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 内 容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海外华文文学也越来越被研究者所重视,作为海外 华人作家的严歌苓,她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作品主要分为知青小说和新移民小 说。出国后,严歌苓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她非常注重文本中叙事手法的运用, 并由此在文本中生发出对人性、历史、身份的追寻。本篇文章是在对严歌苓出国前后 中文中短篇小说创作的梳理概述基础上,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其变化发展展开研究。 本文在绪论部分首先梳理出严歌苓中短篇小说的分类,包括:知青文学和新移民 文学,从严歌苓的个人经历来分析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题,她对文革议题的关注,她对 早期移民历史的重构以及对当下新移民人生的关注, 并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类 和讨论,以及在随后的写作中将会用到的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主要探讨严歌苓这一系列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从出国前到出国初期, 从定居美国到出使非洲国家, 这些生活经历的变化反映出小说中叙事视点的设置及转 变问题、复调理论的运用以及电影叙事的应用,这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严歌苓在写作 过程中使用的叙事策略。 第二章分析了严歌苓作品中新历史主义的话语特性以及中西文化的比较思想的 叙事立场问题,她在创作上摒弃庞大的历史叙事,继而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尤其 在写作过程中逐渐转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与认同, 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种不 同于传统的叙事立场,并且表现出新的活力。 最后一章就严歌苓作品中的叙事模式缺陷及其叙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严歌 苓作品中多有雷同重复的情节以及模式化的桥段, 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究竟是什么原 因造成的?最后我们深入到整个当代文学批评生态这个场域, 从批评者自身的能力和 文学批评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综上所述,从严歌苓中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这些问题扩展到更广阔的文学批评场域, 我们期待着文本创作者和文学批评者自身 能力和素质的不断提高,期待着批评家批评人格的重建,期待着一个良好的文学批评 环境的复归,期待着媒体客观公正积极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严歌苓关键词:严歌苓 中短篇小说中短篇小说 叙事艺术叙事艺术 iii abstract with increas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more and more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is valued by researchers .as the overseas chinese writers yan geling, she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ry works. her works are divided into youth novel and new immigrants fiction. after she went abroad, ya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use of text, narration, and thus gave birth to in the text of human nature, history, identity search.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narr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study of their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e introduction part of my paper classified geling yans short stories, including: youth literature and the new immigrants, from personal experience to analyze the work reflected in the theme, her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her early immigrant history reconstruction and the immediate concerns of life of new immigrants, and on the recent status classification and discussion, as well as in subsequent studies which will be used writing methods.