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ip+utran的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1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ip+utran的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2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ip+utran的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3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ip+utran的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4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论文)ip+utran的服务质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邮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摘要 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w c d m a 系统取得了众多运营商、系统提供商 和终端制造商的青睐,但是目前所提供的系统都是基于r 9 9 或者r 4 标准,其 u t r a n 都基于a t m 技术,而不是基于i p 的。目前,i p 网络作为各种业务的 统一承载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因此u t r a n 的i p 化是发展的趋势,这个目标 主要在r 5 中实现。 在电信服务领域,业务的o o s 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质量保证的业务就没有 市场,尤其对电信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一个进行中的业务但却不能保证其服务 质量,要比根本不能进行业务更令人难以忍受。而在i p 作为传输层的u t r a n 中,由于i p 网络本身是简单的,它只提供数据包的尽力而为的转发而不提供端 到端的q o s ,所以在i p 网络上承载u t r a n 和非u t r a n 的各种数据流就必须 要研究和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以保证u t 气n 对q o s 的需求。 本论文以基于i p 的u t r a n 的服务质量为研究对象,首先对u m t s 网络承 载业务的q o s 属性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对目前i p 网络的各种服务质量模型和 技术进行致力研究,在充分考虑u t r a n 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对传输网络 服务质量的不同需求并参考了a l c a t e l 的数据面仿真方案和结果的基础上,基于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和区分服务模型,提出一个分为接入层、汇聚层和传输层 的三层传输网络方案和数据面方案,来为u t r a n 不同的业务提供有保证的服 务质量。 同时,论文根据所提出的三层传输网络方案,设计了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 首先在实验室搭建近于方案的实验系统,并在实现了3 g 的业务量模型基础上, 通过我们开发的3 g 负载测试工具l o a d b o x 对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 关键词: 宽带码分多址接入,u m t s 陆地无线接入网络,服务质量,区分服务,多协议 标签交换 南京邮电学院硕上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so n eo fs o l u t i o ni nt h e 血i r d g e n e r a t i o n m o b i l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 , w c d m a g e t ss u p p o r t 舶mt 1 1 e m o s t o p e r a t o r 、s y s t e mp m v i d e r a n dt e 肌i n a l m a n u f a c t u r e lb u tt 1 1 ee x i s t i n gs y s t e m sa r ea l lb a s e d3 g p pr 9 9o rr 4w h i l en o tr 5 ,i n w h i c ht h cu t r a nm a y b eb a s e da t mo ri pt e c l l n o l o g y i nt h en e x tg e n e r a t i o n n e t 、v o r k ,i pi sd o m i n a l l ta 1 1 db e c o m em eo n l yb e a r e rf o rc l a s s i c a lt e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e