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c 0 1 l e g e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d i s o r d e rp r e v e n t i o na n di n t e r v e n t i o n b e c o m e sam a j o rp r o b l e mw h i c h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i n c o l l e g e sa n dp n i v e r s i t i e s f a c e s , a c c o r d i n gt o r e s e a r c hs h o w st h a tt h er a t e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n e t a d d i c t i o nd i s o r d e rh a sr e a c h e dl0 6 ,w h i c hs e r i o u s l ya f f e c t st h es t u d e n t s h e a l t h a n dt h eq u a l i t yo fu n i v e r s i t ye d u c a t i o n f r o m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p o i n ;蓬毒i 鼋囊霾瞳 | 参簦 e 鐾 雾羹主霉至;l 靼霎i 霎蚕! 蓍霆冀蒌攀! 耋i 霪毒; 萼雩毒童萋蚕琴童鍪了曩j 墓耋=蚕莓藿霉l 菲;陵墓霎羹尹羹蠢蓁i 妻墓;鼍童 篓;善蚕 囊匏霎 羹耄霎i 髻i塞妻篓羹霎 量冀雾l 囊萋羹塞萼; 莹差圣! 手; i 喜藿蕉耋毳姜誊! 一l 萋i l 丑薹量l 葺l l 准高妻需l 国 k 凸i i 蓄冷;j 蔓蓁曩雾! 睁毫鏖羲釜妻薹囊蠢i ;薹霉茎i 夏重茎i 雾囊 要继续开 展宣传活动,把湿地活动的各种调研信息带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所在城市的市 民。全部活动结束后,各社团提交详细的总结报告,并根据各队活动情况由主办 单位进行评奖。主办单位鼓励各个使者队伍积极与媒体联系,利用媒体的力量将 各自队伍的活动向社会宣传,唤起政府、商业机构、媒体、社会对湿地的重视。 主办单位也鼓励各社团积极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作为中国湿地保护和宣传的重要平台,“湿地使者行动启动于新世纪的 2 0 0 1 年,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 w w f ) 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发动和组织全 国高校大学生环保社团和环保爱好者,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 n od i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g r a d e difiierences a n ds t u d e nt ss o u r c e ( 3 ) t h e r ea r e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s t u d e n t s f r o m internet a d d i c t i o n d i so r d e randn o ta d d i c t i v es t u d e n t si nt h en e t w o r ka g e ,e v e r yt i m e o n l i n e ,w h e t h ero c c u p i e db yc l a s st i m eo nt h ei n t e r n e t ;b u tn os i g n i f i c a n td ifference i nt h en u m b e ro fo n l i n et i m e sp e rw e e k ( 4 ) t h e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 studentsh a v et h er e l e v a n c ew i t hi n t e r n e tm o t i v e sa n dt h ei n t e r n e tc o n t e n t ( 5)illp a r e n t c h il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m o r ee a s i l yl e a d st oi a d ( 6 )p a r e n t a lr e a r i n g styleso ft h ea u t h o ri t a r i a nm o d e la n dt h ec o l dm o d e lm o r ee a s i l yl e a dt o iad(7)family c o h e s i o n ,c o n f li c t ,k n o w l e d g e ,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r et h em a i nf a m i l yf a c t s affectingt h es t u d e n t s o f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p r o p o s e s t h em e a s u r e so f i n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 d i s o r d e rp r e v e n t i o na n d i n t e r v e n t i o nf r o m the h o r i z o no fi de o l o g i c a la n dp o l i t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empirical r e s u l t s :i td i sc u s s e s t h ei n t e r n e ta d d i c t i o n d i s o r d e r p r e v e n t i o nm a i n l yf r o m t w od i m e n s i o n so ft h es c h o o la n df a m i l y ;a l s op u t s 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鉴冀羹海鋈雾i 薹萤錾鏊巍箨雾是羹羹羹邕,蓁雾雾薹萋萋缎秦黼戴捌 羹薹掣穗蓁鋈鋈霪薹; 耀薹囊曦;薹震 蠢冀蓁篓雾薹纛希 翼羹冀冀羹t i o n ) 是世界自然基金会( w w f ) 为提高公众的湿地保护意识而开展的一项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旨在发动和组织全 国高校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和环保爱好者,利用其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开展湿地保护 和宣传工作。