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中Nlt2gtO的逸出规律研究.pdf_第1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中Nlt2gtO的逸出规律研究.pdf_第2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中Nlt2gtO的逸出规律研究.pdf_第3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中Nlt2gtO的逸出规律研究.pdf_第4页
(环境工程专业论文)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过程中Nlt2gtO的逸出规律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n 2 0 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还参与平流层中臭氧的破坏,已成为影响 自然生态系统、威胁人类生存基础的重大问题。废水处理过程是n 2 0 的重要排 放源之一,n 2 0 既产生于硝化过程也产生于反硝化过程。因此,积极的研究生物 脱氮过程中n 2 0 的产生机制及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基于缺氧一好氧 s b r 反应器,研究了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中n 2 0 的释放规律,并建立了与n 2 0 释 放关系密切的功能基因的克隆文库,为从微生物种群结构方面调控n 2 0 的逸出 提供了基础数据。一 试验结果表明,缺氧好氧s b r 反应器稳定运行期间,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沉降比为1 8 2 0 ;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c o d 、氨氮、总氮和总磷的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 3 6 、9 6 、4 7 8 和8 5 2 。 典型周期内,c o d 的降解主要发生在搅拌阶段的前6 0 m i n 内,搅拌阶段前 3 0 r a i n ,反硝化反应迅速,至搅拌第3 0 m i n ,n 0 3 。- n 降至o 4 4 m g l ,而n 0 2 - n 浓度达到最大值为4 3 0 m g l 。搅拌末期,混合液中几乎监测不到n 0 2 - n 。n 阻+ n 的降解主要发生在好氧阶段,经过1 5 0 m i n 的好氧硝化,氨氮的浓度降至o ,n 0 2 - n 在曝气段的第1 2 0 m i n 达到最大值( o 8 2 m g l ) ,周期第3 1 0 m i n 时,混合液中 n 0 2 n 几乎被完全氧化,此时n 0 3 - n 的浓度达到最大。 d o 、p h 和o r p 三者的变化与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在时间上基本吻合呈对应 关系,可作为以后研究中搅拌、曝气反应控制参考时间。 n 2 0 的释放主要发生于曝气阶段,即好氧硝化作用过程。搅拌阶段,即缺氧 反硝化过程释放的n 2 0 远远小于曝气阶段的释放量。s p s s 统计软件分析表明好 氧硝化阶段混合液中n 0 2 - n 的浓度和n 2 0 的释放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关系数的s 遍为0 0 1 7 。搅拌阶段n 2 0 的释放速率在o 0 1 - 0 2 0 m gm i n 1m 。之间, 曝气阶段n 2 0 的释放速率在0 1 7 5 2 6 m gm i n dm 刁之间。 对六种d n a 提取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d n a 的浓度和纯度各不相同,其中方法i i i 得到的d n a 的a 2 6 0 a 2 8 0 接近1 8 0 ,纯 度最高。对其d g g e 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六种提取方法之间的相似性均达到 7 4 以上。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物浓度、t a q 酶量、m 9 2 + 浓度、d n a 模板稀释倍数、退火温度和循环次 数对p c r 扩增的特异性影响较大。对p c r 扩增体系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引物浓 度0 3 i t m ,t a q 酶o 5 u ,m 9 2 + 浓度2 m m ,d n a 稀释倍数5 ,退火温度5 2 。c ,3 4 个循环。 克隆文库分析结果显示,a m o a 基因文库绝大多数序列归为d 变形菌纲,所 占比例为9 1 3 。n i t r o s o m o n a ss p 为系统中含有a m o a 功能基因的优势菌种,在 氨氮转化为羟胺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n o s z 基因多样性较为丰富,含有 a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纲的红杆菌属( r h o d o b a c t e r ) 和固氮螺茵属( a z o s p i r i l h t m ) 、 f l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纲的纤发菌属( l e p t o t h r i x ) 和固氮弓菌属( a z o a r c u s ) 及 y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纲的假单胞菌( p s e u d o m o n a s ) ,最大的细菌类群归属为 f l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纲的丛毛单胞菌科( c o m a m o n a d a c e a e ) 。 