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系统“三级训练网”培养体系无法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共 同需求,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短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竞 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趋势,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体现出旺盛生命力。 高校具有知识密集、 科技含量高、场馆设施齐全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实现高文化知识、高竞技水平的 运动员培养目标。1987 年 4 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 员的通知 ,并首次批准了 51 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是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里程 碑,二十多年过去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也发展到了 300 多所。然而,高校高水 平运动队的建设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实际问题(如 招生生源、教练员、经费来源、办队模式、场地设施、管理机制等) 。近年来,以武汉 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湖北高校乒乓球队在 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整体发展很不平衡。 本文以参加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乒乓球比赛的9支高水平球队教练和运动员 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湖北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运动员, 主要来自专业队和体校, 运动技术可造性有限。 在入校后有学习文化课的压力,故在训练方面显得精力不足,学训矛盾突出。 2.湖北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次数、时间严重不足;每年的比赛次数少, 这些都妨碍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的提高;就业状况理想,但就业面比较窄。 3.湖北高校乒乓球队教练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学历、职称较高,运动经历、带队 经验丰富,但科研能力较弱,教练员每年培训学习交流机会少。 4.各高校针对运动员学习困难问题制定了一些学籍管理条例, 这些措施仅仅治标不 治本,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5.多数高校的训练场地设施不能满足训练和比赛的需求。 湖北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 都是独立办队,没有与企业、省市体工队、体校联合办队,办队模式单一。 6.湖北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建设多是靠学校的专项拨款来发展, 且经费投入相对 不足,不能充分保证高水平乒乓球队进行正常训练和比赛的需求。 关键词: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 ii -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system of cultivation, “the three level training form” in the sports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common demand of the individu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attributed to a shortage of the reserving talented-person in competitive sports field, having an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in our country. as a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howing great interesting in grouping the high-level athletic team. with all those unique advantages, such as intensive knowledge, hig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complete facilities and so forth, it is propitious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nurturing athletes of high quality both in cultural knowledge and competitive capability. the former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issued “the notice on general colleges or university trying out to recruit the high-level athletes” in march, 1987, and for the first time approved 51 universities to group the high-level sports team, which is a milestone for the reformation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now twenty years has passed, over 300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rouped the high-level sports team. nevertheless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sources of students, tutors and funds, the model of grouping, purchasing of the facilities,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and so on still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wn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sports team in universities is a complex systemic project. in recent years, table-tennis teams in universities of hubei province, represented by wuhan universit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law,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ve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university table-tennis championships. but the integral development is rather out of balanc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high-level