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series of short stories is about the narrative strategy, before leaving to go abroad from the early american settlers to the envoy from the african countries, these changes reflected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novels setting and changing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 polyphonic the use of narrative theory and film applications, it embodies several aspects of treat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narrative strategies.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works of new historicism treats dis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f narrative stance, she abandoned in a huge creative historical narrative, personal narrative and then turned to the position, especially in the writing process to gradually shift the position for private re-discovery and identity, in this basis it built a kind of narrativ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position, and demonstrated a new vigor. the final chapter in the narrative works on the delineation of defects and narrative mode of problem analysis.geling yans works tend to be similar circumstances and mode of duplication of the plot, these problems continue to occur and what causes it? finally, we went down to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ecology of this field, from the critic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two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in summary, in the short story from the narrative art of study, we found the problems, by these problems to the broader field of literary criticism, we look forward to the text of the creators and literary critics have their own abilities and qualities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v looking forward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ritics criticized the personality, looking forward to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reversion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looking forward to a positive-oriented media, the role of objective and fair. key words:yan geling novella narrative art. i 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原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1 绪 论 绪 论 1959 年出生于上海的严歌苓,有着丰富而曲折、绚烂又独特的人生。她从小当 过文艺兵,接近 30 岁时到美国去留学,之后旅居美国成为著名华人作家,现在又以 美国外交官夫人和著名作家的身份居住在中国, 这一连串奇特的身份结合于严歌苓身 上,并使其附诸笔端的人物满载着传奇色彩! 严歌苓大约 20 岁时开始在刊物上发表小说,如长篇小说绿血 、 一个女兵的 悄悄话等创作于此期间。1986 年,她加入中国作协,成为职业作家。1989 年是严 歌苓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她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并赴美深造,后就读于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艺术学院,致力于英文写作的研究。这一期间,她创作了大量的反映中国人 初到海外艰难历程、复杂心灵体验以及坎坷留学生涯的小说,如少女小渔 、 红罗 裙 、 栗色头发等。1992 年,严歌苓决定定居美国,她与一位美国外交官结婚之 后, 更加勤奋地用中文和英文写作。 这一期间, 她发表了大量的优秀小说, 如 扶桑 、 人寰 、 天浴等。