关键词:废水生物脱氮,n 2 0 ,p c r 扩增,功能基因,克隆文库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 s t r a c t n 2 0i sn o to n l ya l li m p o r t a n tg r e e n h o u s eg a s ,a n da l s oc o n t r i b u t et oo z o n e d e s t r u c t i o ni nt h es t r a t o s p h e r e ,a n di th a sb e c o m et h em a j o ri s s u ei n f l u e n c i n gt h e n a t u r a le c o s y s t e ma n dt h r e a t e n i n gt h es u r v i v a lo fm a n k i n d w a s t e w a t e rt r e a t m e n t p r o c e s sp o t e n t i a l l yc o n t r i b u t e st on 2 0e m i s s i o n ,w h i c hc 孤b ep r o d u c e di nt h ep r o c e s s o f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 勰w e l l t h e r e f o r e ,a c t i v es t u d yo np r o d u c t i o n m e c h a n i s ma n dc o n t r o lo fn 2 0i nb i o l o g i c a ln i t r o g e nr e m o v a lp r o c e s si so fi m p o r t a n t p r a c t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nt h i ss t u d y , a n o x i c a e r o b i cs b rr e a c t o rw a ss e tu pt 0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e m i s s i o no fn 2 0i n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p r o c e s s c o l o n y l i b r a r yo ff u n c t i o n a lg e n ei n 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n 2 0e m i s s i o nw a sa l s o c o n s t r u c t e d ,w h i c hp r o v i d e df u n d a m e n t a ld a t af o rt h er e g u l a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o fn 2 0 r e l e a s ei nt h ew a yo fm i c r o b i a lp o p u l a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a c t i v a t e ds l u d g ei na n o x i c - a e r o b i cs b rr e a c t o rh a sa g o o ds e t t l e m e n td u r i n gs t a b l eo p e r a t i o nw i t hs v 3 018 2 0 t h es y s t e mw a se f f e c t i v e t or e m o v ep o l l u t a n ta n dt h ea v e r a g er e m o v a lr a t e sf o r fc o d ,a m m o n i an i t r o g e n ,t o t a l n i t r o g e na n d t o t a lp h o s p h o r u sw e r e9 3 6 、9 6 、4 7 8 a n d8 5 2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t h es t i r r i n gp h a s eo fat y p i c a lc y c l e ,c o dd e g r a d a t i o nm a i n l yo c c u r r e di nt h e f i r s t6 0 m i na n d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p r o c e e d e df a s ti nt h ef i r s t3 0 m i n a tt h e3 0 t hm i n , n 0 3 。