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 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 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 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堑望:指导教师签名 王一一7 年月2 ,日7 加7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孑何+ 乃一r7 年月l 。日 中文摘要 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常用词意义演变研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个方面,考察常用词产生的时代,说明常用复音词的构词方式,阐述其意义的历 时演变,是汉语词汇史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对古汉语常用词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词语的更替上,这对于建立汉语词汇 史来说是不够的。古汉语常用词数量相当大,要对其意义演变进行研究,就得从个 例着手。本文选取古汉语十二个常用复音词,对其产生时代、构词方式、意义演交、 历代使用情况进行考察研究。文章共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对古汉语常用复音 词意义演变研究的现状、文中材料选择的标准、具体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 第二部分词例考释,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对“收取“卑陋”等十二个常用复音词 的意义演变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清了这些词汇意义发展变化的 脉络,找出在以往研究中没有发现的新的意义和新的用法,并试图从词汇发展的内 部规律上探求这些意义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结语,以这些复音词意义发展演变的 具体情况为依据总结了古汉语常用词义演变的规律和影响其发展变化的因素。 古汉语常用词意义演变研究相当繁杂,有较大的难度,但对于建立完整的汉语 词汇史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常用词词汇史意义演变 ac a s es t u d yo nt h es e m a n t i ci t e m so fc o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f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v o c a b u l a r yh i s t o r yi n c l u d e sav a r i o u s c o n t e n t s ,i nc o l m d nr i s ep h r a s em e a n i n g st u r n i n gi n t oar e s e a r c hi sa m o n g t h e mc o u n tf o rm c ho f 锄a s p e c t ,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a g e st h a ti nc o m b o su s e p h r a s ep r o d u c e s ,e x p l a i nt h ep h r a s eo fi nc o l m o nu s ea n dp o l y p h o n i cp h r a s e m e t h o d , e l a b o r a t ei t sm e a n i n gl a s t sa n dt u r ni n t o , i sc o n s t i t u t i n gp a r to f t h e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v o c a b u l a r yh i s t o r yr e s e a r c hi s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 s t u d i e s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i nc o 珈皿o nu s ep h r a s ec u r r e n t l yb o r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s u b s t i t u t ei nt h ep h r a s e l a n g u a g eu p , t h i ss a y sf o r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v o c a b u l a r yh i s t o r yt h a ti s a te u o u g l l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t h ei nc o m m o nu s ep h r a s ea m o t m ti sv e r yb i g , a s t oi t 7st h em e a n i n gt u r ni nt oc a r r yo nar e s e a r c h , h a v et ot h ee x a m p l eb e g i n s f r c a t h i ss e l e c t e dw o r k st a k e s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i nc o m m o nu s ep h r a s e p o l y p h o n i cp h r a s e s ,a st oi t sp r o d u c ea g e s ,p h r a s em e t h e d ,m e a n i n gt ot u r n i n t o 。