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论文)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2 学校代号:10524 学号:12009044 密级: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学位申请人姓名 李 靓 培 养 单 位 法 学 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潘弘祥 教授 学 科 专 业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研 究 方 向 宪 法 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2 年 5 月 16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2 年 5 月 26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胡弘弘 教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the study on jury system in the vision of constitutionalism by li jing b.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2008 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law in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upervisor professor pan hongxiang may,2012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4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目目 录录 目目 录录 . 1 摘摘 要要 . i abstractabstract . iii 导导 言言 . 1 第一章第一章 陪审制度的概述陪审制度的概述 . 3 一、 陪审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3 (一)陪审制度的概念. 3 (二)陪审制度的特征. 4 1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特征 . 4 2大陆法系法系陪审制度特征 . 4 二、陪审制度的起源 . 4 (一)古希腊的古代陪审制度. 5 (二)信息调查制度. 6 (三)多源论. 7 第二章第二章 陪审制度的宪政价值:基于美、法为代表的两大陪审模式的分析陪审制度的宪政价值:基于美、法为代表的两大陪审模式的分析 . 9 一、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 9 二、法国的参审制度 . 12 三、宪政价值 . 14 (一)政治民主. 15 1陪审团制、参审制国家均在法律上确认了公民参加审判的资格 . 16 2陪审制度的实践过程无不渗透着民主的因子 . 16 3弥补政治制度代议制的缺陷 . 17 (二)权力制约. 17 1积极的权力制约 . 19 2消极的权力制约 . 19 (三)司法公正. 20 1满足程序正义的法治要求 . 20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6 2公正正确裁判 . 21 3防止外界因素对审判的干扰,有利于维护司法独立 . 21 4优先保障司法公正,兼顾司法效率 . 21 5杜绝司法腐败,从根源铲除权钱交易的温床 . 22 第三章第三章 中国陪审制度发展的宪政历程与社会价值中国陪审制度发展的宪政历程与社会价值 . 23 一、中国陪审制度发展的宪政进程 . 23 (一)中国陪审制度的萌芽. 23 (二)中国陪审制度的确立阶段. 24 (三)中国陪审制度的复兴发展阶段. 26 二、 中国陪审制度的社会价值 . 27 (一)推动司法改革顺利进行. 28 (二)促进社会和谐共处. 28 (三)发挥普法教育功能. 29 第四章第四章 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现状与缺陷分析现状与缺陷分析 . 30 一、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现状 . 30 二、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缺陷分析 . 33 (一)民主层面的缺陷. 33 1任职资格规定侵蚀民主底线 . 33 2遴选方式侵犯民主权利 . 34 3特邀陪审员、专家陪审员违背民主内涵 . 34 (二)权力制约层面的缺陷. 35 1人民陪审员职权模糊 . 35 2 “陪而不审” 、 “合而不议” . 36 (三)司法公正层面的缺陷. 36 第五章第五章 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政完善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政完善 . 38 一、坚持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政定位 . 38 二、将人民陪审员制度写入宪法文本 . 39 三、健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规定 . 40 (一) 修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规定. 40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二) 明确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与责任. 40 四、强力建设职业法官精英化 . 41 结结 语语 . 4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3 致致 谢谢 . 46 附录附录 a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7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陪审制度在西方的发展根基相当深厚,对我国来说,它是纯粹的舶来品,引 入我国未逾百年,但陪审制度蕴含的民主、正义、自由等内容却是我国宪政建设 与司法改革一贯秉寻的宗旨。