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教育研究 摘 要 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产生一些弱势群体,高校的 改革也不例外。当前, “弱势群体”在校园中已经存在,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高 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形成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是挫折 商数问题。弱势大学生耐受挫折的商数不仅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成长,而且对 高等院校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社会 性问题。因此研究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挫折心理构成机制及其心理行为规律,探讨 有效的教育诱导措施,不仅是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需要,也对深 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目前, 研究高校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探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大学生弱势 群体思想问题等等的文章不少, 但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规律 与教育对策的文章较少,并且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即工作总结和新闻叙述 多,实证研究少;微观描述多,宏观系统研究少;感性认识多,学科化的理性探讨少。 本文立足现实,博采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精华,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案例分 析等方法,深入系统地剖析了高校中弱势学生群体的各种表现,分析他们在面对挫折 时的心理动态,挖掘其形成的深层缘由,探讨了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及其行为形 成、发展、改变的规律,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教育方法。即采用认知教育法、情境熏陶 法、榜样教育法、行为实践和意志磨炼法、自我教育等方法,让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 范围得以缩小,弱势现象得以改观。 本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 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研究的现状做了简要的评述, 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 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正文。首先从大学生弱势群体及挫折心理教育相关概念入手,阐明了 不同弱势群体的界定及相互关系;第二,阐明了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挫折心理教育 的现实意义,说明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的必要性;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第三,介绍了大学生各类弱势群体的不同表现,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常见的挫折心理类 型及其成因以及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揭示了挫折心理对大学生就业、学习、生活以 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影响;第四,阐述进行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教育可行性对策 及方法,共从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是建立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动态数据库;二是采用 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强调弱势群体心理的脆弱敏感易导致心理危机,强 调心理危机预警的前中后的衔接;三是弥补人格缺陷,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论述如 何形成健康人格的方法以及有效途径,让大学生弱势群体从根本摆脱心理阴影,走向 正常群体。 关键词: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对策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i frustrated psychology research on vulnerabl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 reform is the re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which is bound to some people interests, and results in some vulnerable groups, the same as university reform. currently, the vulnerable groups already exist in campus and has been gradually expanded. the form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 as is called the frustration quotient problem. frustration tolerance quotient of disadvantaged students not only affects the lives of their confidence and growth, but also affects higher institutions, and even have had a lot of influence on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nd could have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therefore, learning on vulnerable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mechanism of frustration and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sychological law, researching on effective education measures, are not only to help disadvantaged students overcome setbacks and success, but also to further promote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o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ve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t present, many articles about laws 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elf-esteem of college students, problems about explor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poor, vulnerable