t h ei nt h ep a s tu s a g e sc i r c u m s t a n c ec a r r ye n 锄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r e s e a r c l l t h ea r t i c l ei st h r e et o t a lp 田吨s 。t h ef i r s tp a r tf o r e w o r d , t u r ni n t ot h e m a t e r i a lc h o i c ei nt h ep r e s e n tc o n d i t i o n , t e x to fr e s e a r c ht ot h e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i nc o o nu s ea n dp o l y p h o n i cp h r a s em e a n i n go fs t a n d a r d , t h ec o n c r e t e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e t c ;t h es e c o n dp o r tp h r s s ee x a m p l et e s tt o r e l e a s e 。i sat e x t u a la n dm i nc o n t e n t s 。t u r n e di nt oc a r r yo nad e t a i l e d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 o w a r d s s h o u q u 8 ,。b e i l o u ”e t c a n dt h em e a n i n g so fi nc o m r ,n u s ea n dp o l y p h o n i cp h r a s e s 。d e v e l o pf r o ut h eh i s t o r yo ft h ea n g l er e a s o n - 龉p u r et h eg r a i no ft h e s ed e v e l o p m e n tv a r i e t yo ft h ev o c a b u l a r ym e a n i n g s , f i n do u tt od i d n tn e wm e a n i n ga n dn e wm e t h o do fu s i n gf o rd i s c o v e r i n gi n b e f o r et h er e s e a r c h ,e n dt r yt h ei n t e r n a lr e g u l a t i o nw h i c hd e v e l o p sf r o m t h ev o c a b u l a r yt oe x p l o r et ob e gt h e s em e a n i n go u t p u tr e a s o n s ;t h et h i r d p a r tc o n c l u s i o n , v i t ht h e s ep o l y p h o n i cp h r a s em e a n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st u r ni n t o o fc o n c r e t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f o ra c c o r d i n gt ot a l l i e du p 衄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i nc o m m o n u s ep h r a s ec h a r i t ys h o wt oc h a n g eo fr e g u l a t i o na n d i n f l u e n c et h ef a c t o ro fi t sd e v e l o p m e n tv a r i e t y 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c o m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e v o l u t i o nr e s e a r c h i sq u i t en u m e r o u sa n dd i v e r s e , h a st h eg r e a td i f f i e n l t y ,b u tr e g a r d i n gt h e e s t a b l i s l m e n ti n t e g r i t yc h i n e s eg l o s s a r yh i s t o r yi se x t r e m e l ye s s e n t i a l k e yw o r d s :c o m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 ;g l o s s a r yh i s t o r y ;m e a n i n ge v o l u t i o n 2 前言 传统的训诘学,其研究对象局限于古代经典中的疑难词语,其目的是为了。