虽然身处异国,严歌苓仍然回望故土、思念家乡,她在书写大 陆经验的同时,以更加冷静而客观的态度深入思考和写作,并以跨越中西文化的比较 视野来重构历史和审视人性。 一、严歌苓中短篇小说的创作概述 1、1、 “文革”题材小说 “文革”结束之后, “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相继成为中国文坛的写作热点。 这些写作者们基本上都亲身经历过文革,如卢新华、刘心武等等。严歌苓创作的小说 中也涉及到“文革”内容,但与刘心武等人不同的是,她的写作是在出国之后在异域 文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故土和书写文革的。 1)早期虚幻的理想主义。1986 年的绿血 、1987 年的一个女兵的悄悄话 、 1988 年的倒淌河到 1989 年雌性的草地 ,这是严歌苓出国前的主要作品。为 着理想而不懈奋斗的陶小童和沈红霞,以及她们生活的部队和特殊地理环境,都为这 一理想的延续提供了温床。与其说是主人公的理想,不如说是严歌苓的青春缅怀,这 种青春的激情回荡在这红色的范式中,不断扩展。时代最终会终结,理想也伴随着时 代的终结而最终走向破灭。 2) 理想的颠覆与幻灭。 虽然这一时期的严歌苓创造了许多描写留学生活的片段, 但她关于大陆题材小说的创作并未停滞。这个时期她摒弃了早先一直崇尚的理想主 义、青春激情,转向更深层次的人性思考。这场“文革” ,究竟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白蛇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方式来展现孙丽坤在“文革”的政治压力下是如何从美 轮美奂的神仙“白娘子”变为混沌不知的俗女子。 天浴中继续知青在遥远的边疆 2 牧马的题材,一群年轻的女子,因为虚幻抽象的信仰、因为“文革”的政治影响,来 到了这环境恶劣的边疆,随着梦想的破灭、信仰的颠覆,她们最终走向了毁灭。 穗 子物语这部短篇小说集是由老人鱼 、 柳腊姐 、 角儿朱依锦 、 黑影 、 梨花 疫 、 拖鞋大队 、 小顾艳传 、 灰舞鞋 、 奇才 、 耗子 、 爱犬颗韧 、 白麻雀 等 12 篇中短篇小说构成。小说都是以女孩“萧穗子”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作为蓝 本来叙述故事。有研究者将穗子的身份分为亲历的主人公、事件的参与者和旁观者。 1根据这个分类,我大体将这部短篇小说集的叙事视点分为:第一人称“我” 、第三人 称穗子、两者兼而有之。事实上,文中的穗子与叙述者之间是存在着某种隐秘的、难 以言说的关系的。穗子那为了孙女而任劳任怨的可怜的老外公;为了家庭在文革中能 平稳过度而不惜出卖肉体艰难生存着的小顾;被红卫兵当做麻风病人强行抓走的萍 子;作为“人才引进”而从西藏来到四川部队的演员班玛措等。这些个体经验共同编 织成了严歌苓小说集中丰富多彩的画卷。 3)历史意识的自觉过程。严歌苓对历史的反思早在雌性的草地中就有所体 现,直到近些年的长篇一个女人的史诗 、 第九个寡妇 、 小姨多鹤中更有势不 可挡的趋势。依旧是叙述“文革” ,但理想与激情早已褪去,更多的是冷静的反思和 自省。在这类作品中,严歌苓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找寻曾被遮蔽的事实,同时,通 过田苏菲、王葡萄、竹内多鹤这些女性生命历程的演绎与变迁来展示文本的叙述与本 真的历史的复杂关系。 2、2、新移民题材小说 和早期移民主题不同的是,严歌苓已从“乡愁” 、 “思乡”主题转向对离家去国后 生活经验、文化经验受到震撼冲击后生发出的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与构建。 随着身份认同、文化视野、视点和经验的发展变化,出国定居他乡的华人作家几 乎或多或少产生了一种新的审视“我”与“他” 、 “自我”与“世界”的看法。佛斯特 说过: “如果小说家以不同的方法去看自我,他也将以不同的方法看他的人物,于是 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自然而生。 ” 2 1)早期移民血泪史与当代移民屈辱史:身份的逐渐认同。初到美国的严歌苓内 心充满了苦闷与挣扎,文化背景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让她极力在文本中寻求一种认同 感。如少女小渔 、 红罗裙 、 扶桑 、 魔旦 、 太平洋探戈 、 拉斯维加斯的谜 语 、 女佣 、 阿曼达 、 簪花女与卖酒郎 、 橙血 、 方月饼 、 家常篇 、 风筝 歌 、 海那边 、 栗色头发 、 茉莉的最后一日 、 女房东 、 抢劫犯查理和我 、 青柠檬色的鸟 、 失眠人的艳遇 、 学校中的故事 、 冤家 、 约会 、 馋丫头小 1王小平: 历史记忆与文化身份:论严歌苓的“穗子”书写 , 华文文学2006(2) 2佛斯特: 小说面面观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146 3 婵 、 少尉之死 、 我不是精灵 、 无非男女等。这些作品既叙述了早期移民的艰 难历程,同时描述了当代移民的奋斗挣扎。从严歌苓早期留学美国到后来定居美国到 近年出使非洲,这个过程让她逐渐认同了自己的身份。在出使非洲后,严歌苓的小说 人物大多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过去的“他者”变成了现今的非洲的“他者” ,这个 “他者”更多带有一种自信、自豪和自我优越感。 2)第三世界的“他者” :崇高的地位与优越的施舍。严歌苓出国之后,文化视野、 价值判断和人生体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非洲专辑”系列作品便是最好的证明。 集 装箱村落中的麦克李是中国男人,娶了一位美国太太。在出行途中,麦克李遇 到了玛莉亚集装箱村落的本土女孩。当得知自己被麦克李赏识后,玛莉亚一直 期待着能够被他带到美国。自那次相遇后,玛莉亚把李先生当作心中的神和希望。然 而在离开此地之后,麦克李早已将这个女孩遗忘,而可怜的女孩却一直将他铭记于 心。 苏安梅讲述了有着白人和黄种人血统的同名主人公苏安梅总是不被人注 意,因为她确实长得不漂亮。虽然她被一个 63 岁的白种老男人伤害,但是只要这个 白种老男人给她一点点施舍,她都会轻易为之动心。可是,当一个真诚的黑人小伙子 向她求婚时,她却暴虐地对待这个可怜的人。 