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环境犯罪立法研究.pdf_第1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环境犯罪立法研究.pdf_第2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环境犯罪立法研究.pdf_第3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环境犯罪立法研究.pdf_第4页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论文)环境犯罪立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犯罪立法研究 摘要 环境危机全球化,环境犯罪问题严重化,使传统的环境法律调整受到挑战。 为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和现代法制的发展,世界各国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犯罪问 题,纷纷加强环境刑事立法。真正意义上关于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定起源于上个世 纪的5 0 年代,在环境保护先进的国家已有了相应的立法,比如日本1 9 7 0 年颁布 的公害罪法,它是全球第一部专门的环境犯罪方面的立法,开创了环境犯罪 立法的先例。此后,很多国家或者如德国在刑法典中设立环境犯罪的相关规定, 或者像日本一样设立专门的环境刑法。 我国关于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规定,集中体现在1 9 9 7 年的新刑法典中。9 7 年新刑法第一次设专节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进行了专门规定,这些规定扩大了 对环境犯罪的惩罚范围,有利于集中惩治环境犯罪。9 7 年新刑法是我国有史以 来立法技术最高的环境犯罪的立法,是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 国环境刑事立法的体系初步建立。时至今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 环境犯罪形式不断出现,9 7 刑法中关于环境犯罪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从环境犯罪概念、环境犯罪立法模式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日本、德国、 美国、英国等国和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沿革、现状及主要内容和特点,立足我国 环境刑事立法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做法,归纳出我国环境刑事立法 完善的一些建议,以期对我国的环境犯罪立法及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本文写作框架及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首先界定环境犯罪的概念,并着重介绍了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及环 境犯罪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环境犯罪的立法发展。包括国际上环境犯罪立法的三个发 展阶段以及相关国家的环境犯罪立法的历程德国、奥地利为代表的大陆法系 国家和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 第三部分关于环境犯罪的立法模式。评析目前世界上四种主要的环境犯罪立 法模式,着重介绍了关于环境犯罪研究起步较早、发展比较完备的一些发达国家 环境犯罪立法的内容和特点。 第四部分阐述的是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环境犯罪立法 的发展和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模式、立法原则以及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现状和特 点。 。 第五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指出了我国目前的环境犯罪立法在立法模式、环境犯 罪的立法保护范围、环境犯罪的客体界定以及环境犯罪定罪及刑罚具体规定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犯罪立法发展立法模式立法原则立法缺陷 对策建议 o ne n vir o n m e n tc rim el e gisia tio n a b s t r a c t 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b l e m sh a da l r e a d ys e r i o u s l ya f f e c t e do u r p o l i t i c a l , e c o n o m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1 i f e a n dt h ei n c r e a s e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r i m eb e g a nt oc h a ll e n g et h ec u r r e n tl a ws y s t e m c o u n t r i e s a r o u n dt h ew o r l da r en o wz e a l o u s l ys e e k i n gaw a yo u tw h i c hc o u l dc o o r d i n a t e t h e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 nl e g i s l a t i o n s u s e dt or e g u l a r i z e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e m e r g e d a c t u a l l y ,t h er e a l c r i m i n a lr e g u l a ti o nf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d a t e sb a c kt o1 9 5 0 s a tt h a t t i m ec o u n t r i e sw h i c hd i dw e l li n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h a da l r e a d ym a d e s i m il a rl a w s t a k ej a p a na s a ne x a m p l e ,t h el a wo fp u b li cn u is a n c ec r i m e r e l e a s e di n1 9 7 0w a st h ef i r s tl a ws p e c i a l i z i n gi n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a f t e r w a r d s ,m o s tc o u n t r i e si nt h ew o r l d ,s u c ha sg e r m a n y ,m a d es o m e r e g u l a t i o n si nt h e i rc r i m i n a ll e g i s l a t i o n s ,r e l e v a n tt o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t h u si tc a nb es e e nt h a tu s i n gl e g i s l a t i o n st oc o n t r o lt h ew e a k e n i n gs o c i a l o r d e ra n dt op r o t e c te n v i r o n m e n tist h ec o m m o n l y a c c e p t e dw a yb ym o s t c o u n t r i e s a sf o r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 si no u rc o u n t r y ,w ec a nf i n ds o m e t r a c ei n 。