table-tennis team in hubei province, this essay takes the coaches and player of 9 high-level teams who have joined in the university table-tennis tournament of the 13th hubei province gam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s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main conclusions are reached as follows: iii 1. the majority of the university high-level table-tennis players of hubei province are coming from professional teams and sports schools, whose creativity of the movement technology is limited. being confronted with the pressure of learning cultural courses after entering into the university, the students seem short of energy in training. there is an acute imbalance existing between the studying and training. 2.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training of the university high-level table-tennis players is severely insufficient; and the time of annual tournament is limited, all of which hinde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thletes athletics level. the athlete may get a fairly ideal job, but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re relatively narrow. 3. most coaches of the university high-level table-tennis teams are young and middle-aged teachers, with high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titles, full of exercise and coaching experience as well, but they are weak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coaches have few opportunities to receive training clas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per year. 4. even though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formulated some regulations on the student management to tackle the difficulties that athletes encounter in their studies, these measures are just temporary solutions but not a permanent cure practicing. the athlet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as not been improved authentically. 5. training field facilities in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of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all the university table-tennis teams in hubei province founded their teams independently, the model of which is single. no one has allied with enterprises nor did any group with sports teams of the province and city or with the sports schools. 6.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high-level table-tennis teams are mainly funded to develop only by the schools earmarks, which is comparatively inadequate, as a result the requirement of norma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can not be fully guaranteed. key words: hubei provinc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igh-level table tennis teams;counterm- easures;research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 4 - 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武汉体育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并向国家有关 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允 许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公开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1 前言 - 1 - 1 前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以 “三级训练网”为标志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举国体制”的基本框架, 并随着国家一系列倾斜政策的配套完善,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体育代表团从洛杉矶奥 运会 15 枚金牌到北京奥运会 51 枚金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同时也验 证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 “三级训练网” 培养模式的成功。 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以其独有的优势,培养了大批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三级训练网”培养体系无法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共同需求,导致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短缺,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而高校试办高水平运 动队却体现出独特的生命力和优势,能在遵循体育训练与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充分 发挥两个系统的资源优势, 以最终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 人才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发挥运动员(学生)个体潜能,实现其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人力 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最终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繁荣发展。 