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1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2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3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4页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经济法学专业论文)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本文从一人公司的概念和历史沿革入手,参考世界各国对一人公司的法律 规制,结合我国 1994 年公司法和新公司法的相关内容,在案例分析、 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一人公司进行深 入分析,阐明一人公司在理论、实践、立法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对新 公司法的针对性分析,力图说明新公司法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创新及存 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我国如何在法律层面上规制一人公司提 供参考。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部分,笔者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人公司的基本概念、历史 形成及其相关的法理学说。该章首先从一人公司的概念着手,根据不同的区分标 准罗列了各种形式的一人公司;然后叙述了一人公司的产生与其相关的法理学 说;同时又对我国设立一人公司在法理上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我国设立一人 公司的必要性。 第二章是本篇论文的重要章节。笔者通过对中外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比较 研究,认为我国新公司法对于一人公司设立制度的规范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一人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第三章也是本篇论文的重要章节。该章的主要内容是对于新公司法的一人 公司资本制度提出质疑。我国新公司法试图通过提高一人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和 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账簿进行审计的方式,防止一人公司滥用法人人格进而危害 债权人或交易第三人。笔者在对一人公司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这种规 定不仅在实践中不能切实有效的防止一人公司滥用法人人格,且它还严重地阻 碍了一人公司在我国的发展。最终将导致立法与立法的宗旨相背离。 第四章主要是对于一人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重点探讨了司法实践中应如何运用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以 保障债权人的合法利益。 结论部分,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一人公司法律制度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并对 本篇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关键词: 一人公司;设立制度;资本制度;治理结构;公司人格否认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ii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ing with the concept and history of one-man company, refers to the worldwide regulations on one-man company and relevant provisions in chinas corporation law since 1994 and chinas new corporation law. the author profoundly analyzes the one-man company by case studies, historical research, comparative studies and combining theory and empirical, and then sets forth the significance and effect of one-man company in theory, practice and litigation.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and defects in this respect of the new corporation law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therefore, this article provides something valuable to regulating one-man company in our country at the legal level.