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朝鲜诗坛对杜甫的接受.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朝鲜诗坛对杜甫的接受.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朝鲜诗坛对杜甫的接受.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朝鲜诗坛对杜甫的接受.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朝鲜诗坛对杜甫的接受.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中 文文 摘摘 要要 杜甫是对朝鲜诗坛影响力最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对朝鲜诗坛有着深远影响,朝鲜时代的诗 人都或多或少接受了杜甫诗歌。 李成桂建立朝鲜后,他采纳了用儒家思想治国的方针,这种措施便是“崇儒抑佛” 。因此, 儒教在朝鲜时代(1392-1897年)发展到了最鼎盛的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都受到了儒教的极大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杜甫诗歌中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 鲜明的政治倾向,尤其是“忠君爱民”的理念,符合了朝鲜时代两股社会势力(文臣和武将) 的政治需要。同时, 杜诗谚解的翻译和刊行,也为人们学习杜诗提供了方便,因此,杜甫的 诗歌得到广泛流传。 朝鲜前期诗坛对杜甫的接受以徐居正为最突出。徐居正作为集贤殿出身的文人代表,他对 杜甫的接受更主要是认同杜甫的忠君爱民思想。他的东人诗话以及自己的诗作,都可看出 对杜甫的摹仿和学习。除了徐居正对杜甫的痴谜学习之外,当时郑道传、权近、卞季良、柳芳 善等一大批诗人也同样受到杜甫的影响。 朝鲜时代中期,性理学非常发达,奠定了朝鲜王朝的统治理念。因此,对宋诗的学习一度 占居了当时朝鲜诗坛的主流。但同时,诗坛上也出现了以倡导学唐诗来反对宋诗风的现象,出 现了一股“学唐风” ,其中代表就是李晬光和李植等。与朝鲜前期诗人主要重视杜甫诗歌的忠君 爱民的思想价值不同,李晬光对杜甫的接收,更加重视其文学艺术的价值,所以,他的芝峯 类說以实证的方法对杜甫的许多诗歌作出重新解释,对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作出重新评价。 朝鲜后期学术界, 人们对空谈性理的儒家思想逐渐产生怀疑, 提倡注重现实。 经历了 “壬辰倭乱” 和 “丙子胡乱”两次战争,朝鲜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适应经济变化的需要,主张 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和实事求是等实学的思想开始兴起,实学运动产生了。实学运动抬头的朝鲜 后期诗坛的作品,以批判和讽刺当时腐败的官僚社会为主流。经历了战乱,人民忧国爱民的情 绪和杜甫忧国爱民的情绪十分相符,同时印刷术更加发达,杜甫诗因此流传得更加广泛,杜诗 ii 的学习与研究再一次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其中茶山(丁若鏞)对杜甫的接受最有代表性。 然而,这一时期朝鲜的诗人们不是简单的模仿杜诗,而是接受了杜诗关心民生的精神,结 合当时朝鲜的社会现实,创作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朝鲜诗。 从九世纪的新罗时期到十九世纪的朝鲜王朝,经历了十一个世纪漫长的千年历史,杜甫的 影响经久不衰。尤其到朝鲜前期依据王命刊行了杜诗谚解以来,在朝鲜社会不知道杜诗的 人不能列入有教养人的行列。杜甫作为“诗圣”一直活在朝鲜人民心中,活在朝鲜的文学和文 学理论中,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中国与朝鲜,在文化和文学方面的交往是多么密切,这种影 响的历史是多么悠久。 【关键词】 杜甫诗、杜诗谚解、朝鲜诗坛、接受 iii abstract abstract du fu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oet to the korean(li dynasty) poetic world. his work has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korean poetic world. the poets of korean (li dynasty) time had more or less accepted du fu poetry. li chenggui adopted “confucianism” as its managing policy in setting up korea(li dynasty, that is “honor the confucianism and damp buddhism”. therefore, confucianism (1392-1897 years) reached its most prosperous time in old korean(li dynasty) times,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were influenced by it greatly. under