groups of students, but articles targeted to vulnerable group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 educational outcomes of psychological are less, which show out prevalence of three little and three more that the work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v described in summary and press are more, empirical research are less; microscopic description of many macro-system are less; perceptual research are more and rational study of are less. this article based on reality, gathering the essence of similar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rough methods about literature review, theoretical research, case analysis, analyze all manifestations on vulnerable group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in-depth, analyze their psychological dynamics facing frustration tap its deeply cause, and law of frustrating form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heir behaviors on foram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and made a number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methods. the article adopts methods on education cognitive, situational influence, education law model, behavioral law practice, self-education and so on, which would reduce the scope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the phenomenon of change.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s main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briefly reviewed domestic and foreign of students in disadvantaged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of the research.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ody. first of all the article introduces vulnerable groups and psychological education-related concepts, which clarify the definitions of the different vulnerable group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second, it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n frustration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which shows the needs about educating college students setbacks, frustrations and improve their affordability; third, it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types of vulnerable groups, analyzes the common types and causes of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on their psychological behavior, reveals the impact on their employment earning, lif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tc. fourth, describes feasibility of measures and methods of vulnerabl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one of which is establish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emphasizing the psychological aspects; the other is make up for personality defects and shape the healthy personality, which discuss ways to get rid of psychological shadow and to the normal group.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vulnerable group; frustrated psychology; suggestion 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 的侵权行为。文中除已经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保证人(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华北 水利水电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公开和编入有关数据库提供检索, 并 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复制、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原件或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涉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 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签字日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方案、措施的出台和实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随 之深入和发展。改革必然会影响一部分人的利益,产生一些弱势群体,高校的改革也 不例外。当前, “弱势群体”在校园中已经存在,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高校中形 成的弱势大学生是由各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因而弱势的大学 生心理的不健康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这不仅对他们自身成长发展产生影响进而还 会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弱势群体十分必 要,分析当代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构成,不仅是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 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是为今后我国的建设事业培养可造之材的必然途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上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影响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他们 在收入、社会地位、合法权益、与其他群体的相对竞争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利的,成为 了“弱势群体” 。