解 释疏通古代的语言”o ,对于一般的常用词则措意甚少,即使稍加涉及,大多也只是 对其进行收集和罗列,并试图从古代著作中找出其出处,而对常用词本身的含义、 产生理据以及演变情况则甚少谈及。与此相反,产生于二十世纪的词汇史研究则并 不囿于解释经典,而是从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角度对产生于古代各个不同时期 的词汇产生的原因、构词的方式、意义的引申和发展、彼此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 探索和研究,试图找出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因此,汉语常用词在社会历史发 展过程中的意义演变就成为了词汇史研究的对象。 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可以从词汇角度为汉语史分期提供依据。汉语史的分期一直 存在不同看法,古代、近代“两分”还是古代、近代、现代。三分”,两种观点相持 不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汉语史分期的标准之常用词汇发展 演变的情况研究得不够深入、细致。因此,常用词发展变化的研究对汉语史分期也 有着重要意义。 从常用词研究的历史来看,严格的说,其产生的时代并不久远。二十世纪中叶 张相在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对“字面普通而义别”的研究被认为是现代常用词研 究的开端。此后,王力先生写于五十年代的汉语史稿,对一些包括汉魏六朝词语 在内的常用词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研究,但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常用词研究 才受到重视,蒋绍愚先生在古汉语词汇纲要中认为:研究汉语词汇应当重视常 用词演变的研究,圆张永言先生、汪维辉先生合写的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 考提出:“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的面貌,也无从阐 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的依据。”罾明确指出 了常用词研究对词汇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李宗江先生在其著作汉语常用词演变研 究中对常用词演变的途径,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方法,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意义等问 题进行了探索,汪维辉先生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对中古时期常用词演变 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徐朝华先生近年出版的上古汉语词汇史,对 。郭在贻: l l i 诘学 。中华书局,2 0 0 5 年9 月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l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 中国语文,1 9 9 5 年第六期 4 上古汉语中的基本词汇进行了分类考察。一批对古汉语词汇进行断代研究的词典, 如唐五代语言词典、宋语言词典、元语言词典等已经出版,近代汉语词典、 中古汉语词典也即将面世。上述成果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对于整个汉语词汇史来说还是不够的,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另一方面,在汉语常用词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单音词上,忽 略了从中古时期迅速发展的复音词,即使是对复音词有所涉及,一般也是断代或专 书研究,如程湘清先生主编的先秦双音词研究,论衡双音词研究,世说新语 双音词研究,变文双音词研究等,很少从史的角度作纵向考察。 “汉语史中双音词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比单音词的发展演变更为重要的历时 变化,”回因此,本文从词汇史的角度出发,试图以共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 一些汉语常用复音词进行考察,研究它们在汉语词汇发展历史中的产生时代和意义 演变,为汉语词汇史的建立提供依据。 由于大多数常用词的意思都比较复杂,相当一部分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 留,因此,本文选取了十二个常用词,以其意义的演变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其产 生的时间、意义的衍生和演变等。 