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循环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新型模式,更代表着环境保护的伞新 理念,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彻底摆脱资源与环境困境的必由之路, 因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循环环境型社会,不仪需要 科学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更需要有完善立法作为保障。因此, 从循环经济理念的角度来探讨环境保护立法,对于创制符合循环经济 理念的环境保护立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这方面,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着成功的实践。目前, 中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中也较多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但在市场经济 体制和新的环境目标要求下,中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仍存在不少问题, 难以很好地适应建设循环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丰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循环型社会综合 法欠缺,资源再生利用的专项立法处于空白以及地方性清洁生产立法 发展缓慢;二是立法内容上存在问题,表现为立法中未全面体现可持 续发展的立法指导思想,未充分贯彻循环经济的立法理念,以及相关 的法律原则和制度不健全。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循环经济理念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一 方面,应完善立法结构,采取基本法一单行法模式,同时,还包含推 进循环型社会形成的综合法。另一方面,修改有关环境保护的具体立 法内容,应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指导思想,充分贯彻循环经济 的立法理念;应确立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完善环 境责任原则;同时,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并对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中的公众参与机制作出更具可操作性的规 定。 关键词: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立法完善 a b s t r a c t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 , w h i c hi s n o t o n l y an e wm o d eo f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tab r a n d - n e wt h e o r y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i st h e k e yo fs o l v i n gt h ep r e d i c a m e n to fr e s o u r c e s h o r t a g e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a n di m p l e m e n t i n g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ya s w e l l t h u s ,i ti sp a i d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b yt h ec o u n t r i e s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e s p e c i a l l yt h o s ed e v e l o p e do n e s i tn e e d sn o t o n l yg u i d a n c e ,e n c o u r a g e a n d s u p p o r t f r o m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b u ta l s o l e g a lg u a r a n t e e t o d e v e l o p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 , s t r e n g t h e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s e tu dt h ec i r c u l a t i o n s o c i e t y h e n c ei ti so f f a r - r e a c h i n gi m p o r t a n c e f o r p e r f e c t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l a wa n d p r o m o t i n g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s o c i e t yt o a n a l y z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e g i s l a t i o n f r o mt h e p o i n t o fv i e wo f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i d e a 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s u c ha sg e r m a n ,j a p a na n du sh a v e b e e nv e r ys u c c e s s f u li nt h i sf i e l d f o rt h et i m eb e i n g ,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i d e ai sa l s or e f l e c t e di nc h i n a s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l a wt o s o m e e x t e n d b u ti ti sn o tp e r f e c ta n dc a n t c o m p l yw i t h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s t r a t e g y o n 也eo n eh a n d t h e r ea r e m a n y p r o b l e m si nl e g a ls y s t e ms u c ha sl a c k i n go f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n c i r c u l a r s o c i e t y a n d s p e c i f i c o n e so n r e c y c l i n go fr e s o u r c e s ,a n dt h e i m p e r f e c t i o no f c l e a r e rp r o d u c t i o nl e g i s l a t i o n o nt l eo t h e rh a n d t h e o r y o f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d e ao f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h a s n tb e e n f u l l yi m p l e m e n t e di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e g i s l a t i o n ,a n dt h er e l e v a n tl e g a l p r i n c i p l ea n ds y s t e m n e e d p e r f e c t i n gg r e a t l y t h i s p a p e r m a k e ss o m e l e g i s l a t i v ep r o p o s a l s a b o u tt h e a b o v e - m e n t i o n e d p r o b l e m s f i r s t ,w es h o u l d p e r f e c tl e g a ls y s t e m , a d o p t i n g t h em o d eo fb a s i c s p e c i f i cl a wb e t w e e nw h i c h t h e r ei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l a wo nd e v e l o p i n gc i r c u l a rs o c i e t y s e c o n d ,w es h o u l d f u l l yi m p l e m e n t e dt h e o r y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d e ao f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y ,p e r f e c tr e l e v a n tl e g a lp r i n c i p l e sa n ds y s t e m ss u c ha sw a s t e s o u r c e r e d u c t i o n ,r e c l a m a t i o na n dt r e a t m e n tp r i n c i p l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i l i a b i l i t yp r i n c i p l e ,c l e a n e rp r o d u c t i o ns y s t e m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i m p a c t a s s e s s m e n t s y s t e m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w em u s t s p e c i f y t h e p u b l i c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s y s t e m e v e nm o r e k e y w o r d s :c i r c u l a r e c o n o m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l e g i s l a t i o n ,p e r f e c t i o n i i j 引言 2 0 世纪是人类文明空前发展的时代,然而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 是极其沉重的,由此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危机波及地球的 每一个角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逐步意识到“环境问 题就是文明问题”心,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受“征服自然, 改造自然”思想的驱使而对资源环境进行的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以 及随后大肆的废物排放。