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姓名:申佰强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产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祝合良 2010030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I 摘要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汽车产销量逐年 上升,从建国初期的几万辆增至目前的千万辆。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我国汽车产 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自主品牌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乘用车领域,从建国 初期的红旗、东风、凤凰等少量自主品牌,发展到目前以奇瑞、吉利、长安、比 亚迪为主的上百个自主品牌,无论是从产销规模,还是从品牌种类以及技术含量 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我国自主品牌起步较晚,自主品牌同合资品牌各 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主要还是被合资和外资品牌占据,市场利 润大部分被外资方掠走。在这种汽车市场过分依赖外方的情况下,如何促进自主 品牌的发展,已然成为了是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本文以如何促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为研究目的, 通过对我国汽车自主品 牌的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同时运用比较研究法,总结并借鉴汽车发达 国家的发展经验,最后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能对我国汽车 自主品牌的发展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自主品牌 政府扶持 自主创新 品牌意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II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with the open and reform and the deepen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automobile yield and sales volume increased year by year. Now this number has increased to 10 million, which is only tens of thousands in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in this process the self-owned br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especially in the passenger car area.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PRC, there were only Red Flag, Phoenix, DongFeng and other very few brands, now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to a system with hundreds auto self-owned brand based on Chery, Geely, Changan, and BY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both on 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scale and on the brand category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level. However, in view of the late start of self-owned brands, there still exist gaps in various areas between self-owned brands and joint-venture brands, the domestic passenger car market is mainly taken by joint-ventures brands and foreign brands, and most of market profits looted by foreign parties. Considering this over-reliance on the foreign car in market,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elf-owned brands have become the major issues in the auto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main research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uto self-owned brand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tus and constraints of Chinas auto self-owned brands. This paper sum up and learn automotive experience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using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 Finally,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relevant policy proposal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 and hopes to act as a gui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owned brand. Key Words: Self-owned Brand Government Support Independent Innovation Brand Awarenes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 对策研究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 研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 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 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 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 或网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 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1 页 共 43 页 1.