this kind of time background, du fu poetrys rich social content, the intense period of time, obvious political orientation, especially the thought of remaining loyal to the king and love for the ordinary people conformed to the two kinds of peoples(official and military commander) political need. at the same time, du shi yan jie”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als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studying du fus poems. therefore, du fus poetry spread widely in korea (li dynasty) . xu juzheng is the most prominent poet who accepted du fus poetr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jixian dian background, the main reason that he accepted du fu poetry because he agreed with du fus thought of remaining loyalty to the king and love for the ordinary people. we can see du fus poetry characteristic from xu juzhengs -dong ren shi hua as well as his other poems. besides xu juzhengs craziness to du fu, zheng daochuan, quanjin, bian jiliang, liu fangshan and many other poets were also influenced by du fu. in the metaphase of korea, neo-confucianism was developed, and had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dynasty dominant philosophy. therefore, the studying of song poetry became the main stream at that time, but a tide of learning tang dynasty poetry also became into fashion. li zuiguang and li zhi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different from prophase korea, li zuiguangs acceptance to du fus potry is focused on its literature value, his zhi feng lei shuo evaluated du fu poetrys literature accomplishment renewedly. korea anaphase academia was doubtful of confucianism,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reality. after “ ren chen wo luan and “bing zi hu luan”(two wars). koreas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tructure had changed fundamentally, in order to adapt the need of economy change, practical knowledge thought was developed greatly, animadversion and criticizing the corrupt bureaucrat society iv was the main stream of the literary world. the anxious for the country is similar to du fus thought. the printing was inproved greatly at that time, therefore du fu poems was spread widely. the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of du fus poetry became a ethos again, the cha shan (ding ruoyong)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at that time . however, the poets studying was not just imitation at that time, they accepted du fus thought of concerning peoples livelihood, they produced