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the company, the writer introduced the basic concept, history formation of the company in detail and it related legal theory . the content is from the concept of one- man company. the writer list multiform one- man company bases on different standard ;then the writer described the establishment of one- man company and it related legal theory ; analyzed the establishment of one- man in our country .the writer pointed out the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ne-man company finally. chapter two is an important chapter .the writer thought the establish system of the one- man company is not completed in the chinese new company law. obstru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ne-man company in our country to certain degree. chapter three is also an important chapter. the writer put forward querying on one-man company capital system of new company law . our nations new “company law” rises up the registration capital level and enhance the audit to company account record to prevent from misusing the power as corporation then damage creditor and the third parties benefit. after study to one-man company system, writer thinks that this rule not only can not prevent from misusing power effectively and but also obstruct the development of one-man company in our country to certain degree, finally caus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 disobeys purpose of legisl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gives some ideals and suggestions regarding one-ma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companys manage structure. in the fifth chapter, writer mainly studied how to protect the legal benefit of the creditor by using one-man company “corporation personality” denial system in practice. the conclusion is the final part. writer gave the reason why choose the topic and sum up the whole study. keywords: one man company; establish system; capital system; manage structure; discard of corporate entity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 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 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本文的选题根源于我国此次新公司法增加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 我国的公司法于 1993 年通过,199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至今已有 10 多 年。10 多年中,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而公司法在很多 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公司法的修改已刻不容缓。2005 年 10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公司法的修订。这次公司法的修订, 是一次相当大幅度的修订,涉及内容很多,其主要修改内容在以下方面: (1) 完善公司设立和公司资本制度方面的规定;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 规定 ; (3)充实公司职工民主管理和保护职工权益的规定; (4)健全对股东尤 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机制 ; (5)增加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或称为“揭 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规定。本文着重对一人公司的设立制度、资本制度、以及 一人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理论探讨,并结合我国公司法 的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人公司在立法中被确认,在各国立法中并非个例。我国修订后的公司 法在立法中遵循了世界公司立法的通例,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这对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有着相当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法律实践中一人公司存 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例如,一人公司极易滥用法人人格;一人公司不利于保 护债权人的利益;我国的经济信用才刚刚起步,一人公司在立法中的确认可能 会对经济信用起到负面影响。 