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1页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2页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3页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4页
多学科合作的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01划设计A Multidisciplinary Landscape Master Planningof Suzhou Tai Lake Wetland Park贺凤春 俞隽HE Feng-chun YU Jun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3-1530(2009)02-0080-06收稿日期:2008-10-30 修回日期:2009-02-22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生态修复;苏州太湖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etland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Restoration; Suzhou Tai Lake摘要:重点介绍了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的设计调整过程。从基地的生态状况出发,提出了城市边缘地带的湿地公园设计原则、思路,探索了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通过湿地生境的培 育、多样的植物配植、和谐的环境艺术小品,使太湖湿地公园既能成为一处健全而多样化的湿 地生境,又是承载太湖文化精粹的田园文化、渔耕文化的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 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master planning process for Suzhou Tai LakeWetland Park. It discussed the design principles for wetland parks in suburban area and explored the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wetlands. With the habitat cultivation, diversified plants and environmental-friendly features, the master planning managed to shape the Tai Lake Wetland Park into a diversified wetland habitat that not only inherited the pastoral culture of Tai Lake but also served as the education center and eco-tourism spot for the aquaticculture in Tai Lake.1 绪论1.1 国家对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公众和科研人员的保护与恢复意识在加强,为 全面、深入地开展湿地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打下坚实基础。建设部和国家林业局两部门对湿地公园的基 本条件、建设原则和设计导则及审批程序都有详细的规定。综合学习以上两个国家主管部门的文件,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对湿地建设的高度重视,共同强调了对湿 地公园的建设,要以保护为重,注重生态修复的同时,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真正使湿地公园得到良性发 展,发挥出应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各级政府加快了湿地建设步伐,但是不同的理解产生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和结果。(1)保持原状 的方法结果是城郊湿地永远是不断被无序侵蚀的城市后备用地,生态功能急剧下降,水源污染严重的 地方;(2)圈地保护、简单整理的方法结果使湿地成为简单封闭生态系统,失去与城市和人类的互动 关系,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不到发挥和提升;(3)过度开发的方法当作城市建设用地,超容积率的 商业、旅游等建筑涌入,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图01 湿地公园与苏州城市的关系Fig.0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tland Park and Urban area ofSuzhou City图02 湿地公园建设前严重富营养化的鱼塘Fig.02 Fishponds that were heavily eutrophicated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etland Park1.2 探索基于现状问题的解决方法多学科研究与适度开发的方法本着积极保护的原则,探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 平衡点,充分发挥湿地对城市发展的正面作用,是一种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表01)。2 消失中的太湖湿地2.1 背景与变迁自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开始高速化,城市在扩张中吞并了原本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 湿地。目前苏州市各级政府已经认识到过去在湿地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自2006年至2009 年,苏州将建成七个湿地培育保护区和一系列的湿地公园,实施宏观生态恢复战略。地处苏州高新区的太湖湿地公园,位于镇湖、东渚两镇之间。距苏州市中心约26km,总面积4.6km, 一期2.3 km为公园核心区,二期2.3 km为公园保护区。作为苏州西部最完整的生态湿地之一,保护和修复|实践这块湿地意义尤为重大。公园基地自古便是太湖的一处湖湾,史称游湖,与菱湖、莫湖、胥湖、贡湖 共称“五湖”(图01)。3 面对以上问题的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构想3.1 初期的规划构思设计小组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现场进行考察,在2006年向甲方提交了一份详尽的规划建议书,提出将现 有逐渐退化的鱼塘和稻田恢复成为自然条件下的湿地,将部分被鱼塘侵占多年的湖面恢复,并形成各具不 同功能的湿地水体,参与环太湖水系的循环。另外一部分鱼塘和稻田应该保留原状。