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郭象《庄子注》“性分”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d.thesis 郭象庄子注郭象庄子注 “性分性分”思想研究思想研究 onononon thethethethe xingfenxingfenxingfenxingfen thoughtthoughtthoughtthought ofofofof guoxiangguoxiangguoxiangguoxiang s s s s 张 海 荣 zhanghai-rong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colleg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of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 二一二年五月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 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 存论文。 公开保密(_年_月)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 遵守此协议) 签名:导师签名:日期: 摘要摘要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魏晋玄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本文探讨郭象“性 分”思想,就是建立在“名教”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的。郭象提出“性分” 思想的主要目的是想把阮籍、嵇康和裴頠“各执一偏”的“自然”和“名教” 重 新统合起来, 构建一套适合时代要求的政治理念。这种努力本身证明魏晋玄学并 非脱离现实的学问, 而是玄学家们对名教异化现象的理性反思,是玄学家们通过 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来赋予“名教”以新的形而上学根据的有益尝试。本文分三 个部分对郭象“性分”思想进行了阐释。 第一部分,从现实和理论两个方面探究了郭象“性分”思想的源起。魏晋时 期,名教异化问题日益严重,玄学家致力于解决“名教”与“自然”的矛盾, 以 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论、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 论、裴頠的“崇有”论,都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做出的理论解答。郭象沿着前辈 学者的探究路径,总结他们各自理论的得失成败,提出“名教即自然”的思想, “性分”思想是郭象为其思想体系寻找理论依据的重要一环。 第二部分,对郭象“性分”思想的本体意蕴予以深入探究。 “性”在郭象思 想体系中是和“性分”密切相关的一个范畴,明晰“性”与“性分”关系,对于 把握郭象“性分”思想极为重要。 “性”具有本体意,是“各物天生拥有的原初 性质” , 而 “性分” 是各物天生拥有的原初性质所显现的应然状态。“性分” 由 “性” 衍化而来; “性”与“性分”是体用关系。通过梳理郭象“性”与“性分”的涵 义和关系,可以看出, “名教”之所以存在的本根就是“性” 。 第三部分,着力阐述郭象“性分”思想的现实旨归。 “名教即自然”得以在 现实社会中运行的内在因由就是 “性分” 。 “性分” 落实在个体生活中, 体现为 “适 性逍遥”的生活方式。 “独化”是个体在“名教即自然”中的发展状态, “相因” 是个体在“名教即自然”中的相互联系, “玄冥”是群体在“名教即自然”中的 完整呈现。 “性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的理想状态。既 尊重个体差异,又谋求社会和谐,这可以说是郭象“性分”思想之要义,也是其 现实价值之所在。 关键词关键词:郭象;名教;自然;性分;本体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 norm and natural relations are the the metaphysics explore the basic question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guoxiangs xingfen ideology is built on the dimension of the norm and natural relationship. guoxiang raised xingfen thought ,the main purpose is to want to ruanji, jikang and peiwei, armed wit one-sided thenaturalandnormre-integration,build suitabl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of political ideas. but the effort itself that metaphysics is not from the reality of knowledge, metaphysicians norm alienation of rational reflection, metaphysician theoretical construct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o give norm new metaphysics based on a useful attempt.this article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terpretation