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有色金属运行分析.doc_第1页
12月份有色金属运行分析.doc_第2页
12月份有色金属运行分析.doc_第3页
12月份有色金属运行分析.doc_第4页
12月份有色金属运行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运行分析2010年,随着国民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由回升向好向平稳较快发展的转变,10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有色金属价格先降后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行业整体实力影响力、竞争力逐步加强。一、2010年行业运行分析1.经济放缓与拉闸限电导致工业生产逐季回落随着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以及各地为完成节能减排指标采取“拉闸限电”等措施,受上年基数逐步抬高影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生产逐步放缓。1-12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分别回落2.2、5.8、11.1个百分点。其中,12月增速达到10.4%,比上月回升2.9个百分点,其原因主要是节能减排目标完成后企业生产有所恢复。图1 有色金属月度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2010年以来,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先升后降。在6月日均产量达到最高的8.98万吨后,下半年产量增幅回落,11、12月份出现负增长。12月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下降1.97%,其中,精炼铜产量增长7.2%,环比增长0.2%;原铝产量下降10.4%,环比增长2.9%;锌产量增长2.4%,环比增长1.1%。1-12月,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52.8万吨,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加快11.5个百分点。其中,铜产量受需求提供影像,增长12.2%,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铝、锌受产能充足、炼企生产热情高涨等因素影响,产量分别增长19.9%、19.8%,增幅比上年分别提高18.9、8.2个百分点。而铅受制于“血铅事件”等影响,开工率较低,造成产量增幅较小,全年增长9.8%,增幅比上年回落6.6个百分点。表1:2010年有色金属产品产量(单位:吨)本月产量本月同比增速升降与上月比累计产量累计同比增速升降与去年同期比十种有色金属 2,725,198-1.98-0.1531,527,66317.311.52精炼铜(电解铜) 447,0527.493.494,792,85012.172.57 铅 429,64519.30-9.194,315,8559.81-6.61 锌 475,1352.90-3.745,266,11219.88.16 镍 21,75317.551.98214,08624.048.25 锡15,499-1.73-0.73164,39911.567.04锑品 22,8055.145.78202,79813.1413.31 氧化铝2,470,7701.983.9828,940,06422.4118 原铝(电解铝) 1,212,921-10.283.7615,652,24119.9118.92 镁 92,245-27.86-25.49830,56724.6536.02 海绵钛7,72827.2733.6874,17930.618.83黄金 (千克)66,53928.6244.65614,9916.03-6.9白银 (千克)1,051,4637.15-8.2311,616,8608.34-2.67 铝合金 313,8386.45-23.973,615,07945.8842.13铜材 1,030,8572.62-6.9810,671,45710.82-11.39 铝材2,293,25327.884.7722,374,23526.459.682宏观调控抑制市场需求持续减弱2010年,有色金属下游主要消费品中,电力、电子、家电行业增长迅猛,汽车行业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销售值增长40.5%,增幅比上年提高40.1个百分点。但随着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速减缓、通胀预期增强以及价格震荡上升,年末工业销售值幅分别比前三季度、上半年回落5.9、13.8个百分点。所属子行业销售值均实现快速增长,增幅比上年明显提高,但比上月均有所回落。表2:2010年工业销售值情况(单位:亿元,%)工业销售值实际值增长增速变化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27822.3240.5340.09铜冶炼3536.9148.5559.44铅锌冶炼1861.7935.5635.61铝冶炼3202.8237.3448.4有色金属合金制造1143.0439.7326.07有色金属压延加工13588.2841.0534.73.世界经济震荡复苏推动出口增速高位回落受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外部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由于上年基数较低,2010年有色金属产品出口明显恢复,但受欧债危机、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近期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全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1.4%,而上年同期基数为负,但增幅比上月回落5.3个百分点。所有子行业出口增幅同比均明显提高;与上月相比,铜冶炼出口增速加快,其他行业增速持续放缓。从主要产品看,除铜等少数品种整体负增长外,铝、锌、镍等产品出口大幅。从主要产品进口看,受国内需求放缓、进口套利窗口关闭等因素影响,进口量整体明显收缩。全年主要有色金属产品进口量均有减少表3:2010年出口交货值情况(单位:亿元,%)实际值增长增速变化(与去年同期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58.8641.4474.51铜冶炼14.9736.7296.02铅锌冶炼38.62-11.1318.7铝冶炼18.1171.24140.6有色金属合金制造88.857.6882.31有色金属压延加工696.436.5854.82表4:2010年有色金属主要产品进出口数据出口绝对值增速进口绝对值增速精炼铜38730-46.9精炼铜2922109-8.37原铝193542321.62原铝229863-84.64精炼铅230710.18精炼镍182884-26.81精炼锌4314347.39精炼铅21533-86.31精炼镍及合金5517064.05精炼锌323354-51.71精炼锡及合金7143.95锌合金14545015.79精炼锡18543-23.564. 全球资金充裕与国内宏观调控影响有色金属价格先降后升,高位运行受世界经济复苏、全球资金充裕、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国内宏观调控、紧缩货币政策、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等影响,2010年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强势反弹。2010年,除锌小幅下跌外,其他金属价格持续上扬,铜和锡等金属价格甚至创出了历史高位。2010年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铜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73175美元上涨到95225美元,涨幅为301。3个月铝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2465美元上涨到24555美元,涨幅为93。3个月铅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4225美元上涨到25375美元,涨幅为47。3个月锌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2575美元下跌到24225美元,跌幅为59。3个月锡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16725美元上涨到26750美元,涨幅为599。3个月镍的非官方结算价从每吨189375美元上涨到23975美元,涨幅为261。国内外有色金属价格呈现振荡上行走势。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上半年呈下滑态势,7月份开始持续上涨。