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基础心理学专业论文)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硕士论文中学教师工作压力、 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的关系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 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除 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 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根据学位论文类型相应地在“”划“”)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的关系研究系本人在 曲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硕 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 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摘摘 要要 本研究以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幽默风格对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 的影响,研究了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学教师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 感的关系;幽默风格对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法,以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统计方 法对有效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处理。主要的结论如下: 1、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尤其来自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需要方面的压力。 2、中学教师的人口统计变量在工作压力、幽默风格和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3、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显著负相关 4、亲和型幽默风格与自强型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嘲讽型幽默风格与自贬 型幽默风格显著负相关。 5、幽默风格在中学教师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亲和型的幽默风格与 自强型的幽默风格有助于抑制工作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效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研究 得出幽默风格对教师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使教师的工作压力维持在一个好的水平 上,借以提高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关键词: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主观幸福感;中学教师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on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humor style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e discusse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or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ing. the author collected the data by questionnaires and selecte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s survey object. we analyzed the thesis by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jo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urvey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achers job stress is higher in general. the top three job stress sources are from the students,examinations,and their self-development needs. 2. demographic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job stress, humor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iddle school teachers. 3.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job 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ffiliative humor、 self-enhancing humor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ggressive humor、mocking humor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5. humor style as a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ress and subjective well-bing. affiliative humor and self-enhancing humor are helpful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job stress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this research, we can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job stress situ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ituation, and have a suggestion that how the humor style as a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it can help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 job stress maintain at a fine level and improve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job stress; humor style; subjective well-being; middle school teacher 目目 录录 1 引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 1.3 研究目的.1 2 文献综述.2 2.1 幽默风格.2 2.2 工作压力.5 2.3 主观幸福感.8 2.4 幽默风格与工作压力.12 2.5 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12 2.6 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13 3 研究设计.13 3.1 研究假设.13 3.2 研究方法.13 3.3 测量工具.13 3.4 被试选取.14 4 研究结果.15 4.1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15 4.2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三者的关系.32 4.3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34 5 讨论与建议.39 5.1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39 5.2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讨论.43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44 6 结论.45 参考文献.46 附录.50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55 致谢.56 1 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 关系研究 1 1 引言引言 1.1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目前,中学教师面临很多生活中的复杂事件、是遭遇各方面压力较多的一个高压力的 人群。中学教师学会通过幽默来处理自己遇到的压力、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体验、调整不 正确的认识这些方面,已经逐步成为调试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主观幸福感是属于 人们的积极地情绪,对它的研究有着越来越多的新的理论方法。在对中学教师的主观幸福 感的研究中,为积极心理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为我们以后研究主观幸福感在教师这 一群体中的情况有着特殊的涵义。在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幽 默的研究。在我们看来,幽默是一种很有效地积极地行为方法,幽默的积极功能在于能够 提高人们的对应外界的抵抗力,缓解自己的不高兴的心情,对抗外界的压力,缓和人们之 间的关系,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方面都是幽默能够带来的。在纷繁复杂的现在社会, 中学教师遭遇着很多的压力与困难,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心里矛盾,诱导压力的群体。因 此,研究幽默对中学教师缓解压力,提高积极情绪,促进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在现代对幽默风格的许多讨论,只是讨论的关于幽默风格的理论方面的问题,对于 实证性的幽默的讨论还是比较少的。尤其是关于教师群体的研究成果更是少见。作为一种 重要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各种不同形式的幽默以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对人们的 身心健康发挥着极大地作用。通过研究以前的文章,我们发现把幽默风格和工作压力、主 观幸福感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还没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研究讨论中学教师工作压力、 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有利于教师在对自身心理问 题的解决策略上,能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1.2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国外在早期就对幽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结果更丰富,而国内实证性研究的幽默则刚刚 开始起步,本研究试图为幽默,压力、主观幸福感这三个方面提供新的观点及研究的最新 结果。