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围填海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围填海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围填海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围填海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围填海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天津围填海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 权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 摘要摘要 围填海工程是缓解沿海城市用地紧张状况的重要技术手段。 我国具有悠久的 围填海历史,但是进入 20 世纪以后,由于战争原因导致围填海事业发展缓慢甚 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至 20 世纪末,我国再次掀起围填海建设热潮,围填海 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早期农业生产转变为发展现代港口及其配套加工产业、 新城建设、工业园区开发以及旅游度假区等。在转变的过程中,围填海的规模、 形态和技术也随之变化, 围填海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浮出水面。 实践证明, 围填海是一项综合性较强且颇为复杂的大型人造工程。 城市规划作为综合协调城 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对围填海工程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最终达到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活动作为研究主体,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天津滨 海新区围填海工程进行全面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国外既有案例的经验教训, 从对待围填海的态度、围填海的用地布局、空间形态、规划管理与安全保障等方 面对现存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围填海 用地布局 空间形态 管理 安全 abstract reclamation engineering is to ease the coastal city land tensions of the important technical means.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reclamation, but entering after twentieth century, because of the war causes reclamation career progress is slow and even long-term stagnation. up to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once again set off reclamation construction upsurge, reclamation function also produced tremendous changes: by the earl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hange a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rt and supporting the processing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own, industrial pa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rt.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the scale of reclamation, patterns and technical changes, becau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eclamation activities gradually surfaced.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the scale of reclamation, patterns and technical changes, becaus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reclamation activities gradually surfaced. practice has proved, reclamation is a strong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large artificial engineering. city planning as a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 the reclamation project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guidance and control, ultimately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reclamation activities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from the city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a recla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research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case lessons, from treat reclamation attitude, reclamation land use layout, space form,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such aspect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s forward targeted solutions. key words:reclamation, the layout of land, space form, administration, safety 目 录 目 录 . 3 第一章 绪论 . 1 1.1 相关概念阐述 . 1 1.1.1 围填海 . 1 1.1.2 围填海区域 . 1 1.1.3 围填海规划 . 1 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 2 1.2.1 研究背景 . 2 1.2.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 1.3.1 研究内容 . 3 1.3.2 技术路线 . 5 1.4 相关研究综述 . 6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6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6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 7 2.1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概况 . 