热带的雨则讲述了充满了仁爱怜悯 之心的婷婷海德跟随丈夫一起来到非洲,在这里,她多次资助一个可怜的孩子,最 终这种“另类”的怜爱暂时战胜了其他人的仇恨与妒忌。这个时期的中短篇小说从不 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中国和欠发达国家的交往, 这其中固然充斥着文化的怜悯、施舍、救赎等内涵,在这一内涵的背后究竟存在什么 呢?这其中的入侵和救赎对当地人的生存与心理又造成了哪些影响呢?面对弱势的 非洲,我们总是充满怜悯的,严歌苓笔下的受了异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逐渐成为了 非洲的“他者” , “他者”的入侵,实质上是外来文化的逐渐渗入,这些看似无意的闯 入者,实则都让这平静而趋于死寂的世界激起了一些浪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严歌苓的研究是个热点。而对其短篇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 第一,从女性的书写策略入手,针对严歌苓的长篇和短篇,共同探究了严歌苓在 文本中常体现出的雌性主题,从对女性的雌性特质的本身体现、雌性对女性本身自由 和完美人性的向往、 雌性与伦理道德的纠葛等方面来表现严歌苓对女性的叙事立场和 叙事视角的坚持以及她独特的个体体验和价值取向。 最终由此探询严歌苓的女性写作 在当下的意义及其走向。如:付立峰:论严歌苓的“母性”叙事 华文文学;林 翠微: 百年良妓的凄美绝唱严歌苓扶桑女主人公形象的文化意蕴华文文 学;李培: 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华文文学等。 4 第二,人性是许多作家一直在探究的话题,严歌苓也不例外。所以很多研究者就 严歌苓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展开研究:其作品褪去了宏大的历史背景,而从具体人物 的经历和心灵体验出发,从而展示出青春理想激情被特殊的年代所湮没,最终变异扭 曲或者灭亡。 从大的政治历史环境的影响下探寻社会对人性的摧残以及严歌苓笔下的 女性在那个年代的心灵历程和个体体验,由此生发出更多的思考:每个不同的个体在 那个复杂多变的政治年代是如何生存的?政治历史到底对人性有多大的伤害?人性 的迷惘甚至堕落是否会成为人性在社会、 历史环境变迁中的终极归宿呢?这些研究篇 目有李燕严歌苓白蛇:“文革”书写的独特文本名作欣赏;肖宁善与恶的 统一体华文文学;胡静关于生存与人性的对话对严歌苓无出路咖啡馆的 一种解读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等。 第三,自新历史主义思潮诞生以来,民间历史和边缘历史越来越被作家和研究者 关注。严歌苓在文本中塑造了许多边缘人物,有处在政治最边缘的知识分子、有处于 社会最底层的妓女、 有徘徊于国度边缘而努力挣扎着生存的艺术家这些边缘人物 的生存命运、他们的社会地位、渺小的生命、真切的情感共同构成了故事能够得以展 开的主要线索。这些人物多处于一种尴尬的、非常态的、极度恶劣的环境之下,甚至 可以说生存于夹缝之中, 这种状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种卑微细小的、 肮脏污浊的、 甚至是完全被人们忽视的底层的生存状况。 这些边缘人物群像因为政治环境或是移民 的生存状态而呈现出百态:他们或是自暴自弃、或是消极阴郁、或是迷惘混乱、或是 苦闷绝望, 当然, 其中不乏积极向上、 乐观而充满希望之人。 研究者就此点展开探究。 不可否认的是严歌苓笔下的边缘人物群像为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与探索。 研究 篇目有汤拥华文化边缘的言说与抉择严歌苓小说论华文文学;黄玉梅在跪 着宽容世界解读严歌苓笔下的边缘女性形象作家等。 第四,在华文文学这个大的研究背景之下,许多研究者肯定了严歌苓在新移民小 说在创作上的创新与突破。从她在作品中反复呈现的想象与思考,从她对笔下的几代 移民生活的再现和重构,从她对中西文化交杂的理解与省思,从她以全新的视野回顾 祖国那段复杂的历史等方面来共同探讨其新移民小说中那难以言说的情怀。 主要篇目 有高侠站在中西文化语境的交接地带论严歌苓小说创作对理性美的自觉追求 当代文坛;葛峥夹缝中的应变与生长严歌苓小说之新移民形象评析河南社会 科学;方芝燕多棱镜像营造的跨文化景观英国情人与扶桑之比较南 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第五,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有评论者认为严歌苓的小说创作在“文字上浸染了 西方小说的细腻和情绪张力, 在叙述方式上力求奇诡而又具有东西方共通性的沟通效 5 果。 ”1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严歌苓单篇小说入手,研究其叙事视角,或者探究其叙事策 略,亦或是对某篇小说中的叙事进行解读,我们在承认这些成就的同时,必须要看到 研究界很少有对其小说的综合性的叙事解读。 尤其是对其所有小说进行梳理后再对其 叙事艺术的探讨,结合其成长经验和心路历程,这一点尤为重要。目前研究界关于严 歌苓叙事上的研究的主要篇目有朱青虚实相间的叙述方式严歌苓小说文本管 窥名作欣赏;姚国军刷新“历史记忆”的方式论金陵十三钗的叙事艺术 名作欣赏;姚晓南 “找寻一种方式让别人懂你”严歌苓小说扶桑的叙事解 读名作欣赏;毛尊 扶桑的叙事魅力名作欣赏等。 第六,随着严歌苓的多部作品被拍成了热播电影电视剧(如: 天浴 、 少女小 渔 、 一个女人的史诗 、 小姨多鹤等,她还参与编剧电影梅兰芳等) ,有研 究者把研究范围锁定在了其电影叙事上。 除了单个的篇目专门就严歌苓的小说与电影 关系的探讨,如:王冠含严歌苓小说中的电影元素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孙 晓虹舞文弄影的艺术景致严歌苓小说创作与电影艺术关系探微忻州师范学院 学报。还有一些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中队这个问题有所体现,这都表明严歌苓在当前 受到了学界的重视与得到相关肯定。 综上所述,就叙事方面而言,到目前为止,缺乏统一的关于严歌苓中短篇小说的 综合研究乃至叙事视点、叙事策略、叙事立场的变化所引发的深层次的问题的探究。 