通过了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幽默风格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寻求出能培育健康积 极的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以便更好地提高中学教师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的健康,使之 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中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3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探讨教师幽默风格、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的目前的情况;探讨基本人口变量在幽默风 格、工作压力和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是否显著;探讨研究工工作压力、幽默风格和主观幸福 感之间是否存在相互的作用。 2 2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12.1 幽默风格幽默风格 2.1.12.1.1 幽默概述幽默概述 幽默是社会上每个人都熟知的,心理学上也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西方对幽默的研 究已经很久远,到目前为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弗洛伊德从 100 多年前就提出了幽 默这个词汇,但是对幽默的理解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它的概念的定义,因此对 幽默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 通常人们会把幽默认为是那些在生活中比经常接触的词汇,如:笑话、愉快、滑稽、 讽刺。而在牛津英文字典中所定义的幽默则是指引起兴趣、滑稽、玩性、诙谐、快乐的言 行举止或文字。幽默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研究理论。幽默是激发笑声与与 提供娱乐的一种特殊的认知经验的倾向,这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体液说,它告诉我们体液 平衡在人体内,称为幽默,古拉丁语的幽默即为体液,它控制着人类的健康和情感。西方 的幽默理论开始与柏拉图,归因于苏格拉底,后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表明丑陋但不厌恶 是幽默的基础。 许多理论都对什么是幽默及它提供何种服务进行了研究,当时的类型理论试图解释幽默 的存在包括心理理论,其中大多数认为幽默诱导行为是非常健康的。幽默经常包含一个意 想不到的,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进行了角度的转换,使之通过不协调理论进行了同化吸收。 arthur koestler 认为当两种不同的参考系数被建立和当它们之间所建立的工程发生碰撞 时,幽默便产生了。hallett 与 derks(1998)认为幽默是一种有关个体人格方面特征意义 的词汇 1。veatch(1998)认为幽默是一种个体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即知觉的一种特殊现象 2。nazareth(1988)则根据自己的理解方式从不同方面来讨论了幽默:幽默的刺激形态; 人们在遭遇了一些由幽默引起的事情后,导致的个体本身的对某些事件的看法自身的某些 情绪的改变;由幽默引起的个体的反应方式 3。martin(2000)也从多层面的观点方面指出 幽默包括认知、情绪、行为、心理的、生理的及社会等各方面的概念,幽默可以是外在刺 激,也可以是一种反应 4。thorson 与 brdar 在 1997 年证明了两个不同国家的人的幽默 感的测量得分是显著不同的。他们提出语言和文化成分影响了各种民族对幽默的建构。人 们还证明了幽默的跨文化研究通常集中在幽默的使用与对幽默的欣赏。nazareth(1988)及 martin(2000)的研究还指出,行为层面这个领域内,个体的幽默是通过自身所发出的笑体 现出来的;在情绪层面上,ruch(1993)的研究发现幽默与快乐的情绪状态有着典型的相关 5;而认知层面上,forobosco(1992)指出幽默包含能知觉趣味情境中的失谐或矛盾荒谬之 处的能力 6。层面上,mcghee(1980)发现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幽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7。也有人声称,幽默不能或不应该不解释,叔本华曾经感叹对幽默的滥用,这意味着任 何类型的喜剧。然而,无论是幽默或漫画都在当主题理论化时被使用。幽默的内涵与漫画 是不相同的,它表示一种行为的反应与刺激。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期望的幽默感,所以喜剧节目并非总是成功的移植到另一种文化 3 当中。所有年龄和文化的人在面的幽默时,大多都能够体验的到,即被逗乐了,笑或微笑, 好玩的东西,因此他们被认为有幽默感,假象缺乏幽默感的人可能会发现幽默诱导莫名、 奇怪、甚至是非理性的行为。 在我国,林语堂先生提出幽默是人们内心心情的表现,是人们的对待自己人生道路的价 值观,及如何使自己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态度。我国心理学大辞典对幽默的解释是: 通过象征、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揭露生活中矛盾、乖戾不通情理之处,使人情不自禁 发笑的机智言语或行为的现象 8。 所以,幽默的定义就从早期的单一定义,到近期渐渐的分割成多个不同的面进行研究讨 论。 2.1.22.1.2 幽默理论幽默理论 如同幽默定义的多样性,幽默理论的研究也相当丰富,研究者发现有关幽默理论的研究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生理方面、动机方面、认知方面。 