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4 页 内 容 提 要 在现代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多数决原则是一项重要原则不可否认多 数决原则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控制股东对多 数决原则进行滥用就可能引发多数资本的暴政造成对小股东的侵害 控制股东基于其对多数股票的所有权在公司中拥有小股东不可企及的权力 优势包括对公司决议有强大的表决力和影响力甚至能够操纵和控制管理层 在股东大会虚构化现象严重的今天控制股东得以以此不断地追求一己私利而 如何杜绝这一现象成为公司法的一项重要课题 英美公司法明确规定控制股东应对小股东承担信义义务包括注意义务和忠 实义务与董事的信义义务不同的是注意义务只是在控制权出售时控制股东承 担的义务而忠实义务是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核心包括不得欺诈排挤小股东 不得进行内部人交易不得进行自我交易不得篡夺公司机会等内容 当控制股东违反其信义义务时英美法给小股东提供了直接诉讼和派生诉讼 的权利小股东可以请求法院判决控制股东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或请求法院发布 禁令宣布公司的决议无效小股东还可以行使异议评估权就公司的重大决议 提出异议并公司收买或补偿其持有的股份后退出公司 英美公司法通过对控制股东课以信义义务和对小股东提供法律救济来平衡 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利益这对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有益的借 鉴 主题词 股份公司; 控制股东; 信义义务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5 页 abstract in modern corporations, “the majority rule” is an important rule of corporation governance. it cant be denied that the majority rule play a important positive role during the course of corporation development. however, i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buses the majority rule, it will happen “tyranny of majority capital”, and will do harm to minority shareholders interes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have strong powers of controlling and commanding to corporation matters which the minorities can not have foreverand sometimes they can even control directors and managers. today, it can be said to some extent that corporation general meeting exists in name only. in this circumstanc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can use their powers to pursue their own benefits which perhaps opposite to the interests of corporation and of minority shareholders. it is a great task of corporation governance that how to prohibi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from doing this. in uk and usa, corporation law provided tha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should bear fiduciary duty to minorities, the substance of fiduciary duty are duty of care and duty of loyalty. the fiduciary duty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directors. as for the formerduty of care will be happened only in the sale of control, and the duty of loyalty , which prohibit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from oppression on minority, insider-trading, self-dealing and usurping corporation chance, is the crux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fiduciary duty. onc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breach his fiduciary duty, the common law provides minorities the rights of direct suit and derivative suit. then, the minorities can request the court to order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responsible for the damages, or to make an injunction, or to declare the