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提升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提升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提升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提升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提升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提升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提升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取得迅猛发展,产业国际竞争力 不断提升, 但与美国、 日本等集成电路产业强国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 因此,研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地剖析现状,找出 制约瓶颈,对促进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 国内外学者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 论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国内外对产业核心 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几乎没有。 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是聚焦在国家宏观 层面,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聚焦在企业微观层面,而本文研究的产业 核心竞争力理论主要聚焦在产业这一中观层面,是在前两者的基础 上,对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构成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等理论 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核 心竞争力现状进行了剖析, 找出了制约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 主要瓶颈,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相信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国 家制定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有 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核心技术,核心龙头企业,价 值链核心环节 1 the research on rais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of mainland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of mainland china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as also risen. but compared to america and japan, it still has a long way to go. so it has important instructional meaning to promote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by study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muc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any core competitiveness by foreign and domestic scholars, which has formed a perfect theory system. but it has little research work on the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theory. th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mostly focus on the national macroscopical lay, the company core competitiveness mostly focus on the microscopical lay, the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mostly focus on the middlescopical lay, it is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theory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former two theor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the effect factors, the guideline evaluating system of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establishes the 2 analysis frame.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fram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ctuality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mainland china, indicates the key restriction of the ic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mainland china. in order to break the restriction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on capital, technical talent, supporting core leading company, development stratagem and so 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search will gi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ic 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mainland china. key words:integrated circuit,industry core competitiveness,core technology,core leading company,core tache of value chain,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 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 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磊 日期: 年 月 日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李磊 指导教师签名:马德秀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1 1 引言引言 集成电路是信息化的大脑和灵魂,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 化国家均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抢占 21 世纪制胜权的核心战略产业,摆在优先发 展位置,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信息产业发展进入到由大到强转变 的新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做强集成电路产业,为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保障国家信 息安全提供支撑。因此,开展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 现实意义。 2005 年,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量超过 200 亿块,销售总额达 1118 亿元人民 币,占全球销售总额的 4.5%,“十五”期间,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年均增 长 41%, 增速为全球之最, 这些数据均标志着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的快 速提升。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目前仅仅是集成电路产业的生产 和消费大国,与美、日、韩等产业强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一些 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内在核心要素方面。从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来看从掌握核心技术的情况来看,截止 2007 年 2 月,在我国申请的半导体发明专利中,国外企业拥有发明专利 27000 件,而 我国不到 1 万件, 国外专利的集中度比较大, 主要集中在一些龙头企业, 如三星、 intel、西门子等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均在 1000 件以上,而我国除华为、中兴 等极少数企业外, 一般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均在 500 件以下。 