由于常用词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一个常用词的某种意义有可能在某个时期的 某类文献中大量出现,而意义演变之后,可能在另一个时期的另一类文献中出现较 多。为了具体反映词汇发展的真实面貌,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上,对经史子集等书面 语色彩较浓的材料和碑帖笔记、小说杂著等较为口语化的材料“一视同仁”,务求语 科的多样和可靠。 研究方法上,本文在以传统的捧比归纳手段考释词义的基础上,借助演绎,探 源、语法分析等方法探究复音词义产生的理据及发展演变的具体情况,力求增强研 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o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取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2 0 0 2 , 词例考释 收取 “收”有“收取”义。礼记月令:“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 以给郊庙之福。”“取”有“收受”义。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 取诸人。”在此二意上,二者是一对近义词,予西汉组合成“收取”一词,有“取来 收下”义。 史记滑稽列传:“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 汉书匡张传:“衡遣从史之僮,收取所还田租谷千余石入衡家。”汉书王莽 传:。莽还京师岁余,哀帝崩,无子,而傅太后、丁太后皆先薨,太皇太后即日驾 之未央宫收取玺绶,遣使者驰召莽。“汉代以后,这一意义在历代都得到了广泛使用, 出现在史书、佛经、诗歌、笔记杂著、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著作之中,成为“收取” 一词最为常用的义项。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桃奈第三十四:“桃酢法:桃烂 自零者,收取,内之於瓮中,以物盏口”隋阁那崛多译起世经卷二:。无主之 物应时收取。拟为轮王资须受用。”唐牛僧儒玄怪录卷一:。原隰滋茂,莸秽不 生,一年一度,树木枝干间悉生五色丝纩人得随色收取,任意纫织。”周邦彦南 乡子:。应是采莲阑伴侣,相寻。收取誊0 与旧人。”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 二:。君扰押狱多矣,可用此少礼答之。又有钱若干,可收取自给。”水浒传第九 十回:。吾弟子此去,与汝前程永别,正果将临也i 与汝四旬偈去,收取终身受用。” 红楼梦第十二回;“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 三日后吾来 收取,管叫你好了。”子夜:。自从那天因为收买那些小厂发生了争论后,吴荪甫 早就看出杜竹斋对于益中前途不起劲,也许到了收取第二次股款的时候,竹斋就要 托词推诿。”此义项汉语大词典( 下简称大词典) 举例为东汉王充论衡验 福:。君贤e l :此黄金也太守遗吏收取。”时代稍晚。 由“取来收下”义引申,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收取”可以表示“保存;收藏”。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四:“少顷,度方见其所致,意彼遗忘,既不可追,然料其 必再至,因为收取。踌躇至薯,妇人竟不至,度不得已,携之归所止。”此义以后历 代亦有使用。宋苏轼子由在筠作东轩就追次慎韵:。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 东轩长老来”元郑廷玉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第四折:“第二个是五台山僧,寄银 两在你家收取。他到来索讨之时,你婆婆混赖不与。t 武汉臣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第一折:“( 正末唱) 这宝贝世间无,( 衙内云) 你可那里得来? ( 正末唱) 俺家里祖 6 传三辈牢收取。”清钱泳履园丛话丛话十收藏:“近时收藏书画者,辄日宋、 元,宋、元岂易言哉? 即有一二卷册条幅,又为海内士大夫家珍秘,反不如降格相 从,收取明人之易为力耳。” 。收取”又有“收留,接纳”义,此义项同样最早出现于西汉,但历代使用并 不广泛。史记货殖列传:“桀黠奴,人之所患也,唯刀间收取,使之逐渔盐商贾 之利。东汉王充论衡吉验:“欲使马借杀之,马复以口气嘘之,不死。王疑以 为天子,令其母收取,奴畜之。”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十一:“王亦思惟,自 忆前事,知是己儿,即收取养。”敦煌交文维摩诘经讲经文( 五) :“日夜交伊暖 法堂,师兄收取天宫女。”太平广记卷四四三引宋郑遂洽闻记:“往视,见产 一女子,因收取养之。”宋史李宥传:“知蕲州,岁凶人散,委婴孩而去者相属 于道。宥令吏收取,计口给谷,俾营妇均养之”明沈籀符万历野获编卷十七: “时世宗方喜祥瑞,争以表疏称贺博宠,收取词客充翘馆。”清史稿藩部三:。噶 尔丹灭鄂齐尔图汗时。和哆理及罗h 藏衮布阿喇布坦等纷纭离散,来至边境,又以 生计窘迫,妄行劫掠。朕宥其罪,不即发兵剿灭。和哆理等亦戴朕恩,屡请敕印, 依朕为命。朕前谕噶尔丹收取,彼约以丑年四月为期,今逾期已数月矣伊等骨肉 分离,散处失所,朕心殊为恻然l ” 。收取”还可指军事上的攻取、占领,此义最早也见例于西汉。史记郦生陆 贾列传:“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此后历代也有用例。通典边 防十三:“秦汉患其若是,故发猛将以击之,收取河南,以为郡县,奈何以内地居 之。”