1987 年 4 月,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 , 并首次批准了 51 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是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里程碑,二十多 年过去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也发展到了 300 多所,涵盖篮球、足球、排球、田 径、乒乓球、游泳等 20 多个项目。量的的积累必有质的飞跃,在教育部独立组队参加 的几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我国代表都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其中属于高校自己培 养的优秀运动员比例不大,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体育系统培养的,这与试办高水平运 动队的初衷提高高校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使其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选派 真正的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还相差甚远。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一项比 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的实际问题(如招生生源、教练员、经费 来源、办队模式、场地设施、管理机制等) 。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研究依然是目前重 要的课题,有待高校体育工作者予以解决。因此,切实解决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 养问题,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院校就必须走“体教结合” 之路,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桎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全新的、依托 教育系统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建立后奥运时代“体教结合”的全新框架体系 和运行机制,为推动我国体育转型,推动建立真正的体育强国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和实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2 - 践探索。 我省的乒乓球也曾经辉煌过,培养出象黄俊群、陈静、乔红、刘国正等世界冠军, 但是近些年来就显得有些没落。我省高校办高水平乒乓球队起步较晚,至今刚刚十年, 个别高校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是总的成绩不很理想,在国内代表大学生最高水平的第 八届大运会乒乓球比赛上仅取得男子团体第五的成绩。怎样振兴我省乒乓球运动,为我 国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是每个高校乒乓球人要去思考的问题, 湖北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 建设同样任重道远。因此,本研究定位于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研究,通过 分析我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现状的基础上,理性分析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思 考发展对策,旨在为湖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的发展献计献策,为湖北省甚至全国 高校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运动员情况的论述及研究 李勇在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与对策分析中指出:从招生来源看,主要有 个途径一是体工队的现役队员,二是体工队的退役队员,三是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四 是体育基础较好的普通高中生 1。 冷丹在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中认为:湖北高校 高水平运动员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生和少体校学生,体工队现役和退役的队员相对减 少,这主要是由于专业队伍队员已过了运动成绩的高峰期,发展潜力不大,而少体校和 中学生队伍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2。 徐持忍在上海市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得出:我国自实行高 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政策以来,运动员的构成非常复杂:有省市专业运动队退役或准退役 的运动员,也有省市专业运动队的二线队员及有一定运动能力的高中毕业生。而许多高 校为了能在短期内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他们不是从运动成绩优秀的高中生中招生,而是 从省市专业队的二、 三线队伍, 或者是一些即将退役或已经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中招生 3。 曾小松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就运动员专业学习方面:主 张制定适合高水平运动队特点的特殊教学计划、特殊文化学习成绩管理规定,采用基本 分制和鼓励加分制,合理组成特定的学习班级,加强过程管理与控制 4。 朱燕玲在上海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认为:片面强调运 动训练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高水平运动员把大部分的精力都 1 前言 - 3 - 投入到单一的训练上,业余时间被训练和恢复占去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减少了,本来 原有的文化基础相对与一般正常入取的学生较薄弱, 这样更使运动员失去主动学习文化 课程的意识,最终耽误大学学业,违背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夺标育人”的初衷 5。 陈瑞梅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的若干问题综述中就普通高校运动员 的学习与训练定位是:在保障运动员文化学习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条件下,谋求运动训练 水平的提高。 在学分制尚未普及且不完善之际, 运动队需提前与学校教务部门密切联系, 做好学习与训练在时间上的协调工作。 在现有运动员成长环境中要扭转 “重” 训练、“轻” 文化的现象, 应分步采取措施,加强各级学校招生环节的管理法制化,杜绝竞技化的单一 发展,逐步接近直到消除与普通大学生的文化差异 6。 