1、生理方面 这一方面强调幽默反应是释放或缓解过多的有生理所产生的反应。 (1)生理理论 freud 曾经说过幽默的刺激会影响个体生理上的反应,而幽默的感受就是因为这些生理 上的瞬间变化所造成的。 (2)过剩能量释放理论 此理论是由 frued 与 spencer 提出的,其主张当人们面临幽默刺激的失谐情境时,会产 生生理的激动,而这种激动状态会造成人们的负担。godkewitsch(1976)记录受试者观看消 化似的生理反应,发现受试者在看关键语句的反应明显高于营造语句的生理反应。 (3)激动触发激动回复理论 berlyne 曾经以激动触发激动回复两种不同的观点来进行解释, 前者主张幽默刺激所带 来的游戏气氛和线索,会使得人们在心理激动时产生快乐的感觉,后者主张因为失谐所造 成的生理激动状态,反而会让人们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知道失谐的状态被理解,或是疑惑 解除,人们从生理激动状态回归到正常水平的时候,才会产生开了的感觉。 2、认知方面 (1)失谐理论 失谐理论主张失谐能够导致幽默的产生,就是当冲突和矛盾的内部表示这将导致幽默。 nerhard 认为在安全没有危险的环境下,当内在表征的冲突与矛盾越严重,则会产生越多 的笑。 (2)失谐解困理论 suls(1972)认为当冲突、失谐状况的发生,个体就会有幽默的感觉,而且当冲突、失谐的 状况被解除或被理解的情况出现时也同样会产生幽默的感觉,因为光是只有冲突、失谐的 情况,会令人感到困惑,只有当状况被解除才会有幽默的感觉产生。wailson(1979)提出, 4 所有的幽默都包含了解困的过程,只是会存在解困的清楚与模糊程度不同变化。 3、动机方面 (1)心理动力理论 心理动力理论是指 freud 心理分析理论以及从革新心理分析理论发展而成的其它理论, 主要探讨幽默行为和人类动机之间的关系,试图解释幽默是如何适应人的内部不易发觉的 意识的。 (2)优越理论 最早的优越论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谈起,柏拉图通过研究得出另一种痛苦和不幸会让 人觉得好笑。因此,拥有幽默的人能够借助这方面的优势,对各种社会的不良的现象和人 的不良的行为表达他们的蔑视。到十七世纪,hobbes 正式提出了幽默的优越理论,他认为 当人们发现别人的弱点,或荒谬不合理而产生的优越感,有可能为人们带来意外的荣耀而 产生笑的行为。 2.1.32.1.3 幽默的结构幽默的结构 幽默具有的多方面维度至今仍是人们研究讨论的问题,对其的结构分析有两种模型。 第一种模型为根据幽默的成分分析模型的过程,分析总结了一个多维结构模型的幽默。 thorson 和 powell 认为幽默包括这几个方面即为确认自己有幽默能力与承认他人的幽默 及幽默的意图与运用幽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第二种模型为幽默在与身心两方面的研究中得出来的。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研究者普遍认为幽默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近期的研究发 现,由于幽默是多维的,因此幽默在一方面对身体是有益的,而在另一方面,它是有害的。 krish 和 kuiper 经过多方面研究,认为幽默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与人进行交 流的幽默、比较低俗不堪的幽默和造作不善的幽默。通过根据幽默的这三个方面的使用获 得了对幽默的理解,使幽默体现了好的与差的,高的与低的,可以使个体更加深入的理解 幽默。 martin 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幽默有适宜和不适宜两个大的维度,并根据这种理论,编 制了幽默风格量表,得出幽默包含有亲和型、自强型、嘲讽型和自贬型四种类型,其中前 两种属于适宜的幽默,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后两种属于不适宜的幽默,不利于促进身体 健康。 2.1.42.1.4 幽默的测量幽默的测量 (1)幽默感量表 sevebak 以人格特质的向度编制了幽默感量表,用来评估一般幽默创造和幽默欣赏的个 别差异情形,该量表共分为三个分量表,次量表的目的即在评估个体在幽默创造和幽默理 解上的差异。 (2)幽默应用量表 martin 和 lefcourt(1983)编制的幽默应对量表,该量表主要是测量在遭遇压力的问题时 5 个体使用幽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使用的幽默的具体的程度如何,量表内容包括 7 个自 陈题目。 (3)多元幽默感量表 thorson 和 powell 认为幽默感是个多元的概念, 它包括幽默创造及在社交情境中使用幽 默的能幽默欣赏的能力、对幽默的喜好度及幽默应对的能力。 (4)幽默风格量表 martin 等人编制了幽默风格量表,此量表将幽默分为亲和型幽默、自强型幽默、嘲讽型 幽默、自贬型幽默,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亲和型与自强型幽默风格归于积极地幽默风 格,嘲讽型幽默风格与自贬型幽默风格则归于消极、不利的风格。 2.22.2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 2.2.12.2.1 压力的概念压力的概念 在学术界压力这个词一般没有很明确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当面对刺激时所产生的行 为反应,或者是在生理上的一种行为反应。.canno 最早开始指出有关压力的研究,selye 随后认为外在刺激加付于个体以后,由此导致了某些外在的具体的动作倾向,这些就是压 力导致的。 monet 与 lazarus 提出压力是环境的要求,内在的要求或者两者的结合超过了个体组织 或社会系统的适应资源所导致的状况9。 lazarus 与 folkman 认为压力是当个体评价某一事件时, 能够对其造成负荷, 或者当其面 临的事件不是其本身资源能够应付的且对身心健康造成威胁时,便会产生压力感10。 geenerg 与 baron 指出外界客观环境的压力源给予人们的压力遭遇时,个体本身所形成 的反应模式基于情绪、认知与生理这几个方面的相互的影响11。 2.2.22.2.2 压力的生理机制压力的生理机制 通过研究者对人类及动物的研究中,人们总结出了压力来自于生理系统各种不同的反 应。