a lot of poem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s. from the 9th century to the 19th century, du fus influence had been unfailing, especially after “du shi yan jie was published in the earlier period of korean history which therefore meant, a person who had no idea of du fu cannot be regarded as an educated person. du fu is called “the poem saint” and lives in the heart of korean people, in koreas literature and literature theory. this fact itself shows how close th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and how long that this influentual history is. 【key words】 du fu poem, du shi yan jie, the korean(li dynasty) poetry world, acceptance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 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并提供目录检索 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 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5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任何收存和保管本论文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本论文作者同意, 不得将本论文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 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序序 言言 中国文学由汉族为中心构成,其历史之悠久、文献之丰富,可谓举世无双。中国文 学的特征在于它是以汉语(汉字)为媒介,是通过基本的单音节汉语(汉字) ,以及表 意丰富的汉字体现节奏和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汉字数量庞大而复杂,要理解汉字需要 付出很多努力,因而汉字成为少数知识人独享之物,古典文学也仅限于一部分人。知识 人成为文学主干的事实和中国文学体现的现实性及浓厚的政治色彩颇有关联。并且,在 此背景下,汉代以后,构成中国知识人思想基础的儒家思想发展成为主流。如果抛开和 现实政治紧密结合的儒家思想,我们将无法想象文学革命以前的中国文学观。中国文学 以其广泛的传播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对周边国家产生着影响, 韩国就是深受其影响的国家 之一。 中国和韩国相邻,从远古时代就有相互的文化交流, 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关 于古代韩国的原始艺术发生的介绍,就足以证明 。 三国时期,新罗和唐朝的关系最为密切,新罗统一三国后,国家的各种制度和公 共设施都做了诸多的改革, 经济生活变得日益安定,达到了历史上文化最繁荣的黄金 期,同时加强了和唐朝的交流与合作,两国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新罗派出很多留 学生和僧侣到唐朝,他们到达唐朝后,积极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 出现了一大批比较出名的人。他们很多人都报名参加了唐朝的科举考试,共有 58 名通 过了科举考试,其中有 10 多名被授予封号,最有名的是金云卿,金可纪,崔致远等 。 新罗在吸收并消化了唐朝各种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以后的高丽王朝 古今注里也有关于传说的记载。 公無渡河歌 麗玉 作,四言四句的樂府(最古) : (公無渡河 / 公竟渡河 / 墮河而死 / 當秦公何) 李丙燾, 韓國史(古代), 乙酉文化史(首尔), 1980.8.25.16 版。 (p. 671-673 )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把这种文化和宋代文化融合在一起,尤其是高丽成宗借鉴了中国的文化制度,认真改革 了当时的官吏名号,革新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更加重视学校教育,从国子监中选拔 优秀的人员派送到宋朝的首都汴京 (也叫东京, 汴京为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 留学深造。 另一方面,对文臣实施“月课法”制度,无论是在京大臣或是地方文臣每个月都要上交 诗三篇、赋一篇给成宗。因此,汉文学以非常快的速度在高丽发展起来。 这样,新罗和高丽受到唐朝和宋朝文化极大地影响,自己国家的文化得到了很大发 展,朝鲜继承了这种传统,也形成了自己丰富灿烂的文化。 中国唐代有三位大诗人对朝鲜文学产生过影响,即:李白、杜甫、王维。