corporation decision void. and the minorities can also exercise their appraisal right of dissenting shareholders. during this procedure, they could show the dissent opinions in the general meeting and withdraw from the corporation after their share had be purchased or compensated. the corporation law provides the fiduciary duty on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and the legal relieves to minorities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between them, it is a useful reference to improve chinese corporation governance. k e y w o r d s j o i n t - s t o c k c o m p a n y ; c o n t r o l l i n g s h a r e h o l d e r s ; f i d u c i a r y d u t y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6 页 引 言 股份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是典型的资合公司股份公司尤其 是现代的股份公司的设立是为了吸收小资本用以兴办大事业因此公司法中 一般只规定股份公司股东的人数必须高于法定最少人数而不对最高人数进行 限制这造成了现代股份公司的股东少则几十人多则可达百万之众这些 为数众多的股东不是按照等量平均地持有股份各股东也因所持股份的数量 不同而对公司决策享有不同的表决权 股份公司是一个法人实体他没有自己的意志其民事行为能力以团体意 思为前提在股份公司中是通过组织机构产生自身的团体意思因此股东大会 作为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其意志体现了公司的意志因此组成股东大 会的股东的意志就构成了公司的意志在股份公司的治理中通常采取资本多 数决原则也称为股份多数决原则该原则在分配投资风险吸引投资热情方 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突出地反映了股份公司的资合性特点成为股份公司得 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基础也是股份公司区别于人合性质公司的重要法律特征之 一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大股东的意志能通过股东大会上升为公司的意志 因此持有公司多数股份而不是持有少数股份的股东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即大股东在公司中处于支配和控制地位 股份公司实行资本多数决原则是建立在控制股东按照公司的利益而行事的 假定前提之上的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大股东和公司小股东在利益上存在 差异因此大股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侵害公司和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就不可避免 地时有发生而造成这种侵害的原因就是多数决原则的滥用即大股东控制权的 滥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公司法无不尝试着从各个角度来监督和限制大股东的 控制权通常以制定法的形式为小股东设定权利从而限制大股东的权利为小 股东设定提案权质询权表决权代理等权利以制衡大股东的权利如台湾地 区公司法赋予持有相当股份的小股东否决权法国公司法规定小股东有质 询权提案权等英国公司法规定小股东有权要求召集股东会或者规定累计 投票和利害股东的投票回避等制度直接对大股东的权利进行限制在此之外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7 页 英美法更注重通过判例法确定大股东的信义义务来规范大股东的行为 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的论证分析和探讨控制股东对小 股东的信义义务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8 页 一控制股东的概念 一控制股东的定义 1 控制股东的形成 股份公司的股份不是按照等额进行分配的于是在公司中有的股东所持股 份较多有的股东所持股份较少由此形成大小股东之分大小股东对公 司的控制力是不同的并且无论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何种变化从整体上讲 总有一些股东能够比另一些股东具有更多的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当这种控制力 能使这些股东的意志上升为公司意志时这些股东就成为控制股东 2 控制股东的定义以及相关的概念 我国学者对公司法中的股东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称呼也各不相同从对 公司的控制角度可将股东分为控制股东c o n t r o l l i n g s h a r e h o l d e r 和非控 制股东从持股量划分可将股东分为大股东( m a j o r i t y ) 和小股东( m i n o r i t y ) 此外还有控股股东( h o l d i n g s h a r e h o l d e r ) 等称谓对这些概念公司法并没有一 个明确的统一的划分标准和准确的定义在英美公司法律文献中同样也没 有对这些概念做出确切的定义 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的定义控制股东c o n t r o l l i n g s h a r e h o l d e r 是指 由于股东持有公司发行在外股份的 5 0 % 以上 或者虽然持有股份较少 