张传峰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与学习时间的控制与利用中就训练和学习提出 建议: “可采用训练时间不延长,加大训练量来增加负荷强度的方法来取得良好的训练 效果” ; “要控制好训练与学习的关系,必须做到三个统一 、两个放下即运动员 和教练员的协调统一;运动员与授课教师的协调统一;教务部门与授课教师协调统一; 运动员在校期间,应放下自身优越感,把自己放在与普通学生同等位置来学习、训练; 应放下因文化基础差而悲观失望、自卑心理,虚心求教,认真学习” 7; 朱舰在山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队员训练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得出结果表明:影响 运动训练的客观因素需要改进提高;运动员对待训练的主观态度较好,愿意参加训练, 提高了运动技术水平 8。 1.2.2 关于教练员情况的论述及研究 钟伟的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中提出对教练员的管理: 一是重视选拔与培养高校内部具有教练员潜质的教师,送到专业运动队进行锻炼与交 流;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业务素质好,敬业精神强的教练员,与高校原 有的教练员形成较强的竞争氛围;三是采取合同制形式聘用需要的有关教练员,以完成 大赛参赛任务 9。 毕秀淑浅议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对高校教练员的要求:1.教练员要有 较高的素质,2.教练员要善于做思想工作,3.教练员要树立教威 10。 潘永芝对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能力结构的调查研究中认为乒乓球教练员:在能 力结构中,教练员的专项训练能力最重要,临场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并列第二位,创新 能力排在第三,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分列第四、 五位 11。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4 - 李大志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教练员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中指 出高校乒乓球教练员现状:1)普通高等院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教练员整体年龄结 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2)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教练员高学历比例严重偏低;3)高水平 乒乓球运动队教练员执教年限长短不一,大部分为兼职教练员,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 验,但缺乏大赛临场指挥经验;4)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还缺乏业务培训,培训班存在培 训时间短、 内容针对性不强、 形式单一、 不注重能力培养等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 法 1)今后应侧重于培养年轻的高等院校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 提高教练员的学历结构及 大赛临场指挥经验,培养出智力型与经验型相结合的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2)可以采用 引进手段,聘请高水平专业队教练员兼职任教,实现教练员队伍的优势互补。3)加强对 高水平乒乓球教练员队伍的培训,提高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水平 12。 1.2.3 关于运动队管理的论述及研究 周奕君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研究中认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 的定位应在:如何利用自身优势 ,在保障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前提下谋求运动队的发展。 建立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建立适应学生的动态学籍管理体制;目前在各高校高水 平运动员管理有二种形式,一种是集中编班,即入校后采用按指定专业集中组班学习, 分运动专项训练,这便于组织教学和训练。另一种是分散插班,即入校后根据学生的志 愿和文化成绩分散到各个院系中,这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又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创造 条件。二种形式各有利弊,但从学生主体考虑,分散插班较为有利 13。 王平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刍议认为: “目标管理被视为管理的灵 魂和核心。目标管理有助于激发和强化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 “建立合理化的管理制度, 是高水平运动队员在校进行运动训练、学习和生活的首要条件” 14。 陈军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现状和管理对策中指出:运动员大学生入校后 对他们的各项管理工作均应与其运动成绩挂钩,各队教练员要严格执行训练考勤制度, 训练出勤率要与训练补助挂钩 15。 李硕华在山东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籍管理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对策中认 为:对高水平运动员采取单独编班、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学制浮动和适度放松学籍处理 标准等学籍管理模式,适合队员的文化基础,符合队员半读半训的特点,有利于提高队 员的学习成绩和运动技术水平 16。 刘向在上海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及管理体制中提出:学 1 前言 - 5 - 生运动员管理上要有突破, 真正实行学分制, 取消学时制, 还给学生运动员更多的时间。 运动员可以根据赛事安排,寒暑假以训练为主,学习为辅,平时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 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训练的质量 17。 张浩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中研究:大多数教练员均表示, 即使是让运动员自己选专业,他们也会选择一些文科相对容易毕业的专业,高校在指定 专业时也是局限在文科专业中,而运动员一旦分散在几个专业中由于课程安排不一致, 训练时间就很难安排,而赛后的文化补习就更难安排了,在这一点上倒是那些指定一个 专业、单独编班教学的学校,其中的矛盾少了很多 18。 1.2.4 关于办队模式、经费和场地器材的论述及研究 彭雪涵在校体联合过渡时期高水平运动队的办学模式中认为:在现有条件和 体制下,高校与体工队联合办队是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过渡阶段,是适合我国 国情,实现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目标的较理想的途径 19。 周之华在我国高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中认为: 1)联合办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双方物资资源的优势,2)联合办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 挥人才资源的优势 20。 