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策略探析.pdf_第1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策略探析.pdf_第2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策略探析.pdf_第3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策略探析.pdf_第4页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策略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世界经济专业论文)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策略探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 i 摘 要 网络银行以其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改变了传统银行的管理体系和业 务运作模式,近年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由于其虚拟性,网络银行在规模不断 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网络银行在国际国内发展时间不长,关于其风 险防范方面的问题研究还不够,因此,选择该主题作为本文研究方向。 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指出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理论 框架、方法和思路,然后对网络银行重要概念、网络银行的特征、网络银行模式及操作 流程、网络银行的优势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 介绍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和服务形式, 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在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提出了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第三部分:国外网络银行风险防范启示。介绍了国外网络银行发展情况,重点对美 国和欧洲的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提出了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第四部分: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策略。针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和风险 防范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我国网络银行技术更新、加强对网络银行的安全认证、建立 和完善网络银行内控管理制度、完善网络银行外部环境、加强监管等五个方面提出了风 险防范对策。 第五部分:交通银行网络银行风险防范案例。通过交通银行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的实 际作法,介绍了当前国内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的具体举措,并提出了建议。 希望本文对国内网络银行风险防范能够做出一点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 金融 网络银行 风险防范 abstract ii abstract being convenient, fast and unlimited to time and space, internet banking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during the recent year. but along with its growing in quantity and volume, there occurred new risks and challenges. as internet banking experienced a short developing period both home and abroad, there hasnt been very systematic study on internet banking risks. part i: introduction. it giv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researchers both domestic and abroad,frame works,approaches and contemplations;then a bordering definition of concerned concepts,internet banking features, internet banking model and operating processes, internet banking advantages. part ii: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banking and risk-prevention status.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banking status and the form of services, analysis on the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ing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hina. part iii: foreign internet banking risk-prevention status and reference. i introduced the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ing situ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mainly in us and european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ir useful experience to us. part iv: chinas internet banking risk-prevention measures. in view of the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ing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i gave detailed analysis and suggested methods on technical risk preventing, safety certificating, inner-control managing rules and outer