-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d e c r e a s e dt oo 4 4 m g l ;a n dn 0 2 - n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r e a c h e dt h e m a x i m u mo f4 3 0 m # l ,w h i l ea l m o s tc o u l dn o tb em o n i t o r e da tt h ee n do ft h ep h a s e n t - h + - nw a sm o s t l yd e g r a d e di nt h ea e r o b i c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a n di t s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f e l lt o0 a f t e r1 5 0r a i n i nt h ea e r o b i cp h r a s e ,n 0 2 - nr e a c h e dt h em a x i m u m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o 8 2 m g la tt h e1 2 0 t hm i na n da tt h e31 0 t hm i n 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n 0 3 。- nw a s m a x i m u mw h e nn 0 2 - nw a sa l m o s tc o m p l e t e l yo x i d i z e d t h ev a r i a t i o n so fd o ,p ha n do r pw e r eb a s i c a l l yc o n s i s t e n tw i t ht h ec h a n g e so f p o l l u t a n t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w i t h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r e l a t i o n s ,w h i c h c o u l db eu s e d 弱 r e f e r e n c eo fs t i r r i n ga n da e r o b i cr e a c t i o nt i m ei nt h ef o r t h c o m i n gs t u d y n 2 0m a i n l ye m i t t e di nt h ea e r o b i c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p h r a s ea n dt h ee m i s s i o ni nt h e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n o x i cd e n i t r i f i c a t i o np h r a s ew a sf a rl e s st h a nt h a tf r o ma e r a t i o n s p s ss t a t i s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n 0 f - na n dt h ee m i s s i o no fn 2 0h a sa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w i t ht h es i g o fc o r r e l a t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o 0 1 7 t h e e m i s s i o nr a t ew a s0 0 1 0 2 0 m gr a i n lm 。3i ns t i r r i n gp h r a s ea n d0 1 7 5 2 6 m gm i n tm 3 i na e r o b i cp h r a s e s i xd n ae x - t r a c t i o nm e t h o d sw e r ee v a l u a t e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a n dp u r i t yo fd n ae x t r a c tf r o md i f f e r e n tm e t h o d sw e r ed i f f e r e n t a 2 6 0 a 2 8 0o ft h ed n ae x t r a c t e db ym e t h o d1 1 1w a sc l o s et o1 8 0w i t ht h eh i g h e s t p u r i t y t h ec l u s t e ra n a l y s i so fd g g ep a t t e m sf o rt h es i xm e t h o d ss h o w e dt h a tt h e s i m i l a r i t i e sb e t w e e nt h e ma l eu pt o7 4 p r i m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t a qe n z y m e ,m 9 2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d n at e m p l a t ed i l u t i o n a n n e a l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c y c l en u m b e ra l lh a v e s p e c i f i ci m p a c t o np c r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t h eo p t i m i z e ds y s t e ma n dc o n d i t i o n sw e r e :p r i m e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0 3 9 m ,t a qe n z y m e0 5 u ,m 9 2 +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2 