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类别股份制度是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股份赋予不同的权利义务, 进而实现股权 结构多样化的制度。由于其具有构建合理的公司股权结构、满足投资者的不同投 资偏好、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已被纳入多个国家地区的公司法 中,尤其是美国已建立先进、完善的类别股份制度。本文在深入探索类别股份制 度的实践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基础上,全面比较地分析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 总结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缺陷与不足,考察英美法系的“授权式”和大陆法系的 “法定式”两种立法模式中适合我国借鉴之处,提出构建我国完善的类别股份制 度的立法建议。 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正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类别股份制度的基础理论。运用“利害关系说”和“权利说”两 种界定标准对类别股、类别股东和类别股东大会的定义进行阐释。类别股份制度 由来已久,它有着深化“同股同权、平等原则”、修正“一股一权、资本多数决 原则” 和体现公司章程自治等方面的法理依据。类别股份制度的价值和意义颇为 丰富, 不但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 合理分配股权, 保护特别股东利益, 同时公司也能利用类别股份制度构建理想的控制权关系, 实现公司经济利益和股 东控制权的合理分离,防御敌意并购,实现公司良好治理。 第二部分对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缺陷。 普 通股和特别股、a 股和 h 股、社会公众股等都属于我国类别股份的种类。由于 立法上对类别股份分类标准的不清导致我国类别股份处于混乱的现状中, 且其法 律依据受到质疑,致使实践中大多已发行的类别股份最终都“流产”。同时,我 国现有的有关类别股份的行政法规规章对类别股份的规定都缺少灵活性, 无法对 症下药发行多样化的类别股,更没有相应的操作规范指引,让大多公司止步于优 先股的发行,但最终优先股也难逃被转换成普通股的命运。 第三部分在前一部分分析制度缺陷的基础上, 提出构建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 立法建议,此部分是写作重点和创新点。首先介绍英美法系的“授权式”立法模 式和大陆法系的“法定式”立法模式,综合分析得出最适合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 2 立法模式建议,即以“法定”为主,“授权”章程为辅的立法模式。有关立法建 议重在建立一套系统化、 合理化、 成熟化的类别股份制度, 包括类别股份的主体、 内容和比例, 类别股东大会制度,类别股东的救济制度和责任制度以及其他配套 制度等四个部分, 最后略加分析类别股份制度的局限性及与其他配套机制的综合 协调发展。 关键词:类别股份制度;社会公众股东表决;优先股;股权结构 1 abstract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is such a system that endows different shares with different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o realize the diversity of the structure of shareholding. since it can build rational company structure of shareholding, meet different investors investment preferences and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the system has been brought into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company law,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has set up advanced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and research value of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thoroughly, then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in our company law and summarizes the defects and limitations comprehensively.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some legislative proposals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rule about classified shares in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this paper includes preface, text and epilogue,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it firstly introduces the relative concepts of this system, such as classified shares, classified holders and classified shareholders meeting, using the two definition of “interest theory” and “right theory”.