environment perfecting and supervision strengthening. part v:through the internet banking risk-prevention practice of bank of communications, i introduced the methods and gave suggestions on chinas internet banking risk managing. i hope this thesis may do some help to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f chinas internet banking risk-prevention. key words finance internet banking risk-prevention 第 1 章 绪 论 1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 企业和个人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快捷性要求越 来越高,各类金融新产品、新系统也加快推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现代化为其 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网络银行业务。与传统 银行业务相比,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组织结构进行了创新,而且具有便利、快捷、低成 本、不受时空限制等多方面的优势。 从国外发展情况看,对网络银行的研究和实践也仅仅才开始十余年时间。1995 年 10 月 18 日,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 sfnb )打开了它的“虚拟之门” ,从此网络银行业务正式诞 生, 给世界金融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此后, 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突飞猛进。 nationsbank、 americabank、mellonbank、first chicago bank 等综合性银行的网络银行业务也发展 迅猛,compubank、sfms、telebank 等不具备传统商业银行背景的虚拟银行也如雨后春 笋般涌现。比尔盖茨曾预言, “传统商业银行将是要在 21 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 ,盖 茨之所以如此预言,就在于他作为全球信息技术的领先者,深切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力 量无坚不摧,同时也敏锐察觉到了传统银行因墨守成规而给网络银行带来的可乘之机。 硬币总有两面,网络银行的加速发展虽给银行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由于易受 网络系统影响而带来了系统风险和技术难题,以及法律缺失、监管困难等风险,使商业 银行管理层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面临新的挑战。在国外,网络银行虽发展很快,但也 有一些网络银行关门、 停业、 出售或亏损。 1998 年, 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gnada) 以 20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业务陷于停滞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在我国,网络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网络银行的优势来自于信息技 术的先进性,而其劣势同样源于信息技术导致的各种风险。无论是企业客户还是个人客 户, 办理银行业务最关心的就是资金安全, 但由于网络的高虚拟性和病毒、 黑客的攻击, 使得客户对网络银行心存疑虑。最典型的例证就是 2004 年相继出现的“网络大盗病毒” 和“假冒银行网站”的事件。2004 年 4 月,电脑病毒“网银大盗”在互联网上传播,专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门窃取网络银行客户账号、密码。到 6 月,该病毒出现变种,危害也更大,给网络银行 资金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2004 年 12 月,假冒的中国银行网站被发现。随后又出现了 假工行、假银联、假农行网站。2005 年 4 月,有人假冒工行网站,以“注册网络银行中 大奖”为诱饵骗取客户银行卡号和密码。这些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使得客户对网络银 行的信任大受影响。 面对网络银行的种种风险,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防范,从而营造网络银行 安全稳健的运行环境,成为推动网络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自从第一家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以来,不少学者和金融从业人员就开始对 网络银行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如美国阳伦h利普斯、托马斯r马瑟查尔、 简h林克合著电子银行 ,玛丽j克洛宁所著互联网上的银行与金融等, 对网络银行业务特点、竞争优势、发展现状、风险问题等都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普遍 认为网络银行风险主要集中在技术风险, 即互联网系统的安全性以及银行网络的安全性 上面,另外对于业务风险,包括操作风险、信誉风险、法律风险等也都有分析论述。针 对网络银行的各种风险,各国的金融监管机构越来越重视,法律法规相继出台。1998 年 8 月,负责对全国性银行和外国银行执行央行监管职能的美国财政部货币总监署 (office of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简称occ)发布了网上银行业务技术风 险管理指引 ,1999 年 10 月又发布了总监手册互联网银行业务 (internet banking comptrollers hand-book) ,要求各全国性银行及相关监督机构注重该项业 务的风险控制和检查要点,该手册对网络银行风险的界定较为全面,并具有典型意义, 其将风险定义为九大类型,即: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价格风险、外汇风 险、交易风险、合规性风险、战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这些分类不是互相排斥的,而且 同样全部体现在网上银行业务之中。 国际上权威的银行监管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 员会也积极研究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 针对网络银行技术风险管理及跨国监管等出 台了一系列规定,2003 年 7 月发布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 for electronic banking) ,指出: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可以大大改 变甚至增加传统银行业务风险(例如: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 吕明瑜.