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先秦道家消费伦理探究先秦道家消费伦理探究 20032003 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 王旭升王旭升 政治与行政伦理研究方向政治与行政伦理研究方向 导师:苏平富导师:苏平富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地球环境危机的凸现使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与自然究竟 是对立关系还是伙伴关系?人在自然中扮演或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地球环境恶化的根源 何在?通过思考,人们发现,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是人类长期以来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控 制者和主宰者,并把自然万物当作纯消费的对象而加以任意盘剥的恶果。因此,要想摆脱 环境危机,人类必须抛弃这种人与自然对立的传统消费伦理观念和贪婪的消费方式,在崇 尚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理念下,建构新的消费伦理,倡导新的消费文明。正是在这一思想 的影响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道家文化中关于消费的某些 精神和价值取向,跟今天消费文明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万物和睦相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的消费伦理思维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值得深入发掘。 要研究道家的消费伦理,必须从道家的哲学渊源“道”谈起,这是因为道家预设 的“道”不仅是其本体论的起源,更为重要的是, “道”还是道家人生论、价值观的源泉, 而道家的消费伦理只不过是这些伦理思想在其消费行为上的道德反映。通过分析,我们发 现,道家的以“道”为中心的形而上学是带有本体论色彩的宇宙创生论,其最高的法则是 “自然无为” ;其基本的价值观是“物无贵贱”与万物和谐。因此,用道家的以“天道” 观“人道”的独特的社会伦理认识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先秦道家的消费伦理是把“道法 自然”之“自然”作为道家的消费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把“无为”作为其消费伦理的 实践态度,在此其间贯穿着道家的人与万物和谐、物无贵贱等价值观念,显现出道家人在 “天人合一”理念下对“与道为一”的简静的消费人生境界的向往。然而,道家的消费伦 理毕竟不是其人生价值观的简单重复,还有自己的独特内涵。这就是道家认为,人在消费 中应“以天合天” 、 “以天待人” ,既不能损害物的自然本性,也不能损害人的自然本性。 所以,从这些总的和具体的消费观念出发,道家人在消费伦理思想上提倡“知止” 、 “知足” 和“寡欲” ,行为上支持人们“俭”与“不争” ,反对“失性于俗,丧己于物”的庸俗消费 伦理观,其根本目的是屏除一切消费欲望,追求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绝对自由,最终过一 种简静、 “返朴归真”和“与道为一”的理想生活。 先秦道家的消费伦理在人与被消费的万物关系上,其基本运思是“天人合一” ,即人 与自然万物相统一,以追求和谐为至高价值目标,主张人与自然外物生死与共、唇齿相依。 这就为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伦理的困境,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观念树立了榜样, 在消费实践中突显出保护自然环境的实际作用,成为道家消费伦理独特的价值所在。不仅 如此,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其“知足” 、 “寡欲”和“俭”等消 费观念对于减少自然资源耗费,实现可持续消费和反对拜金主义,建立生态环境效益和消 费经济效益的统一都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其提出的“轻物重生”与“养性”的消费伦理学 ii 说对于当今那些在“高消费”影响下,为消费而消费,最终沦为消费商品奴隶的人,无疑 也是一付清醒剂。 当然,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的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从理论角度来说,先秦道家为了实 现人向“道” “德”的回归,实现自然和谐这一目的,对“无为”认识有余而对“有为” 认识不足,因而在消费实践上采取了“绝圣弃智,绝巧弃利”的过激方法来反对人对物质 消费欲望的追求,反对社会内部不同部分利益上的差别和竞争,就今天而言,不利于竞争 条件下社会消费经济的长足发展,这也是道家消费伦理被定为具有反经济发展倾向的根本 之所在。从现实上来讲,尽管先秦道家的消费伦理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道家消费伦理毕竟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条件下生产力尚不发达的产物,它不可能从根本上 解决现代工业文明实践条件下消费产生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它在理论内容和实践作 用上也都存在着限度。 尽管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的缺陷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却没必要因此而苛求前人或踌 躇不前。只要我们能在现代知识和实践背景下对道家消费伦理进行实事求是地探究,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先秦道家的消费伦理是可以为当代人类战胜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实现 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和谐,提供独特的思维识度的。 关键词:关键词:先秦道家;道;自然无为;消费伦理 iii research on consumption ethics of pre- qin taoism major: ethics studying direction:administrative ethics supervisor:professor su pingfu postgraduate:wang xusheng (l20030041)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worsening environment crisis has made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what is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tagonism or partnership? what roles do people play or should play? what is the fundamental cause of earths environment crisis? in this process of reflect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root cause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s the result of opposite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at is to say, these are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that human beings think of themselves as the master and the domination of the natural objects and use the nature as objects of pure consumption. therefore, if people want to get rid of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mankind must abandon traditional ethical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greedy