59)的计数。当清零端输入1,EN端为1且CP端输入时钟信号。其输出端Q3 Q2 Q1 Q0输出从0000到1001(即十进制中的0到9)的循环。所以当使用其作为分和秒的个位进行计数时不需对其进行反馈清零,而用其进行分和秒的十位计数时,需要在Q3 Q2 Q1 Q0输出0110时(即十进制中的6),对其进行清零(因为CD4518是异步清零)。 图23.4.1.3、译码显示电路本文选用CD4511数码管驱动芯片,将计数电路产生的即使信号转化为数码管的显示信号。此处数码管选用共阴双字显示器,来自计数电路的信号通过译码器CD4511,为了避免电路中的电流过大而烧坏电路,本实验中在数码管的每一个显示输入端加上了限流电阻(约330欧姆)。图3 3.4.1.4、报时电路 记蜂鸣器的符号为W,根据报时要求实现三低一高整点报时(59分53秒、59分55秒、59分57秒低声报时,59分59秒高声报时)。得到报时电路的表达式如下:W=5953*f3+5955*f3+5957*f3+5959*f4=5953(2*f3+4*f3+6*f3+8*f4)本模块中采用74LS00、74LS20、74LS21、蜂鸣器的组合产生了需要的电路。图43. 1.5、控制电路3.1.5.1、校分电路为了快速对计时器进行调时,并且检测的电路报时功能。在该电子计时器中设计了快速较分电路。校分电路要实现的功能为:当开关打到“0”时,计数器能够正常计数;当开关打到“1”时,分计数器输入2Hz的脉冲实现快速的计数,调整分位的显示,而秒位则保持不变。考虑到事件情况中容易出现抖动的现象,电路中引入了D触发器,由于D触发器的输出端只在时钟的上升沿变化,而其他时刻保持上一次的电平,很好的实现了防抖动的功能。相对应的在清零电路中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解决抖动的问题。图53. 1.5.2、清零电路计时电路中的计数器,从00分00秒到59分59秒计时,可采用两片CD4518来实现。采用CD4518来实现模六十计数器,用74LS00与非门来实现进位、清零工作,通过与非关系可以实现进位;通过实现拨动清零开关,可以使计数器清零。4、总原理图五、实验感想与总结在上一学期数电知识和一些小实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这次电子电工综合试验。本次实验是上大学以来我所经历的印象最深刻的实验。在实物连线的时候,我一直很细心,因为如果一根线连错,最后不仅很难在导线密布的面包板上将它找出来,而且还会影响其它导线的布局。此次实验我没有犯很多错,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实物连线,这与实验前充分的准备,合理的布局是分不开的。 通过本次多功能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我对于中规模集成电路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我们之前学过数电,模电,并做过相关的实验,但并没有实际应用起来。而此次的实验,却让我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成品,从原理分析、单元设计到最后的组成联接、功能调试,无一不是知识的全方面应用,每一个环节我都体会颇深。 首先是原理分析。一个数字计时器的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自有什么作用,可以用什么器件或芯片来实现,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并且,由于电路板面的限制,引脚总图需要合理的布局,使排线尽可能贴着板面,而不要跨在芯片上。否则最后的板面会很混乱,不仅影响美观,也会给后面的接线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信号的干扰。接着就是实际的接连电路了。如何减少交差的排线,缩短线长,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整个电路是多个部分组成,因此就需要在每个功能模块完成后,都给与调试,避免总体调试产生问题时不知是什么地方出错,可以缩小问题范围,提高查错效率。 最后是总体的功能调试。根据出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模块电路进行检查,包括线的连接是否正确,各逻辑门是否正常工作,这点可以用发光二极管的亮灭来判断高低电平。以此一步步查错,至查找成功。 此次实验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加深了我们对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对一些常见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