r v i c e s 、c 玎va i l dd a t as e r v i c e s s oi t st h et r e n do f u t r a nt ot r a n s f e rf r o ma t m t 0 i p t h i sp a p e ra i m sa tt h eq u a l i t yo fs e r v i c e si nt h el p b a s e du t i 己a n w es t u d ym e q o sa t t m u t e so fu m t sb e a r e rs e r 、r i c e sa i l dq o sm o d e l sa n dt e c h n o l o 百e sp r o v i d e d o r e x i s t i n gi nt h ei pn e t w o r k a t h es a m et i m e ,w ec o n s i d e rt h eq o sr e q u i 珲m e n t so f d a t a p l a n e 、c o n t r o lp l a l l ea n dm a j l a g e m e n tp l a l l ei nt 1 1 eu t r a n e s p e c i a l l yb a s e dt h e s t u d ya n da n a l y s i so fm p l sa 1 1 dd i 行s e r vm o d e l ,ib r i n gf o r 、v a r dat h r e es t r a t 啪 t r a l l s p o n s o l u t i o nf o rt h eu t r a n t h et r a n s p o ns o l u t i o ni sd i v i d e di n t o t i r e e s t m t u m :a c c e s ss t r a t u m 、b e h a v i o l l r a g 舻e g a t i o ns t r a t u m a n d t r a l l s p o ns t r a t u m b yt h i s s o l u t i o n ,、v ec a np r o v i d er e l i a b l ea n dc o n t r o l l a b l eq o sf o rt h ed a t an d mr n co rn o d e r o n et e s tp l a ni sd e s i g n e dt ov a i i d a t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 t h ea b o v e t r a n s p o r ts o i u t i o n i n t h et e s tp l a n ,w es e tu po n es y s t e mi nt h el i b r a r ya n d i m p l e m e n tt h e3 g t r a f f i cm o d e l f o “h em a i ns e r v j c e ss u p p o r t e d b yw c d m a i n c l u d i n gc sa p p l i c a t i o n ( a m r1 2 2 k 、 a v 3 2 k ) a n dp sa p p l i c a t i o n ( w w w 、f t pa 1 1 de m a i la tt h er a t eo f6 4 ka 1 1 d3 8 4 kf o r u p l i n ka n dd o w n l i n k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t h e nw ec a i lv a l i d a t et h es o l u t i o nb yl o a d b o x , w h j c hi sat 0 0 1 t ot e s t1 0 a do f3 g k e v w o r k s w c d m a ,u t i 己a n ,q o s ,d i f f s e ,m p l s 南京邮电学院彤! 学位论立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1 第三代移动通信( i m t - 2 0 0 0 ) 概况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1 9 8 5 年由国际电信联盟( i t u ) 提出,当时称为未来 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 f p l m t s ) ,1 9 9 6 年更名为i m t - 2 0 0 0 ( 国际移动通信 2 0 0 0 ) ,基即该系统工作在2 0 0 0 m h z 频段,最高业务速率可达2 0 0 0k b ,s 。从19 9 7 年开始,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巨大成功,用户的高速增长与有限的系统容 量和有限的业务之间的矛盾渐趋明显,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工作开始逐渐进 入实质阶段。目前,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框架已确定,将形成一个全球无缝覆 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满足城市和偏远地区不同用户密度的通信需求,支持话音、 数据和多媒体业务 1 】。 