consumption on life style. meanwhile, man should set up new consumption ethics and advocate new consumption civilization under the sense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the nature. jus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concept, we found that some fundamental spirit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 the reaction, especially pre- qin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are compatible with present days consumption ethics and deserve deep into research because it advocate that man should protect nature and harmony with nature. however, to study the idea of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we must proceed from taoism s philosophy origin “ tao”because that tao is not only the origin of its presumptive ontology, the more important, the tao is also the life theory of taoism and its values source. taoism consumption ethics is only the moral behavior reflection on their consumption. therefore, through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central idea of tao s metaphysics ontology is the creation theory of “ material come from nothing” , in which tao is ruled by the nature become its highest principle, “ people are my brothers and all things are my brothers”and “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all things”is its essential values. in this way,by use of taoism s particular opinion that “ nature”i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universe and of human society, “ tao is ruled by the nature can be used for the value orientations of pre- qin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generally and “ non- action”for its principal character .these include a lots values such as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are my brothers and all things are my brothers” ,and show taoism s yearning of ideal realm of living a simple peaceful life under the idea of “ human and iv nature combination” . however,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after all, isn t simple repeat reaction system of viewpoint on the value of their life and it also has its own special connotation, which is that taoism believes: human activities neither damage all things of creation to its natural character or harm the human natural instincts in the consumption because of the idea of “ human and nature combination” . therefore, from these general and specific consumer attitudes in mind, taoism advocates to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brings no humiliation, to stop at certain places makes one free of errors and“denying desires”in the thought, supports the idea of “ thrifty”and “ un- contention”in the consumption activities. besides, taoism also expresses their persevering pursuit of spiritual freedom and personality independ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y object to the dissimilation that the society gave to the individual in the consumption. they think that busily seeking fame and wealth, people will get lost and be controlled by secular value. at the last, by these methods, their basic purpose is exclusion of all consumption desire, pursuit of a personal independence and absolute spiritual freedom, living a simple peaceful realm of free life under the idea of “ returning to simplicity primitive.”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 and all the things of creation consumed, the fundamental consumption notion of taoism s ethical outlook is “ human and nature combination.”that is to say, “ man is an integrated part of nature” . they take the harmony as their highest value targets and advocate the unity between the human and nature, which set an example in the consumption practice for surpassing consumption ethics of selfishly anthropocentrism and harmonizing between man and nature. just for these reasons,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has particular and realistic value in the present word because it is helpful in nature protecting in practices. in addition,under the notion of the nature lives with me in symbiosis, and everything is with me as a whole, it has a comparatively realistic meanings that taoism