这些参与行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被称作“湿地使者( w e t la n d a m b a s s a d o r ) “湿地使者行动 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行动模式。根据湿地保护的现状与 问题,每年的“湿地使者行动”都提出具有新意的主题。各社团根据每年的主题, 制定自己的活动方案,通过互联网提交和进行答辩,决出优胜队伍。优胜队伍的 队员接受专家培训后,利用假期到湿地地区按方案进行实地调研和宣传活动。实 地活动需要有长期和细致的准备、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活动中主办单位还派专家 到现场进行监督和评估。各社团在结束野外的实地活动返回高校后,还要继续开 展宣传活动,把湿地活动的各种调研信息带给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所在城市的市 民。全部活动结束后,各社团提交详细的总结报告,并根据各队活动情况由主办 单位进行评奖。主办单位鼓励各个使者队伍积极与媒体联系,利用媒体的力量将 各自队伍的活动向社会宣传,唤起政府、商业机构、媒体、社会对湿地的重视。 主办单位也鼓励各社团积极与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长沙理工大学硕l 学位论文 大学生正确而健康地使用网络、采取怎样的措施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以及如 何救助和治疗成瘾大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网络成瘾理论与亲子关系理论为基础,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对18 2 2 岁这年龄阶段的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网络 成瘾与大学生亲子关系之间的联系,找出家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 响,并进而将这些成果引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就如何引导大学生 正确而健康地使用网络、采取怎样的措施以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如何救助和 治疗成瘾大学生等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以期引导大学生健康、自由而全 面地发展。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 。2 1 网络成瘾的概念 网络成瘾最初来源于美国纽约的精神病医生伊万戈德堡( i v a ng o l d b e r g ) 于19 9 4 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心理障碍,并把它命名为“网络成瘾症 ( i n t e r n e t a d d i c t i o nd i s o r d e r :i a d ) 。1 9 9 6 年,美国心理学家、宾夕法尼亚州网络 业醚弗瑟蠢| | 客! 霾亭堕j 囊鞫髻翥蓁蓁i ! 羹妻薹妻萼i i ;! 萎鏖| | 效的措激羹增曩弹肆摹囊芋耋蓁群 羹誓。蓁鬻薹腿嘣毫嗍= 黛巍型雾挚囊;秦塔塑肇镧挠薹鹪班翁舅孙鞑蓁拍 州涮既简缫薹孥趁;岛螽饕选择的社会价值、职业取向,也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 习水平,对 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 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2 1 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择业,相关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职业兴 趣( v oc a t i o n a l i n t e r e s t ) 。指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主观偏好,这可以通过职业兴 趣测量加以考察。更深层次的概念是职业价值观( o c c u p a t i o n a lv a l u e ) ,即个 体对各种社会职业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评价。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影响上, 职业价值观比职业兴趣更深刻、持久而广泛,但经常是通过职业兴趣表现出来 的。如: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 简称h v p i ) 。霍兰德是一位专门 从事职业心理研究的心理学家。他不仅编制了与职业兴趣有关的测量表,而且 发展了他自己独特的职业兴趣理论。第二是职业性向( v o c a t i o n a la p t i t u d e ) , 指个体未经训练而先在某种职业方面具有的潜力,有关研究主要是根据职业所 需的基本能力,编制职业性向测验( v o c a t i o n a l a p t i t u d et e s t ) ,如:机械性向测 验、文书性向测验、律师性向测验等。 西陈灿军 x 人学生网络成瘾与亲了关系研究 联网上以后做什么”。g r i f f i t h s ( 19 9 8 ) 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技术成瘾,就象计 算机成瘾一样,属于行为成瘾的一个子类。p e t e rm t c h e l l ( 2 0 0 0 ) 认为,因特 网成瘾障碍是一种“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以及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 和情绪性行为 。 国内对于网络成瘾的研究明显晚于国外,并且大多沿袭了国外的一些研究 成果。台湾学者周倩( 19 9 9 ) 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所做的定义加以修改, 将网络成瘾定义为“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 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 与耐受性以及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 赖。”