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期榜样教育研究 摘要 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办法,榜样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以 其具体生动的形式吸引人,易于受教育者的学习、理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时,榜样所体现的先进思想,深刻地寓于具体的事例当中,易于受教育者 接受和效仿,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正是因为榜样教育的这一独特功能使其保 持了长盛不哀的生命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迁、受教育者思想意 识的变化,研究者必须在吸取榜样教育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新时期的 榜样教育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对榜样及榜样教育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 分析了新时期榜样及榜样教育的运作过程,就新时期榜样教育的改进和创新 进行了一些思考:在榜样教育的构建理念上,要树立“以人为本 的理念( 包 括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榜样人物人性化回归) ,要以培养现代社会合格 公民为己任;在榜样教育的构建原则上,要体现多元性原则、时代性原则、 知行合一原则;在榜样教育的构建方法上,要注重各种方法的优化组合,主 要列举了偶像榜样化法、人格感召法、大众传媒法、自我教育法、渗透教育 法。 关键词:新时期榜样榜样教育理念原则方法 s t u d i e so n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i nan e w a g e a b s t r a c t 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i st h em o s te f f e c t i v em e t h o df o r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 p o l i t i c a l w o r k t h em e r i t o r i o u sd e e d sa n da c t i o n so ft h em o d e l sa r ec o n v i n c i n gb e c a u s eo f t h ea t t r a c t i v ef o r m s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a b l ec o n t e n t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a d v a n c e di d e a s w h i c ha r er e f l e c t e di nt h e i ra c t i o n sa r ed e e p l yc o n t a i n e di nt h ec o n c r e t ec a s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es t r o n gi n s p i r a t i o no f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 i ti se a s yf o rt h ee d u c a t e e s t oa c c e p ta n di m m i t a t e a l s o ,i ti sj u s tb e c a u s eo ft h i sk i n do fs p e c i a lf u n c t i o nt h a th e l p sa d d e v e r l a s t i n ge n e r g yt o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 t i m e s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i d e a so ft h ee d u c a t e e sa l s oh a v eg r e a t l yc h a n g e d t h e s ec h a n g e sr e q u i r eo u rr e s e a r c h e r st om a k eaf u r t h e re x p l o r a t i o nt ot h em o d e l e d u c t i o ni nt h i sn e wa g ew i t has o u n d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f o r m e rr e s e a c h t h i s t h e s i st r i e st om a k ead e t a i l e dr e g u l a t i o nt ot h em o d e l sa n dt h e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i n t h i sn e wa g e ,a n a l y z et h eo p e r a t i o no ft h em o d e le d u a c t i o n ,a n d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 n e wi d e a sf o rt h ei m p r o v e m e n ta n dc r e a t i o no ft h e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 t h e s ei d e a s c a ng oi n 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p e r s p e c t i v e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d e a s o f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 ,t h eh u m a n c e n t e r e di d e ai si np r i o r i t y ( r e s p e c tf o rt h e s u b je c t i v ep o s i t i o no ft h ee d u c a t e e sa n dt h er e c a l l i n go ft h eh u m a nn a t u r eo ft h e m o d e l s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 s ,d i v e r s i t i e s ,m o d e r n i s m a n dt h eu n i t yo ft h ek n o w l e d g ea n dp r a c t i c es h o u l do p e r a t ea sr u l e s a sf