claim the consumption ethics of to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brings no humiliation,to stop at certain places makes one free of errors ,“ denying desires”and thrifty, by which these ideas will benefit in cutting consump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achieving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opposing money worship, cultivating unifying attitude between economical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s. besides its consumption ideas of “ lif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aterial” and “ individual accomplishment”can free human minds from great social pressure of consumption and lead human minds tranquility and enrichment in virtually all cultures, to be free of contradictions to be of excellent soundness cannot be achieved simultaneously. the thought of outlook on the consumption ethics of the pre- qin taoism, as the result of specific era, must have its own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limitation, thus exert too passive an influence in history, too. theoretically,in order to achieve life realm of harmony with nature, pre- qin taoism paid more attention on un- action andlook down on v action” ,such they take the radical method of “ eliminating the scared and abandoning intellectual”to oppose people s consumption pursuit,against the competition ofinteres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ociety. this idea ,from long- term perspective, will not promote development of consumption economy through contest,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that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has the nature of the anti-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reality,,although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has the importantsignificance on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after all, the production under chinas ancient agricultural conditions. therefore,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could not absolutely solve the ecological cris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because of its defec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however, despite the defect of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is an unavoidable face, we don t need require the sage man of virtue and the philosophers in that time or hang around. as long as we seek truth and eliminate the false from the facts to probe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aoism s consumption ethics can present particular way of thinking for man solving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attaining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 pre- qin taoism; tao; nature and un- action; consumption ethics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 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 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 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 1 前前言言 对于人类的消费来说, “消费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个伦理问题。 ”1因此,消费有两种 不同的解读方式,一种是经济解读,另一种是伦理解读。两种解读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 对于同一消费行为,理解往往不相一致,甚至截然对立。先秦道家的消费思想,长期以来 一直陷入经济解读的重重包围之中,多以其反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掩盖了道家消费伦理对 社会消费生活积极的一面。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随之带来的自然环境恶化、 过度消费、消费异化等问题,人们用反思历史的方式意识到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价 值之后,道家的消费伦理思想才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先秦道家提倡的人在利用、消费自 然万物的同时要与自然保持相和谐的伦理思想,已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同。不仅如此, 主张“知足、知止” , “顺应自然”而生活的道家消费伦理对于疗救人们在物质世界里精神 萎靡不振的状况,对于克服消费物欲膨胀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是说,道家消费 伦理中的某些精神和价值取向,与今天的消费文明,尤其是生态消费伦理、绿色消费伦理 等理论的思维是有一定的契合之处的,值得深入发掘和探究。正如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院李正风教授在分析道家消费伦理时所说: “道家反对人为物役、蔑视权利财富,它所蕴 涵的崇尚自然、返朴归真思想也充分体现在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上,这对于建立可持续 消费模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本文正是从这个研究的目的出发,在国内外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研究,特别是道家深层 生态伦理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反思历史和现代比较的研究方法,着重就道家消费伦理中涉 及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以及其它一些保护环境的消费伦理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尝试着对 中国道家传统消费伦理思想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以期为当代人类战胜日益加剧的生态危 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与和谐,提供独特的思维识度。 