宋曾公亮、丁度等武经总要后集卷十:。金陵之地王气见矣,宜早应之。 兼有大江,其险足以自固。请且收取常润等州,以为王霸之业”宋无名氏昭忠录; “元兵收取江安,所部州都俱降,惟张起岩帅夔与钰共为固守,屹然双城,势穷援 绝。”明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秦兵遂拔狼孟,由井陉进兵,攻取下邑。杨 端和亦收取常山余地,迸围邯郸。”清荡寇志第九十二回:“若吞灭了他,不但 得其钱粮地利,抑且收取沂州、莒州等处,易如反掌。沂州、萏州收取之后,山东 一带,尽归掌握,便是赵头儿御驾亲征,尚不足惧。”大词典未收此义 由“攻取、占领”引申,唐代开始,“收取”可指战争的一方通过军事手段收复 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张籍陇头:“陇头已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汉家处 处格斗死,一朝尽没陇西地。驱我边人胡中去,散放牛羊食禾黍。去年中国养子孙, 7 今著毡裘学胡语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诗中指明凉州原本属于“汉 家”,是胡人通过武力夺走的,因此“收取凉州属汉家”即。收复凉州属汉家。”杜 甫散愁二首:“司徒下燕赵,收取旧山河。”李贺南园诗之五:。男儿何不带 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此义唐代以后用例渐少。宋无名氏满庭芳:“待收取、 平戎功业,军国赖平章。”金佚名大金吊伐录卷一:“赵宋前者航海遣使,请复 幽、燕旧疆,当此之时,分白约誓,同力收取。” “收”又有“拘捕”义,诗大雅瞻印:“此宣无罪,汝反收之”而“取” 有“捕捉、捉拿”义,诗豳风七月:“取彼狐狸,为公子裳。”在这两个意义 上,“收”、“取”又构成近义关系,因此,东汉开始,“收取”又可以指“拘捕、捉 拿”。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县县收取黠吏豪民,案致其罪,高至于死。”汉 书酷吏传:。岁余,故城父令公孙勇与客胡倩等谋反,倩诈称光禄大夫,从车骑 数十,言使督盗贼,止陈留传舍,太守谒见,欲收取之。”太平经庚部之十二: “积过累之甚多,乃下主者之曹,收取其人魂神,考问所为,不与天文相应,复为 欺,欺后酋过,罪不可贷。”此后历代亦有沿用。东晋竺县无兰译采花违王上佛授 决号妙花经:。遣边大臣多将人兵收取将来,则受王教反缚入宫,罪当弃市。”唐南 史张彪传:“沈泰说陈文帝日:彪部曲家口并在香岩寺,可往收取。遂往尽获 之”敦煌变文李陵变文“管敢启:陛下! 李陵兵马,箭尽弓折,粮用俱无, 去此绝近。大王何不收取? ”明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第二十五回:。若是罩 将下来,任你就是天神天将也不能逃,莫说是个凡夫俗子。故此天师将帕收取姜金 定。”清东游记第九回:“可执符带锁,速往大秦,收取此畜而回。”续金瓶梅 第十四回:“吾悯劫运将临,世人造恶无有穷极,故遣十恶大魔三百万、飞天神王三 百万,又有大风、大雨、大火,大疫,收取恶人,以五道雷神主之,用克劫远,深 可哀怜。”雷峰塔第二十五出:。( 生上) 禅师,可曾收那妖孽? ( 外) 这孽畜, 腹中怀孕,不能收取。”大词典未收此义。 “收取”还可指政府收购,此义唐代开始出现,但用例甚少,以后历代也少有 出现通典食货十一:“王莽篡位,国师公刘歆言,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 欲得,( 言卖不售者,官为收取之。无而欲得者,官出与之。) ”新元史食货六: “和买之法,其载于至元新格者,诸和买物须验出产停顿去处,分依均买,其 官吏不得先以贱拘收,秋勒人户。违者痛行断罪,计其余价。依数追还。诸和买须 s 于收物处榜示见买物色及价钞。物既到,官钞即给示合刺奴、脱脱等言:古人 任土作贡,和买请物,分文价钞并不支给,如此受苦不可胜言。乞明降指 挥,今后应有和买,止于出产去处随时收取,庶免生事害人,天下幸甚。户部依所 议行之。”大词典未收此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收取”产生于汉代,其基本义“取来收下”在历代都得 到了广泛使用,同时还逐渐引申出了许多义项,出现在史书、佛经、诗歌、笔记杂 著、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著作之中,具有较浓的口语性质,部分义项现代仍有使用。 辜陋 。卑”的本意为“低,与高相对”。易系辞上:“卑高以陈,贵贱位矣。”陋” 有“狭小;低矮”义。楚辞东方朔( 七谏自悲) :“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 以忘忧”二者有相近的义项,遂于东汉组合成复音词,表示建筑物的“低矮简陋” 应劭 汉官仪上:“其冬,临辟雍,历二府,见皆壮丽,而太尉府独卑陋。”东汉以 后,此义在历代文献中的用例甚多,其用法相对固定。晋嵇含困热赋序:“余以 下里贫生,居室卑陋,湫巷不来清风,短庑不足增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谷水: “昔周迁殷民於洛邑,城隍逼狭,卑陋之所耳。”魏书胡叟传:“高闻曾造其家, 值叟短褐曳柴,从田归舍,为间设浊酒蔬食,皆手自办集。其馆字卑陋,园畴褊局, 而饭菜精洁,醯酱调美。”隋字文恺奏明堂议表:。宫城处所,乃在郭内。虽漱隘 卑陋,未合规摹,祖宗之灵,得崇严祀。”唐孙柴北里志“张住住者,在南曲, 所屠卑陋,有二女兄不振,是以门甚寂寞,为小铺席货草挫姜果之类。”宋田沉儒 林公议卷上:“曹彬居第卑陋,未尝修广,盖深惧侈满,安于俭德。”