与西方的参审、陪审团模式不同,我国采用的是极 具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它在保障民主人权、司法正义、权利制约等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它还是一架沟通国家与民意的桥梁。当然,该制度在我 国司法实践中仍然遇到了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拟从宪政的视域,阐述陪审 制度的起源及其内含的宪政价值。本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提出写作 本篇论文的原因,第七部分结语是对陪审制度的未来进行展望,正文部分主要论 述: 第一章, 介绍陪审制度的概念和起源。 首先对陪审制度的有关概念给出系统、 严密的定义,避免论文因概念指代混淆造成语言歧义。接着,分析陪审制度的特 征;最后,从古希腊古代陪审制度、信息调查制度、多源论三种观点探究陪审制 度的起源。 第二章,陪审制度的宪政价值:基于美、法为代表的两大陪审模式的分析。 通过对美国陪审团制度与法国参审制的分析,吸取西方两大经典陪审模式的精 华,从而追溯陪审制度的宪政价值。笔者旨在通过对政治民主、司法公正、权力 制约等价值的深入探索,总结出我国值得借鉴学习之处。 第三章,介绍中国陪审制度的宪政历程和社会价值。细述中国陪审制度从萌 芽到确立、复兴发展三个阶段的历史剪影,窥见中国选择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政 法律及历史背景,从而揭示中国陪审制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第四章,以笔者亲身实践为依托,阐述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运行现状和缺 陷。在立足我国现实的基础上,分别从民主层面、权力制约层面、司法公正层面 着手,引用真实范例、最新数据进行论证。 第五章,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政完善,打破陪审制度传统研究模式,不 再对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细节内容进行重构、设计或武断废弃,而是站在一个 新的高度,在宪政的视野下,提出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几点诚恳建议。 本文意在通过对各国陪审制度的历史进程、陪审模式、陪审的宪政理念、我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ii 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现状问题的梳理中, 从宪政思维方式入手寻求我国陪审制度的 出路,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字:关键字:陪审制度; 民主;权力制约;公正;宪政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foundation of the jury system in the west is quite deep, for our country, it is a pure exotic no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s, but the democracy, justice, freedom of jury system is always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nstitutional and judicial reform. the people assessor system is different from the jury system and the trial system of assessors in the west.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justice, the right to restric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 communication bridge of the state and public opinion. of course, the system of judicial practice in china are still experiencing many problems that can not be avoided. i will intend to describe the origins of the jury system and its implicit constitutional value from the constitutional horiz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part i introducts the reason for writing this paper ,and part vii of the conclusion is th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of the jury system, the body of the whole paper will discourse: the chapter 1,telling us the concept and origin of the jury system. firstly, giving the strict defi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the jury system. secondly, analysising the characteristics.thirdly, exploring the origins of the jury system. the chapter 2, throught of the analysis of the american jury system and france in the trial system of assessors,i will expoud the value of jury systemthe writer points that