绪论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开始急速扩张,汽车市场销量逐年大 幅增长,2005 年达到 576 万辆,2006 年为 721 万辆,2007 年为 879 万辆,2008 年为 938 万辆, 2009 年为 1365 万辆。 2009 年汽车产业占全国 GPD 比重接近 2%, 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但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长期以 来积累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主要集中体现在外资、合资品牌占据市场主导, 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缓慢,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如在乘用车领域,2009 年我国乘 用车销量为 1033.13 万,乘用车自主品牌共销售 457.7 万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 44.3%,这一问题在轿车领域尤为突出,2006 年、2007 年、2008 年连续三年轿 车自主品牌销量仅占轿车总销量 25%,虽然 2009 年增至 29.67%,但这一水平还 是远远低于德国、美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从汽车企业利润率方面来看,目 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主要集中于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的低端市场,自主品 牌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如果任由这种状态持续下去,那么我国自主品 牌企业最终将被外资、合资品牌挤出历史的舞台。 发展自主品牌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 虽然我国目前已 成为汽车的生产大国,但由于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产技术落后,汽车市场过 分依赖于外资品牌,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品牌掠走,汽车产业发展呈现出了一种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局面。而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自 主品牌发展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 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体现着国家经济和 科技发展程度,是构成国家科学合理汽车产业结构的前提和基础,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只有拥有强势的 自主品牌国家才能实现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只有拥有强势品牌才 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话语权,才不会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势的自主品牌 才能加速企业的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力度,推动汽车产品质 量的提高、种类的丰富、技术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凝聚。因此国家 以及汽车企业只有加大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力度,在政策扶持和政策引导下,不 断提高自主研发资金的投入,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和研发,注重汽车产业人 才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我国汽车产业日趋合理化,在激励的市场竞争 中实现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2 页 共 43 页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国外对于汽车自主品牌的研究,多从品牌的角度和创新 的角度出发,侧重于理论体系的分析。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对品牌定义的表述是: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 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消费者或某个销售者产品或劳务,并 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从本质上说,通过一个品牌能够辨别出 销售者或者制造者。1”凯文凯乐(Kevin Keller)认为: “将一个品牌与另外一 个品牌的区分,是消费者对于不同产品属性的认知、理解和感觉以及他们的购买 行为,最终一个品牌将在消费者的脑海中留下长久的印象。 ”马克戈比(Marc Gobe)认为,成功的品牌必须带领顾客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普遍的感情层次; “ 创 新 ” 这 一 概 念 最 初 是 美 籍 奥 地 利 经 济 学 家 约 瑟 夫 熊 彼 特 (Joseph.A.Schumpctcr)于 1912 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阐述的。 