本文观点认为: 一人公司被我国立法所肯定是水到渠成之举,既符合世界 立法潮流,又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但由于一人公司和传统的公司理论 有颇多冲突之处,其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司形式,从出现之日起就备受争议。一 人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匾乏,因此对一人公司的规制有相当的难度,所以目前, 设立时的一人公司在世界范围得到立法承认的并不是很多,只是在法国、德国、 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地区)得到了承认。但从长远来看,一人公司获得 广泛的承认是大势所趋。这是由一人公司与其他公司形式相比所具有的竞争优 势所决定的。我国目前的公司法修改就是顺应这一趋势。所以当前的主要 问题就是一人公司的规制问题,也就是如何在发挥一人公司的优点的同时尽量 抑制其缺陷的问题。对于一人公司的规制问题,之前的学者有相当多的论述,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2 在公司法修改中也规定了一些措施,比如最低资本制度、自然人设立一人 公司数量的限制等等事前的限制和一些交易行为的限制。这些规定能不能很好 的保护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的利益?能不能真正地促进我国一人公司的发 展?笔者通过中外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的比较以及一人公司法律制度在我国近期 的司法实践来看,其是存在局限性的。首先,新公司法对于一人公司设立 主体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没有对一人公司起到实际的监管作用,反而在 一人公司的实践中严重阻碍了一人公司的发展;其次,新公司法中所规定 的一人公司资本制度,不仅加重了一人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且更是缺乏足够的可 执行力,起不到应有的保障交易第三人的作用;再次,现有公司法虽然承 认了一人公司,但在法理上并没有能够对一人公司存在的法理基础予以令人信 服的解释。笔者针对上述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在遵循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参考 国外对一人公司所采取的立法监管措施后提出了自己对于一人公司有效监督的 立法建议。其目的,谨希望对促进一人公司的发展,切实有效地预防一人公司 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尽绵薄之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 一人公司的形成与设立 一人公司制度自 1925 年 11 月 5 日由列支敦士登率先立法明文承认至今, 已有 81 年。在这 81 年里,世界各国中有相当多的国家(地区)由认识该制度、 排斥该制度、默许该制度到正式立法接受该制度,其中确实经历了很多的波折。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一人公司制度与传统社团法人理论存在很多差异,以至于 目前尚未被所有国家完全认同,甚至有些国家对该制度根本无法认同。我国在 2005 年的公司法修订中认同了一人公司制度,一人公司存在着怎样的优点 及价值使得我国从排斥转化为正式立法接受,在此笔者将对一人公司在我国设 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为一人公司具体制度的研究作好铺垫。 1.1 一人公司的形成 1.1.1 一人公司的涵义和由来 有限责任是 17 世纪初,伴随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而出现的。股份有 限责任公司大大调动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这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大推动。 但它通常仅适用于大企业,这就把中小企业排除在有限责任适用范围之外,而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大企业,也需要众多的中小企业, 于是在 19 世纪初, 随着有限责任公司的问世,中小企业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形态,从而使中小企业 的投资者也享有了有限责任。但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必须由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出 资才能设立,这就使一人投资建立的中小企业仍被排除在有限责任使用范围之 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产业不断兴起、发展,个人 资本力量日益增强,个人出资经营者为了使自己在经营失败时的损失限定在最 小范围,迫切需要享有有限责任的待遇,以将责任财产予以限定,确保自身的安 全。此时,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便应运而生,虽然当时各国公司法无不对 公司设立时的最低股东人数作限制,但在公司设立之后,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 的形成却不可避免,这其中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投资者可以采用挂名股 东的方式,规避法律对股东人数的限制,而设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 司,这种公司尽管表面上是由多个股东共同投资形成,并也按照司法的要求设有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但这些挂名股东和这些机构只徒具虚名,公 司的财产和经营权力完全由一名真正的股东所控制。