the value of jury system is to realize judicial democracy and judicial justice,to prevent from favouring one more than another,to improve peoples judicial intense,and to improve peoples reliance injudicaturewe should appeal to defend and perfectjury system the chapter 3, introducing the constitutional history and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jury system. detailing the three stages of bud ,establish, revit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for revealling the social function and value of the jury system of china. the chapter 4, on the basis of my really experience, relying on the operational status and defects of the people assessor system in china.under the foundation of our reality,i will cite several real examples and the latest data to demonstrate from the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iv level of democracy, he right to restrict , the course of justice. the chapter 5, at a new height, under the 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alism ,i will propose to improve the peoples jury system for some points. keywords: jury system; democracy; power restriction; justice; constitutionalism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导 言 2009 年 10 月至今,笔者一直担任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 员,在陪审过程中,笔者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现象有所思考。虽然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国就开始进行司法改革, 但司法不公、 暗箱操作等情况在当今仍不少见。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立足现实、遵循我国法律文化、倡导核心价值理念,构建出 适合中国自己的司法体制,这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工程。笔者认为司法制 度的完善和健全,需要公平、正义的宪政架构为其保驾护航,因此对以民主参与 为内质的陪审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显得极具学术价值。 其实,陪审制度在我国实行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在国外的发展历史可谓相当 敦实与厚重。然而,陪审制度的发展并非风平浪静,顺风顺水,19 世纪中叶英 国开始扩大法官独任审判的范围,下半叶起,英国的陪审制开始正式出现衰落的 痕迹。1948 年英国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被正式废除。与之相应,大陪审团的职 能也开始受限,其审查起诉的职能转移给治安法院来实行。在刑事诉讼中,陪审 团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渐缩小。美国、法国等启动陪审程序审判的案件比例也在逐 年降低,陪审制度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陪审制具有影响 诉讼效率、浪费司法成本、易受非法律因素干扰、人员选拔难以做到真正民主等 缺点,对陪审制度的存在提出了质疑。 经对各国陪审制度的历史研究表明,陪审制度虽一度出现疲软,但是在大多 数国家仍然保持了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在一些国家还重新兴起,因此足以可见该 制度在当代运行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简单的说,中国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即追求 司法独立、拒绝司法腐败、倡导落实民主、让司法救济真正成为公民权利保障的 坚实防线。从中国宪法发展的内容可以看出,人民主权、公平正义、权力制约等 价值在回归,这都将成为陪审制度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陪审制度的根本属性是 “草根性” ,它是法治的重要内容,其民主内涵与我国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标是一 致的。可以说,善良的民主制度将让一个国家变得欣欣向荣,同时为国民带去幸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2 福的感觉,毋庸置疑,在宪政建设的道路上,陪审制度是一个不可取代的角色。 我国研究陪审制度的文章虽然不少,但大多流于固定套路,没有创新。笔者 意以决定为支点,以我国司法改革追求的宪政价值为基础,旨从宪政的角度 探讨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相关内容。