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网格系统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网格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空间坐标系统安排的问题。就像我们生活在其中的 这个宇宙空间,时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确实存在。如果没有时空,就像史蒂 芬霍金教授在时间简史里描述的,宇宙塌缩回不具有时间,也不具有空间 的一点,整个宇宙就不存在了。设计作品中的网格系统,即便有时候所使用的结 构体系很开敞,并不是传统狭义概念的纵横分割的格子,而是其他形式的结构体 系,网格作为空间组织形式的性质也是一样。网格是设计得以成立的空间基础, 是一件作品的骨骼。即便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也已经不自觉地使用了网格。 中文方块形的结构造型,以及笔画书写连接特征都与拉丁字母文字有极大的 差异,很多特征是截然相反的。把发明于西方,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网格系统直 接照搬、套用到中文的版式编排设计中来并不适合。本文根据中文的结构特点, 在西方横向网格基础上,尝试探索出一种适合于中文的,简便实用的竖向网格排 版方式。作为丰富中文排版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现代观众内心越来越不平静,缺乏耐心,平实的版式设计不能达到吸引受众 目光的目的。传统狭义概念的网格系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轴式体系,过度 式体系,双边式体系,放射式体系等等。这些被赋予新名字的结构体系,仍然是 在传统网格系统的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来的,或者说仍然属于更广阔范围内的网 格体系。 新媒体视觉艺术中的动态网格所涉及的方面就更广了。在欣赏传统二维平面 媒体作品过程中,观众心里产生的多维空间的心理感受,现在变成了真正意义上 的虚拟四维空间。除了视觉体验,现在又加入了声音的体验,设计师需要解决的 问题也变得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战性了。 现代设计中混合媒介的使用越来越多,传统二维空间中的作品,也需要表现 出四维空间的动态感受,平面设计作品中的空间局限性被越来越多地打破了。 印度古典哲学典籍中阐释的网格空间性的概念与现代新媒体时代的动态空间 网格概念惊人地一致。古代印度人发现并发展起来的网格式思维,大有在电脑新 媒体上复苏的可能。东西方文化相结合,从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度入手,从世界范 围的文化广度去探索,把东方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西方现代的科技力量相融合, 是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关键词: 网格系统,时空,东西方,中文竖排,网页网格系统,时空,东西方,中文竖排,网页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grid problem is a question of arranging space reference frame substantially. as living in our cosmic space, space and time couldnt be seen and couldnt be touch, but they are really existent. if there isnt space and time, as professor stephen hawking written in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the cosmos would collapse to be a singularity, and this singularity without space and time. at that time, the whole universe is on more. although sometimes the structure systems we used in design is so open, not generally recognized gird by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artitioning, they are structure systems of other patterns, in design, as a space arranging pattern the nature of gird systems is same for all time. grid system is a space base of making a design work to be established, it is a skeleton of design work. although we didnt aware of it, we have already use grid system in our design automatically. chinese square structure, and is totally different with latin alphabet, even some character s are contrary. keywords: grid systems,space-time,east-west, chinese vertical setting of types,web pag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 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 权湖北工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第 1 章 引 言 杉浦康平在 亚洲的书籍、 文字与设计 一书中提到, 印度贤士在哲学著作 奥 义书中写道: “ 一粒种子内藏一个宇宙 。