7 2.1.1 天津滨海新区 . 7 2.1.2 滨海新区围填海概况 . 8 2.2 围填海区域环境分析 . 9 2.2.1 近岸地质环境分析 . 9 2.2.2 围填海区域环境评测分析 . 9 2.3 围填海区域岸线利用分析 . 9 2.4 围填海区域现阶段规划成果 . 10 2.5 滨海新区围填海管理分析 . 10 2.6 滨海新区易受海洋灾害分析 . 11 第三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13 3.1 围填海态度模糊 . 13 3.1.1 围填海态度认知 . 13 3.1.2 影响因素分析 . 14 3.2 围填海区域用地发展问题 . 15 3.2.1 围填海用地粗放式发展 . 15 3.2.2 围填海区域产业用地比例过大 . 15 3.2.3 公共空间环境缺失 . 16 3.2.4 围填海规划割裂与滨海新区城市空间的联系 . 17 3.3 围填海对岸线与近岸环境的负面影响 . 18 3.3.1 围填海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 . 18 3.3.2 围填海对近海水文环境与水质的影响 . 19 3.4 围填海立法与管理的弊端 . 21 3.4.1 立法方面:缺乏针对性强的法律 . 21 3.4.2 制度方面:海域使用论证存在漏洞 . 22 3.4.3 制度方面:环境评价制度法律责任模糊 . 22 3.4.4 管理方面:缺少统一协调管理 . 23 3.5 围填海区域应对灾害能力不足 . 24 3.6 本章小结 . 25 第四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 . 26 4.1 既有案例借鉴 . 26 4.1.1 围填海发展历史 . 26 4.1.2 围填海用地布局 . 28 4.1.3 围填海平面的形态设计 . 33 4.1.4 不同体制下的管理制度 . 35 4.1.5 围填海环境保护策略 . 37 4.1.6 小结 . 38 4.2 端正对围填海的认识 . 39 4.2.1 滨海新区对待围填海基本态度 . 39 4.2.2 坚持科学适度的围填海开发原则 . 39 4.3 天津滨海新区填海区域用地布局 . 40 4.3.1 工业发展对填海土地的影响 . 40 4.3.2 填海区域用地布局原则 . 41 4.3.3 填海区域与后方陆域的关系 . 42 4.3.4 滨海新区填海土地用地布局评价 . 42 4.3.5 滨海新区填海土地布局优化策略 . 43 4.4 围填海区域空间形态的选择 . 44 4.4.1 围填海平面形态设计的重要性 . 44 4.4.2 平面选择遵循的原则 . 45 4.4.3 填海平面形态设计选择要素 . 46 4.4.4 滨海新区填海平面形态评价与改进策略 . 52 4.4.5 滨海新区填海区域的三维空间与景观设计策略 . 56 4.54.5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管理的优化建议 . 57 4.5.1 滨海新区围填海管理的问题 . 57 4.5.2 针对围填海管理的优化建议 . 58 4.64.6 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发展安全问题 . 59 4.6.1 滨海新区填海区域防灾必性分析 . 59 4.6.2 围填海区域海洋灾害应对策略分析 . 60 4.6.3 围填海区域对生态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 . 61 4.6.4 建立滨海新区海洋环境补偿机制 . 61 第五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63 5.1 主要研究结论 . 63 5.1.1 围填海的态度与原则 . 63 5.1.2 围填海区域的用地布局 . 63 5.1.3 围填海区域的空间形态 . 64 5.1.4 围填海管理的建议 . 64 5.1.5 围填海区域的安全发展 . 64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5 参考文献 . 66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68 致 谢 . 69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阐述 1.1.1 围填海 围填海从字面分析,包含两个含义,即“围”与“填”。围海和填海在构筑 方式上是存在差异的。围海是指通过建造堤坝将一部分海洋围起来,排出海水以 利用土地,其特点一般为堤内土地低于海平面。填海则与之相反,通过向海中倾 倒足够的原料以形成可利用的土地,土地标高一般高于海平面。随着时代的进步 与施工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围海与填海的界限更加模糊,因此目前对向海洋开垦 土地的行为统称为围填海。由于名称没有进行统一,围填海又被称为填海、围填 海、填海造田和围海造田等。根据我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对此种用海行为统 称为围填海,据此本文沿用围填海的名称贯穿全文。 围填海目前并没有标准意义上的定义,国内学者曾根据其目的、特点和方式 对其进行了解释,虽然说法不一,但是其定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即通过将海域转 变为陆地的方式“创造”出土地以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人工行为。 1.1.2 围填海区域 围填海区域又称填海区域,是指通过围填海工程获得的土地区域及部分周边 海域。填海区域由填海形成的土地、填海区域的人工新岸线和人工岸线周边一定 范围的水域三部分组成。 1.1.3 围填海规划 围填海规划简称为填海规划,是一个与海洋有关的,综合性很强且极为复杂 的综合部署与具体安排。其综合性体现在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如水利工程、环 境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和经济概算等。其复杂程度 主要体现在综合汇总各专业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的专项规划, 解决不同专业在空 间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权衡利弊以确定主要矛盾的优先级顺序等方面。因此,科 学合理的填海规划, 其实质是为了相同的目标, 从全方位综合协调不同领域的 “声 音”的结果。 第一章 绪论 2 25300 9200 2300 25300 11150 辽宁 天津 上海 广东 海南 国家已批复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填海面积(公顷) 1.2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1 研究背景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将发展的眼光放在覆盖地球表面 3/4 的海 洋上。近些年来,陆地资源已经逐渐显露枯竭的征兆。在这种大背景下,向海洋 进军已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豪言壮语,而是抢占 21 世纪发展先机的必要举措。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巨大,呈现东西两级分化的态势。由于经济迅猛发展,大量外 来人口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据统计, “沿海地区正以 14%的土地面积承载 着 40%以上的人口,并实现着 60%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由于受土地 空间的限制,城市的用地规模与人口规模无法无限制膨胀扩张。因此,当用地规 模与人口规模存在矛盾时,社会问题也伴随而来。