m m ,m u l t i p l eo fd n ad i l u t i o n5 , a n n e a l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5 2o ca n d3 4c y c l e s c l o n el i b r a r y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9 1 3 o fa m o ag e n ec l o n e sw e r ec l a s s i f i e d a sf l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a n dn i t r o s o m o n a ss p w a st h ed o m i n a n tb a c t e r i ac o n t a i n i n ga m o a f u n c t i o n a lg e n ew h i c hm a y p l a yal e a d i n gr o l ei nt h ec o n v e r s i o no fa m m o n i an i t r o g e n i n t o h y d r o x y l a m i n e t h ed i v e r s i t yo fn o s zg e n ew a sa b u n d a n tw h i c hi n c l u d e d r h o d o b a c t e ra n da z o s p i r i l l u mo fa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l e p t o t h r i xa n da z o a r c u so f 妒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a n dp s e u d o m o n a so fy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t h el a 玛e s tg r o u pc o u l db e c l a s s i f i e da sc o m a m o n a d a c e a eo fb - p r o t e o b a c t e r i a k e y w o r d s :b i o l o g i c a ln i t r o g e nr e m o v a lo fw a s t e w a t e r , n 2 0 ,p c r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 , f u n c t i o n a lg e n e ,c o l o n yl i b r a r y 4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 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鸯垃 日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 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窑嵌导师签名: 期: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n 2 0 及其环境效应 第一章绪论 n 2 0 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痕量气体,对全球环境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能使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破坏两个方面。 n 2 0 是大气中仅次于c 0 2 和c h 4 的重要的温室气体,能够强烈的吸收红外 线,减少地表通过大气向外空的热辐射,从而导致温室效应。n 2 0 在对流层中性 质稳定,滞留时间可达1 5 0 年,增温潜力巨大f 。其增温作用约为c 0 2 的1 9 0 3 0 0 倍,c h 4 的4 2 l 倍,n 2 0 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5 - 6 。大气中n 2 0 的浓 度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升温0 3 c 1 2 1 。 n 2 0 还是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因素之一。n 2 0 一旦进入平流层就 会经过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n o ,消耗0 3 ,影响0 3 的光化学平衡,从而导 致臭氧层破坏和消耗3 1 ,使人类的生存健康受到威胁。研究发现,大气中n 2 0 的 体积分数每增加一倍,将使大气层中臭氧体积分数减少1 0 ,且到达地面的紫外 线辐射强度会增加2 0 4 1 。 此外,在平流层底部,n 2 0 受太阳能辐射生成的n o x 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光 化学烟雾和酸雨。 由此可见,n 2 0 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三大环境问题息息相关。 i p c c ( 世界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已将其列为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威胁 人类生存基础的重大问题。