当人们面临危险时,自身的有机体会对此作出反应,生理系统就会处理那些需要改变 的不适的行为,来应对压力的变化。压力的研究领域认为机体针对所有的压力情境都会产 生相同的生理反应。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却表明压力情境的性质和机体对这种情境进行 评估的具体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和生理反应。事实上,压力症状可以影响你的身体,你 的思想和感情,和你的行为。研究者还提出大量的有关压力的分类,大部分的区别于基本的 生理需求的威胁。大量的压力环境的性质会影响它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响应。这些特性有压 力的可控性,模糊性,个人的水平需求,新颖性,和持续的时间。同时,个体在接触压力源时 激活生理系统是适应在短期内的某些情况下,但如果这个系统近年来不断重复或长期不能 激活或关闭时威胁不再存在将导致不适应性,这时便产生了压力。个体的认知评价过程在 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压力情况下的生理反应,认知评价是一种根据健康重要性对情况进行 分类的过程,给定环境中的资源不足以满足需求的时候个体就会体验到威胁,这时在认知 评价的影响下就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和生理反应。 6 因此,基于人类和动物的研究表明,无法控制的环境或是那些被认为是不可控的环境比 那些机体认为可控的环境更可能激活与应激相关的系统。比如:控制组与非控制组的啮齿 动物被过度曝露在相同的压力情境下,控制组的皮质醇反应会降低。聚类分析(一种总结 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暴露在实验室应激情境中的人类被试,不可控的压力 源比可控的压力源导致被试更高水平的 hp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激活。被认为 是可控的威胁(但是事实上已被证明是不可控的)比那些认为是不可控的要导致较轻程度 的生理改变(如免疫系统) 。 社会世界对与压力相关的生理系统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其它的社会进程同样可以对生理 系统进行调控。拥有较低社会地位的处于服从地位的动物,相比较它们处于支配地位的同 类而言,其 hpa 轴显示出更多的激活,其细胞因子(机体)更容易发生炎症,还更容易出 现其它的生理变化。聚类分析表明,如果一个行为可能会失败,并会威胁到一个人的社会 地位和社会自尊的时候,要求高的行为任务会导致 hpa 的激活,而当这种社会地位的威胁 是不存在的时候,这种影响会大为减弱,对社会地位和社会自尊的认知评价在这些结果中 起重要作用。 2.2.3 2.2.3 压力的影响压力的影响 几十年的研究已经表明压力会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后果,例如沮丧,焦虑,身体症状,疾 病,在最近的研究中甚至出现死亡。然而,在最近几年,人们对压力进程积极方面的研究 已经越来越感兴趣,包括正面的过程,如个人转化,或成长和原因,以及个人评价压力情 境更多的把它看成是挑战而不是威胁。然而,除了少数的调查,如 affleck 和 tennen 在 1996 年提出的,一方面,研究者们很少重视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实际的应对机 制,另一方面是在压力状态下产生的积极后果。 日益增长的关于压力过程的积极方面的兴趣和日益增长的对于积极情绪的兴趣,这两者 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对于压力过程可能有着重要的适应性作用。例如,fredrickson 1988 年列举的证据表明正面情绪拓宽注意力、认知和行为,并帮助锻炼身体、智力、社会 资源。她的“扩大并建立积极情绪模型”就是依据这些证据建立的,这使得积极情绪在对 应对方式的适应及急性和慢性压力调节方面的辅助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并且能在干预方面 取得有效地结果。lazarus 与 kanner,folkman(1980)提出在压力中积极情绪可能有三种 重要的适应功能:维持应对方式,提供短暂的休息缓冲,恢复资源短缺。 2.2.32.2.3 工作压力的概念工作压力的概念 在压力的连续发展中产生了工作压力,是指个体在工作情景中所感受到的压力。工作压 力可以理解为所有的由工作导致的压力。 cooper与marshall在研究中指出工作压力可以这样理解为个体工作其中的环境对其自身 的影响,并因此所产生的个体对这种压力的表现形式12。 beehr 与 newman 认为工作压力是人们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下,使 自身的工作状态,从生理与心理上得到不断的变化13。 7 steers 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人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当有危险性的某些工作出现在个人面 前,个体本身产生的一种反应状态。 jamal 将工作压力定义为当工作环境中出现危险时,个人所采取的反应14。 2.2.42.2.4 工作压力的相关理论工作压力的相关理论 (1)个体一环境匹配理论 french 和 caplan 早在 1962 年首次提出,以相适的观点来探讨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的压 力 源 , 此 模 式 认 为 人 与 环 境 主 客 观 的 配 合 情 形 , 是 主 要 的 压 力 来 源 。 french,caplan,van harrison 认为导致压力的各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只考虑个人的或是环境的 因素,而是根据这两个方面的相互的作用所能够产生的。 (2)工作需求一控制模型 这一理论由 kaaresk 在 1979 年提出,认为工作压力的产生并不是工作需求、工作控制这 两个因素单独引起的,而是它们的共同联合导致的。 随后又引进了社会支持,新成立的模型认为当工作是低支持与低控制时会导致严重的压 力,而工作是高支持与高控制会产生心理满足感,增加工作的动力。 (3)认知评价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 lazarus 提出的,他认为随着个体所处环境的变化,时光的流逝,个体本 身所遭受的压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当个体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能跟随 这种变化,便会引起自身的紧迫感,导致压力的产生。 2.2.52.2.5 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的工作压力 现在社会每个人都是很忙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压力,其中教师的工作压力也是很大的。 pelletier 认为教师从事教学时,感受到工作情景中与人或事物互动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就 是工作压力15。 kyriacou 与 sutclieff 通过研究发现教师的工作压力为教师认识到工作受到威胁而产生的 负面情感体验16。 needle 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是由教师自身的对工作的期待,工作带给他们的利益,与教师 自身能否适应这份工作之间的不同程度的要求所导致的17。 litt 与 turk 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所遭遇的事情,其自身的能力不能够顺利解决,超 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所由此导致的自身的消极的情感,致使他们感到不幸福18。 pithers 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来自于外在工作需求、本身参与角色、工作与期望,而引发的 负面情绪19。 彭小虎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教师与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教学要素在进行交流讨论后, 所导致的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并在此条件下, 引起了教师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失调现象20。 2.2.62.2.6 教师工作压力来源教师工作压力来源 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是很复杂的,可能来自于社会不安的大环境、学校工作情景、甚至 教师的家庭因素。 8 kyriacou 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包括五方面的内容自己的工作技能不行、领导与教师 的关系问题、班集体的日常管理、同事间的关系、工作负荷过于繁重21。 marianner 与 david 指出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包括学校环境、 校园安全、 班级、 教育政策、 教师背景、教师薪水福利、教师自治权、家长态度及对学生的态度22。 徐富明的研究指出使教师产生压力的来源有很多,比如:工作当中的会产生的各种压力, 与学校的领导、同事及学生之间;与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人的交流;自己如何紧跟时代,提 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等23。 通过归纳国内外学者对教师工作压力来源因素,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于多方面,综合起 来可以从环境、家庭、教育、个人主观能动等方面来考虑,通过对教师工作压力源的了解, 可以获得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某些措施,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来解决教师的压力。 2.2.72.2.7 教师工作压力模式教师工作压力模式 pithers 曾指出教师所形成的本身工作的一种模式是根据他们本身的工作的性质来进行研 究的,对他们的这方面的研究意在讨论他们的压力情景与反应。压力情景可以理解为是刺 激,是人们所处的整个客观世界及他们所遇到的事件的一种反应。kyriacou 与 sutcliffe 提 出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模式,他们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可能是由环境中的要求所导致的,这 种要求可能使环境所施加的压力,也可能是来自于自己的压力,此模式包括不能确定的压 力源、个人对压力的评价、真实存在的压力源、透过适应机制、个体的压力表现形式、经 常遭受压力影响的个体的表现。 moracco 与 mofadden 提出一种全方位比较全面的一种有关 压力的模型,该模式指出教师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是教师的潜在压力源。潜在压 力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只有在教师主观评估其可能或已经对个人自尊或幸福造成威胁时, 才会形成压力感,而评估各种潜在压力源则受其个人特质的影响,评估结果不管与否,都 会对日后的行为反应造成影响,教师知觉不同,所感受到的压力也不同,若是压力持续长 久无法适当的疏解, 将会形成慢性疾病。 tellenback,brener 与 lofgzen 在他们的教师工作压 力模式中提出这种模式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学校压力源和教师压力的关系、教师自身特 点的影响、能够进行评价的相关机制和不是由工作引起的有关其对压力的影响作用。 2.32.3 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 2.3.12.3.1 幸福感的概念幸福感的概念 幸福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寻求的,是人们自己从自身的经验来看待自己是否获得了经历 过的事情的一种态度。