o r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e t h o do f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 ,o p t i m i z a t i o ng r o u p i n go rr e g r o u p i n go f d i v e r s i f i e dm e t h o d sh a sb e e np a i d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 ,m e t h o d ss u c ha st a k i n gi d o l s a sm o d e l s ,i n s p i r a t i o no ft h em o d e l s 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t h em a s sm e d i a ,s e l f - e d u c a t i o n a n di n f i l 仃a t i o ne d u c a t i o nb e i n gi n c l u d e d k e y w o r d s :n e w a g e m o d e l m o d e le d u c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i i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 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侵权 行为。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愿意承担由本声明而引起的法律责任。 虢平敝 e l 期:加d 眸6 月2 日 ,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 外,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 研究生躲邓责乡z 导师签名:纬呜 日期:2 印铎 | 日期“垆 月2 乡日 多月7 日 1 导论 1 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的新时期。在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 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这种 情况下,更应该重视榜样教育,以榜样身上体现的价值理念凝聚人心,形成全社会认同的 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本研究从榜样及榜样教育的运作过程着眼,在理论上,力图以多学 科为指导,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相统一的、合乎教育目的和规律性相统一的 榜样教育理论;在实践上,力求榜样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希望能增强榜样教育的实 效性,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准。 1 2本论文的研究现状及水平 1 2 1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中国传统哲学很早就注意到榜样人格典范的道德教化意义。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中, 就经常举舜、周公、等先人之例,给弟子们树立榜样,进行教育。孔子在论语礼仁 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者起着榜样的作用,思齐也就意味着要以 贤者为榜样,要求自己,并在实践中努力达到贤者之境。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 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等,这都说明我们的先人非常重视榜样及榜样教育。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转型使得榜样及榜样教育无论在内涵、表现 形式还是在人们的接受程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榜样教育在社会转型中所凸现出的一 些问题,引起一些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其中有代表性著作有:彭怀祖、 姜朝晖、成云雷编写的榜样论,何小忠的偶像亚文化与青少年榜样教育,岳晓东 我是你的粉丝透视青少年偶像崇拜。有代表性的期刊文章有:戴锐的榜样教育 的有效性与科学化;李会松、葛春的道德教育榜样观的反思与重构;王书,贾安东, 曾欣然的“偶像榜样”教育的德性心理分析;易素贞的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面 临的挑战与对策等等。近几年,毕业论文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许多文章的研究也 比较深刻,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徐美元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吗? 对我国榜样教育 的反思与构想;易莉的思想政治教育榜样示范法的发展研究;陈娟的当代文化背景 下高中学生偶像崇拜及榜样教育的耦合研究等。期刊网上研究榜样的文章有1 7 0 0 多篇, 戴艳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e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1 :2 7 关于榜样教育的仅有1 7 3 篇,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归纳起来,这些论文著作研究的角度可 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心理学视野下的榜样教育研究,二是教育学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关 注下的榜样教育研究,三是文化学及文艺学、美学对榜样文化的反思。 1 2 2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洛克认 为“对儿童行为发生最大影响的依然是他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的行为的榜样”等。 在西方关于榜样教育的研究中,以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班杜 拉在社会学习心理学中认为,教育者给学生树立的模仿对象就是榜样。该理论强调榜 样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和影响,并通过大量实验有力地论证了个体具有“观 察一模仿”的心理,从而为榜样教育法提供了合理的社会心理学依据。j a m e s h s a h ( 2 0 0 3 ) 在其一项有关人类自动性的研究中发现,优秀人物形象( 榜样) 的呈现会自动地影响个体的 目标获得。