李白是“诗 仙” ,杜甫是“诗圣” ,王维是“诗佛” 。但是,他们三人中,对朝鲜文学影响最大最持 久的还是杜甫。可以这样说,杜甫既是中国人心中的“诗圣” ,又是古代朝鲜人民心中 的“诗圣” ,杜甫是韩国古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 一、研究现况 一、研究现况 关于朝鲜诗坛对杜甫的接受,在韩国和中国的学术领域,目前还没有较全面较深入 的研究成果出现。在已有的关于杜甫与朝鲜诗坛的探讨方面,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 鲜时代诗研究中只有关于徐居正、南龙翼、申纬等三个人的内容;曹永任的朝鲜时 代三唐诗人研究只有朝鲜时代中叶一个时期局限;全英蘭 杜詩對高麗.朝鮮文壇之 影響虽然包含了朝鲜和高丽两个时代的内容,但只有关于杜甫的刊行物和朝鲜的诗话 集中关于杜甫部分的(=媒介者硏究)内容。所以,较全面地探讨朝鲜时期诗坛对杜甫的 学习和接受,还有很大的学术空间有待开掘。 二、硏究範圍 二、硏究範圍 本文的研究范围以杜甫诗歌在韩国最繁荣的时代朝鲜时代的被接受为重点, 从 杜诗在朝鲜时代的引入和传播两个侧面入手进行研究。 选出朝鲜时代诗人中所有关于杜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甫的部分为主要对象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第一, 杜诗在朝鲜时代的传播方面, 以 杜 诗谚解翻译、诗话集等资料对学杜诗者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二,杜甫诗歌的风 格在朝鲜诗人的作品中都有痕迹, 这一部分主要探讨杜诗在朝鲜时代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被吸收和接受的。 三、硏究方法 三、硏究方法 本文对才源提供者杜甫的研究,是把人物和作品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主要内容 限定在杜诗的思想和文学特性上。以仇兆鱉的杜詩詳註为基础,辅以钱谦益的箋 注杜诗和王学泰的杜工部集为参考资料进行研究。 接受者研究的时代范围为朝鲜时代,在人物研究部分,杜诗影响圈包括所有的朝鲜 时代诗人。文献的范围以徐居正的東人詩話 ,李晬光的芝峯說和丁若鏞的與 猶堂全書为中心,研究韩国朝鲜时代所有可能受杜甫影响的诗人。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研究范围并不仅局限于文学方面,朝鲜诗坛对杜诗的接受 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故而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运动等领域的众多因素着手,对 此进行综合研究是本文的核心。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i.杜甫的忠君爱民思想和杜诗谚解刊行的背景 i.杜甫的忠君爱民思想和杜诗谚解刊行的背景 一、杜甫诗反映的儒家忠君爱民思想一、杜甫诗反映的儒家忠君爱民思想 (一)、杜甫的政治理想 (一)、杜甫的政治理想 杜甫的祖先自杜预以来历代都很崇信儒家思想,杜甫也很自然地继承了孔子和孟 子的仁爱思想。“仁”就是爱(仁愛),这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孟子说:“亲亲而爱人” (孟子尽心章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上),这就是推己及人的精神。受到家风的影响和儒教的熏陶,杜甫有着强烈的忠君爱 民的儒家精神。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明确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的政治理想是要实现尧舜时民风淳朴的状态, 他认为人民要过上幸福和平的生 活,首先当代的君主要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明天子。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这一宏伟抱负,他曾积极投身政治,但残酷的社会现状与尖锐的阶级矛盾使他 的理想无法实现。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很多批判现实,不满腐败政治,体恤百姓 疾苦等尖锐的现实性内容。徐居正东人诗话曾这样评价杜甫: “古人称杜甫,非特圣於诗,诗皆出於忧国忧民,一飯不忘君之心一飯不忘君之心,如避地邺州、逹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行在,间関崎岖,其哀王孙 、 悲陈陶等篇,可见其志之所存 。 ” 杜甫的哀王孙作于唐天宝十五年(756 年),安禄山犯长安后,其部将孙孝哲杀 戮了唐宗室霍国长公主以下百余人,诗里所哀的王孙是侥幸逃出来的。诗中既写了唐宗 室逃离长安时连子弟都不能相顾的惊恐和王孙流落生活的哀伤, 也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 关切同情和对肃宗的希望。 