张浩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中得出: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高 校高水平运动队办队经费来源于学校拨款,尽管近几年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教育经费 持续性增加,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持,但是,超过 45%的高校训练 经费不足” ,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单一经费来 源的现状。 ” 18 王志明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指出: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 机制要融入国家竞技体育主渠道中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充分发挥大学生体协 的作用,强化其管理地位。2)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内部管理体制。3)建立、健全各 种管理规章制度 21。 刘述芝的湖北省高校竞技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认为高校竞技体育市场拓展存 在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经营性的中介组织,为高校校际体育开拓市场;二是水平 低,比赛少,宣传力度达不到而导致社会影响力差,不利于吸引商家介入;三是高校运 动队多采取学校行政式的管理,没有把高水平运动队作为能够进行开发的产业对待,开 发性差 22。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6 - 陈为群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关于经费问 题认为:当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限的经费远远不能保证训练和比赛所需。教练员、运 动员的训练补贴较低,食宿条件较差,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没有经费参加各种高水平 的比赛。经费匮乏乃是制约训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瓶颈 23。 张军平在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得出结论:随着湖北省 高校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 湖北省多数试办高校的场地器材设施目前已得到了可靠的保 障,但仍有部分高校依然存在器材落后陈旧,场地缺乏维修、更新等情况,从而影响了 这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水平的提高 24。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7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主要是以参加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包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 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工业 大学、三峡大学)乒乓球比赛的高水平乒乓球队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登陆中国知网()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 检索了 1989-2009 年关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论文 80 余篇;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 文题目数据库中,检索 1999-2009 年的相关博士、硕士论文近 20 篇;收集查阅了国家 教育部关于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 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有关文件和部分湖北省高校高 水平运动员录取、培养和学籍管理方面的文件等;这些文献资料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 论基础。 2.2.2 问卷调查法 2.2.2.1 问卷的设计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在广泛征询了一些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基础上, 结合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的实际情况, 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调查问卷的基本要求分 别制定了教练员、运动员调查问卷(见附件 1、2) 。 2.2.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在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高校乒乓球比赛举行期间, 对参加高水平组比赛的 9 所高 校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根据巴比的 观点,问卷回收率在 70%以上者为非常好,本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均超过 70%这一标准, 故本调查问卷完全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8 - 表 2-1 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表 2-1 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发放问卷 回收问卷 有效问卷 回收率(%) 有效率(%) 教练员 运动员 11 72 11 65 11 59 100% 90.2% 100% 90.7% 2.2.2.3 问卷检验 1)效度检验 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笔者请 10 位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评 价。从专家反馈意见(见表 22 和表 23)看出,两份调查问卷均能反映所要研究的 课题需要,具备较高的有效性。 表 22 专家基本情况 表 22 专家基本情况 职称 教授 副教授 总计 人数 3 7 10 表 23 问卷效度调查 表 23 问卷效度调查 专家意见 完全能 能 一般 不太能 完全不能 总计(人) 教练员问卷 运动员问卷 2 1 6 7 2 2 0 0 0 0 10 10 2)信度检验 为了了解问卷的信度,采用了再测法对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再调查,两次调 查间隔 15 天,经过数据处理得出相关系数:教练员问卷 r=0.94,p0.01;运动员问卷 r=0.90,p0.01。说明信度较高,可靠性显著,两份调查问结卷的信度完全符合调查要 求。 2.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访问有关专家、以及长期从事高校乒乓球训练的教练员,就调查问 卷的设计进行咨询;对目前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现状、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 入的交流;探讨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发展对策。 2.2.4 数理统计法 就研究需要而收集到的数据用 spss11.0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可靠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9 - 的数据支持。 