欧居湖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网络成瘾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网络中 储存的交互式经验、信息等虚拟物质为成瘾物所引起的个体在网络使用中,沉 迷于虚拟的交互性经验、信息中不能自主,长期和现实社会脱离,从而引发生 理机能和社会、心理功能受损的行为。据青少年心灵成长专家沈家宏表示, 。目前我国业界准备不再使用“网络成瘾”( 网瘾) 这种说法,而改称为“病理 性上网 。卫生部也j 下在积极进行调研,确定“病理性上网”的诊断标准, 并欲将其归为一种心理疾病。 虽然国内外对过度使用因特网这一现象不同的称呼与定义,但都较为一致 地将这一现象看作是一种因特网的病态使用,并认为它是一种心理疾病。本文 认为,这种病态的因特网使用,虽然脱离了对物质的依赖,但其本质特征仍是 “依赖”,所以这一现象应该用“成瘾 来表述,并在本文中赞成与使用台湾 学者周倩对网络成瘾的定义。 1 2 2 网络成瘾的理论解释 心理学家和医生对“网络成瘾 作出了许多理论上的解释,包括对个体动 机的解释、心理动力的解释、个体人格特点的解释、网络空间特点的解释、社 会文化的解释、行为的解释以及生物医学的解释等。这些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 以下三类。 1 2 2 1 从个体动机、心理动力和个体人格特点方面进行分析。 a 、个体动机。y o u n g 在病态的网络使用一文中分析了3 9 6 名病理性 网络使用者,发现病态使用者很少将网络作为搜索信息的工具,他们更多的是 在网络上寻找社会支持、性满足和利用网络创造新的人格面具。j o h ns u l e 在各 取所需健康还是病态地使用网络中详尽地阐述了个体网络行为的动机需要: 1 ) 性的需要;2 ) 改变感知体验的需要;3 ) 成就和控制的需要;4 ) 归属的需 。周倩我国学生电脑网络沉迷现象之整合研究一子计划二:网络沉迷现象之教育观点研究 欧居湖青少年学生刚络成瘾问题研究 d 霞庆:两南师范大学,2 0 0 3 黄莹“网瘾”将纳入病理范畴广州日报,2 0 lo 0 3 2 7 3 人学生嘲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 社交焦虑及自我封闭均可预测网络成瘾的发生。 j o i n s o n 提出用去抑制( d i s i n h i b i t i o n ) 来解释人们在网络空间与真实生活 之间行为方式的差异。所谓去抑制是指在某种外加因素的影响下所出现的抑制 ( 特别是社会抑制) 作用的减弱,因而行为比现实生活中更不受约束。去抑制 被认为是网络导致用户成瘾的因素之一。 1 2 2 2 网络空间的特点的解释。 网络空间是一种精神文化空间,它使现实与虚拟、人工经验与真实之间的 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互联网对个体心理影响取决于网络空间这一特殊情境的特 征。j o h ns u l e r 在网络空间的基本心理特征中指出: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数 字化的人、关系和群体使人类相互作用的时间和方式得到延伸,s u l e r 对人类 在网络空问中的心理体验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为九种特点:1 ) 有限的感知经验; 2 ) 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3 ) 平等的地位;4 ) 超越空间界限;5 ) 永久的记 录;6 ) 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7 ) 变化的梦幻般体验;8 ) 时间的延伸与 浓缩;9 ) 黑洞体验。正是这些特点对某些上网者构成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而 使他们沉溺于这一虚拟空问。 1 2 2 3 社会文化的解释与生物医学的解释。 a 、社会文化的解释。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其具有的便利性使它成为人们同 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每天利用网络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网络已经成 为现代社会文化的一种象征。但网络具有的匿名性特点却成为促使网络成瘾形 成的一个主要客观原因。g r i f f i t h s 指出,因特网和计算机游戏相似,它们都“给 使用者提供了另外一种现实,使他们沉浸其中并可以匿名,这使他们 得到了心理上的奖赏。y o u n g 的研究表明,导致病态或强迫性使用因特网的 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匿名性。 b 、认知行为机制的解释。加拿大学者d a v i s 用“病态因特网使用 圆( p i u ) 这一术语来替代“网络成瘾障碍”,并提出了“病态因特网使用的认知一一行 为模型 来解释p i u 的成因。该模型从个体的不适应性认知出发,探讨了网络 成瘾的形成原因,描述了它发展和保持的途径,为认知行为干预提供了理论依 据。d a v i s 把p i u 分为两种类型:特殊p i u 和一般p i u 。特殊p i u 是指个体为 了某种特殊目的而病态地使用因特网,如:过度使用或滥用网上色情材料或服 务、网上拍卖、网上股票交易和网上赌博,并假设这种依赖在内容上具有特殊 性,即使在没有因特网的情况下也会存在;一般的p i u 是指一般性地过度使用 。j o h ns u l e r t h ep s y c h o l o g yo fc y b e r s p a c e h t t p :w w w r i d e r e d u u s e r s p s y c y b e r p s y c y b e r h t m i ,19 9 9 ,19 9 8 圆d a v i s ,r a ac o n g n i t i v e - b e h a v i o rm o d e lo fp a t h o l o g i c a li n t e r n e tu s e c o m p u t e ri nh u m a nb e h a v i o r , 2 0 0 i ,l7 :l8 7 1 9 5 5 大学生网络成瘾j 亲子关系研究 以此为基础,陶教授认为解决孩子上网成瘾的根本办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 并提出青少年“戒网”的四步曲:第一,选择合适的地点、言辞和时机对孩子 进行教育以使其产生认同感;第二,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第三,将孩 子对父母的认同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并激励其学习;第四,帮助青少 年形成对网络成瘾及戒除认同,戒除网络成瘾。 1 2 4 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亲子关系最初是一个遗传学上的概念,后来被引入到了心理学中。