诗人当时还没有从长安逃出, 因而其景其情能写得这样逼真: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宫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龍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郊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春风吹血腥,东来橐駞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 杜甫的悲陈陶作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 年)冬,当时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 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良家的子弟兵,血染 徐居正东人诗话上卷(26)。权卿相(译注),图书出版 (首尔), p.80-83 (2003 年)。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诗中写道: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廻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 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 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朝看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 太平生活。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 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 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二)、杜甫的仁爱思想(二)、杜甫的仁爱思想 杜甫的仁爱思想表现是非常广泛的,上到皇帝下到人民,远到黎民百姓近到妻子兄 妹,他把自己的爱广施于社会,其胸怀的博大令人感动。如他对兄妹们的牵挂: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远离家乡,到了白露节时思念故土,担心和想念战乱中分 散的弟弟们的感情。前四句描写了白露月夜的景物,来衬托思亲之情,后四句直 接抒发了诗人想念弟弟的心事。我们再看看杜甫对妻儿的感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月夜 ) ( 月夜 ) 安禄山的叛军攻破了长安, 杜甫携家逃到鄜州, 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 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月夜这首诗即杜甫 困居长安时所作。 杜甫在诗中毫不吝惜地写出对家人深切的爱意, 他对家人的爱很深沉。 战乱之际,诗人与妻儿分离,对小儿女的爱怜,对妻子的思念和担忧都溢于言表。更可 贵的是,杜甫能将这种爱延伸到对邻里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这种大爱的流露就是他让 人感动的所在。也是杜甫超越其他诗人的地方。如他的秋雨叹其二: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復辨,濁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 这首诗就表现了杜甫关心百姓民生的博爱。淫淫秋雨中,他关心的是“农夫田妇” 的生活,而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活。杜甫这类诗作很多,如九日寄岑参诗中,“寸步 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 “寸步 曲江头,难为一相就,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也体现了对普天下穷苦大众的怜悯 同情,都是他具有人间大爱的具体表现。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也有相 似的心肠: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蓋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 。 。 。 。 。 。 。 。 。 。 。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號咷,幼子餓已卒。 幼子餓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未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隸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 杜甫 44 岁的时候,在去奉先县见家人的途中,根据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想创作 出了 500 字的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这是安史之乱发生几个月前的作品,这篇作 品完全展现了杜甫的才华和气量,奠定了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中有 150 字猛烈攻击批评了社会矛盾,社会不公平和贫富差异等现象,在看 望奉先县家人的时候,发生了不幸的事情,他的儿子因食不果腹而幼年夭折,这对一个 父亲来讲,没有比这种事情更令人感到羞耻和悲痛的了。