在人们的印象中,像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乡贫困人口、贫 困地区群众、伤残病人、特困户、孤寡老人是弱势群体的组成部分,却很少把目光关 注到高校中的大学生,但是“弱势群体”在校园中这个群体已经存在,并且有逐步扩 大的趋势。例如,不同社会群体在入学机会上的不平等,同一社会群体中的个体由于 学校条件、地域经济、文化状况等造成发展潜能方面机会的不平等,由于家庭背景、 父母期望不同等因素造成学习能力相同者的学习抱负方面的不平等, 由于家庭离异导 致的孩子教育异常等等。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引发了其他若干问题,它不仅对青 少年自身成长发展产生影响并且还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之一就是所处的的社会地位带给他们沉重 的心理负担。 大学生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心理上对于家庭事故和灾害的基本抵御能 力都比较弱,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更是如此,因此这个群体更易滑落到社会阶层的底 层,各种社会风险也更易在他们身上爆发。刚踏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弱势群体一般来说 生活都比较贫困,没有经济基础,相应的社会关系等资源也较为缺乏,仅靠自身的努 力很难达到较高的期望目标,因此与此相对应的就会产生较高的剥夺感,从而产生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挫折情绪和心理。这种普遍、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和较为强烈的受挫情绪,极易引发不 满、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和情绪,导致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压力,而这 些又很难通过自我调适能够改变, 长此以往, 甚至会导致精神疾病或犯罪行为的产生。 目前,我国在不断探索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的途径,也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来保障高校 的教育体制改革,其中就有不少涉及到关注弱势群体的方案,包括要充分保障大学生 弱势群体的利益,给予弱势群体一些优惠政策和保护措施,尽可能的保障他们的公平 主体地位等等。物质的救助固然重要,但心理的调试和服务才是根本,这已经受到贫 困大学生救助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因此及时而正确的引导弱势群体的悲观失望情绪,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公平和平等机会的涵义,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极其重 要的。 弱势群体面对的挫折和磨难相对于正常人群要多一些, 使大学生如何面对这些冲 突和矛盾,让他们成长与动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 题。 (二)研究现状及问题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外挫折教育的相关理论已经形成系统,国内关于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章很多;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看法。这些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宏观 上着眼,借鉴国外心理教育研究的既有经验,忽视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 脱离了我国国情。因而其结论往往以偏概全,缺少实际指导意义。从笔者目前查到的 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 以往单方面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研究和大学生挫折心理问 题研究相对较多, 但二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规律与教育 对策的研究却非常少。像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张旭东、车文博著挫 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针对大学生常见九种挫折类型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同时, 围绕大学生对挫折的认知、受挫时的感受、遭遇挫折的类型、挫折的归因及应对策略 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海洲、边和平著挫折教育论比较系统地探讨挫折教 育理论与实践;沈立文著中国弱势群体(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社,2005) 较多 地论述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农民工、失业者、部分老年人、残疾人等, 对于高校中的弱势群体涉及甚少; 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 (陆士桢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7)针对的是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其中有 一部分谈及城市贫困大学生现状及社会救助政策方面; 骆群著 “弱势群体” 再界定 (南京社会学研究 ,2007 年第 3 期),熊永华著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等寥寥几本虽有一些成果,但也都同时面临研究面过窄, 也没有专门对于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教育的专著。 就学术论文而言,有针对性谈及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教育也寥寥无几, 有论述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有探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研究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问题的;都是从不同侧面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问题的,但都 不全面不深入,并且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即工作总结和新闻叙述多,实证 研究少;微观描述多,宏观系统研究少;感性认识多,学科化的理性探讨少。 (三)研究方法 本文以心理学相关挫折理论为理论支撑,综合利用了文献分析、理论研究、调查 分析、深度访谈等方法,全面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特点、形成原因及其行 为表现,并针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典型挫折类型提出了有效应对策略,为开展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本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并对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心理研究的现状做了简要的评述, 并指出了本文 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正文。