但由于 公司股份被广为分散因此该股东在公司中处于能够影响公司行为的地位这 种股东即是控制股东 1与控制股东相近的概念包括大股东 m a j o r i t y s h a r e h o l d e r 和控股股东h o l d i n g s h a r e h o l d e r 在公司法中与控制股东相对应的是非控制股东就是本文意义上的小股 东m i n o r i t y s h a r e h o l d e r 2 他们持有的股票量相对于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 总量而言是很少的以致于他们不能够控制公司的管理或者选举董事 3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公司法中对公司股东的划分主要有两个标准一 是根据股东的持股量二是根据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并且从某种意义上说 1 black law dictionary, 7th edition, st. paul, mann. west group, p1380. 2 我国的学者有时将小股东 minority shareholder 译为 少数股东 或 少数派股东 相应地将大股东 majority shareholder译为多数股东或多数派股东实际上这种译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多数派股东可 能指人数众多而持有公司少量股份的小股东而少数派股东也可能是指人数较少而持有公司大量股 份的大股东多数股东和少数股东究竟是指股东人数的多少还是指股东持股量的多少从字面上理解 会产生歧义因此本文将采用小股东这样更为清晰明确的译法 3 black law dictionary, 7th edition, st. paul, mann. west group, p1381.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9 页 控制力标准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标准因为持股的数量不能直接反映股东对公司 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有的股东绝对持股量很大但在公司中并不具有控制性的 影响力换句话说仅仅居于多数股份但未行使控制权的大股东不是法律 意义上的控制股东因此必须以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作为控制股东的 最终评价标准本文认为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不在于持有股 票的数量的大小而在于对公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大小 传统公司法认为持有 5 0 % 以上多数股份的股东即为大股东m a j o r i t y s h a r e h o l d e r可以对公司行使控制权但在现代股份公司中由于股权的分 散 持股量未达到 5 0 % 多数股份甚至绝对持股量很少的股东同样可以掌握公司的 控制权这种现象在现代股份公司的法律实践中并不少见因此大股东的外延 窄于控制股东大股东仅指持有一半以上多数股权的股东而这只是控制股东 的一种控制股东主要针对控制权而言控制股东是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股东 能控制公司的决策 能将其意志变成公司的意志 既包括拥有 5 0 % 以上多数股份 具有绝对控制力的大股东 也包括持有股份不足 5 0 % 具有相对控制力的股东与 此相对应的是小股东是指在公司中始终无法对公司的决策产生影响并且其 利益始终受控制股东左右的股东 本文意在从控制权的角度来理解股东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并在这一意义上 采用控制股东和小股东的表述并将这两个概念作为相互对应的概念使用 二控制股东的权利优势 在股份公司中强调的股东平等原则是股份公司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股份 公司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该原则在协调股东之间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方面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股东平等原则包含两层意思实质上的股东平等是指 在同样条件下每个股东应得到同其他成员一样的待遇形式上的股东平等是 指每一股份都有一个相同的表决权拥有相同股份的股东拥有相同的表决权 为了实现股东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平等法律要求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 在一切公司法律关系上均应获得平等的待遇但法律上的平等不是事实上 的相等股东采用资额主义标准确定其权利因此股东的权利的大小与其所 持有的股份是相对应的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是按照股东所持股份的数额和比 例确定持不同数量股份的股东在公司中的表决权和在公司内所发挥的作用是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0 页 不同的持有股份数量较多的股东对公司事务的干预和控制力相对较大持有 股份较少的股东参与能力相对较弱股东的权力取决于其所持的股份数量及在 公司总股本中的比例由此可见股东平等的实质就是股份平等我们不否认 这一原则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股份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 否认股份平等原则存在着缺陷这一原则与公司治理的多数决原则相结合就 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结论在股份公司中拥有多数股份的股东对公司拥有较 多的控制力控制股东具有比小股东更为优势的地位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 下两个方面 1 