2010年国内期货市场铜期货价格前期在53000-63000元/吨之间波动,4月中旬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大幅下跌,6月初铜三个月期货跌至49470元/吨的年内低点,之后价格震荡回升。12月31日,铜三个月期货收于72380元/吨,创年内新高,比上年末提高12360元,已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铝、锌三个月期货价格在1月初达到了18260元/吨和21740元的年内收盘最高价之后价格逐步回落,6月份分别跌至14080元/吨和13810元/吨的年内最低点,之后价格震荡回升。12月31日,铝、锌三个月期货分别收于17010元/吨和19695元/吨,比上年末降低380元和1680元;长江现货市场铜、铝、铅、锌现货全年平均价每吨分别为59067元、15713元、16148元和18022元,比上年分别提高16726元、1763元、2342元和3734元。从工业品出厂价格来看,今年以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呈现高位回落态势, 12月份同比增长10.9%,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为增长4.1%。图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 %5政府调控投资与抢占资源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2010年,与全社会投资增速回落不同,受上年基数较低影响,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出现加快增长,全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平均增幅高11.3个百分点。与前几个月相比,年末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比较发现,全年有色金属采矿业固定资产投增长21.7,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投资力度仍然远小于中下游的冶炼及加工业,原料供给不足将长期困扰整个有色行业。图3.有色金属业固定资产投资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加快投资、抢占资源将有所抬头,解决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更加困难,各地政府必须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当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产业区域布局不尽合理,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二是资源、能源和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国内矿产资源短缺程度日趋严重(2009年进口铜精矿金属量约为170万吨,是自产量的1.77倍;进口铅精矿金属量约为100万吨,是自产量的0.88倍。进口锌精矿金属量约为193万吨,是自产量0.62倍),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高端产品和资源综合利用上缺乏核心技术,在新材料、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上还依赖进口;四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有色金属行业也受到了波及。2010年美国、欧盟、加拿大、俄罗斯、印度、巴西、韩国、秘鲁等分别对中国的无缝铜管、铝型材、无缝不锈钢管、铝合金轮毂、铜管件、含镍不锈钢、镁粉、二氧化钛等开展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出口极为不利。针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时期,加快结构调整将是行业发展的主基调,一是着力提升产品和技术结构。要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先进装备和先进生产能力的比重,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企业联合重组,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到2015年要培育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78家具有较强实力的特大型有色企业集团。铜、铅、锌产业结构向开采冶炼、加工一体化方向调整,电解铝产业逐步向煤电铝铝加工一体化的产业结构转化,积极推进跨地区、跨部门兼并重组。同时,扶持一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相互协调发展格局;三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要调整产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能力逐步从东部向中部、西部转移,深加工生产能力向市场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转移。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促进形成与地区能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二、2011年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趋势展望1世界经济稳健复苏,有色金属供需改善当前,美国、中国、欧洲三大经济体相继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世界经济复苏动能正不断增强,复苏前景更加积极。美国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6.6,略高于此前市场预估的56.5;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5.2,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第四个月回升,并创下了七个月的高点,步入了制造业繁荣期,显示经济成长动能进一步增强;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到55.3,这是四个月以来最快的扩张速度,强劲的制造业数据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同样也缓解了市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忧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2010年秋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2011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2%,比上年略有下降。世界经济的稳健复苏将改善有色金属整体的供求关系,预计铜的供应短缺局面将维持,并存在短缺加剧的可能;铝和锌的过剩局面则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铝相比产能过剩状况更加严重,锌基本维持供求平衡略有过剩。2国内经济稳定增长,有色工业增幅趋缓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有色行业平稳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色金属需求的明显提高。同时“十二五”时期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将对铜、铝、铅、锌等在内的10种有色金属进行总量控制,总产能控制在4100万吨以内,产量控制将利好金属价格。初步预计,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平稳、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市场价格持续高位震荡的影响,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工业生产和产量的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0%、15%左右,比2010年有所回落;在有色金属产品总体供应过剩的背景下,受美元汇率低位运行的影响,2011年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将继续高位震荡态势;受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电价、原材料、人工费用等企业生产成本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