一张纸是小小的种子,它是一个容器。 从整个宇宙来看,一张纸非常渺小,而这小小的容器却能浓缩整个宇宙。 ”不要小 看一张简单的白纸。 奥义书上讲的“种子”的道理与大乘佛法以及中国儒家思想里的道理是一 致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写道:“一一微尘中,各现无边刹海;刹海之中,复有 微尘;彼诸微尘内,复有刹海;如是重重,不可穷尽。”这段经文讲的是宇宙在 超宏观与超微观上的无限层次。这里的“微尘”和现代科学中的“粒子”的概念 相近,意思是说,微尘之中有世界。微尘里面的世界和我们外面的世界一样大, 而微尘并没有放大,世界也没有缩小。微尘之中又有更小的微尘,极微之微的微 尘里面又有世界,如此循环往复,没有穷尽。 庄子.杂篇.天下中写到, “至大无外,至小无内” ,即,大到极点没有边际, 小到极点也没有极限。可以理解为,宇宙之大没有极限,微粒之小也没有极限。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庄子,所持的宇宙与人的关系是, “天人合一” , 我们和整个宇宙是一个整体。 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媒介”的概念,可以从一张简单的白纸,到一本多 页的书籍,再到多媒体,网页、视频界面等等,各种各样信息的“容器” 。尽管这 些不同的容器,容量大小不一样,形式各有差别,空间维度各异,有二维平面, 三维空间也有动态的四维空间,但它们作为容器的性质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是 一粒粒小小的种子,一个个开敞的容器,和我们外界的宇宙是联系在一起的,每 一个小小的媒介都是我们整个宇宙的缩影。这小小的容器中可以包含的内容是无 限的。 现代设计中混合媒介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现代设计方案其媒介种类 往往不只一种,是多种媒体的混合使用,组成一系列成组、成套的系统方案;既 包括传统的二维平面印刷品,也包括视频影像作品,再加上网络页面上的多媒体 组合,很多作品的设计方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整个体系中的各个种类媒 介上的单项设计在设计元素和排版方式上会有很多一致的视觉元素,以形成系统 的感觉。因此,即使是平面二维传统印刷媒体上的作品,如,海报招贴,户外广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告等,其版面也具有三维动态的编排形式,在二维平面中让观众感觉到四维动态 空间的心理感受。实际上,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的空间局限性被越来越多地打破 了,这也是传统印刷平面设计发展的趋势。 “平面不平”是设计师的常识,即便是在二维平面中做设计,我们也需要给 版面丰富的层次感和空间感。我们需要把版面看成是一个传达视觉信息的窗口, 通过这页小小的视窗,可以容纳无限的信息,可以展现出无限的视觉层次,可以 表达出无限的空间,而不仅仅是一页简单的白色纸面。 以下这组系列海报作品是 2008 年荷兰当代交流设计展 social energy社会能 量上展出的一组海报作品。从这组当代荷兰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出非常丰富而且 清晰的层次感。荷兰设计师运用版面层次以及网点的技术非常娴熟,他们让二维 平面中的视觉元素具有强烈的空间感。随着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上的移动,文字就 好像会跳舞一样在画面上跳动,如音乐一般,强有力地投射到版面上,就好像伴 随着“啪、啪”的音响效果“打”到画面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并且有音 乐一般强烈的节奏感。根据视觉流程顺序,随着视线在画面上的移动,观众的心 里自然形成一种视觉元素动态位移的心理感受。根据视觉流程顺序,版面上的视 觉元素的出现自然具有先后顺序,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时间流动的感觉。 那么本来是二维的平面画面,经过设计师富有创造力的安排,海报版面由二维平 面变成了四维时空具足的界面窗口,把观众带入一个虚拟的视觉空间中去。由此 起到了现代视觉媒体以综合性的方式传达信息的作用。 (图 1.1,1.2,1.3) 图 1.1 图 1.2 图 1.3 我们在这里所要讨论的网格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空间安排的问题。就好像是 空间中的轨道。如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在三维空间中,网格是经线、纬线组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合成的空间网络系统;到了二维平面空间中,经线、纬线的格子就变成了纵横穿 插的网状坐标体系; 史蒂芬.霍金教授在时间简史中描述道,空间并不是直的,可以是弯曲的。 像太阳这样大质量的恒星可以引起周围的时空的弯曲,让光线沿着并不是“直线” 的轨道走。在我们的视频多媒体多维空间中,网格确实可以变成按照一定规律移 动、倾斜、弯曲的动态轨道结构系统。网格就好像是给了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视觉 元素一套和谐的“空间运行轨道” 。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网格系统是从西方学习过来的,我们学习得很粗浅, 多是简单的照搬、套用。有些地方甚至是滥用,形成很多混乱的视觉效果,我们 的生活周围随处可见污染我们视觉环境的视觉垃圾。 实际上,亚洲的东方古典文明中早有关于网格概念的高深莫测的阐释。杉浦 康平在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中提到, “印度古代造型艺术典籍造型艺术 奥义中阐述的造型原理方法论的关键在于网格或称意象比例尺可以无限放大, 无限缩小。再小的东西也有其内在的网格或尺度,而再大看似静止的东西也有其 内在的流动性或变形。