从技术研发实力来看从技术研发实力来看, 国外龙头企业的 r&d 投入强度一般在 15%左右,科研人员比例在 40%以上,而 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平均 r&d 投入强度仅为 1.5%左右,科研人员比例在 5%左右,仅有华为等少数企业的 r&d 投入强度达到 10%,科研人员比例达到 40%。从企业的规模实力来看从企业的规模实力来看,国外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集中度一般都在 70%以 上,而我国大陆的市场集中度仅为 50%左右,intel、三星等龙头企业的年销售额 分别达到了 353 亿美元和 310 亿美元, 而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总规模才刚刚 超过 1000 亿人民币。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来看从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来看,intel、三星等跨国 巨头牢牢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上游,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利润,2005 年 intel 公 司的利润率为 32%,三星半导体公司的利润率为 50%,而同期我国大陆集成电 路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 3.8%,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这些关键指标 上的差距充分反映了,目前我国大陆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仍处于量变阶段,在 一些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内在核心要素上, 与集成电路强国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 2 距。要使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就必须有在这些 核心要素上取得突破。 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提出的 “产业核心竞争力” 概念就是这些核心要素的集合, 是由这些核心要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内在竞 争力, 这种内在竞争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产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在 全球竞争中所处的地位。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质变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产 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系统地研究,必须搞清楚究竟什么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决定产 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哪些、 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与集成 电路强国相比究竟有多大的差距、主要的制约瓶颈在哪里、以及如何提升我国大 陆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 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构成因素、评价指标体系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大陆集成 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突破制约瓶颈的相关建议。 3 2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理论研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目前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比较少,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产业核心竞争 力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 2.1.1 产业产业(国际国际)竞争力理论竞争力理论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目前比较权威的还是波特的“钻石理论”。国 外的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如何证明这一理论模型所涉及的六大因素和支撑指标 的决定作用,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这一理论建立评价方法。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从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入手,按照不同的因素分类,对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这种因素 分析法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二是建立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用指标数据 反映产业竞争力水平,这种指标分析法主要集中在实证层面。 ?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理论是由英国李嘉图1在亚当斯密的 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 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 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产品上具 有比较优势;即使已过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劣势程度 是不同的,想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相对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李嘉 图实际上已经指出生产技术的差别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在生产技术上 处于最有力地位的产业,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瑞典经济学家奥林与 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了 h-o 理论2,即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解释了生产成本 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从而导致比较优势的产生。在此之后,比较优势理论又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美国雷蒙得费农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拓展了比较优势和 要素禀赋的范畴,生产要素不仅包括资本和劳动,而且包括自然资源、生产技术 变化等。 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理论3没有像比较优势理论那样被广泛 4 运用。竞争优势主要是讨论各国间的同一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发展的现实态势。主 要论证了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往往是不可分割的: 一是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 易于形成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即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在一定条 件下是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二是一国的某一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 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三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 生产力的国际比较, 所不同的仅仅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 率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的比较。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是在承认各国产业间存在着比较优势、而且承认比 较优势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 着重研究和分析各 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态势,以及影响各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四阶段学说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四阶段学说 迈克尔 波特是第一位从产业层次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学者, 他不仅给产业(国 际)竞争力进行了准确的定义,而且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四阶段学说3,即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 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上升时 期,后一个阶段属于衰落时期。 波特的“钻石理论” 波特的“钻石理论” 图 1 钻石体系图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3,是目前因素分析法中最 权威的理论。