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doc_第1页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doc_第2页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doc_第3页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doc_第4页
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m、nm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与c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又如要知道nm与dm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则可选用分度值是、量程是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的皮卷尺。)(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知识点4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 首先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3) 减小误差的办法: 3种: 一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公式为:。 改进测量方法 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知识点5秒表的读法秒表读数的时候:小圈是“分”大圈是“秒”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计时停止再按一下:时间归零秒表也叫停表,一样的。秒表的读数是30min10s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1h=60min 1mim=60s知识点6机械运动和参照物(1)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2) 参照物: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可以默认它是静止的了。(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7. 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速度的单位 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中,距离的标准单位是m,时间的标准单位是s,所以速度的标准单位是m/s; 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为单位,时间常以h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除此之外,速度还可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2)速度单位的换算如72km/h?m/s,如下计算:72km/h又如5m/s?km/min,如下计算:m/s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km/h是最常用的速度单位,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m/s=3.6km/h,所以1m/s是大于3.6km/h的。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像,v-t图像)及定义。知识点8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为=使用平均速度公式时应注意:(1)计算平均速度时,选取的路程s和时间t要有对应关系,即公式中s必须是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必须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段的平均速度要分段计算描述平均速度时应指明是物体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其中s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总路程,t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几段路程中的速度求算术平均值。求平均速度 ,哪怕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远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哦了!例题1:判断下列测量数据:米,米,毫米,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例题2:“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桥B水C河岸D地球 类似的古诗文研究参照物的题目的方法: 第步:找到原题中到底有几个物体。第步:看原题是研究谁的运动。 第步:研究谁的运动,那另外的物体就是参照物了。(因为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自身为参照物)例题3: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 )A船和山B山和船C都是船D都是山例题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解析:本题不要被蒙了,原题中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就不能说成速度与路程或时间成什么比了。根据公式v=s/t的变形s=vt,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D错了,C正确。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 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 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1)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大小并不会影响到声音传播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知识点3 回声(1)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参考资料:要想听到回声,声源距障碍物至少要多远呢?我们可作如下分析:人要听到回声,则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在此过程中,声音在人和障碍物之间运动了一个来回因此声音从人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取声速为340m/s,则可见,要想听到回声,声源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至少为17m平常我们在教室里时,由于教室的长、宽均小于17m,所以在教室里听课时听不到回声(3)利用回声测距 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则,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迷你小实验: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我们将一只耳朵贴在一段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钢管,我们会听到两次声音,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发声体振动后,声音依靠介质向四周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如果碰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回声人听到声源直接传来的声音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就会把原声与回声分开,听到两次声音但是,听到两次声音并不都是回声我们在上述实验中听到的两次响声,却不是因为障碍物而形成的回声,而是由于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声音通过两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耳便能区分这两次声音了。知识点4 声音的三要素1 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所说的声音高低,有时指音调;如唱歌时说音起得太高,唱不上去;有时指响度,如说某人说话太低,听不清但在物理学中指音调时说高低,指响度时说大小,二者不能混淆。“音调高就是响度大,音调低就是响度小”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又如日常生活中所说“高声大叫”、“低声细语”中的“高、低”实际指的是响度大小,而“高音歌唱家”、“低音歌唱家”才是指音调高低.知识点5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参考资料:我们是怎样听到他人的声音的呢?物体振动时,我们不一定能听到声音。首先,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即传播物质,假如声源处与人耳处之间是真空,则人耳听不到声音(宇航员在太空中就不可能直接交谈);其次,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限度,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到20000次,所以当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低于每秒20次或高于20000次时,人耳也听不到此声音;第三,人耳能否听到声音还与声音的响度有关,若发声体振幅太小,或距离人耳太远,人耳也不能听到声音(1)人耳要听到声音,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发声体振动,发出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响度足够的声音;2具有能传播声音的介质;3人耳具有正常的听觉(2)人耳听到声音的具体过程如下:发声体振动引起周围的介质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以发声体为中心由近及远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传播到人耳处,引起人耳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形成听觉,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知识点6 声音的种类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为乐音,它是声源有规律振动时产生的,如钢琴、胡琴等乐器在演奏乐曲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令人厌烦的声音为噪声,一般是由声源的无规律振动而产生的,如汽车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等为噪声1物理学角度的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和噪声是有一定区别的乐音即好听、悦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即嘈杂、刺耳的声音,是由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的噪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所有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例如:当有人想睡觉时,其他人唱歌或听音乐,此时的音乐妨碍了他人的休息,对想睡觉的人来说就成了噪声3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工厂里,发动机的运转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公路上,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振动和排气声,以及车身的振动声;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安静图书馆里说话声等都是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4控制噪声的措施:在声源处减弱:改造声源结构;减小噪声响度;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燃机排气管处加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在接收处(人耳处)减弱:戴防噪声耳塞,用手指塞住耳朵等知识点7 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2、回声定位原理及其应用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声呐: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是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例题精讲:例1: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A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例2: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例3:工人甲在一根很长的空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铁管,工人乙在铁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口可以听到( )A一次敲击声B二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四次敲击声例4: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时,常把金属棒一端抵在机器上,另一端靠近耳朵,用耳朵可听出机器各部件是否正常他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例5: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一位同学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教师的讲课声B汽车的喇叭不能再起到原来的作用C管乐队在会场内的演奏效果将变差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不能看到该飞机例6: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听到发令枪的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是(声速取340m/s)( )A少2.94s B多0.294s C少0.294s D相同例7: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例8:汽车的废气离开引擎时压力很大,如果让它直接排出去,将会产生令人难以忍受的噪声,因此需要安装消音器汽车消音器的剖面如图所示,它里面排列有许多网眼的金属隔音盘当汽车废气从排气支管进入消音器,经过隔音盘从排气管排出后,废气产生的声音就很小了其消音的原理是 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 )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例9: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质量好坏的根据是声音的( ), 有经验的农民伯伯敲一敲西瓜就能发现西瓜的生与熟,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叩诊就能发现病人腹腔内是否有积水,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例10: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以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米,两次响声相隔2.5秒,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求铸铁中的声速。解析:米,其中小数点前的“0”是米,然后依次是dm,cm,mm,最后一位的0是估读,所以最小刻度是mm。 米,其中小数点点的“7”是米,然后是分米,厘米,而最后的“9”是估读,所以最小刻度是dm。 毫米,其中“9”是毫米,是估读,所以最小刻度是它前面那一位cm。 分米,其中“9”是分米,是估读,所以最小刻度是它前面那一位m。1.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