of guoxiangsxingfen thought: the first part is explores the origins of guo xiangs xingfen thought, from a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weijin dynasties, norm alienation of a growing problem, the metaphysician addressing the norm and natural conflicts, in order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untry. wang bis norm its descendants from the natural theory, ji kangsbeyond the norm and return to the nature ,pei weis advocates have theory,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are made to re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guo xiang summary of their respectiv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theory along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scholars to explore the path norm is natural thought, the idea of xingfen guo xiang for their system of thought to fi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second part is guoxiangs xingfen ideological depth discrimination. core areas of clear guoxiangs xingfen thought nature and xingfen, vital grasp guoxiangs xingfen thought. guoxiangs xingfen thought the core of nature with ontological meaning; nature is all things are born with primordial nature, and xingfen isappeared in the original nature of all things born with should bethe natural state; xingfen by nature is derived from; natureandxingfen is the relationship of body. meanings and relationships of guoxiangs nature and xingfen carding, draw the norm the reason why the root is nature. the third part in the work domain interpretation of guo xiangsxingfen thought. norm is natural internal cause is able to run in the real worldxingfen . xingfen to implement in the individual life, reflecting the adaptive happy way of life.duhua is the individuals in the norm is natural of development state,xiangyin is the individual in thenorm is natural of the mutual connection.xuanming is group is in thenorm is nature of the integrity.the ultimate goal ofxingfenistorealizeartifactindividualizationintheterritoryoflifetheideal state.guoxiangsxingfenthought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achieve artifact independence of environment xuanming the the ideal state. respect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seek social harmony, it can be said guo xiang points thought to be righteous, but also its real value lies.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 : :guoxiang; norm; natural; xingfen; metaphysics 目录目录 独创性声明.i 摘要.ii abstract.iii 目录.iv 引言.1 1.“性分”思想之源起.7 1.1.“名教”的危机.7 1.2.王弼“名教本于自然”论.9 1.3.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论.12 1.4.裴頠“崇有”论.14 2.“性分”的本体意蕴.16 2.1.“性”的本体涵义.16 2.1.1.“性”范畴的产生和衍变.16 2.1.2.“性”之本义.20 2.2.“性分”的文本涵义.22 2.2.1.使事物本质明现之义.23 2.2.2.