他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很大,其中最主要 5 的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 构。另外,还有机会和政府两类辅助要素对竞争优势起着重要的影响。波特详细 分析了这六个要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钻石体系如图 1 所示)。 ? 指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 国外学者对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研究较少,相反,国内学者一直比较热 衷于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而且大多是以钻石模型或 wef 和 imd 的评 价指标体系为基础的。 wef 和和 imd 的评价指标体系 的评价指标体系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于 1980 年创立了国际 竞争力评价体系。这套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从系统实力、运行的系统关系、发展 的成长能力三个层次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具体包括八大要素,即国内经济实力、 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每 个要素又包括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若干具体指标组成。 国内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 国内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裴长洪博士4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分为两类: 一类是显 示性指标,用以表示竞争力的结果,如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率等,显示性指标可用 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另一类是分析性指标,用以解释原因或者显示竞争潜力,如 劳动生产率、成本、价格、规模等。 厦门大学的周星和付英5从产业素质、产业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产业发展 的环境制度因素、产业国际化四个方面建立了一套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金昌6认为,出口与国际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他设计了 一套用进出口数据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三部分构成: 一是反映市场占有率的指标;二是反映净出口的指标;三是反映出口所占比例的 指标。 国家计委课题组7认为,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包括竞争实力、竞争能力、竞 争潜力、竞争压力、竞争动力、竞争活力六个方面的内容,并据此设计出一套三 级评价指标体系。 6 2.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8的出现直接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塞兹尼克(selznick) 和彭罗斯(penrose)的研究。他们重点研究了企业竞争优势是如何产生的,认为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在于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因素的潜力。1990 年,普拉哈拉德 (prahalad)和哈梅尔(hamel)第一次正式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核 心竞争能力不仅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基石, 而且也是企业培育核心产品的 源泉。 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它对企业的作 用在于动态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提供和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能力。 2.2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 2.2.1 产业产业(国际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产业内产品竞争优势的集合,是介于国家竞争力 和企业竞争力之间的中观竞争力。从目前出版的文献来看,关于产业(国际)竞争 力内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9: 一是国家环境说。主要代表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把产业 竞争力定义为: 一国在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 业环境,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力。他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研究国家竞争力问题, 认为国家竞争力取决于产业和企业竞争优势, 而产业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又取决于 “国家环境”3。 二是生产力+市场力说。主要代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金碚博士,他对产业 (国际)竞争力的定义作了如下阐述:“在国际间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特定产业 以其相对于他国更高的生产力,向国际市场提供革命更多的产品,并持续地获得 盈利能力”10。这一定义包含了两个内容:生产力和市场力。这一定义在国内 有广泛的影响。 三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说。主要代表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裴长洪博士,他 认为: “产业竞争力是指属地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它的一般市场绝对竞争优势的总 和” 4。 四是综合生产能力说。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盛世豪教授认为: “产业竞争力是 7 指某一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力,在合理、公正的市场条件下,能够提供有效产 品和服务的能力,是产业的供给能力、价格能力、投资盈利能力的综合” 11。 五是创新能力说。四川师院张超副教授认为: “产业竞争力是指属于不同国 家的同类产业之间效率、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比较,以及在国际自由贸易条件 下各国同类产业最终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2。 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梅尔(hamel)8在 1990 年哈佛商业评论中将企 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尤其是协调各方面资源的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 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还可更具体地表达为,企业核心 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含于企业内质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 现在、未来竞争优势,并能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2.2.3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及内涵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产业都融入到全球经济中来,参与国际分工 和全球资源配置,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弱化了外在要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从 而使得产业间的竞争演变为产业内在核心要素之间的对抗。以集成电路产业为 例, 美国和韩国是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强国, 随着国内商务成本的不断提高, 两国企业不断向亚太的低成本国家转移,充分挖掘利用全球的成本和资源优势。 从表面来看,两国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出口规模不断下降,其投资所在国的出口 规模不断上升,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但从深层次来看,美韩等产业强国仍旧掌 握着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占据着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利润的绝大部分,其投资所在 国主要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下游,利润率非常低。存在这种差别的本质原因在于美 韩等集成电路产业强国拥有强大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而投资所在国的产业规模虽 然扩大了,但始终缺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谓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产业内核心要素的组合,能够自主地、持续地 为产业创造竞争优势,是产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维持竞争优势的源动力。 