t h en e wp e n a lc o d e r e l e a s e di n1 9 9 7 i nt h a tc o d e 。w eh a d s p e c i f i cr e g u l a t i o no n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a n di ts h o w e do u rr e s o l u t i o n t op u n is h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b u tt h e r ew e r es ti1 1s o m es h o r t c o m i n g si n i t ,s u c ha sl e g i s l a t i v em o d e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t h ep r o t e c t i v es c o p e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 ,t h eo b j e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a n dt h e s t a t e m e n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t h i se s s a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a n dt h e l e g i s l a t i v em o d e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c o m p a r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f e a t u r e s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 w i t ht h o s ei nj a p a n ,g e r m a n y ,a m e r i c aa n db r i t a i n b a s e do nt h i s ,t h i s e s s a yp o i n t e dt h ed e f i c i e n c y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i no u r c o u n t r y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s o m ep e r s o n a lo p i n i o n so n o u rc o u n t r y s 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i se s s a yi sa sf o l l o w s : t h ef i r s tp a r to ft h i se s s a yl i s t e dt h ec u r r e n t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p r o b l e m s i nt h ew o r l da n dt h e ni n t r o d u c e dt h ec o n c e p t i o n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a n d i t sm a j o re l e m e n t s ,a n ds u m m a r i z e df o u rf e a t u r e s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i s e s s a y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f i r s t l y ,i ti n t r o d u c e dt h el e g i s l a t i v et r e n do f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a n ds u m m a r i z e dt h et h r e es t a g e s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 a n dt h e ni n t r o d u c e dt h e p r o c e s s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o fr e l e v a n t 。c o u n t r i e s ,w h i c h c o n s i s t s o ft w op a r t s :t h ef i r s to n ei sc o n t i n e n t a ll e g i s l a t i v es y s t e m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j a p a n ,g e r m a n ya n da u s t r i aw h i l et h es e c o n do n ei sb r i t i s h a n da m e r i c a n l e g i s l a t i v es y s t e mr e p r e s e n t e db ya m e r i c a ,b r i t a i na n d a u s t r a li a 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i se s s a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el e g i s l a t i v em o d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i nt h i s p a r t , i t f i r s t l y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f o u r l e g i s l a t i v em o d e sc u r r e n t l ye x i s t i n ga n da l s op o i n t e do u tt h e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o ft h ef o u rm o d e s a n ds e c o n d l yi ti n t r o d u c e dt h e c o n t e n ta n df e a t u r e s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l e g i s l a t i o no ff o r e i g nd e v e l o p e d c o u n t r i e s 。 