对杜甫个人来说,这是令人无 法忍受的残酷的事情。但是,杜甫能推己及人,从个人悲惨遭遇的痛苦而想到广大人民 的悲惨生活,从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在这篇作品的结尾充满了他对国家未 来的忧虑之情。这篇 500 字的诗鲜明地表现了杜甫视野的开阔。杜甫对他人的关怀,还 体现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盧独破受冻死亦足。”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盧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杜甫上元二年(761 年)五十岁的时候,他在浣花溪的茅草屋顶被大风吹跑后 作的诗。即使自己遭遇到这样的不幸,他还依然充满了对百姓苦难生活的担忧,想到的 是天下寒土能有广厦千万间。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先难而后得,可谓仁”。“仁者先难而后得,可谓仁”。 二、 杜诗谚解刊行的背景及原因 二、 杜诗谚解刊行的背景及原因 (一)、关于杜诗谚解 (一)、关于杜诗谚解 朝鲜时代刊行了十九种杜甫的书籍,其中,分类杜工部诗谚解是朝鲜王室下令 编纂翻译的杜诗,是以元代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为蓝本 ,收集各种杜诗进行校刊 编纂翻译的。由朝鲜成宗 12 年(1481 年) 柳允谦等翻译而成。共 25 卷 17 册。到仁 祖 10 年(1632 年)重刊。杜诗谚解的内容分紀行,述懷,懷古,雨雪,山嶽,江 河,文章,書畵,音乐,植物,鳥獸,蟲魚,花草,送別,慶賀,雜賦等 52 部,简称 为杜诗谚解。样本如下: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分类杜工部诗谚解(杜诗谚解) 分类杜工部诗谚解(杜诗谚解) 杜诗谚解的刊行使杜甫对朝鲜时代的诗坛产生了极大地影响,通过这部翻译的 诗集,具有爱国主义和人民性的杜甫的诗,以它真实感人的形象,更加广泛地深入到朝 鲜人民的心中。仅在朝鲜时代诗人的诗话中,出现有关杜诗的记载就有一千多条。同时 分类杜工部诗谚解是第一次用韩国语翻译的关于杜诗的文献,它文体流畅,词汇丰 富,从这个角度讲, 分类杜工部诗谚解也是研究韩国语和韩国文学的重要资料。 下 面我们看一下杜诗谚解的诗例: 江南逢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 崔九堂前畿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江南逢李龜年)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岐王() 崔九() 正() 江南() 風景() 時節() 。”(杜诗谚解初刊本 )(杜诗谚解初刊本 ) (二) 、 杜诗谚解刊行的背景及原因 (二) 、 杜诗谚解刊行的背景及原因 首先,就是韩国历史特殊的背景。如果说高丽时代(918-1392 年)是个信仰佛教的 时代也是不过分的,佛教文化在当时得到极大发展。但到高丽时代末期,佛教开始腐化 堕落,当时寺院拥有大量土地等财产,这些土地可以不属于纳税的范围,这样一来,一 些人为了逃避兵役也来到寺院当僧侣,这给国家的财政和国防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李成 桂(1335-1408 年)建立朝鲜后,力图改变这种情况,因此他采纳了用儒家思想治国的 方针,开始“崇儒抑佛”。 儒教在朝鲜时代(1392-1897 年)发展到了鼎盛,当时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儒教的极大影响。 朝鲜儒家文化在世宗大王(在 位时间,1419-1450 年)发展繁荣以来,到成宗时代(在位时间,1469-1494 年)社会 制度得到进一步整顿。韩国文字创始于 1443 年,在此之前的三国时代虽然也有借用汉 字的读音记录的文字体系,但这是不完全的韩国文字体系,所以,世宗大王创造了韩国 文字。虽然朝鲜有了自己的文字,但在一些重要的学习活动及文化活动中人们仍喜欢使 用汉字,因此,朝鲜时代用汉字创作诗歌、辞赋、散文等文学作品的,仍然大有人在。 其次,是杜甫诗歌本身的优秀性。杜甫一生生活穷困,疾病缠身,但诗歌里依然充 满了忧国忠君之情,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到了朝鲜时代,人们对杜甫诗歌的理解逐渐成熟了,杜甫诗歌中“忠君爱民”的理念, 符合朝鲜时代两股社会势力(文臣和武将)的需要,正因为杜甫忧国爱民的情绪和朝鲜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王室崇儒抑佛的政策相符。因此朝鲜王朝于成宗十二年(1481 年)翻译并刊行了 ,自此杜诗开始对朝鲜文坛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再次,是科举制度的推动。 (韩国)统一的新罗时代,有读书三品科的选拨制度, 高丽时代科举制开始正规化,到了朝鲜时代,科举制度变得更为重要,所有的官吏必须 通过科举考试才能任职。 杜诗的内容和思想和当时朝鲜的国是(国家大计)是相符合 的,因此当时的科举考试常出现关于杜诗的内容。这样一来,士大夫要想踏入仕途,必 须学习杜甫的诗歌,因此,杜诗的广泛流行和传播就成为一个必然。