网络银行的风险和法律对策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02. 第 1 章 绪 论 3 动性风险) ,因此,银行应该采取一些措施,确保现行的风险管理程序、安全控制程序、 对业务外包的尽职调查和监督程序能够针对电子银行服务的发展作出适当评估和相应 修改, 并提出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该对与电子银行业务有关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监督,包括建立具体的责任制度、策略和控制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 层应该检查和审批银行安全控制程序的主要方面;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该建立全面和 持续的尽职调查制度和监管程序, 来管理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方面的业务外包和其他对 第三方的依赖等 14 条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2007 年 7 月,委员会又发布了 跨境电子银行业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 ,其目的是对跨境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进行规 制,构成了对上述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的重要补充。巴塞尔委员会还成立 了网络银行联合组织,体现了国际上对网络银行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由于网络银行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对网络银行的风险研究起步也比 较晚,2001 年,尹龙发表对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一文,针对网络银 行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出了加强网络银行监管的风险防范对策,2003 年,他在网络金融理论初论:网络银行与电子货币的发展及其影响中对网络银行风 险的论述则更为深入和具体。此后,王华庆的网上银行风险监管原理与实务 、战松 的网络金融实务 、欧阳勇的网络金融: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杨力的网络银行 风险管理 、张劲松的网络金融等著作中都对网络银行发展、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 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其中,王华庆认为: “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改变着银行在网上 银行业务中面临的风险特征和范围,加大了银行管理风险的难度”,他认为网络银行主 要面临与技术相关的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对此,应在加强技术 风险防范的同时,大力完善网上银行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监管。杨力认为:对网络银 行的传统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要加强防范,同时也要特别关注网络 银行特有的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学者们的研究逐步加深,一是对风险的研 究逐渐深入细化,如专门针对法律保障、针对网络银行安全认证、针对某一银行的网络 银行业务研究等等。二是有一些信息技术学者开始参与,由于网络银行对技术的要求很 高,因此信息技术学者的参与大大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金融学理论的融合。 杨力在网络银行风险管理中将网络银行风险分为两类:一类是网络银行特殊风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原则(节选)eb/ol.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国际监管动态栏目,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险,如技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另一类是传统银行风险在网 络银行中的体现与扩大,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誉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 图 1.1 网络银行和传统银行风险比较 资料来源:杨力, 网络银行风险管理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xnbtb,x 部分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信誉风险、利率风险、汇率 风险,nb 部分主要是指技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tb 部分主 要指投资风险等。 以上这些研究对促进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较之传统银行风险防范研究, 我国对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的研究还有些欠缺, 鉴于此, 本文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金融理论和信息技术,以理论研究为主,辅以交通银行 实证,就我国网络银行风险控制提出对策。 本文首先对网络银行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 其次介绍了国外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的现 状及其借鉴,然后,分析了我国网络银行发展及风险防范现状。本文的重点篇章是“我 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对策”一章,该部分针对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的现状,着重从技 术风险规避、安全认证、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外部环境和加强监管等五个方面,进行了 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强化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加快我国网络银行技术更 新;加强对网络银行的安全认证;建立和完善网络银行内控管理制度;完善网络银行外 部环境;加强监管等。 