循环经济观,正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重新 认识自然规律和积极探索经济发展规律与环境保护规律的产物。 一些国际机构,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 n e p ) 、世界能源理事会 ( w e c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d p c s d ) 等,较早关注和研究循 环经济。这些研究从循环经济的理念到各个方面的实施,对循环经济 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循环经济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问题做了 深刻阐述。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及环境保护作了大量研究。例如,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p a u l l b i s h o p 在他的污染预防:理论与实践( p o l l u t i o np r e v e n t i o n : f u n d a m e n t a l s p r a c t i c e ) 一书中,深入分析了物质的生命周期理 论,并阐述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生利用的基本原则。受这 些理论的指导,发达国家已普遍将推行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立法及实践方面都成就斐然。 如美国1 9 9 0 年制定了污染预防法,德国1 9 9 4 年制定了循环经 济和废物处置法,日本2 0 0 0 年制订了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 这些成果对中国的循环经济理念下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具有积极的 借鉴作用。 我国是资源匮乏的国家。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2 2 5 0 立方米 日】岸根卓郎,环境论一人类最终的选择何鉴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 9 9 1 9 吴季松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人民日报20 0 3 4 1 1 ( 9 ) p a u llb is h o p p o l l u t i o np r e v e n t i o n :f u n d a m e n t a l s p r a c t i c e m e g r a w h il1 c o m p a ni e s ,i n c ,n e wy o r k ,u s a 2 0 0 0 人年,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 4 。6 0 0 多个城市中,有3 0 0 余座城市 缺水,其中严重缺水城市有1 0 0 余个,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2 0 0 0 亿元。锄矿产资源方面,我国需求量的大宗矿产多半储量不足,铁、 铜、铅、锌、铬、钾、磷等矿产供需矛盾突出,需要大量进口。但另 一方面,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浪费十分严重。据统计,我 国目前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 0 ,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 0 个百分点; 铜、铅、锌金属冶炼回收率为5 0 ,而发达国家已接近8 0 。罾 我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有限。虽然己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 的1 1 ,原油占2 4 ,天然气占1 2 ,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 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原材料和能源的不足将成为我国总体经济规模 扩张的“瓶颈”。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的,经济效益不 高,呈现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1 9 9 6 年,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为1 1 7 2 吨油当量百万美元,远远高于美国 ( 3 8 4 ) 、日本( 1 6 2 ) 、德国( 2 2 9 ) 、英国( 2 9 2 ) 及世界平均水平( 3 9 7 )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2 0 0 3 全国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二氧化硫和c o d 排放量远远 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全国七大水系4 0 7 个重点监测断面中,只有3 8 1 的断面达到或优于国家地匿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城市河段、沿海 河口地区及城市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处于严重的污染水 平,区域性酸雨污染严重;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 0 o 亿吨, 比上年增加6 3 ;危险废物产生量1 1 7 1 万吨,比上年增加1 7 1 。 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 4 8 5 7 万吨,比上年增加8 8 。根据世界银 行的统计,截止1 9 9 5 年,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失达5 4 0 亿美 元,占年g d p 的比重达8 - - 1 0 。 刘会娟、姜兆春、赵丽辉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环境污染治理 技术与设备,2 0 0 0 ,( 3 ) :10 陈德敏中国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思路与对策中国软科学,2 0 0 3 ,( 8 ) :3 吴云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与促进对策四川环境2 0 0 3 ,( 5 ) :7 3 吴云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条件与促进对策四川环境2 0 0 3 ,( 5 ) :7 4 参见( ( 2 0 0 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 k w a r r e n l o r t o la n o p o l l u t i o np r e v e n t i o n i nc h i n a 7se l e c t r o p la t i n g i n d u s t r y e n v i f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p o li c y v o l u m e1 ,n u m b e r1 1 u l y19 9 8 :1 1 2 3 因此,对中国而言,要从根本上摆脱我国资源困境,改善我国的 环境质量,扭转生态恶化的趋势,就必须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目前,循环经济正日益为国内有识之士所关注。但国内机构、学 者更多地是从单一的循环经济或循环经济立法的角度进行探讨,如唐 荣智等的论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整;黄少鹏的遵照循环经济思 想促进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诸大建的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 蔡文灿、蔡守秋的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模式选择;梁剑琴的循环 经济立法研究;王彬辉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完善之我见;陈赛的 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控模式:江伟钰的论我国清洁生产和循环 经济立法与全球贸易。