i t u 对第三代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在室内、手持机及移动三种 环境下,支持话音和各种多媒体数据业务( 最高速率达2 m b s ) ,实现高质量、 高频谱利用率、低成本的无线传输技术以及全球兼容的核心网络。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系统相比,3 g 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移动多媒体业务,其 中高速移动环境支持1 4 4 k b s ,步行慢速移动环境支持3 8 4 k b s ,室内支持2 m b s 的数据传输。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 质量,而且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 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的兼容性。 在经过几年的技术评估、研究分析及大量的协调和融合工作之后,在1 9 9 9 年底i t ut g 8 ,1 最后一次会议上,通过了i m t | 2 0 0 0 的无线接口技术规范,这标 志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格局已最终确定,它分为c d m a 和t d m a 两大类共五 种技术,其中主流技术为以下三种c d m a 技术: 1 ) i m t 2 0 0 0d s c d m a ( 直接序列扩频c d m a ) ,即w c d m a 。它是在一个 宽达5 m 的频带内直接对信号进行扩频: 2 ) i m t - 2 0 0 0m c c d m a ( 多载波c d m a ) ,即c d m a 2 0 0 0 。这是美国提出的技 术,由多个1 2 5 m 的窄带直接扩频系统组成的一个宽带系统; 以上两种技术都属于频分双工( f d d ) 模式,此外还有c d m at d d 技术: i m t 2 0 0 0c d m a t d d ( 时分双工c d m a ) :目前包括t d s c d m a 和u t r at d d , 南京邮电学院硕1 “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其中t d s c d m a 是由我国提出的技术,而u t r a 则是w c d m a t d d 接入技术。 总体来讲,第三代的无线技术主要是c d m a 技术。 表1 1 为w c d m a 、c d m a 2 0 0 0 和t d s c d m a 这三种方案的比较【2 ,3 。 w c d m ac d m a 2 0 0 0t d s c d m a 信道带宽 5 1 0 2 0m h z1 2 5 5 1 0 1 5 2 0m h z1 2 m h z c h i p 速率 n 4 0 9 6 m c s, n 1 2 2 8 8 m c s ,n = 1 ,3 ,6 ,9 1 1 1 3 6 m c s n = 1 ,2 ,4,1 2 多址方式d s c d m ad s c d m a和t d s c d m a m c c d m a 双工方式f d d t d df d dt d d 多速率橛可变扩频因子和多可变扩频因子和多码盲可变扩频因子多 码砌检测:高速率检测:低速率业务。或时隙、多码r j 检 业务盲检测:低速率事先预定好,需高层信测 业务令参与 f e c 编码卷积码r = 1 2 ,1 3 , 卷积码r = 1 2 ,1 3 ,3 4 ,卷积码r = 1 4 1 k = 9 ) r s 码( 数据)k = 9 ) t u r b o 码)k = 9 ) r s 码( 数据) 交织卷积码:帧内交织 块交织( 2 0m s )卷积码:帧内交织 r s 码:帧间交织r s 码:帧间交织 扩频 前向:w i l s h ( 信道化)前向:w 矗l s h ( 信道化)前向:w a l s h ( 信道 + g o l d 序列2 1 8 f 区分+ m 序列2 15 ( 区分小区) 化) + p n 序列( 区 小区) 反向:w a l s h ( 信反向:w a l s h ( 信道化)分小区) 反向: 道化) + g 0 1 d 序列+ m 序列2 4 1 1 ( 区分用户)w a l s h ( 信道化1 2 4 1 ( 区分用户)+ p n 序列( 区分用 户、 调制数据调制: 数掘调制:q p s k 倡p s k接入信道:d q p s k q p s 刚b p s k 扩频调扩频调制:接入信道: 制:q p s kq p s u o q p s k d q p s 刚16 q a m 相干解调 前向:专用导频信道前向:公共导频信道: 前向和反向都采 ( t d m ) 反向:亏用反向:专用导频信道 用专用导频信道 南京邮电学院硕1 :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导频信道( t d m )( c d m )( t d m ) 功率控制 f d d :开环+ 快速闭 开环+ 快速闭环( 8 0 0h z ) 开环+ 快速闭环 环( 1 6k h z ) t d d :开( 2 0 0 h z ) 环+ 慢速闭环 基站间同 异步,同步( 可选)同步( g p s l 同步( g p s 或其它) 步 表1 13 g 技术比较 2 宽带码分多址接入( w c d m a ) w c d m a 主要由欧洲e t s i 和日本a r i b 提出,w c d m a 系统的核心网是基 于g s m m a p 的,同时可通过网络扩展方式提供在基于a n s i 一4 1 的核心网上运 行的能力。 w c d m a 系统支持宽带业务,可有效支持电路交换业务( 如p s t n 、i s d n 网) 、分组交换业务( 如i p 网) 。