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has a long story in the history. it can deepen the principle of “the same share owns the same right” and “equality”, correct the principle of “one share only own one right” and “capital majority rule” and reflect the freedom of company regulations. then this part discuss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it can not only satisfy different investment preference, protect the special shareholders, the company can also control the company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separ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interests and shareholders interests, defense hostile acquisitions and achieve perfect governance. the second par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in our country, analyses its defects. kinds of common shares and preferred shares, a shares and h shares, the public shares all belong to our classified classes. because the legislat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lass of shares is not clear, its validity has been questioned and most of the classified shares in practice finally have an “abortion”. at 2 the same time, the existing relevant rules are lack of flexibility to operate, and finally classified shares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common shares. the third part ,which is the writing focus and innovation point,comes up with some legislation suggestion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arlier part of the institutional defects.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rules about classified shares in common law and civil law to establish the legislative model of classified shares. thos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is to establish a set of systematic and as far as matured system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publisher, content and proportion of the classified shares, the institutions of classified shareholders meeting, relief system and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so on. finally, it is a little analysis on this systems limitations and the interact effect of other supporting mechanism. key words: the system of classified shares; class voting of general public holders; preferred shares; structure of shareholding 1 目 录 引言引言 . 1 1 一、类别股份制度的基础理论一、类别股份制度的基础理论 . 3 3 (一) 类别股份制度的基本概念. 3 1类别股份的相关定义. 3 2类别股份的种类. 4 (二) 类别股份制度的法理依据. 7 1“同股同权、平等原则”的深化. 7 2“一股一权、资本多数决原则”的修正. 7 3公司章程自治的体现. 8 (三) 类别股份制度的历史演进. 8 (四) 类别股份制度的价值意义. 10 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考察与缺陷分析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考察与缺陷分析 . 1212 (一)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考察. 12 1普通股和特别股. 12 2a 股和 h 股 . 14 3社会公众股股东表决制度. 15 4我国其他种类股份. 16 (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缺陷分析. 18 1类别股份的分类标准. 18 2类别股份的法律依据. 18 3类别股份的现行规定. 19 4类别股份的配套制度. 20 三、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建议三、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建议 . 