精神分 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生态学、人本主义理论等心理学流派和心理学家都对 亲子关系作了研究。美国心理学家西尔斯( r r s e a s r ) 指出:“儿童的发展与 其说是在个体心理范围内产生的单一的行为体系,不如说是在亲子相互关系的 双维行为体系中发生的。 美国另一位心理学家墨森( p h m a s s n e ) 也强调 父母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亲子关系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发展为父代与 子代两个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儿章在这种关系中与父母一样发挥着作用。 国外关于亲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亲子互动内容、互动频率、互动的 结果以及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关系的研究上。已有研究资料在亲子互动的内容这 一问题上并没有达成一致。一些研究发现,青少年与父母的互动不是很多,倾 向于与母亲讨论学校里的事情、如何打发休闲时间、谈谈自己的好朋友等,很 少与父母谈论性、饮酒和吸毒方面的问题。而一些研究则认为,大多数青少年 与父母谈论很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家庭、学校、未来的打算以及与朋友的相处 等。在互动的频率上,青少年与父母的互动的频率较低,青少年在很多话题上 与父母的沟通很少,甚至几乎没有沟通。对互动结果的认识上,存在代际差异。 青少年对互动的评价普遍低于父母的评价,认为父母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与 父辈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与青少年的认知相比,父母则认为与他们子代的沟 通较为开放,存在的问题不是很大。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青少年感到与 父母的沟通存在困难与问题,青少年与父母在一些问题上缺乏沟通,对于一些 问题的看法存在明显分歧。 美国社会学家h 甘斯研究后将家庭分为三类亲子关系:以父母为主导, 子女必须服从父母的命令、要求和意旨的“以成人为中心的家庭 ;父母愿意 并能花费一定的时间陪着子女学习、游戏并期望子女更有出息的“以子女为中 心的家庭”;更具明确指导与期待、更注重孩子自我发展、教育孩子为自我发 展而奋斗的“成年人指导下的家庭。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则将研究重点放 在家庭的教养方式上,他提出控制、成熟要求、亲子交往的清晰性和关怀与支 持等四个评价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并以此为基础,概括出了专制型、宽容型、 。陶宏开,党波涛帮助孩子戒网瘾【j 】北京支部生活:2 0 0 5 0 3 。洪秀敏儿童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j 】理论建设:2 0 0 3 0 4 7 长沙理工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权威型、放任型四种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 日本学者村山良子系统地研究了父母的职业类别对孩子的影响。他认为, 不同的职业类别和性质的家庭对孩子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 响。他从父母从事专门性的职业、有无职业、是从事事务性职业、从事商业、 从事技术性职业、从事半技术性职业这六个方面出发,研究了不同职业类别下 的家庭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 国内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子关系的类型、亲子互动、影响亲子 关系的因素等方面。 张青方( 19 9 8 ) 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19 9 6 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通过因子分析将家庭教养方式 分为6 类,即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研究 者同时指出6 种类型有较大的交叉。孟育群( 19 9 2 ) 将亲子关系分为5 大类10 个类型,即期待型、干涉型、不安型、溺爱型和盲从型。吴柯( 19 9 0 ) 将亲 子关系分为4 种类型即多关心多管束少关心多管束、少关心少管束和多关心少 管束。此外,郑希付将亲子关系分为六类,即养育型、财产拥有型、反向型、 冲突型、泛爱型和亚平等型,他在分析亲子关系的特点和类型的基础上,提出 创建良性亲子关系模式,建立方法主要有父母行为的咨询和控制,亲子沟通和 角色互换等。方晓义等人( 2 0 0 3 ) 将父母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类型划分为放任 型、保护型、多元型和一致性,其研究结果表明,在亲子沟通类型中,保护型 亲子沟通所占的比例是最多的,而一致型的亲子沟通所占的比例时最少的,这 说明我国的亲子沟通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固。缪建 东( 19 9 9 ) 从如何创立亲子关系模式角度,提出良性亲子关系模式,主要分了 7 个方面:即具有适当教养子女的态度、父母正向的教养子女的信念和行为、 了解儿童的气质类型、重视重要关系人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健全 的身心发展状况、健康的婚姻幸福生活,主要是从父母如何去做的角度来创立 的。王坚红提出了亲子关系的六种模式结构:( 1 ) 非相互作用型。这是亲子 关系中最为简单的结构形式。( 2 ) 单向作用型。探讨父母或子女的特征或行影 响作用。( 3 ) 双方相互作用型。( 4 ) 三方交互作用型。( 5 ) 系统分析型。( 6 ) 家庭与外界交互作用型。 家庭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中的亲子互动理所当然也会对 青少年社会化产生影响。青少年社会化包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学习、 人格特征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内化- 生活目标的确立、社会角色的认同等方面 内容。研究者大多选择个别方面来分析青少年亲子互动对其的影响。雷雳等 。