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发展速 度放缓,项目无法落地;土地价格高企,导致房价居高不下;公共服务超负荷运 作,居民生活品质下降。在这种态势下,沿海城市将目光投向浩瀚的海洋,寄希 望于通过实施围填海工程以缓解城市发展的矛盾以及伴随产生的社会问题。 事实 也证明,围填海工程不仅解决了城市发展用地短缺的掣肘,缓解了社会矛盾,而 且开辟了沿海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这也是后来沿海城市出现围填海失控的 重要原因。 围填海在给城市发展提供便利和机遇的同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 忽视的,如近岸生态环境受损、海洋水文环境改变和近海污染恶化等。因此,针 对是否应当进行围填海的话题至今仍存有争议。 但是我国沿海城市并未因此争议 而停止围填海的步伐,反而出现了一股围填海热潮(表 1-1)。各个城市在盲目 上马围填海项目的同时,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产生如此后果的原因,一方面 是由于追逐经济利益造成的无计划围填海。 另一方面是围填海缺乏科学合理的设 计和统筹。 表 1-1 我国部分城市计划填海面积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第一章 绪论 3 天津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港口城市。天津也同样具有与我国东部其他 沿海城市一样的通病: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天津计划围填海的规模是排在国内沿 海城市前列的。对于如此庞大的填海规模,天津滨海新区的填海区域的各项问题 都很值得去关注。 1.2.2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沿海城市的用地紧张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因此我国的围填海事 业仍将长期处于快速发展期。 鉴于部分围填海项目从选址到施工过于盲目和粗放, 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生态资源和海洋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 倡导并坚持科学、合理、安全以及可持续的围填海发展理念,将成为我国未来在 围填海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围填海规划与城市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围填海规划的最终本质在于利用填 海形成的土地进行开发建设, 而城市规划的本职工作即是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功 能布局。从某种意义上说,围填海规划是城市规划在海面上的延伸。目前,主导 填海规划的政府部门是海洋部门, 其对围填海的作用主要是海域使用功能的划分 以及海域使用的确权问题。从填海规划的运作顺畅程度考虑,海洋部门不足以也 并不具备将填海规划涉及的各专业协调在一起的能力。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其主要任务即是协调各方利益,权衡利弊的提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综合 部署方案。因此,城市规划应当在围填海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虽然我国在围填海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快,但是在围填海的规划布 局、施工技术、环境评价、管理体系等方面仍存在大量研究空白。因此,加强围 填海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保证围填海科学合理进行的重要技术支撑。不过,在目前 针对围填海的研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学科涉及面较广的原因,围填海研究 基本都是在各自领域内进行深入, 而很少有研究将围填海所涉及的主要方面综合 起来,针对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填海状况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天津滨 海新区围填海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较强的优化策略, 供政府决策层参考。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论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围填海工程进行较为完整的问题 剖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 第一章 绪论 4 在章节的安排方面,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将文章分 为五个主要部分。 绪论部分是对文章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范 围等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基础性介绍和一般性范围界定。 第一章绪论明确了研究 的技术路线和具体结构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强调本文 在研究方面的应用价值所在。 第二章对研究对象天津滨海新区填海区域进行全面系统性的介绍,从文 章重点关注的几个领域: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设计、法规管理以及安全保障的现 状状况进行重点描述,以引出天津滨海新区的围填海区域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则依据上一章对现状有针对性的描述,提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重点地 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探究性分析。 第四章是为第三章提出的问题提供详细优化策略的章节,也是本文最为核心 的章节。本章首先通过对国外案例进行拆分,针对第三章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 的提供国外案例在相关问题上的处理措施,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横向比较。在 案例借鉴之后,从围填海的用地布局规划、空间形态设计、管理法规建议以及围 填海区域的安全问题四个大的方面, 对如何优化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的问题 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见解。 第五章是对全文的论断进行总结,并对文章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展望。 第一章 绪论 5 1.3.2 技术路线 第一章 绪论 6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 ei 数据库进行搜索,国外对围填海项目的工程研究在数量上明显多 于国内。通过对论文作者的国籍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论文作者以荷兰籍、日本 籍和美国籍居多。在内容方面,国外研究更加侧重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生态环 境和政策管理的研究,涉及填海规划和填海形态设计的较少。 