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方案(北京标准).doc_第1页
测量施工方案(北京标准).doc_第2页
测量施工方案(北京标准).doc_第3页
测量施工方案(北京标准).doc_第4页
测量施工方案(北京标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程概况略二、施工测量的准备2.1、测量依据2.1.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01-21-95及施工图纸。2.1.2原始定位点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给出的坐标点和工程水准测量点,具体数据如下表和示意图:成果桩 号距 离横坐标纵坐标A23500122.390305970.75573.671A15500195.847305976.36227.446A16500216.144305957.887114.529A24500218.180305843.37691.500A25500126.729305840.390130.437A232.1.3、原始水准点水准点1=51.188,在南墙水泥钉上;2=51.520,在北墙水泥钉上。2.1.4、图纸建筑物定位点施工图纸A轴线与17轴线交点坐标305848.703,500128.272;X轴线与17轴线交点坐标305850.207,500212.859。建筑物0.000相当于51.000m。2.2、施工测量仪器设备本工程建筑层数多,高度高,结构竖向偏差直接影响工程受力状态,故在施工测量过程中要求竖向投点精度高,所以选择仪器要满足施工现场、施工方法、结构类型的要求。根据以上特点,为了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我公司在本工程现场配备施工测量仪器如下表:设备名称用 途备 注J2经纬仪定位测量2台激光经纬仪定位测量主要用于竖向投点(拟购)激光铅垂仪竖向投点拟购水准仪高程测量2台塔尺高程测量50米钢尺距离测量3把各种测量仪器进场之前需进行校验,使用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时限(一年)进行检验,保证施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2.3、对起始依据点的校测进行施工测量以前对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上的坐标点进行校测,以保证下步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三、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该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场地比较平坦通畅,这对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比较有利,考虑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地下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施工测量采用内控法,根据规划院给出的定位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方格控制网。3.1、布网原则3.1.1、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3.1.2、控制点要选在拘束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通视条件良好,分布均匀。3.2、施工控制网的测设3.2.1控制点引测根据北京市城市规划管理局的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上给定的A25和A24点的坐标,在场区内引测4个控制点,如图3-1所示,要求埋深1.5米,用混凝土浇注并以钢柱作标记,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精度限差要求如表3-1: 表3-1等级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测角误差方位角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二等1.0()200(m)10()20 n ()1/10000图3-13.2.2 控制网布设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边线约57米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点位选择见示意图,纵向以 1、5、9、13、17;横向以A、H、Q、X轴为主轴线控制线布网,埋设外控基准点,要求埋深1.0m,并浇注混凝土稳固。基础底板垫层施工完毕后,为了便于以上部分的施工测量,将轴线控制网整体向一侧偏移1m,形成新的施工测量控制网。3.2.3内控制基准点布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地上结构采用内控法,用激光经纬仪竖向投测,基准点选在距轴线内偏1米的交叉位置,布设时要注意尽量避开砼墙柱,以便于通视。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情况,每段留设不少于五点,保证满足定位要求。3.2.4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依据施工前布设控制网基准点将内控点埋设在首层偏离轴线1 米的位置。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10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爪与顶板钢板焊牢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以首层基准点四周设护栏并挂警示牌保护,向上每层在相应位置留200洞,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3.2.5控制网加密和施工放线垫层施工完成后,要根据施工控制网和施工图纸精确测定建筑物位置,并进行控制网加密,精确放出主轴线,各轴线交点要以红三角作标记,要求轴线间距、轴线垂直角必须附合规范要求。3.2.6轴线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表3-2的规定。 轴线控制网的指标 表3-2 等 级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二 级121/15000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在进行施工测量时,严格按施工测量规程中的技术要求来进行。四、内控基点竖向投测4.1、将激光铅直仪架设在首层平面钢板控制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架设好激光铅直仪后,打开发光电源,将光线投测到须投测层楼面,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适当挪动接收靶,把激光斑移至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转动2激光经纬仪照准部,调整接收靶激光斑转动的圆的圆心在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该轴线的一个控制点投测完毕,要求确保接收靶的最终位置不变,依次投测下一点。4.2、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架设在接收靶上,后视较长边,依次投测出主轴线,然后在该投测面检查,校核后的主轴线跨距及夹角须符合施工精度规范要求方可测定其它各轴线,以此测放出该投测面的所有轴线。4.3、每一区域所有轴线,细部线测放完毕后,需进行验线自检,验线自检人员须另定其它测量人员。4.4、激光光斑圆的直径允许偏差(指接收靶上的允许偏差)见表4-1:表4-1楼 层 高允许偏差 50 米550100米10 4.5、投测面内轴线允许偏差,见表4-2:表4-2轴线间距(m)允许偏差()L30 米530L60米1060L90米15五、高程控制网布设现场内高程控制点应已布设好,我方进场后须对其先进行复核以确定建筑物水准点。5.1、高程控制网起始依据高程控制网依据业主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基点测设,水准点1=51.188,在南墙水泥钉上;2=51.520,在北墙水泥钉上。建筑物0.000相当于51.000m。5.2、地下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布设本工程土方开挖完毕后,只留一步人工清理土方,清理至设计底板底标设处,考虑到施测方便,高程控制网,拟布设在护坡桩上标高为-18m左右的位置。护坡桩相对位移较小,因土方开挖后现场周边固定物体都有位移,护坡桩虽也有位移,但其位移可满足测量精度要求。为了便于施测及校核,每段布设23个控制点。在控制点的设置位置,用清水冲刷掉墙面浮土,薄抹一层水泥砂浆,做成一块1010的平整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涂上红色“”标志,并在旁侧注明相对标高。高程控制点布置完毕后,应定期进行联测,以做相互校验,保证建筑物标高的准确。5.3、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高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1的规定。 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4-5等 级每公里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往返较差附合差四 等520 L 注:L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以M计)测量仪器选用3型水准仪,往返观测。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符合表5-2的规定。