灵活的无线协议可在一个载波内对同一用户同 时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w c d m a 采用d s c d m a 多址方式,载波带 宽为5 m h z 。w c d m a 采用精确的功率控制,包括基于s i r ( 信号干扰比) 的开环、 快速闭环和外环三种方式。 w c d m a 还可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如自适应天线( a d a p t i v ea n t e n n a s ) 、多 用户检测( m u l t i - u s e rd e t e c t i o n ) 、分集接收( 平交分集、时间分集) 、分层式小 区结构等,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2 1 宽带码分多址( w c d m a ) 技术的优势 1 ) 业务灵活性 w c d m a 允许每个5 m h z 载波处理从8 k b p s 到2 m b p s 的混合业务。另外在 同一信遁上既可以进行电路交换业务也可以进行分组交换业务,从而实现真诈的 多媒体业务。 2 ) 频谱效率 w c d m a 能够高效利用可用的无线电频谱。由于它采用单小区复用,因此不 需要频率规划。利用分层小区结构、自适应天线阵列和相干解调( 双向) 等技术。 南京邮电学院碗j j 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网络容量可以得到大幅提高。 3 ) 容量和覆盖范围 w c d m a 射频收发信机能够处理的话音用户是典型窄带收发信机的8 倍。每 个射频载波可处理8 0 个同时话音呼叫、或者每个载波可处理5 0 个同时的i n t e m e t 数据用户。 4 ) 每个连接可提供多种业务 w c d m 、符合真正的u m t s i m t _ 2 0 0 0 要求。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可在不同 的带宽内自由地混合、并可同时向同一用户提供。每个w c d m a 终端能够同时 接入多达6 个不同业务。 5 ) 网络规模的经济性 通过为现有数字蜂窝网络( 如g s m ) 增加w c d m a 无线接入并运行于两种 系统中,同一核心网络可被复用、并使用了相同的站点。 6 ) 卓越的话音能力 尽管下一代移动接入的主要目的是传输高比特率多媒体通信,但对于话音通 信它的能力也提高了。 7 ) 无缝的g s m ,u m t s 接入 双模冬端将在0 s m 网络和u m t s i m t - 2 0 0 0 网络之间提供无缝的切换和漫游 8 ) 快速业务接入 为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即时接入,它利用快速同步来处理3 8 4 k b p s 分组数据 业务。 9 ) 低风险成熟技术 在日本和欧洲已经对w c d m a 评估了多年,爱立信、诺基亚以及日本的 n t t d o c o m o 进行了w c d m a 的测试工作。 1 0 ) 终端的经济性和简单性 w c d m a 手机所要求的信号处理更简单,终端易于进行大量生产,从而也就 带来了更高的规模经济、更多的竞争,网络运营公司和用户也将获得更大的选择 余地。 1 1 ) 从g s m 升级 w c d m a 使用与g s m 相近的网络协议结构( 信令) ,这样将能够使用现有的 4 南京邮电学院颤 学位论文 第一常绪论 g s m 网络作为核心网络基础设施。因此,w c d m a 为g s m 运营公司提供了在 现有投资上建立第三代无线接入的机会。 2 2 u m t sw c d m a 网络架构 2 2 。1u m t s 系统网络构成 图1 1 为u m t s 系统网络单元的基本架构 图l 一1u m t s 系统网络构成示意图 从图2 2 的u m t s 系统网络构成示意图中可以看出u m t s 系统的网络单元包 括如下部分: 1 u e ( u s e r e q u i p m e n t ) u e 是用户终端设备,它主要包括射频处理单元、基带处理单元、协议栈模块 以及应用层软件模块等。u e 通过u u 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 电路域和分组域内的各种业务功能,包括普通话音、数据通信、移动多媒体、 i n t e m e t 应用( 如e m a i l 、w w w 浏览、f t p 等) 。u e 包括如下两部分: ( 1 ) m e ( m o b i l ee q u i p m e n t ) :提供应用和服务; ( 2 ) u s i m ( u m t ss u b s c 抽e rm o d u 】e ) :提供用户身份识别; 2 u t r a n ( u m t st e r r e s t r a ir a d i oa c c e s sn e t w o r ku m t s ) u t r a n ,即陆地无线接入网分为基站( n o d e b ) 和无线网络控制器( r n c ) 两部分。 ( 1 ) n o d e b n o d eb 是w c d m a 系统的基站( 即无线收发信机) ,相当于g s m 中的b t s 。 包括无线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部件。通过标准的i u b 接口和r n c 互连,主要完成 u u 接口物理层协议的处理。它的主要功能是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 南京邮电学院颂“l 学位论文 笫一章结论 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相互转换等功能。 