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文本分析 法,即以决定为依据,对中国陪审制度进行细节剖析; (2)比较分析法,即 比较西方国家两大陪审制度的各项规定, 在此基础上汲取精华; (3) 历史分析法, 即通过纵向梳理我国、西方陪审制度的历史脉络,挖掘历史背后的根源; (4)实 证分析法,即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用若干具体案例对中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 施问题进行拷问;同时,还辅用法政治学、法社会学等方法进行交叉渗透。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 陪审制度的概述 一、陪审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一)陪审制度的概念 关于陪审制度的研究,从古至今长达几千年,无数法学先驱对此探究不止。 因此,似乎此处单提陪审制度的概念,显得多此一举,但笔者并不这么认为。目 前,从国内到国际,对陪审专题的研究虽已趋白热化,然而陪审制度概念被混用 的情况十分频繁,甚至同一作者的同一篇章,对陪审制度的指代都是变化而不稳 定的。 这一现象反应出, 学界对陪审制度概念的认知或者理解并未达到一致共识, 并时而呈现出某种随意的态度。其实,要想深入研究一个法学问题,对概念本身 的准确界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基础。 。 “陪审制度” (英文“jury” )经常用来指称“陪审团” 、 “陪审制” 、 “参审制” 或“人民陪审员”制度,既可以指其中一个,也可以指其中几个或者全部,并没 有一定的成规。目前学界对“陪审制度”概念认知大概有以下四种: (1)单指普 通法系的陪审团制度,即陪审制; (2)指陪审团制度和大陆法系国家的参审制; (3)在(2)的内容上再增加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4)除了陪审团制度、参 审制、人民陪审员制度外,还包括曾出现的古希腊、古罗马的陪审制度。 笔者认为,陪审制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所处历史环境、时代状况的 不同,具有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如题所述,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关于陪审制度的宪 政问题,因此笔者在此给出自己对“陪审制度”概念的定义,避免研究过程中因 为概念含糊不明,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陪审制度”是指:在不同的地域、不同 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下,以公平的方式选取的部分或全部 的普通民众或平民,就如何断定案件争议事实、如何适用法律、如何解决纠纷等 问题作出多数决或者一致决的司法或类似司法审判的制度, 这种制度代表的是市 民社会参与司法审判,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同类人审判”的意思。 笔者定义的“陪审制度” ,是将出现在历史上的各种陪审形态全部囊括在内, 不仅包括现代陪审制度(该制度由英国向世界扩张,美国成为现代陪审制最发达 的国家。 ) , 还包括古代陪审制度 (奴隶制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 公元前 594 年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4 担任雅典首席执政官的梭伦进行改革, 率先设立了陪审法庭。)这样做并不是简 单的杂糅,而是意图从一个更全面更细致的角度,对各类陪审制度进行比较,审 慎客观的厘清它们的内涵和外延, 从而探究我国当今应如何改革和发展具有中国 特色的人民陪审员制度。 (二)陪审制度的特征 陪审制度自产生至今,世界各国存在着两种模式,一是英美法系中以英美为 代表的陪审团模式,另外是大陆法系中以法德为代表的参审模式,有的学者称之 为混合审判模式。两种模式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也各有自己的特征。 1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特征 英美法系陪审制度采取陪审团的审判模式,由普通公民组成,陪审员在审案 前对案件尽最大可能不参杂偏向性意见,并且,陪审团在诉讼过程中始终处于冷 静旁观的地位,单独行使事实裁定权等。总之,英美法系陪审制度的最主要特点 是陪审团是遏制司法腐败的防护堤坝,是司法公正的制度性保障,是宪政民主的 常设免费学校,对国民性格影响深远。 2大陆法系法系陪审制度特征 大陆法系实行参审制,由陪审员与职业法官组成陪审庭,共同审理刑事、民 事、行政等案件,相区别于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同时,大陆法系的参审制决定了 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有相同的权限。 在审理活动的各个 环节,包括开庭、评议、定罪及量刑,都由陪审员与职业法官共同研究并作出决 定。可以说,一个案件的诉讼程序是多环节的,其中心环节则是庭审阶段。大陆 法系的陪审员在诉讼过程中只参加法庭审理这一个环节。并且,专业法官对陪审 员影响较大,很可能控制整个案件的判决,但是该陪审程序相对简单,从而提高 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 二、陪审制度的起源 众所周知,现代陪审制度是由英国的殖民扩张迅速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逐 渐演成长为一面象征民主、公平的旗帜。对于陪审制度起源的追溯,显得十分重 要,否则陪审制度的研究将陷入茫然,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干涸。对 陪审员制度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一)古希腊的古代陪审制度 brunner的“信息调查制度”一说影响深远,赢得了学界众多赞誉,各位学 者在涉及对陪审制度的论述时往往都会提及或附会此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在阐 述“信息调查制度”一说之前,万万不可忽略古希腊古罗马这片孕育陪审制度、 萌发民主公平的伟大土壤。 