他指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从未有过的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 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就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 或赋予产品一种新的特性; (2)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它主要体现为生产过程 中采用新的工艺或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开拓新的原 材料或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 (5)实现企业新的组织方式2。我国汽车自主品牌 要实现质的跨越,必须注重自主品牌的品牌价值培育,实施品牌战略,并且通过 不断的创新来提高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自主品牌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目前来看,国内对汽车自主品牌研究较多,不同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 了相应的看法和对策,例如程振彪在“中国汽车如何实现自主开发和创建自主品 牌”中指出我国目前已经具备自主开发和品牌创建的条件,应当加大自主研发力 度,减少对外依赖性;余灵波的“品牌经营轿车厂商的利器” 、赵佶的“提升 自主汽车品牌力的策略”均站在品牌战略的角度,从品牌定位、渠道建设、品牌 国际化为我国自主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建议;杨东进在“政府对发展我国汽车企业 自主品牌的作用研究”与“政府庇荫与自主品牌缺失基于中国轿车产业的实证 研究”文章中对政府与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进行了论证,认为我国汽车行业 现行管理体制制约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张伯顺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创 建问题研究” 、卿光新的“我国汽车工业创建自主品牌的模式分析”指出自主开 发能力是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 并对合资企业和本土企业的自主品牌 1 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3 页 共 43 页 创建模式进行了分析;也有学者从整个产业入手,分析如何发展中国轿车工业, 指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模式,并提出:政府的扶持以及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 之间互动学习关系的建立是当地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如廖泽芳的“中国 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发展与市场开拓” 、刘希宋和邓立治的“培育与发展我国汽车 工业自主品牌的对策研究”等;还有学者从实际案例出发通过对国内知名自主品 牌汽车企业的案例分析,揭示中国汽车工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发轿车,并总结出 相关成功经验以供自主品牌的发展参考,如詹长春在“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战 略的实现方式以安徽奇瑞为例”以及胡光昭在“奇瑞汽车品牌的塑造与品牌竞 争力探析”等;另外还有吴祥友从创建自主品牌的基本模式这一角度来研究自主 品牌的发展,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发展策略;饶达从市场营销的 角度,对提升轿车品牌的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 牌的必要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我国汽车品牌发展现状部分中,首先对我国汽车 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叙述, 将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分为了三个 阶段:独立自主的品牌阶段、合资品牌为主的阶段、自主品牌迅速发展阶段。接 下来对我国自主品牌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分析, 总结出目前自主品牌大致发展状况:自主品牌增速较快,品牌种类较多,出口销 量不断增大,竞争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延伸,注重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 最后对我国发展自主品牌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着重阐述了自主品牌对国家经济 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权、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以及加速自 主创新等方面的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制约因素 进行了剖析, 从宏观和微观的两方面挖掘原因, 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的相关政策、 措施在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性,随后又从汽车企业的角度出发,指 出目前汽车自主品牌企业规模小、效益低,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落后,品牌意识 薄弱,品牌溢价低,汽车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国外汽车产业的发展研究, 通过对汽车产业先行国家和后 起国家的分析,以美国、日本、韩国、巴西汽车产业为例,通过对其发展历程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4 页 共 43 页 研究,挖掘其成功和失败的主要原因,指出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大力 支持和企业自主研发、技术创新都是必不可缺的,最后以巴西汽车产业的发展作 为一个反面例子,警示我国要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自主品牌的重要 性是不容忽略的。 