4 第 1 章 绪 论 5 本文最后通过对交通银行网络风险防范的实践, 介绍了当前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 的一些具体举措,并提出了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将金融理论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综合考虑网络银行发展 及风险控制的内在支撑和外部环境。 1.4 重要概念界定 1.4.1 网络银行定义及分类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 internet 技术,通过 internet 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资产。可以 说,网络银行是在 internet 上的虚拟银行柜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网络银行定 义为“一般为传统银行的延伸,将互联网作为传输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电子渠道” 。 从网络银行的发起形式看,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现有的传统银行的基础上,推出网络银行系统,利用互联网开展传统的银 行业务交易服务,并形成营业网点、网络银行、自动柜员机、电话银行等多渠道的服务 体系。国内现在的网络银行都属于这一形式,其特点是营业网点密集,人员众多,目标 客户范围广。 另一种是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的无形的电子银行,不通过实体网点进行服务,也叫 “虚拟银行” ,其特点是机构少,人员精,目标客户精良。 事实上,国内还没有出现 真正意义上的网络银行,也就是“虚拟银行”。 1.4.2 网络银行的特征 网络银行在继承传统银行基本功能和特征的同时,受网络环境影响和电子商务推 动,其自身还具有了新的特点和属性。 (1) “3a”服务 网络银行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和网络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 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客户范围和业务范围。 anytime任何时间,即不限时服务,突破了传统银行上下班时间制约,全天候 运行。 anywhere任何地点,突破空间限制,加快了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步伐。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6 anyhow任何方式,即服务方式多样化,客户通过网络银行可以享受查询、转账 等多种服务。 (2)突出标准化和程序化 网络银行侧重于劳动密集型、较耗费银行人力的简单常规业务操作,如账务信息查 询、转账、挂失、代收代付等,而对于知识密集型、风险较大的复杂业务,如企业并购 等,具有一定局限性,存在技术性的难度,需要双方反复深入沟通,银行和客户也往往 不会通过网上进行操作。 (3)速度和效益双赢 网络银行借助于互联网,降低了业务处理时间,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银行和客 户两方的成本。此外,对银行而言,网络银行客户往往是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的高端客 户,受过良好教育,其收入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可为银行带来较高的综合收益。 (4)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银行作为建立在互联网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的虚拟银行, 虽然十分注重自身的安 全性建设,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容易受到网络入侵者或网络病毒的攻击,从而给 自身和客户带来风险。 2007 年 3 月底, 上海建设银行龙卡用户由于进行网络银行业务导 致账号被盗, 16 万元现金被转账的案件再次给网络银行的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 在此案 件中,网银用户在采用了数字证书签名后账号仍然被盗,不得不让人对网银安全性产生 怀疑。目前,如何保障交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网络银行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5)助力全能型银行建设 电子商务的特征使其能够融合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行业经营的金融市场,减少各 类金融企业对同一客户的重复劳动,拓宽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空间,如网上理财、网上 支付、网上投资、网上保险、国际结算、证券经纪等。 1.4.3 网络银行模式及操作流程 (1)网络银行的三类模式 根据银行是否设置物理分支机构或分支机构多少,提供网络银行服务的机构可分为 三类:纯互联网银行、以互联网为主的银行、 “水泥加鼠标”型银行。其中纯互联网银行 一般只设立一个办公地址,无分支机构,所有业务均通过网上进行;以互联网为主的银 行主要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但拥有少量分支机构,以及不被视为机构的物理设施,如 第 1 章 绪 论 7 自助柜员机等; “水泥加鼠标”型银行,指现有的传统银行将互联网作为新的服务渠道, 建立交易型网站,提供网络银行业务服务。 对于中国网络银行而言,应该坚持“水泥加鼠标”的发展方向,采用网络银行和传 统银行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通过传统银行已有的基础支持网络银行业务加快发展, 同时, 借助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全方位改造、变革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使我国银行业能利用互 联网机会均等、公平的信息平台,迅速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最终实现与国际标 准接轨。 (2)网络银行操作流程 构架网络银行系统是银行提供网上服务的前提,银行不仅要将现有的传统业务向互 联网迁移,而且要有用来保障网上金融业务顺利开展的完善的安全机制。从客户方面, 为了能够享受网络银行服务,个人或企业必须选择相应的网络银行服务提供商,并登记 注册,从而获得进行网络银行业务操作的凭证,包括个人 id、密码信封等,然后按照规 定的操作步骤(网络银行用户的操作都是基于 web 浏览器,通过互联网进行的) ,验证 并开始使用自己的网络银行账户,享受各种金融服务。 