同时我们也提出以湿地公园为载体,保存消失中的传统乡土文化,让这些代表太湖文化精粹的田园文 化、渔耕文化和刺绣文化等不至于被子孙后代遗忘,以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业为契机,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 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规划远景目标:(1)一个城市边上的湿地恢复区,主要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地,恢复太湖区域的生态环境,改善 苏州太湖流域水体质量;(2)一个为城乡居民进行生态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基地,为游客提供近距离了解和 欣赏湿地的机会;(3)一个保存和传承太湖文化的广义上的“博物馆”;(4)一个促进新农村建设,促 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2.2 基地的生态状况用地范围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 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 地。大小不一的鱼塘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随着多年 的变化,场地初步形成了4种自然型湿地类型:湖泊 湿地、河流湿地、河漫滩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场地的陆生植被以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为 主,有极少量的小乔木,可分为6种简单的群落类 型:灌木丛、芦竹群落、野生油菜群落和人工菜 地、草本群落、藤本群落以及人工林。水生植被类 型分为沉水植物群、挺水植物群和浮叶植物群。鱼 塘中以人工养殖的淡水鱼虾和螃蟹为主,并伴生螺 蛳、贝壳等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3.2 规划基本原则3.2.1 场地肌理的利用大地记忆 基地内部方格网状鱼塘、田野肌理记忆了基地发展的历程,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的痕迹与见证,同时,肌理本身具有大地艺术般的美感。方案保留了部分基地的肌理,以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整理、恢2.3 现状环境评价总的来说,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围垦过度, 湿地生态功能下降;镇区污染治理不到位,对湿地 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保障与管理不力,湿地保护 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退渔还湖后,替代产业发展 困难(图02)。风景园林 2009 第二期 | 081图03图04Practice |复、补充的方式,形成了丰富而有个性的湿地景观(图03)。3.2.2 多样化生态环境的培育生境培育 场地基质比较单一,地势平坦,湿地景观和生物环境以鱼塘形式为主,一个大型湿地公园,应具有多样化的湿地生境。方案 加入了大型湖泊、山体、密林、水巷等斑块,力图形成生态环境 完善、景观形态丰富、游览项目合理的湿地公园(图04)。3.2.3 太湖文脉的延续文脉延续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是历史形成的吴文化中心。方案对太湖文化进行了挖掘,抽取部分要素,形成集中表现田园文化、渔 耕文化和刺绣文化等太湖文化的区域。通过植物、建筑、小品、 游览活动的安排等方式,反映、表现、传承文脉。3.3 初期总体规划3.3.1 功能区 在规划设计中,以“大地记忆”“文脉延续”“生境培育”为主线,提出七大湿地功能区: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 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 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和原生湿地保护区。3.3.2 道路交通规划城市主要干道分布在整个公园的东部和西部,整个公园分 别设置了三个主要的出入口,在出入口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减少 对湿地公园环境的影响。公园内部主要通过人行散步道和电瓶车 组织游线。公园设一条3.5m宽的主环路和多条宽度分别为2.5m、1.8m、1.2m的二、三级游路,以及各类自然式小游步道。4 对太湖湿地公园的生态改造进程4.1 生态修复原则的贯彻4.1.1 太湖流域湿地动植物资源调查 经初步调查,苏州太湖流域湿地植物包括浮水植物共7门97种,维管植物共55科121种;动物包括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 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共443种。苏州地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96种。其中,属于国家一 级保护动物的有: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白鲟(Psephurus gladius)、斑鳖(Rafetus swinhoei)、白鹳(Ciconia ciconia)、黑鹳(C. nigr)、中华秋沙鸭(Mergus spuamatus)、华南虎(Panther tigris)、 白鳍豚(Lipotes vexillifer)等。苏州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4种,它们分别是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 Palmer)、野大豆(Glycine soja)、莼菜(Brasenia schreheri)、齿叶睡莲(Nymphaea lotus)、白花荇菜(N. peltatum)、 拟花蔺(Butomus umbellatus)、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水蕨082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9/02图05图06|实践(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白花睡莲(Nymphaea alba)、蓝睡莲(N. caerulea)、长喙毛茛泽泻(Ranalismarostratum)、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anguillanus)等。4.1.2 湿地生境的培育 规划将恢复太湖流域动植物的湿地生境作为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利用湿地公园排水的河网、河口区、内湖中的岛屿等生态过渡地带建立具有多样性的湿地小生境,为太湖地区的动植物提供大量的生长和保育 场所。鉴于此,湿地公园的设计中采用了污水净化和生境修复的技术,包含了水源区的水源前置库、生态河 道系统和近自然湿地系统。一期工程核心区,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生境的培育:.森林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河漫滩湿 地、湖泊湿地、草本沼泽湿地、.芦苇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农用人工湿地、泥滩湿地(图05)。4.1.3 体现景观多样性的植物配植 在植物配置方面,一是要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乡土植物。多种类植物的搭配。 