第四部分也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 是根据对中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现状和制约 因素的分析,以及国外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出发,针 对政府、汽车企业、以及消费者如何促进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对 策和建议。 1.3.2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主要采用了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分析法。 首先通过对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整体现状进行分析, 并通过大量数据罗列出影响 自主品牌发展的各方面因素, 分析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政府以及企业存 在的各种利弊。其次,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国外汽车产业先行国家及后起国家 的发展过程,并与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 粕,借以指导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最后从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的角度得 出相关结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5 页 共 43 页 2.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及必要性分析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2.1 汽车自主品牌概述汽车自主品牌概述 2.1.1 自主品牌概述 2.1.1 自主品牌概述 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它包含了 “自 主”和“品牌”两个基本因素。 “自主”强调的是产权自我拥有、自我控制和自 我决策,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拥有该品牌。 “品牌”则是从长远的持续发展角度, 将自主研发的成果进行标识,并赋予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理念,并将品牌价值传 递给消费者使之产生共鸣, 通过它我们能够有效使之与竞争对手产品与服务区别 开来,直至产生消费者品牌忠诚。 2.1.2 汽车自主品牌 2.1.2 汽车自主品牌 汽车自主品牌是指汽车企业和汽车产品的自主品牌,近年来,关于如何打造 汽车自主品牌的争论越来越多,但究竟什么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汽车自主品牌,目 前国内学术界尚无统一定论,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自主”的范围界定。中国汽车 画报社社长李京生先生认为中国目前的汽车自主品牌,有三个层次的自主:第一 个层次是外资的自主品牌;第二个层次是中外合资企业的自主;包括外资引进生 产的品牌和合资企业自己的品牌;第三个层次就是完全中国民族自主品牌。成清 华、杨沿平等学者认为,自主品牌是指通过整合资源、集成创新,在消费者心目 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乃至产生品牌忠诚的符号、 形象或设计。董本云认为自主品牌是对品牌所有、品牌发展、品牌历史和品牌核 心价值的综合概括,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 心目中形成具有独特特征的符号、形象或设计。 总结可以看出, 对自主品牌的理解主要分为通过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 牌和通过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目前,汽车产业内部公认的底线 为:只要不挂国外汽车企业的商标,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合资企业, 这种品牌均称为汽车自主品牌。 本文中所讨论的汽车自主品牌也就是这种自主品 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6 页 共 43 页 2.2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2.2.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历程 2.2.1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历程 从汽车品牌的所有制结构角度来看,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 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独立自主品牌阶段,80 年代初至 21 世纪初以合资 品牌为主的阶段,21 世纪初至今的自主品牌高速发展阶段。 2.2.1.1 独立的自主品牌阶段 2.2.1.1 独立的自主品牌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起步,在前苏联的帮助下,1953 年中国 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设成功,1956 年 7 月 13 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的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随着首批 12 辆解放牌汽车 缓缓驶下装配线,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品牌,也结束了中国不能 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1958 年 9 月 28 日,被人们誉为“国车”的红旗轿车在一 汽诞生,这也是我国第一个自主轿车品牌,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随后的 20 年里,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二汽、川汽、济南重汽、陕汽等汽车制造厂 相继投建完成,到 1979,我国汽车产量已达到 19 万辆,形成了以载货车和越野 车为主题的汽车产品体系,并培育出了“东风”、 ”黄河“等知名自主品牌。