首先从大学生弱势群体及挫折心理教育相关概念入手,阐明了 不同弱势群体的界定和相互关系;第二,阐述了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挫折心理教育 的现实意义;第三,介绍了大学生各类弱势群体的不同表现,重点分析了其挫折心理 因素;第四,阐述进行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教育可行性对策及方法,共从三个方 面来论述: 一是建立大学生弱势群体动态心理数据库; 二是采取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 机干预体系,强调弱势群体心理的脆弱敏感易导致心理危机,强调心理危机预警的前 中后衔接;三是弥补人格缺陷,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论述如何形成健康人格的方法 以及有效途径,让大学生弱势群体从根本摆脱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群体。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四)本文的创新点 从相关的文献看,对教育中的弱势现象,人们已从社会宏观层面和教育教学层面 做了一些研究。以往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挫折现象、成因和对策的一 般性研究,缺少深入系统地有效性研究;本文特在此基础上,有了创新方向: 1、研究角度上,本文侧重于系统研究,这在目前关于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挫折 心理问题研究中并不多见。 2、研究内容上,本文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挫折心理,从内涵到成因以 及对策方面都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分析和新的观点。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5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挫折心理教育的新阐释 (一)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 弱势群体就是在我国社会转型中容易受到排挤或打击,缺乏政治、经济和社会机 会,没有或很少有能力获得自己想拥有的东西,个人和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 低标准,处于社会权力结构底层的社会成员的集合。 我国政府首次用“弱势群体” 一词,见于 2002 年 3 月朱鎔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弱势群体就成为 全国上下关注的热点。 本文要界定的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弱势 群体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概念界定。依据经济程度进行划分,指的是处于经济 上弱势的大学生,但经济上的弱势可以导致学业、身体、心理上的弱势,主要指“贫 困生” ;有些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虽然家庭经济相对富裕,但自身素质、能力不高, 竞争力低的学生;依据就业进行划分,是指应届毕业生中通过“双向选择”却没有用 人单位接纳的学生。综合而言,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因经济贫困、心理不健康、 身体素质弱、学习成绩差、思想行为不良等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学习、生活、就业处 于困难和不利境地的学生。 高校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构成来源比较杂,分析弱势群体的一般形成原因,大致可 分为自然原因、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具体到高校中的这个群体来说,首先,生理原 因中的年龄因素应当排除;其次,生理和精神方面的残疾也应排除,因为这是在一般 社会状况下都可能导致青少年成为弱势群体的因素,本文就不再阐述这方面原因了。 在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贫困生、部分独生子女和新生、就业压力大的毕业生、被学业 困扰的学生等,这些具有不同特征的群体,这些群体中的个体都可以成为人格完善、 社会适应良好的人,但由于其群体的特殊性,如果缺少相应的教育、引导和干预,也 可能成为大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二)挫折心理教育的相关界定 陆士桢.中国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现状与社会保护政策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 唐素芝.大学生弱势群体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1、西方现代心理学派有关挫折的理论 西方学者近百年来在心理领域对挫折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建立了不同的理 论。了解这些理论,对于我们系统研究挫折问题是很有益处的。 首先,关于挫折的非认知理论。第一是挫折的本能论。麦独孤(william. mcdougall,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871-1938)认为,人在社会行为中遭受挫折而产生 情绪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各样的挫折行为反应,都是本能冲动的结果。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1856-1939)的观点是,一切精 神疾病的根源也就在于心理性欲(或力比多,libido)受到压抑或阻碍,即挫折;神 经症的驱动力量的根本性质是本能,目标在于获得满足和避免挫折。第二是挫折的行 为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阿姆塞尔(美国心理学家,a. amsel)提出了一个新的理 论即“挫折奋进”理论,该理论从操作的性质角度上出发,把挫折定义为当前有机 体在先体验到奖赏后又体验到无奖赏时所出现的情况;并且他认为,人在受挫折后出 现努力奋进的可能性是有的。第三是挫折的需要理论。勒温(kurt. lewin,美国心理 学家,1890-1947)等人认为,当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挫折体验;荣 格(c. g. jung,瑞士心理学家,1875-1961)认为,当一个人的自我实现不能满足时, 就会产生挫折感,马斯洛(a. h. marslow,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8-1970)和罗杰 斯(c. r. rorgers,美国心理治疗学家,1902-1987)以心理治疗临床实践的视角出发, 提出了“自我实现”的需要受到压抑是挫折产生的根源的理论。 其次,是关于挫折的认知理论。其主要理论内容是:人在遭受挫折之后,是否会 产生挫折感及强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挫折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和理解,即对 挫折的认知。由于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同样的挫折情境,对不同的人来说,就可能 产生完全不同的挫折反应。 因此, 改变认知过程, 就有助于增强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消除挫折对人的不良影响。艾里斯(albert ellis,美国临床心理学家,1913-)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挫折的 abc 理论就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代表。 