业务操作流程: 客户浏览器发出 http 交易请求http 的交易信息经过安全通道发往网络银行的 web 服务器web 服务器的应用程序(webapp)接收客户传来的 http 交易信息webapp 处理交易信息,包括验证客户权限、交易数据的格式转换、数据运算等webapp 生成后 台业务数据信息,提交业务主机进行处理处理结果返回到 webappwebapp 根据返回 的数据动态生成交易结果的 html 主页交易结果的动态 html 主页返回到客户的浏览 器。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安 全 通 道 客户浏览器 http 服务器 web 应用程序 业 务 系 统 前 机 后 台 业 务 系 统 web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 图 1.2 网络银行的交易流程图 资料来源:王华庆, 网上银行风险监管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1.4.4 网络银行的优势 网络银行的出现是金融业的一场革命,它消除了时间和地域的差异,就像把银行搬 到了自己的家里或办公室,客户无须亲自前往银行网点,而只需一台与互联网相连的计 算机,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享受银行为其提供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银行相比,网 络银行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1)低成本和价格优势,大大降低银行的经营成本 一是组建成本低,节省了大量的房屋和人工费用,一般而言,网络银行的创建费用 只相当于传统银行开办一个小分支机构的费用; 二是业务成本低, 根据英国网络银行 egg 的总裁麦克哈里斯(mikearris)的统计,网络银行交易成本比电话银行低 75,比 普通银行低 90;三是价格优势。由于网络银行运营成本比较低,可将节省的成本与客 户共享,通过低收费,甚至部分服务免费等方法将客户引导分流到网络银行上来,这也 非常有助于缓解目前在各大银行越来越严重的客户排队现象。 (2)银行业务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客户群 网络银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全球化的银行。网络银行利用互联网能够提供全球 化的金融服务,可以快捷地进行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为银行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 条件。传统银行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的,而网络银行只需借助互联网,便 8 第 1 章 绪 论 9 可以将其金融业务和市场延伸到全球的每个角落, 把世界上每个公民都当做自己的潜在 客户去争取。网络银行无疑是金融运营方式的革命,它使得银行竞争突破国界变为全球 性竞争。 (3)互动性与持续性服务,利于交叉销售服务产品 网络银行系统与客户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账户查询、贷款申请等途径,实现 网络在线实时沟通,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互联网就能得到银行的金融服 务。银行业务不受时空限制,每天可向客户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服务。并且可以通过这 种便捷的方式向客户推广销售最新的服务产品。 (4)私密性与标准化服务,吸引和保留优质客户 网络银行通过私码与公码两套加密系统对客户进行隐私保护。 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 比营业网点更标准、更规范,更加有效地向客户提供了私密性和安全性,同时也避免了 因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及情绪好坏带来服务满意度的差异。 总之,由于客户采用的是公共浏览器软件和公共网络资源,节省了银行对客户端的 软、硬件开发和维护费用。网络银行的无时空限制的特点,打破了传统业务受地域和时 间的限制,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并且在整合各类交叉销售产 品信息的基础上,实现金融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向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的同时,银行也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 2.1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现状 在我国,银行业电子化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但网络银行加快发展是 在近几年,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后,网络银行业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用户数量、在线交 易额迅猛发展,业务品种涵盖企业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两大领域。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始于 1998 年,中国银行和世纪互联有限公司联合推出国内首家 网络银行,招商银行于 1998 年 4 月推出网络支付业务。随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也相继开办了网络银行业务。总的来说,中国的商业银 行正在非常积极地拓展网络银行业务,以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为代表的网络银行服务品 种、水平、覆盖区域正逐渐缩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银行的网络银行的差距。但是,目前 我国尚未有专门从事网络银行服务的纯网络银行。 我国个人网银覆盖用户数近年来呈快速增长势头。 根据 iresearch 艾瑞咨询监测的 个人网银用户覆盖数变化趋势来看,08 年底我国个人网银用户覆盖数达 6474.5 万,同 比增长 33.7%。 图 2.1 中国 2006-2008 年个人网上银行覆盖用户数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艾瑞网,08 年中国网银市场进入深耕期, 我国网络银行的交易量也在快速增长。据 iresearch 艾瑞咨询发布的2008-2009 10 第 2 章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 年中国网上银行行业发展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 2008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到320.9 万亿元,同比 2007 年增长 30.6。其预计 2009 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将达到 445 万亿元,到 2012 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规模将达到 1480 万亿元。 