资料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中n 2 0 的浓度急剧增加,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 8 0 n l l 增至3 1 0 n l l 左右, 至今仍以每年o 2 0 3 的速率增长【5 1 。大气中n 2 0 含量的上升已经成为特别关注 的全球环境问题,积极的研究n 2 0 的产生机制及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n 2 0 的释放 1 2 1 氮素污染及废水生物脱氮技术 氮是所有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水体中的氮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 存在。无机氮包括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蛋白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核酸等含氮有机物,其中有机氮可通过氨化等作用转化为氨氮。氮的转化主要是 通过生物作用,包括生物固氮、氨的同化、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 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水中 氮的含量不断增加,引起氮素循环的失衡,导致中间产物的积累,从而造成氮素 污染。 大量的氮素随污水进入水体,特别是流动缓慢的湖泊、海湾,可造成水体富 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使水环境质量恶化,还对水生生物及人类 造成严重的危害。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1 ) 水生植物和藻类过度生长,并覆盖水体表面,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 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 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状态。 ( 2 ) 水生植物死亡后沉入水底加快了湖底的抬高,造成湖泊的老化。 ( 3 ) 某些藻类能够分泌和释放有毒物质,可使鱼、贝类中毒死亡。 ( 4 ) 此外若以富营养化水体为水源,藻类不仅能堵塞滤池从而影响水厂生 产,而且所产生的毒素和气味物质也会影响饮用水的质量。 对于氮素污染的治理,国内外常见的工程技术有空气吹脱法、选择性离子交 换法、折点氯化法、磷酸氨镁沉淀法、生物脱氮法等。其中物化脱氮法成本较高, 且通常只能去除氨氮。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实现 的。硝化作用是指在好氧条件下,由氨氧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氮,再由亚硝 酸盐氧化细菌将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反硝化作用是指硝态氮、亚硝态氮在反 硝化细菌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并从水中逸出。生物脱氮被证明是最经济有效的治 理技术。 近些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 全球约有7 5 以上的封闭型水体存在富营养化的问题【6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脱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生物脱氮的研究 更加深入,不仅产生了许多生物脱氮新工艺,如短程硝化反硝化( s h a r o n ) 工 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 s h a r o n - a n a m m o x ) 工艺、好氧脱氮工艺、基于亚硝 酸盐的全自养型氮去除( c a n o n ) 工艺、氧限制自养型硝化反硝化( o l a n d ) 工 艺m ,同时还发现污水生物脱氮过程会产生n 2 0 这种温室气体【8 】on 2 0 的问题使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得人们在注重生物脱氮的“量”的同时开始逐渐关注生物脱氮的“质。 1 2 2 废水生物脱氮过程中n 2 0 的释放量 污水的生物处理过程被认为是n 2 0 一个重要的人为源。根据k h a l i l 和 r a s m u s s e n 对全球n 2 0 产生源的估计,污水处理过程n 2 0 年释放量为( o 3 3 0 ) 1 0 1 2 k g ,占全球n 2 0 总释放量的2 5 2 5 昭9 】。美国e p a 统计资料表明,1 9 9 9 年美国废水处理过程中n 2 0 排放量达到了1 7 8 1 0 9 k g ,比1 9 9 0 年增nt 1 3 蚶1 们。 c z e p i e l 掣1 1 】对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德尔罕镇污水处理厂的研究发现,该污水 处理厂年处理污水1 1 1 0 9 l ,n 2 0 的年释放总量为3 5 x1 0 4 9 ,据此计算得出,一 级处理系统和二级处理系统n 2 0 年释放通量分别为1 6 1 0 。6 和3 1 l o 。奄l 1 ;根 据该地区的人口亦可估算得到n 2 0 人均年释放量为3 2 9 ( 人a ) 。利用上述的年释 放通量和人均年释放量,可对全国范围内污水处理释放的n 2 0 进行定量。 k i m o e h i 等人【1 2 1 对日本千叶地区的一个的污水处理厂释放的n 2 0 进行了研 究,该厂处理工艺为间歇活性污泥法,结果显示n 2 0 人均年释放量在 o 4 3 - 1 8 9 9 ( 人a ) ,低于c z e p i e l 等人的研究结果,作者人为这可能是由于处理工 艺、设施规模等因素引起的。 