控制股东具有强大的表决权 英国法院在 1 8 4 3 年的 f o s s v . h a r b o t t l e 4 一案确立了公司大多数股东的决 议作为公司的决议的原则这就是后来多数决原则m a j o r i t y r u l e 得以确立 的基础此后英美法和大陆法都将该原则引入股份公司的治理中根据该原 则在公司的股东大会和其他需要由股东投票表决的场合都将大多数股东的 决议视为公司的决议而将公司少数股东的意思视为公司大多数股东意思以外 的意思不能代表公司的意思和决议当大多数股东的意思上升为公司的意思 后该决议就对公司的少数股东具有约束力多数决原则为控制股东在公司的 优势地位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控制股东可以凭借自己股份持有量的优势 能通过股东大会将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公司的意志 象任何一项制度一样多数决原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该原则具 有合理性能提高公司的运行和决策效率促进公司的发展另一方面该原 则也存在弊端一旦控制股东滥用了多数决原则就可能产生控制股东对小 股东的暴政即控制股东在公司股东大会上或者需要股东投票表决的场合 可以通过行使其表决权来控制影响公司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使小 股东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一旦控制股东滥用多数决原则就会侵害小股东权 利 多数决原则的滥用是指对公司具有控制权的股东为了实现自己或第三人的 利益损害或限制公司利益或者其他股东利益而行使其表决权或运用其作为 公司控制股东所具有的影响力由此可见控制股东多数决原则的滥用有时 直 4 (1843) 2 hare 461.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1 页 接侵害小股东的利益有时直接侵害公司的利益有时同时侵害小股东和公司 的利益 与行政权力的滥用一样控制股东权利滥用的原因在于股份公司的治理结 构对控制股东的权力缺乏相应的限制没有限制的权力就易造成滥用因此要 解决控制股东权力滥用的问题就必须对控制股东的权力进行限制所以如何 在多数决原则和保护小股东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是各国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课 题 2 控制股东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控制股东可能对公司的经营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结果可能使其个人独 得其利一方面正如前文阐述的在公司董事会或管理层需受股东大会决议 和指令约束的情况下控制股东可通过股东大会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在控制 股东同时又担任公司董事会或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他可以直接谋求私利此外 在控制股东和公司管理活动之间还存在着各种隐形联系例如董事会为了某项 提案的顺利通过可能事先通知公司的控制股东以取得其支持或同意控制股 东也能因此获得较多的内幕消息 由于控制股东和公司之间存在着各种显形和隐形的关系公司在所有重大 事务上通常首先要考虑控制股东的观点和愿望控制股东的观点一般也会影响 整个公司的决策从这个角度讲控制股东对股份公司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控制股东行使控制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控制股东控制了公司的意思机关 即股东会和董事会例如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公司的董事会委托或选派董 事以便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施加影响控制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通常体现为 对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施加影响和控制以贯彻控制股东的经营战略等等并 且这些控制权的行使是有计划的连续的而不是一时的或偶然的 三控制股东的种类 在传统股份公司中对控制股东和小股东的划分可以依据持股量进行但 在现代公司中持股量是否达到某一法定比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区分标准 1 绝对控制权的控制股东 如果股东拥有的股份 超过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总数的 5 1 % 那么该股东就 是控股股东他对公司有绝对的控制权但是当今在规模较大的股份公司中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2 页 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2 相对控制权的控制股东 在现代股份公司中一方面是由于股权的过度分散另一方面因为并非所 有的股东都参与投票表决程序使得传统公司法中控制权的概念发生重大的变 化使持股不足 5 1 % 甚或持股比例很小的股东就足以对公司行使控制权 3 表决权代理和表决权信托制下的控制股东 公司法允许公司发行无表决权的股份但实际上绝大部分股份仍是普通股 份 c o m m o n s t o c k 持有普通股份的股东即为普通股东 c o m m o n s h a r e h o l d e r, 他们有权依据其股份对公司的事务进行表决通常普通股东的表决权由其本人 行使但由于行使表决权成本较大等种种原因并非所有股东都参与投票表决 程序 一些股东往往愿意通过表决权代理 p r o x y或表决权信托 v o t i n g t r u s t 等方式将表决权转移给表决权代理权人 p r o x y - h o l d e r或受信托人( t r u s t e e ) 该股东对其股份仅享有受益者所有权b e n e f i c i a l t i t l e而表决权代理权人 