即使它被浓缩成一粒种子,或反之被扩展至大宇宙,作为 印度“有形之物”普遍尺度的秩序,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 ” 印度典籍中的观点认为, “网格是空间意义上的,而非一般理解纵横交错的格 子组合。讲述动态现实主义的印度哲学典籍 pausukara samhita 称,网格可以为三 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的任意形。网格是改变规格在创造的方法。只要构建一个分 割空间, 规定其相关关系的组织即可构筑一套网格系统。 pausukara samhita 中网格 的定义不仅仅是指纸上描绘形象,或者安排信息元素的二维概念,而是意图把建 筑空间之类的三维空间和加入时间的四维空间的动态概念。 ” 在这一点上古老的文明和现代文明惊人地一致,跨越时空地产生了共鸣。现 代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不仅仅是纸质的二维印刷平面媒体了,早已扩展成为多媒体 中的四维动态空间界面了。我们的电脑多媒体界面中就布满了网格,是真正意义 上的四维空间网格系统,如果没有网格三维空间格子,既无法制图,也不能 储存信息。电脑的出现让人们能够方便地自己创造出虚拟的四维空间。 印度古典文明中的网格理念,与现代设计中的网格概念不谋而合,古代印度 人发现并发展起来的网格式思维,大有在电脑新媒体上复苏的可能性。东方古典 文化中深邃的思想,与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从具有深厚底蕴的东方传 统文化的思想中去挖掘探索,可以找到设计发展的未来。一味地盲从西方会荒废 掉我们自己的宝藏,让我们既找不到自己发展的方向,也无益于整个世界设计文 化的发展。致力于深入探索东方文化中的精髓,在现在这个时代显得非常重要。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交融,不仅仅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是整个人 类文明进程发展的方向。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网格系统是建立在数学,几何学原理基础上的排版辅 助方法。经过西方多少代设计师的努力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发展到相当 高的水平。无数次的实际案例证明网格系统是有效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排版辅助 方法。发明于欧洲的平面设计网格辅助编排系统是在拉丁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来 的,非常适合于拉丁文的排版,让版面具有相当的节奏感和机械几何的数字化美 感。但是,中文的结构和拉丁字母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差异,其造型、构字方式、 书写顺序等等是完全不一样的。直接把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的网格系统应用到 中文排版中来,并不是很适合。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完全一样的版式结构,把英文换成中文,结果出 来的效果给人的感觉大不一样。英文版本来很符合审美原理,节奏感、层次感等 等具佳,很完美的版式,换成中文以后,就感觉不那么协调,美感顿时会差了很 多。这是由于中、英文字体结构、笔画顺序、繁简程度的强烈差异造成的。运用 同样的网格骨架,排入具有强烈差异的结构的文字,版面呈现出的节奏感、韵律 感截然不同。因此,作为中国设计师有责任根据西方符合科学规律的网格系统, 探索出一种适合于中文排版,并且适合于现代设计工作方式的网格系统。 本文以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为基础,把东西方文化中,关于网格概念的阐释作 对比,把中、英文的结构的差异作对比;把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章法结构理念融入 到以西方拉丁文结构为基础的网格系统理论中去。尝试探索适合现代中文排印的 网格系统。 国内对于网格系统已经有一些研究。但是,理论研究与实际设计中的应用相 分离,多是比较宽泛的说理,在理论资料堆中捉迷藏,进行大量繁琐的资料分析, 理论研究归理论,实际应用中仍然还是滥用,或是比较浅显地在皮毛上说来说去, 不够深入,实际意义并不大,与实际中的应用是脱节的。 本文希望能尝试探索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设计理论。把对于网格的理论能直 接简便地用于实践。设计最终还是一项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本文通过中西方文 化、文字构成特点的比较初步探索出适合于中文实际应用的、简便易行的网格系 统。以方块结构为基础的象形文字中文和字母文字英文相比,文字结构、笔画写 法都有很大的差异。直接套用英文的网格系统,并不是完全适合。因此,本文尝 试一种适合于中文的竖排网格形式,简便易行,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设计工作 方式,设计周期极度短暂的工作特点。可以作为传统横排网格系统的补充方式。 我们的社会很浮躁,希望快速地受到利益回报,没有人愿意把时间精力花在,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长期的基础探索研究工作上。然而,我们又不自觉地在使用网格,市面上常见有 很多,排版不规范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等,都用到了简单的分栏,文字以及图片 简单地放入栏框,并没有仔细分析各种视觉要素之间的关系,如,网格栏数与字 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字间距、行距的标准性与合理性,图片与文字等各种信息之 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版式的协调性与合理性等等。我们生活周围常见的印刷品版 式多是很混乱的,没有起到美化生活的作用,反而成为一种视觉垃圾污染我们的 视觉环境。把网格系统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实际设计方案当中去,显得非常重要。 