所以, 本篇文章将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全面系统地研究严歌苓中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文本细读法。以文本为本,从文本出发,将文本自身的价值放在首位。结合时代 背景与作者的生存环境,大力挖掘作者的个性与独创性。并且在认识文本首要价值的 同时,还要寻找“文本细读”中的关键点,探究到文本中的内部矛盾、悖反与症候之 处,从而进行分析。 2那么本论文将结合严歌苓从创作之初到现在发表的中文短篇小 说,在进行深入细读和研究之后,就叙事层面来展开自己的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 文献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所能够找到的资料,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本着真 实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充分性的原则,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完整而深入的认识的方 法。本文的撰写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严歌苓自身的著作、有前人对严歌苓研究的著 作、有中国知网上可查到与严歌苓有关的所有期刊论文、42 篇硕士论文、7 篇博士论 文。还将借助工具书或辞典,如中国大百科全书 。 历史分析法。一件事情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严 1姚晓南: “找寻一种方式让别人懂你”严歌苓小说扶桑的叙事解读 , 名作欣赏2005 (13) 2孙绍振: 名作细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 歌苓的小说,无论是其文革小说还是移民小说,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史料基础上展开的 描写, 所以要想探究到其小说的本质必须回归到原有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该事物的产 生和发展。 比较研究法。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比较研究的目的在 于借鉴。 把严歌苓不同阶段的文本进行比较、 把严歌苓同一阶段的不同文本进行比较、 把文本中的相似点拿来比较、把不同评论家对严歌苓的评论拿来比较,尤其还要注意 严歌苓本身的中西文化视角,再结合文本,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借鉴其优点和有 规律的部分,作为自己对严歌苓研究批评的蓝本。 身份研究和性别研究。考虑到严歌苓的新移民身份和女性身份,本文的研究将注 重文化身份的研究和性别的研究。 “文化身份”命题是目前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 题。一些学者们认为: “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具有跨国别、跨地 区的特点,如若有意识的将海外华文文学置于跨文化的视野中,将会获得一种整体的 比较感,而这种整体感的核心是其文化内蕴” 1所以,要综合严歌苓的特定身份和性 别,这样才能更加理解其作品的内蕴。 叙事学研究方法。对叙事文内在的形式的科学研究,以科学的理论剖析严歌苓的 作品。本文主要会用到叙事学中的叙事视点、叙事策略、叙事立场,并根据上述几点 最终得出严歌苓的叙事所产生的叙事效果这样的结论。 新历史主义。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新历史主义成为了一种思潮,野史、民间历史 以及边缘历史逐渐走进了研究者的视野和研究范围并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于是在接受 了这样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并赴国外继续深造后, 在自身经历了这样一个边缘身份的体 验后,严歌苓进入了这样一个新兴的写作领域。那么,这样一种理论也将有助于我的 论文写作。 1刘俊峰: 期望超越(2000.11)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 作品研讨会综述汕头大学中文系. 中 国文学网 7 第一章 严歌苓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严歌苓小说的一个叙事基点就是要揭示生存与人性、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及其 意义。在她这些年的创作生涯中是如何凸显这种人性的呢?或者说,为了实现这一意 图她采取了什么样的叙事策略呢?综观其小说创作, 这种叙事策略是否一成不变?亦 或是有哪些变化呢?我认为,以下各个方面值得引起注意。 第一节 第一节 叙事视点的设置 视点也可以说是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本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 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1而叙事学中的叙事视点一般都 分为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三种人称型。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珀西卢伯 克在他的小说写作技巧中谈到: “小说技巧中整个错综复杂的方法问题,我认为 都要受角度问题叙述者所站位置对故事的关系问题调节” 。 2就视角而言,严 歌苓很重视视角在小说中的运用,她说: “学校里常教我们用视角 ,在视角的来回 穿梭中获得语言的美感” 。 3所以严歌苓在实际的运用当中会很注意叙述的视角。