然而,同所有的古人一样,先秦道家那时并不称现代意义上的消费行为为消费,而是 用其它一些词语代替。如庄子马蹄中“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 ; 庄子徐无鬼 中“居山林,食茅栗” ,这里“用” 、 “食”即有现在意义上的消费的含义。不仅如此,先 秦道家消费伦理思想在当时并未能形成系统,而是散落在各个时期思想家们的各种学说观 点中。也就是说,先秦道家文化中消费思想及其伦理的根基,主要体现在先秦时期的道 德经 、 庄子 、 吕氏春秋等著作中。本文正是在此意思上,着重在此范围内,就这些 著作中的涉及的消费伦理思想进行探究。 1 乔法容,朱金瑞: 经济伦理学 ,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 月版 230 页。 2 王丰年,李正风: 道家消费观的生态伦理意义 ,清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学科版) ,2002 年第六期,3538 页。 2 一、一、 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的哲学理论基础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的哲学理论基础 “消费道德受社会生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人们的生活价值观不同,生 活方式不同,消费道德观就不一样” 。 3乔法容、朱金瑞在其所著经济伦理学第八章消 费伦理中也说: “消费方式反映着价值取向” , “事实上,消费者根据什么决定自己的消 费需要,并按何种方式消费,贯穿着消费者的道德价值观念” 。又说“它(指消费)既受 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也受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及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 道德风尚的影响,是经济学与伦理学的重要交汇点。 ” 4由此可见,消费伦理受人们的人生 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是人们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在其消费行为上的道德反 映。因此,要想研究消费伦理,只有从消费者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入手,结合其在消费 行为中的具体表现,才能全面地把握住消费伦理的研究方向。 先秦道家消费伦理是道家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在其消费行为中的道德反映。然而, 与儒家等学派不同,先秦道家的人生与价值哲学有一个鲜明特色,这就是它主要不是从社 会、伦理的角度,而是着重从更加广阔的宇宙、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人生与价值,即以“天 道”观“人道” ,所以道家的“天道”成为我们研究其人生与价值,进而探究道家消费伦 理的焦点。关于“天道”与“人道”的这种关系,我认为,徐复观先生在其论述道家的人 生观时说得直接而透彻: “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而依然是由人生 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的安顿之地。因此,道 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发现人生 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度, 以取得人生的 安全立足点。 ”5的确,道家虽然以尊道贵德为价值取向,建构了以“道”为核心的系统的 形而上学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是与其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即其形而 上的“道”不仅是外在的自然世界的本体与规律“天道” ,同时也是一切社会和人生 的意义与价值的最原始、最终极的根据“人道” ,这种“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体 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典型的思维模式,即“天人合一”论。它表明了先秦道家哲学 并不是以自然的本体论和纯粹的科学知识为追求目标,而是以对人生价值的开发和人与自 然的整体和谐为最终的形而上学的追求的。 先秦道家的哲学的主要内容体现在“道”和“德” 、 “自然无为”以及天人合一等一系 列思想概念里。因此,这些哲学思想概念也是先秦道家人生态度、价值观念以及人与自然 关系的理论根源,从而在道家的消费实践中,影响和制约先秦道家消费伦理,成为研究先 秦道家消费伦理的对象,是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的哲学理论基础。进一步说, “道”和“德” 、 “自然无为”以及天人合一等一系列哲学思想概念不但指出了我们探究先秦道家消费伦理 的正确方向,也是我们探究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理论基础的有效途径。 3 李承宗: 对个体消费行为的伦理思考 ,伦理学,2002,8 ,第 76 页。 4 乔法容,朱金瑞: 经济伦理学 ,人民出版社,2004 年 1 月版, 218、223、219 页。 5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版, 287 页。 3 尊道贵德尊道贵德 先秦道家以尊道贵德为价值取向, “道”和“德”是贯穿于先秦道家哲学始终的一个 最基本、最崇高的概念。通过对“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道”的自然无为性质的设 定,先秦道家建立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世界观;通过对“道”作为人类行为准 则的设定,先秦道家确立了与道为一的人生理想;通过对“道”作为一切事物最终价值根 源和万物平等的“德”设定,先秦道家确立了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价值理念。所以,尊 道贵德是先秦道家伦理思想和行为的最基本的理论根据,成为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的哲学理 论根源。 1 1. .道生万物:先秦道家的本体论道生万物:先秦道家的本体论 “道”是先秦道家全部思想的理论基石,整个道家伦理就是从“道”这样一个最基本 的概念推衍出来的。 有关“道”这一字,殷周时的金文已经出现,基本含义是指道路。后来,道的内涵由 具体到一般,逐渐普遍化、抽象化,引申出法则、方法、规律等。至春秋时,便开始把道 分为天道和人道。所谓“天道”是指日月的运行,阴阳的消息,它们的运动变化都具有内 在的必然性,即有不以人们主观愿望改变的客观规律性,故称之为天道。所谓“人道”即 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和行为原则等等。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上,人道的各种原则是依据天 道而制定的。奉礼尽义,就是符合天道,反之就是逆天而行,必遭殃咎。这样一来,人道 与天道就互相贯通了,遵守人道也就是顺应天道。这既是对人伦之道的升格,也是中国古 代天人合一思想原始的表述。 以上所说的道,无论是天道还是人道,其所指都还是有限的事物,尚未将道提升为完 全独立的哲学概念。是老子第一次使“道”摆脱了形而下的感性色彩,使之成为具有普遍 性的最高哲学概念。 “道”不仅成为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而且也是它的最高原则和信仰, 是道家行为的指南和精神价值的源泉。 “道”在老庄学说中有多种含义。首先, “道”是自然万事万物的本原。