古希腊的陪审法庭是一种公众集会法庭,它由部分居民组成,这些被选举成 为陪审员的居民更像是旅行公共法庭职责的法官,不仅负责查清事实,而且具备 适用法律的权力,这同后来我们所指的只负责审理案件事实,与专业法官职能清 晰分离的英美法系陪审员是截然不同的。笔者承认,对古希腊的古代陪审制度是 否属于当今陪审制度的范畴,现在还无法给出确论,但是笔者认为古希腊的古代 陪审制度中孕育的民主理念、法治文化,却是我们今天陪审制度中最重要的内核 和精髓。最早使用“民主”一词的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认为民主政治 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原则就是“平等” ,古希腊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把“在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看成是民主政体的优点,可以说赋予公民平等的参与国家管理的权 利时民主的首层含义。根据这一要求,陪审制必须或应当对所有普通公众开放, 单就这一点,古希腊的古代陪审制度开了历史之先河。 1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在 研究古代西方法律或民主制度时,无论是西方法律史方向,还是政治学或政治制 度等范畴,不可避免的,学者都会提到公元前594年古希腊雅典梭伦改革后首创 的陪审制度,它已经成为古希腊民主政治萌芽的根基。当时希腊最优秀的民主制 度就是立于雅典,经历了多次立法改革,但最终蓬勃发展,达到鼎盛则是在伯里 克利时代。可以说,梭伦陪审法院的建立并非突然,它不是某一个伟大历史人物 的创造,也不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当权者散布的仁慈之心,而是历史客观发展的必 然。亚里斯多德认为,由于梭伦改革赋予了一般公民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 的权利和向陪审法庭起诉的权利,但该规定的内容并不详细,所以诉讼特别多, 甚至有人认为梭伦是故意制定含糊其辞的法律, 以便人民有更多的机会行使裁决 权。 2因此,可以看出,古希腊的古代陪审制度与古代民主政治的萌发有着千丝 万缕的紧密联系。 虽然, 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古代民主政治, 但是从某种角度来看, 1 张志伟: 陪审制度的民族问题辨析 ,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101 页。 2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雅典政制 ,日知、力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53 页。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6 这恰恰可以解释古代陪审制度的起源秘密。笔者认为,正是这个文明的种子为欧 洲的法律发展带去了希望和福音, 形成了欧洲法律文化中由外行参与司法审判活 动的传统,并通过欧洲辐射世界各个角落,对世界法律文化的彻底变革产生了难 以估计的作用。 尽管古代陪审制度与现代陪审制度在法律技术上的差别是巨大的, 但是这都 是最浅显的外在现象, 研究陪审制度, 就要看到其本质, 其本质恰恰就是民主性。 谈到政治民主的理想标准, 政治民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上文已提到的民众管理国 家的平等资格,其次就是指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强调公民参与不可流于形式,而 能实实在在地影响国家形成决策。无论是古代陪审制度还是现代陪审制度,它们 都是最普通的公民亲自参与司法活动,亲自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案件纠纷作出 判断,最终得出处理结果。无疑,在这一点上,古希腊古代陪审制度确实彰显了 陪审最本实、最珍贵的价值民主。 (二)信息调查制度 1872年,heinrich brunner在其代表作陪审制的起源中提出新的观点: 陪审制度并非起源于日耳曼, 也非长久以来传统学界认为的与古希腊或古罗马制 度有关系,而是起源于法兰克王室的信息调查制度。brunner的“信息调查制度” 一经发表,在学术界掀起巨大浪潮,引领了此后一百多年来研究陪审制度起源的 航标,许多著名的法史学者梅特兰、卡冈内等都对“信息调查制度”表示赞同, 随后众多有关陪审制度起源的研究,也都是在brunner所描绘的轮廓下进行的。 信息调查制度原本是一种独裁工具, 它是法兰克王室效仿罗马帝国国库制度所设 立,用来调查王室内的财政信息或者其他相关信息,因此(陪审制)最初并不是 一种平民程序,而是王室程序,本质上是法兰克国王的一种特权。 在日耳曼民族的众多国家中,法兰克王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当时封建割据势 力强势称霸,私人常常非法占有王室土地,因此为了保障国王对土地占有的控制 权,为了掌握最有效的证据,国王命官员抵达各地查清事实,以邻居调查陪审团 作为手段,目的意在恢复王室土地。通常的做法是,行事官员在一块空地召集当 地的人民,向其询问土地状况,人民据己所知并且担负着诚实作证的义务,如实 叙述所了解的情况, 一旦经过此种特定程序调查并最终认定的情况即为确定的官 方证据。加洛林王朝的路易国王于公元819年颁布的一道谕令即对此作了表述: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在处理涉及当局授予的特权纠纷以及我们所占有的财产被要求返还时, 应首先尽 可能通过当地最好的居民, 如果不能通过他们获得真相, 应通过当地次好的居民。 如果从二者中都不能获得事实真相,任何一方诉讼当事人可传唤证人。假如他们 不能达成一致的话,则根据我们的惯例予以审查。 3这种信息调查制度初始是为 了扩大王室权利,随后法兰克国王把这一制度运用到各种情况中,比如落实诉讼 过程中的事实问题,探查王室官员对国王是否忠心、是否恪守本职,查证王室官 员是否存在不法作为,调查本地是否发生了各类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等等。可以 看出,这个阶段,陪审团的角色更像是一个神圣的证人,它维护了法兰克王国的 权力。 信息调查制度之后经由法兰克传至诺曼底, 并在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三 岛后到达英国。