有证据表明,榜样能赋予个体新的目标,而其影响可以从工作上的坚持性和行 为表现中观测出来。由此可见,个体的内部因素左右着榜样激励力量的大小,也决定着力 量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他也发现,通过操纵个体与优秀人物的接近性程度,更为精细的研 究这种不同优秀程度的榜样是如何自动地影响我们潜在的目标获得的。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榜样教育进行了探讨,其阐释各有特色、各有 所长,这对于本人对榜样教育研究颇有启发。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这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资料零散,对榜样教育研究的系统性不强;第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榜样及榜样教 育挖掘不够;第三,选拔和宣传榜样是榜样教育的重要前提,而对其研究却较少。本论文 正是针对以上不足,对榜样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发展和完善传统思想政 治教育作一次有益的探索。 1 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论文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运用了系统、历史、比较等方法,着重从榜 样及榜样教育的运作过程进行研究,指出了榜样教育的构建理念、原则与方法。 本论文共五部分。导论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概括了目前国内外对榜样教 育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榜样、榜样教育的概说;第三部分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 化两个角度对榜样教育进行了阐释;第四部分剖析了榜样及榜样教育的运作过程;第五部 分探讨了新时期榜样教育的建构问题。 2 2 榜样教育的概念与功能 有史以来,光辉的榜样不胜枚举,在中国道德教育史上,作为榜样被歌颂、赞美者更 是不乏其人,有精忠报国的岳飞、忧国忧民的范仲淹、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急人所急的 雷锋、鞠躬尽瘁的焦裕禄等等,他们都是代代相传的英雄、可歌可泣的典范。同样,榜样 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孔子的“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而 改之 以及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等都是在说明榜样教育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 用。通过这些人物与事迹让我们大体了解了榜样是什么样的形象及为什么人们重视榜样教 育,但到底什么是榜样? 什么是榜样教育? 自古以来,就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 了解释,对于今天我们来研究榜样及榜样教育仍有一定的意义。 2 1 榜样 2 1 1 本义的榜样 2 1 1 1 古汉语中的榜与样 榜,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所以辅弓弩。汉语大字典中,榜的一种解释为:正弓 弩器。可以看出“榜”本是一种矫正弓弩的工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也讲到,“榜檠 者,所以矫不直也。榜”作为矫正弓弩的工具,如果作为一种社会教化工具或样式,榜 样则应具有相应的教化能力。样,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栩实。样亦作橡。汉语大字典 中的解释是指橡果,即栎果。可见,在古汉语中,榜与样的意义相距甚远,还未出现榜样 一词。 2 1 1 2 现代汉语中的榜样 在汉语大字典中,罗列了“榜”的解释为:( 1 ) 木片。广馥荡颟中的解释 为:“榜,木片也 。( 2 ) 匾额。( 3 ) 告示,应试取录的名单。现代汉语词典也有相似 的解释:( 1 ) 木片、木板,引申为公布张贴的名单。( 2 ) 官府的告示。汉语大字典中, “样 的解释为:( 1 ) 法,式样。集趣檬朗中的解释为:“样,法也”。( 2 ) 形状。 ( 3 ) 种类。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词语中榜样中的“榜”应该取自古汉语中,本是种矫正 弓弩的工具,是木制品。“样”指的是样式、范式。“榜”与“样的结合,可以解释为: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与四川图书出版r r a 武汉1 9 8 7 :1 2 6 8 , 1 2 8 4 公布张贴在告示上的人物可以成为矫正人们行为的范式或者矫枉正曲的范式,作为一种社 会教化工具或样式,榜样则应具有相应的教化能力,这和我们通常所讲的榜样相似。 2 1 1 3 榜样的连用 “榜样”一词的意思:楷模、典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榜样是“值得学习的好 人或好事。 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 1 ) 楷模。明代李贽续焚书李善长中写 道:“其不私亲,以为天下榜样,亦大昭揭明白矣”。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 会上的演说中有:“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的榜样。 这里的榜样就是楷模的意思。( 2 ) 典型、先例。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妇人家有天生成姬忌的,即此便是榜样。 可以看出作为连用的榜样,是中性词,既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的。 2 1 2 现代话语中的榜样 在我国教育理论界,不同的学者对榜样的概念有不同的认识,朱本认为,榜样是“人 们藉以模仿的形象。”。王海明认为,“所谓榜样或道德榜样,原本是应该被模仿和学习 的对象,亦即应该被模仿和学习的品德高尚的人,说到底,亦即达到了品德培养目标的人 。姚迎春认为,“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产生的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 人或事,又称为先进典型。”固郑永廷认为,典型教育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迹进行示范 教育,提高人们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 等。这里的榜样,指的是先进典型。成云雷认为, “榜样是凝聚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境界,因而能够对 他人具有教化作用的人格范式。 从以上种种榜样定义可以看出,现代话语中的榜样,一般作“楷模 、“典型”解释, 指的是某种值得学习、尊敬的典范人格。