这些文章很少从循环经济理念的角度来全面 分析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资料的收集来看,涉及循环经济理念和环境保护立法研究还较 少,主要的文献有:王江的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立法;董红萍的 循环经济理念与环境法制创新。这些文章将提出应将循环经济作 为环境保护立法的新理念,但对于如何将循环经济理念贯彻到环境保 护立法之中去,则缺乏深入探讨。 因此,立足中国现实,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立法实践经验,深 入分析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的完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 实践价值。 本文综合了法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了历史考 察、分析比较的法学研究方法,对循环经济理念下我国环境保护立法 的完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力求从循环 经济理念的角度评析中国环境保护立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 策。本文的研究,对于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立法理念的转变,促进环境 保护立法的完善,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1 1 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性质 1 1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工业革命以来,追求经济增长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在这 种传统发展模式下,人们大量开采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消耗,大 量消费,然后大量排放废弃物。到2 0 世纪7 0 年代末,随着全球人口 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一系列全球性难题的涌现, 传统的社会发展观面临严峻挑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深刻反思。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科学指引下,人们逐步 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对资源环境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 本质上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因为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作为生 产要素的物质资料不是转化为最终产品,就是转化为废物而排入环 境。据统计,在国民经济周转中,社会所需最终产品仅占原料用量的 2 0 3 0 ,其余7 0 札8 0 则成为废物进入环境。然而,“垃圾是放错 地方的资源”,实际上,许多废物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仍然可以再生利 用和再利用。废物的循环利用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另一 方面又可以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要解决资源环境 的制约问题,人类社会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发 展模式,即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负荷,实现经济、 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并存。所谓循环经济( c i r c u l a re c o n o m y ) ,是对物 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c l o s i n g m a t e r i a l sc i r c u a re c o n o m y ) 的简称, 是指以恢复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为目的,按照生态规律重构经济系 统,将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贯穿于物质产品的生产、 消费及其废弃过程中,通过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把传统 的资源消耗型线性经济转变为资源闭环流动型经济。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2 0 陈赛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控模式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 0 0 3 ,( 1 ) :7 9 世纪6 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 波尔丁在提出生态经济时首次谈到“循 环经济”一词。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启发2 0 世纪6 0 年代末开始的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研究。1 9 7 2 年,以d l 米都 斯( m e a d o w s ) 为首的美国、德国、挪威等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 马俱乐部提出了关于世界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在该 研究报告的第三章,他们专门写了人均资源利用一节,以说明资 源循环问题。然而,在国际环境保护运动风起云涌的2 0 世纪7 0 年 代,循环经济思想更多的还是一种超前性理念,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 仍然是污染物产生后的处理,即所谓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进入 2 0 世纪8 0 年代,人们注意到要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思想 上有所升华,循环经济逐步拓宽了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世界环 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撰写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专门写r 工 业:高产低耗一章,探讨通过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废 物的产生及其带来的污染,以及更立足于可再生资源,实现工业的可 持续发展。学但这一时期,人们对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 问题,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 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只到2 0 世纪9 0 年代,随着可持 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才替代未端治理成 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 1 1 2 循环经济的性质 1 1 2 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 1 )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消费污染排放”所构成的 k 波尔丁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独立系统,它靠不断消耗自 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并最终因资源耗尽而毁灭同理,地球就如同一艘宇宙飞船,如果人 类仍然以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发资源和破环环境,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地球就会像宇宙 飞船一样走向毁灭。因此,宇宙飞船理论要求以新的“循环式经济”代替旧的“单程式经济”。 参见【美】丹尼斯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李宝恒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 9 9 7 7 4 参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 社,1 9 9 7 2 6 8 2 7 7 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高投入、低利用、高排放, 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转化为废物而实现经济数量增长。