2121 (一)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模式. 21 1英美法系的“授权式”模式. 21 2大陆法系的“法定式”模式. 22 2 3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23 (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具体构建. 23 1类别股份的主体、内容和比例. 24 2类别股东大会制度. 26 4其他配套制度. 30 结结 语语 . 323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333 致致 谢谢 . 3636 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1 引言 类别股份制度,起源于美国,在资本市场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已有近百年的发 展历史。其从最初的维护控股股东或家族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发展成在满足投 资者偏好、拓宽融资渠道以及保护特别股股东利益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 有着发达资本市场的国家在公司立法中都已对类别股份制度予以确立。而处 于我国高法律位阶的新旧公司法都只授权国务院规定公司法规定以外的种类 的股份,但国务院并未做出有关类别股方面的任何规定。现行公司法的“同种类 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同次发行的同种类股票,每股的发行条件和价格 应当相同”替代了旧公司法中的“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到境外上市公司章 程必备条款、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和创业投资 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等行政规章制度的颁布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对类别股的迫切 需要,也标志着建立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法律环境已初步形成。 类别股份制度具有完善股权结构、构建理想控制权、保护少数股东平等利益 以及防御敌意收购等方面的实践价值,有利于解决我国股份“全流通”后股权仍 然过分集中所导致的问题,还能改变我国类别股份的混乱现状,满足投资者多样 化的投资偏好,增加企业融资渠道和竞争实力,促进股份市场长远稳定发展。类 别股份制度不是局限于某一项或几项制度的范围, 它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 动态制度,有必要根据国家的发展、资本市场的需要对其内容予以丰富,因此, 对类别股份制度的理论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类别股份制度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类别股份制度的传统分支优 先股上,或是在类别股份制度的某一方面如类别表决机制进行独立分支研究,为 本文的构思、写作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奠定了前期的文献基础。相较国外地区而 言, 我国对类别股份制度的研究与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中,美国和日本的类别股 份制度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笔者主要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分析我国类别股 份的现状和发展, 同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的类别股份制度 中分析我国现存制度缺陷并给予构建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建议。 本文从保护类别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 在分析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现状和缺陷 的基础上, 侧重于结合我国的法律传统、 政治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构建系统化、成熟化、科学化的我国类别股份制度,而非就其内部某“子制度” 进行研究。在类别股的设置、类别股东大会制度、类别股东的救济制度和责任制 度以及其他配套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丰富的制度内容,以期逐步完善 我国特别股股东权益的保护制度,并最终能构建适合我国本土化的类别股份制 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3 一、类别股份制度的基础理论 (一) 类别股份制度的基本概念 类别股份制度,是一种为了实现公司股权的多样化,保护持有类别股份的股 东利益,而将股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制度。在此制度的概念意义下必然需将股份 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类别股东则是持有类别股份的股东,单由某一类别的股东参 与,就有关该类别股东的利益进行决议的股东会议即是类别股东大会。 1类别股份的相关定义 理论中,学者们对类别股(the classified shares)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本质上 大同小异。 “类别股是指两个以上具有不同权利内容或利害关系的股份存在于公 司的股权设置中”1;“股份公司根据公司不同时期的资本市场情况和对资金的 发展需求,公开发行具有不同权利和义务内容的股份,最终形成多种类的股 份但我们称类别股份存在于某些特定条件下, 在财产权和控制权内容方面存 在明显差异”2。笔者认为,类别股又称为特别股或者种类股,指同一个公司根 据不同权利和利害关系设定的不同种类的股份,也即各类别股东拥有不同股权3 的股份。 股票种类繁多,然而类别股并非涵盖所有种类的股份。“形式界定标准”和 “实质界定标准”是目前存在的界定类别股的两种标准。 “形式界定标准” 以澳大利亚为代表, 认为 “权利的差异才导致类别的不同, 一般应是在公司的控制权、 财产权和分配权这几方面体现不同的权利内容, 同时, 1 郭锋: “少数股东权在股东大会中的行使与保护” , 证券法律评论 ,2001 年第 1 期。 2 杨卫东: “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机理与作用” , 金融时报 ,2004 年第 5 期。 3 “一般而言,股权主要包括一下具体权利:公司管理控制权。公司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以及最重要的股 利分配请求权。 ” william meade fletcher, fletcher cyclopedia of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thomson reuters2011, p5081. 我国法学界的通说认为, “股权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独立权利类型,具有目的权利和手段权利有机结合、团体 权利和个人权利统一的特征,兼有请求权和支配权的属性,是包含财产权与非财产权内容的综合性权利。 ” 股权是近现代经济生活中一种较为复杂的财产现象,包含丰富的内容。我国学者还将股权作为权利集合所 包括的具体权利总结为:股利分配请求权, 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 与资产收益权相关的派生性权利、 表决权、 与表决权相关的程序性权利、知情权与监督权、股东诉权和强制解散请求权等。李建伟: 公司法学 ,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 293、307309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类别股东大会由持有不同类别股票的股东召开”4,也就是说,股份上的权利是 否存在区别就是考察股份类别的核心,因此,这一标准又被称为“权利说”。 “实质界定标准”多为英国和其他联邦国家采用,又称为“利害关系说”, 认为“因为不同利害关系的存在,才有不同类别的股份”,也即“不同的类别股 东是因不同的利害关系或利益来认定的, 只要某些情形下股东之间存在不同的利 害关系,而不论股票上的权利相同与否”5。此标准比“形式界定标准”有进一 步发展,它是在适用“形式界定标准”不能时才适用的更加宽松的判断标准。 然而,实践中的类别股的界定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应当根据各自公司的具体 需要和发展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或是法官在法院的具体案例中酌情判定。 “类别 股份的确定是一个动态过程, 公司议案所涉及利害关系的性质和范围决定类别股 的内容,同时也会因一国法律的特别规定而有所不同”6。 类别股东当然就是类别股份的持有人, 类别股东因其所持股份上权利的不同 而享有特定的区别于其他股份的权利,承担对应的义务,同时对其公司享有的权 益也不尽相同。 类别股东大会,又称专门股东大会或分类股东大会(separate meeting of classes of shareholders),是指公司股份在分成若干类别情况下,当附着于某一 类别股份上之权利义务需要得以变更时, 由属于同一类别的股东们组成的以多数 同意为必要条件的会议。 “类别股东大会上的多数表决可以使得可能对特定股东 们产生的损害得到谅解”7。类别股东大会属于全体股东大会的有效组成部分, 但它既不是公司权力机关,也不是常设性机构,却有其特定的召集程序、召开情 形、 决议要件等与全体股东大会相契合的条件,目的在于特别保护类别股东可能 受损的合法权益,平衡公司股东间的利益。 2类别股份的种类 公司根据融资需要和投资者偏好可以发行不同种类和级别的股票, 在盈余分 配、表决权、剩余财产分配权等方面予以区别。例如日本公司法就可以发行类别 股的有关事项予以规定:(1)公司盈余金的分红;(2)破产清算后剩余财产的 4 何美欢: 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第 672 页。 5 史英语: “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研究” ,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年 12 月,第 4 页。 6 杨卫东: “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机理与作用” , 金融时报 ,2004 年 5 月期。 7 王宗正: “论类别股东大会” , 求索 ,2002 年 6 月期。 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5 分配; (3)行使表决权的事项; (4)需要股份公司的承认转让取得该类别股份; (5)股东可向公司请求取得该类别股份;(6)公司可以一定事由的发生为条件 取得该类别股份;(7)公司根据股东大会全部取得该类别股份;(8)该类别股 份的类别股东组成的类别股东大会决议股东大会中决议的事项;(9)由该类别 股东大会选任董事或者监事8。结合类别股份的判断标准,根据各国公司法实践 和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类别股份主要包括以下的股份种类。 优先股,与普通股相对,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在公司有关利益分配等财产 权利方面享有优先权的股份,包括盈余分配、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等方面。根据权 利优先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等优先股。根据优先权利的差异, 又可以分为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参与优先股和非参与优先股,可转换优 先股和不可转换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等。优先股股权具有合 同权利性质, 其优先权主要取决于公司章程规定和优先股股东与普通股股东的约 定。 但优先股股东权不完全等同于合同权利,优先股股东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没 有投票表决权, 但其仍是公司股东, 享有诸如质询权、 知情权等股东的一般权利。 