可见榜样具有价值判断,是褒义词。我们平常所 言的英雄、模范、楷模、典范在具体所指上与榜样人物的意义是相通的,均指人们赞赏、 称道、敬慕与学习的对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文中所说的榜样人物也就是指那些褒义 的、健康向上的、广为人知的、供人敬仰与学习的人物,它凝集了特定社会或群体所共同 追求的理想境界、品质或才能,从而可以引人从善、催人上进,给人带来生活目标与方式 上的教益,从而指导人的行为,榜样的实质与精髓亦即在此。 因此,综合上述各种认识,“榜样”可以理解为一种凝集了特定社会或群体的较高道 德境界、品质或才能,从而具有社会教化意义的范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3 3 4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四卷【m 】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 9 8 9 :1 2 2 5 朱本榜样与榜样教育【j 】教育研究,1 9 9 4 ,3 :3 0 回王海明论道德榜样 j 贵州社会科学,2 0 0 7 ,2 0 7 ( 3 ) :4 姚迎春榜样示范效应弱化现象分析【j 】探索,2 0 0 2 ,6 :1 1 6 1 1 8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1 4 2 成云雷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 0 0 5 ,5 :6 9 - 7 3 4 2 1 3 作为精神特质的榜样 理想人格是指人的理想化的个性特征与精神品格,集中了各个个人高尚道德人格的精 华,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规范的结晶和道德的完美典型,是某一社会道德体系各种善的集 合。列宁称之为“道德的最高者 ,是真、善、美的统一。理想人格作为一定时期,社会 理想在人身上的体现,表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对人的要求,对于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的成 员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其基本内涵是指为一个社会中的人们所普遍推崇和肯定、反映民 族文化精神和理想,并且由国家所倡导和推广。 岳晓东提出:由于青少年对其崇拜对象的社会认知不同,其社会学习和依恋可分为以 人物为核心及以特质为核心的两种社会学习和依恋模式。圆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 恋是对崇拜对象的一种理性的、功利性的、实事求是的社会认知,他重点欣赏偶像人物的 人格性特征( 如性格、品德、精神) 和气质性特征( 如举止、风度、毅力) 。以人物特质 为核心的偶像崇拜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崇拜,表现为实质性偶像崇拜即榜样学习。例 如:对于乔丹的崇拜,如果仅是以人物为核心的社会学习与依恋,则会欣赏乔丹的长相英 俊,出色的球技等这些外表特征;如果是以特质为核心的学习与依恋,则对乔丹的崇拜还 与他场内外永远保持一股谦虚谨慎、勇于拼搏的精神有关。这样的崇拜,就转化成了以特 质为核心的榜样学习了。 作为一定时期社会理想在榜样身上的体现,榜样身上的精神特质表现了社会存在和发 展对人的要求,其精神特质表现为:( 1 ) 道德力量,表现为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品质;( 2 ) 意志力量,指向目标的超乎寻常的意志性行为,为实现崇高的价值目标,百折 不挠的决心和信心,这类榜样体现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 3 ) 智慧力量,卓越的个人才能 及社会贡献,这类榜样以其才智和贡献著称,为常人所不及。这三种精神特质为一个社会 中的人们所普遍推崇和肯定、反映民族文化精神和理想,并且由国家所倡导和推广。 在这里,笔者认为榜样体现并凝集了特定社会或群体的较高道德境界、品质,是社会 倡导的一种精神,榜样身上也体现了理想人格的精神特质,即智慧力量、道德力量、意志 力量。因此,本文把榜样定义为: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由组织认定,公众舆论认可和公 共传媒广泛传播,体现特定阶级或者社会群体的主流意识、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要求,值 得公众效仿和学习的理想人格。可以看出,榜样是社会所倡导的代表一定社会价值取向的 人物,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倡导。 2 2 榜样教育 。列宁全集 m 】人民出版社,1 9 9 5 ,( 3 8 ) :6 1 。岳晓东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榜样学习的异同分析 j 青年研究,1 9 9 9 ,7 :1 - 9 5 榜样教育是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广泛运用于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当 中。有的学者认为“榜样教育就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 为范例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重要方法。 易莉、徐惠认为 “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榜样教育,就是指教育者通过给受教育者树立具有利己和利他优秀品 质的个人或团体为榜样,让受教育者观察学习榜样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并促使其效仿,进 而实现受教育者社会化的一种教育方法。袁彬等学者认为“榜样示范,是以别人的好思 想、好品质、好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教育方法” 西方学者班杜拉认为,教育者给受教育者 树立的模仿对象是就是榜样。榜样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树立模仿对象,让个体在社会情 境中对某个人或某团体行为进行观察学习,获取社会技巧,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以促 使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固 由此可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榜样教育进行过探讨,其解释各具特色、各有 所长,这对于正确理解其定义颇有启发。榜样教育,实质上就是通过深入挖掘榜样人物的 高尚人格,使受教育者在榜样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感召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进而 建立与榜样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最终,受教育者增强了道德认知能力,规范了道德行 为习惯,树立了理想信念,成为了一个整体协调发展的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的理想人格来启发、引导受教 育者模仿、学习榜样的行为习惯、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进而建立与榜样一致的人格和思 想品德的过程与方法。 