或受信托人则作为该股份的法定所有权人l e g a l t i t l e 行使表决权当这些 表决权达到一定数量时同样可以产生控制公司的能力因此在表决权代理和 表决权信托制度下表决权代理人和受信托人也可以成为本文讨论下的控制股 东实际上在很多规模较大的股份公司中有时控制权并不是来自股东的所 有权而是来自表决权代理和表决权信托等工具 此外如果股东所拥有的股份不足以控制公司他可以通过协议方式与其 他投资者联合起来共同行使表决权从而达到控制公司的能力联合后的股东 也是控制股东但无论股东通过什么方式成为控制股东达到控制公司的效果 作为控制股东他所承担的信义义务并没有什么不同 二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产生及理论基础 一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 1 信义义务的概念 信义义务 f i d u c i a r y d u t y 源于衡平法最初出现在信托法中是指基 于一方对另一方的诚实正直和忠诚的信任和依赖即受信人f i d u c i a r y 和 受益人b e n e f i c i a r y 双方存在某种信义关系f i d u c i a r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而 产生现在该概念已经超出了信托法的范围适用于代理法合伙法公司法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3 页 银行法等许多法律领域也因此成为英美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因此 在公司法范围内出现的f i d u c i a r yf i d u c i a r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f i d u c i a r y d u t y 等术语其范围要比信托法上的受托人信托关系信托责任 的概念宽泛得多鉴于此笔者不同意国内有些学者在信托法之外将 f i d u c i a r y 译为受托人因为这样译容易将此概念限制在信托法的范围 内与t r u s t e e 相混淆笔者认为香港学者何美欢将f i d u c i a r y 译为信 义或受信人将f i d u c i a r y d u t y 译为信义义务的方法较为可取 本文也采取这种译法 信义关系是指一方承诺为他方的最大利益或双方的共同利益而行为的一种 特定的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行为人就处在一种受信人f i d u c i a r y 的地位与其相对的利益受到保护的一方是受益人b e n e f i c i a r y受信人与 受益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对等 n o n - a r m s l e n g t h 的法律关系受 信人因为拥有以自己的行为改变受益人的法律地位的能力从而处于一种相对 优势的地位而受益人由于缺乏对受信人的控制而且必须承担这种自己法律地 位被改变的法律后果从而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法律为了保护受 益人的利益防止受信人滥用权力保护双方的信任关系要求受信人对受益 人负有特定的信义义务这一信义义务的基本内容是受信人在为受益人的利 益或为了双方共同的利益行使权力时不得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受益人的利益之 上不得与受益人的利益相冲突正如卡多佐大法官c . j . c a r d o z o 所云在 通常的对等性交易行为a c t i n g a t a r m s l e n g t h 中所允许的许多行为方式 在受信义关系约束的场合则是禁止的受信人的行为标准比市场道德要严格 受信人行为仅仅是诚实是不够的在最敏感的细节上也必须正直受信人的行 为一直是维持在高于普通人之上的水平 5 信义义务要求受信人在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或双方的共同利益行事时应 当善意和公平地行事对此j . s t o r y 精辟地指出只要委以信任就必须 全力以赴地为他人利益而不得有任何欺骗一旦获得了影响力那就不得利 欲熏心工于心计和损人利己一旦掌握了个人控制的手段这些手段就必须 5 转引自张开平著 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151152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4 页 只限于用在诚实的目的 6 2 控制股东与信义义务 1 股份公司股东不承担信义义务是一般原则 在英美公司法中由于封闭公司与合伙组织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其组织和 活动经常受制于控制股东的直接影响因此法学理论界普遍认为封闭公司股 东应相互承担诚信义务并且这种信义义务是最高程度上的善意和忠诚o n e o f u t m o s t g o o d f a i t h a n d l o y a l t y 7 但作为独立法人的股份公司是典型 的资合公司公司机构的独立性和股东的变更是完全分离的因此在股份公司 中股东和公司之间股东和股东之间没有必要承担信义义务这种观点长期以 来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因为从经济上讲确认股东投资数额与其承担的风险 是呈正比例关系即确认投资风险和投资回报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有利于鼓励 股东的投资热情补偿股东为此承担的风险代价因此股东依据所持股份对公 司事务进行表决并适用股份多数决原则是股东之间和股东对公司不承担信 义义务的基础 2 控制股东必须承担信义义务 投资者因为持有公司股份而成为公司的股东股东对股份的所有权是一种 财产权利虽然一般而言包括控制股东在内的单个股东可以以追求本身的最 大利益而自由地行使其股东权或者放弃行使权利而对公司和其他股东不负 信义义务 8 但是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必须是为全体股东的利益当控制股东控制 公司的业务经营时至少是当控制股东与他们所控制的公司进行交易时必须 对公司和小股东承担信义义务而不得以牺牲公司和小股东的利益为目的 