肯定事物间差别状态之义.24 2.3.“性分”由“性”衍化而来.25 2.3.1.“性”衍化为“性分”的过程.25 2.3.2.“性”衍化为“性分”的意义.27 2.4.“性”是名教的本根.28 3.“性分”的现实旨归.33 3.1.“性分”与“名教即自然”.33 3.2.“性分”与“适性逍遥”.35 3.3.“性分”与“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37 3.3.1.“独化” :个体在“名教即自然”中的发展状态. 38 3.3.2.“相因” :个体在“名教即自然”中的相互联系. 39 3.3.3.“玄冥” :群体在“名教即自然”中的完整呈现. 40 结语.43 参考文献.iv 后记.vi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引言引言 1. 1. 1. 1.郭象的生平与著述郭象的生平与著述 郭象,西晋时期的玄学家,字子玄,河内(今河南)人,约生于魏齐王曹芳 嘉平四年 (公元 252 年) , 卒于西晋怀帝永嘉六年 (公元 312 年) 。 郭象少有才理, 好老 、 庄 ,能清言,当时就有“王弼之亚”的美誉。 郭象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庄子注当中,但是也有人认为庄子注 的作者是向秀,这一段公案至今没有定论。关于郭象注释庄子之事, 晋书 本传中有相关的记载,但是何时成书等具体问题,则语焉未详。 晋书郭象传 说: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太尉云: 听象言,如悬河流水,注而不竭。 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 引为太傅主簿, 甚见亲委, 遂任职当权, 熏灼内外, 由是素论去之。 永嘉末病卒。” 可见, 郭象自幼才思敏捷, 心境恬淡, 时常沉浸于玄学思辩之中, 但自出仕以来, 历任司徒椽、黄门侍郎、豫州牧长史等职,为人处事、性情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特别在归附东海王越之后,操弄权术、 “任事用势,倾动一府” 。据此郭象 人生的前半期“常闲居,以文论自娱” ,初露清谈才能,小有名气: 象字子玄,河南人。少有才理,慕道好学,托志老庄,时人咸以为王弼之亚。 ( 世说新 语文学注引文士传 )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 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座咨嗟 称快。 ( 世说新语文学 ) 郭象完成庄子注应该在他一生的后半期。 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 载: “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 而广之,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 ”本传称庄子注成书于“惠帝之 世” ,应该是元康至光熙年间。从庄子注本身的思想内容看,估计成书时间 也不会太早。其内证有二:第一,郭象自己在庄子天下篇注中说: “昔吾 未览庄子 ,尝闻论者争夫尺捶连环之意,而皆云庄子之言,遂以庄生为辩者 之流,案此篇较评诸子,至于此章,则曰其道舛驳,其言不中,乃知道听途说之 伤实也。 ”可见郭象读庄子的时间较晚;第二,郭象庄子注的思想更多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的体现了对永康至光熙之际惨烈战乱的反思。他认为只要人人自得、安于自性、 无待于外,战乱才会平息,现实社会才会和谐统一。且光熙元年之后郭象出任太 傅主簿至永嘉年病逝,他应该没有足够的时间专注于写作。 郭象现存著作只有庄子注 。 隋书经籍志 、 旧唐书经籍志 、 新唐书艺 文志 、 宋史艺文志均有著录。 隋书经籍志卷三十四经籍志子部载: 庄子三十卷, 目一卷,晋太傅主簿郭象注宋史卷二百五艺文志四 子类道家类曰:郭象注庄子十卷,其余经籍所载此不赘述。另张湛列子注 引郭象庄子注二十四条, 通志 、 文渊阁书目 、 经典释文卷一序录、 文献通考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已佚著作有论语体略 、 老子注 、 庄 子音 、 郭象集等 亦曾提及。其著作篇目亦可参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 一百四十六子部道家类 。 “性分”思想作为郭象庄子注中一个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对其进行深入 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立足于郭象的“性分”概念,由“性分”概念管窥郭象 思想体系的脉络和精髓,以期对郭象解决时代问题的苦心有所体悟。 2. 2. 2. 2.郭象哲学思想概述郭象哲学思想概述 郭象哲学思想体系极有建树,是王弼之后魏晋玄学的又一高峰,主要由“独 化论” 、 “性分论” 、 “逍遥论”这几个部分构成。其中, “独化论”在郭象哲学中 有独特的作用。魏晋玄学有“举本崇末”的思辨传统,常在万物之先设置一个派 生万物的绝对的 “有” 或 “无” , 这样难免会诱发进一步追问何以 “有” 、 何以 “无”, 势必导致“责其所待而寻其所由,则寻责无极” 。郭象认识到“本无”与“崇 有”都有滑向这一“坏的无限”的可能性,因此便提出了“万物自生而独化” 的 哲学命题。 郭象的“独化论”避免了预设一个“有”或“无”来作为其哲学思维的开端, 而从事物的自因中寻求其哲学本体的着落。 其 “独化” 指宇宙万物自生自化, “独 化” 、 “自生”可以相互阐发,所不同的是, “独化”是形而上的绝对理则, “自生” 则是万物各自生成的分殊之理。 “独化”的内涵就是“物各自造而无所待” 。 从 肯定层面讲, “独化”旨在表达一种“自因论” ,即把万物生成的原因归结为其自 身;从否定的意义来看, “独化”否认了终极因。 “无待”就表明不存在派生万物 的终极本原,宇宙“自古无未有之时” ,万物之生“不待乎外”, “块然而自 王晓毅.郭象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p140.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111.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112.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763.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生” 。 “独化论”不承认造物者的存在,否定了旧有的“本无”或“崇有”的玄 学本体,郭象的目的在于以新的本体论论证“名教即自然”的政治理念。在郭象 看来, “名教”并非“造物者”外栋于人的,而是万物依据自身的内在规定性而 自生自造、自给自足。郭象的“独化论”肯定了“名教”存在有无必要的问题, 那么,万物何以“独化” ?“名教”何以存在?“名教即自然”何以运行?郭象 的“性分论”对上述问题做出了系统而圆满的解答。 “性分论”是郭象哲学的重要思想。 “性分”是指万物独化自生时被赋予的 自然规定性。 “性分”是“独化论”的逻辑起点,郭象探讨诸如真、知、无为、 “自然”与“名教”等论题,都是建立在“性分论”的基础上阐发的。郭象认为 “名教”得以存在的根基就是“性” , “性”的本质规定是“自然” ,因而, “性” 又称“自然之性” 。 “性分”之“分” ,也就是“极” 、 “定域” 、 “分定” ,由于万物 独化自生而成,万物之“分”就是“自然之分” 。 “分”作为“性”的自我规定 肯定了万物的独特性、差异性; “分”作为“性”的域限,先行限定了人类所知 所为的疆域,设定了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尊卑先后之序” 。郭象据此认为, 万物彼此间的差异取决于性之分额的差异。郭象以“性”之“分”否定了任何僭 越等级的可能性, “君臣上下”的等级制度并非“人之所为” ,而是“天理自然” 。这样,郭象把“名教”的等级秩序由此前的外在强制性转变为内在的自然规 定性。造成自然万物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性分”差异又是什么呢?郭象持“性分 决定论” ,无论自然万物的大小寿夭,还是社会成员的智愚贵贱,郭象一概委之 于“性分” , “性分”不能更易, “知者守知以待终,而愚者抱愚以至死” 。自然 万物与社会成员一旦融为一体, “性分”就“不知其然而自然”的设定了自然万 物的大小寿夭,决定了 社会成员的尊卑贵贱,于是,本着“性分论” ,郭象巧妙 地揭示了“名教”与“自然”的统一性。 郭象认识到既然人类社会的存在由万物的“性分”这种内在的“自然之性” 预先设定,那么人们就应该以“适性逍遥”的生存态度对待“性分” 。所谓“适 性逍遥” 就是人们无论智愚尊卑, 都要充分认识自身 “性分” 的绝对性和必然性, 停止对“性分之外”的“企羡” ,返回“性分之内” , “安于性分”所决定的现实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112.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46.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109.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470.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58.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59.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881.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命运便是“至乐者适己” 的“逍遥” 。所以, “适性”就是自足其性而产生的“至 乐” 、 “逍遥”境界,郭象说: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 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 ” 万物的“性分”造成其客观存在的特殊性、 差 异性,如果“安其自然之分” ,各适其性,万物就能通过“适性”而获得对“逍 遥”的亲证。所以, “适性”是“逍遥”的前提, “逍遥”是“适性”的终极价值。 3. 3. 3. 3.郭象郭象“性分性分”思想研究综述思想研究综述 关于郭象“性分”思想,现在诸多的研究论著中均有涉及。冯友兰在 1986 年版中国哲学史新编第四册中说: “郭象所说的性就是一个事物所以是 那样子的内因。 ”汤一介在 2000 年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中认为“所谓某一 事物的性 (自性) 、 本性 、 性分等等,在郭象和庄子看来都是指某一事 物之所以为某一事物者,也就是某一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素质(天然如此的素 质) 。 ”许抗生的关于玄学哲学基本特征的再探讨和王晓毅的关于玄学哲学 基本特征的再探讨中都认为“性”在郭象的哲学中具有本体性的意义, “性本 体”才是玄学本体论的突出特点。魏晋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时代,而魏晋玄学的主 旨是“人的主题” , “性”的本体论哲学无疑是最佳选择。郭象之“性”是“不知 其然而自然者,非性如何?” ( 庄子则阳注) , “言自然则自然矣,人安能故 有此自然哉?自然耳,故曰性。 ” ( 庄子山木注)也就是说,本性是无意识 的自发的存在,对事物自然而然地发挥着根本作用,可称为“本” : “以性言之, 则性之本也。夫物各有足,足于本也。 ” ( 庄子大宗师注)关于“性”的本 体意义,在其“独化论”中得到充分展现。 “性分”是从生命个体特质差异角度 表述本性: “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 ” ( 庄子养生主注) 在郭象的学术语汇中,使用最频繁的词是表达本体的“性” ( “本性” 、 “真性”、 “性分”等) 、顺应“性”的途径“冥” ( “与物冥” 、 “冥物” 、 “冥极”等) ;陈鼓 应先生在郭象中哲学思想体系及构成一文中认为郭象建构一套系统 完整的哲学体系来调和“自然”与“名教”的关系,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 “各物天生拥有的原初性质” ;二是“各物发展自身的运作方式” ;三是“各物发 展之状所展现的状态” 。 三要素中最基本的 “各物天生拥有的原初性质” , 就是 “性 分” 。郭象首次引入“性分”思想,从多个方面阐释了它的内涵和外延,认为“性 分”之意就是万物存在的终极因,是事物存在的原初本性,是万物运行发展的内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508.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1.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p109.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在规定。郭象“性分”思想的提出,为“名教之性”与“自然之性”存在的合理 性找到了理论依据,进而提出了“名教即自然”的论断。王晓毅在郭象命运论 及其意义一文中认为郭象的“性分”与“时遇”的结合构成了人的命运。由于 “时遇”的本质是众生的“性分”所致,且无法探究,因此将个人的“性分” 视 为命运的终极动因,并以“致命由己”为题概括其命运论。从“性分论”这种本 体论出发,郭象认为,最佳生活方式在于追求符合和顺遂主体之真性的生活, 理 想的人生境界是追求一种即世间的逍遥。 “适性逍遥”说显示了最高的个人意识, 安顿了纷驰的性命之情,处于乱世的魏晋人士,遂能各得其所得,各美其所美, 各是其所是,各然其所然,以安于所受而达于逍遥之境。韩国的崔珍皙在郭象 对“性”的解释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一文中认为“性”即“自性” 、 “本 性”是“整个宇宙的存在原理在个体的身上个别体现,是支撑自我存在的本体, 强调个体的自足性。 ”且认为“自性”说的建构调和了“名教”和“自然”的矛 盾;李昌舒发表在哲学研究上的自然与自由论郭象哲学之“性” 对 “性”有一定的见解;牛海芳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论郭象的“适性”即“逍遥” 一文中认为事物的“自生” 、 “自有” 、 “独化”皆源于事物各自的“性分” 。事物 各自“性分”是天然而有的,是不可更易的,因此万事万物便只能也只需去“适 性” 。 “性”有四个特点,即不可变更性、必然性、偶然性,限定性(限度) ;束 际成在郭象性分论一文中,对“性分”做了如下概括: “它概括了万物空间 特征( 形性 )的差异( 小大之殊各有定分 , )及寿命( 年 )长短,认知能 力,才干( 知力 、 能 、 才 ) ,作用( 物各有用 ) ,活动范围( 物有定域 ), 适应条件( 性各有所安 ) ,物质资料需求等等差异。 由此可见, 性分范 畴是对事物个体、特殊性的哲学概括,反映了魏晋时期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和 认识的进步” 。方同义在论郭象宇宙本体论的思辨结构一文中指出,郭象认 为万事万物之所以能独立自足,自生自化,究其原因是由于事物自身具有一种不 可知晓,却能促使自己发生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根据,这种必然性和根据规定着 事物的特定性质和发展趋势,郭象将其称之为“性” 、 “自性” 、 “性分”等。郭象 的“自性”既是作为事物自身的内部属性,也即此物所以为此物的规定性;同时 也是事物产生和存在发展的本质和根据。马晓乐在郭象“性分”观念探微 一 文认为所谓“性”可以说是事物自然而然的根据,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也可以说是每一事物的规定性所在。 除了上述学者对郭象“性分”思想的论述外,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 、康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中乾中国哲学史稿和有无之辩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 、贺昌群魏 晋清谈初论 、余敦康魏晋玄学史 、王江松郭象个体主义的现代阐释等论 著中对郭象“性分”思想也有涉及,但还没有将“性分”思想作为一个专门的问 题加以系统研究。 本文将郭象的“性分”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提出来,并以郭象庄子注 为 中心,在陈鼓应先生等学者对“性分”思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形上和形下两 个维度,对郭象“性分”思想进行了系统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1. 1. 1. 1.“性分性分”思想之源起思想之源起 1.1.1.1.1.1.1.1.“名教名教”的危机的危机 “名教”为儒家士人所倡导,其内涵是指以“名”为“教” ,亦即以作为“名 教”之内涵的纲常、伦理和政治规范等教导民众,以达到建构和维护整个宗法等 级制度的目的。所谓“名教之治” ,则是在皇权渗入的背景下,通过将政治性的 名位、名目与“名教”性的名号和名节相互配合,上接以善名之荣辱,下劝以功 名之利诱,从而在民众畏教慕名、择善从之的过程中使他们被教化得更具封建伦 理纲常和礼法道德,从而更有利于帝王君主的统治。