老子在道 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 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之 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它独立长存而永不衰竭,循环往复而生生 不息,可以为天下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做“道” ,再勉强给它起个 名字叫“大” 。 “道”是圆满自足的和谐体,对于现象界的杂多而言,它是无限的完满,无 限的整全; “道”是绝对的、独一无二的; “道”周流不息、循环往复地运动着; “道”不 但在时间上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而且天地万物也是由它而产生的。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6道体是虚空的,然而作用却不穷竭,它包含着无穷的创造因子。它渊深似万 物的宗主;山隐似亡又实存。人们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似乎有天帝以前就有了它。这 6 道德经第四章 4 两段话都说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体和存在的根据。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生万物的思 想,他直接指出“道”是宇宙的根本。 庄子大宗师中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 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根自本,为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 生地。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 “道者万物之由也。 ” 7很显然,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基础,宇宙间的 一切自然之物,包括人,都是以“道” 为本原的有机统一整体。 “道”的第二层意思是: “道”是创生万物的动力。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关于这里的“一” 、 “二” 、 “三”到底是什么,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句话是老子对“道”从无形无质落向有形有质; 从全到分,由一而多的创生过程的描述。 “道”是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穷的潜 力和创造力,天地万物都是由“道”所创生的。但是, “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却是一个自 然无为的过程,老子说:“道法自然” ,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9这里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 而是指事物自然而然存在的状态或者是任由事物自由发展;这里的“无为”不是指毫无作 为,而是指不强作妄为,是顺应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自然而然,不对万物加以一丝一毫干 涉。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10万物由道产 生,道在创生万物的过程中分化为德,德是具体事物产生的根据,是万物各自的本性;万 物依据各自的本性(德)而发展成个别独特的存在;周围环境的培育,使万物生长成熟。道 虽然创生万物,但是它的创生过程是无目的、无意志的,它不对万物加以干涉,而让其自 由发展。万物的生长,是顺应着客观规律而生长,各自适应着自己所处的具体环境而生长 的。而这一过程也是“道”得以实现的过程。事实上, “道”就是通过万物的自我生发, 自我成就来实现自己的, “道”离不开万物的自生、自我发展。 “道”就是通过无为的手段 实现其无不为的目的。无为之“道”是博大的,它虽然生长发育天下万物,有创生之功, 但它却不以功自居。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中说: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 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放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道无所不至,万物都依赖它生长,它也在所不辞,而且 它不以功自居,养育万物而不宰制万物,万物都归附于它,它却不主宰万物。道对待万物 的态度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11“道”是无目的的,无意志的,它虽 创造万物却不干涉万物。因此,牟宗三认为道家的“生”是“不生之生” 。所谓“不生之 生”就是如王弼注所云的:“不禁其性,不塞其源。 ” “不禁其性”就是顺应事物的本性, 让事物自然成长;“不塞其流”就是不堵塞事物的源头,随事物自由发展。12关于这一点, 7 庄子渔父 8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9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10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11 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12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 第 102 页。 5 徐复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 “所谓自然 ,乃指道虽造物,但既无意志,又无目的; 造物过程中之作用,至微至弱,好像是无为 ;既造之后,又没有丝毫干涉;因此,各物 虽由道所造,却好像自己造的一样。 ”13 道家的“道”生万物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个本体论思想,不但在中国哲学史上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成为我们分析先秦道家消费伦理的主要理论来源。首先,它破 除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神造说,把古代的人格之天改造成了自然之天,14这突出“天”的 自然属性,为道家的天人合一自然消费伦理观念扫清了障碍。其次,它拓展了哲学思考的 范围,把哲学思考从人生扩展到了整个宇宙,并把人和自然万物都统摄于“道”中,成为 我们分析道家与道为一的人生观的切入点,使我们能从人生观的高度领悟先秦道家消费的 真谛;其次,也是最重要的, “道生万物”思想给宇宙万物确立了一个同一的本原,确认 了万物的同质性及平等观,从而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论世界观。道家“道生万 物”世界观与现代生物学和生态学是一致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人与自然是同质的,人是 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和谐统一 整体。这就为确立人与被消费的自然万物价值平等、人与被消费的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消 费伦理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与道为一:先秦道家的人生追求与道为一:先秦道家的人生追求 先秦道家的“道”只是一个宇宙本体的理论预设,其哲学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在纷纭乱 世中为人们寻找一处安静的处所,即建立其人生哲学。 徐复观认为从哲学史的角度来看,先秦道家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对诗经 、 春秋 中己露端倪的自然之天的生成、创造,提供了新的、有系统的解释。这样就“把古代原始 宗教的残渣,涤荡得一干二净” ,中国也因此而出现了了历史上第一个“由合理思维所构 成的形上学的宇宙论” 。但是,他接着又说: “老学的动机与目的,并不在于宇宙论的建立, 而依然是由人生的要求,逐步向上推求,推求到作为宇宙根源的处所,以作为人生的安顿 之地。因此,道家的宇宙论,可以说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副产物。他不仅是要在宇宙根源的 地方来发现人生的根源;并且是要在宇宙根源的地方来决定人生与自己根源相应的生活态 度,以取得人生的立足点。 ” 15陈鼓应也说: “老子是个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 解人类社会的争纷,如何使人们生活幸福安宁。