她的 短篇小说不是单一地采取哪种聚焦方式, 而是根据小说中叙述者和人物的共同感知和 认知来达到叙事的效果。 一、 “文革”题材小说的三种视点 1、出国前作品中战士、知青的叙事视点 严歌苓出国之前创作的长篇小说,如绿血 、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 、 雌性的 草地等多取材于与自己紧密相连的军旅生涯或是所见所闻的知青生活。所以,她大 多以女兵的视角或是女知青的视角这种带有身份的女性视角来叙述文本。玛乔丽博 尔顿曾经说过: “故事不能自我讲述,不论谁讲故事,为了达到讲述的目的,他总是 站在一定的相关的位置才行。 ” 4 一个女兵的悄悄话讲述了部队文工团里出身不好的一个女兵陶小童为着那 个年代的某种所谓的信仰拼命改造自己,想要做到当时的“高标准”这样一个关于理 想的奋斗的过程。虽然最后改造成功了,但是陶小童已不明白自己到底是谁?这是对 荒谬时代女性的个体生命成长经验过程中的一种透视。但是作者不受限制于此,她时 1胡亚敏: 叙事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19 2卢伯克: 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4:180 3转引自詹皓.严歌苓: 我怕累死在好话里见于新闻晚报2002.10.25. 4玛乔丽博尔顿: 英美小说剖析林必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8:41 8 常将叙述者“我”介入文本中的情节,这个“叙述者”热衷于自我言说。在这样一个 自我诉求的过程当中能够鲜明地体现出这位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 这种略显功力的主 体意识的凸显体现出了叙述主体的随心所欲与自由张扬。 雌性的草地是严歌苓出国前夕的一部小说,讲述了文革期间一个女子牧马班 在恶劣的环境中牧马的故事。严歌苓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这种全知视角帮助 讲述者完成了她所要承担的任务。要是采用别的视角,比如通常采用的第一人称叙事 的“限制视角”的话,那就很难做到让读者完全了解文本。小说从各个角度,讲述了 小点儿、沈红霞等人的故事,在雌性的草地中,我们会时常会看到,小说是以“知 情人”的身份和语气来讲述这个发生在草原上的故事。 “假如说以后的一切都是这个 批军雨衣的女子引起的,你可别信。正像有人说到处有人讲这女子的坏话,你可 别信。正像她说她自己刚满十六岁,是个处女,这话你千万别信。你要信了,就等于 相信这枚雪白的头盖骨确实空空荡荡, 里面并没有满满地盛着灵魂。 ” 1小说貌似 “我” 与“你”的对话,实则“我”在对这个故事娓娓道来。在后面的讲述当中,基本上用 的是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但是于此中,却时常传来叙述人的声音: “我没能安慰她, 虽然我不尽然相信定论。她活着还是死了,我也被困在这个问题上了。 ” 2与许多知青 小说不同的是, 雌性的草地并没有明显的批判政治和历史的倾向,没有指责文革 的错误,也没有赞扬牧马女子的卓越,更没有包含以往那些知青小说中一味地去为知 青说话的激情。这其中包涵的,是作者那种对人这一个体生命价值的反思,对人的本 性的深沉思考, 以及她对那个驾驭了这个 “女修士般的” 女子牧马班 “红色种子” 、 “理想之花”这么一个独特而荒谬的群体与阶层的批判,更有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对 政治的追问。这其中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反映当时历史下的神圣与荒诞、忠诚与无知并 存的现象。 2、2、九十年代知识分子视角的延续 九十年代出版的天浴描述了文革晚期知青文秀跟随老金牧马,文秀为了寻求 回城机会而不惜出卖自己的贞操最终被骗, 而老金在同情与仇恨的驱使下, 杀死文秀, 自己随之殉葬。严歌苓曾说过“这部作品创作于自己到美国后第七年,当时的故事脚 本来自于自己所听到的关于朋友的姐姐在文革中的悲惨经历, 创作过程反映了作家当 时内心对祖国文革的一种控诉。 但是, 时过境迁, 自身的态度和思想发生了一些转变, 毕竟,往日和童年在记忆中总能留下甜美的东西,而沉静的思索和成熟的阅历逐步使 自己的视阈跳出了原有的局限。 ” 3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小说虽写文革,但它以抽象的 1严歌苓: 雌性的草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1 2严歌苓: 雌性的草地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82 3张琼: 此身彼岸严歌苓复旦讲座侧记 , 华文文学2004.6. 9 方式描写了文革的种种经历以及文秀所受的不公待遇。没有太多的政治渲染,只是以 一个女孩在文革中的遭遇来揭示人性中的罪恶和肮脏、善良和纯洁。小说采用的仍然 是传统的非聚焦型视角,但是已明显不同于出国前的文革题材作品,少了叙述者的声 音和评论,更多是留给读者深刻的思考。 白蛇的叙事独具特色。杨义曾说过: “独特的视角,可以产生哲理性的功能, 可以进行比较深刻的社会人生反省。 ” 1本篇小说的特色在于严歌苓选择从以下几个不 同的视角来阐释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传奇的故事中又有新奇的解构,小说中有 官方版本、民间版本、不为人知的版本这三种叙述并存交错。每一个人物都站在自己 的角度去叙述舞蹈演员孙丽坤与徐群珊的故事, 而每种版本里同时也包含着孙丽坤自 己的叙事视点。归根结底,无论其它几种版本讲述得如何悬秘,只有孙丽坤本身的心 路历程与徐群珊的个体经验才能揭示故事的真相。 严歌苓通过孙丽坤的视角来真实重 现那段众说纷纭的历史情境, 并由孙丽坤与徐群珊的视角与官方和民间的视角的强烈 叙述对比来表达自身对政治、历史、官方、民间、个体那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小说中所谓的“可靠叙事”与“不可靠叙事”交织成故事的脉络,从而产生一种神秘 的、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并展示出沉重的历史、复杂的世态以及坎坷的命运。