从理论上讲控制股东不会做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因为控制股东作为 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公司的利益受损该 控制股东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但实际上由于控制股东能够控制公司使公 司为控制股东的利益服务控制股东在公司所受到的损害可以从控制股东在 其他方面直接获得的利益中得到补偿因此从整体上看控制股东的利益可能 并未受损甚至可能所获得的利益大于所受到的损害而真正受到损害的是公司 6 转见于张开平著 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151 7 朱伟一著 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 10 月第 1 版p230 8 harry g. henn, john r. alexander, laws of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enterprises, 3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83, p676678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5 页 的小股东 控制股东对小股东承担信义义务并不是由于控制股东的股东资格本身产生 的而是基于控制股东对公司的经营或对小股东的财产具有实际的控制权而产 生就是说仅仅持有多数股份而不对公司业务进行控制的股东并不承担信义义 务即使持有表决权的多数不必然带来义务除非持有人实际控制公司是控 制带来了义务 9 只有当控制股东对公司行使了控制权 那么施加在董事和管理 人员身上的信义义务就同样适用于控制股东而不管他是否具有董事的职位 大法官布朗帝斯j u s t i c e b r a n d i e s 说控制股东拥有控制公司经营的实 力若有控制的权力控制股东对小股东即应承担信义义务并且无论 其在控制公司时所用的方法如何皆产生信义义务 1 0 在 p e p p e r v . l i t t o n 1 1 案中美国高等法院认为董事是受信人大股东或控制股东也同样是受信 人他们的权力是信托的权力 法律上设置信义义务是由于在事实上存在信义关系按照英美法观点当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表现出信任信赖或依赖时彼此之间存在着信义关系 f i d u c i a r y r e l a t i o n s h i p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具有支配力或影 响力而该种支配或影响是由于另一方当事人对他表现出来的信任而产生时 则彼此之间产生信义关系信义关系是否存在是个事实问题法律并没有给出 一个明确的界线 但通常来讲 当双方在法律上处于不对等的关系 n o n - a r m s l e n g t h 或一方在事实上能够控制另一方的行为时他们之间就存在信义关系 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就存在这样的信义关系因为根据多数决原则公 司是以多数股东的意思和决议作为公司的意思和决议小股东不仅其意思不能 代表公司的意思 而且还必须服从已经上升为公司意志的控制股东作出的决议 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股东能通过控制公司从而达到控制小股东行为的效果 3 制定法关于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规定 在英美公司法中虽然对控制股东信义义务产生的理论基础并无统一的观 点但在控制股东应该被课以信义义务这一点上是得到公认的甚至有学者认 为如果不审视控制股东的地位那么对信义义务就不能作出全面的分析 1 2 9 何美欢著 公众公司及其股权证券中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p823 10 southern pacific co. v. bogert, 250u.s.483 (1919). 11 308 u.s. 295, 60 s. ct. 238, 84 l, ed. 281 (1939). 12 lewis d. solomon, donald e. schwartz, jeffrey d. banman: corporations law and policy, west group publishing,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6 页 英美法的衡平法院创设了信义义务的概念并把该概念引入公司法领域 因此对信义义务的规范主要存在于大量的司法判例中尤其是衡平法院的判 例中判例法对于信义义务的发展和规范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并 不是说信义义务仅存于判例法中实际上信义义务在制定法中也有所体现 以美国为例其制定法对信义义务的某些方面也作出了规定 虽然美国有关公司的制定法并没有特别强调控制股东和公司之间的交易方 式但是美国法学研究会公司治理项目t h e a m e r i c a n l a w i n s t i t u t e s c o r p o r a t e g o v e r n a n c e p r o j e c t 通过规定大股东d o m i n a t i n g s h a r e h o l d e r 的忠实义务来讨论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该项目第 5 . 