适合于中文排印的网格系统是一项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于东方文字、文 化的传播以及未来设计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需要花多年的时间和大量实践 经验的总结,可能需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扎实探索,才能研究得深入透彻,取得丰 硕的成果。而从适合中文排印的网格系统扩展到媒介的空间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深 入研究的主题,需要多年的深入研究,才能彻底、透彻。文中所进行的初步尝试 和探索,仅仅是一个开始。 第 2 章网格简述 2.1 网格的历史 追溯网格系统的起源,目前并没有定论,有人认为网格自人类开始创造艺术 的时候就存在了。这是把艺术作品中的构图,比例结构和网格联系在一起。只要 有画面空间存在,空间比例结构不管有意识无意识,都已经进行了网格构成安排。 另一种观点是,网格起源于人类发明书写语言的时候。这种观点也是有道理 的,因为,只要有文字语言的书写,文字就必须有板式布局的安排,不论是有意 还是无意,必须有简单的横向或者纵向,从左到右,或者从右至左的顺序安排书 写,文字才可以被辨认理解。 还有设计师认为,当设计师有意识地将网格发明出来,用来解决“信息组合” 问题的时候,网格系统便诞生了。 我们一般常说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网格系统”的概念是从西方学习过来的, 历史并不久远。一般认为开始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的一些设计师尝试探索 打破传统的排版形式的理论,创造出一种更新的更符合时代发展的网格排印系统 理论。再经过后来的几十年的欧洲设计师,特别是瑞士设计师系统的实践探索与 努力,形成了完善的建立在拉丁文字母基础之上的应用于平面设计字体排印的网 格辅助系统。 六十年代以后传入亚洲。日本设计师开始把现代网格的概念应用到设计中去。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更晚的时候才传入中国,而且,直到今天我们国家视觉传达设计实际应用领域仍 然没有普及网格的概念。 2.1.1 诞生于欧洲的现代网格系统 运用到现代视觉传统设计中的现代设计网格系统,开始于二战后的瑞士。德 国包豪斯学院解体以后,瑞士的设计师们继承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瑞士的设计 学校成为主要的实验室。瑞士巴塞尔工艺美术学院的权威埃米尔德鲁尔教授和 他的学生们严密地、锲而不舍地把网格设计付之应用。这时候他们已经不是简单 地把文字和图片放置在一起,而是从画面结构中的相互联系发展出来的一种形式 法则。因此网格设计又被称为瑞士版面设计或者欧洲形式。 现代排印主要建立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设计发展的理论原则基础之上。四 十年代后半期出版了第一件用到网格的印刷品,贯穿全书的统一的版面设计,对 于主题朴实无华的表现,当时代表了新的潮流。直到 50 年代网格明显地成为定型 的版面设计形式,并且很快地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开来。 网格系统的出现把设计师们从传统的偏见和束缚中解放出来。与古典版面设 计相比,网格系统代表了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的排印规则。它的优势是,具有 强烈的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节奏感、清晰感、时代感;而且准确性和严密 性强。 2.1.2 东方古典文化中网格系统的概念 现代平面设计中所说的网格系统开始与二战以后的欧洲,代表了一种科学的 现代文化。由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频繁,网格系统也传到了亚 洲。虽然,东方象形文字与西方文字结构笔画顺序完全不一样,由于西方文化的 强势影响,我们仍然从西方学来了网格辅助系统,套用了一致的排印方法。虽然 对此已经有一些研究,但是与西方相比网格系统在我国还显得比较陌生,一些书 籍和报刊上早已不自觉地使用了,事实上,多数的设计师还不认识网格或者有所 误解,因此也错误地加以使用。虽然从西方学来了网格系统的排印方法,但是认 识程度较浅,精通使用的也较少,在中国的整个设计行业中网格系统设计并没有 普及。 实际上,亚洲的传统文化中早有网格系统的概念。 印度古代典籍中的观点认为, “网格是空间意义上的,而非一般理解的纵横交 错的格子组合。讲述动态现实主义的印度哲学古典 pausukara samhita 称,网格可 以为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的任意形。网格是改变规格在创造的方法。只要构建 一个分割空间,规定其相关关系的组织即可构筑一套网格系统。pausukara samhita 中网格的定义不仅仅是指纸上描绘形象,或者安排信息元素的二维概念,而是意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图把建筑空间之类的三维空间和加入时间的四维空间的动态概念。 ” 印度传统艺术细密画并不是用规则的矩形绘制的。垂直线、水平线都有些倾 斜,建筑或窗户等是扭曲的,但一方面却又精致,有节奏,赏心悦目。因为在这 些印度画师心中,自有他独到的、内在的网格,而并非直线的格子。根据这样自 由独到的网格描绘、构筑空间,这样的网格是可塑的、弹性的,它们是有随时变 化余地的。 2.1.3 东方古代网格概念与现代设计思想产生共鸣 我们的电脑中就布满了电脑网格。如果没有这个网格三维空间格子,既 无法制图,也不能储存信息。在电脑多媒体界面中,不仅是简单的空间问题,还 是不停地产生变动的时间问题,还可以从投影几何学上以各种造型让整个空间结 构发生扭曲,也可以导入黎曼几何学的概念,所产生的变化是无限的。这就是动 态网格。电脑的出现,改变了一切,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二维空间加入了时 间、动态、变化的维度,对平面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设计师面临的新的挑 战是将始终变化的视觉形象投影到动态网格中去。 