所谓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产业内核心要素的组合,能够自主地、持续地 为产业创造竞争优势,是产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维持竞争优势的源动力。产业核 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核心性。产业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核心技术和核 8 心企业上,是否在这些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上具有竞争优势,是判断一个产业 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判断标准; 自主性。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自主推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它能够使产 业依靠自身的努力,而不依靠外在资源和推动力,创造并维持竞争优势; 内在性。 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弱化了外在要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 更加强调内在要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 而产业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些内在 要素的具体表征; 不可替代性。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产业内部所特有的竞争优势基础,是其 它外部要素所不可替代的; 可持续性。产业核心竞争力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产业创造竞争优势,是产 业长期在国内外竞争中维持竞争优势的源动力。 2.2.4 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概念辨析核心竞争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概念辨析 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是反映一个组织内在的核心竞争优 势,使得组织持续地发展和不断竞争。但两者的组织层次不同,产业处于经济的 中观层次,而企业处于微观层次。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互关 联的,一方面,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提升,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企业的核心 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 首先,产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要素组合范围不同,产业核心竞争力 是由产业内在的关键要素所组成,体现在产业链中具有竞争优势的一些核心环 节, 而产业竞争力则是由内在和外在的要素共同组成, 包含了产业链的所有环节。 其次,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产业依靠自主发展,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源动力,产业 要实现可持续竞争力必须建立在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 2.3 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框架产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分析框架 2.3.1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9 技术主导性显著 集成电路技术进步遵循摩尔定律,即每 18 个月集成度提高一倍,成本降低 一倍。同时,新技术层出不穷,系统芯片技术、神经网络芯片、砷化镓、锗硅技 术、纳电子技术、真空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和生物芯片等将成为新 的技术发展领域,主流产品和制造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频繁。紧跟产业核心技术 的发展步伐,已经成为保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 市场寡头垄断趋势日益明显 随着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标准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集成电路产业专业化分 工越来越细,从芯片设计、掩膜版制作、芯片加工、测试、封装到营销都形成了 较大的发展空间。这种不断深化的专业分工,使各专业在 ic 产业链中纷纷形成 特殊的价值,衍生了许多新的细分市场。各细分市场被大型跨国企业寡头垄断的 趋势日益明显,这些寡头企业凭借其技术和企业规模上的垄断优势,始终占据着 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市场,也瓜分了市场中的大部分利润。在各细分市场中建立垄 断或主导优势,已经成为了衡量产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高投入高产出特点对企业规模实力的要求日益提高 集成电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投资密集型产业,也是当前信息产品 制造业中投资额最大的产业。通常 6 英寸、8 英寸、12 英寸、18 英寸生产线建 设投资规模分别约为 2 亿美元、10 亿美元、25 亿美元和近百亿美元。与之相对 应的是集成电路生产线产出巨大, 经营良好的生产线可在3-4年内回收全部投资。 这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对企业的规模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内在核心要素逐步成为产业竞争的核心内容 全世界的集成电路产业均采取国际化发展模式,具体表现为:制造设备、原 料采购及产品销售的市场国际化;产业组织国际化;技术团队与管理团队的人才 国际化;产品及工艺技术来源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投资方式及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和国际化。跨国企业充分利用了各国廉价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重新配 置,保持在生产成本上的竞争力,这大大削弱了外在要素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内在核心要素逐步成为了产业竞争的核心内容。 2.3.2 集成电路产业链及各环节影响因素分析集成电路产业链及各环节影响因素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由市场需求、产品设计、材料工艺、芯片制造、封装测 10 试、芯片应用等环节组成(如图 2 所示)。其中,市场需求和芯片应用两个环节主 要以市场为主导, 产品设计、 材料工艺、 芯片制造、 封装测试主要以技术为主导。 图 2 集成电路产业链图 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表 1 所示: 表 1 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产业链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表 1 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影响因素 产业链环节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市场需求 国内外市场需求 产品设计 ic 产品设计技术、ic 设计企业素质、资本 材料工艺 加工工艺和加工设备制造技术、材料加工和设备制造企业素质、资本 芯片制造 芯片制造和设备制造技术、芯片制造和设备制造企业素质、资本 封装测试 封装测试及相关设备制造技术、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企业素质、资本 芯片应用 国内外市场需求 11 2.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的判定原则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的判定原则 首先,我们根据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制定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框架 的判定原则,作为选择框架内构成因素的标准。根据上文阐述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内涵,构成因素的判定原则如下: 根据核心性特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必须是产业竞争力中的核 心要素; 根据自主性特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能够将自身的比较优势, 转化为产业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的发展; 根据内在性特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必须是产业内在因素; 根据不可替代性特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因素是产业所特有的竞争 优势,是其它外部因素所不可替代的; 根据可持续性特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能够持续不断地为产业 创造竞争优势。 2.3.4 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框架的确立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框架的确立 根据上述判定原则,市场需求和资本不符合内在性原则,因此不能作为核心 竞争力构成因素,其它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均符合 5 条判定原则,可纳入构成因素 框架。 