在这种经 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 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 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粗放式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不仪使 社会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危机,同时也带了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资 源短缺、水资源恶化、酸雨等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与传统经济截然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经济,它以提 高生态效率为核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 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的闭环式流动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 其形式有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其特征 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通过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 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一方面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 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困境;另方面, 也有利于消除或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 2 )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当时,欧共 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会上提出了“消 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之后不久,欧共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 生产政策。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基于污染预防原则的概念,如“无废 少废工艺”、“零废物生产”、“环境友好技术”、“清洁工艺”等,但这 些概念都不能包含上述多重含义。1 9 9 6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环 境规划中心( u n e p i e p a c ) 在吸收世界范围清洁生产实践经验基础上, 将服务的概念纳入清洁生产的范畴,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 指将综合性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以提高效率和降低对人类安全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来说,清 洁生产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害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 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清洁生产是指降低产品生命周期( 从 成红我国清洁生产立法现状及完善的思考河海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0 3 ( 1 ) :4 1 原材料开采到产品最终处置)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于服务来说,清 洁生产是指将预防战略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巾。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所谓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置、改善管理、综 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 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人 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上述有关清洁生产的定义,尽管表述有所不同,然而实质却是一 样的,即都强调采取预防性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综合利用二次物 料和能源,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率。其内容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清 洁的产品及清洁的服务三个方面,即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无污染或少 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对环境 造成损害,而服务业则应当采用节能、节水或其他有利环保的技术和 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其范围包 括三个产业,即产业、农业、服务业。其目的是减缓资源枯竭,减少 废物产生、减轻或消除人类对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二者之间具 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式,清洁生产和循 环经济都强调通过对资源和能源的最大限度利用,从源头预防污染的 产生和排放,减少资源耗竭,从而避免或减轻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 不良影响,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共存。 但两者之间亦存在着显著区别:首先,清洁生产强调“从源头 削减污染”,着眼于生产服务领域;而循环经济则涵盖经济活动的全 过程,即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更有利于解决生产、 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其次,清洁生产虽然也强调改进设计,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与资源综合利用,但它一般局限于单个经 济主体内部原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而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 济,它主要表现为通过生态经济链或生态经济园区,把不同的经济生 唐荣智、于杨曜、刘金祥论循环经济及其法律调整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 报,2 0 0 1 ,( 4 ) :5 产主体连接起来,形成工业、甚至农业和畜牧业在内的共享资源和互 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从而有助于实现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目标。 再次,两者实施的客观条件不同,实施循环经济需要更高的科技创新 水平,更成熟的政府客观经济调控手段,更健全的市场机制,更科学 的资源配置方式,更强的民众环境保护意识和更普遍的绿色消费意识 等。 1 1 2 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环境保护模式 ( 1 ) 传统环境保护模式的不足 传统环境保护采取的是末端治理的模式,这种保护模式虽然在 定时期内或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 问题,其原因在于这种环境保护模式存在着固有的缺陷: 第一,污染治理并不能彻底的消除污染。因为一般末端治理污染 的办法是先通过必要的预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后排放。而有些污染 物是难以生物降解的,只能通过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 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进行堆放 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末端治理不仅需要大量投资,而且使本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治理污染的 经济能力和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对自然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第三,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根据日本环境厅1 9 9 1 年的报 告,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饲如 就整个臼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 生的受害金额是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 0 倍。以水俣病而言,其 推算结果则为1 0 0 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珠。而据美国联邦环保 局( e p a ) 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 用( 包括投资和运行费) ,1 9 7 2 年为2 6 0 亿美元( 占g n p 的1 ) ,1 9 8 7 年猛增至8 5 0 亿美元,8 0 年代末达到1 2 0 0 亿美元( 占g n p 的2 8 ) 。 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 0 3 0 的速率增加,焚烧 王虹,糸远程,崔风暴,从中国环境治理数据看创建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环境保护 2 0 0 4 ( 1 ) :2 9 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 0 0 1 5 0 0 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 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 2 ) 循环经济就是保护环境 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 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经济强调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 既定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注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减少污 染,实现对废物的全过程控制,从而改变了传统环境保护中由于味 强调各种形式的单因子污染物达标排放而导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日 趋严重的被动局面。