日本东京大学h i r o k ii t o k a w a 教授在对粪便污水处理厂排放n 2 0 的研究基础 上,估计日本此类处理排放n 2 0 总量约为( o 1 3 1 3 ) x1 0 6 k g a 1 们。 j u n g - j e n gs u 等人【1 3 1 对位于台湾北部、中部、南部的三个养猪场和奶牛场所 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猪和牛排放n 2 0 的平均值分别达到o 0 0 2 和o 0 1 1 k g ( 头a ) ,由此推算出2 0 0 0 年台湾养猪业和奶牛养殖业排放的n 2 0 总 量分别为2 0 x1 0 9 和1 2 1 0 1 。 目前,关于我国实际污水处理厂中n 2 0 的释放问题还未见报道【8 1 。 1 2 3n 2 0 的产生机理 废水生物脱氮包括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研究证明,n 2 0 既可在硝化过程产生 【1 4 ,1 5 1 ,又可在反硝化过程产生 1 6 , 1 7 】。n 2 0 通常被认为是不完全硝化作用或不完全 反硝化作用的产物 1 8 , 1 9 删。 1 2 3 1 硝化过程n 2 0 的产生途径 传统的硝化反应是n h 4 + 在好氧条件下被氧化为n 0 3 的过程,包括亚硝化和 硝化两步,分别由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完成。图1 1 显示了硝化反应的主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要生物化学过程。过程中参与的酶主要有氨单加氧酶( a m m o n i am o n o o x y g e n a s e , a m o ) 、羟氨氧化还原酶( h y d r o x y l a m i n eo x i d o r e d u c t a s e ,h a o ) 和亚硝酸氧化 还原酶( n i t r i t eo x i d o r e d u c t a s e ,n o r ) 。 n 2 0 n 2 0 il n i - - 1 4 七竺m 王2 b h n o h 旦坠生n 0 2 塑坠n 0 3 匕- n h 2 0 h n o h 一 = 二:二一 i 鐾金n 2 0 :h 2 查堡n 2 0 + h 2 0 图1 1 硝化反应的主要生物化学过程 由图可以看出,n 2 0 既不是硝化反应的中间产物也不是最终产物,因此推测 它应该是这一过程的副产物,而且n 2 0 的生成主要集中在亚硝化过程。目前普 遍认为在硝化过程中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 1 ) 羟胺( n h 2 0 h ) 的氧化过程:在好氧条件下,当系统中n i - 1 3 n h 4 + 浓 度过高或p h 过高时,亚硝化过程的第一个中间体n h 2 0 h 就会发生累积,进而 在羟胺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n 2 0 。但目前还缺乏对这一生物化学过程的 确切描述。 ( 2 ) 硝酰基( n o h ) 的非生物反应:在好氧条件下,亚硝化过程的第二个 中间体n o h 通过双分子聚合反应生成次亚硝酸盐,进而水解生成n 2 0 逸出。但 在缺氧条件下这个过程不会发生,因为在缺氧条件下不存在分子态氧,n h 4 不 能被氧化生成n o h ,因而也就无法生成n 2 0 。 ( 3 ) 自养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硝化菌的反硝化过程,首次在1 9 8 5 年被证 实。当系统中的分子氧作为限制性因素存在时,硝化过程无法彻底进行,由于的 n 0 2 进一步氧化受到抑制,会造成系统中n 0 2 的累积,并对微生物产生毒性效 应。为避免n o r 在细胞内的积累,氨氧化菌在将n h 4 + 氧化为n 0 f 的同时,会产 生异构亚硝酸盐还原酶,利用n 0 2 - 作为电子受体产生n 2 0 1 2 1 盈】。 ( 4 ) 好氧反硝化菌的存在:除了上述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外,好氧反硝化 菌的存在也可能是造成好氧条件下n 2 0 产生的原因之一。a n d e r s o n 【2 3 1 和g u p t a 2 4 】 等人研究发现至少有四种菌在好氧条件下能将n 0 3 或n 0 2 。还原成n 2 0 和n 2 。 l l o y d 2 5 】等人发现反硝化菌在好氧条件还原n 0 3 生成的n 2 0 比缺氧条件下多得 多,而产生的n 2 却减少了,这可能是由于氧气对n 2 0 还原酶的抑制造成的。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异养菌的硝化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许多异养型的微生物也可以 进行硝化作用。1 8 9 4 年s t u t z e 2 6 1 首次提出异养硝化过程的存在,从而改变了硝化 过程只是由无机自养菌完成的传统观点。p a p e n 【2 7 】等人研究发现,在可比条件下, 异养硝化释放的n 2 0 要比自养硝化高出两个数量级。a n d e r s o n 2 3 l 和b l a n k r n e r l 2 8 】 研究发现,异养硝化菌的n 2 0 产生量较高,并且部分异养硝化菌适宜的生长环 境,如低d o 、低s r t 及酸性条件等,与硝化过程中n 2 0 释放的环境条件也极 为相似。 1 2 3 2 反硝化过程n 2 0 的产生途径 生物反硝化作用是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由兼性好养菌和好氧微生物还原氮 氧化物的过程。反硝化的过程如图1 2 所示。 