第二,即使多个股东投资设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4 立的公司,在其存续期间也可因出资或股份的正常运转,比如转让、继承、赠与, 而使得单个股东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股份。在此种情形发生时,法律当然可以 要求公司解散,但如此则必然会造成投资者利益的损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尤 其是这种公司为了避免公司被解散,完全可以采用以上挂名股东的方式而轻易 地达到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中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越来越多,同时在立 法上承认一人公司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1925 年,列支敦士登 率先在立法上承认了一人公司,根据列支敦士登公司法第六百三十七条规定: “只要是上述之法律认可之法人(股份公司、持分公司、有限公司) ,不论为何, 以单一自然人或是法人为惟一之成员就可以成立一个法人亦或是一人公司。再 者,既存法人之多数成员缩减至只有一人时,只要不抵触有关机关之章程规定, 其法人就继续存在。一人法人适用有关以其标准之类型之法人的法律。只是, 一人之自然人或法人,是单一设立者或成员,抑或是份额只是惟一,或如份额 不存在,对此法人不允许特殊事项,或于法律中有特别规定时,不在此限。 ” 。 由此,我们可以对一人公司的内涵得出以下结论: 一人公司包括形式上的一人 公司和实质上的一人公司。形式上的一人公司是指股东仅为一人的有限责任公 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仅为一人, 具体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公司设立时, 公司章程记载或公司登记股东就为一人;另一种是公司设立时,股东虽非一人, 但在公司存续期间,公司的全部出资或股份转移归一人。这两种情形下的一人公 司又分别被学者称为原生型一人公司(设立或出资时的一人公司)和继发型一人 公司(变更或存续中的一人公司)。实质上的一人公司是指表面上公司股东为多 数人,但实质上公司股份或出资额的持有人只有一人(真正股东),其他股东不过 是为配合真正股东之目的而充任其傀儡的挂名股东的公司。实质意义上的一人 公司即使在立法上不认可一人公司的国家和地区也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所以 不管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对其多持肯定态度。因此,研究实质意义上的 一人公司只有在公司法并未规定形式意义的一人公司时才有意义,如果公 司法允许设立一人公司或至少承认形式上的一人公司存续,则提出实质意义上 的一人公司就无必要性,因此本文仅就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进行探讨。 1.1.2 一人公司的学说 一人公司由于股东单一,与传统公司法的基础理论有很多的差异。所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从有一人公司需要以来,关于一人公司的争议就从未间断。这些争议主要集中 于: (1)一人公司是否仍然属于社团法人?(2)如果一人公司不属于社团法人, 那么它能否享有依社团法理产生的公司有限责任?(3)一人公司能否周详的保 护债权人的利益?(4)对一人公司如何进行监管,避免其滥用法人资格谋取不 法利益?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争辩,在法学界形成了两种学说:一人公司 否定说和一人公司肯定说。 1.1.2.1 一人公司否定说 (1)一人公司欠缺社团性 该理由是否定一人公司最有力的理论依据之一。 首先,从公司法来看, 公司法虽然属于私法体系,但它不仅仅规范 及保护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关系, 同时它也保护相对交易人的交易安全。 因此,公 司法制定的所有规范,股东负有必须遵守的义务。公司与股东间的这种特殊 从属关系,使得公司法蒙上了一层较其他私法更加浓厚的公法特征,成为 了“私法公法化”的代表。由此看来, 公司法是同时具有保护私法上个人利 益、社会利益及公共利益性质的法律,与民法仅具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性 质不同。公司与公司之间以及公司与第三人之间所作的商事交易行为,都是通 过公司法规范中社团性制度才能达成。所以,公司制度对社会公共利益影 响较大,为保护社会公共交易安全,必须制定以团体法为基本框架的法规,以 作为所有以公司组织为商事行为的基本规范。而一人公司只有股东一人,显然 无法满足股东必须为复数的要件,既然无法满足这个必备要件,该类公司就无 法归类为社团,自然也就无法保护由社团制度保护的第三人交易安全 。所以, 一人公司也就不属于公司法中所定义的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 其次,从公司有限责任理论的产生来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参与公司的股 东日益增多,如果仍由所有股东共同参与公司业务经营,将引起股东之间意见 冲突,为了避免因此而导致公司经营效率低下,导致公司应有的商业功能无法 充分发挥,限制股东参与公司经营的呼声愈发高涨。随后公司的经营权逐渐演 变成今日由股东中选举少数代表,负责支配公司财产及执行公司业务的公司治 理体系。而没有被选任的股东则不参与公司业务经营,这也就是“公司所有权 和经营权分离原则”的来由。并且,由于公司中绝大部分股东业务支配权丧失, 赵德枢. 一人公司详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15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6 “无支配权即无责任”的理论也因此产生即由于绝大多数股东没有参与公 司业务经营,其对公司的债务仅就其出资部分承担责任,超过部分则无任何责 任可言。然而对于拥有实质经营权的一人公司而言,因为对公司业务经营拥有 绝对权利,不论公司由其自己经营或者聘请他人代为经营,公司仍属于其个人 财产。