优先股的股息固定且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派股息, 当公司解散或破产清算时拥有 对公司剩余财产优先分配的请求权,但优先股股东通常没有表决权,不能参加公 司日常经营管理。优先股也并非绝对无表决权,由公司章程明确规定优先股到底 有没有表决权或者是否受限制行使表决权。当公司章程没有对此做出明确规定 时,推定为有表决权9。 普通股,是指该种股份持有人对公司股息分配、剩余财产分配等财产权利方 面没有优先权,却享有对公司较大控制权的股份。普通股是最基本的公司资本构 成, 也是股份最普遍最原始的形态。 普通股是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 股息不固定, 根据公司当年可分配利润的多少确定, 且在公司支付公司债利息和优先股股息后 才能分配。当公司解散或破产清算时,普通股股东在公司债权人、优先股股东之 后分配公司剩余财产, 但普通股股东通常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拥有表决权参与公司 决策。 劣后股,又称“后配股”,股利和剩余财产分配都劣后于优先股和普通股, 只有当特定日期到来或特定事件发生时才能参与分配, 或在优先股和普通股股东 8 刘小勇: “日本的类别股份制度及启示” ,改革开放 30 年与中国证券市场法治建设论坛 , 2009 年 2 月期。 9 杨梅: “优先股股东权利保护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2007 年 3 月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之后分配公司破产清算后的剩余财产。劣后股股权一般也由公司章程明确规定, 通常劣后股股东可以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劣后股的 发行数量很少,一般不需支付本金,以提供劳动力或名誉、荣誉为代价,赠与公 司的发起人或管理人,因此又称为“发起人股”、或“管理人股”。 无表决权股、限制表决权股和复数表决权股,以股份上所具有的表决权情况 为标准进行的划分。无表决权股,是不享有表决权但优先分配股利的股份,所以 它看似具有优先受偿性质的优先股。 但无表决权股享有除表决权之外的其他共益 权,如派生诉讼权等。当发生:(1)无表决权股股东未能依章程优先分配股利; (2)公司股东大会变更公司章程导致无表决权股股权遭到修改限制甚至取消; (3)无表决权股股东自愿放弃优先股利分配权等三种情形时,无表决权股恢复 表决权。 发行无表决权股可以满足那些期望获得高额回报但又无意于公司经营管 理的股东,同时,公司经营者还能在不减弱控制权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强化其经 营权。因此,无表决权的发行增强了融资的灵活性,减少了公司对债券融资的依 赖性, 使得各种利益群体的需求得以满足。限制表决权股上的表决权的内容和权 利行使受到一定的限制,股东无法全面行使对股东大会议案的表决权。其本质是 对股份权利的限制,可以由公司章程予以创设,公司具有较大自由权发行此类股 票进行多元化融资,投资者根据自身对参与公司事务的表决权的偏好进行认购。 复数表决权股,又称超级表决权股,通常是公司经营者为增强对公司的控制权, 削弱普通股股东的表决权,而发行的一份股票拥有多个表决权的股份。欧美国家 先后对复数表决权进行了规定,公司章程可以设置永久性的复数表决权股,特定 股东就特定事项也可享有复数表决权10。 “黄金股”,又称特权优先股、特权偿还股,最早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英国政府推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 国家为了维护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国 企在私有化后的干预和控制,英国政府转让国有股份时制定“黄金股”章程,保 留“黄金股”,以便国有企业所有股份转变成私企后国家仍能对该企业行使管理 控制。“黄金股”不同于优先股,它不具有财产权利和分配红利的权利,也不能 担保抵押。但“黄金股”股东可能享有复数表决权,甚至是诸如公司解散等重大 决策的“一票否决权”,但通常不针对公司一般经营决策。股东还有权要求公司 10 陈昔安: “股份有限公司股东表决权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年 5 月,第 9 页。 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7 以一定价格回购其股份或将“黄金股”成普通股。“黄金股”中国家的“一票否 决权” 确保了国家对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私有公司的控制权,防止其被外国公司 收购威胁国计民生。 (二) 类别股份制度的法理依据 1“同股同权、平等原则”的深化 近代的公司法理论认为,契约权利观念是公司设立存在的重要基础理论,股 份是股东与公司之间以契约为基础而存在的一种财产, 各股东之间也是契约型关 系。 公司利用招股说明书中的厚利条款吸引股东对其出资,股东因丧失对其财产 的控制权而持有股份, 从而对公司享有契约性权利。但是股东要想实现自身股份 利益只能依赖他人经营公司的有效成果, 如果股东的权利单凭多数表决权予以改 变,那么股东就受到此在投资之初无法预见条款的制约11,无法达到出资时预想 的投资目的。 最终, 公司发行类别股份吸引外来投资原有的优势则无法得以实现。 公司的“资合性”特征决定了现代公司的“股份平等”。“同股同权”原则 一度成为世界各国公司用以维系其内部关系的关键准则,主要是指相同种类、相 同数量的股份享有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正如我国公司法第 127 条规定的发行股份的公平公正原则, 股份权利内容的相同只应当发生在同种类的 股份中。“同股同权”表面看似股份间存有差异,却是实质平等的体现,股份的 内容有所差异,那么其对应的权利行使、义务承担也就有所区别。类别股份制度 正是建立在认可此差异的基础上,赋予不同股东不同权利,特别保护类别股东免 予权益侵害之可能,体现“同股同权”的实质平等原则。 2“一股一权、资本多数决原则”的修正 在股东决议机制下,一股一权平等原则必然延伸出资本多数决的决议规则。 为了追求表面的效率与公平,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形成决策之时,适用多数股权表 决方式,占据公司资本份额量优者意味着更大的决策权,使得股东大会最终的决 议实质上乃是公司多数资本拥有者权利滥用的产物,损害决议之公正性和共益 权,违背契约理论中平等、公平的根本价值目标。 