公元911年诺曼底公国建立后,公国的领导者不仅模仿法兰克王 国的治理模式,使用信息调查陪审团,而且在此基础上,扩大该陪审团的运用领 域和范围,由中央政府选拔的官员向当地人询问、调查相关事宜,被询问者要起 誓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情况。调查内容一般包括:指出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 的指控是否真实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对自己或自己所了解的土地占有、财产分 布等情况提供意见等。因此,该做法逐步演变为政府管理社会的一种行而有效的 治理模式,同时,调查陪审团还为中央王权意图控制地方封建势力产生了巨大的 渗透作用。通过这样的程序,中央王权的权力进一步集中,全国的控制和管理都 尽在国王的掌控中,不久诺曼底公国便确立起了一套中央机构体系。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不久就将这种调查陪审团引入了英格 兰的实践,末日审判书的问世是最重大的实践成果。信息调查陪审团人数一 般都定在12人,此12人的调查陪审团被国王官员强迫回答郡守的问题,并且必须 如实回答,否则便会受到惩罚。这种模式按时保质地向王室提供所需要了解的详 细信息,对统治者如期完成此次调查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正式将陪审制度作为一 般司法工具的首创者是亨利二世,在亨利正式登上英国王位后,这一程序才成为 普通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多源论 brunner的“信息调查制度”也被学界称为“一源论” ,但目前出现了对其极 3 张飞飞: 英美陪审制度的演进与现代启示 ,青岛大学 2009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19 页。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8 具挑战的新观点,我们称之为“多源论” 。 “多源论”并不是一味的反对一百年来 作为陪审制度起源的传统观点“信息调查制度” ,而是换了一个更广阔更科学更 动态的视野,将古代社会曾经出现过的陪审现象、陪审制度,甚至包括产生于英 国本土的类似制度,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过的任何来源或因素,例如人文 因素、地理因素、生理因素、历史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多源论的核心意思就是 指,陪审制度的起源不是来源于某特定的事件、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原因,而是 陪审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有关民主、法治、司法公正等价值一脉相承逐渐发展为 正式的陪审制度。 笔者认为, 这一科学成果是值得肯定的, 而绝非如某些人所说, 这是倒退的,又回到了“原点” 。 陪审制度是人类创立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因为具有政治民主属性,因此在任 何时代、任何苦难环境中,陪审制度都具有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它不但有一切法 律制度的基本特点,能在日常运用中发挥司法功能,还能不断更新一个国家的民 主血液。当然,民主的萌芽、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某一个点某一个时间某 一个王朝就突然产生了,一切都是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因此,想要严谨地对待 陪审制度的起源问题,就不能墨守成规,而应当好好梳理陪审制度与民主政治的 关系,站在全局的角度,承认陪审制度的起源绝对不是单一的。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二章 陪审制度的宪政价值: 基于美、 法为代表的两 大陪审模式的分析 通观当今世界陪审制度的发展,具体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 家,甚至是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陪审制度的内容和程序都有所不同,但目前主 要分为两大模式:陪审团制和参审制。两大陪审模式的内容博大精深,它们的任 何变化, 都如蝴蝶效应般影响着世界法治的动态。 尽管两大陪审模式各有优缺点, 但是无论如何发展,陪审制度的本质内涵从未变过,民主、正义、自由、平等、 公正等都是它永恒的追求,也是它得以存在的理由和使命。因此,不论是陪审团 制还是参审制,它们对陪审制度宪政价值和法律功能的定位都是基本相同的。它 们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公平、正义、民主,正如著名的法官丹宁勋爵说过: “陪审制是自由的明灯,宪法的车轮 ” 。 4 虽然一直以来。学界从未停止过对陪审团制与参审制的比较,但是二者孰优 孰劣始终难下定论,陪审团制多被普通法系国家所采用,因为普通法系注重程序 正义,力求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来实现实体正义,陪审团制度的这一特点正好与 普通法系的法律文化相契合;而参审制则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宠儿,大陆法系拥有 以职权诉讼、 “纠问式庭审”为主要特征的司法传统,这恰好与参审制追求实体 正义的目标对接。笔者在此仅以两大模式中的典型代表美国、法国为例,意 从更细致、更审慎的角度,认真探究阐述两种模式的相关内容,为我国更好地发 展人民陪审员制度吸取精华。 一、美国的陪审团制度 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强调陪审团成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 法官只对具体法律问 题进行裁决。现今这一制度的典型代表当属美国,或者换句话说,研究陪审团制 就相当于研究当代美国的陪审制度。 美国的陪审制度是由英国移民引进的,它从发芽到根深叶茂,已经走过了不 短的两百多年。