w h o s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l e g i s l a t i o n s w e r e e a r l y a n df u l l y d e v e l o p e d t h ef o u r t hp a r to ft h i se s s a ye x p a t i a t e do nt h ec o n t e n to fo u r c o u n t r y s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 i tm 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o u r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a n di t sm o d e ,i t s p r i n c i p l e s ,i t s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a n df e a t u r e s i nt h ef if t hp a r t ,i tm a i n l yt a l k e da b o u tt h ed e f e c t so ft h ec u r r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i n v o l v i n gl e g i s l a t i v em o d e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t h e p r o t e c t i v es c o p e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l e g i s l a t i o n ,t h eo b j e c to f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a n d t h es t a t e m e n t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 ,e c t i nv i e wo f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i t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 s u g g e s t i o n st oi m p r o v e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c r i m el e g i s l a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 k e y w o r d s :e n vir o n m e n t a i p r o b ie m s e n vir o n m e n tc r i m e i e g i s i a t i v em o d ei e l i i s i a t i v ep r i n c i p i e s 。l e g i s i a t i v ed e f e c t s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未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 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多孩 签字眺9 彳年钿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 授权学校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 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 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口7 年f 月c i 日 签字日 月q e l 环境犯罪立法研究 u 月i j 吾 人类文明已走过漫长的历程。起初,人类为自己的生存依附于大自然,受 制于大自然,对自然界和冥冥世界的恐惧与崇拜是当时社会的主旋律。1 8 世纪 以后,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演化史的新篇章,科技进步、改造社会等实践活动使 人类一跃成为自然的主人。然而,在征服自然的辉煌与豪迈背后却又隐藏了无尽 的失落、灾难与困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成为人类的现实问题。目 前,我国环境破坏也相当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据估计, 我国由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环境犯罪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9 0 0 多亿元,远 远超过全国每年各种刑事犯罪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 我国政府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初步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与战略意义, 进而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工作,并相继出台大量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命令 和通知。我国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等法律以及相的单行法律、附属法律中 对环境资源保护问题都有相应的规定。 我国1 9 7 9 刑法颁布后,我国学者对环境犯罪及其相关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 研究,形成了一些初具规模的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我国1 9 9 7 年刑法产生了 重大影响,在我国1 9 9 7 年刑法中就采用专节的形式集中规定了“破环环境资源 保护罪”,并且随着1 9 9 7 年刑法颁布后环境犯罪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在2 0 0 1 年8 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二) 和2 0 0 2 年1 2 月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四) 中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中的一些罪名又做 出了更正和补充。这些规定扩大了对环境犯罪的惩罚范围,增加了惩治措施,对 环境的保护来说无疑是一个大的进步。 但是,在抵制环境犯罪问题上,现行刑法仍存在着众多不足,未能很好的发 挥其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同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地发展,新的环境犯罪形 式不断出现,在应对环境犯罪上现有的刑法手段显得力不从心。我国新刑法还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环境犯罪立法模式、环境犯罪的立法保护范围、环境犯罪 的客体的界定、环境犯罪的叙述等。 