n o d eb 由下列几个逻辑功能模块构成:r f 收发放大、射频收发系统( t r x ) 、 基带部分l 3 b ) 、传输接口单元、基站控制部分。 ( 2 ) r n c ( r a d i on e t w o r kc o n t m l i e r ) i c 即无线网络控制器,相当于g s m 中的b s c 。主要完成连接建立和断丌、 切换、宏分集合并、无线资源管理控制等功能,具体如下: 执行系统信息广播与系统接入控制功能; 切换和r n c 迁移等移动性管理功能: 宏分集合并、功率控制、无线承载分配等无线资源管理和控制功能 3 c n ( c o r en e t w o r k ) c n ,即核心网络,负责与其他网络的连接和对u e 的通信和管理。主要功能 实体如下: ( 1 ) m s c v l r m s c 厂、i r 是w c d m a 核心网c s 域功能节点,它通过i u c s 接口与u t r a n 相 连,通过p s t n ,i s d n 接口与外部网络( p s t n 、i s d n ) 等相连,通过c ,d 接口与 h l 刚a u c 相连,通过e 接口与其它m s c l r 、0 m s c 或s m c 相连,通过c a p 接 口与s c p 相连,通过g s 接口与s g s n 相连。m s c 厂v u t 的主要功能是提供c s 域的呼 叫控制、移动性管理、鉴权和加密等功能。 ( 2 ) g m s c g m s c 是w c d m a 移动网c s 域与外部网络之间的网关节点,是可选功能节 点。它通过p s t n i s d n 接口与外部网络( p s t n 、i s d n 、其它p l m n ) 相连,通 过c 接口与h l r 相连,通过c a p 接口与s c p 相连。g m s c 的主要功能是充当移动 网和固定网之间的移动关口局,完成p s t n 用户呼叫移动用户时,呼入呼叫的路 山功能,承担路由分析、网间接续、网间结算等重要功能。 ( 3 ) s g s n ( 服务g p r s 支持节点) s g s n 是w c d m a 核心网p s 域功能节点,它通过i u p s 接口与u t r a n 相连,通 过g “g p 接口与g g s n 相连,通过g r 接口与h l 刚a u c 相连,通过g s 接口与 m s c 厂v l r 相连,通过g e 接口与s c p 相连,通过g d 接口与 s m s g m s c s m s 1 w m s c 相连,通过g a 接口与c g 相连,通过g n g p 接口与s g s n 6 南京邮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相连。s g s n 的主要功能是提供p s 域的路由转发、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鉴权 和加密等功能。 ( 4 ) g g s n ( 网关g p r s 支持节点) g g s n 是w c d m a 核心网p s 域功能节点,通过g n g p 接口与s g s n 相连,通过 g i 接口与外部数据网络( i n t e m e t i n h 锄e t ) 相连,g g s n 提供数据包在w c d m a 移动网和夕k 部数据网之间的路由和封装。g g s n 主要功能是同外部i p 分组网络的 接口功能,g g s n 需要提供u e 接入外部分组网络的关口功能,从外部网的观点来 看,g g s n 就好象是可寻址w c d m a 移动网络中所有用户i p 的路由器,需要同外 部网络交换路由信息。 ( 5 ) h l r ( 归属位置寄存器) h l r 是w c d m a 核心网c s 域和p s 域共有的功能节点,它通过c 接口与 m s c ,、,l r 或g m s c 相连、通过g r 接口与s g s n 相连、通过g c 接口与g g s n 相连。 h l r 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户的签约信息存放、新业务支持、增强的鉴权等功能。 4 e x t e r n a ln e t w o r k e x t e m a l n e t w o r k s ,即外部网络,可以分为两类: ( 1 ) 电路交换网络( c sn e t w o r k s ) :提供电路交换的连接服务,象通话服 务。i s d n 和p s t n 均属于电路交换网络。 ( 2 ) 匆组交换网络( p sn e m o r k s ) :提供数据包的连接服务,i n t e m e t 属于 分组数据交换网络。 从图u m t s 网络单元构成示意图以及上面的简述可以看出,3 gw c d m a 系统 与2 gg s m 和2 5 gg p r s 网络相比,c n 部分的网络单元及其之间的接口变化不 大,重大的变化都发生在u t r a n 部分,包括网络单元和接口,由于本论文主要 研究基于i p 的u t r a n 的服务质量,所以下面对u t r a n 的结构、功能和接口进行 简单说明。 2 2 2u t r a n 的基本结构 u t r a n 的结构如图1 2 中虚线框所示【1 3 】: 南京邮电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图l 一2 u t r a n 的结构 u t 州包含一个或几个无线网络予系统( r n s ) 。一个r n s 由一个r n c 和 一个或多个基站( n o d e b ) 组成。i 乇n c 与c n 之间的接口是i u ( i u c s 、i u p s 、i u b c ) 接口,n o d eb 和r n c 通过i 曲接口连接。