在这 一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技术,打造出了知识产权完全属于 自己的独立自主品牌,但也正是因为在这种封闭的经济环境下,我国自主品牌汽 车没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产品的质量不能很好的通过市场得到反映,生产 技术相对落后以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为以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产生了一 定的制约。 2.2.1.2 合资品牌为主的阶段 2.2.1.2 合资品牌为主的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汽车工业开始进入了合资品牌阶段。在这之前,我国 的轿车生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70 年代末期,全国的轿车加越野车的年产量还 不足 5000 辆,不足国外大型汽车企业一天的产量,随着国内大型汽车企业获准 生产轿车以及改革开放后合资合作的方式得到国家政府的允许, 作为汽车产业重 要组成分部的轿车产业在这一合资阶段首当其冲,从 1984 年 1 月到 1985 年 7 月, 中国第一批轿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 上海大众、 广州标致相继成立, 切诺基、 桑坦纳和标致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后“以市场换技术“这一策略在国内汽车企 业中被迅速应用,一汽与大众合作在 90 年代中期开始生产奥迪、捷达,90 年代 后期二汽与雪铁龙合资成立了神龙汽车公司,富康得以投产,上汽与通用合作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7 页 共 43 页 1999 年推出了别克,90 年代末期南京菲亚特与广州本田相继合资建成,其余的 犹如北京现代、广州丰田、东风本田、东风日产蓝鸟、天津丰田等合资品牌均是 在 21 世纪初期建立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阶段,大量的合资品牌涌现,一 方面,给我国汽车生产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轿车生产和管理经验,扩大我了国的轿 车市场品种,满足了国内轿车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在合资品牌中,品牌的拥有 者即外资方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汽车的生产和定价都处于主导地位,这 导致了国内车价居高不下,整车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低,在 2001 年前, 桑塔纳、捷达、富康这”老三样“占据了中国车市的半壁江山,截止 2003 年我 国生产的 202 万辆轿车中 90%是合资企业的产品, 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大多流入外 方口袋。当时国内大多汽车企业认为,我国尚未拥有自主开发轿车的能力,这主 要是由于汽车的研发费用较高,通常开发一款新型轿车需要数十亿美元的投入, 而我国汽车企业规模尚小,企业还不具备规模效益,无法承担高额的研发费用, 而且自主开发一款轿车需要耗时几年, 高昂时间和生产成本使得国内汽车企业只 能望洋兴叹,合资也就成了大多数企业的最好选择。 2.2.1.3 自主品牌的迅速发展阶段 2.2.1.3 自主品牌的迅速发展阶段 21 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民营汽车企业的放开,积累数年的民营企业开始 获准生产轿车,奇瑞、吉利、比亚迪、中华等自主品牌的崛起将汽车自主品牌带 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国内汽车自主品牌日趋成熟,无论是从产量还是销量以及 品牌知名度来看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8 年我国自主 品牌轿车共销售 130.82 万辆,同比增长 5.31%,占我国轿车销售总量的 26%, 2009 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 221.73 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9.67%;日 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轿车分别销售 185.74 万辆、143.82 万辆、97.26 万 辆、 71.76 万辆和 27.00 万辆, 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4.85%、 19.25%、 13.01%、 9.60% 和 3.61%3。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相当 一部分市场份额。另外从自主品牌汽车的品牌管理来看,以在这些自主品牌的发 展中处于领头位置的汽车企业为例, 奇瑞汽车有限股份公司旗下现有奇瑞、 开瑞、 瑞麒、威麟四个子品牌,覆盖家轿、微车、商用车和高端品牌领域, “大品牌” 战略满足了细分市场的不同消费需求。奇瑞在乘用车品牌旗下已有 QQ3、QQ6、 A1、A5、A3、瑞虎 3、东方之子、东方之子 Cross、旗云等数十款整车投放市场, 在开瑞微车品牌旗下已有开瑞优雅、优翼、优派三款整车, 2008 年奇瑞实现整 车销售 35.6 万辆,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前五名,连续第八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 冠军,2009 年实现整车销售 50.03 万辆,居汽车销量排行第七位;吉利集团控股 3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8 页 共 43 页 有限公司现有吉利熊猫、帝豪 EC7、TX4 以及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 景、上海华普及中国龙等 10 余个系列,30 多款整车产品;2009 年吉利集团实现 销量 32.91 万辆,居汽车销量排行榜第十位;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目前代表车型 包括 F3、F3R、F6、F0、G3、L3、以及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 S8、高端 SUV 车 型 S6 和 MPV 车型 M6。2009 年比亚迪实现整车销量 44.84 万辆,居汽车销量排 行榜第八位。除此之外,其它自主品牌汽车如中华骏捷、尊驰,一汽奔腾、天津 一汽夏利、威志,众泰 2008、江淮宾悦、瑞风等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消 费者相当的好评,尤其是一汽奔腾,自上市以来备受消费者赞誉,被誉为“中高 级车价值典范” 。 