因此,一人公司的惟一股东既然没有丧失对公司的支配权,那么一人公 司也就不能享受公司的有限责任。 最后,由公司社团性而产生的有限责任可以成为公司吸引其他资本,促使 资本迅速集中从而获取最大利益的有效筹码。但作为一人公司,其资本结构单 一,并无必要以有限责任为筹码来吸引其他资本。所以从公司实践中来看,一 人公司也无享有法人资格之必要。 (2)承认一人公司对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不利 一人公司使原本复数股东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技能丧失,复数股东 之共同意思形成公司意思的机能也形同虚设。既然惟一股东之意思就是公司之 意思,很容易造成一人公司之事业与惟一股东之事业多方面的混同,诸如经营 业务的完全一致,公司资本与惟一股东生活费用的交差使用,公司营业场所与 惟一股东之居所的合二为一等。由此使公司之相对人难以搞清与之交易的对象 是公司还是股东个人,也无法保证公司之财产的完整性,最终导致公司债权人 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 (3)一人公司极易滥用公司法人人格 一人公司只有一名股东,这就使复数股东之间的相互制约机制无法发生作 用,投入公司的财产是否与股东其他财产相区分难以考察。而且一人公司通常 都是股东直接控制公司,公司内部机构的制约机制大都形同虚设,惟一股东可 任意支配公司,侵蚀公司财产。如一人公司股东可随时将公司之流通资产贷于 自己或挪作他用,以公司名义与自己订立合同。总之,公司惟一股东可通过各 种渠道将公司财产流失于公司之外,使公司空壳运转,而一旦承担责任时,惟 一股东却又可以借公司法人人格和有限责任使自己逃避债务和责任,从而使公 司债权人或社会公众承担极不公平的风险。据美国法学家 robert w. hamilton 统计,在美国各法院审理的滥用公司法人人格的 1600 多例案件中,全部都属于 封闭性公司(close corporation)或公司集团(corporate groups) ,而无公 众持股公司(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 。在适用“揭开公司面纱”的封闭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性公司中,股东人数最多的不超过 9 人,且大多数属于“一人公司” 。 (4)承认一人公司将造成有限责任的滥用 一人公司由于欠缺内部其他股东的监控和制衡,导致一人股东经常凭借有 限责任,从事各类投机或冒进等风险极高的经营行为。因原则上该类公司经营 行为的后果,只由该一人股东依法依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所以,在以个 人利益为重的前提下,该股东在商业行为时,只问经营成本效益及风险评估, 而不问债务承担能力及是否应维护商誉或应尽的社会责任。以至于经营后所产 生的不良后果或各种风险,通过有限责任的机制,转嫁给他人或国家社会为其 承担。 (5)中国的信用制度尚不健全 国内各类公司的信用状况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公司在从事商贸活 动时很难取得对方的信任,诈欺事件时有发生,即使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能 够保证自身信用质量的也为数不多,何况资本规模较小的一人公司?一人公司 在从事经营活动时既然很难取得相对人的信任感,若允许其大量存在,不仅使 一人公司自身经营步履维艰,而且有可能发生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公司的信用 状况,扰乱市场秩序。 (6)承认一人公司对个人独资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一人公司的股东可以享受有限责任,势必导致独资企业投资人竞相设 立一人公司,滥用公司形式和有限责任,导致独资企业徒具虚名,无限责任名 存实亡。 而且一人公司股东因仅就出资承担有限责任,导致经营者敢于投资对 个人企业而言风险较高的投机性经营行为,而不在意对债权人有关的清偿能力 等商誉及责任问题。因此,同独资企业相比,有忽视企业信用倾向,易导致公 司质量的下降。基于以上原因,一旦承认一人公司,必定有大量的个人企业改 组登记成立一人公司,从而导致对市场经济有着稳定功能的个人企业日渐萎缩。 1.1.2.2 一人公司肯定说 (1)立法上不承认一人公司反易助长实质一人公司泛滥 一人公司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需求关系所引发的经济事实,若单纯从法律 上否认,反而可能导致规避法律的现象源源不断,衍生更多的社会矛盾。事实 上会助长实质上一人公司的泛滥。如果承认一人公司,则可以通过法律进行规 石少侠. 公司法m.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2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8 范,以防止一人公司的惟一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增强对公司债 权人的保护。 (2)承认一人公司是企业维持的需要 根据企业维持原则,只要公司一经成立,公司自身的主体即脱离公司成员 而独立存在,与其成员的人数变动没有内在联系。如果股东人数降为一人就要 解散该公司,对社会经济生活无疑是一种损失。从节约社会成本和公司维持的 角度看,社会不应轻易地解散一人公司。 (3)股份的自由转让使得一人公司成为可能 股份自由转让原则的存在,使股份既可以集中于一人之手,也可以通过再 度转让恢复多数股东的状态。对于这种现实存在的变动的中间状态不应强行规 定消除,实际上也无法准确地预知和控制。同时,股份既有自由转让的特性, 那么从法律技术上也应早有认知股份必有集中为一人所有的可能性。换句话说, 股份自由转让特性本身即隐含着承认一人公司的意思。 (4)满足了个人企业主对有限责任的需求 如上文所说,有限责任原则是 17 世纪伴随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而出 现的,它使投资者仅以其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从而摆脱了从个人企业到 无限公司所实行的投资者无限责任的困扰,大大调动了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 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通常仅适用于大企业,这势必将中小企业排除在享有有限 责任队伍之外,有违公平,不利经济发展。