11 barney reyonlds, shareholders class rights: a new approach, j.b.l, 1996, p555.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在类别股份制度的外延范围内制定类别股东大会制度、分类表决机制、救济 措施和责任承担等具体措施对类别股东的权益加以特别保护。 在公司全体股东大 会的表决事项上, 直接赋予类别股东在其利益可能受到侵害的某些重大事项上的 “否决权”、“二次投票权”等表决特权,从而在抑制“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 用、提高类别股东话语权等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外,类别股东在类别股东大 会上表决时,我们仍然适用资本多数决的决议规则。由此,并不架空一股一权原 则,反而是对资本多数决原则进行了相对的修正,使得股东决议机制更加充实、 合理。 3公司章程自治的体现 现代公司法中,公司章程是股东实现自己意志的舞台,股东可以根据意思自 治原则来制定、修改章程,公司章程中的资本条款详细记录公司资本构成,每位 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构成章程所规定的资本总额。 类别股份制度是有关公司股份类 别的制度,当属公司资本制度的一部分,因此公司必须在章程中规定类别股份的 内容。 公司法应当授权公司章程自行规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融资需求、满足投资者 的投资偏好、股东和公司都利益最大化的类别股份。如在美国的公司法律中存在 大量的授权公司章程自由安排公司事务的任意性条款, 日本公司法也规定公 司章程中必须记载各种类别股份的内容和可以发行类别股份的总数。根据我国 公司法第 132 条的规定可知,公司章程无权作类别股份的规定。这是不符合 公司发展需要的,法律制约着商社会的发展,并不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而 从我国资本制度的实践来看,类别股份多样化已是迫切需要。我国不妨在法律中 授权公司章程根据自身需求设计个性化的类别股份, 同时构建一个能够制止以章 程自治为幌子经营控制的监督机制,实行自治与监管并行。 (三) 类别股份制度的历史演进 从类别股份制度的发展历史看来,早在 19 世纪中叶,证券市场发达的美国 公司在实践中发行的普通股和特别股12是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彼时福特公司将上 市股份划分为普通股和 b 股,此处的 b 股亦即最早的“特别股”,虽占福特公 12 特别股是“有某种特别权利或某种特别义务的股份” ,与普通股相对。参见,赵旭东主编: 公司法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第 310 页。 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9 司极少部分股份(6.87),却为福特家族股东拥有超额表决权(40),因此 又称之为“家族股”。再有美国国民保险公司(cica)将发行的普通股划分为 a、b 两类,前者上市交易,其现金红利是后者的两倍,且有更好的流动性,为 社会中小投资者持有; 但持有后者的股东才拥有组成股东会议选举产生公司执行 董事的更大的表决权,其为家庭信托基金下的 b 类股东持有13。基于公司自治原 则, 美国公司只要在公司章程中对特别股股东权利义务优先或受限的情况予以列 明,在实践中就能发行特别股并规定特殊的表决制度。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国家 中的类别股份制度最初是为了维护发起人股东或家族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 避免 股权被稀释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他们有相对完善的中小股东保护机制,股市的 接管风险、独立董事制度和小股东的“用脚投票”等都能制约控股股东权利滥用 的行为。后由于股权结构的高度分散,类别股份制度被用于抵制证券市场的恶意 收购、维护控股股东地位,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地发展。 类别股份制度后被引入股权结构集中的国家中, 主要是为了解决控股股东滥 用控股地位侵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主要目的却不再是为了保护控股股东。如在 日本,为了满足公司顺利融资、投资者对风险和盈利的不同偏好,早在明治 32 年就在商法典中赋予了公司设置优先股和劣后股的权利, “经营状况不好的公司 可以发行优先股筹集资金; 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可以发行劣后股以避免影响现有 股东的利益;偿还股是为满足公司内部人的资金需要而引入其他投资者,待资金 状况好转后则将其逐出股权结构,以稳定公司经营权”14。日本后又在 1938 年、 2001 年、2002 年以及 2005 年都大幅度地对类别股份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以 使企业能应对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达到更快捷、广泛融资的目的。 综观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众多国家的类别股份制度可以获知, 各国公司根据 自身需要发行不同的类别股,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类别股份制度。在股权高度 分散的欧美国家,类别股的发行多用于维护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在股权 集中的国家中,又主要用于维护在财产权上存在较大差异的不同类别股东的利 益。 但究此两种情形始终离不开类别股份制度的基本原理“特别股东予以特别保 护”。只是由于各国法律传统、社会体制等方面的不同,该制度被用作不同的用 途保护不同的对象。 13 朱武祥,杜丽虹: “质疑类别股东投票机制” , 新财经 ,2004 年 4 月期。 14 杨正洪,李飞: “试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分类表决制度” , 证券市场导报 ,2005 年 2 月期。