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ii.朝鲜前期诗坛对杜甫的接受 ii.朝鲜前期诗坛对杜甫的接受 在韩国关于介绍杜甫的最早记录是高丽时代的李仁老(1152-1220 年) 和李奎报 (1168-1241 年)。李仁老的 云 “ 琢句之法,唯少陵獨尽其妙, 如日月 笼中鸟, 乾坤水上萍 , 十署岷山葛,三霜楚户砧 等” 。李奎报的 并序亦云: “为诗文得韩、杜体,虽牛童走卒,无有不知错必改者。 ”此外,当 时的崔滋 也说: “言诗不及杜,如言儒不及夫子 ” 。 由以上记载, 可知当时高丽诗坛 已受到了杜甫的影响。 到了朝鲜时代,朝鲜诗人更加崇拜杜甫,把杜甫称为“诗祖” 、 “诗圣” 、 “宇宙诗宗” (郑经世 语)等,杜甫得到了朝鲜时代诗人的最高待遇,他们努力学习杜诗的创作技 巧,这对朝鲜诗坛的创作促动很大,因此朝鲜时代成功的诗人有很多。 一、 徐居正对杜甫的接受 一、 徐居正对杜甫的接受 徐居正(1420-1488 年),字刚中,号四佳,世宗时代至成宗时代执掌文坛,徐居 正的学问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天文、地理、医药,占卜、姓名、风水,无所不通。特别 是他的书法造诣使他的名字在明代也广为人知。他的外祖父良村是韩国性理学的鼻祖, 而且诗歌和文章非常出色。受家庭的熏陶,徐居正 19 岁时就获得生员试和进士试的状 元。25 岁文科及第后历任集贤殿学士。徐居正任吏曹参议时,曾担任谢恩出使过明朝, 与中国名士论诗文,被赞叹为海东奇才。回国升任大司宪,历任两馆大提学。在成宗元 年(公元 1469 年)升任左赞成并由三等佐理功臣封君为达城君。他一生侍奉了六个君 主,并担当文衡选拔了很多优秀的人才,编修了经国大典、东国通鉴、东国 舆地胜览、乡药集成方、东文选等多种书籍。于成宗 9 年(1478 年)腊月去 崔滋(1188-1260 年)著作有家集 、 补闲集 、 三都赋等。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世时,朝廷中断朝会而沉痛哀悼,并追封谥号文忠。 朝鲜初期,朝廷推行的崇儒政策使整个朝鲜文坛学习杜甫诗的风气变得很普遍了。 这种学杜诗的潮流对徐居正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徐居正从他的老师柳芳善身上学到了 很多作诗的知识和技巧,他广泛学习唐宋诗歌,从唐代的杜甫、李白到宋代的苏轼、黄 庭坚、陈师道等涉猎多种诗体,不过,在这些诗人中,徐居正最热衷于杜甫诗的学习, 并说杜甫是自己的前身。 他的东人诗话就可以看出他宗杜崇杜的热情。 东人诗话是朝鲜文学批评史 上的代表作,是朝鲜诗人评诗论诗时重要的参考资料,后代诗人关于诗人和诗作的评价 很多都以东人诗话为标准。 徐居正的东人诗话中提到杜甫的地方很多,他把杜甫视为“诗圣” ,他说, “古 人诗不厌改,少陵诗圣也。 ”又说, “杜诗清新幻眇, 闲远有味。 ” ( 东人诗话下卷 4) 并认同前人谓 “子美夔州以后诗尤好, 盖愈老愈奇也。 ” ( 东人诗话下卷 33)的说 法。 在徐居正看来,诗圣杜甫的诗也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经过反复推敲,千锤百炼才 创造出来的。杜甫有一句很有名的话: “语不惊人死不休” (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 。 杜甫的诗之所以千古不朽,与他创作时勤于修改,反复推敲有很大关系。 徐居正不仅对杜诗有评论,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也常常有意识地学习杜甫。所以, 他的诗歌中和杜诗有直接关系或是有相关内容的作品也很多。他仰慕杜甫的诗作,更敬 重杜甫的人品。徐居正抒发自己感想的时候经常会引用杜诗,下面我们通过对比,看看 他的作品与杜诗的关系。 憶昔(徐居正) “忆昔早朝大明宫, 憶昔(徐居正) “忆昔早朝大明宫,酬唱诗联贾杜雄。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渺渺江湖思魏阙,多时清梦拜重瞳。 ” 很明显,徐居正的这首憶昔是针对杜甫的早朝大明宫而作的,他非常称颂 杜甫仁臣爱国的生活姿态,这令徐居正非常仰慕,这首诗对于杜甫忠君爱国的情操给予 了极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再看一首徐居正的讀草堂詩 : “百花潭北碧雞坊,万首新诗一草堂。 伯仲风骚浑细事,伯仲风骚浑细事,平生忠意热中肠。 ” 这是徐居正对杜甫有关草堂生活诗作的评价, 他认为杜甫在成都草堂创作的作品和 诗经 、 楚辞一样不分伯仲,对杜甫晚年草堂诗作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徐居正眼里, 杜甫是一个忠君爱国心很强的人, 同时, 他认为杜诗里充满了对人生的苦恼和悲哀之情。 我们看他的瘦骨诗,最能表现他对杜甫的同情: “秋风瘦骨倍稜稜,吟苦从前似杜陵。 老去功名频揽镜,十年牢落读书燈。 ” 此诗表现了他对杜甫坎坷的人生经历,忧郁的感情的深切同情。此外,徐居正同情 杜甫生活处境的还有白头 : “谁怜杜甫吟诗瘦”和遗怀 : “杜陵遮莫生前瘦”等。 徐居正有的诗作对杜甫模仿的痕迹很明显,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徐居正效仿杜甫的 游龙门奉先寺作了水落寺 ,因为这篇作品中的“坐久发深省,尚想龙门游”和 杜诗游龙门奉先寺 的颈联“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内容很相似。这样的例子 还有他的雨中杂詠二首和春雨二首 ,前者首联“好是知时雨,仍兼尽日风”和 后者春雨二首的“好是春朝雨,知时乃发生”明显是模仿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句诗。 