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与反思洛阳市小语七班 王学艺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全诗共四联,56个字。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2.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情感特点和认知特点:高年级的学生对于阅读的基本方法、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但体现在他们身上直观性仍然是比较强的。因此教学本课一定要加上直观的视频或音乐加以渲染。(2)已具备的方法、生活经验等:本文是一首律诗。律诗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学习律诗要读通、读懂、悟情、背诵的基本方法是了解的。而且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一些与战争、与长征有关的事件,特别是从电视媒体中拥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在理解文本的时候是有基础的。(3)学生学习本课存在的困难点:学生对文中隐含的历史事件不够清楚,且对孩子们来说,时间比较久远,再加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中情境有距离,例如对“寒”“暖”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学中要补充适当的资料,观看有关的视频加深理解。3.教学环境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速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增强理解和保持;能激发学习动机等。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所出示的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材料主要是为了渲染文本内涵,增进学生感悟理解,所以在有多媒体的教室里上课较利于课堂组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2)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补充材料,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a揭示课题,导入新课-b夯实基础,初读文本-c自读质疑,交流启迪d师生互动,精读课文-e课堂总结,情感升华。(二)教学环节设计1.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关于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2. 夯实基础,初读文本(1)(课件出示全诗)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指读。3. 自读质疑,交流启思(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 (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4. 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课件)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师点拨:其实在许多古诗文当中,等闲都有平常的意思,拓展两句诗,齐读。(2)诗中红军把什么(课件)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远征难)(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学生交流读书成果。(4)重点理解“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诗句中处处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红军将远征难比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课件出示“五岭、”指生读比较理解“逶迤”和“磅礴”。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结合你查阅资料,说一说,这是什么样的岭?什么样的山?试想,红军在过这悬崖峭壁的时候都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师小结,增加背景介绍,指导朗读。适时追问:透过诗句,你看到了一支怎样的红军?生说(乐观)能带着你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导朗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面对着山,红军不怕。面对着水,红军也是毫不畏惧。(课件出示上句)。生读“金沙、”谈诗句意思诗中这一暖一寒,你们又是怎么理解的?A. 先说这暖,生说。说说你对金沙江的了解。出示金沙江图片,补充“巧渡金沙江”材料。那理解了这场战斗,我们来看这个暖字,大家如何理解的?(引导学生理解从“暖”能体会到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之情)指导朗读。B 理解“寒”:那这个“寒”,大家又是如何理解的?(课件)生谈简介泸定桥,出示图片,此刻你站在上面,会有什么感受?生说我们一起来看22位勇士,在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悲壮场面(播放视频)生:谈感受 师:此时,你对“寒”又有了怎样的理解?生说。小结:此时透过这两场战斗,一暖一寒(课件)又让你们看到了一支什么样的红军队伍?(板书大无畏)指导朗读学习最后两句:岷山,你们了解吗?理解“更喜”,理解“尽开颜”( 联系全诗)。此时,透过词语,你看到一幅怎样的情景?全班一起读全诗(放视频),同时教师语言总结。仅仅56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的乐观无畏精神,相信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都背过了吧!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一起背(全班背全文)5. 课堂总结,升华情感(音乐)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仅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6.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介绍学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课后反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学生的信息蕴藏是活生生的教育资源,教育发挥了学生的资源功能,这样的教育具有极大的潜力。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