2.2.2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2.2.2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从总体状况来看,在乘用车领域,自 主品牌在微型车市场几乎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在中高档车市场,自主品牌也取得 的了一定发展,开始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而在商用车领域,国内自主品牌一直 占有着绝对优势,载货车和中低端客车市场一直被国内自主品牌把持。纵观近年 来自主品牌的发展情况,总结为以下几点。 2.2.2.1 自主品牌增速较快 2.2.2.1 自主品牌增速较快 21 世纪以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迅速发展,2001 至 2007 年间,年增长率均 超过合资品牌,7 年间平均增长率高达 44.6%,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 汽车工业出现下滑势头,自主品牌出现暂时的负增长(详见表 2.1) ,2009 年 2 月份,我国汽车市场结束下滑势头,产销量逐步回升,从 3 月份开始产销量月月 超过百万辆,全年汽车产销、乘用车产销实现双双超过千万辆的历史性跨越。据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汽车 1379.10 万辆, 同比增加 48.3%; 销售汽车1364.48万辆, 同比增长46.2%, 其中, 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 万辆,同比增长 54.1%和 52.9%,商用车产销 340.72 万辆和 331.35 万辆,同比 增长 33%和 28.4%,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 457.7 万辆,占乘用车销售市场的超过 44.3%。 而就作为汽车市场重中之重的轿车市场来看, 2009年全国轿车销售747.31 万辆,其中自主品牌轿车销售 221.73 万辆,占轿车市场的 29.7%,市场份额同比 提高近 4 个百分点,较排名第二的日系车高近 5 个百分点(详见图 2.1) 。销量排 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北京现代、 东风日产、比亚迪、奇瑞、广汽本田、一汽丰田和吉利,分别销售 70.81 万辆、 66.92 万辆、66.82 万辆、52.10 万辆、45.93 万辆、44.84 万辆、40.93 万辆、33.72 第 9 页 共 43 页 万辆、33.47 万辆和 32.91 万辆,与 2008 年相比,自主品牌领军企业奇瑞、吉利、 比亚迪产销量均大幅提高,其中以比亚迪增速最高,由 2008 年的第 11 位升至 2009 年销量排行榜第 6 位。2009 年,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 488.45 万辆,占轿车 销售总量的 65%。详见表(2.2) 。 表 2.1 20002008 年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增长率 年份 2000 2001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008 合资 (%) 17.2 19.4 54.4 70.2 16.1 20.7 31.5 22.1 10.8 自主 (%) 0.5 40.0 72.5 72.0 7.7 47.7 39.3 33.1 -0.4 总计 (%) 13.5 23.3 58.3 70.6 14.1 26.8 33.6 25.1 7.5 数据来源:徐长明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汽车观察,2009(1) :30-31 图 2.1 20052009 年国内轿车市场份额变化比较 数据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10 页 共 43 页 1 一汽大众汽 车有限公司 49.89 1 上海大众汽 车有限公司 70.81 2 上海大众汽 车有限公司 47.81 2 一汽大众汽 车有限公司 66.92 3 上海通用汽 车有限公司 39.57 3 上海通用汽 车有限公司 66.82 4 天津一汽丰 田汽车有限 公司 34.77 4 北京现代汽 车有限公司 52.10 5 东风日产乘 用车部 31.88 5 东风日产乘 用车部 45.93 6 奇瑞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 28.66 6 比亚迪汽车 有限公司 44.84 7 广州本田汽 车有限公司 27.74 7 奇瑞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 40.93 8 北京现代汽 车有限公司 25.33 8 广州本田汽 车有限公司 33.72 9 浙江吉利控 股集团有限 公司 22.18 9 天津一汽丰 田汽车有限 公司 33.47 10 长安福特马 自达汽车有 限公司 20.08 10 浙江吉利控 股集团有限 公司 32.91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 2.2.2.2 自主品牌种类较多 2.2.2.2 自主品牌种类较多 随着自主品牌轿车产量的不断增加,自主品牌种类也在逐渐增多,据不完全 统计目前国内车企拥有自主品牌数量已高达上百个(详见表 2.3) ,奇瑞、吉利已 经不再是国内汽车自主品牌的代名词,目前国内自主品牌生产厂家已多达几十 家,主要包括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安、江淮、华泰、长城、哈飞、陆风、华 普、力帆、福田、华泰、众泰、夏利、吉奥等。单从乘用车市场来看,长安、江 淮、华泰、长城成为近几年高速增长的四家自主品牌企业,成为自主品牌乘用车 企业中继奇瑞、吉利、比亚迪之后的后起之秀。而且自主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也越来越大,知名度越来越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 年,排名前十 表 2.2 2008-2009 年轿车销量企业排行榜 单位:万辆 2008 年 2009 年 排名 企业名称 销量 排名 企业名称 销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位的轿车品牌依次为:F3、凯越、悦动、捷达、桑塔纳、雅阁、伊兰特、QQ、 卡罗拉和凯美瑞,分别销售 29.10 万辆、24.11 万辆、23.94 万辆、22.49 万辆、 20.56 万辆、17.54 万辆、17.16 万辆、16.99 万辆、15.75 万辆和 15.62 万辆。2009 年,上述十个品牌共销售 203.26 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 27%。