张青方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青年研究:1 9 9 8 0 5 李盂育群少年亲予关系研究【m 】教育科学出版社1 9 9 8 :5 - 6 国方晓义,张锦涛,孙莉等亲子冲突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 】应用心理学:2 0 0 3 0 4 8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 ( 2 0 0 1 )认为,青少年认为与父母没有沟通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无话 可说,二是没有机会,三是得不到理解。陈华英( 2 0 0 3 ) 在对高一学生家长的 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与子女在沟通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1 ) 非语言 沟通方面;( 2 ) 语言沟通方面;( 3 ) 沟通态度方面。张青方( 19 9 8 ) 则认为: “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不同层面与青少年子女的心理社会发展、自我同一危机都 会有很强的相关。 杨莲清通过调查认为,非正常的亲子关系对学生的心理 健康有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中带有强硬的、专制的、有暴力倾向的不j 下常类 型,如消极拒绝型、积极拒绝型、严格型与矛盾型等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 影响更大。 在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的唐洪等人认 为,影响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因素主要有父母的个性、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儿 童时期的亲子关系质量、孩子性别和家庭结构等。研究者张青方在关于青少年 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主要从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 的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氛围等角度分析影n 向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因素,其研究表 明,家庭的物质、心理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显著的关系,其中父母的文 化水平是影响父母教养子女方式的最重要因素。 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的研究很少。以往文献大多数从父母教养 方式的角度来分析家庭环境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是两 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是从亲子关系诊断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内容来 看,二者的几个大的因素是一致的,均包含拒绝、溺爱、过分支配、过度保护 等因子,所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网络成瘾的相关研究,还是能为我们分析亲 子关系与网络成瘾的可能关系带来有益的启示。李涛、张兰君( 2 0 0 4 ) 研究表 明: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网络成 瘾的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表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否认和惩罚 严厉,这可能是导致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重要原因。席震芳和张晓阳( 2 0 0 3 ) 研究发现:消极的家庭教养方式易于使初中生网络成瘾 。魏军锋对中学生网 络成瘾与亲子关系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亲子亲合与网络成瘾得分呈显著负相 关,亲子冲突频率、强度与网络成瘾得分呈现显著正相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 冲突是造成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我国有着较为庞大的网络成瘾人群,但对网络成瘾研究比较晚, 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研究明显滞后。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 成瘾在全国的网络成瘾者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大学生迷恋网络的 张青方青少年心理社会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 】青年研究:1 9 9 8 0 5 李涛,张兰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 0 0 4 0 3 张晓阳城市初中生嘲络成瘾( 1 a d ) 的影响凶素研究苏州大学:2 0 0 3 0 9 回魏军锋感觉寻求、亲子关系及间伴交往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d 】河南大学:2 0 0 5 0 5 9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 1 3 2 2 比较研究法 包括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通过对各种网络成瘾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比较究 与网络成瘾发展的历史的比较,来吸取有利于本研究的养分。 1 3 2 3 实证研究法 打印师建国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家庭亲子关系测验( p c r t ) 、父母教养 方式评价量表( e m b u ) 、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编写大学生上网现象调查 问卷,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问卷试验,将所得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 s p s s ( s t a t i s t i c a lp a c k a g ef o r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 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与本研究 相关的结论。 