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四) 类别股份制度的价值意义 第一,类别股份制度具有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的天然功能,公司在发 行股份之初或新增股份时,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发展资金需求等组合设计出不 同权利分配的类别股份产品, 从而利用类别股份制度吸引不同投资者实行多样化 的融资渠道达到融资目的, 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投资者都能根据自己 对股权内容的偏好选择股份,从而达到公司与投资者的双赢,甚至促进风险投资 行业的长远发展。如以私募股权基金为首的金融机构投资者,投资意图不在于公 司的管理控制权,而是高风险的股权投资回报效益,故而购买可以防控投资风险 的类别股份是他们理所当然的选择, 该类别股份可以通过设置金融投资者对公司 对外投资、对外担保等重要事项的否决权15,财务主管的选举权,甚至可以在股 权中为其设定固定且被担保的投资回报16。 第二,类别股份制度对于合理分配股东之间的股权、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方 面都有积极作用。公司的设立可以有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前期投入,股 东可以以资金、不动产、知识产权等方式入股获得股份,但不同投资者对股利分 配、 公司控制管理等有不同的要求,公司则可以按照股东的出资性质设定类别股 份予以分配股权。同时,基于类别股份制度对“资本多数决”原则的修正,类别 表决提升了持少股的股东在股东大会的话语权,也可赋予这部分股东董事选举 权,从而保证少数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 第三,公司发行类别股份可以建构理想的控制权关系,实现公司经济利益与 股东控制权的合理分离。公司可以发行有多个表决权或者无表决权的类别股份, 也可以允许某类股份选举一名甚至多名董事, 最终赋予某个只有公司少量经济效 益分配权甚至无分配权的股东却享有对公司的控制权。 类别股份制度的这一价值 在美国著名的 lehrman v. cohen 一案17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在我国的股权分 置改革这一巨大工程中,国家一方面想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减少国家股东 负担, 另一方面还要有利于社会公众股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防止流通股股东与非 流通股股东再次利益失衡, 可以将国有股设立成无表决权但可优先享有在股利和 15 “保证就特定事项的表决拥有否决权的一种灵活的且万无一失的机制是使用不同类别的股份。 ”william meade fletcher, fletcher cyclopedia of the law of corporations, thomson reuters, 2011, p5289. 16 “有判决认定,优先股股东享有的在股利分配和剩余财产分配方面的优先权可以通过抵押来担保。 ” richard a. booth, financing the corporation, thomson reuters, 2009, p50. 17 robert w. hamilton, the law of corporations-in a nutshell ,fifth edition, west group 2000, pp286-287,353-356. 我国类别股份法律制度研究 11 剩余资产等财产利益分配的优先股, 且可以逐年累计发放股息, 即可累计优先股。 这样的设置可以解决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仍然过于集中导致的内部人控制、 国家股东负担重以及中小股东缺少参与等问题。 第四,公司可以将类别股份制度作为企业并购和防御敌意并购的战略工具。 并购是在资本市场中公司实力得以扩张的主要方式, 一个公司既要想法设法并购 他公司,又需要避免自己被他方敌意并购,类别股的设置在此两方面都具有强大 的功能。在并购他公司时,可以发行优先股置换被并购方的资产,防止并购后扩 大股份丧失或减少自身原有的控股权。 在防御敌意并购时, 目标公司可以通过 “重 塑表决权”和“股东权利计划”(又称“毒丸计划”)增加并购方的并购难度, 保护自己。前者是通过发行无表决权的类别股,在公司被收购后,该类别股立即 转变为拥有超额表决权的股份,从而稀释了收购方的控制权。后者是目标公司发 行可转换股份,一旦公司被敌意并购,该股份就转换为收购方公司一定数额的股 份,当然,此数额是目标公司股份价值的数倍。从而提高并购方的成本,使其望 而却步,即使目标公司被并购后也能为此类别股股东带来高额利益18。 最后,类别股东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规章制度中就已经引入类别表决方面的内容用以解决具体股权问题, 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运用,自优先股的优先表决权、a 股和 h 股的分类表决到 社会公众股东表决制度的出台, 类别表决制度无论在公司实践中还是理论中都已 为大众普遍运用。但我国现有的类别股份制度存在类别混乱,缺少授权性、系统 性和可操作性等多方面的缺陷, 其不应当只是在政府规章等层级较低的规范性文 件中予以规定,在我国法律层面的认可是绝对必要的。同时它也不应当是单纯的 “类别表决制度”,而应是包含有类别股设置、类别表决制度、权利义务责任制 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系统规范的总和。当前,我国虽有证监会颁布的关于加强 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暂时缓解股权分置的严重弊端,但社会公 众股股东表决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非普适性是显而易见的, 它作为解决股权分置 的过渡性措施最终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而类别股份制度作为保护类别股东平等利 益的一项独立制度有其普适价值, 终将被纳入公司法律制度中作为不可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