在u t r a n 内部,r n c 之间通过i u r 互联, i u r 可以通过r n c 之间的直接物理连接或通过传输网连接。r n c 用来分配和控制 与之相连或相关的n o d eb 的无线资源。n o d eb 则完成i u b 接口和u u 接口之间的数 据流的转换,同时也参与一部分无线资源管理。 ( 1 ) r n c r n c 用于控制u t r a n 的无线资源,它通过i u c s 接口与电路域( m s c ) 、i u p s 接口和分组域( s g s n ) 以及:h b c 接口与广播域( b c ) ( 图1 2 未标) 分别相连。 在移动台和u t 鼢n 之问的无线资源控制( r r c ) 协议在此终止。r n c 在逻辑上= 对应g s m 网络中的基站控制器( b s c ) 。控制n o d eb 的r n c 称为该n o d eb 的控 制r n c ( c r n c ) ,c r n c 负责对其控制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 如果:正一个移动台与u t r a n 的连接中用到了超过一个r n s 的无线资源,那 么这些涉反的i 斟s 可以分为: 服务r n s ( s r n s ) :管理u e 和u t r a n 之间的无线连接。它是对应于该 u e 的i u 接口( u u 接口) 的终止点。无线接入承载的参数映射到传输信道 的参数,是否进行越区切换,丌环功率控制等基本的无线资源管理都是 由s r n s 中的s r n c ( 服务r n c )来完成的。一个与u t r a n 相连的u e 有且只能有一个s r n c 。 漂移r n s ( d r n s ) :除了s r n s 以外,u e 所用到的r n s 称为d r n s 。其 对应的r n c 则是d r n c 。一个用户可以没有,也可以有一个或多个d r n s 。 通常在实际的实现中,r n c 包含了所有c r n c 、s r n c 和d r n c 的所以功能。 南京邮电学院预: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 2 ) n 0 d e b n o d eb 是w c d m a 系统的基站,包括无线收发信机和基带处理部件。通过标 准的i u b 接口和r n c 互连,主要完成u u 接口物理层协议的处理。它的主要功能是 扩频、调制、信道编码及解扩、解调、信道解码,还包括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 相互转换等功能。 n o d eb 由下列几个逻辑功能模块构成:r f 收发放大、射频收发系统( t r x ) 、 基带部分( b b ) 、传输接口单元、基站控制部分。 鉴于本论文主要研究r 5 、扣i pu t 凡n 的o o s 保证,需要研究u t r a n 各主 要接口的详细情况,尤其是涉及了u u 接口和i u b 接口各信道的建立等,所以下 面对u t r a n 的各接口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并且直接参照了相关接口的r 5 协 议结构图。 2 2 3u t l a n 各接口的基本协议介绍 w c d m 、网络u t r a n 部分的标准接口主要包括u u 、i u b 、i u r 和k 。w c d m a 的网络接口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所有接口具有开放性 将无线网络层与传输层分离 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 ( 1 ) u u 接口 无线接口就是指用户设名( u e ) 和网络之间的u u 接口【8 ,9 ,1 0 ,1 1 。无线接口 的协议结构如图1 3 所示,无线接口分为三个协议层; 物理层l l 数据链路层l 2 p 1 络层l 3 其中l 1 被进一步分成媒体接入控制层( m a c ) 、无线链路控制层( r l c ) 、 分组数据会聚西议层( p d c p ) 和广播,多点传送控制层( b m c ) 。 l 3 和r l c 被分成控制面和用户面。p d c p 和b m c 仅在用户面存在。 在控制面,l 3 被分成几个子层。处于最底的子层被称为无线资源控制层 ( r r c ) ,它属于接入层,终止于u t r a n 。r r c 之上的子层提供“复制避免 ( d u p l i c a t i o n a v o i d a i l c e ) ”功能,它终止于c n ,向高层提供非接入层( n a s ) 9 堕塞些璺鲎堕堡:! :兰竺堡苎羔曼! ! i 堕 业务。高层信令如移动管理( m m ) 和呼叫控制( c c ) 属于非接入层。 图1 3u u 接口协议结构 r l c 子层提供与无线传输技术紧密相关的自动重复请求( a r q ) 功能,r l c 在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上没有差别。 图1 3 中的方框代表对应协议的一个实体。同层通信的业务接入点( s a p ) 用圆 圈在层与层之间的接口处标识。位于m a c 和物理层之间的业务按入点提供传输 信道。位于r l c 和m a c 之间的业务接入点提供逻辑信道。在控制面里,复制避 免和高层( m m 、c c 、g m m 、s m ) 之间的接口被定义为通用控制、通知和专用 控制业务接入点。 从图1 3 中可以看到:在r r c 和r l c 、r r c 和m a c 、r r c 和l 1 、趾和p d c p 、 以及r r c 和b m c 之间存在连接。r r c 通过这些接口控制低层的配罱。因此,在 1 0 堕塞业皇兰堕堡圭兰竺丝塞 兰二皇! i 堡 r r c 和每个低层( p d c p 、r l c 、m a c 和l 1 ) 之间分别定义了一个独立的控制 业务接入点。 ( 2 ) l u b 接口 i u b 接口是r n c 与n o d b 之间的接口 1 9 ,2 0 ,2 1 。图1 4 为r 5i u b 接口协议结构 图与r 9 9 瓜4 不同在于其三个面的传输层都采用了双栈结构,一个基于a t m 的, 另一个基于i p 的。 i u b 接口协议结构由两个功能层组成: 无线网络层:规定与n o d eb 操作相关的程序。由无线网络控制平面和无 线网络用户平面组成。 传输层:规定了在n o d eb 和r n c 之间建立网络连接的程序。每个r a c h 、 每个f a c h 和每个c p c h 传输信道都应有一个专用的a a l 2 连接。 r a d i o n e t w o r l ( l a v e r t m n s p o r t l a v e r r a d i on e t 、v o r k c o n t r o lp i a n e 丁r a n s p o r t u s e rp l a n e n e t w o r k c o n t r 0 1p 1 a n e n 0 d e b 口 o匕 n a p p i i c a t - o np 矾 nn =nn nn n f n b a p ) 士z士士 = 1 。 勺_ 口 气 a l c a p q2 6 3 0 2a bb o h d l n e d o2 1 5 02 s s c f 圳is 9 c f u n l s c t ps s c o ps s c o p u d p i pa a l5工p a a l 2i p a a l 5 a t ma t m p h y s i c a ll a y e r 塑皇堂皇兰! ! 婴! 堂些堡苎 一墨二皇! ! 堡 在i u b 接口上传送的信息包括无线网络控制面与无线应用相关的信令( n b a p 等) 、用户面d c h 、r a c h 、f a c h 、f d dc p c h 、d s c h 、t d du s c h 和p c h 数据流。 ( 3 ) i u r 接口 u t r a n 内任何两个r n c 之间的逻辑连接被称作i u r 接口【1 7 ,1 8 】,r 51 w 接口协 议结构如图1 5 : r a d i o c 0 n t r o ip l a n eu s e rp i a n e n e f w o i u r3 a i a l a y e r r n s a ps t r e a ln ( s ) t 艏n s d o n t 嘻惜rn d m 吲k 1 葛离船 t r a n s o 们fe h v o ( n e r k u s ep i a n e u s e rf妇r 日 l a y e r f f s ”) 1 s c c ps t c f q2 1 5 0 1 ) m 3 u a m t p bm 3 u f f s “、 s s c f n m ls c t p s s c o p a a l 2 d m a u n k p h 州吲l a y e r 图1 jr 5i u r 接口协议结构图 i u r 接口协议结构包括下面两个功能层: 无线网络层:定义了在p l m n 内与两个r n c s 的相互作用相关的程序。无 线网络层包括一个无线网络控制平面和一个无线网络用户平面。 p 送层:定义了用于在p l m n 内两个r n c s 之间建立物理连接的程序。 同l u b 接口一样,i u r 接口的无线网络层和传送层也有着明显的区分,无线网 络信令和i u r 数据流与数据传送资源和业务处理是分开的,资源和业务的处理由 传送信令来控制。传送信令由i u r 接口上的信令承载来传递。 ( 4 ) i u 接口 i u 接口规定了核心网和u t r a n 之间的接口【1 4 ,1 5 】,对于一个r n c 最多存在3 个不同的i u 接口:与c s 域( 核心网电路交换部分) 连接的i u c s ( 面向电路交换 域) 、与p s 域( 核心网分组交换部分) 连接的i u p s ( 面向分组交换域) 、与b c 堕塞坚生堂堕堡:! 兰些笙塞塑二皇丝鱼 域连接的i u 。b c ( 面向广播域) 。 对于c s 域,个r n c 至多能连接到一个c n 接入点上。同样对于p s 域,一个 r n c 连按到一个c n 接入点上。对于b c 域,一个r n c 可连接到多个c n 接入点上。 对于黔与c s 分开的核心网结构,c s 和p s 两个域中存在各自的信令连接和用 户数据连接,对传输层和无线网络层均是如此。 对于p s 与c s 组合在一起的核心网结构,c s 和p s 两个域中存在各自的用户数 据和s c c p 连接,对无线网络层和传输层均是如此。 同其它接口的协议栈类似,i u 接口协议栈在纵向分为两个平面:控制平面和 用户平面;在横向分为两个层次:无线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r a n a p 和i u u p 协 议层分别为无线网络层上i u 接口上的控制面协议和用户面协议。i u 接口的无线网 络信令由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气n a p 和业务域广播坍议s a b p 构成,r a n a p 和s a b p 协议构成处理c n 和u t m n 之间所有程序的机制。r a n a p 可以透明地在 c n 和u e 之间传送消息而不需要u t r a n 解释和处理。 