杉浦康平在亚洲的书籍、文字与设计一书中说道:古代印度人发现并发 展起来的网格式思维,大有在现在的电脑多媒体上复苏的可能性。古代祖先的伟 大智慧和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设计思想产生了共鸣。 我们应该尊重西方现代文化,更应该尊重我们传统的古典文化精髓,是时候, 深入扎根本民族文化,吸取各种文化中的优点,融会贯通,把设计推向未来了。 任何科学规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网格系统当然也是一样。适合于拉丁文排 版的网格系统,原封不动,完全照搬照套到中文,就并没有展现出用于英文时所 表现出来的完美的几何美学视觉效果。这和东方象形文字的方块结构有关,中文 的复杂程度,笔画书写顺序与英文有很大差异,需要我们探索出适合于自己本土 文字结构的网格系统。 我们现代设计师也有责任,把应用于现代编排设计的网格系统推向未来更高 的发展程度。在这个过程只中,东西方文化的结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探索方式, 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深度,从西方文化广阔的空间范围中去吸 取营养,设计学研究才能在扎实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2.2 网格系统的定义2.2 网格系统的定义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是根据“grid systems”翻 译过来的,grid 即:坐标网格,格栅的意思,system 即,系统。合起来称,网格 系统,亦称,栅格系统,或称标准尺寸系统,程序版面设计,比例版面设计、瑞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士版面设计或者欧洲形式等。 网格是设计得以成立的基础, 它使设计师能将丰富的设计元素有效地安排在一 个页面上。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件设计作品的骨骼。网格给设计带来秩序感和结 构感,不管它们是在单栏印刷页面中所表现出的那样简单,还是在新闻网页中所 表现出来的那样复杂。 在页面设计中,网格为所有的设计元素提供了一个结构,它使设计创造更加轻 松、灵活,也让设计师的决策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在安排页面元素时,对网格的 使用能提高精确性和连贯性,为更高程度的创造提供一个框架。网格使设计师能 做出可靠的决定,并有效地运用自己的时间。它们能为设计注入活力布置那 些看上去相当小并且毫无关联的元素。 现代新媒体中的四维动态网格与东方古老文化中网格系统的理念则更为宽泛, 即认为,网格是为了进行某种创造而设定的结构上的规则。网格可以产生无限的 变化,而并非简单僵硬的规则。网格是可塑的、弹性的、有随时变化的余地的。 文字是有生命的,我们不应该把文字看成是冷冰冰的机械符号。文字会跳舞、 能表达情绪,有生命力。把文字赋予生命,像对待生命一样尊重文字信息,这样 我们设计师的工作将会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把有生命的文字信息布置安排到 二维的或者三维、四维的空间中去,网格就是我们所创造的空间中的经纬线。在 设计中,网格是结构的基础。它提供了一个参考结构,引导着元素的布局,将文 本、图像和图表等组织成设计的骨架。这样的骨架中还包括了,像栏线、页码这 些常规元素。网格是页面空间的描绘者。 2.3 使用网格系统的意义 2.3.1 与宇宙规律相吻合的网格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处在高度的秩序之中,我们的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圈、人类居住地城市,以及我们人体自身等等,无一不是 处在复杂程度极高的秩序之中。打破某种秩序的平衡,就会产生混乱。 我们人类自己也喜欢有秩序的东西。任何东西如果要形成一种平衡都必须保 持秩序,散乱的东西不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无序的事物,如垃圾、被毁坏的物 品等等,我们会把它们视为不好的东西,不原意去关注他们。有序的事物会吸引 人们的目光,人的眼睛喜欢秩序,当事物处在某种秩序之中时,我们就能理解他 们。因为在我们视域之内的物象,除了部分特定为独立,通常被认为是相互从属 和关联的。这种相互的关联性不仅决定我们的逻辑思维,决定我们能否正确理解 所要传达的信息,以何种方式理解,还决定我们创作的物品是否具有美感。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要想事物被理解就必须让它处在某种秩序之中。要想事物具有美感也必须让 它处在某种符合审美规律的秩序之中。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信息被准确理解,准确 传达给受众,没有逻辑性的信息我们无法正确理解。因此,我们就需要给各种各 样的信息一个有逻辑性的结构体系。网格系统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给各种各样 的信息一个高度秩序化的骨骼结构。把丰富的色彩信息,大量的文字、图片等等 具有感官刺激的信息赋予合理的逻辑性地组合到一起,达到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 思维的和谐统一。网格系统提供的是一种数学理性上的空间尺度比例结构系统, 与色彩节奏这样感性的感觉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性与感性完美统一的美感。只 有理性或者只有感性都将是孤立的,无法形成和谐统一的美感。和绘画或者其他 艺术作品一样,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也用黄金分割这样的几何概念来安排自己 画面的构图,已达到理性和感性的完美统一,创作出伟大的艺术作品。设计作品 种的理性成分比艺术作品中的理性成分更多一些,因此,网格系统这样的理性结 构因素在设计作品中比在艺术作品种的网格比例构图显得更为重要一些。 作为平面设计师我们要尊重一张小小的白纸,因为它是可以浓缩整个宇宙的 “种子” 。