综上所述,面对环境问题的恶化,面对环境犯罪的严重形势,我们有必要探 讨环境犯罪立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并根据我国刑事立法的现状和刑事司法的现 实,借鉴国外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理论来完善我国刑法对于环境的保护。 环境犯摧立法研究 1 环境犯罪概述 1 1 环境问题及环境犯罪引入 1 1 1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2 0 世纪飞速发展的工业经济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在发展的 过程中人类也陷入矛盾之中,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范围发展成地区性的乃至全球 性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能否解决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将影响到人类是否能继续发展,是否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 1 ) 温室效应地球气温变化主要原因是 人类的活动。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 等气体,这些气体阻止了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发,使得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热 点之一。( 2 )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 有保护作用。2 0 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 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而臭氧层破坏的元凶也是人类。人类广泛使用氟氯烃类 化合物与哈龙作制冷剂、除臭剂、喷雾剂等,这些化学物质释入大气并扩散入臭 氧层后,会与臭氧反应,使臭氧分解为氧。( 3 ) 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科学技术 的进步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人类对动植物的破坏与日俱增。生物链逐渐开始出现 断裂,至今为止,每天都有一种物种在地球上消失。动植物的生死存亡必将影响 人类的命运,人类威胁其他生物生存的最终结果将是威胁到自己的生存。( 4 ) 酸 雨蔓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在 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蚀性,降落地面会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导致林木 枯萎,湖泊酸化,鱼类死亡,建筑物及名胜古迹遭受破坏。( 5 ) 森林锐减由于 人类的过度采伐和不恰当的开垦,再加上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火灾,世界森林面 积不断减少。据统计,近5 0 年,森林面积已减少了3 0 ,而且其锐减的势头至 今不见减弱。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仅1 3 ,约为世界平均森林覆盖面积的1 3 而森 林锐减的势头却并不逊色。森林的减少导致了水土流失,洪灾频繁,物种减少, 气候变化等多种严重恶果。( 6 ) 土地荒漠化过度的放牧及重用轻养使草地逐渐 退化,开荒、采矿、修路等建设活动对土地的破坏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 , 断侵蚀,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沦为荒漠,我国在这方面是较为突出的。土地 2 环境犯罪立法研究 荒漠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的贫困化。( 7 ) 资源短缺近数十年来,自然资源的 消耗量与日俱增,已有很多资源显现出短缺的现象。最重要的有水资源、耕地资 源和矿产资源。如再不认真对待资源短缺的严重问题,人类总有一天会面临绝境。 ( 8 ) 水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膨胀和工业发展所制造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污水废水 终于超过了天然水体的承受极限,于是本来是清澈的水体变黑发臭,细菌滋生, 鱼类死亡,藻类疯长,更为严重的是,本来足以滋养人体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 质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农业生产当然也因为水质的恶化而受到极大 损害。水环境的污染使原来就短缺的水资源更为紧张。水资源的短缺,水环境的 污染加上水的洪涝灾害,构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水危机。( 9 ) 大气污染肆虐最 普遍的大气污染是燃煤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造成的,细小的悬浮颗粒被吸入人体, 十分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现代都市还存在光化学烟雾,这是由于工业废气和汽 车尾气中夹带大量化学物质,如碳氢化合物、氢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它们与太 阳光作用,会形成一种刺激性的烟雾,能引起眼病、头痛、呼吸困难等。( 1 0 ) 固体废弃物成灾固体废弃物,包括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是随着人口的 增长和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的,至今已成为地球,特别是城市的一大灾害。垃 圾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任意堆放不仅占用土地,还会污染周围空气、水体,甚 至地下水。有的工业废弃物中含有易燃、易爆、致毒、致病、放射性等有毒有害 物质,危害更为严重。 1 1 2 环境法的发展 工业社会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在位居自然的情绪下生活度日,因为 人对自然的认识处于蒙昧阶段,更由于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人对自然的绝 对服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增长,人由生存的目的逐渐转为了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人类是自然的索取者的观念自此形成,长期以来,人们以大自然的主宰自居, 认为征服自然是历史文明进步的象征。