r a d j o c 0 n t r 0 ip l a n ous erp i a n e n e t w or k l a v e r r a n a p l uu pp r o t o c o i l a ,er | t r a n s d o f t tr a ns d or tn c t w or ktr a ns 口or tn e t w or k tr a n s 口0r tn e t w or k n e t w or ku s e rp l a n e c o n t r o ip i a n e us erp i a n e l a v e r o2 6 3 02f f s : s c c po2 i5 0 1f f s + + m 3 u am t p 3bm t p 3 b s s cf - s s c f nnin n le r t p , a a l 2r t cp + ) s c t ps s c o p:s s c o p i pa a l5i pu d p ,i p 害土0 d a m l a t m 0 a t m ld a t “m 。 a t m j a “n 。j ph ys m il a y er ! j j! : : : : 图1 6r 5i u c s 的协议结构 根据c n 节点所处的域不同,i u 接口协议栈又分为面向电路交换域和面向分组 交换域两种结构,如图1 6 和图1 7 所示,面向电路交换域在传输网络层是采用直 南京邮电学院硕i 一半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接通过a a l 2 或a a l 5 殃射到a t m 的形式,而面向分组交换域在传输网络层则是 采取i po v e ra t m 的形式。 鼍 c o n t r o ip l a n e us e rp 1 a n e | i uu ppr o t o c o il a v e o 黾j r a n a p 酲 1 l 蚤n ”翟产”。 t r b ns d o nt r a n s o o r tn e l w o r k n e w o 咄 u s e fp l a n c c o n t r o lp l a n e 鼍 丢 m 3 u a 毛 s c t p g t p u6 t p - u 晏 s s c f n n l 重 s s c o 毒 i a t m l d a t a h k l d a l al l 酞, l p h y “c a l l a y ” 】 p h y s i c a ll a y e r l 图1 - 7r 5i u p s 的协议结构 i u c s 、i u p s 接口的协议分成两个平面: 门户平面协议:实现无线接入业务,即通过接入层传送用户数据。 控制平面协议:用于控制u e 和网络之间的无线接入载体和连接( 包括请 求的业务、控制不同的传输资源、切换和流量等) 还包括n a s 消息的透 明传输。 3 u t r a n 采用i p 的原因 3 1 在u t r a n 中采用i p 技术的优势 i p 网络作为各种业务的统一承载体已经在业界达成共识。从发展的角度来 看,今后电信网( 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 、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各种数 据业务网) 将融合形成统一的i p 核心网,也就是三网合一,而提供的各种业务 只是接入方式上的不同。 网络运营商希望有一个基于i p 的u t a n 方案以代替基于a t m 的u t r a n 南京邮电学院预j :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方案与以下的原因有关 6 】: 1 ) i p 网络能够支持多种流量类型以及它们的混合,并且支持低速的链路, 如s l i p 、t 1 e l 等。 2 ) i p 网络设备相对于a t m 设备在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3 ) i p 技术可以作为终端技术,能够直接到桌面,能够支持大多数的应用程 序。 4 ) 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管理将同数据的传输一样,都是基于i p 技术的,这 样基于同一种技术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和管理成本。 5 ) i p 同a t m 一样是一种包交换转发技术,能够为有效的利用传输资源提 侠便利条件。 6 ) i p 是与第二层无关的,适合各种l 2 技术。 7 ) i p 具有自动配置的能力。 8 ) 工p 可以采用动态路由协议,因此能够动态的、及时的更新路由表。 总而言之,由于i p 技术本身的特点,在u t r a n 中采用i p 传送能够降低传 输费用,使网络的部署更灵活,也使网络具有可扩展性。因此从发展的角度以及 技术的角度,应该提供这样一个实现和选项给运营商,既可以采用基于a t m 也 可以选择基于i p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具体应该采用何种方案则由运营商根 据具体情况加以控制选择。 3 1 在u t r a n 中采用i p 技术的问题 对于多动通信网,移动电话从第一代的模拟式发展到第二代数字式以后,也 开始了向多媒体综合业务演化的进程。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移 动多媒体业务同时为了扩展频率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和扩大容量,以及提供 全球漫游。 与发展b i s d n 的过程类似,3 g 开始也是采用a t m 交换机构成核心交换和 传输网络( 3 g p p 的r 9 9 ) ,因为a t m 网络能够提供丰富的q o s 特性,能保证端 到端服务的q o s 。互联网的兴起和i t u t 开始从b i s d n 转向i p 使得3 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