挫折的 abc 理论是艾里斯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创立合理情绪疗法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 ret)时提出来的。艾里斯采用图解方式来说明人之所以情绪困扰的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1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5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7 原因,同时也可以根据此图解说明如何实施心理治疗(ellis,1979) : abc d a 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 ,即指当事人所遭遇的当前事件。 b 代表当事人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 ,即其对这一事件 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 代表在 a 发生之后,当事人出现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即在特定情景下,当事 人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emotional consequences) 。 d 代表治疗(因为 ret 的主要治疗技术是教导当事人对 b 进行诘难,故用 disputing 的缩写 d 表示。 ) ,即劝导干预(disputing intervention) 。 以上图解,可以代表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实际应用。a 代表发生 的与己有关的事件,是既成的事实,它可能是既成的客观事实(如电脑出现故障) , 可能是别人的态度或行为 (如别人与自己意见不一致) , 可能是人与已关系的改变 (如 失恋) ,也可能是自己行为的后果(如考研失败)等等。c 代表个人对事件的情绪反 应后果;个人对事件情绪反应,可能是适当的(忧喜如常) ,也可能是不是什么样子, 均非由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人既成事实所产生的信念 b 所引起。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 a 引起的, 即 a 引起了 c。按照 ret 的看法,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 b 总是带着或根据而大量的 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好来体验事件 a。因此,对 a 的经 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不是引起的情绪行为反应的 直接原因,直接的起因是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 b 才是引起人的 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 艾里斯认为, 一个人之所以情绪困扰或心理异常, 主要原因不在于外在世界使然, 而在于他自己如何去面对外面世界,即心理异常之形成是个人自己的责任。治疗人员 的责任,在于从旁指导与劝说,从而纠正其对事件本身所产生的错误信念,藉以达到 心理治疗的目的。此即图解中的 d。例如,邀请某人吃饭遭到拒绝,一种人会这样想: “别人看不起我,也不相信我” , “这不像话,我不忍受别人的拒绝” , “我以后不想也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2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没有信心再邀请别人吃饭了” ,于是便产生抑郁、自卑等消极情绪。另一种人会这样 想: “他也许真的很忙,或者有其他不便启齿的理由,我不能让别人勉为其难。 ” “这 有什么关系?再找其他朋友就是了。 ”于是,原先的消极情绪就会慢慢减弱以至消除。 在上述案例中,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和信念会引起 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情绪反应;前者被称为非理性信念,后者被称为理性信念,理性 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情绪反应;而非理性信念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 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非理性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 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艾里斯时认为,人的非理性信念往往具有三个特征:a.绝对化 的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 生这样的信念。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在挫折面前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因而造成不适当 的情绪反应;b.过分概括化,指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一方 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一遇挫折便概括自己“没用” ,是“失败者” ; 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c.糟糕透顶,这种不合理的信念认为,某一事件发 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这种信念个体陷入严重不良的情绪体 验之中而难以自拔。艾里斯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 但又常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 按艾里斯的解释,人的非理性信念中,以下十点是最主要的:在个人与他人的 关系上,个人应该得到他人的喜爱、接受和赞许;一个人要想有自我价值,他必须 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他在行为表现上必须能做到十全十美的程度;对为非作歹 的坏人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和法律制裁;在生活中,逃避困难、挑战和责任要比面 对现实解决问题容易得多;个人所希望的任何事情不能如愿以偿时,那将是可怕的 伤害;个人的一切不幸,不是环境所迫、就是别人加害,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 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 总应该有一个正确的、 完整的答案, 若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个人现在的一切痛苦,乃是由于过去的不 幸造成的,而现在的一切痛苦,又会造成将来的不幸;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随地可 能发生的灾害等等。 有些人之所以形成压抑、悲观、敌对、焦虑、忧郁等心理异常 现象,归因于当事人对自己生活经验的非理性解释。人们如果能主动调整自己的看法 陈炎.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探析 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9 和态度,就可调整自己的情绪,变消极为积极,就可解除苦恼和郁闷。而合理情绪疗 法也就是企图指导案主将情绪理性化,在面对任何事件时,学习给予合理的解释,以 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挫折通过人的不合理的 信念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以及由情绪困扰所带给人的不良影响。 