在此情况下,随着德国颁布有限 责任公司法 ,有限责任公司又应运而生,解决了中小企业不能适用有限责任的 难题。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有限责任公司须由两个以上的股东共同出 资才能设立,这势必又将一人投资设立的小企业被排除在有限责任之外,而随 着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越来越复杂,从事经营活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个人企 业主也迫切希望披上公司法人的外衣,以便享有有限责任的保护,这势必要求 立法承认一人公司。可见,一人公司的产生首先源于个人企业主对有限责任的 需求。 (5)满足了一些拥有巨额投资能力的经济实体分散其投资风险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不计其数的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它们通过采用独资方 式举办一个或数个全资子公司将资本分散经营多种行业,既分散了经营风险, 赵德枢 一人公司详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2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又能利用各行业赢利来实现资本最佳组合,谋求投资利益的最大化。 (6)满足了某些特殊行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通讯、网络、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行业迅速兴起,这些行 业具有特殊性,投资主体能否在这些行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不在于资本 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对市场走向和机会的把握。一人公司较之大企业集团公司, 机构的内部设置上相对简单,公司惟一的股东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上更加全面、 及时,更易做出决策,运作效率更高。因此,一人公司更适合在通讯、网络、 电子等行业发展。一人公司如果得到立法上的承认,上述行业将会获得更为迅 速的发展。 (7)一人公司具有经济价值 承认一人公司为当前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因为一人公司具有诸多优 点,可以极大地节约公司设立成本、运营成本和监督成本,而且个人永远比团 体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因此承认一人公司,可以使个人独资企业利用公司形式, 获得较多的社会信用,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承认一人公司,扩大了有限 责任的适用范围,有利于鼓励开创新的风险大的事业,并可为社会提供更新、 更好的产品,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国家税收。 1.2 一人公司的设立 1.2.1 一人公司设立的法理基础 一人公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影响,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迫切需要由法律来调整。但如果要 用公司法律对其加以规制,就必须为其寻求一个法理基础。而一人公司否定说 认为,首先,一人公司不属于传统理论中的法人,更不属于社团法人,而公司 的本质是社团法人。既然一人公司不符合公司的本质,就不应该承认一人公司, 传统的公司法理论很难给予其合法地位;其次,公司有限责任的基础是经营权 和所有权相分离,一人公司中惟一股东独揽公司所有的权利,不存在权利分离, 这对于保护债权人非常不利,从理论上不应该允许一人公司股东享有有限责任。 这样就产生了这样的矛盾:一人公司作为公司的一种形态,却为传统的公司理念 所不容。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在理论上应认识到以下几点: 陈华庭 刘璟. 一人公司公司制度的新发展j. 探索与争鸣,2002(5) :78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10 1.2.1.1 公司法人的非“社团性” 团体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成员共同组成的集合体。成员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成员仅指团体的投资人。广义的成员不仅指投资人还包括团体的管理人、 雇员等。相应的团体也有两层意义。最初的团体是基于狭义的成员定义的团体, 法人制度发源于此团体概念,所以社团性是相对于此团体而言的,正是受此团 体概念所限,一人公司长期被排除在公司法调整范围之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 展,此社团性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起初,各国在立法上都注重公司的社 团性,并依次设计了调整公司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法律规则。后来随着专业化分 工的细化,小型化的企业也有其优势,在 1892 年,德国首倡有限责任公司的立 法,将公司的最低股东人数降为两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并非首先考虑团体 的集资功能,它的确立主要是将有限责任制度的优惠提供给中小企业,为其发 展开拓广泛的前景。伴随着有限责任公司的产生,大量的家族企业或大企业集 团的单独投资夹杂其中,使一人公司(主要是实质意义上的)事实上已经在有限 责任公司的范围中合法地存在着。 实质的一人公司也以 1897 年发生在英国的 萨洛蒙诉萨洛蒙有限责任公司一案为契机,获得了法律上的肯定。该判例确认 的原则是,法律将公司视为与个人相同亦即法人,即便这个人拥有或者实质上 拥有公司的全部股份,从法律角度看也不例外。