2 3 榜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2 3 1 榜样教育的特征 榜样教育是一种能引导社会进步的力量,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鼓舞力,能唤醒受教育 者的自主意识,其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建立与榜样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为了达到这 一最终目的,榜样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人的社会化包括两个方面,从社会角度看,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育影响”,任何一 个社会都毫不例外地要求它的成员成为一名符合它的需要的公民,因而使用包括强制性手 段在内的各种形式对其社会成员进行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期望、行为规 范等等的各种教化。从个人的角度看,社会化过程就是主体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对个体的影 朱明山高校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原冈分析及对策 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 0 0 6 ,1 5 ( 6 ) :8 1 8 2 易莉,徐惠社会学习理论中的榜样教育i - j 江西教育,2 0 0 6 :2 5 袁彬,姚如璋,王尊三教育学 m 北京华夏出版社,1 9 8 9 :2 4 4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1 :1 2 4 1 3 4 6 响过程,不断学习、不断使自身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过程。榜样教育就是社会向个体提 供学习的榜样,把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简化为榜样的品质、人格,便于个体的模仿与学习。 榜样教育实质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味着个体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和 期待成为一个社会人,同时也意味着个体要根据自己的特质成为具有独特自我人格的人, 榜样教育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传统榜样教育往往注重教育的社会性而忽视其个体性,甚至自觉 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性取代个体性,是对教育的一种片面认识。众所周知,社会是由个体的 人组成的,社会与个体的发展应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我们应该而且必须 兼顾社会性和个体性。一方面,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通过榜样向社 会传递一定社会的意识、观念、规范、准则,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促进社会整体 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个体性,以培养有个性的道德人格,因为,个体性担负 着对个体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尊重与维护的重任,不可轻视。总之,榜样的品质、人格等代 表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倡导的理想人格,但并不以牺牲个人利益、抹杀人格的 个体性为前提。相反,社会性是以个体人格的差异性为前提的,榜样教育应是个体性与社 会性的统一。 第二,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 对受教育者进行榜样教育,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对自身德性充实、人格完 满的一种向往,是一种超越性追求。榜样教育过程不仅是榜样教育主体认识、接受、内化 榜样教育规范的过程,更是个体的需要,是对外在的榜样教育规范进行超越、把个体引向 对可能生活的追求的过程,也就是追求人性的充盈、人生的完满和至善境界达成的过程。 榜样教育的超越性不是无基础的超越,而是在对现实生活世界的适应基础上的超越。榜样 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使人们不断超越现实的生活世界,是要在适应现实生活世界的基础上 引导生活,主动的去适应、引导、干预并超越现实生活,使人们向着美好精神境界的生活 前进。榜样教育与现实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榜样教育要与当时社会发展要求相结 合,代表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不能违背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另一方面,榜样教育要与受 教育者自身的发展状况相协调。 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的统一,对于教育者来讲,榜样教育既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的现实, 使其具有现实可能性,同时又要高于现实,具有超越性,是受教育者经过一番所努力且必 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够达到。对于受教育者来讲,要辩证的看待榜样,正视榜样的现实局 限性,让受教育者客观地看待榜样,懂得榜样也有缺点,但他们的优点、崇高的品质更值 得我们学习。另一方面,要超越榜样,将榜样的精神实质与自身的实际状况结合起来,把 榜样作为自己超越或者挑战的目标,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模仿。 榜样教育的超越性与榜样教育的现实性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超越性必须立足于现 李继宏论自我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j 当代教育科学,2 0 0 3 ,2 1 :4 0 - 4 1 7 实性,超越性不能脱离现实基础。榜样教育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生活,必须借助现实生 活提供的各种条件,超越是现实基础上的超越。