但“名教”容易由本己性存 在向异己性存在发展,并因此具有本己性和异己性二者兼备的双重性质。 由于“名教”自身存在的矛盾, “名教”现实之弊端日益严重, “名教”存在 的异己性性质就显现得尤为突出。仲长统在理乱篇言: 昔春秋之时,周氏之乱世也。逮乎战国,则有甚矣。秦政乘并兼之势,放虎 狼之心,屠猎天下。吞食生人,暴虐不已,以招楚汉用兵之苦,甚于战国之时也。 汉二百年二遭王莽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复倍乎秦、项矣。以及今日, 名 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者,不可胜数。此则又甚于亡新之时也。悲夫!不及 五百年,大难三起,中间之乱,尚不数焉。变而弥猜,下而加酷,推此以往, 可 及于尽矣。嗟乎!不知来世圣人救此之道,将何用也?又不知天若穷此之数, 欲 何至邪?( 后汉书仲长统传 ) 东汉后期,现实社会中的礼法“名教”之弊端十分突出,以“征辟”的方式 选拔名不副实的官吏不计其数。 “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行,父别居; 寒清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为了谋取功名利禄,很多人不惜以欺诈伪 造的方式来获得被征辟的机会,到最后,权钱交易在事实上取代德行和才干成为 人们居身仕途的利器, “循名责实”的儒家“名教”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 了有名无实的皮囊。诸侯们大力推崇“名教” ,其实质是让“名教”成为各自争 权夺利、诛杀异己、牟取政治利益的工具罢了。如司马氏标榜“以孝治天下” , 却以“不孝”的罪名废弑皇帝, “名教”成了他篡逆的最好武器。到了魏晋时期, 汉朝“大一统”的局面彻底被打破,诸侯割据、相互攻伐不已,社会空前动荡。 “名教” 本来是教化百姓, 使民心敦厚、 淳朴的方略, 它却成了虚假伪诈的象征; 葛洪.诸子集成抱朴子m.北京:中华书局,1996,p127.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它本来是君主以仁德治理天下, “正名定分” ,实现社会和谐统一的理念,却成了 诸侯相互争斗、谋取政治利益的手段和工具。鲁迅先生评价这种以“名教”为工 具的做法时说: “魏晋是以孝治天下的,不孝,故不能不杀。为什么要以孝治天 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 即巧取豪夺而来, 若主张以忠治天下, 他们立脚点不稳, 办事棘手,立论也难了,所以一定要以孝治天下魏晋时所崇奉的礼教,是用 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 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给 反对自己的人罢了。” 本来应当是“名教”表率的统治者,却在“名教”的掩盖 下,牟取个人利益。大力提倡、宣扬“名教”的人,却又成了违背、破坏“名教” 的罪魁祸首。 这种“名教”的异化不能不引起当时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对“名教” 的怀疑和反思。 “名教”是否真的是像儒家宣扬的那样济世救民?它的存在是否 合理?它为什么会发生异化?如何消除这种异化?这些都是摆在当时知识分子 面前的问题。他们在反思名教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引导他们哲学思维的核心范 畴“有”和“无” 。 “有”和“无”最初是老子将其作为支撑其哲学体系的范畴而 提出的。在玄学中“有”和“无”代表现象和本体两个相对的范畴。 “有”表示 现实、具体的制度、道德秩序等现象界;而“无”则表示超越、精神等本体层面。 玄学家们认为“有” 、 “无”分别与“名教” 、 “自然”相关。 “自然”为本、为无; “名教”为末、为有。 “玄学家们也正是通过有无本末之辩建立起一套本体之学, 用来论证自然与名教之关系,力求把它们结合起来,使之圆融无碍。” “名教”作为政治层面的政治统治,属于人类经过自我意识的安排而形成的 社会秩序。然而,人类社会的秩序建构也必须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因为所 谓的“自然” ,即万物自身存在的原初状态,是个体事物存在的内在规定,万物 的存在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定性,否则就会造成万物自身的伤害和万物间的乱序, 致使个体事物自身无法发展, 破坏了万物整体的和谐。 从万物存在的原初状态看, 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呈现为一个多元和谐而有序的体系,不需要调和“自然” 与 “名教”这两个层次。 “自然”与“名教”原本就是一体的两个层面,只有当人 类社会系统的建构发生了偏离, 造成人文建构与其建构基础的分裂, 才会出现 “名 教”危机。“名教”学说在汉代成为官学之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弊端。“两 汉而降,随着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及儒学的正统化,群体的原则逐渐衍化为整 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p512. 康中乾.有无之辩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p23.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体主义原则,个体的存在则原来越附属于以王权为核心的等级结构。从这一历史 前提看,玄学对个体存在的关注,对过分压抑个性的批评,对我的确认等等, 无 疑为儒家的价值体系注入了新的内容。” 这些问题到了魏晋时期愈演愈烈,已 经到了必须对 “名教” 本身加以反思的时候了, 于是魏晋玄学的 “名教自然之辨” 就应运而生了。 