幸福这一词汇指的是人们从生活的世界里体会到了自己是否有出息 了,是否成功了,是否快乐了等。michael argyle 认为幸福是对生活满意的反应,或是对 正向情绪情感的频率及强度的感受。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对幸福感逐步朝着更深层 次的方面进行探讨24。 wilson 指出幸福感就是快乐。 andrews 与 withey 认为幸福感是个体 对自己是否幸福的一种自身的看法,幸福包含了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生活满意三个部分 25。diener 认为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情况的一种看法,而生活满意度表 现了人们对自己整体生活水平的一种想法,并同时体现出人们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层次如何 9 26。veenhoven 强调幸福感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周围世界的喜爱,也就是说幸 福感体现了人们的积极地情感体验。 综上, 我们可以定义幸福感为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对生活越满意的人会有越高的幸福感27。huebenr 与 dew 在研究中发现幸福感是由正向情 绪、负向情绪及生活满意组成的28。christopher 也认为理解幸福感是人类存在的需要,需 要探讨世界上什么才是较好和较有模式的价值。 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领域对幸福感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了个体是对生活其中的整个环境的 喜爱程度。幸福感对人类实现目标的情感有着重要性。处于困境中的思考者总会产生这样 一个疑问:什么是好的生活?他们一般会有这样的标准,例如:爱其他人、愉快、或对于生 活质量的明确特点的个人洞察力,的生活的确定就会被认为是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涉 及了人们对生活的评估,即是指喜爱与认知。纵观世界上,人们越来越重视主观幸福感。 inglehart(1990)指出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个体就会寻求自我的实现。人们在重要事 情发生之后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与情感.每个人也把他的生活判断为一个整体,也包括婚姻 或工作领域.主观幸福感由一些独立的成分组成,生活满意度、重要领域的满意度、积极的 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低水平。 schwarz and strack (1999) 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证明生活满意度的 全面测量会在对环境因素与事件的某时刻受情绪的影响。主观幸福感领域包括科学家分析 的人们在任何时期评估自己的生活,这些评估包括人们对事件的情感反应,他们的情绪, 对生活满意度的判断,即积极心理学的某一领域分析了主观幸福感,人们的认知和情感评 价,对主观幸福感的组成部分的研究已经获得重大突破。 对于幸福感的确切讨论,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心理学家们才真正地开始用实证的方法 对其进行研究。30 多年来,心理学家的研究从考察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幸福的影响转为侧重 于人格,并将其作为决定个体报告的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特别是外倾性与神经质 两个人格特征被认为是研究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关键。 到 1980 年, 考察人口统计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已经相当普遍。 通过一系列的元分析研究, 我们已经分析了主观幸福感与多种变量的关系(这些变量范围很广,从年龄到社会经济状 况等) 。元分析是利用统计方法来综合分析实证主义提出的某个既定命题,并经常可以揭 示出存在于这些变量研究中的矛盾。 例如:元分析可以成功地讨论以下例子:是否喝红酒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假设,一些研究报告红酒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减少;另一些研究则报告说实际上红 酒增加了得病的风险;另外人们还发现它们之间没有联系。为了从总体上研究清楚是否喝 红酒的确会减小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我们统计整合所有的研究结果(考虑的因素不仅囊括 了样本容量,而且包含了研究质量等) 。通过元分析,得出了实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例 如:发现红酒有害的研究者可能要求被试每天喝 5 杯酒;而在发现红酒有益的研究中可能 每天仅喝 1 或 2 杯。 来自元分析的证据表明个体自我评估的健康状况是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最强的因素之 一。okun, stock,haring, 和 witter (1984)等人进行元分析发现,健康与幸福感的相关 10 系数的平均值为 r=0.32。有趣的是,当由他人(比如一名医生)为我们评估健康状况时, 幸福感与健康的相关系数平均值为 r=0.16, 显著低于当由我们自己报告健康状况时的平均 值 r=0.35。研究表明,这种差异是由人格变量导致的。 其它的元分析指出,人口统计学因素无法将快乐的人与不快乐的人区别开来。主观幸 福感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婚后的个体比未婚个体幸福感略多。受教育水平与幸福感 呈中度相关,但这种相关效应主要是因为教育与收入水平、职业地位之间的联系。收入与 主观幸福感也呈中度相关。