另一方面,超越性又反过来制约着榜样教 育的现实性,它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成员榜样教育水平的提升程度。榜样教 育既要立足现实,满足受教育者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又要超越现实,使受教育者过一种有 道德、有追求的生活,榜样教育必是现实性和超越性的统一。 第三,传承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历经几千年,维系了社会人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继承、 发展、创新中不断超越和升华,并通过扬弃与整合,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 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民族文化传承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榜样教育等教育形式。榜样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榜样作为一种精神特质,其 身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如屈原的爱国主义、岳飞的精忠报国、包拯的刚正不阿 等等,传承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对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否认文化的传统会使榜样教育失去现实文化根基,无继承性的榜样教育也就失去相对稳定 性必然走向虚无。 榜样教育的传承性并不排斥时代性,相反,榜样教育必须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榜样是 属于特定时代,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集中体现了特定时代精神,反映了特定时空社 会精神文明建构的努力方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体的社会期望。但是,社会是发展的, 时代变迁要求榜样必须与时俱进,因此,这就决定了榜样教育必须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变 迁而进行新的建构。古代的榜样教育宣扬的是忠孝仁礼等,而当今社会,榜样教育宣扬的 是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时代不同,榜样教育的内容、任务不同,受教育者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等也不相同,应该与时俱迸,跟上时代的步伐,使榜样教育更有针 对性。 榜样教育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但也不能囿于传统文化,必须是时代精神相结 合,把握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为榜样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榜样教育既要有继承性 又要具有时代特征,只有在兼顾二者的条件下我们的榜样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2 3 2 榜样教育的功能 榜样教育是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或方法,“由于好的榜样是某种思想品德的 具体体现,其生动鲜明的形象,使人们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易于理解,易于效仿,从中 受到感染和激励,因而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 榜样受到人们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榜样代 表了社会或公众的期望方向;另一方面榜样确实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目标和动力,这也是 榜样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的集中体现。 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 m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8 5 :1 3 8 2 3 2 1 榜样教育的社会凝聚功能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由于各自的经济条件、阶级状况、文化程度等等的不同,形 成了各自的思想观念。而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如果人与人之间、各种群体或势力之间一盘 散沙,那么社会就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社会整体。通过榜样教育可以使群体形成共同的情 感、信仰,这些共同情感、信仰一旦确立,便成为群体通向共同目标的向心力,成为统一 人们思想、协调人们行动的一面旗帜,对群体成员产生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 越大,群体成员的归属感越强,任何群体,都是靠这种共同的东西形成凝聚力。榜样人物 身上所显示的各种品质、理想人格,时刻在向民众表明社会或统治者倡导什么、主张什么、 认可什么,为民众树立起安身立命的精神框架,为民众提供行为的依据和价值标准。通过 榜样教育,整合了社会力量,进而提高社会的凝聚力。 2 3 2 2 榜样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榜样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表现在其能促使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 地向他人学习和自我领悟学习的过程。榜样是一种“人格力量”,榜样内含着其所秉承的 崇高的价值取向及其在这种价值取向下表现出的高尚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这会对他人 产生巨大的精神激励。榜样的激励价值是第一位的,当人们看到榜样的先进事迹之后,在 情绪上就会受到感染,在榜样人物的感染下,能使受教育者的情绪情感受到强烈震撼,赢 得最广泛的情感认同,使其在内心深处产生对榜样敬佩、信服、信赖以及亲切的心理体验 和对崇高精神的向往与追求,这对于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榜样,内化思榜样教育内容,提 高思想和认识水平,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如:当我们看到“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人们会 由衷的产生激动感、振奋感,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民族感到自豪,而以杨利伟为代表 的“航空人”潜心钻研、富于创新、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样也深深的感染我们。 