n 0 3 型生n 0 2 l ln o 型生n 2 0 生n 2 图1 2 反硝化过程及参与的酶 由此可见,催化反硝化过程的酶有4 种:硝酸还原酶( n i t r a t er e d u e t a s e ,n a r ) 、 亚硝酸还原酶( n i t r i t er e d u c t a s e ,n i r ) 、一氧化氮还原酶( n i t r i co x i d er e d u e t a s e , n o r ) 和氧化亚氮还原酶( n i t r o u so x k l e r e d u e t a s e ,n o s ) 。与硝化过程不同,n 2 0 是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在上述反硝化过程中,n o r 、n o 、n 2 0 等中间产物 以及n 2 最终产物都有可能出现。 在反硝化过程中,对n 2 0 的产生量起关键作用的酶为n o s 。n o s 是一种可溶 性蛋白质,其活性中心大多数含有铜元素,n o s 含有一个c u a 电子进入位点和 一个c u z 催化中心,其中c u z 中心与n 2 0 还原酶的催化活性密切相关,但活性 中心的结构形式多样,其氧化还原性、光谱特性、酶活性等有较大差异【鸪3 0 1 。生 物反硝化过程产生n 2 0 的原因有可能是,不利的环境条件可影响n o s 的活性, 使得n o s 活性降低或者丧失,从而抑制反硝化过程的完成,使得反硝化过程中 产生的n 2 0 不能被进一步还原,导致n 2 0 的积累。例如,n 2 0 在低d o 浓度下 会取代n 2 成为反硝化的最终产物,这是因为n o s 是反硝化中对氧气最为敏感的 酶,并最终导致n 2 0 的积剥3 1 1 。0 t t e 等人1 3 刁认为,n o s 竞争电子的能力最弱, 当环境中电子供体不足时,各还原酶间开始竞争电子,从而使n o s 的活性受到 抑制,引起n 2 0 的积累,而当外界电子供体充足时,n o s 的活性得到恢复,生 成的n 2 0 顺利转化成n 2 ,从而避免了n 2 0 的逸出。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外许多研究发现,部分反硝化微生物,如r o s e o b a c 招,d e n i t r i f i c 删【3 3 1 、 f l u o r e s c e n tp s e u d o m o n a d s 3 4 】、p s e u d o m o n a ss t u t z e r i 和p a r a c o c c 甜sd e n i t r i f i c 死驴疆【3 5 】 不具备n o s 系统,其终产物为n 2 0 ,不具备进一步将n 2 0 还原为n 2 的能力,因 此对这些菌种来说,反硝化过程中n 2 0 的逸出是不可避免的。r o b e r t s o n 3 6 - 1 等人 认为每种反硝化菌不具有完成以上全部过程的酶系统,它们只参与部分反硝化过 程,有的产生n 2 和n 2 0 的混合物,有的只产生n 2 0 。而张朝晖等人【3 7 1 则认为在 反硝化系统中,以n 2 0 作为终产物的反硝化菌很少,大多数菌种都是以n 2 作为 反硝化终产物,菌种的影响不是导致n 2 0 逸出的主要原因,因为在保证反硝化 顺利进行的情况下,n 2 0 的逸出几乎可以完全避免。 1 2 4 影响n 2 0 释放的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关于不同因素对n 2 0 释放影响的研究,通过这 些研究,以期能通过选择和控制最佳的环境因素和工艺参数来达到控制n 2 0 逸 出的目的,从而防止污水生物脱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二次污染。 ( 1 ) d o 浓度 d o 是生物脱氮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浓度直接影响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 程度,从而对硝化过程及反硝化过程中n 2 0 产生量有较大影响。 参与硝化过程的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氧饱和常数不同,前者为 o 2 0 4 m g l ,而后者为1 5 m g l ,因此当d o 1 3 0 m g l ) 容易造成反应过程中n 0 2 。和n 0 3 。的积累,产生较多的n 2 0 , 而低d o ( 2 0r e # l ) 下反应积累的硝化产物少,有利于氮的去除和n 2 0 排放量 的降低。阮文权等人同样发现,较高的溶解氧减少了同步硝化反硝化颗粒污 泥内部的反硝化区域,产生较多的n 2 0 ,控制d o 在1 - 2 m g l ,有利于减少n 2 0 的排放。 ( 2 ) c n 反硝化过程需要有机碳源提供电子供体,因此,系统的c n 将影响反硝化 进行的程度,进而可能对n 2 0 的释放产生影响。 y o u n gp a r k 等人【4 习发现,在缺氧相中,n 2 0 的平均释放速率随着c n 的增 加而降低。k i s h i d a n a o h i r o 等人 4 0 3 对养猪废水处理系统中c o d n 对n 2 0 逸出量 的影响研究得出,好氧硝化过程c o d n 对n 2 0 逸出量无影响,而反硝化过程 n 2 0 逸出量决定于c o d n ;反硝化过程b o d v q q 为2 6 时,n 2 0 的逸出量大约 是b o d v 2 q 为4 5 时的2 7 0 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最佳的泥水分离比或外加c 源 来稳定c o d n 是控制n 2 0 的有效方法。a l i n s a f i 等人1 4 7 1 同样发现,在反硝化过 程中,高c o d n 0 3 ( 5 或7 ) 时n 2 0 的产生量低,n o s 到n 2 的转化率高,n 2 0 - n n 与c o d n 0 3 - 成负相关。并认为c o d n 0 3 主要影响了n 0 2 的积累,从而抑制了 n 2 0 还原酶,导致n 2 0 的累积和释放。