除了模仿杜诗的诗句,徐居正还竭力模仿杜诗的诗体形态,如他模仿杜甫的醉时 歌和醉歌行 ,也写了醉时歌和醉歌行 ,我们先看 杜甫的醉时歌和醉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歌行 : 醉时歌(杜甫) 醉时歌(杜甫)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孔丘盗跖俱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醉歌行(杜甫) 醉歌行(杜甫)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 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 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7 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 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 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 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众宾皆醉我独醒。 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再看一下徐居正的醉诗歌和醉歌行 : 醉时歌 (徐居正) 醉时歌 (徐居正)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亦复十二时。 三万六千十二时,有酒不饮如何焉。 李白日倾三百杯,风流豪气由天真。 哀哉屈平非还者,一生长作独醒人。 ”一生长作独醒人。 ” 醉歌行 (徐居正)醉歌行 (徐居正) “凫何苦短鹤何长,蚿何有于夔不足。 物理由来自不齐,天公天公多戏剧。 折长补短我无术,损之益之我无策。 夷齐饿夭兮盗跖寿富夷齐饿夭兮盗跖寿富, 秦隋暴兴兮邹鲁穹阨。 仁未必寿徳未位,滔未必祸善未福。 老苍默默悬在上,我胡为乎徒恻恻。 刘伯伦贺季真, 古来显达推第一。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8 但爱醇醪不离口,世间万事皆外物。 功名富贵皆筌蹄,生死醉乡能事毕。 君不见四佳老人性本愚, 是非善恶都不别,有酒即饮无则沽。 日醉鸣鸣双耳热,两鬓胡焉白如雪。 ” 杜甫的醉时歌是为广文馆博士郑虔而咏,感叹他怀才不遇。通篇都是不平之情, 也有无可奈何之意。他的醉歌行是为安慰落第的从侄而作,有对晚辈才华的称赞, 对其前途的鼓励和对离别的伤感。徐居正的这两首诗,虽然不象杜甫诗是有针对性的创 作。但题目和诗体明显与杜甫相同,而且内容上也大致是感慨人生,同时,我们也很容 易看出来,徐居正的醉时歌 “一生长作独醒人”“一生长作独醒人”是摘自杜甫的醉歌行 “众宾皆醉 我独醒” “众宾皆醉 我独醒” 。而醉歌行 “夷齐饿夭兮盗跖寿富”“夷齐饿夭兮盗跖寿富”是摘自杜甫的醉时歌 “孔丘盗跖俱 尘埃” “孔丘盗跖俱 尘埃”。 另外,徐居正还有大量的闲居抒怀诗和同情农民生活的诗,其中有对贪富差距的愤 愤不平,如苦雨叹 、 老牛叹 、 东家叹等。也有关于疾病苦衷和感叹年老的内容, 这类内容和杜诗相关内容也很相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受杜甫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徐 居正在当时的学杜风潮里,最热衷于学习杜诗。 二、死六臣和生六臣等对杜甫的接受 二、死六臣和生六臣等对杜甫的接受 (一) 、死六臣对杜甫的接受 死六臣对杜甫的接受 死六臣是指成三問、朴彭年、李塏、河緯地、柳诚源、兪應孚六人。他们是朝鲜世 祖(在位时间,1456-1468 年)时期主张复归端宗(在位时间,1452-1455 年),而被 世祖揭穿并处死的六位忠臣。世祖篡奪王位後,端宗被幽禁于昌德宮,一批忠臣密謀擁 戴其復位,但是被人出賣告密。為了警告仍然擁護端宗的那些大臣,世祖在景泰七年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9 (1456 年)悍然下令處死了為首圖謀擁戴端宗的成三問、朴彭年、李塏、河緯地、柳诚 源、俞應孚六人,世稱“死六臣”。他们临刑前,创作了表现他们忠誠的時調,被稱為 “六臣哀傷歌”。他们的忠君思想受杜甫影响很大。 他们为了忠义宁肯舍弃自己的生命。 死六臣的诗歌是忠君思想的标本,和杜甫的忠君忧国一脉相通。 (二)、生六臣对杜甫的接受生六臣对杜甫的接受 生六臣是金時習、李孟專、趙旅、元昊、成聃壽、南孝溫。在朝鲜世祖时期,端宗 王位被世祖夺后, 他们感到仕途没有意义, 主动放弃官位, 是保持高尚节操的六位忠臣。 1.金时习(1435-1493 年) 1.金时习(1435-1493 年) 金时习是生六臣之一,他写给朋友刘自汉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对杜甫的人生很同情: “明府岂不见陈寿三国志 ,曹操黄祖之待弥衡。宋祈唐书 ,严武之待杜甫 乎?是皆贻笑万古, 仆投隐西峰西值, 令公谦恭自牧, 尊贤容众, 但恨仆不及。 ” ( 梅 月堂文集卷 6.10 ) 金时习在文章中引用杜甫的事例,表明了自己的人生选择,说明杜甫的忠君思想对 金时习影响较大。金时习讽刺世祖宠臣韩明浍的诗,也可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