在此状态下,法律把人改造和利用自然的 过程中的人类行为作为自己的调整对象,从而也决定了传统法学只能以人为中 心,只注重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开始于1 8 世纪的工业大革命,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带 来了巨大的动力,而人类的需要及对利益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而用以满足人们 需要的资源却是相对有限的,对自然的无限制的开发和利用总有带来资源枯竭的 3 环境犯罪说法研究 那一天,比如今天的温室效应、土地沙化、物种灭绝等就是征兆,更甚者,环境 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自身特有的特点一跨国性,如英国、德国、荷兰的工业区生产 的硫磺氧化物经过长距离漂移,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造成酸雨,使得森林和 沼泽地区遭受灾害等污染事件的逐渐增多,它们都充分给我们以警示,人类不能 对自然随心所欲、任意主宰,自然不是人们奴役的对象,由此带来人类自身利益 和价值的考虑及非人类利益与价值的尊重与选择,树立全新的环境生态意识开始 萌生,重新确立自己在自然界的地位也开始成为环境科学的重要议题。 人类处境的变化及更新,无疑会对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必然会产生新 的法律概念。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能完全没有自身利益的追求,同时也 不能脱离生存的基础,这就要求实现人类与生态的和谐统一,此目标的树立,决 定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中,要有法律规则的介入,人与自然关系的秩序化、 合法化已经成为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前, 人们开始注意人类与自然环境、资源、人口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尝试各种途径找 到环境立法、环境政策的新的基础和依据,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法、森林法、草原 法、海洋法的不断出台就是反映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生态意识 的觉醒与发展。 1 1 3 环境犯罪的引入 在传统的人本中心的立法观念下,人们关注的比较多的方面就是人类利益 的缺失与否,只要人类的利益没有受到伤害,自然环境的损害并非是人们保护的 对象,仅仅是间接保护的范围而已。在此观念的指导下,并没有以上列举的环境 破环的刑事犯罪的相关规定,如缺少空气、水、土壤等的行为的刑事处罚的规定。 只有人们的生命、财产等利益受到侵害时才会有刑事制裁的相关规定。 自开始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后,人们的利益虽然仍是最终保护的对象, 但是,它承认环境保护的独立性,将环境法的利益扩展到了与财产、公共利益同 等重要的地位,环境法益也开始作为独立保护对象,开始受到刑法的直接保护。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必然要求刑法的介入,因此环境犯罪的立法也应逐步加强,刑 法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不仅较其他制裁模式更具震慑功 能,而且从环境犯罪立法的程度分析,环境刑法的预防、威慑等刑罚功能是解决 环境问题和保持良性环境秩序的最好保障。 4 环境犯罪克法研究 尽管如此,人们的环境意识及具体法律规范的调整还处在比较低级、不发 达的基础上,这种状态反映在刑法上尤为明显,虽然目前国际、国内刑法调整环 境问题已经有了前足的进步,并且就环境保护用刑法来起到最后的屏障作用已经 达成共识,但是,刑法保护的程度及范围上却不无改进之处。 1 1 4 环境法中环境的概念 既然说到法,就不得不了解法的调整对象,环境法来说,他针对的就 是环境,但环境科学的环境概念与环境法中环境概念却是不同的,他们各 有自己特定的定义和范围: 所谓“环境科学上的环境 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 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的概念是以人 类为中心的,所以也被称为人类环境。最早提出人类环境概念的国际文件 是1 9 7 2 年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该宣言所用的人 类环境概念包括“天然和人为的两个方面 。固生态学意义上的环境,也就 是通常所说的生态环境,是指以整个生物界为中心构成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的 外部空间和无生命物质,如大气、水、土壤、阳光及其他无生命物质等。这种意 义上的环境是生物的生存环境,学界称之为“生境 。在生态环境的概念中,作 为中心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不像环境科学中环境的中心只是人 类。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 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上“环境 的概念,至今说法很多,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有的学者认为认为法律上环境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上环境的概念;有的学者则认 为法律上环境的概念来源于环境科学上人类环境的概念。第一种观点多为台湾学 者所持,第二种观点为大陆学者所主张。鉴于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所研究的侧重 点不同,我们一般认为法律上环境的概念起源于环境科学上人类环境的概念。固 我们回到环境法中看环境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对环境概念的 界定模式不同,其主要原因是环境在法律中呈现形式不同。环境概念的界定模式 回环境科学大词典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 9 9 3 年2 8 2 2 8 3 圆徐祥民环境法北京:北京大学j j 版社,2 0 5 3 4 固李文苑环境法上的环境概念探析载能源与环境2 0 0 7 a 面周珂生态环境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 0 0 1 8 6 8 8 5 环境犯罪屯法研究 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列举模式,第二类是抽象模式,第三类是兼采模式。 首先看列举模式,这种模式从字面意义也可以看出,在定义时把环境保护的 要素和内容一一列举出来,比较直观的表达其内涵。比如说新南威尔士洲在1 9 9 1 年制定的环境保护管理法中环境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环境是指地球的各 个组成部分,包括:( a ) 土地、空气和水;( b ) 各层大气;( c ) 所有有机和无机的 物质和所有生物;( d ) 人类制造或修改的结构和区域,以及包括( a ) 至( c ) 所列各 组成部分在内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生态系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比较明确、比较 直观,环境保护的要素逐一罗列出来,在现实中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不足之处是 不够全面,因为在科技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必然会出现新的环境保护要素需 要保护,高度的概括无法将新出现的环境保护要素囊括其中。 其次是抽象模式,这种模式是概括式的模式,是把环境保护的要素和内容进 行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提纲挈领的来表达环境的含义和属性。