1.4.2 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搜索手段,并未在中国知网(cnki)的四大数据库中发现针对单一填 海城市和围填海项目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优化策略的文章。 这表明目前对于围填 海的研究依然受限于专业限制,跨学科和跨专业的综合性研究文章非常缺乏。同 时,以“天津”、“滨海新区”和“围填海”作为关键词分别进行组合式搜索, 结果依然一无所获。 而通过对相关专业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后发现与填海相关论文 504 篇,其中与论文相关的有 168 篇。但是与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相关的论 文则不足 5 篇。从搜索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围填海研究仍然处于 刚刚起步的阶段。 从搜索到参考论文中,杨春1在其硕士论文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城市填海区 域平面形态规划设计研究 中对围填海的二维平面形态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具有可持续特点的平面形态进行了总结分析。王江涛2等在天津海岸基本功 能划分初探一文中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岸段进行功能划分,并指出各岸段适宜发 展的功能。初敏3等在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一文中对围填海项目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行了剖析, 并提出了针对围填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策略。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7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2.1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概况 2.1.1 天津滨海新区 2.1.1.1 基本概况 如图 2-1 所示, 天津滨海新区是天津东部沿海陆域 总面积为 2270 平方公里的新区,常驻人口 248.21 万。 滨海新区海域面积为 3000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 153 公里。 滨海新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出海口, 且是环渤 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距天津市区 40 公里,距北京 120 公里,是我国北方具有重要影响 力的经济发展核。 2.1.1.2 交通运输 滨海新区具有优良的交通条件。海运方面,天津 港位列世界综合性港口吞吐量前五名,也是东亚和中 亚内陆国家重要的出海口。航运方面,滨海新区拥有 北方最大的航空货运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连接国内外 30 多个世界名城。 公路运输方面, 发达的高速公路和立体交通组织极大提高了滨海新区的转运能力。 2.1.1.3 自然资源 滨海新区资源非常丰富,拥有盐滩碱地 1214 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利用,已探 明的渤海海域天然气储量 1937 亿立方米,石油储量 100 多亿吨。1 1摘自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网站 图 2-1 天津滨海新区区位 来源:作者自绘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8 2.1.1.4 战略定位 21 世纪以来, 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其在推进 “京津冀” 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提速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并有望成为我国带动北方区 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国务院对滨海新区的发展十分重视,并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发展功能定位:依 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 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 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2 2.1.2 滨海新区围填海概况 天津滨海新区的围填海工程是以天津港的更新扩建工程为发展契机,首先通 过围填海的方式,在近十年间完成了北疆港和东疆港的建设。天津港的发展目标 是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第四代现代化港口, 未来天津滨海新区将随着天津港的功 能日益综合化的趋势,达到高度的海陆一体化,即“以港口为轴心,以海域和海 岸带为载体,以港兴城,以海促陆,以陆兴海,陆海一体,梯次推进”的城市发 展模式。 在这种海陆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天津滨海新 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在天津港附近规划了 临港工业区和南港工业区,在天津港北部规划了海 滨旅游休闲功能区(图 2-2),所有这些组团都将通 过围填海工程来实现其用于发展的空间载体土 地。根据规划,到 2020 年,滨海新区将形成港口综 合服务区、临港工业区、南港工业区以及海滨旅游 休闲区四个大型围填海组团,围海总面积达 340 平 方公里。 截止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的围填海工程仍在进 行中,在部分竣工的围填海项目中如临港工业区, 已有多家企业工厂进驻并投入生产。天津港的东疆 和北疆港区更是一片繁忙景象。 2摘自天津滨海新区政府网站 图 2-2 围填海功能分区 来源:作者自绘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9 2.2 围填海区域环境分析 2.2.1 近岸地质环境分析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岸是粉砂、淤泥质海岸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平直的海岸, 较为单一的地貌类型,宽阔平坦的潮滩以及十分活跃的岸滩动态变化。4根据海 岸形成过程分类,主要有冲刷型海岸、缓慢淤积型海岸和相对稳定型海岸。 2.2.2 围填海区域环境评测分析 2010 天津市海洋环境质量报告中对围填海区域的环境监测报告中提到, 由于 临港工业园区的建设,围填海面积增加,滨海湿地和滩涂面积大幅度减少;近岸 海域水质污染尤为严重,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是其重要的污染物;近岸海域生态 环境受到一定影响,海水中叶绿素-a 含量较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较少, 多样性指数较低,底栖生物种类较少,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偏低;海洋贝类受到 铅、镉和滴滴涕的污染;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严重,引发严重赤潮;海洋渔业资源 匮乏。 2.3 围填海区域岸线利用分析 岸线利用开发是天津滨海新区进行海洋开发中的重要内容。