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5-2等级视线长度 视线高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四等 100m 0.2m 3m 10m 5.4基坑标高的控制土方施工时,机械挖土应预留的2030高的土,然后每隔10米左右设置水平桩控制基底标高。土方开挖时派专人测量基底土层开挖标高,防止超挖。5.5标高竖向传递标高竖向传递采用50米钢尺,加尺长、温度、拉力三项改正,每层均需交圈闭合检查,误差不得超过5。六、结构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6.1对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6.1.1对场内设的水准点,每间隔一定的时间须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仪器采用瑞士N3精密水准仪,精度按二等水准技术指标执行。6.1.2对检测后的数据须精心计算,计算成果须作一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如果测量成果有异常,报请项目总工处理。6.2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控制方法及测设要求6.2.1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S3水准仪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同一层平面内红“”不得少于三个,间距分布均匀并要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且红“”需设在同一水平高度,其误差控制在3以内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各层标高时,应后视其中的两个红“”上顶线以作校核。6.2.2、0.000以上各层的标高传递均利用首层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红“”,检核合格后,方可在该层施测。6.2.3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应重新引测相应的结构标高,以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要求。63本工程有三套轴线系统方案:一 结构整体轴线系统二 裙楼及塔楼井筒与整体轴线系统成45度的轴线系统三 圆弧轴线系统。631裙楼及塔楼井筒与整体轴线系统成45度的轴线系统方案:1 根据设计院2002年4月3日所发文件几建施-08:首先定位1-2轴与1轴交点,后视1-2轴任意一点成45度,定位3轴。以3轴为主轴线,定位3轴。分别以3轴、3轴为轴线,放出控制线及轴线。2 以1-2轴与1轴交点沿3方向向南4852,定位1轴,并以1轴为主轴线定1轴、3-2轴3-3轴、2轴、2轴及相应控制线。632圆弧部分轴线方案:本工程圆弧半径为82.3M,半径较长,轴线控制难度大。以2轴到2轴圆弧段为例。本工程采用计算机平面模拟,利用14轴为基准轴线按每一米划分,计算出14轴上每隔一米与圆弧的距离,这些点连结起来作为弧线。其余弧线施工放线与此相同。见附图七、沉降观测由于本工程裙楼与主楼层高相差很大,根据施工测量规程要求,需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行沉降观测。 7.1、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埋设为了准确反映该工程的实际沉降量及测量工作的整体性,必须在工程影响范围外埋设沉降观测水准点。沉降观测水准点应埋设在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尽可能埋设在建筑物附近便于引测的地方,基准点宜不少于3个,并每半年检测一次。通视条件较好。7.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为高质量的完成本工程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到连续观测并达到规范要求的测量精度,观测标志在施工期间不被破坏是关键所在。为此,观测点标志采用圆20钢筋制作。标志埋设时,直接用钢板埋设在结构里面,保证其稳定性;然后将钢筋标志焊接上。标志型号如图所示。所有沉降观测点应根据设计要求的位置进行埋设,并统一编号,防止用错。观测点布置图7.3、沉降观测的周期要求7.3.1结构施工期间每增加1层结构观测一次;7.3.2回填土及结构安装增加较大的荷载前后进行观测;7.3.3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汇报项目总工,然后根据总工要求增加观测次数;7.3.4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进行观测;7.3.5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过程中,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二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7.3.6交工前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进行观测。7.4、观测方案及技术要求7.4.1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观测仪器采用瑞士威特N3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尺作业。采用相同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并要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工作。首次观测进行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复测,将测量成果报项目总工。进行周期观测中,如果与上次相比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复测。7.4.2观测要求及测站观测限差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7-1要求进行表7-1等 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二等0.50.50.3m 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不超过表7-2的各项规定。表7-2等级基辅分划读数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二等0.50.73.0观测成果提供沉降成果表、时间、沉降曲线图。八、施工验线为了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每次施工测量完毕后,应由施测人员以外的验线员和责任工程师进行验线,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进行下步工序施工。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所采用的人员、仪器和观测路线及方法应不相关,以保证验线工作的有效性。8.1验线部位验线本身应先行闭合校核,其次主要进行以下部位验线: 8.1.1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8.1.2场地平面控制网、主轴线控制网及控制桩;8.1.3场地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线;8.1.4控制网及定位放线的最弱部位。8.2验线方法及误差处理办法8.2.1场地平面控制网与建筑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测量。8.2.2在细部测量时,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验线,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如下:a. 两者之差若小于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b. 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c. 两者之差超过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九、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9.1、为了保证整个施工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由项目执行经理领导,现场经理、总工程师中间控制,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的三级管理系统,形成项目经理到各施工方的测量质量管理网络。施工测量组织管理体系公司技术部执行经理建筑施工测量规程现场经理现场总工程师区域责任工程师测量负责人测量员验线员测量员计量员各施工队伍各个施工流水作业段9.2施工测量仪器使用、保管和维护9.2.1施工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必须具有检定合格印,并在检定周期以内经检测合格的仪器;测量人员应负责并检查仪器的使用及保管情况,应熟悉、掌握并且严格遵守测量操作规程。9.2.2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震、碰撞及倾倒,雨天及强光下施测应打伞。9.2.3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负责保管。测量仪器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常温的室内,并要放在防潮、防盗的箱子中。在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