图 2.2 20062012 年中国网上银行交易额规模 资料来源:艾瑞网,08 年中国网银交易 320.9 万亿,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该行网络银行业务始终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已成为该行重 要业务渠道之一。截至 2009 年 11 月末,该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已经达到 7376 万户, 企业客户达到了 188 万户,包括网银业务在内的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占比达到 49.5%,电 子银行实现交易额 166.9 万亿元。 我国网络银行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业务与服务品种也在不断丰富,除提供信息 查询和咨询服务外,还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监控、资金转账、账户管理、财务管理、 11 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王嵩.东方财富网 2009 年最受网友欢迎的网银品牌奖获奖感言 eb/ol.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代理支付、网上支付、理财产品买卖、外汇交易、银证转账等多项金融服务。招商银行 的“一网通” 、工商银行的“金融 e 通道”等逐步被广大客户认可,成为网络银行的知 名品牌。 随着业务不断发展和功能日趋完善,我国网络银行快速成长,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 可。在美国环球金融杂志 2009 年度全球各地区最佳网上银行评选中,中国工商银 行作为唯一获奖的中国内地银行, 一举囊括了该杂志 2009 年 “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 、 “亚洲最佳综合个人银行网站”和“亚洲最佳综合企业银行网站”三大奖项。这是工商 银行自 2003 年以来连续第七次荣获“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称号。 虽然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迅猛,但总体水平较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用户对 网络银行的安全性还比较担忧,对网络银行的业务功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2 我国网络银行服务形式和内容 网络银行的基本服务形式是在银行主服务器上提供虚拟金融服务柜台, 客户通过个 人电脑连接互联网进入主页,以银行主页为平台进行各种金融交易。 随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种类也在不断完善扩充,总体上 讲,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一般包括两类,一是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在网络上的实现, 另一类是完全针对互联网特性来设计的创新业务品种。 网络银行服务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信息类。包括银行的历史背景、经营范围、机构设置、网点分布、业务 品种、利率和外汇牌价、金融法规、经营状况以及国内外金融新闻等等。 (2)决策咨询类。以 email、bbs 为手段,向客户提供业务疑难咨询以及投诉服 务,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市场动态分析反馈系统。 (3) 申请和挂失类。主要包括存款账户、信用卡的开户、空白支票申领、企业报 表报送、各种贷款、信用证开证申请、预约服务的申请、账户挂失等等。 (4)账务查询类。向企业和个人提供其账户状态、账户余额、交易历史、企业授 信额度、企业往来信用证、支票情况等事项的查询功能。 (5)网上支付类。网上支付功能主要向客户提供互联网上的资金实时结算功能, 这是网络银行的标志性功能。 (6)创新业务类。网络银行利用互联网的特点,研究不同客户需求,开辟出更多 第 2 章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 13 便捷的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如针对企业集团客户,提供通过网络银行查询各子公司账 户余额和交易信息功能, 为提高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益服务; 针对个人客户, 提供银证通、 基金购买、债券购买等多种理财服务。 (7)信息增值类。在提供金融信息咨询的同时上,以资金托管、账户托管为手段, 为客户的资金使用安排提供专业化理财建议和顾问方案。 其中,个人网银服务品种主要有:账务信息查询、卡账户转账、银证转账、基金业 务、外汇买卖、在线支付、异地汇款、缴费、国债业务、个人理财、个人抵押贷款、客 户服务、账户挂失等。最近,多家银行还相继开通了网上实物黄金买卖功能。 企业网银服务品种主要有:信息查询,包括账务信息查询、子公司账务查询、企业 信用查询、金融信息查询、银行信息通知等;企业财务服务,包括代发工资、代报销、 本单位账户资金划转、现金管理等。此外,还有网上结算,第三方存管,网上购物,代 收费,账务提醒,预约服务,电子回单,基金业务,国债业务,票据业务等。 据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发布的2009 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显示,2009 年使用各项网银功能的个人用户比例均比 2008 年增加,特别是网上支付、转账汇款、 信用卡还款和个人贷款 4 项功能,增幅非常明显。企业用户方面,账户查询、转账汇款 则是他们使用比例最高的两项企业网银功能。 2.3 我国网络银行主要风险 银行业一直就是高风险行业。网络银行作为传统银行的延伸和创新,面对开放、虚 拟的互联网,其虚拟性也带给银行诸多风险,对银行业的风险监管提出了挑战。与传统 银行相比,网络银行的风险更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结合当今网络银行风险发展的新 趋势,本文从网络银行特有的技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银行固 有的基本风险来分析。 2.3.1 技术风险 网络银行所面临的首要风险是技术风险。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 渗透融汇到银行业的各个领域,成为银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信息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从目前情况看,技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网络银行发展 的关键因素,较之其它类型风险,技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更高。 