受教育者在榜样高尚人格的感染下,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他们会把榜样富于创新、无私 奉献的的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情操。正是通 过榜样的激励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进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何小忠偶像亚文化与青少年榜样教育 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0 7 :8 6 9 3 中、西方关于榜样教育的经典阐释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扮演了“榜样 的角色,而西方的人格理论大都从 人本主义出发,宣扬人的个性自由、人格独立,其中不乏我们称为“榜样”的许多精神特 质,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还是西方的人格理论都为我们今天的榜样教育提 供很多的精神资源。 3 1 中国传统文化对榜样教育的经典阐释 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理想人格模式即榜样的确立和倡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 道德的完善和人生的价值,尤其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其确立的 圣贤人格模式一直是人们的“榜样”、“楷模,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道德高尚、坚守气 节的历史人物,这些优秀人物又进一步影响了更多的社会成员,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 根本性的精神特征。 由于价值观、立场和方法的不同,关于理想人格的设计有很大差别。大体说来,有三 种基本人格模式:一是儒、墨、法三家所设计的入世型;二是道家所设计的游世型;三是 佛家所设计的出世型。道家的游世型理想人格崇尚自然无为,抱朴守真,努力追求内在的 自我而摈弃一切外在的诱惑,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佛家的出世型理想人格,中国佛教认为 “舍人道无以立佛法”,人人皆有佛性,只要悟透了人生之谜,就进入“无生”、“无我 的理想境界,就成为“佛”了。在这里道家的游世型理想人格和佛家的出世型理想人格, 一个追求人生无为、逍遥无待、求得超然世外,一个追求超尘绝俗、泯灭七情六欲的“佛”, 显然不是社会主流意识倡导的理想人格,在下文主要阐述的是儒、墨、法三家所设计的入 世型理想人格,但同为入世型人格设计,儒、墨、法三家之间还是有明显差别的,其中儒 家设计的是一种道德型理想人格,墨家设计的是一种功利型理想人格,而法家所设计的却 是实力型理想人格。 3 1 1 儒家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君子 在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理论系统中,儒家长期居于核心和统治地位,儒家所设计的道 德型理想人格一直属于社会的主流和主导的人格模式,其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最 大。儒家的理想人格是种十分典型的道德人格,它的核心要义是“内圣外王,在这里 内圣外王是不可分离的,内心修养达到最高境界,必然在外王事业上登上顶峰,而外王事 紫竹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纵横谈i - m 济南齐鲁书社,1 9 9 2 :4 5 6 5 1 0 业能够成就,必然由内圣德性为奠基。儒家认为,人首先要刻苦地修身养性,进行道德 完善,然后要将自己的修养成果推广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实践中去。 孔子给我们树立的榜样是作为终极目标的“圣人”和作为现实目标的“君子。在 孔子眼里,“圣人”只是一种非现实的、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人格,以至于孔子的弟子尊称 孔子为“圣人”,孔子也“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罾孔子还认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是 圣人,连尧、舜都难做到,即“尧舜其犹病诸 。 那么,孔子为何要设定这么一个现实 中并不存在的圣人呢? 这是为了强调理想人格的日臻完善是无止境的。显然,以圣人作为 最高的理想人格,将会使人们始终具有超越现实之自我的要求,从而促使人们在追求理想 人格的道路上永不懈怠。 孔子把道德上完美的圣贤作为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但“圣”作为理想人格的一种最 高境界,每个普通人必定会产生高不可攀的神秘感,所以在圣人之下,孔子提出了君子的 理想人格。相对于圣人,“君子是切实可行的初级目标,是人们经过自身修养和主观努 力所能够达到的。君子所代表的道德理想及知识含量,与他本人的社会地位和身分并没有 任何必然的联系、道德及知识的普遍性可以超越其地位的特殊性。因此,任何人都可以通 过努力成为受人敬仰的“君子”,拥有崇高的、既可望又可即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 那么,孔子为全社会提出的这种理想人格规范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有学者认为: ( 1 ) 有着安氏济众的伟大理想报负。不仅修己,而且还能敬上养民,并使人们得到实惠,这才 是君子的理想报负。( 2 ) 具有宽阔的胸怀以及务实的品德。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事 认真且不苟且,成人之美而不道人之过。在孑l 子看来,君子就应该如此。( 3 ) 有着崇高 的精神追求。( 4 ) 以礼和义作为行动的准则。只要符合于义,就要认真践履,勇于推行, 接人待物更要彬彬有礼。( 5 ) 态度谦和但仪表威严。总之,人类社会有关人的一切美德 都可以在“君子 身上得到体现,这种德才兼备,并几乎可以说是十全十美的人伦楷模, 就是孔子所提出的理想的人格规范君子。 3 1 2 墨家的理想人格是“贤士” 墨家主张培养“贤士”,认为“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 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凡 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 可以看出,墨家认为必须任用贤士但当各 任剑涛伦理王国的构造现代性视野中的儒家伦理政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 0 5 :1 5 1 论语述而 论语雍也 鲍彩莲试论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 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 0 0 3 : 墨子尚同上 墨子尚贤中 1 1 级领导来治理国家、官府、邑里,认为“尚贤之为政本也”。 