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于形 魅力于心双辽乡村美如画宣传片解说词.doc_第1页
美丽于形 魅力于心双辽乡村美如画宣传片解说词.doc_第2页
美丽于形 魅力于心双辽乡村美如画宣传片解说词.doc_第3页
美丽于形 魅力于心双辽乡村美如画宣传片解说词.doc_第4页
美丽于形 魅力于心双辽乡村美如画宣传片解说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丽于形 魅力于心双辽乡村美如画宣传片解说词这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古城,这里是素有“鸡鸣闻三省”、“吉西明珠”美誉的魅力新城,这里是资源物产丰饶、民风热情淳朴、经济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崛起之城双辽市。双辽位于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幅员面积3121.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街,190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2011年,按照四平市三年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的部署和要求,市委、市政府运筹帷幄,迅速行动,掀起了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吹响了向美丽乡村进军的号角,一场攻坚战从此拉开了序幕。三年来,在全市广大农业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经济长足进步,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正在变成现实!如今,当你路过这些美丽的乡村,就会被那平坦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院墙、设施齐全的广场、五颜六色的花卉所吸引,更会陶醉于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画卷之中!镜头一:生态宜居乡村美2011年,人居环境建设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我市以“五清、十建、三化”为主要内容,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着力点,努力走出了一条符合双辽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路子。为了确保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取得实效,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双辽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包保方案、实施细则、考评细则等多个文件,形成了高位运作的工作态势。三年来,先后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动员大会5次,农村环境整治现场会、调度会12次,组织23名市级领导、37名后备干部和55个部门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包保。通过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的方针,不断提高人居环境建设水平。三年来,全市共投入2.55亿元,其中,“一核三带”沿线村镇投入1亿元以上。建硬面化道路91.2公里,排水沟2.5万延长米,围墙9.1万延长米,垃圾堆放点221个。栽植风景树19.9万株,种草10.2万平方米,栽花23万株,安装路灯?盏。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努力,切实转变了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农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意识,激发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在活力。双山镇玉尺村从2011年开始,共修水泥路16公里,砂石路15公里,栽植风景树?棵,安装路灯50盏,果皮箱27个。为确保村屯环境整治常态化,村民形成了自觉维护美丽家园的意识,从前破旧脏乱的小村庄变成了环境整洁的秀美乡村。镜头二:兴业富民生活美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命脉,2011年,市委、市政府赋予了美丽乡村建设前所未有的深刻内涵,高点破题,全新开篇,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拉动、科技促动战略,扎实推进“三业”发展,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产业化发展模式,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三年来,全市农村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超过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超过10%。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十年九旱、土质瘠薄的实际,扬长避短,明确了河套片发展水田,沙陀片主推花生、杂粮,公路沿线发展园艺特产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三年来,落实国家级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51个,推广高光效休耕轮作技术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万亩,玉米螟防治技术?万亩,新增棚膜面积3500亩。发展膜下滴灌19.8万亩,打抗旱井2168眼,坐水种能力达到 万亩。安装科学储粮仓10355套。农机总动力达到62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3%。今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预计粮食产量可达35亿斤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明确了“扩园区、建基地、创品牌”的主攻方向,稳步推进了“四大产业带”、“五大产业园区”、“六大生产基地”建设。三年来,全市新建牧业园区8个、牧业小区175个,发展专业村19个,专业大户334户,牧业专业合作组织62个,牧业经济人1838人。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不断扩大双辽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支持博来德集团、郑家屯酒业、双佳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投资2.1亿元的维尔鸭业一期工程顺利完工;投资1.3亿元的海天牧业玉米综合开发项目竣工投产。依托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等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玻璃山牲畜交易中心、茂林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双山优质绿色蔬菜批发中心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商贸、大市场、大批发、大流通”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大力推进林业经济发展。三年来,全市建设绿色村镇126个,植树造林4.5万亩。投资?万元推进了“一马树森林公园”建设,即将成为辽东新区的“休闲园地”。积极推进了占地面积?公顷的省级白鹤自然保护区申报工作,争取年底前得到省政府批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积极探索了博来德集团+合作社+农户等成功流转模式。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9%;专业大户达到1866户,家庭农场达到1446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001个。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促进农民增收 亿元。辽东街勃山村是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勃山村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专业合作社,三年来,成立了惠通种植专业合作社、田鑫园西甜瓜种植专业合作社、花生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花生加工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以玉米、花生、西瓜、甜瓜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专业合作社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促进农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8万元。镜头三:文明和谐乡风美为了让“美丽乡村”既要“美丽于形”,又要“魅力于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体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现在的乡村,文化氛围浓厚了,社会更加和谐了,健康文明、遵纪守法的新风尚树立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而且扩展了美丽乡村的外延。三年来,全市发展农家书屋202家、文化大院190家,建设农民文化活动场所85个。农闲时间,农家的文化大院里便响起了锣鼓,唱起了二人转,说起了三句半;农民文化艺术节上登台表演的都是放下手中锄具的农民兄弟姐妹,艺术展厅内惟妙惟肖的书画、剪纸、葫芦雕刻作品更是出自他们的手中。环境美了,收入高了,心情好了,每当夜幕降临,劳作一天的人们便会走出农家院,来到文化广场扭起了秧歌,跳起了健身舞,沉浸在美好生活的享受之中镜头四:科学规划远景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了明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将倾力打造“369工程”的发展战略,“3”就是打造长郑线、沈明线、四洮线3条“精品示范线”,“6”就是打造双山镇、茂林镇、卧虎镇、王奔镇、服先镇、那木乡6个“门户乡镇”,“9”就是打造以玉尺村、勃山村、忠信村、日新村、合心村等9个村为中心带动周围35个村的“样板村群”。在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的基础上,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特色的原则,合力安排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服务区和景观区空间布局,突出乡村田园特色,融入现代气息,力争达到规划有特色、建设有层次、村庄有新貌的目标,努力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结束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双辽市,广大干部群众用速度践行了“日新月异”,用成绩见证了“旧貌换新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