任何网络银行都必须选择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来支撑其网上业务的开展。 银行选择与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哪家信息技术公司合作,采用哪种解决方案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技术解决方案选择上 的失误,很有可能导致其技术落后、设备过时,造成难以弥补的商业机会损失。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高度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以及银行降低运营成本的考虑, 网络银行业务外包不仅规模在扩大,而且复杂程度也提高了,业务外包还可能被分包给 其他服务供应商或在国外进行, 某些电子银行职能领域越来越集中依赖于少数几家专业 的第三方公司和服务供应商。这种做法适应了网络银行的发展需求,但同样也可能导致 风险日益集中,因此需要引起每家银行以及整个银行业的注意。比如,技术提供者的解 决方案无法满足网络银行的需求、信息技术公司由于自身原因无法继续服务等。 2.3.2 网络安全风险 其一,系统自身运行风险 硬件设备故障、损坏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系统停机。如自然灾害导致设备损坏,磁盘 阵列破坏;系统运行物理温度过高、灰尘过多、电路连线及通信线路布线不规范等引起 故障和数据破坏等。 网络银行使用的各种软件系统同样会带来风险; windows、 unix 等操作系统都存在 着程度不同的漏洞;各种数据库软件、防火墙软件也都有或多或少的隐患。 其二,系统外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是目前网络银行最常见也是破坏性最大的风险。主 要表现形式一是犯罪分子制作假冒的网络银行网站, 窃取客户银行卡卡号、 密码等信息, 从而实施犯罪;二是黑客利用网络直接危害网络银行系统的安全,窃取商业机密和客户 资料,甚至转移银行资金;三是计算机病毒感染机器和网络系统,毁坏银行信息数据, 给网络银行带来致命威胁。 2.3.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涉及网络银行账户的授权使用、网络银行的风险防范系统、网络银行与其 他银行和客户间的信息交流、真假电子货币的识别等。如没有经过明确授权使用账户可 能导致客户形成直接经济损失,因此,目前网络银行对进入银行账户的授权管理变得日 益复杂起来。网络银行安全系统的缺陷有可能会让客户误以为网络银行实施了欺诈行 为。 银行员工对业务的漫不经心,也有可能给网络银行带来严重的操作风险,从而危及 第 2 章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 15 网络银行的总体安全。此外,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相同,客户的疏忽也是操作风险的另 外一个来源。网络银行可能会因为客户欠缺安全操作知识而面临相当高的风险。比如, 网络银行用户在网吧等非安全场所登录使用个人网银,很容易被他人窃取账号和密码, 从而使用户自身和银行都蒙受损失。另外,如果银行员工或客户不能够充分掌握网络银 行逐步更新的软件技术,一旦发生误操作也会带来风险。 2.3.4 缺乏法律保障形成的风险 网络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由于没有任何法律规定,或者现有法律不明确带 来的风险。 (1)身份确认问题。 网络银行交易都面临客户身份确认问题。对银行而言,身份确认要解决交易合同是 否确定是真实客户签订的。它包括:银行和客户之间用什么方法确认彼此身份?在这些 方法失败时,谁承担失败带来的损失,以及人们是否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约定?对这些 问题,我国现有法律尚无明确规定。 (2)举证责任和证据形式问题。 在诉讼中,对于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交易纠纷,法院会将主要的举证责任加在银 行一方。这是因为,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中,交易双方通过打印在存折、客户填制的纸质 单据等来证明业务内容, 这些证据除银行留存外, 大部分都有交客户收持的正本或回执。 但在网络银行交易中,交易数据都储存在银行的服务器中,客户手中不掌握任何交易数 据的备份。 由于电子数据易于篡改, 被投机者利用的可能性相当大。 数据只储存于银行, 交易过程记录完全由银行制作掌握,银行在交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因而举证责任往 往要由银行承担。如果网络银行在业务操作方案设计时,对业务流程的记录不能满足法 院的要求,银行就可能被迫承担全部的确认风险。这就对网络银行数据管理提出了更为 严格的要求,一旦管理上有疏漏,就有可能被法院判定有管理上的过错。因此,在网络 银行纠纷中银行应注意保全相关证据资料。另一方面,在证据的外在形式上,根据民事 诉讼法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非原件的书证、物证不能单独作为定案证据。由于网络 银行交易数据记录完全由银行自行制作,在严格的意义上,这些记录应被归入本人陈述 一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络银行所提供证据的证明力。 (3)损失承担问题。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网络银行业务中的损失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银行的过错、客户的过错、 第三方的过错以及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对于各种损失责任如何认定,损失如何赔偿, 关系到银行、客户等关系人的利益以及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 2.3.5 基本风险 网络银行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传统银行所具有的基本风险。简要来讲, 主要有以下方面: (1)信誉风险 网络银行要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取得客户的信任,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从下面 两项调查结果来看, 客户在网络银行办理业务时缺乏信任是当前网络银行发展碰到的一 个主要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在近几年来未得到明显改观, 。 iresearch 艾瑞咨询2006 中国网上银行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不愿选择网上银行 的网民中有 68.1%有是出于对网上银行安全的考虑,如下图。 图 2.3 网民不使用网上银行安全的原因 资料来源:iresearch 艾瑞咨询2006 中国网上银行研究报告 东方财富网2009 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对于网银安全性的担忧是受 访者拒绝开通网银最重要的原因。