而排在销售量 第一位的 F3 以及排在第八位的 QQ 均是国内知名的自主品牌。 表 2.3 国内汽车自主品牌一览表(乘用车) 汽车企业 自主品牌名称 比亚迪 福莱尔、F0、F3、F3R、F6、S8、M6 北汽 北汽雷驰、北汽骑士、北汽勇士 昌河汽车 爱迪尔、福瑞达 长安汽车 长安之星、奔奔、志翔、悦翔 长城汽车 哈弗、赛弗、赛骏、精灵、炫丽、酷熊 长丰汽车 猎豹、飞腾、黑金刚、奇兵 福田汽车 蒙派克、迷迪 哈飞汽车 路宝、赛豹、赛马、中意、民意 海马汽车 海马 3、福美来、欢动、普力马、海马 王子 华晨汽车 金杯、中华、骏捷、尊驰、中华酷宝 吉利汽车 金刚、豪情、美人豹、美日、远景、自 由舰、熊猫、金鹰、帝豪 吉奥汽车 吉奥凯旋 SUV、吉奥帅威、吉奥帅驰 江淮汽车 宾悦、同悦、瑞风、瑞鹰、和悦 陆风汽车 陆风、风尚、风华 江南汽车 奥拓、风光、精灵 力帆汽车 力帆 520、力帆 620、力帆 320 奇瑞汽车 QQ、风云、旗云、瑞虎、东方之子、 奇瑞 A3、奇瑞 A5、开瑞、瑞麟、威麟、 上海华普 华普海尚、海域、海迅、海景、海悦 上海汽车 荣威 550、荣威 750、荣威 350 双环汽车 双环 CEO、双环 S-RV、小贵族 天津一汽 夏利、威乐、威志 一汽 红旗、奔腾、佳宝、森雅 中兴 中兴无限、中兴福星、中兴旗舰 众泰 众泰 2008、众泰 5008、梦迪博朗 第 11 页 共 43 页 数据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12 页 共 43 页 2.2.2.3 竞争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延伸 2.2.2.3 竞争由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延伸 一直以来,在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汽车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以奇瑞 QQ、 旗云、比亚迪 F0、F3、吉利豪情、美日、自由舰为代表的自主品牌稳稳占据了 微型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领域,2008 年自主品牌在 A00、A0 级别轿车市场的占有 率分别达到了 68%和 36.73%。然而自 2006 年以来,我们能看到,在自主品牌汽 车企业不断壮大和发展的同时, 一些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开始在车系和技术等级上 进行变革,开始进入历来由合资品牌把持的中高端市场,如奇瑞瑞麟、威麟、东 方之子、比亚迪 F6、吉利帝豪、荣威 750、一汽奔腾、红旗 HQ3、江淮宾悦等 已经开始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 2009 年 B 级车销量排行中,比亚迪 F6 及奔腾 B70 更是分别占据了第 5 和第 10 的位置, 销量分别达到了 98030 辆和 52222 辆(详见表 2.4) 。另外,在 2009 年上海车展展出的江淮宾悦加长版、长 城 CHC011、吉利 GE、华晨新中华等自主品牌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品牌定位上都 彰显出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军高端市场的决心。 表 2.4 2009 年度 B 级轿车全年销量排行 2009 年度 B 级轿车全年销量排行 排名 厂商 品牌 车型 全年销量 1 广汽本田 本田 雅阁 175357 2 广汽丰田 丰田 凯美瑞 154977 3 上海大众 大众 领驭 113275 4 东风日产 日产 天籁 108504 5 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 F6 98030 6 一汽马自达 马自达 马自达 6 81382 7 上海通用 别克 君威 80401 8 上海通用 别克 君越 70805 9 一汽大众 大众 迈腾 67018 10 一汽轿车 奔腾 B70 52222 数据来源:w w w . c h o o s e a u t o . c o m . c n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13 页 共 43 页 2.2.2.4 技术提升重点转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 2.2.2.4 技术提升重点转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的不断恶化,近年来,新环保节能法规不断推出, 截止 2008 年国内有 55 家汽车生产企业的 444 个车型因不符合 乘用车燃料消耗 量限制而被迫停产,其中大部分车型属于自主品牌。这一事实客观上促使了自 主品牌技术提升的重点转向节能技术和新能源, 为了使自主品牌车型在环保节能 技术上缩短与外资品牌的差距, 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新能 源车型和节能技术的开发,所开发的新能源车型主要包括:纯电动车型、以电为 主油为辅的混合动力型、 压缩天然气型。 例如, 2005 年奇瑞推出了 A5BSG 车型, 这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可以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型;2007 年上汽集团展出了一辆 基于荣威 750 平台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轿车和一款名为“上海”牌的第四代燃料 电池轿车;2008 年 7 月,吉利远景 CNG 投放市场,这是我国首批符合国 III 标 准的双燃料车;2009 年长安汽车推出杰勋 HEV,这是国内首款自主品牌混合动 力轿车,整车油耗比传统车型低 20%以上,排放限制满足国 IV 标准。 2.2.2.5 出口销量不断提升 2.2.2.5 出口销量不断提升 2007 年奇瑞企业有限公司实现整车出口 119891 辆,销售额 8.54 亿美元,高 居国内乘用车出口榜首;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实现整车出口 29067 辆,销售额 1.8 亿美元;长城汽车有限公司整车出口 28519 辆,销售额 4.28 亿美元;哈飞汽车 有限公司实现整车出口 34569 辆,销售额 1.34 亿美元。就车型和输出地来看, 出口产品主要以轿车为主,输出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这些地 区汽车产业发展比较落后,进口门槛较低,而且多以中低档车为主,自主品牌汽 车以其低价、经济、实用的特点迅速在这些地区站稳脚跟,近年来这些自主品牌 企业均已超过 50%的增速加大对外出口,使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开始大步跨出国 门,走向国际市场,自主品牌开始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 2.2.3 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分析 2.2.3 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必要性分析 自主品牌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实际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生。 