不过,想要把整个宇宙合理并且美观地浓缩到一张纸的小小空白版面之 中,并不容易。有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决定最后的视觉效果,其可能性几乎无限 的。要想把这种具有无限可能性的视觉元素合理地浓缩到一张纸的小小版面中, 并且让人们理解,传达某些信息。首先,必须让这张纸的版面具有某种秩序。网 格系统起到的就是这样的作用。 印度古老的造型艺术典籍造型艺术的奥义中反复强调“恪守网格” 、 “绝 不得越格” 。这并不是指的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在一张纸的版面上分三栏,文字 不得出栏线的意思。 造型艺术的奥义中所讲的概念,是基于宇宙间万事万物都 有网格,没有不带网格的事物。人体的比例,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矿物的比例,甚 至雪花结晶的比例结构,都有自己神奇的网格结构。甚至于我们的宇宙,也有自 己的空间网格体系。在每一个设计案例中全部要素各得其所,整个设计就会充满 力量。 探寻适合内容要素的网格的过程,也就是搜寻与宇宙的规律吻合的网格的过 程。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面对一幅完美的版面设计,我们会觉得,版面中 的视觉元素, “它就该在那。 ”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面对的视觉元 素之间,有它们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无限多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所有的方式中某种或者某几种方式是更为合理的。 如同音乐,要形成符合音乐规律的旋律与节奏调子,各种各样的音符才能组 合成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如果没有任何逻辑性的调子旋律作为基础,一对杂乱的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音符堆在那里,不会引起人们欣赏的欲望。没有人会对一对没有任何意义的音符 感兴趣。视觉传达设计中赋予版面中的各种杂乱的视觉元素具有合理逻辑性的结 构体系,让版面形成一幅可以被人愉悦地理解,并且可以让人享受视觉美感的设 计作品,是同样的道理。 2.3.2 网格系统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的具体作用 设计师的作品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而设计作品自身的形式也是组成整体文 化的一部分。能够被解析并且被复制的有建设性的设计作品,如作品的构图色彩 及设计构思方式等,能影响和增进社会大众的鉴赏力。提升大众的品味,引领社 会文化向前发展。在设计审美方面提高社会的文明进程。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 一件赋有建设性和创造精神的设计作品的教育意义和效果的重要性。 网格系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科学规律的设计辅助手段。利用网格进行设 计工作,意味着服从于普遍有效性规律。有了网格系统的辅助,可以大大提高我 们的设计工作的设计速度,大大增强我们的信心。任何一个下功夫的人都会发现, 有了网格系统的辅助,他会更方便地去为他在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找到一个合 理、实用,并且赋有审美愉悦性的解决方案。 每一件视觉创造作品是设计师能力特征的一个表现,是他的知识,能力,思 想的反应,对于网格系统的娴熟应用是一种职业气质的表现。设计师的作品必须 是清晰易懂,客观实用的,而且具有数学思想的审美特征的。利用网格,可以轻 松直接地增加设计作品的易读性,使各种差异较大的要素一体化,形成一个有组 织的统一系统。 具体到我们的设计工作过程之中,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使用网格作辅助,来 组织文字和插图。 1、经济原因。使用网格作辅助,一件课题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更底的成本而被解 决。 2、理性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网格,不管简单的复杂的问题都可以用既统一 又有个性的风格去解决。 网格被印刷业者,平面设计师,摄影师,和展示设计师用来解决二维和三维 的视觉问题。平面设计师和印刷业者用它设计印刷广告、手册、书籍,杂志期刊 等等,展示设计师为展览和橱窗展示构思他的计划。网格系统非常适合用于公司 的企业识别系统这样的统一的系统设计案例之中。它们包括所有的信息视觉媒体, 从名片到站台,所有用于内部外部的印刷形式,广告内容,运货和乘客的交通工 具车辆,商标标牌和建筑物上的字样等等。 对于网格系统的应用意味着使作品体系化,清晰化,深入洞穿作品中各种视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觉元素内在本质的联系,集中突出重点信息,层级清晰。逐渐做到客观性代替主 观性,使创造和技术生产过程合理化,整合色彩、构图、素材元素一体化,以获 得跨越平面和三维空间体系结构上的支配力。采用积极的有主见的态度,而不是 被动地被设计任务中的内容信息牵着鼻子走。 用网格的方法,视觉信息的统一外观会很容易地达到。作为一个控制系统, 网格很容易地给平面或者空间一个合理的安排。这样一个系统安排迫使设计师真 诚地去对利用他的设计资源,理性客观地对待手上的问题并且去分析它。文字和 图片被系统性地安排组织,信息层级被更清晰地突现出来。合理地组织标题、副 标题、文字、插图和说明文字,不仅仅可以被更快,更容易地阅读,而且信息也 更好地被理解,更好地在记忆中保留。 在视觉设计中,一个合适的网格会让设计过程变得更容易,客观系统合理地 构造主题。紧凑地以自己的节奏韵律去组织文字和插图。利用网格把视觉素材组 织在一起是为了让它们更容易理解,并且以高度的张力构成作品的视觉效果。 以网格的形式安排布置平面和空间可以顺利地安排它们的文字、图片、图表, 依照客观、实用的标准。图片元素被简化成很少的几种相同的尺寸。视觉元素数 量的简化和它们在网格系统中的组合创造出了一种紧凑的策划,易读性、清晰度 以及层级秩序被强化。