结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产业链影响因素分析, 集成电路产业核心 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可归纳为三大因素,即核心企业的素质、核心技术的水平、产 业链中核心环节所具备的优势(如图 3 所示)。这三大因素也完全符合上文中制定 的判定原则,因此,我们认为这三大因素即构成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 响因素框架,其中,核心技术水平是整个构成因素框架的核心、核心企业素质是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载体、核心环节优势是产业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 12 图 3 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因素框架 这三大决定因素基本符合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形成的特点和规律。 从 当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格局来看,美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具有 较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拥有英特尔、三星、台积电等全球知 名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各自的细分行业中占据着全球市场的较大份额,以这 些龙头企业为载体,形成了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2) 拥有优势领域的核心技 术,英特尔公司在 cpu 芯片上具有垄断性的技术优势,三星公司的微型存储芯 片技术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台积电主要在芯片制造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3) 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英特尔和三星主要在附加值最高 的芯片研发环节具有显着优势,台积电在芯片制造环节具有竞争优势,这些企业 为了做大做强自己优势环节, 纷纷将不具备竞争优势环节的生产加工外包给其它 企业。正是由于在核心技术、核心企业、核心环节优势等核心要素上具备的竞争 优势,构筑了这些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2.3.5 各因素作用机理分析各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核心技术水平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集成电路产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技术革新非常快,目前主要依靠技术创新 推动,因此,产业核心技术水平是决定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今后相当一段时 期内产业是否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处于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地 位。 ? 核心技术是抢占产业价值链上游的关键 核心技 术水平 核心企 业素质 核心环 节优势 产业核心 竞争力 13 产业核心竞争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体现在是否能抢占产业价值链上游高附 加值的环节。 在集成电路价值链中, 附加值与该环节的技术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如 图 4 所示)。因此,掌握核心技术是抢占产业价值链上游的关键所在。 图 4 附加值与该环节的技术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 核心技术进步是集成电路产业摩尔定律的本质内容 集成电路产品遵循摩尔定律,产品集成度提高地非常快,这就要求产品的制 造工艺和装备制造技术必须跟上产品升级的步伐,从实质来说,摩尔定律所叙述 的就是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并紧跟技术 进步的步伐,才能踏准产业升级的节奏,始终走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前沿。而 且,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设计和制造两大环节,这两个环节也是 集成电路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的两个环节,是体现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环节, 因此,核心技术水平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是其构成因素的核心(如 图 5 所示)。 图 5 核心技术水平与产业核心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技术含量 附加值 高附加值环节的竞争力 核心技术水平 产业核心竞争力 14 核心企业素质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产业的细胞,产业竞争力的主要载体,特别是产业内核心龙头企业的 素质直接决定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 ? 核心企业是产业实现规模效应的主体 核心企业决定了产业的规模实力。根据 scp 理论,当市场结构达到寡头垄 断时产业绩效最优,因此,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必然是向寡头垄断型产业组织结 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产业集中度会逐步提高,龙头企业的产业规模比重不断上 升,最终这些企业的规模就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的规模。当今世界,集成电路产 业各细分行业基本都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产业强国的一些龙 头企业规模甚至超过了一般国家整个产业的规模, 如美国 intel 公司 2005 年利润 为 388 亿美元,而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当年总利润也不足 100 亿人民币,这一 家公司的利润就足足相当于我国大陆整个产业利润的近 30 倍,这种产业规模和 效益上的差距主要源于我国缺乏 intel 这样的核心龙头企业。 以具有较大规模的核心企业为主体,有利于实现产业的规模效应。这种规模 效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 面。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台积电、台联电等龙头企业的迅速崛 起。这些企业成立之初主要是以代工和技术引进为主,充分发挥成本优势,逐步 扩大规模,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随后,逐渐从产业链下游的代工向上游的代设计 发展,建立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分工体系,并发展成为全球知名企业。这些龙头 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也是台湾集成电路产业全球市场地位逐步提升的过 程。 ? 核心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的带头人 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以技术创新为支撑, 核心企业是产业技术创新 中的带头人。产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的积累,一般的小企业 在激励的竞争中利润有限,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大规模的技术研发,这也决定了 普通企业在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只能处于边缘地位。 核心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 主要有以下几大优势: (a) 基本垄断了当前的尖端技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的尖端技术基本上被一些龙头企业所垄断,如 intel、 15 amd 垄断的 cpu 芯片技术、台积电等企业垄断了 90 纳米以下的芯片制造技术 等等。这些龙头企业在各自的优势领域中,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技术积累。 (b) 占据了较大的市场利润份额,有雄厚的人力和财力基础 集成电路产业各细分市场基本被一些企业所寡头垄断,例如,intel 和 amd 分别占据了全球 73%和 22%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微芯片制造市场中,台积电和 台联电分别占据了 45.2%和 15%的份额等等13, 这些寡头垄断企业因而也占据了 较大的市场利润份额,这就为研发新技术提供了资金的来源,同时,这些企业的 良好效益也吸引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人力和财力的基础奠定了这些垄断企业在技 术创新中引领者的地位。 (c) 联合研发已成为大势所趋,龙头企业是合作研发伙伴的首选目标 集成电路研发成本是随着集成度的提高成指数型增长的,为了降低成本,提 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 intel 为代表的绝大多数知名企业纷纷宣布放弃单独研发 45 纳米以下的生产技术,转而和台积电等一些制造商进行合作研发,联合研发 已成为大势所趋。在选择合作研发伙伴时,目前这些在技术上占据明显优势、同 时又有雄厚研发基础的龙头企业自然成为了首选目标。 ? 