然而超出人们的常识,收入仅在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对主观 幸福感有影响,即基本生存需要一旦被满足,其作用就不明显了。社交活跃分子所报告的 幸福感多于较为不活跃的。最后,有宗教信仰的个体感到自己更幸福。 因此,幸福感主要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经验制定出相应的准则,并根据这个准则来对自 己生活的水平所进行的综合性的评价。这个准则是人们用来衡量生活水平的整合性较高的 测量方法,是个体如何评价生活的重要指标。它包含三个方面的特性: (1)主观性。个体 根据自己的标准关注身心的幸福,而不去管外在的情况如何。 (2)稳定性。主观幸福感是 属于人们的比较稳固的一种心理品质,尽管在某一时期会随着环境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3)整体性。主观幸福感涉及的是个体对自己生活其中的生活质量的整合性较高的评价。 2.3.22.3.2 主观幸福感理论主观幸福感理论 心理学家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全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各种不同的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理 论。 (1)目的理论 此理论认为幸福感是个人在完成既定的理论标准后,所实现的对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的 稳固的希望感。马斯洛曾提出需求的层次理论,提出当人们在满足了需要的目标后,人们 便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2)活动理论 此理论认为个人通过参与各种丰富的积极地活动,实现人们的各种不同形式的要求,进 而促使个人感到成就感与幸福感。 (3)苦乐交互理论 此理论认为幸福与痛苦来自于同一根源,无能力的人便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当个人 受到长期的痛苦煎熬后,一旦脱离就会获得幸福感。 (4)判断理论 判断理论认为个人的幸福来自于真实情况和某些标准比较后的结果,幸福感是由比较而 产生的,比较的标准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改变,可能来自于他人的状态、自己的过去经验、 理想目标或期待等等,比较的参照标准是由个人建构出来的,如果自己的真实状态能超过 比较的标准,则快乐由此而生。 (5)社会比较理论 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和他人作比较对幸福感的影响,一般认为向上比较能够导致幸福感的 11 降低,而向上比较则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者得出向上的比 较也会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提升幸福感,而向下的比较也会产生负向的情感体验。 2.3.32.3.3 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幸福感是个人内心由内而外产生的一种感受,对它的评估有多种方法。 (1)自陈量表法 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通常会使用自陈量表法,发放给被试问卷,让他们进行作答,使 他们按自己的本身的符合自身情况的材料进行作答,由此测定他们的幸福程度如何。在自 陈量表中,有的有一个题目,直接测量一个结构,有的有多个题目,通过多个测验进行测 验。比较典型的测量用的量表包括:bradbum 编制的情感量表,其共有 10 个题目,涉及正 向情感量表与负向情感量表。campbell 提出的幸福感指数量表,其共有 8 个题目,包括总 体情感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与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编制的总体幸福 感量表,量表共有 33 项,前 18 题是关于总体幸福的状态,后 15 题是对自己所做的自我 评价。 (2)经验样本法 在一段时期内,采用随机的方法对收集的有关被试表现的自己的心情、喜怒哀乐的各种 变现来测试他们的幸福感,持续一段时间。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雷知识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入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合肥市肥东县第六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社区预防考试题及答案
- 气管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民法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北京知识付费主播培训课件
- 医学综合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 压力性损伤诊疗与护理规范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劳保用品验收标准
- 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军工PCB市场潜力
- 敏捷开发方法绩效评估
- 会议保障实施方案
- JGJ196-2010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
- 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计算题-(直接打印版)
- DL-T5501-2015冻土地区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物理八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DZ∕T 0173-2022 大地电磁测深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奇瑞汽车使用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