美国陪审团又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是指对被指控 4 高燕:两大法系陪审模式一个比较法律文化的角度 ,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 年第 6 期,第 36 页。 宪政视野下的陪审制度研究 10 的犯罪行为开展调查,最终对是否予以起诉作出决议。如:1972 年尼克松总统 “水门事件和 1998 年克林顿总统“莱温斯基事件等,大陪审团的重要法律角 色与案件本身在当时一同受到国民关注;而小陪审团的功能是,仅仅只对被诉案 件的事实进行认定。 北美首个大陪审团于 1635 年在殖民地马萨诸塞建立,六年后,殖民地弗吉 尼亚也建立了大陪审团,随之该制度在各殖民地被陆续确立。大陪审团成员一般 由 523 人组成,通过本地民众民主选择产生。18 世纪,英国王室与北美殖 民地人民的矛盾日益激化,冲突四起,大陪审团在此时担负起对抗英国殖民统治 的重任。正因为陪审制在美国重大变革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和担负的神圣使命,所 以美国人钟情陪审制度是当然的。 不久,美国独立革命全面爆发,陪审团的政治作用开始凸显,它成为保护政 治利益的盔甲。如 1765 年陪审团作出的,拒绝起诉抗议印花税法而策动暴 动的领导人以及波士顿倾茶事件参与人(1774 年)等。 5因此,1776 年美国独立 革命胜利后,陪审制立即被写入“权利法案” 。联邦宪法规定:“除弹劾案外, 一切犯罪皆由陪审团审判” 6; 美国联邦宪法第三条规定: “所有刑事案件的审判, 除弹劾案外,都必须有陪审团出庭” ;联邦宪法修正案第 5 条规定: “非经大陪审 团提起公诉,人民不受死罪或其他的名誉罪之审判,但发生于战时或国难时服现 役的陆海军中或民间团体中的案件,不受此限。 ”第六条规定“在一切刑事诉讼 中,被告应享有由犯罪行为地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而公开审判的权利。其地域的 划分,应由法院先行规定” 。除了刑事案件外,民事案件的审理也适用陪审制度。 联邦法院修正案第七条规定: “民事诉讼之陪审团审判,在适用普通法的诉讼中, 若其诉讼标的之价值超过 20 美元者,当事人有权要求陪审团审判,任何经陪审 团审判之事实,除依照普通法之规定外,不得于美国任何法院重审” 。 720 美元在 当时并不是一个小数额,这条规定明确了民事案件的陪审原则。 陪审团制模式中,专职法官与陪审员对案件的裁判,可说是各司其职,互相 独立。陪审员负责对案件的事实部分作出判断,而法官只是对已被认定的案件事 实做出法律判断,相互之间分工清楚。因此,美国式的陪审团制被称为二元裁判 5 张永静: 陪审制比较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19 页。 6 美 william burnham:英美法导论,林利芝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88 页。 7 美 william burnham:英美法导论,林利芝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92 页。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结构,在二元裁判结构中,陪审员与法官更多的表现为相互制约。 在美国,陪审团分为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的主要职能是对检察官 的起诉权进行审查和制约,具有向每个人取证的权利。当然,在当代美国的刑事 案件审理程序中,小陪审团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陪审团成员由普通公民担任, 他们没有司法实践经验,甚至都没受过专业的法学教育。司法工作关系到社会的 稳定,司法权不能因垄断而变得专断,陪审制的出现就是以市民精神作为砝码来 制约精英司法权的。刑事案件审判陪审员的人数一般为 12 人,实行一致决,也 就是说一票否决制。其他案件审判,如果启用陪审制,陪审员人数一般至少达到 6 人。关于陪审员的选取,法律一般只对年龄、国籍、居住年限等客观情况作出 规定,对职业、财产状况、学历、种族等均无限制。除此之外,陪审员的抽选范 围很广, 80%的选民有可能进入备选名单。 “庭选程序” 相当严格, 通常的做法是: 首先从符合法律规定的陪审年龄的驾照持有者或登记选民中随机抽取; 然后排除 因当事人律师提出无因回避或有因回避的陪审员;空缺人员再重新抽选,周始反 复直到最后确定陪审团的全部成员。并且,普通公民一旦被选为陪审员,就必须 到案履行义务,无特殊情况不得推迟或拒绝。然而,这一模式的诟病就是司法成 本较高、司法程序繁琐复杂、诉讼周期较长等,同时陪审意见一般要以多数决或 一致决为最终裁决,因此常常造成诉讼程序循环反复,诉讼成本大大增加,诉讼 效率难以保证的后果。除此之外,庞大的陪审员工作费用,政府负担是有限的, 最后此笔开支大部分被摊派到当事人身上,结果给当事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 力,致使普通民众入讼时不愿或避免使用陪审团。 根据美国的当事人主义原则,法庭庭审中注重原被告彼此对抗,这与美国关 注个性发展、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针灸基础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主管药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新疆农作物制种项目验收合同协议
- 太原地理结业考试题及答案
- 技术类合同模板和要点解释文档
- 软件面试笔试题目及答案
- 入党笔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行法律笔试题库及答案
- 券商暑期笔试题库及答案
- DB36-T 2098-2024 电动汽车充电站防雷技术规范
- 消防法律知识培训课件
- 向上级招反诈技术人员的申请
- 《玻璃纤维湿法制品》课件
- DB63T 2374-2024 微型消防站建设管理
-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之组织的知识
- 符号学角度分析设计案例
- 指南解读肾癌治疗方案
- 《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大数据分析》课程标准
- 大数据分析方法与应用 课件全套 耿秀丽 第1-9章 大数据概述-神经网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