显然,发展循环经济就是环境保护。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消耗、生态环境 破坏和环境污染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持续 发展的重大隐患。罾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将经 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是解决 我国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局面的根本出路。 1 1 2 3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 1 )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自产生以来,已在全球引起广泛讨论,可谓 众说纷纭。不过,目前国际社会还是逐步确认一个相对公认的定义, 这就是1 9 8 7 年世纪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 e c d ) 所发表的我们共同 的未来( o u rc o m m o nf u t u r e ) 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给出的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从这个 定义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所表述的乃是某种动态的过程、道路 或途径,可持续发展是“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 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的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 持全人类进步的道路”。嘞可持续发展概念从理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 经济增长同环境保护相互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并明确指出它们应当 黎姿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沿海环境,2 0 0 3 ,( 6 ) :3 0 张坤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 0 0 3 2 8 r j a i n s u s t a i n a b t ed c v e i o p m e n t :d i f f e r i n gv i e w sa n dp o l i c ya 1 t e r n a t i v es c l e a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a n de n v ir o n m e n t a lp o l i c y v o l u m e4 ,n u m b e r4 ,j a n u a r y 2 0 0 3 :19 7 19 8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王之佳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 9 7 5 是相互联系和互为因果的。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循环经济的重 要理论基础。 第一,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 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兼顾和统一。可 持续发展要求既满足需要又实现限制,从这点来看,可持续发展概念 中的“可持续”乃是对“发展”的限制性规定,明确这一点,乃是理 解这个概念的内涵的关键。罾传统的发展模式只追求经济增长以满足 需要,缺乏限制和约束,从而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对发展有限制和 约束,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产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 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传统的资源消耗型线性经济转变为资 源闭环流动型生态经济,从而使自然资产的耗竭速率低于资源的再生 速率或替代品的开发速率,并使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不超过环境的自 净能力。 第三,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 应。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当代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认识,而 把它作为目标的宗旨则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谋福于当代和 未来的人口。从空间上讲,这一目标具有全球性,不能因满足某一 地区的利益需要而危害和削弱其他地区满足需要的能力;从时间上 讲,这一目标具有延续性,不能因满足当代人的利益需要而对其后代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强调代内公平, 而且强调代际公平。 ( 2 ) 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循环经济将资源利用模式由“资源产品废物”的 单向运行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运行,有利于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其次,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循环 张坤民 陈昌曙 李爱年 毛志锋 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 9 9 7 2 7 哲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0 4 5 环境法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 0 0 i 5 9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对策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 0 0 0 5 经济从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并在消费等各个环节减 少污染排放,有助于恢复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它强调资源的再使用 和再循环,有利于降低自然资源耗竭速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循环经济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目前,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的加剧,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 素,而污染型贫困和资源型贫困是差别扩大的重要因素。我国尽管 在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有效控 制,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正在向农村蔓延。因此,只有实施清洁 生产,推行循行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产生,才能减少和 防止城市污染向农村扩敖,从而避免或减轻给农村地区人民的生产生 活带来的危害,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地区 差别主要表现为东西差别。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同时又面临人口增长 的压力,经济发展上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结果不仅未摆脱贫困,反而 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而环境恶化则使经济和社会失去发展基础,甚 至危及人们的生存,从而造成了贫穷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因 此,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否则, 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战略就会落空。而要实现经济建 设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就必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走经济效益、生态 效益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1 3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主要有如下三种模式:( 1 ) 单个企 业内部循环。