挫折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在发生挫折时对行为反应的制约作用, 并将这一理论具体 运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在挫折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进步意义,是值 得注重的挫折理论。因此调整人的意识过程,尤其是认知结构,改变认知过程,健全 自我意识,就有助于增强人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消除挫折对人的不良影响。 近年来,国外在研究对挫折心理问题方面有了新的进展。霍曼斯(george casper homans,美国精神病学家,1910-)研制的社会适应等级量表,它说明了人在一定期间 内对挫折的承受量是有一定范围的。例如,他还把一个人所承受的刺激量进行细分, 以年为单位,做了具体规定,如果超过适应的承受量人的心理就接受不了。1997 年, 首次出现“挫折商”的概念,这是美国职业培训大师斯托茨在挫折商:变挫折为机 会 一书中提出来的。 在这本书中, 挫折商就是指一个人化解并超越挫折的能力。 2000 年,他又写了一本书, 工作中的挫折商 。从此以后,aq(adversity quotient,逆 境商数)成了职场培训中的重要概念。按照斯托茨的理论,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一个 人的 aq:控制(control)、起因和责任归属(origin 二是挫折认知,即受挫者对挫折 情境的感知、体验和评价,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它的影响很大。三是挫折反应,指伴随 着挫折认知,受挫者对自己的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焦虑、紧张、 愤怒、攻击或躲避等都是常见的反应。当这三方面因素同时存在时,就形成典型的挫 折心理。挫折心理并不是由三方面全部存在时才能形成,这要看具体的情境和当事人 当时的感知心理,只有当个体感知或意识到挫折情境时,才会产生挫折心理。可见, 挫折认知是来确定挫折情境和挫折反应之间的联系, 挫折反应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 认知。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1 二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挫折心理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挫折心理教育是时代要求 挫折心理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因为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矛盾 和竞争的存在,那么人必然会面对挫折。在当今高等教育面临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时候,对大学生进行挫折心理教育(尤其是对弱势学生群体)是提高大学生 的整体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这些年,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起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对青少年进行挫折心 理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从 1993 年 2 月中国妇女杂志刊发文章,呼唤“挫折教 育”开始,以指导人生、陶冶人生、激励人生为目的的挫折心理教育,一直作为新时 期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引着人们自觉挖掘自身潜力,学会处理如何正 确面对挫折和如何战胜挫折。而挫折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针对弱势群体,教育他们 以楷模为榜样,增强自身心理免疫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周围环境的 调节能力,重点是改变自身行为模式和认知结构。 我们讲挫折心理教育,实际上就是预防挫折教育和挫折调整教育。 挫折心理教 育要完成的任务有:一是如何使挫折变成一种磨炼意志的机会,如何使自己勇敢面对 挫折,不被挫折打击得意志消沉,而是在挫折考验中变得成熟,身处逆境仍能保持心 态平和,保持正常活动能力;二是如何认识、研究和把握挫折的实质和规律。 当今人们面临的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即改革开放。改革繁荣了市场,使经济得 以高速发展的同时,给人们也带来了观念的全面更新,然而改革对人心理世界的巨大 冲击激发了心理矛盾,让人们感到不知所措。人们面对这种社会环境,只有主动调整 自己的心态,才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青年大学生要想为今后走上社会打 下良好基础,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生活环境和遇到的各种生活难题,就必须 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挫折心理教育,首要的就是增强挫折承受力。当学生面对挫折 时,要学会分析受挫折的原因;要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要求他们做到既不逃避 责任, 也不过分自责; 坦然面对, 泰然处之。 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要求。 唐书怡.大学生挫折心理研究 d.重庆:西南大学,200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二)对大学生弱势群体挫折心理教育是个人发展要求 1、挫折心理教育是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 大学生中有一小部分的人心理素质偏差, 他们会因面临各种压力或过度自卑而在 做任何事情时都没有信心:或因没通过考试或求爱被拒而看不起自己甚至对世界绝 望;或因人际关系失调而逃避群体;或因不能够适应激烈竞争而萎靡不振。我们需要 研究解决的课题就是如何完善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和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 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把挫折心理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列 入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了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偏差与不足。 2、挫折心理教育是辅助大学生弱势群体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必然会遇到的一种心理体验, 不同的人会有 不同的应对方式,如果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那就为重新崛起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契 机。 人若想走向成熟、 走向成功, 那就要在艰难困苦中面对磨难百折不挠、 自强不息。 在 21 世纪,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这类人才的塑造要求教育工作者对 学生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使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消除其对挫折的迷茫与困惑,从而 培养其自身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提高学生自身随时应对挫折的能 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工作者还要在日常工作中理解和分析学生的异常心理 现象,了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和处理学 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1)树立信心,克服自卑 首先,抓“争当祖国的优秀接班人”的教育,要把学生的学习目的与祖国建设, 学生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相联系、相挂钩,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责任感和产生强大的 学习动力;其次,抓“知识就是就业的前提”的教育,把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与一生的 成就联系起来,使大学生现实的学习与将来的前途挂上钩;这样从理论结合实际、从 集体结合个人、从眼前结合未来进行教育与调试,可以使大学生逐渐树立信心,克服 自卑感,从而充满信心地投入紧张的大学学习和生活中。