2.2.5 逻辑分析法 对访谈调查所得的相关材料、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结果等,运用归纳、演绎、比 较、综合等逻辑分析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论证有关结论和建议。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0 - 3 结果与分析 3.1 乒乓球运动员情况 3.1.1 运动员生源情况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生源 (见表 31) 有以下三种: (1) 省市专业队, 占运动员总数 16.7%;(2)体校学生,占运动员总数的 48.6%;(3) 普通高中体育生,占 运动员总数的 34.7%。然而据调查得知在这些高中生中有近 90%的学生有过在体校训练 的经历。 表 3-1 运动员生源统计 生源类别 专业队 体校 高中生 其他 总计 人数 百分比% 12 16.7% 35 48.6% 25 34.7% 0 0% 72 100% 从数据来看我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主要是“捡现成” ,这种做法尽管能在短期内迅 速提高高校队伍的竞技水平,但是,由于专业队和体校运动员多是被淘汰下来的,在竞 技水平上基本已经达到、 甚至过了顶峰时期, 运动员在主观态度上对训练的积极性不高, 可开发潜力有限,这对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长远稳定发展不利。而真正高中培养的乒 乓球运动员是少之又少,这些运动员有较好的文化功底,但运动水平较低,依靠大学阶 段 34 年的训练,也很难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因此,高校要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高 水平运动员的目标,教育部门的“小学-中学-大学”业余训练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只 有基层的培养体系成熟了, 高校才有稳定的、 高质量的生源保证。 高校甚至可以有计划、 有目的与中学、小学携手搞好初级阶段的运动员培养,建立完善的“一条龙”训练体系。 例如: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队的“一条龙”建设,他们选择所在区的梅陇小学、华育中 学(初中)和上海中学(高中)作为校乒乓球队教学基地,由各层次的相关学校制定和 实施教学计划,管理学生的学习。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则作为训练基地,全面承 担各层次的训练。合理的资源组合、明确的目标,使得华东理工大学在乒乓球项目上取 得的了可喜的成绩。华东理工的“小学-中学-大学”训练体系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实 践表明,小学、中学、大学三级联网的“一条龙”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达成“体教结合” 的目的,它较好地解决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问题,保证了运动员小学、中学、大 学过程中训练和学习的连续性 25。 3 结果与分析 - 11 - 3.1.2 运动员的学习情况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首先应该是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就是通常所说的“学生运 动员” ,因此学习文化知识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如何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运动训练两者 之间的矛盾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影响我国大学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调查目前 我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学习现状, 对他们今后学习训练过程的发展尤为重 要。 表 32 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情况调查统计 没问题 有一定难度 很难 不能完成 总计 人数 百分比 16 22.2% 46 63.9% 8 11.1 2 2.8% 72 我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基本是采取与本专业的普通大学生一起上文化课。 从表 32 可以看出,乒乓球运动员认为完成大学课程“没问题”的占 22.2%; “有一定 难度” 的占 63.9%; “很难” 的占 11.1%; 另外还有 2.8%的学生认为不可能完成大学课程。 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一是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体校或省市专业 队,自身文化底子较差,对于自己通过大学的文化学习不自信;二是众多高校把运动成 绩看得很重,训练占用了运动员很多的上课和学习时间,运动员经常顾此失彼,学训矛 盾突出。 3.1.3 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训练时间是构成运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运动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充足的训练时间 作为保证,先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这是运动训练的规律。调查显示(见表 3 3)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每周的训练次数大都在 3 次,占总数的 66.7%;训练 4 次的有 1 所学校,占 11.1%;5 次的一所学校,占 22.2%。大部分球队训练的时间都在 2 个小时左右,占 66.7%。从全年训练情况来看,有 44.4%的高校能保持全年系统训练, 还有 55.6%的高校乒乓球队只进行赛前的集训。如果按每次训练时间为 2 小时左右,每 周平均训练次数为 3 次,也就是说大多数高校的每周训练时间为 6 小时左右,这与科学 的高水平运动训练每周所需要时间相差较远。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训练不具备连续性 的,只是在赛前组织训练一个月。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2 - 表 33 运动员的训练情况 类别 基本情况 学校数 百分比% 每周训练次数 每次训练时间 全年训练情况 3 次 4 次 5 次 6 次及以上 11.5 小时 1.52 小时 23 小时 全年训练 赛前训练 6 1 2 0 1 7 1 4 5 66.7 11.1 22.2 0 11.1 77.8 11.1 44.4 55.6 表 34 运动员运动水平变化情况统计 运动成绩 有提高 没有变化 明显下降 总计 人数 百分比 7 9.7% 33 45.8% 32 44.5% 72 通过对运动员运动水平变化情况调查(见表 34)发现,在进入大学后乒乓球竞技 水平有提高的占到 9.7%,没有变化的占 45.8%,明显下降的占 44.5%,对 7 名技术水平 有提高的运动员调查发现,有 4 人来自武汉体育学院,而他们一周的训练时间是湖北高 校中最多的,达到了 15 小时,其他 3 人也经常是自己加班加点训练。显然训练时间的 多少对运动水平的提高起着主要作用, 而我省普通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存在训练时间严 重不足的问题,这直接妨碍了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3.1.4 运动员的比赛情况 比赛是检验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训练是学习掌握 技战术,而比赛则是技战术的实际应用,是对技战术的巩固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是检验其竞技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参加比赛的级别和比赛的多少,对高校高水平乒乓 球队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从每年参加比赛的情况统计来看(见表 35) ,5 所高 校高水平乒乓球队都只能保证一年打二次省级或者省级以上的比赛, 占到总数的 55.6%, 3 结果与分析 - 13 - 33.3%的学校一年只有一次比赛,11.1%的有 3 次比赛机会。