元陈栎勤 有堂随录:“譬如一片屋,间架大矣,而无门无壁,是何等屋;里面虽绘饰极好, 而问架卑陋,又何足取? ”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八;“问因祠祀卑陋,出赀选材, 诹日敕内外大臣督工重修之。”清珠江名花小传:“初生识风诗,犹依假母居,一 见两相爱悦,既久,情益洽尝为所居卑陋,有玷玉人,会里胥子事,遂朔徙。” 由形容建筑物的“低矮简陋”义引申,魏晋南北朝时期,“卑陋”又可形容环境 地势和习俗的恶劣。西晋竺法护译悲华经卷二:“或有世界卑陋不净,或有世界 严净妙好。”又卷六:“如是众生业因缘故,於娑婆世界受其卑陋,成就一切诸善根 者之所远离,娑婆世界其地多有威苦盐卤土沙砾石。”支 f 宋段国沙州记:“大自兰 千二百里,有可兰国,风俗卑陋。从开辟来,口不知肉味,目不识五色,耳不闻六 9 律五声,是西夷中不臧者。”此义唐代也有用例独孤及( 文苑英华又作岑参) 招北客文:“二江双注,群山四蔽,其地卑陋,其风脞脆。”唐代以后不再出现。 “卑陋”又可指人的体貌“矮小丑陋,猥琐。”其用例始见于唐代。唐菩提流志 译大宝积经卷一百二十:“尔时广博仙人与其同类渐至佛所,睹诸罗汉威德尊严, 内怀倾慷曲躬低视。各结散发,身佩白绳,颜容黑暗,两且黄绿,头发枯燥,执三 拒木,身形卑陋。”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卷一:“或有好族姓,令众生尊重; 或有体卑陋,为人所轻贱。”唐代以后,此义项很少在文献中出现。只在清代偶有用 例。清飞龙全传第六十回:。又见那彩楼右酋立着天禄,生得卑陋,面如乌漆, 背似弯弓。”裕德菱清宫禁二年记:“余思彼等来视余,其意良厚,惟其面目,余 殊不欲视之,其偕来之女子,色亦卑陋,渠等复介绍于余,而以其名为长寿也见告。” 此义大词典未录。 “卑”又有“低微;低贱”义。此义同样是由表示建筑物的“低矮简陋”义引 申而来。公羊传隐公元年:“桓幼而贵,隐长而卑。”“陋”则有“低微,卑贱” 的意思。二者又有相同的引申义,故又组合表示。地位低下此义项最早亦见例于 东汉。全后汉文卷三十七录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二) :“古制本无奴婢,奴婢 皆是犯事者,或原之。奴者劣,婢者卑陋。”以后历代也有用例魏陈琳诗:“耱 轲固宣然,卑陋何所羞? 援兹自抑慰,研精於道腴。”西晋傅玄豫章行:。苦相身 为女,卑陋难再陈。”后秦鸠摩罗什译佛藏经卷上:“舍利弗,是为沙门中卑陋 下贱。”艺文类聚卷三十引东汉蔡邕琴操;“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日:妾幸得备 在後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原得行。”元宋史册立皇后仪:。使者 重宣中制,降婚卑陋,崇以上公,宠以丰礼,备物典策。钦承旧章,肃奉典制。”清 杨家将第二十二回:。卿居节度,则可与同列齐名;巡检卑陋之官,卿何愿为是 职? ”( j g 剑十三侠第一百七十四回:“难得千岁不弃卑陋,惠然肯来,则是某之 大幸也。” 。卑陋”还可指人的行为、品质和见识的“粗俗鄙陋;低劣”,南北朝时出现, 多见于汉译佛经。后秦竺佛念译长阿含经中。卑陋”出现六次,皆为此义。如 卷八:“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为卑陋,离服裸形,以手障蔽。”卷十三;“今诸沙 门毁形鳏独,卑陋下劣。”卷十九:“造此卑陋行,堕大叫唤狱。”刘宋求那跋陀罗译 央掘魔罗经卷二:“汝以卑陋性,暂游方便法。”元魏慧觉等译贤愚经卷六: “王即言日:彼月光王,名德远著,四远承风。但我独卑陋,无此美称,情志所愿, 欲得除之,作何方便,能办此事? ”南朝粱曼陀罗仙共僧伽婆罗译大乘宝云经 卷四:。善男子,此佛刹土多有众生,小意下劣薄弱卑陋,小智小信少分善根,是故 不知如来威神之德。”此义南北朝后也有用例。朱子语类卷一百= 十五:“今极卑 陋是道士,许多说话全乱道。”赵万年襄阳守城录:“万年久隶戎行,从公出边, 以擐执之余,或预闻帷幄之谋,虽识见卑陋,无涓埃裨赞,而公之施设,皆所目击。” 宋史李知孝传:。近年以来,诸老凋零,后学晚出,不见前辈,不闻义理,不 讲纲常,识见卑陋,议论偏波,更唱迭和,蛊惑人心,此风披扇,为害实深。”碉谢 肇涮 :“乃 选三署,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居位贪婪、志节卑污者,皆以为军吏,置之营 府。”宋欧阳修绛守居园池( 庆历四年) :“岂不古奥万世模,嫉世姣巧习卑污。 以奇矫薄骇群愚,用此犹得追韩徒。我思其人为踌躇,作诗聊谑为坐娱。”沈作拮寓 简卷六:“以贪鄙无能之质巧佞卑污积累官簿,一得从官,则已结裹,终身而爱君 忧国无余事矣。”明清时期这一义项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瞿佑归田诗话序: “俯丽就之,使为子弟者读此,亦能感发志意,知所羡慕趋向,而有以成立,不陷 於卑污苟贱,而玷辱其门户矣。”尹直謇斋琐缀录卷a - “乃竟为谄附,无所不 至,戎装远迎,望尘下拜,而甘奴颜婢膝,一至此极也。呜呼! 都宪何官? 六卿何 职? 以此等卑污无耻之辈居之,辱国甚矣。”耪忠旗第三十六折:“( 净】依是达 人君子,我本卑污无似,怎能勾万合千和,因此上差三错四。”明珠缘第四十八 回:“崔呈秀立声卑污,居身秽浊,上言大臣德政,律有明条,况在内臣。呈秀则首 逢之而不知耻,贿赂公行,辇金钻之者不止。”佚名民抄董宦事实:。其昌又以学 师开后,拊心悔过,虑有他变,见伯绅素行卑污,可以威劫,可以利诱,于是托令 心腹,许之重赂,许之免罪,令其同类相攻”清明史路振飞传:“崇祯四年, 征授御史。琉劾周延儒卑污奸险,党邪丑正,祈立斥以清揆路,被旨切责。绿野 仙踪第九十七回:“此紫阳真人门下色空是也。今在我富内做此卑污下贱之事,足 见真人教戒不严、乱收匪人之过。”王永彬围炉夜话:“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 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卑污”出现六次, 皆为“卑鄙龌龊;下贱”义。