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3 (2)培养品质,提高意志素质 第一,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教育工作者要使他们认识到,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肩负着为祖国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强化大学生责任感的同 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拥有知识才能具备完成使命的能力。第二,培养学 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把学习兴趣与学习需要、就业需要 相挂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定立学习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学习 任务的完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方式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 (3)学会学习,优化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这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教育指导。像学习动力不足、兴 趣狭窄、 嫉妒心态、 自卑心理、 承受挫折力低等, 这些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严重的障碍。 从心理教育角度来看,通过优化学习心理,调控学习心理障碍,可以改善这些情况; 并且在调适学习心理障碍的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学习动力的缺乏表现为无求知欲望,如因厌倦而逃课。大 学生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来提高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学 习任务和目标,当圆满完成任务,获得的成就感时,学生就会保持动力继续去学习。 调整心态,避免焦虑。学习焦虑表现学生想学习但缺乏自信,矛盾的心理加大压 力产生焦虑反应。大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不把学习好坏看得过重,从实际出发采取 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来改善情绪。 控制急躁情绪,防止自暴自弃。自暴自弃表现为当连续完不成学习任务和达不到 学习目标,挫败感产生的无助心理和从此放弃努力的行为缺陷。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 正确对待学习当中遇到的失败,分析失败的各方面原因,有目的地改正,重视循序渐 进;让学生一点点看到自身的进步。并在学习中要培养勤奋的学习精神和严谨的学习 态度、坚毅的学习性格、求实的学习作风和创新的学习意识。 调整学习方法。中学时的学习方法与大学的完全不同:一种是被动的、依赖的、 应试的;一种是主动的、研究性的和实践性的。例如,学生会听课,善于自己安排时 间,注重实践应用等等。只有在调适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上优化学习方法,才能使大 学生提高学习质量,达到学习预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4 三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心理问题 1、贫困生群体过度自卑与强烈自尊的心理矛盾 1999 年后高校的大规模扩招,推进了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贫困大学生的人数越 来越多。2004 年 8 月,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指出,在校贫困的生的比例为 20%,已 达 240 万左右,特困生为 5%,约 160 万。 据青岛滨海学院 2005 年一份民办高校大 学生心理状况与贫困生心理的调查研究显示:在 1120 份样本中,在家庭经济状况中, 心理健康程度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下降而下降,较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差。 目前, 我国贫困大学生的主要构成来源有四种:一是来自老少边贫地区的学生;二是城市低 收入家庭的学生;二是城市低收入家庭学生;三是多子女家庭与非常态家庭学生;四 是遭遇疾病或重大家庭变故的学生。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经济状况同一般社会水平相比 有较大差距,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 贫困生家境虽贫寒,但在原有的生活环境中并未感到明显的心理落差。而一旦 来到繁华都市, 与家境良好的学生生活在一起时, 这种环境的反差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他们才渐渐感觉到反差的存在与不容忽视。多数贫困生能够正确的调整心态,积极适 应大学生活,而当他们理智地调整心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习而不是相互攀比,试 图通过优秀的学习成绩来改变自我时, 却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 由于学习底子差, 再加上经济上的困窘令他们比普通学生压力更重, 他们内心里较重的自卑感和强烈的 自尊心激烈地碰撞,这令他们心理变得极为敏感,刺激触及自己痛处的事物就会让他 们产生强烈的内心冲击。 自卑导致一部分贫困生自我鄙视,对自己持否定的态度,因而他们缺乏生活的 积极性和热情;而对自尊的维护是人的需要和本能,自尊原本也是个人素质得以良好 发展的前提。它是一种强大动力,推动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奋发图强,但过于 强烈的自尊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尘网覆盖施工方案(3篇)
-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小学生(3篇)
- 2025年度绿色能源合作项目设备移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专业离婚协议书起草指南与制作细则
- 2025年度跨境电商物流配送员工劳动合同及税务合规执行标准
- 2025年度企业员工分红激励及职业发展权益保障全面协议
- 2025年城市燃气供应与压缩天然气运输网络建设合同
- 2025年智能安防系统专业运维承包服务合同范本
- 绿色农业发展项目研发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智能养猪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
- 消除“艾梅乙”医疗歧视-从我做起
- 2021年徐州邳州市教师进城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税务自查(稽查)报告模板(参考)
- 外科学课件-尿石症与泌尿系梗阻
- GB∕T 18159-2019 滑行车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蜈蚣养殖技术资料
- 《三字经》PPT课件(完整版)
- 质量验收记录-雨污水管道表格
- (精心整理)大六壬基本口诀
- WCDMA——特殊场景传播模型应用指导书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