他所期望的是:人的行为能取法于道 的自然性与自发性;政治权力不干涉人民的生活,消除战争的祸害;扬弃奢侈的生活;在 上者引导人民返回到真诚朴质的生活形态与心境。 ” 16刘笑敢在分析了庄子的几个主要思想 侧面,即安命论、逍遥论、真知论、齐物论以后,得出如下结论:道和德是庄子最基本的哲 学概念。安命论和逍遥论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安命论是庄子哲学的出发点,逍遥 13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版,第 347 页。 14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年版,第 90- 91 页。 15 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版,287 页。 16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 1984 年版,15 页。 6 论是庄子哲学的最后归宿,齐物论和真知论则是连结安命论和逍遥论的理论桥梁。17可见, 与老子一样,庄子哲学也是始于宇宙论,而终于人生论,人生论仍是庄子哲学的最终归宿。 总之,道家哲学虽然始于宇宙论,但目的仍在人生论上,在于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上。 在老庄生活的时代,频繁的战乱和暴虐的统治使民生如草芥。战争和权力不仅残害了 生命,而且扭曲了人性。不仅如此,面对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消费财富的积累,人性的丑 陋,如自私、贪婪、狡诈等也日益膨胀了,人们终身忙忙碌碌,疲于追名逐利,自觉或不 自觉地陷入“人为物役”的状态,在纷扰的物质消费中迷失了人生的真正归宿所在。先秦 道家哲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人生论,也就是说归根到底还是为人们在当时你争我夺的乱 世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那么,这个安身立命之所何在呢?就在道家预设的“道”上。如前 所述,道家的形而上的“道”不仅是宇宙本体和创生的动力,还是一切事物的价值根源, 人类行为的标准。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 大,而人居其一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于地,地要效法于 天,天要效法于“道” ,所以归根结底人还是要取法于“道” ,以“道”作为人生和行为的 最终依据。 “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也就是顺应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对事物强加干 涉,所以,人也要自然无为。 “无为”不仅仅是遵循“自然”而为,而且通过“无为”即 可达到“自然” 。这种“自然”即是指遵循“自然”这一最高法则而行的人所达到的一种 精神境界。达到这种人格精神境界的人便处于一种与道为一的返朴归真的状态。这种返朴 归真的状态,就是“与道为一”的人生境界,是先秦道家理想人生的追求。在这种“与道 为一” 的返朴归真的状态下, 人们才能体会到人生存的最高境界是把握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洞悉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 ,自觉地追求天与人相统一。也只 有深切体验到这种统一,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异质同构,就不仅能自觉放弃征服自然的活 动,能“外天地,遗万物” ,过安宁、恬静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能自觉参与整个宇宙 过程的大化流行,并以审美的精神去鉴赏自然之美,深切体味人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最 高快乐与幸福,达到自我实现,领悟到人生价值的真谛。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自然”达到 这种“与道为一”的人生境界呢? 从真的层面来看,人要进入“与道为一”人生境界,需得认识宇宙过程的本真。宇宙 过程是天地万物演化之流的总汇。而天地万物的演化是由道所推动的由万物自生、自长、 自为、自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万物尽管各有其特征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它们都是 宇宙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道的显现和实现。庄子认为,人作为万物之一,也只是万 物之中平等的一个成员,只是宇宙大化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只有认识到人在宇宙过 程中与万物同一,才不会产生贵己贱物的偏执。既然人与万物都平等地处于宇宙的大化流 行过程中,那么人就应参与这个宏大的变化过程,对人的生命根源及其与天地自然的关系 获得本真的理解,从而顺应宇宙过程的变化,在安于自然的变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洒脱豁达 的境界。从善的层面看,人的德是缘自道的自然无为的天性,而非儒家以仁义礼乐雕琢出 17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 197- 199 页。 7 来的虚伪人性,它天然地符合人性、物性。这个真正的德是“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 18 “并 包天地,泽及天下” ,19平等地对待外物而无私心。对已而言,德是内心充实平和安宁的自 然状态;对外而言,则是平等地对待外物,与自然处于交融与协调的和谐状态。前者是后 者的条件。只有内心具有天德,才能免除“丧已于物,失性于俗”20的可悲结果,才能自 觉地抵制那种违背生命自然的需要,因而危及生命存在和精神自由的物质消费欲望的引 诱。同时,具有这种至上品德的人,也反对人与自然的对抗,反对勘天役物的消费行为, 而主张调和人与自然的分际, “和之天倪” 。 21因此,人类要尊重万物自身的这种自然的平等, 并维护由万物共同造就的自然系统的和谐秩序,而不应倡导人与自然的对抗。 “天与人不 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22只有达到了天与人不相对抗的境界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具有至善 品德的“真人” 。从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气体现场制取模式经济性测算与碳中和工厂需求匹配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行业供需状况分析及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五一申请书范文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路径与智能制造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领域分布及投资回报预测分析报告
- 2025-2030工业无人机应用市场政策监管趋势报告
- 人身险理赔申请书
- 舞蹈干部的申请书
- 个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书
- 农村拆建房申请书
- IATF16949-2016内审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跟单信用证业务基础知识讲解(36张)课件
-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精品课件【带视频】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全套教学课件
- (新版)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100题
- 超高压线路成套保护装置技术和使用说明书
- UPS电池更换方案
- 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基本信息问答
- 处理补办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事务工作指南
- 电线电缆购销合同
- 金属、机械加工件成本核算方法(共8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