该案的裁决虽然带来了放纵萨 洛蒙这样的人滥用公司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危险,但其开创了从法律上承认 实质的一人公司的先例,为此后一人公司的蓬勃兴起和立法上对形式的一人公 司的承认起了促进作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由此又导致本世纪 20 年代开始 一些国家公司法再度修改承认一人公司。应该说,这既是单一股东投资能 力增强的结果,也是法技术条件完备的产物。 有些国家只规定公司设立时必须为复数股东,至于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出现 股东只剩一人的情况却并未作为公司解散的事由。尽管一人股东可能再恢复到 复数股东。然而这种股东人数的单一性恰恰说明了无复数股东公司照常可以运 作。即便如学者所言公司具有社团性才能在复数股东之间形成内部制衡机制, 那么在公司的实际运营中,立法者所设想的公司内部制衡机制和运行机制也发 生了变异。股东很少的公司,股东作为董事直接进行经营管理使法定的股东会 变得无甚意义,而对于股东人数成千上万的大公司,严格意义上的股东会的举 高海峰 传统公司法中一人公司立法问题探析j. 北方论丛,1992(6) :3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行近乎不可能,实际上不过是大股东操纵公司的合法形式。实践中普遍存在的 名义股东持股和代行股东权的情况则使规避股东人数限制的行为易如反掌。 而 且传统公司要求复数股东的意图主要是:股东的复数可以使股东之间相互制约, 以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但是由于股东之间的利益的 相同性,这种措施无太大的意义。总之,成员的多数性,这一团体组织固有的 属性及其作用,已在公司的实际运行中衰减为立法机关可以考虑其取舍而无碍 大局的程度。公司是最重要的法人形式,既然社团性在公司法人中已经无意义, 就不能认为社团性依然是法人的本质特征,从而否认一人公司具有法人资格。 日本学者川岛武宜教授检讨现代法人有限责任理论后提出, “法人仅系以法 律规定之方式,处理公司与股东个人间财产关系的技术。因此,其中心目的乃 至机能仅是在处理财产关系。社团即使不存在,只要有分别且独立的财产,其 即具有法人化的条件” 。 所以在现代法人化的观念中,法人地位的赋予是一种 使一定财产关系分别化的法律技术,其与社团性并无逻辑上的必然关系。 在一人公司中,股东也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他要受到法律和公司章程 的约束,即股东的行为要符合法律的一般规定,与公司的目标相一致。按传统 公司法人的观点,一人公司虽然欠缺某些要件.但从现实的角度看,其是在公司 的规制下设立或形成的。西方很多国家的法律健全,对公司规制严格,可使一 人公司在法律轨迹上运行,使其与个人区分。加之建立在股东本位制理论基础 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本身己难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予以重构。 在三权分离制度下,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三者行为目标可能发生偏差,所 有者追求剩余索取,追求资产增值最大化;而支配者、管理者则往往追求销售额 最大化,这样,就形成一种矛盾状态。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更为强调的是公司 在本质上为劳动要素提供者、物资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等利益关系人之间 的契约关系的联接点。公司内部的特定智力资本、资源、知识的积累才是公司 获得超额利润的关键。 从传统的三权分离结构上分析,股东会的权力弱化,并 且出现了有职工参与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而一人公司的治理结构在这种重构 之下就有了可以有效地运行的机制与空间,一人公司中可通过以上的新的公司 刘艳. 论一人公司与传统公司的理论冲突j. 研究生法学,2001(4) :26 川岛武宜. “企业法人人格”商法基本问题,田中先生还历纪念,1974 年,185 页, 转引自赵得枢. 一人公司详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6 刘俊海. 公司的社会责任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7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12 法人治理结构来有效的衡平个人利益和公平利益、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 任何类型的公司首先都源于经济生活的需要,而法律就是在对各种类型公司进 行不断的调整中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一人公司是公司制度发展的必然,但是 仅有一个股东的公司.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称为团体。尽管一些学者仍然坚持社团 性是公司的本质特性,一人公司仅是其例外,但是用“例外现象”来解释一人 公司现象恰恰说明了理论范式的虚弱。公司法的理念是对全部公司法律现象的 抽象与概括。当其理念不能抽象、概括全部公司法律现象时,这种理念就应该 修改。此处应当特别指出的是,基于广义的成员而定义的团体并未被否定。进 一步说,如果法人的本质是基于此团体定义,一人公司同样可以是法人。 1.2.1.2 一人公司亦具有独立人格 人与社会组织一样。他们能与法律结合,受法律调查,是由于客观经济发 展的需要。法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一定形式的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反映。 通过法人制度发展史的回顾,可以看出,法人制度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在寻 求法人的标准时,不能以某时期的典型形式所具有的特征作为依据去衡量以前 或以后的社会组织是否符合法人条件,也不能忽视法人制度是一个具有很大独 立性的法律制度。