湿地公园中植物的整体配置格局遵循陆生植物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由岸到水、由高到低)的规律。图03 现状叠加图:原有的纵横塘埂肌理被视为场地现状最基本的特征Fig.3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Existing bank-weir network was regarded as essential site texture图04 基于生态斑块理论进行对湿地公园的生境培育Fig.04 The cultivation of the habitat in the wetland park that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Patch Theory图05 湿地生态重建与恢复工程位置图Fig.05 Site plan of the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图06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总平面图Fig.6 Master plan of Suzhou Tai Lake Wetland Park5 调整后的新总规5.1 总规的调整新总规根据原苏州太湖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将湿地公园核心区通过保留、梳理现状鱼塘肌理,形成“旷奥相融、水巷密布”的湿地水体系统,使湿地公园核心区形成“一湖多湾”的水体构 架。打开原有封闭的鱼塘,使水系互相连通,合理 安排湿地公园的引、排水线路,河网水系畅通,实 现水的自然循环。除了雨季的两个月水位超过黄海 高程1.6m时将关闭闸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公园内 部的水和外围的太湖水都是沟通的。新总规经过调 整后,公园的水域面积大大增加,占总面积的比率 由原来的48增加为71(图06)。5.2 分区规划公园一期范围有四个分区,二期范围有三个分 区。另外,为维护整体生态完整性,在原有湿地生 境较好的区域,我们基本保留现状,形成三个核心 保护区,除科研教育用途外限制人员进入这三个区 域(图07)。(1)湿地渔业体验区:公园西部的湿地渔业 体验区规划有密林活动区、原生湿地保护区、水街 商业区和渔耕文化景区四大景区。其中渔耕文化景风景园林 2009 第二期 | 083图07Practice |其与自然湿地间的关系。(6)湿地生态科教基地:一个仅仅为旅游者 设计的湿地公园是不完整的,它必须还能完成湿地 研究和科学考察的需要。计划在该片区域引入湿地 植物研究和鸟类研究中心,为科研机构和学生提供 一个探索和实践湿地知识的平台。(7)原生湿地保护区:二期范围内还有一处 是位于湿地公园东北角的原生湿地保护区,这里作 为和基地外农田的过渡地带和湖水流出湿地的必经 之地,是以生态保护为主,不考虑加入人的活动。5.3 湿地生态改造中的景观设计手法5.3.1 营造近自然的湿地 在竖向地形的塑造上,按符合生物系统的分布格局进行设计。自然湿地有凹岸、曲流、湖心岛、 浅滩、沙洲与深潭的交替,这种地形地貌和植被为 各种生物繁衍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可减低水流速 度、蓄水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5.3.2 和谐的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的设计 在环境艺术小品及构筑物中,设计思路取材于原汁原味的民居和乡间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建筑、桥梁形式古朴自然。尽量避免使用大量的混 凝土构筑物,反之,广泛应用了木、草、石等生态 绿色材料。5.3.3 特色植物景观配植(1)森林沼泽:主要位于公园西侧的边 缘地带,以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 )、中山 杉(Taxodium distichumT.mucronatum ),水松 (Glyptostrobus pensilis)等树种为主,林下种植沼生 草本植物如野灯心草(Juncus setchunsis)、千屈菜 (Lythrum salicaria)、莎草(Cyperus microiria)、沼生 水马齿(Callitriche palustris)等。(2)草本沼泽、草甸:在各湖心小岛周围依 水面营造草本沼泽景观,既起到固定小岛堤岸的作 用,又可为水禽、涉禽提供栖息场地。(3)桑基鱼塘:规划区内营造一定面积的 “桑基鱼塘”,使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植物与动物 互养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的运行方式。(4)莲荷情趣:莲、荷是重要的水生观赏物 种,有很高的视觉、经济和生态学价值。尽量使品 种多样化,以满足游客在短时间、小范围内能够观区又分为渔情园、渔乐园和游湖渔村三部分。(2)湿地展示区:湿地展示区是让游客在游憩之余学习更多有关湿地的知识。按照植物生长特点和 水文特点,本区有五个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景区作为湿地植物展示场所。本区域最南边的两个岛屿则是 体现太湖之滨的稻作文化的场所。在芦白稻黄的大地农业景观的大背景下,体会千年传承下来的农业文明(图08)。(3)湿地生态栖息地:此区作为太湖水进入湿地的源头部位,需要有极为重要的水源净化功能。纵横 交错的条带型岛屿和曲折的芦苇水巷既可加强净化功能,也能吸引不同鸟类来此觅食、筑巢、栖息。(4)湿地生态培育区:在原有湖泊湿地生境破坏较严重的北部,我们利用土方工程多余泥土堆成岛 屿和水湾,恢复已被破坏的湿地生态条件,增进整个公园生态体系的完整性。(5)水乡游赏休闲区:这个紧靠镇湖镇的公园二期建设范围内的区域,是将来湿地公园与城镇发展区 的结合部分,规划为一个具有休闲度假功能的商住区,并在河边原有塘埂上种植树木和湿地植物,以协调084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09/02图08 图07 苏州太湖湿地公园分区图Fig07 Zoning of Suzhou Tai Lake Wetland Park图08 半野生湿地植物园效果图Fig.08 Perspective of the Botanical Garden of Semi-Wild Wetland|实践赏到多种多样、妙趣横生的莲花荷花。5.4 鸟类保护湿地公园的保育中,尤以鸟类的保育为第一 要务。因此我们在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特别考虑 了鸟类的需要。在鸟类集中活动、繁殖和栖息的地 带,建立完全保护区,严禁人为因素干扰。在保护 区外围,观鸟活动依据地形建立几个观鸟所,并注 意使其与所在林地融为一体。6 后记苏州太湖湿地公园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内,也是江苏省 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的一级保护区内, 所以我们在规划时严格遵守江苏省太湖风景名胜 区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苏 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纲 要等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 从保护的原则,突出太湖独特的自然山水与吴文化 交融的特点。我们与相关行业的专家共同研究太湖 风景名胜区整个景观生态系统,综合分析公园周边 的水体、岛屿、湖湾、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