况周颐眉庐丛话:“敬则疏尤以谏为荐,逢恶导淫, 其人品卑污至极,而则天劳之,且厚赐之,可谓有是君有是臣矣。”此义现代亦有用 例茅盾诗与散文:“清醒的他是绝不会那样庸俗卑污的吧。” 从唐代开始,。卑污”又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卑微低贱。此义同样是由表 示建筑、地势“低矮;污秽”义引申而来。柳宗元惩咎赋:“惩咎愆以本始兮, 孰非余心之所求? 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李商隐 义山杂纂:。子弟解 烧炼则贫。士人解手艺则卑污。”此义后代亦有用例。宋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三 十八“诙谐门”:“正如渊明 乞食) 篇云: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叩门拙言辞其卑污乃尔,不肯为五斗折腰,殆无异矣。”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卷八:“汪遵,泾之一走耳。拔身卑污,夺誉文苑家贫借书,以夜继日,古人阅市 偷光,殆不过此。”明朱国祯涌瞳小品卷三十一;“狗后有悬爪者日犬,善警苟 食,故目人之卑污者日狗。”醒世恒言第十七卷:。过迁急忙走去,抬头看见父亲 神影,翻身拜倒在地,哭道:不肖子流落卑污,玷辱家门,生不能侍奉汤药,死不 能送骨入土,忤逆不道,粉骨难赎! ”禅真后史第十七回:“既汝有此两个秘方, 尽好养身度命,何苦干此卑污的勾当? ”清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四回:。自木秀 败逃,搜寻源氏,拟图复兴。奈王族向无多人,疏远者本列齐民,执业卑污,难胜 继统之任。” 宋代,。卑污”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意思,即指个人的见识、言行平庸浅陋;粗俗 低劣王安石次韵吴寄野再见寄:“衣裘南北弊风尘,志趣卑污己累亲。”朱子 语类卷六十四:“此心本广大,若有一毫私意蔽之,便狭小了;此心本高明,若以 一毫私欲累之,便卑污了。”卷一百二十三:“张子韶学问虽不是,然他却做得来高, 不似今人卑污。”此义宋代以后亦有用例。元李治敬斋古今蛀卷十一:“猥琐者, 鄙猥琐屑云耳,故至今谓人蹇浅卑污而不能自立者,皆谓之猥琐。”俞德邻佩韦斋 辑闻卷一:“藜床北牖,喻呓呻吟,儿辈濡笔录之,得数千言,虽卑污庸俗,可厌 可鄙,然疑疑信信,实区盖之谈,殆与玉扈亡当者异也。”明王阳明书孟源卷: “后学厌常喜异,往往时入断蹊曲径,用力愈劳,去道愈远。向在滁阳论学,亦惩 末俗卑污,未免专就高明一路开导引接。盖矫枉救偏,以拯时弊,不得不然;若终 迷陋习者,已无所责。”王阳明集补编卷二。年谱一”:“吾年来欲惩末俗之卑污, 引接学者多就高明一路,以救时弊。今见学者渐有流入空虚,为脱落新奇之论,吾 已悔之矣。”屠隆续婆罗馆清言:。迹类卑污,有损身以利物;形同邋遢,或混俗 以埋光。”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卷五:“恭行天罚,革彼左衽之卑污;昭显茂功, 成我文明之大治。”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二十:。此诗兴致高远,其旨不难 见也。盖风雨萧飒,言国事日非小小人家,言建都一隅。短短桥,言乏济时长策。 数鹅匹,言所用皆卑污之徒雁在云霄,言贤者远举,当时必有君子去国,故为是 语耳”震钧天咫偶闻卷五:“洗除旧日厶味卑污之见,矫然直趋广大光明之域。 视人世之浮荣微利,若蝇蚋之触于目而不留。”此义大词典未收。 。卑污”还有“轻视侮辱”义。此义产生于汉代,但用例绝少。史记日者列 传:。今夫子所贤者谁也? 所高者谁也? 今何以卑汗长者。”汉代以后,这一意义不 再出现。 由以上分析可见,“卑污”产生于汉代,书面语色彩浓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使 用范围逐渐扩大,且大多数义项直到明清还在使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仅保留了“卑 陋龌龊;下贱”这一明清时期用例较广的义项。 奉报 。奉报”最早见例于东汉佛经,指对他人给与自己帮助的报答。东汉竺大力共 康孟详译修行本起经卷上:“是时有梵志儒童,名无垢光,幼怀聪睿,志大苞弘, 隐居山转,守玄行禅,图书秘谶,无所不知,心思供养,奉报炀恩。”南北朝时也有 使用刘宋颜延之谢子竣封建城侯表:“幸与灵祚,福德共从,义勋分赏,执琏 登朝,析金受邑,度重虑愆,恩往惧积,非臣耄蔽,所任图报,岂竣庸薄,所能奉 报。”梁阙名代陈司空答贞阳侯书:“若以家国多故,思济艰难,仰惟尊戚,莫不 属望,分陕之寄,侧听高旨。如使不继亲她,便议崇极,上相居申,自当奉报。”慧 1 4 皎经师论:“是以般遮弦歌于石室,请开甘露之初门,净居舞颂于双林,奉报一 化之恩德。”南北朝以后,这一义项的应用逐渐广泛,在历代文献中都有出现,同时 更多的使用于更为口语化的汉译佛经、笔记小说之中。唐玄奘请入少林夺翻译表: “元奘用此奉报国恩,诚不能尽,虽然亦冀万分之一也。”牛僧儒玄怪录卷一: “道业虽成,准例当死,为人所食,无计复生。今蒙深思,特全毙厦,修理得活, 以证此身。磨顶至踵,无以奉报。人尘已去,云驾有期,仙路遥遥,难期会面。请 从此辞。药金五十斤,收充赠谢。”李复言续玄怪录卷一:“迨薯,入白茂实日: 感君恩宥,深欲奉报。后家去此甚近,其中景趣亦甚可观,能相逐一游乎? ”宋 徐铉稽神录:“见困于渔人,微君之惠已骨朽矣。今已得为九江长,予将( 二字 广记作相召者三字) 有以奉报。君之儿某者,命当溺死,今有一人名 姓正同,亦当溺死,但先期岁月间耳,吾取以代之,君几宜速登岸避匿,不然不免。” 