本研究计划采用四个量表和一个问卷调查,被试确定为长沙四所大学中的 10 0 0 名大学生,其中文、理科生基本各占一半,男、女生也基本各占一半。 ( 1 )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采用师建困网络成瘾的诊断量表,主要是用于检 验哪些大学生是网络成瘾患者。 ( 2 ) 亲子关系量表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订家庭亲子关 系测验( p c r t ) ) ) ,该量表将不良好的亲子关系从拒绝、支配、保护、服从和矛 盾5 种态度分为消极的拒绝型、积极的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不 安型、溺爱型、盲从型、矛盾型和不一致型10 个类型。 ( 3 )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l9 8 0 年由瑞典u m e a ( 于默奥) 大学精神医学 系c p e r r i s 等人共同编制用、8 0 年代末岳冬梅等于引进并修订的父母教养 方式评价量表( e m b u ) ,该量表包含11 个因子,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 为。本研究运用该量表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划分为民主型、娇宠型、专制型和冷 漠型四种。 ( 4 ) 家庭环境量表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 f a c e s i i i c v 中文 版,由沈其杰、赵靖平、费立鹏翻译,邹定辉、周远东、费立鹏修订) ,本量 表主要用于测试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关系情况。 ( 5 ) 大学生上网现象调查问卷为在参考皖南医学网络成瘾调查问卷的 基础上进行自编,主要用于了解大学生上网情况,便于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互 联网,增进大学生对自身状况的了解,预防和控制网络负面影响。 1 3 3 创新之处 目前对i a d 的成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特网的特点与上网者本身的研究。 对于上网者本身的研究则将目光主要放在上网者的人格特征上。本研究在前人 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 第一,运用5 个量表或问卷对长沙市四所高校的10 0 0 名l8 至2 2 岁在校 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长沙理工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从亲子关系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研究了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 第三,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正确引领大学 生正确使用网络服务。1 2 本时力求做到文理类别,性别组成以及各年级被试的均衡。在此基础上,随机 选择了8 0 0 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4 5 0 名,女生3 5 0 名,城市生源 4 1 6 名,农村生源3 8 4 名,大三学生1 0 0 名,大四学生7 0 0 名,以此来反映不 同性别、专业类别和家庭构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状况的异同。 3 1 3 调查时间与方法 调查在2 0 0 9 年1 2 月进行,此时正值得各高校举行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和毕 业生求职的高峰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调查,更有利于了解大学生尤其是毕业 生对于未来职业的真实想法和倾向。 调查采取开放式问卷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在调查对象中进行。 3 1 4 问卷的回收情况及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 0 0 份,回收问卷7 6 6 份,有效回收率9 5 7 。有效 问卷中,包括男生4 2 5 份,占5 5 4 ,女生3 4 1 份,占4 4 5 ;大三学生9 3 份,占1 2 1 ,大四学生6 7 3 份,占8 7 8 ;农村生源3 7 3 份,占4 8 6 ,城 市生源3 9 3 份,占5 1 4 。 数据处理方法采取百分比分析法。 3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2 1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表1调查结果图表统计 当前主要压力学习就业感情生活 2 0 3 5 6 8 l o 7 1 2 2 大学生活适应情况很好一般较差 1 6 6 2 5 2 1 5 缺乏良好沟通能力是否 6 0 5 人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 网上交友、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等使成瘾者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得到感情的支持 和满足,甚至会获得某种快感,所以他们在现实中与人交际的时间也不多,与 亲人或友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冷漠。这就造成了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会遇 到相对较多的困难,从而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 意志力薄弱:与药物成瘾一样,网络成瘾具有反复性。网络成瘾者虽然 能意识到过度上网会给自身带来身心危害,并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是无法 自控而最终以失败告终。剥夺成瘾者的上网行为之后,他们总是变得焦躁不安 和情绪性行为,并不可抑制地、迫切地想上网,反复发作并且表现出更为强烈 的上网倾向。 躯体出现不适现象:由于网络成瘾者的上网时间很长,这就会引起大脑 的相关神经中枢处于级度兴奋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出现过度兴奋,并产生血压 升高的症状。