截止 2009 年港 口交通与围填海工程在滨海新区的岸线开发中约占岸线总长的 72%, 呈主体支配 状态, 自然岸线占据 27%。 根据卫星图显示, 自然岸线长度仍然呈现减少的态势, 而用于围填海的岸线长度却在不断增加。 从目前滨海新区岸线利用的功能现状分析,如表 2-1 所示岸线正在按照天 津市滨海新区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 对岸线的功能布局进行开发利用。 表 2-1 滨海新区围填海组团功能布局 来源:作者自绘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10 2.4 围填海区域现阶段规划成果 表 2-2 中是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相关的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成果。从编 制的规划体系中分析出,滨海新区编制规划的顺序按照“先整体后局部”的方式 进行,并且对不同的围填海组团进行独立的规划设计。在规划的实际操作中,围 填海区域各组团的分区规划存在因时间错位等复杂原因导致的分区规划“指导” 总体规划的情况, 即分区规划先确定围填海的平面形态与布局之后再反馈给总体 规划制定相关用地规划图。 表 2-2 天津滨海新区相关规划成果整理 规划类型规划类型 规划成果规划成果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年) ; 天津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 (2009-2020) ; 分区规划分区规划 天津临港工业区分区规划 ; 天津南港工业区分区规划 ; 天津滨海旅游区分区规划 ; 天津中心渔港规划 港口规划港口规划 天津港总体规划 (2002 年经交通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 ; 天津港东疆港区总体规划 ; 来源:作者自绘 2.5 滨海新区围填海管理分析 近 10 年来,天津滨海新区在海洋的管理利用方面一直秉持推动海洋经济可 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并在海洋立法、规划衔接以及海洋管理等方面取得重要创新 成果,并走在国内围填海立法与管理领域的前列。 (1 1)海洋立法)海洋立法 天津市为保障国家和个人在海域使用权上的合法权益, 在 2008 年颁布了 天 津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同时成立海域项目审核委员会,以规范海域使用审批 流程。 天津市随后又从海域使用的各个环节分别出台一系列规范文件及管理办法, 如天津市海域使用金征收管理办法、关于加强海域使用金征缴工作的若干 问题的通知、天津市海域使用论证管理办法、及时办理区域用海规划内 填海项目验收办法、天津市海域使用选址预审办法、天津市填海项目竣 工验收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对渔民相关利益者补偿办法、天津市养殖用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11 海管理办法和天津市海域使用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此举为海域的管理提供 了行之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证。 (2 2)规划衔接)规划衔接 天津市海洋功能区划是全国首个批复实施的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在 2008 年批复的海洋功能区划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法的有效实施。 在 2009 起至今的新一轮规划修编中的重点是与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的城市总体 规划相衔接,并对海岸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3 3)海洋管理)海洋管理 天津市滨海新区严格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实施围填海项目计划指标管理制 度。2011 年出台的天津市建设项目填海规模控制指导标准,确定了填海项 目的操作流程。同年又联合天津市国土局等机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围填海项 目海域使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对围填海土地的确权与使用权转让等 海陆权属交接过渡问题提出明确规定。天津在海洋管理方面的快速推进,有助于 规范围填海活动,使其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另外,天津市海洋咨询评估中心的 成立,也为海洋行政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6 滨海新区易受海洋灾害分析 从地质构造来看,天津滨海新区所在区域位于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以 大面积间歇性下沉为特征,第四纪以来接受了巨厚的沉积。 5 滨海新区所在的渤 海湾部分是 18 米及其以下的浅海区域, 近岸海底地形的坡度平缓。 在气候方面, 滨海新区的经纬度为北纬 3840至 3900,东经 11720至 11800。 气候特点属于中纬度大陆边缘季风气候,是冷暖气流频繁相遇的区域。 根据以上对滨海新区的地质地貌和水文气象的基础分析,再考虑人为活动因 素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天津滨海新区沿岸受海洋灾害的影响较为严重。易受 海洋灾害主要有: (1 1) 水文气象灾害水文气象灾害 水文气象灾害主要有巨浪、海冰、风暴潮以及海雾等。其中风暴潮和巨浪发 生频率较高且危害较大,是滨海新区需要主要防范的海洋灾害类型。 (2 2) 海洋地质灾害海洋地质灾害 海洋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海洋地震、海啸、海岸侵蚀、海平面上升和海湾淤积 等。根据历史数据统计,除海岸侵蚀和海平面上升外,其他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性较小。 第二章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区域概况 12 (3 3)海洋环境灾害海洋环境灾害 海洋环境灾害主要有赤潮和海洋污染。海洋污染具有缓慢发作的特性,相较 于来势凶猛且破坏力强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风暴潮等灾害, 虽然发作时间缓慢, 但是其对人类的危害甚至强过大部分破坏性较强的灾害。 根据 2007-2011 年天津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数据统计分析,滨海新区在 2010-2011 阶段发生的赤潮次数逐年减少(图 2-3)。近两年风暴潮和灾害性巨浪的 发生频率略微减弱(表 2-3)。 表 2-3 2010-2011 年间风暴潮与灾害性巨浪数据统计 风暴潮风暴潮 (次数)(次数)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万元)(万元) 灾害性灾害性巨浪巨浪(次(次 数)数) 经济损失(万元)经济损失(万元) 20102010 年年 1313 1010 20112011 年年 5 5 10001000 8 8 来源:天津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0 1 2 3 4 20072008200920102011 赤潮发生次数 图 2-3 2007-2011 年间天津市赤潮发生次数统计 来源:历年天津海洋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