汽车 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更有其重大作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14 页 共 43 页 2.2.3.1 强势自主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 2.2.3.1 强势自主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 虽然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外资品牌与合资品牌的发展给自主品牌带 来了巨大的压力,但自主品牌的重要性是不容忽略的,因为自主品牌的发展代表 着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 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据发达国家经验,汽车产业的发 展对国民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显著性的拉动作用,例如,1955 年1970 年,日本国民经济增长 6 倍,汽车产业则增长了 57 倍;德国汽车产业在发展时 期给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是税收的 1/4、出口的 1/5、产值的 1/6、就业的 1/74。汽 车产业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本、 技术、 劳动力密集的产业, 它具有高投入、 高产出、 规模效益递增、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经济带动力强的突出特点,它的发 展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将有力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 强大的关联效应和波及效果。因此,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的发展程度客观上反映 了一国经济发展的程度, 而作为对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的自主品牌更是重中之重,塑造我国汽车产业强势自主品牌势在必行。 2.2.3.2 强势自主品牌是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 2.2.3.2 强势自主品牌是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 纵观后起国家的汽车发展历程, 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 一是由巴西代表的 “国 际汽车俱乐部的组装工厂”模式,意味了民族自主品牌的完全缺失。二是由韩国 代表的“国产组装品牌模式” 。巴西与同样作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韩国相比,完 全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汽车,只是国际汽车巨头的组装厂和生产基地,可以说仅 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国际巨头品牌代言人。而提起韩国的汽车业,大家都能想到 韩国的现代,大宇等汽车,正是这些韩国自主品牌汽车促使了韩国由汽车大国向 汽车强国的转变。我国的汽车产业真正起步比较晚,而且目前已成为汽车生产的 大国,那么就应该从国外汽车产业发展中吸取教训,借鉴巴西和韩国的经验,避 免自主品牌的缺失而成为下一个国际巨头的品牌代言人,加大自主品牌开发力 度,实现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 2.2.3.3 强势自主品牌意味着话语权 2.2.3.3 强势自主品牌意味着话语权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国内汽车集团纷纷与国外知名品牌汽车厂商合作, 在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形势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汽车生产能力 出现过剩。汽车市场的竞争也由原来的产品竞争、渠道竞争过度到了目前的品牌 竞争阶段。在品牌主导市场的今天,一个强势的知名品牌对汽车企业来说更加重 要,谁拥有品牌谁就拥有消费者,谁就能获得品牌溢价带来的高额利润。那么一 4唐杰,杨沿平,周文杰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战略M科学出版社,200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 15 页 共 43 页 个在成本、技术、品牌形象等方面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 国汽车市场由外资主导的尴尬局面,同时也给予了自主品牌企业在汽车价格制 定、技术转让、进出口等方面更多的话语权。 2.2.3.4 强势自主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 2.2.3.4 强势自主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世界品牌中强势品牌所占比例不到 3%,而其产 品却占了全球市场的 40%以上,销售额更占据了全球 50%左右。这一数据充分 表明了市场竞争越来越依赖品牌的影响力, 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产 品越来越同质化,产品之间的性能差异变的微乎其微,通过产品差异化来获得竞 争优势变得越发困难,而品牌则不同,品牌代表了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它不仅代表着产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承载了一定的情感和文化,当消费者的情 感与品牌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相符合时, 就能产生共鸣, 对该品牌形成一定的依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