在拒绝开通网银的受访者中间,将 67.9%的受访者都 16 第 2 章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 对网银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另有 43.1%的网银用户则认为使用网银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 泄露,如下图。 图 2.4 担心交易安全性是拒绝网银的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2009 中国网上银行调查报告 另一方面,一旦网络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不能使用户满意,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不良 影响时,同样也会形成网络银行的信誉风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信誉风险不仅是针对 某家网络银行而言的,而是对整个网络银行业界而言的,一家网络银行出现信誉危机, 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银行业界的危机。 (2)流动性风险 当网络银行没有足够资金满足客户结算要求时,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而且会很快 陷入流动性风险和信誉风险的恶性循环之中。 (3)信用风险 网络银行业务为银行扩展其空间范围提供了机会,但通过互联网与客户交易,完成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接触,对银行来说确实是一种挑战。如果网络银行对此缺乏行之 有效的管控,信用风险就会随时产生。 (4)汇率风险 1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网络银行业务操作不受时空限制,可能使其经营者更倾向于从事国际金融业务,而 汇率则是始终处于波动状态,可能使其出现亏损。 (5)市场风险 网络银行在金融产品设计和营销中,如不能紧跟客户需求而调整变化,就会带来网 络银行在市场拓展和产品推广方面的困难。 2.4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主要问题 我国对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刚刚起步,还面临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概括来讲, 主要包括:安全技术和认证机制相对落后;业务管理和内控体系不够完善;有关法律法 规不够健全;监管意识和监管方式相对滞后等。 (1)安全技术和认证机制相对落后。我国信息技术虽然近些年有了长足进步,但 在硬件核心技术方面仍然依赖国外进口, 尤其是很多网络硬件设备还不具备自主研发功 能;系统软件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软件,国内应用软件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比较弱,很多漏 洞等国外发现后提出补丁,我们才能补救,尤其是在防病毒技术比较落后。例如目前大 多数网络银行采取的是“id 和密码”认证,这一认证手段在用户登录认证检测时有可能 被盗取密码,此外, “冒充站点”也是网络银行使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隐患。更 为重要的是,一些银行为了加快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涉及核心技术和信息的软件也从 第三方购买,或由其他公司开发维护,形成了更大隐患。 (2)业务管理和内控体系不够完善。就整体而言,我国银行内控机制建设正处于 不断完善阶段,特别是对网络银行这一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业务,还缺乏一整套成熟的风 险管理控制机制。现有的内部审计在制约和监督网络银行业务能力上还不能说特别有 效,风险管理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对于网络银行风险控制知识的欠缺,以及员工个人行 为的不确定性,都给网络银行风险控制加大了难度。 (3)有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网络银行仍然是经济金融活动的一部分,离不开法 律的规范和保护。 网络银行业务所形成的新的法律关系对传统商法带来了许多新的法律 问题,而现行已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定又很难规范网络银行的发展,以及切实保护用户的 权益,从而增加了网络银行的经营风险。例如,网络银行交易凭证的有效性问题还未得 到解决,目前有关支付结算办法和会计规则中没有关于网上交易凭证的规定。再如,电 子支付是网络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方面的规范主要是电子支付指引 ,由 第 2 章 我国网络银行风险防范现状 19 于电子支付活动中支付工具以及支付方式的复杂性,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及不断创新,网 络的开放性使更多的当事人有机会加入到网络银行的运营之中, 使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 系更趋复杂,通过一个指引进行全面规范的难度较大,因此有待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 法律规定不明确、法律适用不确切、处理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网络银行业务极易引发 风险。 (4)监管意识和监管方式相对滞后。网络银行的发展,是对银行监管部门长期形 成的网点审批模式和业务管理思路的巨大冲击。在网络银行时代,账务收支的无纸化、 处理过程的抽象化、机构网点的虚拟化、业务内容的大幅增加,促使监管部门的业务监 控向更广的时空过渡,使得现有监管方式在效率、质量、辐射等方面大打折扣。同时在 实际工作中,网络银行业务与传统银行业务常常交织混合在一起,使现有的监管组织形 式和现场检查手段无法满足新的监管要求。 对于以上网络银行风险防范面临的问题,我们只有深入研究探索,采取切实有效措 施加以解决,才能保障网络银行的快速健康发展。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 20 第 3 章 国外网络银行风险防范启示 3.1 国外网络银行发展 网络银行起源于美洲。 1995 年 10 月, 美国三家银行 area bank 股份公司、 wachovia 银行公司和 huntington bank 股份公司,联合 secureware 和 five space 计算机公司, 成立了全球首家以网络银行冠名的金融组织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 sfnb ) ,总部设在亚特兰大市。这家银行没有总部大楼,没有营业 部,只有网址,员工也只有 10 人。营业厅就是电脑画面,所有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 的。在 sfnb 开业的短短几个月内,就有近千万人次上网浏览,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