这些秩序给予信息以附加的可靠性,增强设计师有效地控 制全局的信心。 第 3 章 “时空感”与“张力”在东西方文化中的对比 3.3.1 西方网格系统中的空间概念 作为一个控制系统,网格更容易给一个平面或者空间一个合理的组织。 平面设计网格中的分栏、分格区域,与我们室内设计中空间的划分的道理是 一样的。平面中所包含的空间维度也是无限的。可以制作无限多样的空间层次。 塞荣凡达斯伯格以及不少上世纪二三十年的设计师将版面设计与建筑设 计联系在一起。他将“空白”定义为版面设计介质第一元素。现在我们把这一概 念称之为版面中的“虚空间” 。 现代版面设计与旧传统完全相反,是前卫的、积极的、时空化的。 “空间”是 一种来自于人体体验三维世界的概念。在塞荣凡达斯伯格来看空白的、未经 印刷的纸面就像建筑当中的空间一样。 保罗热纳提出,新版面设计艺术从抽象艺术中借鉴了艺术化的结构空间, 这种结构空间已经成为建筑艺术的一个内容,在适用于空白纸面时尽管形式有别,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但价值等同。纸面不仅仅是文字的背景和载体,还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白色空 间。他认为,新版面设计艺术要打破传统的“结构”法则以及传统书籍排版的对 称原则。 3.2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时空概念 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中也有空间的观念。中国人所谓的“宇宙” ,指的是时间 与空间的融合。 “宇” ,本义为屋檐,引申为上下四方,即为空间; “宙”指古往今 来,即时间。宇宙无限、永恒,意思是空间之大了无边际;时间之久,没有始终。 书法的时间并没有实际的“流动” ,这点既不像音乐般声音的流动,也不像电 影有画面的流动,书法的运动形式表现在凝固的空间中,是一种“不动之动” ,这 种“不动之动”不像绘画或电影般有具体的背景透视或动作张力,而是一种线条 的“势”与线性空间构架的张力。这种“势”体现出书法中的时间性。 古人论书说到: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 使势背。 ”蔡邑 “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结,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 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总在精神团结,神不外散。 ”朱 和羹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血脉不断,及其连者,其后通起隔行。 ” 张怀瓘 3.2.1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时间 古人明确地指出了作为书法的形态具有的特殊性格“势” 。所谓“势” , 指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目标性的方向趋向。汉字,其结构由点画组合而成,有了用 笔,其点画之间的关系便开始变得具有了时间性上一笔与下一笔之间有一种 转承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形状的衔接,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在的贯通,即使形体上 不连,其笔势造成的惯性使上下笔画之间也能形成期的顺畅,这便是我们说的笔 势,即我们常说的“笔不到,而意到”的意思。 除笔势之外,书法的时间性还表现在体势(或称为行气)上。体势是笔势更 大的空间连贯。在各书体中,草书的体势最为明显,其时间感也最暴露。除行草 书以线贯穿体势外,一般间隔开的字体同样也能通过诸如大小、方圆、扁长、疏 密等关系表现出各自之间的联通,成为行不连而气贯通的时间格局。 书法审美的特殊要求线条必须具有一种活生生的生命感觉。用笔的最终 要求是能够达到活 。如,点画的形态便没有特殊的规定,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创造。在这一点上,书法与音乐、舞蹈很相似。书法中,用笔不可重复, 用笔宜 活的要求正是实现书法时间特征的关键点。 书法线条在点画形态中含有的运动素也是书法存在时间性的一个有力证明。 音响运动的节奏与旋律较为常人能够感知、理解与接受,人体的动作同样为直观 的视觉运动形式,而平面空间中不动之动的线条节律却是一种视觉经验中的 运动式样。其主要表现在对线的粗细、枯润、刚柔等的调节及速度的快慢的变化 之中。这种非直观的运动本身又存在“显”与“隐”两种形态。 显 ,笔画之间 连续不断,视觉上直观地连接在一起。 隐 ,笔不到意到,笔画之间没有直接连 在一起,中间有一段距离,但是,笔势的意是始终连贯在一起的。注重内在 表现的书家能在平直之中写出内在的节奏。 3.3 张力与虚空间 西方网格与东方书法中均有张力与虚空间的概念。对于平面中的时空观点具 有惊人的一致性。画面中的虚空间对于版面的影响更具有决定意义,有时候并非 实空间,而是虚空间在主宰整个画面。 3.3.1 西方网格理论中的张力感 抽象的几何形,形与形之间都有相互的作用力,是一种膨胀或者收缩,放射 或者旋转的视觉心理作用力。圆点一般在版式中起到强化力的作用,因为人的眼 睛喜欢“圆” ,圆作为一个活跃有力的因素,吸引人的目光。 当抽象元素“圆”点放在与其他构成要素非常接近的位置时,就出现了视觉 张力。 (图 2.1) 当圆靠近一个近 90 度的角上,会强化形状和张力的对比。 (图 2.2) 图 2.1 图 2.2 2.3.2 汉字结构的张力 中文传统书法讲究刚柔相济、神形皆备。 “刚”与“柔”的描述体现的正是汉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字的力感。 大多数的汉字结构天然地具有一定的张力感,因为点画的构架具有一种“倾 向性的运动” 。但是,如果是简单的汉子书写,这种张力会在不断地堆积于重复中 互相抵销或部分消失。所以,草书比之于篆、隶、楷书具有更多的张力,这是由 于草书的倾斜运动多于篆、隶、楷书的缘故。 这里实际上也指出了另一种现象,即任意线(曲线)的运动形式于垂直线或 斜直线、直折线相比具有更多的张力,而具有交叉、分合、起伏等特征的任意线 比一般单向的任意线具有更复杂的倾向性运动,张力感自然也更复杂。