1 0 节规定在下列情况 下控制股东应该在与公司进行的自我交易中对公司履行忠实义务1 如果在 达成交易时对公司来讲交易是公平的或者2 在对利益冲突进行了披露后 该交易经过无利害关系的股东批准或授权且该交易并不构成公司资产的浪费 1 3 而且与经理人员和董事行为的规范标准不同判断控股股东与公司交易是否 公平的标准并不能通过独立董事的批准而被修正这种区别可能反映了美 国法学家的这样一种观点即在控制股东面前独立董事不可能保持完全的 独立 另外虽然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通常由州法规范但是美国联邦法也对控 制股东的义务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例如通过联邦证券法第 1 0 b 5 条来确定控 制股东对其他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的充分披露义务该条的第1 段和第3 段禁止在公司证券的买卖中有欺骗性 f r a u d u l e n t 的行为1 9 4 2 年 s e c 在依 其授权对操纵行为和欺骗行为进行定义时采取了该条中的规则在 1 0 b 5 规则 早期的发展过程中法院将其适用范围仅局限在市场环境中存在的欺诈行为 并且拒绝基于违反信义义务而产生的诉讼请求但多年来许多学者坚持认为应 对该规则作扩大解释因为被该规则所禁止的欺诈性行为可以以不公平交易的 形式出现控制股东仍能将该不公平交易强加给公司和其他股东例如控制 股东可以强迫公司以低于市场公平的价格出售股份或与公司进行自我交易 或以高出市场公平价格出售控制股东自己持有的股份等因此现在对 1 0 b 5 规 1998,p747. 13 tent. draft no. 5, section 5.10 (1986). 转引自 lewis d. solomon, donald e. schwartz, and jeffrey d. banman: corporations law and policy, west group publishing, 1998, p747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7 页 则的发展已经突破了早期的局限当根据州法对违反信义义务提起诉讼时小 股东也能根据 1 0 b 5 规则提起派生诉讼 此外联邦证券法 f e d e r a l e x c h a n g e a c t o f 1 9 3 3 的第 1 7 a 条 在反欺诈条款中 1 4 禁止任何人在股票的买卖过程中以商业通讯等方式 进行欺诈否则将因违法而承担责任按照一般的理解控制股东当然属于任 何人的范围内因此这一条也适用于控制股东 3 控制股东信义义务的发展 1 控制股东信义义务在英美法中的发展 在1 9 世纪以前 公司法学者认为每一个股东对公司均有期待的权利和利益 有权要求公司按照其加入时的状态运行下去公司结构和章程条款等不经其同 意不得更改因此对于公司的重大变化均采取全体同意规则即有关公司合 并分离收购章程修改以及重要资产出售等重大变化均要求全体股东一致 同意后方能行动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这种全体同意规则导致的高成 本和低效率越来越体现出其致命的弱点严重禁锢公司的发展普通法在 1 8 4 3年的 f o s s v . h a r b o t t l e 1 5 案中确定的资本多数决原则因其顺应社会 的需要而迅速取代了全体同意规则并被各国公司法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 从此以后资本多数决原则长期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由此演绎出的原则还 包括谁控制了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半数以上投票权谁就掌握了公司事务的决 定权小股东必须接受大股东的决定等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多数决原则被绝对化直到 1 9 世纪晚期普通法才开 始注意多数决原则带来的弊端并通过案例逐步确立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英 国司法判例认为公司控制股东在从事某种行为时如果在公司普通大会上行 使的表决权构成对少数股东的欺诈或压制少数股东可代位公司对控制股东提 起派生诉讼以要求控制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 1 6 但英国法庭同时认为控制股 东的这一义务是对公司承担的而非对公司成员承担的而在美国司法判例似 乎走的比英国要远一些州的司法判例已经抽象出控制股东对公司和小股东承 14 该条的题目为 fraudulent interstate transactions,因此被称为反欺诈条款 15 1843 2 hare 461. 16 menier v. hoopers telegraph works ltd 1874 9ch, app350, 转引自张民安著 现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 究法律出版社2000 年版 p574 注 2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8 页 担信义义务的一般性原则 1 7 并且这种一般性原则已经在现代美国司法中得到有 效的确立同时美国最高法院也在多个案例中明确了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控 制股东有权行使控制权但是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对小股东产生了信义关 系 1 8 2 控制股东信义义务在德国法中的发展 在德国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帝国时 期的法律规定小股东必须完全服从于控制股东魏玛共和国时期虽也曾寻求 保护小股东的途径但并没有通过给控制股东施以信义义务这个方式来考虑 1 9 3 7 年股份法 中对放任控制股东权力的不合理条款补充了相关的监督规定 例如增加了法院对公司决议实施审查的可能性并规定如果股东在使用其表决 权时故意试图为自己或第三人谋取公司外的特殊利益并损害了公司及其股东 的利益其他股东可以提起撤消之诉直到二战结束后立法者才求助于有关人 合公司法律并接受了公司法律意义上的信义义务 1 9 并将信义义务作为公司法律 中众多法律规范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控制股东承担信义义务的法理基础 1 英美法关于控制股东承担信义义务的理论 英美公司法的著作多将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和董事以及管理人员的信义义 务放在同一章节进行论述而不是进行专章论述因此鲜有学者仅就控制股东 信义义务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证学者在解释董事的信义义务时一般从确立信 义关系存在入手这种论证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解释控制股东的信义义务只 要确立了控制股东和公司或小股东之间存在信义关系那么控制股东承担信义 义务则是不言而喻的 英美法认为基于以下理论控制股东应对公司和小股东承担信义义务 1 优势地位理论控制股东的优势地位 按照 h e n n 教授的观点控制股东具有的优势地位是产生控制股东信义义务 17 控制股东对公司承担信义义务的原则比对小股东承担信义义务的原则发展要早后者直到 1975 年马萨诸 塞州最高法院在 donabue v. electrotype co. of new england inc.