1.2.1.2.1.2.1.2.王弼王弼“名教本于自然名教本于自然”论论 王弼(生于黄初七年即公元 226 年,死于正始十年即公元 249 年) “名教本 于自然”的哲学命题是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宇宙本体论基础之上的。 晋书 王衍传明确指出: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天地万物皆以无 为本。王弼“贵无论”玄学思想特征明显,在其著作中有多处论及,仅举以下两 例: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 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 老子注 ) 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 论语疑释 ) 王弼“贵无论”的出现与曹魏时代的“名教”危机有密切关系,讨论和解决 “名教”问题,是王弼“贵无论”哲学思想的中心问题。王弼认为“名教”的根 源是“朴” ,他说: “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 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于一也。 ” “朴” 即道之自然。王弼承认“百行出,殊类生” ,社会上错综复杂的现象产生是“朴 散”的结果,但他并不认为名分纲常、尊卑贵贱等“名教”关系是不合理的: 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 名也。过此以往,将争刀锥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 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圣人梳理百行,统帅殊类,但“因其分散” ,遂不得不“制官长” 、 “立名分 以定尊卑” 。这就是说,圣人制定“名教”来规范社会是顺自然而行,不得已而 为之, 并非有意为之。 圣人是上德之人, 他们 “唯道是用, 不德其德, 无执无用。”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p35.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p75、p82.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p82.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郭象庄子注 “性分”思想研究 他们能够体悟到道之自然, 因而能够消除私意执着, 完全顺任自然而行。 “名教” 依自然而成,圣人制定“名教”在于教化民众,调节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名 教”的功能的正确发挥应“各得其所”方为“国之利器也” 。圣人“因物之性” , 顺任自然,不专执于刑名政教之治,则万物各得其所,各种社会关系自然协调, “名教”应有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王弼据此认为, “名教”乃是圣人无心的产 物,同时也是自然之道的体现。因此, “名教”的产生是完全合理的。 王弼进一步指出,治世之本在无为,敦化之母在“自然” ,无为则得其本, 顺“自然”则得其母。他认识到统治者不识“自然”无为为母、为本,反而着眼 于刑名礼教本身, “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 。这种背离自然之道,陷于有 为之域的做法导致了“过此以往,将争刀锥之末”的后果。王弼认为“名教” 是 在“朴散”而“百行出” 、 “殊类生”的情况下,圣人不得已而制定的。所以, 它 必然有其局限性,不能像作为本体的自然之道那样妙用无穷。但自然界和人类社 会都有其自然而然的秩序,天地因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1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市口腔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国家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8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典优)
- 广清区域质量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安徽芜湖前湾集团有限公司选聘2名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教室布置课件
- 2025年钢包精炼成套设备项目建议书
- 安全培训教学计划表课件
- 2025年穿水冷却装置合作协议书
- 安全培训教学开场白课件
- 医院非暴力沟通小讲课
- 2025至2030年中国山西省房地产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产后出血及液体复苏课件
- 巡察整改进度汇报
- 水电验收现场清理方案(3篇)
- 第4课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任务型导学案)(原卷版)
- 2025至2030中国棉花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预测与投资发展战略报告
- 消防车救火课件
- 创建文明班级班会课件
- 养猪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 2025年新修订治安管理处罚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