长时间的上网所产生的上述劣性的改变会使人体内的植物神经功 能发生紊乱,体内激素出现失衡,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疲惫无力、心 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焦虑、易怒、忧郁等 异常情绪。 2 1 2 3 网络成瘾的特点 与传统的药物成瘾相类似,网络成瘾有与之类似的构成成分和表现形式。 虽然现有的研究还没有证明网络成瘾像行为成瘾那样具有明确的生物学基础, 但研究表明,网络成瘾具有很多与行为成瘾相似的特点。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来 看,网络成瘾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突显( s a l i e n c e ) 性质。网络成瘾者的情感、思维和行为都轻围绕上网这一 活动为中心,网上冲浪成为成瘾者的主要活动,在剥夺其上网行为后出现极为 明显的焦躁和情绪性行为。 情绪调节作用( m o o dm o d i f i c a t i o n ) 。网络成为成瘾者生活的主要环境, 他们在网络中寻求心灵的安慰,在上网过程中追求某种主观体验。在现实生活 中焦躁、抑郁、沉默的成瘾者,通过在网络上的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信 息等行为可以产生亢奋、激动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来源逃避现实后的 安宁与麻木。 耐受性( t o l e r a n c e ) 。和药物成瘾者必须逐次增加药物的摄入量才能获得 满足一样,网络成瘾者也表现出需要明显增加上网的时间才可满足感,或上网 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满足感会明显下降。 停药症状( w i t h d r a w a ls y m p t o m s ) 。类似于药物成瘾者在停药的情况下表 现出难受、焦躁等症状一样,网络成瘾者想上而不能上网的时候,总是表现出 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和全身颤抖等生理反应。 顾海根大学生因特网成瘾障碍研究 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 0 0 8 :3 1 5 长沙理工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生网络成瘾率达到9 以上。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成瘾行为主要是计算机成瘾、网络关系成瘾、信息超 载,网络色情成瘾和网络强迫行为并不见多。计算机成瘾者将大量精力和金钱 花费在游戏活动中,脱离现实世界而融入游戏所创设的虚拟环境之中,并往往 丧失其责任感,削弱其现实人际关系,他们通过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来现实 现现实生活中自我实现过程并获得满足感。网络关系成瘾是指过迷离、沉沦于 网络间的交往,如以聊天室或q q 中结交并与之交流来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 友、亲人和人际关系。信息超载成瘾表现成瘾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浏览 网页、查找和收集信息,伴随有强迫性冲动的倾向。 2 2 2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 现代科学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休闲带来方便、快 乐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专家指出,网络成瘾会严重危害 到大学生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大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业、人际关系、道 德观念、等多方面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对网络的过度迷恋会扭曲大学生的心 理,导致多重人格,诱发“网络孤独症 、“自我封闭症”等多种心理疾病;长 时间的上网也会导致大学生生理上的病变,引起视力下降神经紊乱甚至躯体死 亡等;同时,过度地上网还可能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弱化等不良后果。 具体来说,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2 2 2 1 网瘾成瘾直接危害大学生的学习 网络成瘾者表现来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上网时间长,因此,凡是成瘾大学 生都痴迷于网络,花费相当多的时间泡在网上,一方面导致了学习时间的大幅 减少,另一方面导致了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因此,凡是网络成瘾者,都无法按 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学、辍学、休学或被开除。对此,网络成瘾的 最先提出者之一的y o u n g ( 19 9 6 ) 研究后认为,网络的过度使用侵占大学生大 部分甚至是全部学习时间,降低了学习效率、削弱了学习兴趣、破坏了学习习 惯,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 0 0 6 年在全国13 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 成瘾问题同趋严峻,8 0 中断学业的( 包括退学、休学) 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 成瘾,这一比例远远高于高中生 。 合肥工业大学于2 0 0 5 年底组织的对该校附近2 5 家网吧的一次巡查发现, 虽然已经是晚上1 l 点多,但2 5 家网吧共有约8 0 0 多人上网,其中绝大多数是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周边高校的大学生。该校于2 0 0 5 。大学生嘲络成瘾率达9 以上h t t p :n e w s x i n h u a n e t c o m m r d x 2 0 0 8 1 i 0 9 c o n t e n i _ l0 3 2 9 3 0 8 h t m 畲顾海根人学生冈特网成瘾障碍研究【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f i 版社2 0 0 8 :l o 亩h t t p :n e w s s i n a c o m c n c 2 0 0 6 0 2 0 6 0 9 0 4 8l3 2 3 8 0 s s h t m l 1 8 人学生网络成瘾与亲子关系研究 年组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该校退学的学生中有9 0 是因为过度迷恋于网络而 导致学分修不满而被勒令退学的。