法人的本质条件:即法人所具有的使其成为法人并区别于他事 物的,不会发生变化的因素,独立人格性是法人的本质条件。人格制度是罗马 法的一大创造。在罗马帝国,从无人格到有人格必须具备某种要素、某种条件、 资格,罗马法学家用 caput(头颅)称谓这一法学抽象概念:只有具有 caput 的人 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或市民 法律关系的主体,这个新的法律术语被称为“人 格”或主体资格。 在历史上,生理上的人与法律上的人的范围不同是常有的事, 生理上是人的自然人在法律上可能不是人,如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有完 全无人格之人(奴隶)和无完全人格之人(农奴);生理上不是人的法人在法律上 可能却是人,由人组成的社团在法律上可能是人(社团法人),以财产为核心而 成立的财团在法律上也可能是人(财团法人)。可见自然人与法人是否能成为法 律上的人,关键要看他们能否被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所承认,能否被赋予独立的 人格。 法人只有拥有独立人格才能区别于其成员,具有独立的主体地位。公司能 与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区分的本质属性是独立人格性,作为一个己取得法律人 贾登勋、王勇. 现代公司的法理学基础j. 兰州大学学报,1999,27(1) :15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格的社会存在,它可以由几个人的部分财产组合起来,也可以由一个人的部分 财产单独设立,它们都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只要一人公司符合客观经济发展 的规律且不违背法人的本质特征就不应拘泥于传统的理念而应大胆的承认它为 法人,并对传统的已经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的理论予以修正。英国著名 法学家 k.史密斯和 d.柯甫对公司的特征经典地表述为:第一,公司在法律上是 一个人,也就是一个拟制的人,而不是一个自然的人:第二,公司具有永存性, 也就是说公司由于不断地有成员替代那些死去的或因为其他原因消失的成员而 永久存在。德国学者拉特那提出的“企业本身论”也认为,公司企业一旦成立, 即超脱股东个人的支配而独立存在, 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 “法 律人格的突出后果是:权利义务均由作为一个整体的团体承担,并将成员个人完 全排除在外。个人作为团体成员有另一种身份,而且,即使该团体只剩下他一 人,该身份也不同其人格相混淆” 。可见,具有独立人格与成员的人数并无必要 的联系。 公司是否具有独立的人格,应是以法律之规定及登记之程序为准,即依照 法律规定之要件,经登记注册而取得独立的法人身份。 公司法人作为一个独立 体,公司的人格与公司股东的人格实现了彻底的分离,公司成立后,即脱离公 司成员而独立存在,公司与其成员是两个主体,成员的变动与公司的存在无内 在联系。法律后果只及于前台的公司,而不追溯于后台的股东。只要公司真正 地实现其财产、组织机构与管理,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完全独立,则不管其背 后的组成者为若干人或仅为一人,都不影响其独立人格的存在,都可以承认其 拥有法人地位。正如一些法学家所言法人财产独立和法人参加者担负有限责任 的思想,在一人公司或独资公司的形式上获得了最高表现。所以,一人公司也 可以具有独立的人格,只需要将一人公司与股东的人格利用立法技术分开即可。 分析一人公司存在的合理性,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视线拓展到所有公司,把 一人公司与其它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定性。传统的公司法人的本质条 件是社团性、独立人格性,但是通过以上的论述已经证明社团性不是法人的本 质特征,当然也已不是公司的本质特征,只有独立人格性才是公司与其他企业 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由于在一人公司中仍然坚持和体现公司独立于股东,一 人公司并未违背公司法人的本质,所以应允许一人公司的存在。 侯汉杰. 论公司法的现代发展趋势j. 宁夏大学学报,2000(2) :70 朱慈蕴.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51 一人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14 1.2.1.3 一人公司适用有限责任具有可行性 (1)有限责任制度并非对债权人不利 有限责任制度从规范内容形式上来看,为公司债务是否需由股东承担的问 题,而实质上真正处理的是公司经营风险如何分担的问题。有限责任处理公司 风险分担时所采取的方式是:将损失留在原地。即当公司资产不足以抵偿其债务 时,公司债权人对于债权不能满足的部分必须自行承担。因为股东于投资时己 先将资金转移与公司,于公司破产或无资时,是股东的出资最先被牺牲。因此 于有限责任之下,公司经营风险是共同由股东与债权人承担。而无限责任是股 东承担较多的风险,债权人承担较小的风险。但是即使在股东负无限责任的状 况下,债权人也未必能就债权不能满足的部分向股东求偿,因为股东本身也有 可能面临资力不足或破产的问题。所以,也有人认为无论采取何种股东责任制 度,其利弊都相同。股东于有限责任中获得的利益,均会被债权人于有限责任 下所受的损害所抵消。由于股东的地位较安全,因此只能要求较低的利润:但债 权人因为必须承担较高的风险,因此其可要求的利率也较高。所以公司的经营 风险是否在股东与债权人间做不同程度的分担,均无任何影响,只能从效率方 面分析有限责任是否能符合效率、降低成本:第一,有限责任使股东与债权人的 利益趋于一致。因为股东和债权人都关心公司是否盈利。第二,公司的债权人 为较佳的风险承担者。因为其相对于股东有较佳的能力去评估风险,而且往往 为确保债权的实现会在缔结契约时于契约中规定当公司经营风险影响到债权 时,债权人可以对公司的事务进行某种程度的控制或介入,在借款时可要求借 款人提供财务信息,禁止其将公司的流动资产降到规定水平以下,禁止其支付 超过净盈利一定水平的股息等, 以降低风险保全债权。第三,债权人间的协调 成本较股东间的协调成本低,股东相对于债权人拥有更多的权力,股东之间协 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