比较典型的是韩国 1 9 7 8 年环境保护法中环境的概念,法条中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作 为自然状态的自然环境和与人类生存有密切关系的财产,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 的动物和植物,以及这些动植物所处的生存环境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采用了高 度概括的方式,对所有可能出现的环境要素实行法律保护,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 稳固性;但过于抽象和笼统,环境概念理解起来不强,直观性差,而且概念的外 延比较模糊,不能准确的把握,可操作性不强。 第三种模式是兼采式,也就是将以上两种模式糅合起来,先对环境保护的要 素和内容进行概括表述,然后在将这些要素一一列举出来。有代表性的国家是美 国,在美国1 9 6 9 年的制定的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这样指出了环境的概念:“国 家各种主要的自然环境,人为环境或改造过的环境的状态和情况,其中包括但不 限于,空气和水包括海域、港湾河口和淡水;陆地环境其中包括但不限 于,森林、干地、湿地、山脉、城市、郊区和农村环境。 兼采式即对环境概念 进行高度概括,又将环境保护的要素进行列举,弥补了以上两种模式的缺点;但 是这种模式又显得不够简洁,过于繁琐。 我们所研究的环境法中的环境概念在我国环境保护法中也给出了定义, 我们也是采取了第三种模式兼采式,即环境保护法第2 条规定:“本法 赵秉志,王秀梅,杜澎环境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 0 0 4 ,6 6 环境犯罪移法研究 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 2 环境犯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1 2 1 环境犯罪的概念 环境犯罪属于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站在环境法的角度对环境犯罪的概念研究 不够完备,起步较早的西方国家在环境犯罪概念上研究也不够深入。我们国家先 是研究国外有关的理论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才研究我国的环境犯罪理论。目前来 看,对于何为环境犯罪,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还未达成一个普遍承认的共同认知。 在国外,关于环境犯罪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 1 ) 危害环境罪是危害 生态系统的犯罪,它不要求该行为与人类利益存在任何联系。( 2 ) 公害罪( 环 境犯罪) ,是指由于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振动、地面下沉和 臭味等等,使人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发生损害的行为。圆( 3 ) 危害环境罪指以破坏 环境的形式而危害人身健康、财产和环境的行为,它要求该行为与人类利益相联 系。( 4 ) 环境犯罪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如果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对他人的生命 和健康或大量物质财富造成了威胁就构成了犯罪。( 5 ) 任何人实施了法律所不 许可的行为或未履行某项法定义务,如果这种作为或不作为的结果危害公众的生 命、健康、财产、道德或福利,或者妨碍公众行使或享有公众共有的权利,就构 成了一项普通法的罪行,即公害罪。( 6 ) 环境犯罪是指通过恶化环境而危害人 身健康和财产等犯罪。它要求产生一定的危害,至少对人类的根本利益存在潜在 的危险。 国内学者在关于环境犯罪的概念表述主要有如下几种:( 1 ) 环境犯罪,指的 是行为人实施的违反环境保护法规,损害法规保护的对象,并且后果严重,依照 法律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 2 ) 危害环境罪,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规定, 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或者由于破坏和污染环境引起人员伤亡以及工、农、林、 牧、副、渔业重大损失的行为。 ( 3 ) 危害环境罪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则,危害 s e er e p o r tf o r19 9 3 a n dr e s o u r c em a t e r i a ls e r i e s ,n o 4 5 ,p 3 2 9 圆【h 】甲野龙一同本对自然环境的刑 u 性保护郭布、罗润麒译,法学论丛1 9 8 1 ,2 1 5 1 6 【德】格伊福格尔德意志联邦共和困对环境的刑事法律保护马骧聪译法学译丛1 9 8 1 ,4 1 9 【英】j r 斯潘塞对公害罪的批判件研究周昭盖译,法学译丛1 9 9 0 ,1 3 3 3 4 王力生、牛三义环境犯锥及其市法完善当代法学1 9 9 1 ,3 3 4 3 6 周国庆我国刑法增设危害环境犯罪刻4 i 容缓法律学习与研究1 9 9 0 ,2 7 环境犯锥、) :泫研究 公民健康和安全,故意或过失地严重污染环境,破坏资源,造成或足以造成环境、 人民的生命健康重大损失的行为。( 4 ) 环境犯罪的概念应当从广义和狭义两个 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环境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污染或者破坏环 境,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狭义的环境犯罪,是指自然人或单位违反环境保护法 律,污染或破坏环境,造成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生伤亡的严重后果,或 情节严重的行为。圆( 5 ) 危害环境罪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故意或过失地从事 危害或可能危害环境或人体健康的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固( 6 ) 危害环境罪是 指故意或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造成环境、人民的生命与健康或公私财产重大 损害的行为。 ( 7 ) 环境犯罪是自然人或非自然人主体,故意或过失或无过失实 施的污染大气、水、土壤或破坏土地、森林、草原、珍稀濒危动物等生态环境和 生活环境,是有现实危害性或实际危害结果的作为和不作为的行为。 ( 8 ) 危害 环境罪是指自然人故意或过失,法人无过失地污染、破坏环境及自然资源,从而 严重损害环境要素及人类健康和生命或损害巨额公私财产的行为。 确立环境犯罪的概念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犯罪是包含数种 具体罪名的类罪名犯罪的一类犯罪,下定义时应从所有危害环境犯罪的总体去阐 述其本质与特征,不能将其中某一个具体犯罪作为其特征来描述;第二、危害环 境罪客观行为包括直接对环境利益造成危害的污染与资源破坏行为和对环境形 成潜在危害的违反环保行政监督的行为;第三,危害环境罪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的 环境的损害,不应把构成环境整体的某些要素抛开。