单一的直 线与垂直交叉的直线具有稳定的性格;斜线与交叉的斜线则已然具有了张力,即 单一的斜线有向底面倾斜的感觉,交叉的斜线各自倾向于底面,但总体上因有呼 应而得平衡,张力感显得相对复杂一些;一根任意的曲线比一根斜线具有更多的 波动感,而一个有缠带、错落、直曲交叉的书法结构由于每一段线条、点画的方 向不同而使整个空间的力场显得错综复杂。(图 2.3) 图 2.3 东晋 王羲之姨母帖 每一个单个汉字由具有张力感,这是由中文的字体结构决定的。中文传统书 法的字形有多种构字方式,如:避让构字的方法, “左让于右” ,如, “地、既、雅、 德”等字; “右让于左” ,如, “刚、越、欧、能”等字; “下让上” ,如, “照、密、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盈”等字; “上让于下” ,如, “要、暑、资、弄”等字。构字的避让原则主要是力 求字势稳定,也就是力感平衡,体态变化,避免构字过于均衡对称,讲究力的平 衡而非形式上的绝对对称,以达到构字的情趣之妙。如果点画毫无避让,各据一 方,而不能密切配合与协调,那么构字就会形成刻板的且缺乏整体感的阵势。 图 2.4 避让构字法“左让右” 图 2.5 避让构字法“右让左” 图 2.6 避让构字法“下让上” 图 2.7 避让构字法“上让下” 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中的张力与中文书法中的张力理论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点” 的强大作用。 3.3.3 西方网格系统中的虚空间 虚空间或白色空间,是指那些没有被构成要素占据的空间。这些空间的形状 和构成,会对观看者怎样感知版面产生直接的影响。当那些构成要素没有得到组 合,每一个周围都是虚空间时,这些虚空间就会显得杂、多,整体构成显得无序、 无组织、当构成要素组合在一起后,虚空间就变少也变大,一个简化后感觉上更 加协调的整体构成就建立起来。 (图 2.8)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图 2.8 虚空间的简化组合 虚空间或称空白空间是在页面四周引导读者的基本元素。虚空间的缺失,会 使阅读难以进行,也会使设计的入口区域模糊不清,而整体的连贯性和叙事性也 会随之一起消失。 3.3.4 书法中的虚空间 书法中的虚空间,即空白,指画面中未曾被画写的部分。在中国传统艺术中, 尤其是书、画、篆刻中,空白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没有空白,也就没有书、画、 篆刻艺术。 书、画、印的空白有某种共通性。它们都是作为笔墨构筑的形象地背景,与 笔墨互相衬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书法中比较抽象,只是一根墨线在空白的 背景上构架,除了墨线之外,全为空白。 结字、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整体的关系越复杂,空白的意义便越明显。 书法中对形式空间的探索是对章法之理的深入,从现代角度看,墨线空间与 空白空间的交融,体现的是传统审美中阴阳相交的生命意识。前人提出“空白即 画”及“计白当黑”的观点,含义正在于此。 (图 2.9,图 2.10)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图 2.9 东晋 王羲之得示贴 图 2.10 明 董其昌七言绝句轴 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这种虚空间的意识,与现代设计观念中的张力感、形式感 等的理念是一致的。于西方网格系统概念中强调虚空间作用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虚空间对于整个版面的影响比实空间更大,更多的时候是虚空间在支配整个版面。 第 4 章 构筑网格 设计师在工作中可能会面对多样化的问题,从一个案例到另一个案例,每一 个都不一样。与此同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状况,也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 中,所有这些宏观、微观的因素都对于广告设计,发挥了变化无常的影响。经常 反映在变化的受众心理和社会进程上。 就像每一个问题都是新颖的,并且不同于其他的一样,网格每一次都必须重 新构思,以满足任务的要求。这意味着,设计师必须用开放的思维方式去着手处 理每一项新问题,必须试图设法用客观的分析去解决它。任务的困难在于设计师 所接到的各种各样的任务的要求都有极大的差异。 比如说,一份日报有十多个分栏,很多不同的主题,和一个附加的广告区。 这样一个任务要求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天赋,而且还要有组织能力,因为很多不 断变化的信息条目必须被安排得具有合理的秩序,他们的层次顺序需要被合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鸡养护活动方案
- 工会环湖活动方案
- 市民捐款助学活动方案
- 工会烧菜活动方案
- 小米门店活动方案
- 就医补贴活动策划方案
- 展会接待活动方案
- 小班戏剧活动方案
- 崇明花博会活动方案
- 小学部数学学科活动方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医院培训课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与治疗》
- 改革开放简史
- 哮喘的治疗与护理讲课件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复习知识汇-总
- 2025年河北地矿中地建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常见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及流程
- 2025年聊城市茌平区高铁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9799-2024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 紫罗兰永恒花园
- 物流运输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