表现为在工业企业中,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产品设计, 改革生产工艺,节约资源和能源;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生态农业;在 服务行业中,实行绿色服务,尤其是避免或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 ( 2 ) 企业之间的循环。表现为发展生态工业链或生态工业园区。由 于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和厂内循环仍然会形成厂内无法清解的一部 分废料,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态工业链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实施 参见王成新、李昌锋循环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挟择理论学刊,2 0 0 3 ,( 1 ) 1 9 2 2 循环经济,把不同的工厂联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新产品的共生 组合,使得一家工厂的废气、废热、废水、固体废物成为另一家工 的原料和能源。啦( 3 ) 社会的整体循环。表现为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 场和资源回收产业,涉及到从政府到企业、从工业到农业、从社区到 家庭的社会每一个领域,包含从原材料到产品、到商品、到消费、到 回收利用的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以“自然资源一产 品一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循环型社会。 1 2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1 2 1 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循环经济的理念源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运动原理。按照自然生态 学原理,自然界的生物与非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物的高 级生物间、非生物与生物间组成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生 物食物链,每种非生物或有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从 结构上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有机部分。 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会将这三者的相互作用纳入一整体循环之中,即 生产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者所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分解者( 即通常 所称“环境自净能力”) 还原,形成一个完整的良性循环系统。从而 维持自然界各物质间的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持续不断的发展。在自 然生态系统中,还原者( 如细菌) 从废物及报废产品中获取能量,转 变成能够被生产者再利用或进行再生产的形式。但在传统的工业社会 中,恰恰大都缺少了“还原者”( 如废弃物资源化产业、环保产业等) 致使绝大多数的经济模式是线性经济,即人类索取利用自然资源,形 成产品,供应市场,被消费者消耗,其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大部分排入 到自然环境之中,引发严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世界环境,2 0 0 0 ,( 3 ) :9 张凯循环经济的理论思考世界环境,2 0 0 3 ,( 4 ) :4 2 1 2 2 循环经济的系统论原理 系统( s y s t e m ) 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指由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至少包含两个以上的子系统,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并具有关联 性,即子系统与子系统间、子系统与系统间、系统与外部环境间都按 一定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类以自然环境为物质基础,在长期 的生产实践中,逐步与其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即“社会生态经济”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环境 子系统、经济子系及社会子系统。环境予系统以自然资源为基本要素, 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由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所决 定。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遵循节约、高效和清洁的原则。社会 予系统以人为基本要素,人具有调节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之间关 系的能力。经济子系统以资本为基本要素,是人类意识的体现。各子 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形成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 任何一个子系统的破坏都将殃及整个“社会生态经济”系统。 而在一个子系统里,其各个要素之间也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系统要 素的破坏将影响其所在的子系统。 1 2 3 循环经济的经济学原理 环境问题的本质在于经济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罾,这是由环境资 源系统物品属性决定的。环境资源具有共享性和非排他性,种物品 的使用不能被限定在那些对其生产成本有贡献的人,一个人可以使用 自己没有作出过贡献的产品,从而导致“搭便车”( f r e er i d i n g ) 的 行为。由于污染企业得到的是从其排污中获得的所有经济收益,却将 其排污导致的环境资源系统的损害转嫁给整个社会,其私人成本小于 社会成本,污染者具有过度生产的动机。所有企业都这样做,最后结 o a n i a ld c h i r a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s c e n c e :a c t i o nf o ras u s t a i n a b l ef u t u r e ( f o u r t h e d i t i o n ) b e n j a m i n c u m a n i n g sp u b l is h i n gc o m p a n y ,c a l i f o r n i a ,u s a 19 9 4 p p 3 5 外部不经济性是指个人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负面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负面影响计入 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 果是整个环境资源系统的供给能力接近枯竭,从而导致“公地的悲 剧”。为使经济活动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人们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 政府管制;二是市场机制,即私人权利之间的交易。但政府管制和市 场机制都有其局限性。 政府管制的不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政府管制本身需要成本。 政府在制定排放标准、收费标准以及在作出其他环境决策过程中,必 须掌握充分信息,信息的采集是需要花费成本的;同时,政府在征费 ( 税) 和监督方面也要花费成本。如果这些成本费用大于外部效应造 成的损失,则是一种缺乏效率的表现。其次,政府管制的前提是它 应作为社会公共利益化身对市场运行进行公正无私的管制。但实际 上,国家决策者往往追求私利而非公共利益,这一方面会导致政府机 构过分膨胀和管理费用过高,另一方面导致政府被特殊利益集团所俘 获,从而使决策偏离公共利益方向。最后,国家管制为寻租行为的产 生提供了基础。由于政府决策往往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为某些集团服 务,特殊集团为寻求政府特殊保护及其他利益,往往进行各种“寻租 活动”,寻租是“政府失灵”和经济资源配置失效的重要原因。 同样,市场机制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也存在缺陷。科斯认为,在 完全竞争条件下,若假定不存在交易费用和收入效应,则无论权利如 何分配,在生产外部效应和受外部效应影响的私人之间所达成的自愿 协议,将导致同样的资源配置效率。 但这一理论是以不存在交易成 本和收入效应为前提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交易成本在任 何市场交易中都会发生。尤其在环境问题上,外部效应常常涉及到很 多人,要把交易方召集到一起,以及确定每个人受到的损失以及补偿 金,其费用可能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多数人问题”往往造 成权利交易中成本过高而使交易不可能,这时,依靠市场就难以有效 地解决外部性问题,难以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其次,任何一种权利 王蓉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3 9 参见布城南寻求租金与寻求利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编辑部腐败:权力与金 钱的变换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 9 9 3 1 12 - 1 13 s e er o n a t d h c o as e t h ep r o b l e mo fs o c i a lc o s t ,j o u r n a lo fl a wa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