案中才第一次得到确立 转见徐明 郁忠民主编 证券市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 年 4 月版p94 18 ralph j. baker, william l. cary,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 brookly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59p491. 19参见邵万雷 德国资合公司法律中的小股东保护民商法论丛第 12 卷p458459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19 页 的直接原因 2 0 该理论是建立在衡平原则之上的即如果某人对他人的利益拥有 高度优越与影响那么处在这种地位的人就是受托人或受信人与利益受到影 响的人之间的关系即为信义关系 在公司制度中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权力机构享有对公司重大事项的最终 决定权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事务时实行资本多数决原则因此控制股东在公司 中所处的实际地位优于小股东其行为对小股东的权益产生重大的影响按照 上述分析在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即存在信义关系 因此为防止控制股东利用其优势地位侵犯小股东的利益美国法律强化 了控制股东的责任由控制股东对公司和小股东承担信义义务这种信义义务 要求控制股东无论是直接以股东身份行使表决权时还是基于其股东资格通过 公司执行机关对公司业务执行施加影响时都应当承担信义义务应当诚信善 意地行事不得侵害公司和小股东的利益否则受侵害的小股东有权对其提 起诉讼 2 实际控制论控制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者 h e n n教授认为控制股东是公司实际的控制者是产生控制股东信义义务 的间接原因 2 1 如果说董事和公司职员对公司和小股东负有信义义务那么通过 影响董事和职员而支配公司的控制股东是公司实际上真正的控制者也应承 担信义义务 现代公司股权的高度分散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的观念 受到严重的挑战实际上股东仅享有受益权而公司的控制权落入公司董事和 经理手中公司的董事负责公司政策的制定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对公司的 前途与股东的利益负有重任因此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与公司和股东 之间存在信义关系应对公司和股东负有信义义务同样公司的经理肩负着 管理经营公司的重任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责任因此法律也将信义义务 施加给经理等公司职员但不可否认的是控制股东和董事经理之间的关系 往往被称为操纵者和木偶的关系 2 2 可以说在公司中真正的控制者未必是 20 harry g. henn, john r. alexander, laws of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enterprises, 3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83, p654. 21 harry g. henn, john r. alexander, laws of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enterprises, 3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83, p654. 22 footnote 15, harry g. henn, john r. alexander, laws of corpor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enterprises, 3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83, p654 . 论股份公司控制股东对小股东的信义义务 第 20 页 公司董事或经理通常当选为董事监事的人本身就是控制股东或取得了控制 股东的支持如果处于幕前工作的董事和经理被施加了信义义务而控制股东 虽是幕后操纵者却并未被课以任何义务和责任这是否符合法律的精神美国 特拉华州法院在 1 9 2 3 年的一项判决中明确地指出公司具有控制权的股东与公 司的董事一样应受到相同的待遇均应对公司与股东负担信义义务 但是仅仅具有控制股东的身份不足以对其课以信义义务只有当控制股东 象董事那样对公司行使了控制权那么法律才会将施加在董事和管理人员身上 的信义义务施加给控制股东而不管他是否具有董事的职位 3 股东平等理论 在股份公司中股东平等原则在协调股东之间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关系方 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成为股份公司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股份公司 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股东平等包含两层意思从实质上看股东平等是指在同 样条件下每个股东应得到同其他成员一样的待遇从形式上看股东平等是 指每一股份都有一个相同的表决权拥有相同股份的股东拥有相同的表决权 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