很显然,湖北省高校高水平 乒乓球队伍比赛锻炼机会太少, 这也制约了球队水平提高。 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 (1) 我国体育部门掌握着各种赛事资源,参加这些赛事就必须到体育部门进行注册。由于体 育部门制定的注册制度,使得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不能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注册,因此学生 运动员失去了参加很多比赛的机会;(2)我省的高校高水平的竞赛机会很有限,除了 每年的全国和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比赛机会。赛事次数少,运动 员锻炼的机会有限,导致运动员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只训练不比赛的窘境,使得高校高 水平运动队光练不赛,难以做到以赛促练。 表 35 球队每年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比赛的情况统计 类别 基本情况 队数 百分比% 每年比赛次数 1 次 2 次 3 次及以上 3 5 1 33.3 55.6 11.1 3.1.5 运动员就业情况 就业率是反映学校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高水 平运动员的就业率更是反映了高校对运动员的组织管理、 教育、 教学等方面质量的高低, 即反映了高校培养出的运动员综合素质的高低。 表 36 乒乓球运动员就业率和就业方向 就业率 100% 90% 80% 就业方向企业学校 公务员 其他 学校 5 3 1 百分比 43% 31% 18% 8% 在对教练员的调查中发现,我省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的就业率很高(见表 36) ,平 均在 95%左右,明显优于普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业、学校、公务员。乒乓球 运动员出现高就业率主要原因: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各个单 位的乒乓球运动开展红火,对高素质的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需求比较多。 3.2 乒乓球教练员情况 教练员是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员 运动技术水平起着主导作用。袁伟民指出一个运动项目水平的提高,关键是教练。一位 精通业务、肯于钻研技术、善于管理、有理想追求的教练员,往往能带出一批好运动员、 一支好队伍。运动训练实践告诉我们,教练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运动队的训练效果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 14 - 和比赛成绩。通过对湖北省 9 所试办高水平乒乓球队教练员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 构,执教水平等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和掌握我省高校乒乓球教练员的基本情况,有的放 矢地加强教练员的综合素质。 3.2.1 教练员的年龄情况 年龄结构是指教练员人才群体各个年龄段人数比例的关系, 它不仅是一个人生理功 能的标志,而且是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科学发展能力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师资队伍 的教学、训练、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兴衰过程,是师资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 练员年龄结构是否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反映教练员人才群体的创造力。 从表 37 中可见,湖北省高校的乒乓球教练员年龄分布合理,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平均年 龄为 40.2 岁。这一年龄段的教练员思想活跃、创新欲望旺盛、知识积累丰富、精力充 沛、科研能力较强。另外调查还显示,湖北省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教练员配备很不完 整。大部分高校乒乓球队都是一个教练员负责整个球队训练和管理。只有武汉大学、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乒乓球队配备了两名教练员。这与评估方案对教练员队伍组成的要 求有着较大的差距。要提高高校高水平乒乓球队的水平,必须建立健全教练组的配备, 发挥集体的力量,来提高训练和比赛的质量。 表 37 教练员年龄情况 年龄结构 30 岁以下 3039 岁 4049 岁 50 岁以上 人数 百分比% 2 18.2 3 27.3 6 54.5 0 0 3.2.2 教练员执教年限、运动经历 运动训练和临场指导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长期实践过程,教练员只有经历这个过 程,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训练和比赛的重点、提高训练的质量、把握赛场的瞬息万变、创 造更多的获胜机会。从表 38 中的统计数据来看,有 7 名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在 10 年以 上,占 63.6%,执教 510 年的占 27.3%,不到 5 年的仅占 9.1%,说明我省高校乒乓球 教练员执教经验丰富。 3 结果与分析 - 15 - 表 38 教练员执教年限、运动经历情况 类别 基本情况 人数 百分比 执教年限 运动经历 (均毕业于体育院校) 5 年以内 510 年 10 年以上 有专业队经历 无专业队经历 1 3 7 7 4 9.1% 27.3% 63.6% 63.6% 36.4% 教练员良好的运动训练经历使其具备了丰富的训练和比赛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从生产到消费探讨如何利用区块链优化商品供应链流程
- 医疗器械设计的发展趋势与材料应用
- 医疗设备安全与质量控制
- 医疗大数据的采集、存储与隐私保护技术探讨
- 医药企业药品说明书合规经营策略
- 医疗信息化趋势下的电子健康记录标准化探索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多部门协同策略
- 公交卡制作合同范例
- 供销合同范例格式
- 医疗大数据下的患者隐私保护策略研究
- 人工智能引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大学
- 小班数学《图形食品品尝会》
- 12 黑板报(教案) 赣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 大学英语六级经典必背500句
- 2022神经外科手术分级目录
-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详细课件
- 房建项目检验和试验计划
- 脊髓损伤患者的坐起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 夯实基础总结反思课件高三学习主题班会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湖南裕能招股说明书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