第四,绝大多数环境犯罪的 成立不要求造成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损害为条件( 出现这种情况为结果加重犯) , 只要造成环境一定程度的损害( 此处的“一定程度 可理解为“超出行政、民事 责任的限度 或形成危险状态) 就构成犯罪。从危害形态看,它包括行为犯、危 险犯与结果犯。第五,环境犯罪的罪过形态应当包括故意和过失。 结合以上分析,环境犯罪概念是指自然人或非自然入,违反我国环境资源保 护法律法规,故意或过失地危害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或造成环境严重污 佟北设立危害环境罪之我见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 9 9 4 ,1 2 5 圆赵秉志、王秀梅、杜澎著环境犯罪比较研究法律j f j 版社2 0 0 4 2 王灿发我圉惩治环境犯罪立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法学1 9 9 6 ,1 3 3 鲫刘敏才论危害环境罪法学评论1 9 8 6 。3 2 2 高铭喧、马克昌刑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0 5 5 5 6 姻陈明义环境保护,与论文选编武汉:武汉人学出版社,1 9 8 9 ,6 9 4 杨春洗、向泽选、刘生荣危害环境罪的理论与实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环境犯罪市法研究 染、破坏,人身伤亡,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 2 2 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 环境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区别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具有的诸多独特之处, 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 环境犯罪客体:环境犯罪的客体一直是我国自兴起对环境犯罪研究后学 者们较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就此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观点:有的认为 环境犯罪危害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有的认 为侵害的客体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环境及环境平衡等;有的认为侵害的是国 家、法人、公民的环境权等等。关于环境犯罪的客体说法不一。 搞清环境犯罪的客体,要科学的分析做出结论,需要对我国的法律传统思维 进行改变。 我国传统的法律思维认为犯罪的客体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 关系,即“社会关系说”,但是,其无法真正科学的解决危害环境罪的客体问题, 因社会关系不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等环境因素。自环境的概念就可以推知,环境犯 罪客体理应包括的外延至少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环境犯罪客体一为环境权,而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因此,环境犯罪侵犯的客体可以表述为:环境犯罪侵犯的是双重客体,即认 为环境犯罪主体间接侵犯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以及直接侵犯的人与人之间的 社会关系;。 ( 2 ) 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由于多数环境犯罪与经济的发展和工业进程有 紧密关系,它在客观表现上不如其他一般的犯罪形态更容易让人察觉,其危害性 显现出隐蔽性及法定性的特点。通常包括如下几种犯罪形态:一种为违反环境保 护法的相关规定,未向国家有关环保部门申报,在没有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排污; 另一种为虽然获得了排污许可,但是其违反排污标准,排放废弃物的行为;再一 种为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擅自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或者虽获得许可,但是不按 规定的区域、标准或者方式,随意开采、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自然资源的破坏的 行为;等等。如果从环境犯罪是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结果看,环境犯罪应当包括 危险犯、结果犯、行为犯等类型。 关于环境犯罪的客观方面,笔者着重强调两点: 9 环境犯罪移法研究 1 ) 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当污染物的排放及被污染的环境要素的污染达到什 么程度方可认定为危险状态,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国家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当地 的环境承受能力、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人类最佳生活状态需要,在测定各种污染 物对人体、周围环境的危险时的指数的基础上,具体规定排放污染物的最高标准 及不同条件下的环境要素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含量标准,且规定相互衔接的民事、 行政、刑事责任。 2 ) 因环境犯罪所具有的特殊性,有必要将环境犯罪的因果关系加以强调说 明。 因果关系是哲学中的概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事物、现象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自身,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 其自身的产生原因,即一种或者几种现象导致,而这种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叫做 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叫做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无论在刑 事理论还是司法实践,都必须解决他们之间的联系问题,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合 乎逻辑的联系,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因果关系。 因对有害物质的排放及其危害程度的确认、检验涉及到高深的科学技术而无 法依据一般的经验规则加以判断,环境犯罪因果关系的认定也存在诸多认定的难 度与困难。 危害物质的危险性方面面临的困难。由于人们对污染物的性质有不同的地 认识和了解,再加上,污染物排放到自然界后,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作用, 与环境中的不同物质、不同污染物之间累加、相克、协同增效等作用,形成种种 多层次的次生物质,人们对次生物质更是无法真正的掌握和了解,这就导致对危 害物质危险陛了解出现极大的困难。 对有些废弃物是否能导致某种危害结果在科学上无法证明。科学进步,经 济技术水品的进步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