吕锡武等【艚】对同步硝化反硝化( s n d ) 工艺与顺序式硝化反硝化( s q n d ) 工艺的n 2 0 释放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通过 提高碳氮比可有效地减少n 2 0 的排放。 对于低c n 导致n 2 0 大量逸出,其原因可能是碳源不足导致反硝化过程难 于彻底进行,反硝化菌为防止毒性物质( 如n 0 2 - 、n o 等) 在体内的累积,将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n 0 2 - 或n 0 3 仅还原成无毒的n 2 0 。这样既产生了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代谢与生 长,又降低了有毒物质的危害。因此,反硝化的终产物为n 2 的反硝化菌,在低 c n 条件下,也会释放n 2 0 ,而且产生量也较大。 ( 3 ) p h p h 不仅能对某些物质如游离氨和n h 4 + 的存在形态及浓度产生影响,而且还 可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某一特定的微生物都对适宜的p h 范围有一定的要求。 t h o r n 等人【例在瑞典的污水处理厂研究得出p h 值的变化直接关系到n 2 0 逸 出量的变化,p h 值在5 - 6 之间对n 2 0 的产生量最大,p h 值在6 8 以上则几乎没 有n 2 0 的产生。h a n a k i 等人【1 8 1 发现在反硝化过程中,当p h 小于6 5 时,n 2 0 释 放量明显升高;而在高p h 值条件下,n 2 0 释放量较低。 对上述现象原因可能是由于p h 值对菌种产生了选择陛,即低p h 值下有利 于以n 2 0 作为反硝化终产物的菌种生长,也可能是p h 值的变化直接改变了反硝 化菌的正常代谢途径,从而导致了n 2 0 的累积【1 扪。而w i c h t l 5 0 1 却认为这种p h 值 和n 2 0 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低p h 值下形成的游离h n 0 2 对氧化亚氮还原酶的抑 制作用引起的。 ( 4 ) s r t 污水生物处理的主体是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其世代时间各不相同。s r t 对系 统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长s r t 有利于世代周期长的微生物的 生长,而短s b r 极易将这类微生物从系统中洗脱。 z h e n g 等发现,短s r t 可促进硝化污泥n 2 0 的产生。当系统的s r t 为3 d 时,转化成n 2 0 的比例高达1 6 ,当将污泥龄延长至1 0 d 时,转化成n 2 0 的比 例降至2 3 。 n o d a 等人【5 1 1 研究发现,在低s r t 条件下,硝化效率下降,好氧反应器中 n 2 0 的释放速率增加,s r t 为7 天时n 2 0 的释放速率约是s r t 为2 0 天时n 2 0 释放速率的l o 倍;同样,缺氧反应器中n 2 0 的释放速率随s r t 的减少而增加; 当系统处于长s r t 条件下运行时,进水中只有不到0 2 的氮转化为n 2 0 。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低s r t 时,处理系统中世代时间较长的硝化 菌被淘汰,世代时间较短的硝化菌存留于系统中。由于硝化菌的生长速率比亚硝 化菌低得多,硝化菌在系统中得不到充分增长,使整个硝化过程的氮平衡遭到破 1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坏,导致n 2 0 大量逸出。因此,在污水生物脱氮系统中可通过控制适当的s r t , 对硝化菌的菌群进行优化,使n 2 0 产生量得到进一步控制。 ( 5 ) n 0 3 。和n 0 2 - 的浓度 阮文权等人研究发现,在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2 h 后加入 n 0 2 和n 0 3 均会使反应产生大量的n 2 0 ,且其产量远远大于不加n 0 2 和n 0 3 。 的反应,正常条件下n 2 0 的产生量为s m g l ,而加入n 0 2 和n 0 3 。后在反应3 h 时n 2 0 质量浓度达到了7 5 m g l :且同样的氮加入量,加入n 0 2 生成的n 2 0 量 要多于加入n 0 3 的反应。 w r a g e 掣明认为,在反硝化中n 0 3 浓度越高,产生的n 2 0 就越多,因为n 0 3 。 比n 2 0 更易于充当电子受体。m u r r a y 等【5 3 】发现,n 0 3 与n 2 0 的产量之间存在极 强的线性关系( r 2 = 0 9 8 5 ) 。a l i n s a f i 等人 4 7 1 发现,在反硝化过程中,n 0 2 的浓度 对n 2 0 的释放有直接的影响。进水中同时含有n 0 3 和n 0 2 时,n 2 0 的转化率最 高,达到1 4 4 。y o u n g 等人【4 5 1 针对间歇曝气的生物废水处理系统研究得出,无 论在好氧阶段还是在缺氧阶段,n 2 0 的产生速度都严重受剩余n o h 的影响。k i m 等【5 4 1 对同时异养自养反硝化作用过程中的n 2 0 进行了研究,发现n 2 0 的产生量 随进水硝酸盐浓度的减少而减少。在硝酸盐浓度为l s 0 0 m g l 的条件下,进水中 有2 5 - 4 0 的硝酸盐转化为n 2 0 ;而当硝酸盐浓度降为7 5 0 m g l 时,反硝化速 率均在9 8 以上,终产物中无n 2 0 ,同时指出,由于自养反硝化作用需消耗碱 度,因此,高硝酸盐浓度导致自养反硝化过程中碱度的不足,反硝化作用不彻底, 使反硝化过程中产生较多的n 2 0 。 ( 6 ) 其他影响因素 除上述研究较多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