吴淑江淮异人录:4 因谓成日:无以奉报,愿以此术授君。”明李本固汝南遗 事卷下;“即入就坐,面饭毕,进茶。道人谢日:。本非旧知,荷媪垂顾,无以奉 报,惟有治酒一方,当以相付。”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 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 ”清纪 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蒙君高义,感沁心脾。缘伉俪之盟,老亲慨诺,故饮食 寝处,不畏嫌疑;搔抑抚摩,都无避忌。然病骸憔悴,迄未能一荐枕衾,实多愧负。 若殁而无鬼,夫复何言;若魂魄有知,当必有以奉报。”鲁迅书信集致黄庭荪: “奉报先生殷殷之意,当俟异日耳。” 对给予自己的恩惠回报为“报答”,对别人给予自己的伤害回报则为。报复”。 “奉报”这一意义最早出现于五代,其后亦有用例。( i h 唐书韦皋传:“皋乃遣支 度副使刘辟使于京师,辟私谒王叔文日:太尉使致诚于足下,若能致某都领剑南三 j l i ,必有以相酬;如不留意,亦有阱奉报。”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 “工部君相识者即云:子诮我两人,我当奉报,然勿嗔乃可。遽应日:前掌后门, 后掌前门,于磕头,万磕头,叫了凡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怒愤攘臂,至于痛 哭欲自裁,赖二司力劝而止。”清风流悟第二回:“大凡大人家,家主与家人媳 妇有染,不为大过。不值竟有此小失节奉报,所以先生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 恶小而为之。实为千古格言。”此义大词典未录。 “奉报”还可指下级向上级报告、禀告此义最早见例于南北朝时期,后代也 有应用。三国志陆逊传:“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逊遣亲人 韩扁赍表奉报,还,遇敌於沔中,钞逻得扇。”隋盟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八: “即遣使人,奉报王言:大王知时,应入是园。”通典职官十四:。采访使有 判官二人,( 分判尚书六行事及州县簿书。) 支使二人,( 分使出入,职如节度使之随 军。) 推官一人,( 推鞫狱讼。) 皆使自辟召。然後上闻。其未奉报者称摄。”唐德宗 贬韩皋抚州司马诏:“乃者邦畿之间,粟麦不稔。朕念黎庶,方议蠲除。自宜悉 心,以副勤恤。皋奉报失实,处理无方,致令闻井不安,嚣然上诉。”平山冷燕 第二十回:。丰l 部见赵纵、钱横二入拿到,便一面报知张吏部,一面报知山相公,好 料理早晚听审。到次早,即上疏奉报:赵纵、钱横己拿到,乞示期候审。”后西 游记第七回:“这些光景,那内臣都打听的确,一一奉报宪宗。”大词典未录此 义。 唐代开始,“报告、禀告”的双方不再限定为下级和上级,同一等级、辈分的人 彼此之间通报消息也可称“奉报”,“奉报”也由此成为了一个敬辞,后代亦有沿用。 自居易 与元微之书:。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优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太平广记卷七十七引皇甫氏原化记胡芦生:“某 曰:就李三郎宅得否? 其人惊日;若如此。是杀某也。遂觉。特奉报此好消息。 李公笑而谢之,心异纱笼之说。”欧阳修与刘侍度( 原父) 二十七通八:“某启。 昨日奉见后,遂之北李园池,见木阴葱翠,节物已移,而原父独不在,但终席奉思。 加以风沙,益可憎尔。辄此奉报。”五灯会元卷十八:“宁国府光孝惟爽禅师,上 堂:今朝六月旦,一年已过半。奉报参玄人,识取持生面持生面,荐不荐,鹭鸶 飞入碧波中,抖擞一团银绣线。”文莹续湘山野录:“某堆阜之神也,窃乡人之 荐,愧无酬答,恨力小地卑,不能兴致云雨。虽云龙司厥职,动息由天。某当为公 至主者之所,密候雨信,必先期奉报。”明周晖金陵琐事卷三:“乙日:聊戏作 小术。君能以术相易乎? 。甲因自陈大士掌是块磁石,丸药中有铁末,是以相粘。 乙日:吾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法语口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园林自荐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玻璃生产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网络教育面试真题及答案
- 邮政储汇业务员中级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及答案
- 离婚协议书起草及财产分割执行指导合同
- 私立小学体育艺术特长教师长期培养聘用协议
- 离婚协议书范本:婚姻财产分割与共同债务处理协议
- 离婚协议无房产分割执行与争议解决全程服务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试基地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承兑汇票转让协议书
- 业主直接参与物业管理区域的物业管理
- 《运动医学与康复》课件
- 2025年自建房施工合同书 (包工不包料 C款)
- 军事心理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 检验科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心肾综合征诊疗实践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