核心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和基础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高技术产业核心竞 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产业集聚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集群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促进专业化分工、知识外溢和技术扩散、企 业间的合作创新以及专业化人才的集聚等;二是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包 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集成电路产业同样也是集群式的发展模式。 龙头企业是集群的核心,上下游配套企业会自觉地向核心周围集聚,核心企业的 规模越大、需求越大、市场地位越高,则产业集群的规模也越大、集聚效应更加 明显、对产业促进作用也越明显。 全球著名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除了美国硅谷以外,便属台湾新竹科技园了。 在 6.32 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内汇聚了 152 家集成电路企业,其中核心龙头企业包 括联电、台积电、华邦、旺宏、华茂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这里每 年要生产全球 80%的电脑主板、80%的图形芯片、70%的笔记本电脑、65%的微 芯片、95%的扫描仪,已经成为全球最具优势的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之一14。新竹 16 科技园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园区内核心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 以及其在世界集成电 路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 核心企业是产业发展趋势的主导者 核心企业凭借着其在市场份额、尖端技术、产业集群中的核心垄断地位, 基本主导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2006 年台积电开始研发 45 纳米制造技 术,随后各大制造商纷纷跟进,加大了对这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因为他们一旦 在技术升级上落后,就会失去现有的市场地位。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核心企业,是一国集成电路产业紧跟甚至引领世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基础。 核心环节优势与产业核心竞争力 ? 核心环节优势1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产业核心技术优势和核心企业的实力, 最终会体现在该产业各细分市场中的 主导作用。美国、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之所以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核 心竞争力,主要是其依托一批核心龙头企业,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各细分市场 中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如上文所述,美国微处理器巨头 intel 和 amd 分别 占据了全球 cpu 市场 73%和 22%的市场份额, 依托这两家企业, 美国在 cpu 市 场中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在全球微芯片制造市场中,台积电和台联电分别占 据了 45%和 15%的份额,依托这批制造巨头,台湾主导了全球微芯片制造市场。 这种垄断主导的现实, 最直接地体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竞争 力。 ? 核心环节的优势地位是促进产业竞争的源动力之一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一些垄断企业为了维护自己在细分市场中的主导 地位,继续瓜分市场份额,不断地进行技术研发,进行产品和服务升。以 cpu 市场为例,intel 和 amd 是这个市场中的两大垄断企业,双方为了维持自己在这 一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长期保持着激烈的竞争关系,amd 凭借其在台式机处理 器上的性价比优势,其市场占有率终于在 2005 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过了全球市场 的 20%,达到 20.4%,作为应对,intel 研发了 core 2 duo 技术,同时凭借其在 服务器 cpu 上的优势,终于在 2001 年第一季度重新占据了全球 cpu 市场中 1 这里所指核心环节优势是指各细分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特别是在一些高附加值环节所在的 细分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17 80.2%的份额。intel 和 amd 这种为了保持核心环节优势所采取的自发行为,有 效地促进了产业内的竞争, 对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企业素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2.3.6 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核心技术水平的评价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现有技术积累,具体指标 有拥有专利发明数量等;二是技术研发实力,包括科研活动投入的人力和财力, 具体指标有科研人员占行业从业人员比重、r&d 经费投入强度等。 对核心企业素质的评价主要是指其在产业中的地位,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核心龙头企业的规模素质,主要是指市场集中度,具体指标有大型企业销售 收入占行业销售总收入的比重、大型企业利润占行业总利润的比重等;二是核心 企业的技术素质,主要是指技术研发上的前瞻性,具体指标有大型企业新产品开 发经费支出占行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的比重、 大型企业科研人数占行业科研人 数的比重、大型企业专利申请数占行业专利申请数的比重等;三是核心企业的领 导素质,主要是指在对产业发展的主导性,如新产品开发上的领导作用等,具体 指标有大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对核心环节优势的评价主要是其在产业的各细分市场中所具备的垄断或主 导优势,这种优势使其占据了价值链上游的高附加值环节,垄断了该市场中的大 部分利润。由于一般的统计资料中缺少各细分市场的主要数据,为了实现数据的 可得性,我们用产业利润率作为衡量是否具备核心环节优势的主要指标,具体表 示为产业利润与销售总收入的比值。 18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15: 表表 2 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一级指标 权重权重 二级指标二级指标 权重三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 权重权重 现有技术积累(b11) 11 拥有发明专利数量(c111) 111 科研人员占行业从业人员比 重(c121) 121 核心技术水平 (a1) 1 技术研发实力(b12) 12 r&d 经费投入强度(c122) 122 大型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销 售总收入的比重(c211) 211 规模素质(b21) 21 大型企业利润占行业总利润 的比重(c212) 212 大型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 出占行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 出的比重(c221) 221 大型企业科研人数占行业科 研人数的比重(c222) 222 技术素质(b22) 22 大型企业专利申请数占行业 专利申请数的比重(c223) 223 核心企业素质 (a2) 2 领导素质(b23) 23 大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 行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c231) 231 核心环节优势 (a3) 3 细分市场的垄断或 主导优势 (b31) 31 产业利润率(c311) 311 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为: = = 111 * ijk ijkijkiji cs,其中 s 表示产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参数; = = 1 * k ijkijkij cb, = = 1 * j ijiji ba。 19 3 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我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3.1 核心技术水平核心技术水平 核心技术水平可以从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两方面来评价。 现有水平主要 指在该领域中现有的技术积累,未来发展潜力主要是指技术研发实力,研发实力 越强,技术进步越快,未来的发展潜力也越大。 3.1.1 现有技术积累现有技术积累 如表2所示,现有技术积累水平主要以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指标来衡量。1995 - 2004年,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集成电路行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情况如表 3所示: 表表 3 1995-2004 年集成电路行业专利申请情况年集成电路行业专利申请情况 电子元器件专利 总量 1995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