有了“贤士 治理国家、官府、邑里,所管辖地区的人们就有了学习的榜样,“去若 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意思是去掉你们不好的话,学习 天子的好话,去掉你们不好的行为,学习天子的好行为。如果每个人都做到的话,“则天 下何说以乱哉? ”那么,还怎么能说天下会乱呢? 墨子眼中“贤士 应具备四重人格特质:“富有思辨的头脑,奋斗的韧性,爱和牺牲 的精神,反对艺术的生活。” 首先,贤士必须做到“兼爱”。“兼爱 是墨家思想的一 个本质特征,“兼爱”是墨家学说的社会伦理基础。墨家用“兼爱观”组织了其学说体 系,认为,墨家提倡的尚贤、尚同是其“兼爱”学说在政治观上的反映,非攻是在战争观 上的表现,节用、节丧、非乐是在经济上的反映,添志、明鬼、非命是在宗教观上的反映。 在墨家的眼里“兼爱”是,完全地博爱,没有等级、国家和民族之分,不分人我,不别亲 疏、无所等差地爱一切人。墨家的兼爱就是要打破家族本位,代之以社会本位,打破人与 人之间原有的贫富、贵贱的地位,代之以新的彼此平等的地位。墨子说,你若不爱别人的 亲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亲人。因此必须行“兼爱 之道,只有无私的爱才能召唤爱,只 有整个社会树立起互爱的风尚,人才能幸福地生活于其中。这样的兼爱在墨家看来是仁义 的根本所在。其次,墨子认为“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即贤良之 士,必须德行醇厚,言谈辩给,道术宏博,富有思辨的头脑,严谨的逻辑是必不可少的。 再次,“杀己以利天下”的侠士风范,为理想献身的死不旋踵的精神,为解决社会问题而 奔走的忘我态度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后,墨家的“节用、“节葬”、“非乐”是其反 对艺术的生活的写照。墨家认为并不是音乐、美色、广室等不能给人以快乐,但因它们“将 必厚措敛于万民”,上不中圣王之事,下难度万民之利。这些主张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在 改善平民的生活处境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 1 3 法家的理想人格是“耿介之士刀 在政治理论中,法家主张君主依靠法、势来治理国家,“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 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法治的人性论基础是人的好利,法家认为好利是 基于人的本能需要,解老说:“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也讲到:“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 其供养薄,父母怒而消之。”韩非认为人皆好利,人的本性就是好利恶害的,君臣之间, 家庭中的父子、夫妻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无非利害关系,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利 欲的驱动。他把一切都浸入冷冰冰的利害关系的计量之中,把社会的一切秩序、价值、关 系,把人们的一切行为、思想、观念甚至感情本身,都归结为冷酷的个人利益,利成为衡 墨子亲+ 墨子尚同上 王欣论人学生理想人格之构建 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 0 0 7 :1 7 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 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 0 0 6 :1 2 1 3 1 2 量、考察、估计一切的尺度和标准。既然人皆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那么,如何规范人们 的行为? 法家认为,必须实施法治,用法律来约束、规范人的行为。“圣人之立法也,其 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以刑赏驱使臣民,这正合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法家特 别强调法的神圣不可侵犯,把法看作是规范一切人的行为的最公平的准则,法具有至高无 上的权威。韩非说“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 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不能因为身份、等级的不同而受到法律的不同对待。 法家强调法的神圣不可侵犯,谁来执法? 谁能做到对身份不同、等级的不同的人受到 法律的同等对待? 现实生活中贤人太少、而人的本性又是好利恶害的,因此,韩非认为要 使国家富强,君权巩固,必须“养耿介之士 ,要培养为人充满原则性、为官清廉、不阿 贵、正直的人。先秦法家一直比较重视对官吏的治理,努力使官吏成为“耿介之士 ,成 为普通人的榜样。事实上,任何社会都有可以舍生取义的耿介之士,宋代的包公、明代的 海瑞等刚直不阿的清官正是法家所成的“耿介之士 ,他们身上体现的这种品性,实际上 正是对先秦法家思想中公正、守法、严于执法、疾恶如仇、不避权贵等法家精神的继承和 发扬光大。 在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上,也就是榜样教育方面,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很早就注意到榜 样人格典范的道德教化意义。其中,儒家最为系统,主要讲求“修身、力行”,注重强调 个人的“内圣 ,强调个体人格的塑造和内化。“吾日三省吾身”,儒家特别强调慎独, 自察自律,用道德信念来约束自身的行为,并使之合乎礼仪规范。孔子对弟子们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信用贷款保证担保服务协议模板
- 健康人颈动脉血管超声指标的横向与纵向研究:年龄、性别及时间维度下的特征与变化
- (2025年标准)财富保全协议书
- 2025年度高速公路隧道钻孔灌注桩施工服务协议
- 2025年高端精装修别墅租赁代理服务协议
- 2025年新一代生物科技实验室设备采购协议
- 2025年度离婚法律援助及风险评估与专业文书定制合同
- 2025年度智能门头系统研发与安装实施服务协议
- 2025年度电力变压器安装与检测一体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生态友好型草场租赁及综合环境保护服务协议
- 医院综合门诊部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 2025年中医师承出师考试题库
- uom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2025
- 预防接种基础知识课件
- 护栏生产及安装方案(3篇)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调节阀计算书(带公式)
- 医德医风建设培训课件
- 通信工程竣工资料模板(通用版)
- 中国半导体行业投资深度分析与展望
- 应急中心组织架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