为什 么有官方版本、 民间版本及不为人知的版本呢?为什么针对同一个故事版本与版本的 内容却大相径庭呢?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更为深刻的思考。严歌苓也在思考,她所要揭 示的并非这简单的不同, 而是那丰盈交错的叙事之下的政治漩涡中复杂的历史与虚幻 的民间表象对女性心灵史、对知识分子灵与肉的折磨摧残,从其真实的叙述中透视出 严歌苓对历史的反思与重构。 3、3、二十一世纪初期的多重视角 2005 年,严歌苓出版了穗子物语系列小说,这部短篇小说集主要讲述了少 女穗子的成长经历。严歌苓根据小说篇目的排列,讲述了“穗子”这一少女在“文革” 中成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者可以说“穗子”就是故事中的直接参与人。在这系列 小说中, 严歌苓仍然以她独特的女性体验, 有时以 “我” 来叙述, 有时以第三人称 “她” 或穗子的叙述视角来展示作品,但显而易见的是, “我”与“她”与穗子都带有作者 本人的影子, 而作品则始终保持着第一、 第三人称的非成人叙事视角。 在这些短篇里, 严歌苓在设置叙述者不断回顾大陆经历的同时,以现有的经验视角逐渐展开,在巧妙 地运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同时,其实是展示了其中的的双重视角。在字里行间, 我们能够体会到穗子的视角在不断地转换和交替着,又时常重叠出现,一会是穗子当 初的行为,一会又是穗子的反省,这里,正可以侧面体现出那个时代的荒谬,而时代 的荒谬又直接影响了穗子愚蠢的行为,最终表达出作者对那个年代的隐痛。其实这个 1杨义: 杨义文存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7 10 穗子身上,带有严歌苓本人的色彩, 1一部分是根据那个时代的严歌苓的记忆,还有 很多是听别人说的故事,这些共同构建了她的印象。虽然是以第三人称穗子的视角去 看待事物,但是“成年的我”这个叙述人却时常出现在小说当中,当“我”看到故事 中的穗子和伙伴的那些积极的、消极的、正义的、非正义、机智的、愚蠢的、幼稚的、 老成的事件时, 由无能为力到发一声感叹, 这一声叹息里有太多的无可奈何, 剩下的, 也只能继续旁观。在这个系列的小说中,身处异国他乡的作家,总是在寻求一种身份 的认同, 如何在异质文化的体验中追寻到身份的认同呢?也是在这个不断的追寻与回 顾当中,作家不断反思、解构与重构。期望找寻到一种新的、积极的方法。从严歌苓 的叙事方式上, 我们可以感到到文本反映出作家来到美国后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变 化和所受到的影响。 这种叙事以由出国前的自我言说转向了出国后回望祖国的冷静思 考、甚至是一种自我反省式地叙述。 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都是以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 她们属于边缘女性。 第九个寡妇从王葡萄这一混沌不知但又心如明镜的人物视角 去看待发生在身边的一切,她的视角历经五十年,从她这个小人物的眼睛里,我们看 到了变幻无常的大世界的本真。 小姨多鹤中的多鹤对中国的历史政治更是一无所 知,她知道的就是照顾孩子和丈夫,尽好一个母亲和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历史的 风云仍旧没有眷顾她,她的懵懂无知的视角里正好展现出这一历史本来最真实的面 目。新历史主义的渗入,让我们解读文本时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严歌苓在爱犬颗勒里采取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她将颗勒的视 角掺入文本当中,产生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严歌苓说过: “把幼犬和一群少男少女 的心理混淆,使彼此的感情呼应,使他们互为投影,让狗的经历成为年轻士兵经历的 寓言,说出它的故事的同时,也说出了他们的故事。 ” 2从小说的动物的视角看去,感 觉是那么的混沌和稚嫩,那群年轻的士兵们,在经受愿望落空的洗礼后,最终走向现 实和成熟。 二、移民题材小说的三种视点 1、出国初期小说的移民视点 1989 年,严歌苓来到美国,在留学期间,她创作了一批反映华人移民初到美国 艰难的生活和生存的小说, 如 少女小渔 、 海那边 、 红罗裙 、 抢劫犯查理和我 、 栗色头发 、 方月饼 、 女房东 、 学校中的故事 、 失眠人的艳遇 、 橙血 、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等。 “她笔下的人物最初怀揣着美好的希望,满心向往着彼岸 的新世界,追求经济上摆脱贫穷落后,政治上的自由民主。他们义无反顾、顽强坚韧 1严歌苓: 穗子物语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严歌苓: 犬之初,人之初 , 当代作家评论2004.155-156. 11 地挣扎,试图在新的天地中扎根生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海外世界的认识 渐渐清醒,其实空间的改变无助于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 1就叙事类型而言,这一时 期的作品大部分为第三人称叙事,采用的也是一种零度聚焦的视角类型。这“上帝的 眼睛”能够洞察周围的一切,以这样一种视角来叙事,更能够阐释出严歌苓这一阶段 的身份体验。 严歌苓一直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将自己移植于美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在始 初,这是一种断裂的“嫁接” 。正是这一段痛苦的磨砺与艰辛的经历,使得作者本人 在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边缘状态,于是附诸她笔端的人物也多以边缘人物为主。 “到了一块新国土,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新鲜的。即便遥想当年,因为有了地理、时 间,以及文化语言的距离,许多往事也显得新鲜奇异,有了一种发人深思的意义。 ” 2 正是在这种双重文化视野之下,她的作品开始出现了不同以往的风格,并呈现出多样 性。严歌苓在少女小渔编后记中说: “像一个生命的移植将自己连根拔起, 再往一片新土上栽植,而在新土上扎根前,这个生命的全部根须是裸露的,像是裸露 着的全部神经,因此我自然是惊人地敏感。伤痛也好,慰藉也好,都在这种敏感中夸 张了,都在夸张中形成强烈的形象和故事,于是便出来一个又一个小说。 ” 3坎坷的经 历造就经历丰富神经敏感的作家,而敏感的作家造就同样敏感的作品,反映在其中的 人物自然难脱敏感之性情。所以,那时的她大多写边缘人,而这自然地使得作者使用 第三人称的叙事视点,更多的是审视他人的生活与命运,更多的是保持着叙述边缘人 故事的心态。而曾经在国内那自我诉求的强烈愿望,也暂时隐藏于内。 少女小渔讲述了小渔和男友江伟到美国后生活学习异常艰难,为了能够得到 绿卡留在美国,江伟把自己的女朋友小渔以 15 万元的价格“出让”给一个落魄的 意大利老头,让他们假结婚后一年再离婚。小渔有着严歌苓笔下众多女性的隐忍、坚 强、善良、宽容与豁达,她接受了这一“出卖”事实,完成了这一交易。 4无论是对 江伟还是对老头,她都保持着那母性的善良与敦厚。 拉斯维加斯的谜语以接待赴美考察团的接待人“我”的身份讲述了国内一位 大学教授老薛来到美国后的落魄人生。 “我”是故事中的人物,也是故事的叙述者, 以“我”的眼光去看待这个国内风光无限的教授出国后本能的欲望和自我诉求相碰撞 而变异的过程,展示得更多的是同情与深思。无止境的赌博方式预示着教授国内的生 活轨迹,赌博本身又代表着西方文化,两者不停纠结与碰撞,最终老薛本人成为了一 1刘勇主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504. 2严歌苓: 约会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308. 3严歌苓: 少女小渔台湾版后记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271. 4严歌苓: 少女小渔 , 严歌苓文集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12 个矛盾存在着的“拉斯维加斯的谜语” 。 簪花女与卖酒郎讲述了来自山东的女孩齐颂初到美国,一次偶然的机会,她 遇到了酒店里卖酒伙计卡罗斯, 这是一个墨西哥男孩。 两人互生情愫, 彼此爱恋。 但因为语言不通, 对于卡洛斯流利的英语提问, 齐颂只能模模糊糊地用 “yes” 和 “no” 来回答,这种言语的无法沟通却达成了两人之间某种默契,也正是这种默契将两人的 内心拉拢了距离。然而命运弄人,姨妈背着齐颂,将她卖给了他人,以此换来一笔不 小的费用。齐颂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是失语的,她的命运注定被人掌握与蹂躏。短暂的 邂逅最终拧不过姨妈的强势,齐颂还是走了,纵然恋恋不舍,仍旧失去了爱情。 2、90 年代中后期的双重移民视点 经历了异国文化的冲击和熏陶, 严歌苓关于移民题材小说的叙事视点由第三人称 转向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的相互交杂的双重视点, 这种双重视点的并存带给了我们 强烈的视觉与文化冲击。 1996 年出版的扶桑 ,以第五代移民“我”的口吻讲述了一百多年前被拐卖到 美国旧金山的中国女子扶桑的故事。来到异国他乡,扶桑做了妓女,这位与众不同的 女子与白人少年克里斯、集英雄与恶霸一体的中国男子大勇之间都发生了爱情故事。 故事中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多重叙事视角相互杂糅, 轮班上场。“你” 、“我” 、 “他”的交换使用甚至是同时出现使得小说叙事视点的不固定和新颖。虽然几种叙事 视角并存,但也有主次之分。第三人称叙事是主叙事, “我”偶尔发表评说,进入了 故事空间, “我”可以与人物对话但是从不直接参与事件,这为“你”的存在留下空 间。 “你”的叙事在某种程度而言可以提升故事的真实空间,让读者更加能够相信故 事的事实,是增强故事真实性的佐证,同时也补充了“我”所不能表达的部分,这样 使得小说更加完美与详尽。小说在表面上的叙事冷静而平和,其实其中暗含着激情与 冲动,这种激情与冲动就在冷静的叙述与平淡的叙事中渲泄而出,最终达到高潮。严 歌苓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偶尔会停下来插入叙述者“我”的思想与话语: “我们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动策划专员工作总结
- 气管切开的患者如何护理
- 护理人的初心和使命
- 酒店客房年终总结报告
- 根尖周炎护理查房
- (2024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3.1数据的收集(1)课件
- 零售药店工作总结
- 音乐老师工作汇报
- 护理培训质量检查记录
- 事业单位安全培训课程课件
- 大学门户网站及站群管理系统规划与建设指南
- 中学生青春期恋爱教育主题班会
- 叙事护理案例汇报
- 2025年广东省中考地理试卷(含2025年答案及考点分析)
- 债务加入还款协议书
- 《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课件-任务2 比亚迪E5电机驱动系统构造与检修
- 2024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 年版2025年01月修订)-(2025 0323)
- 派单业务合同模版模板
- 2025年体育与健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综合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4装配式碳纤维增强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建筑构造
- 文化传媒公司抖音代运营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