除此之外,该校还有近百余名大学生因为“网 络成瘾”出现成绩下降、学分不达标等的情况,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被降级试 读,濒临退学的边缘。2 2 2 2 网瘾成瘾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 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所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 形成自我认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常的生活环境、积极的人际交 往是大学生形成上述良好品质的基础与前提。然而,网络成瘾严重阻碍了成瘾 大学生的这一过程,虚拟的网络世界代替了现脚瞻钓雾呵噙蒸喘增;售嘤盈哥 料蕞磐掣 怨愕蓁凋晓叼嚏蓁i 可按雨摹耋诵d 鹚4 闻;出琏翔踽到乙霎爿剀 髓纠确髓抠吲斟斟始鳕j 尉莼篓拍d 鹾耋打叁慕i 遘生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很大,4 0 1 的 认为压力一般,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给自己没有带来压力的占lr 3 ,表明 了大部分同学都认为经济危机使本专业的就业前景黯淡,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 压力,本质上也属于就业难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之一 有2 9 9 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很大,5 4 2 的同学认 为本专业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一般,认为本专业没有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占 1 5 9 ,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本专业或多或少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这 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的结论是一 致的。 受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择业时,已不再寻求一定找到与专业 对口的工作。有l o 2 的大学生表示尽管就业形势严峻,还是一定要找到与专 业对口的工作,而6 2 4 的大学生表示只要工作与专业相关即可,不一定必须 对口,还有2 7 4 的同学表示专业对口与否不重要,只要能找到工作即可。 3 2 4 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表4 调查结果图表统计 学习动机发展 成才 4 1 追求个人利益 4 81 为社会做贡献 1 09 课外 时间学习 3 8 9 参加社会实践 鬻鏊燮矮藤鬻蓬甏囊翳錾 嘎蹩。霁黼 ;毳饕黧缫 暑肇噍鬟 黧嚣醺 臻。瓠裂 戮陵鬻 器。蚪鬻 鹱蒸蕊辫瓣鞣 麓糍鹱慧鬻 麟。燃骥麓鬟 臻瓣蘩瓣薹蓑羹 鬟黼粼麓象 辐。嬲嬲襞震 薹薹;黠蒜 l l l 震鬻蓊薹| | l | 瓣;荔 囊鬻燃誊瓣蒸襄; 霪霪蘸裂 燕毽;割墓 鏊黉蚕囊型 型。黼l l l 鬟缨 藕黎辫 | 凶。挚熬 暴黼靠睾睾羹蓄爨 囊麓糍鬟瓣鬻燮黧黉巍蕤蕤群麟耋耋鬻。鬻鬻辫辫嚣蠹麟麓鬻鬻鎏冀冀雾 麟o + 8 + “0 9 “6 4 ”“”2 0 1 0 014 y o u n g k si n t c r n e l a d d i l i o n :t h e 7 9 c n c co t ar c wc l i n i c a l d is o r d e rc y b c r p s y c - h o l o g y 。n db ehaviorl999,i| ) 。3 7 - 2 4 4 9 张陶富福¥m 络成瘾青女年 格父母鞍养方式调 【刀中田神精种癀蜊杂占,2 0 0 90 9 2 0 嚣裳器鬟 x 长沙理t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相对于父亲而言,母亲的教养态度对儿童人格特征与行为的影响不 太显著。 第三,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一致对儿童自尊水平影响显著,父母的教养风 格的不一致性与儿童自尊显著负相关。 本研究采用l9 8 0 年由瑞典u m e a ( 于默奥) 大学精神医学系c p e r r i s 等人共 同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于8 0 年代末引进并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 e m b u ) ,将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分为冷漠型、娇宠型、民主型和专制型。 2 3 2 2 亲子关系的类型 理论界对亲子关系的分类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理 念和量表对亲子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分类,目前,关于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分类主 要有如下几种: 选取p u i 量表的研究者将亲子关系分为少关心少管束、少关心多管束、 多关心少管束和多关心多管束4 种类型。 郑希付将亲子关系分为养育型、财产拥有型、反向型、冲突型、和泛爱 型等六种类型。 p c r t 量表的研究者将亲子关系从拒绝的态度、支配的态度、保护的态 度、服从的念度5 个方面将亲子关系分为l0 小类:即消极的拒绝型、积极的 拒绝型、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不安型、溺爱型、盲从型、矛盾型、不一 致型。 本研究选取p c r t 量表,分析了上述1 0 个亲子关系分类型与大学生网络 成瘾的关系。 2 3 2 3 亲子界限 亲子界限( p a r e n t a lb o u n d a r i e s ) 是指在个体区分家庭成员中亲密和疏离关系 的一种隐含规则。亲子界限的规则揭示了大学生与父母亲密关系的特征。 b o w e n ( 19 7 8 ) 认为家庭是一个情绪系统,每个成员个体在成长中必须学习情绪 自主的能力。随着自主能力的发展,个体都学着以理智分辨自己与其他成员间 的情绪界限,但同时个体又必须与其他成员保持亲密,自我分化越高越表明可 以理智分辨自己于其他人间的情绪界限。m i n u c h i n ( 19 7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