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摘要:假设句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主观假定性、对比性、指称性和论断性。主观假定性不等同于非真实性或非现实性。它比非真实性或非现实性的语义内涵更为丰富。对比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对比和可能世界与可能世界之间的对比。对比性来源于主观假定性。条件分句的指称性来源于假设句的论断性。关键词:假设句;主观假定性;对比性;指称性;论断性假设句的语义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主观假定性、对比性、指称性和论断性。假设句表达的是假设性虚拟范畴,是在某一主观假定条件下所能产生的结果,因此假设句都具有主观假定性。主观假定性不等同于非真实性或非现实性。它比非真实性或非现实性的语义内涵更为丰富。“如果VP”的语义内涵不是“非真实VP”,也不是“非现实VP”。“如果我去”并不是“我没去”,也不是“我不去”,而是主观认定某一非现实或非真实情境为真实,即“以非现实VP为真实”或“以非真实VP为真实”。可以表示为“主观性真实非现实VP”或“主观性真实非真实VP”。“主观性真实非现实VP”即可能假设,它的主观假定性低,“非现实VP”一般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主观性真实非真实VP”为违实假设,“非真实VP”与事实或事理违背,说话人主观认定其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由于非真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非现实,我们可以用“主观性真实非现实VP”来概括假设条件分句的语义特征。有时候,假设句的条件分句可以是已知的事实,这时候,似乎不存在主观假定性。例如:(1)甲:我决定明天不去公司了。乙:如果你不去公司,那我们就去春游吧(2)甲:外面下雨了乙:如果下雨了,那我们就别出去了。(3)甲:我昨天没去图书馆啊?乙:如果你没去,那我看到的会是谁?例(1)中,乙在甲已经告知其不去公司的情况下,仍然说“如果你不去”,似乎并没有主观假定性。但其实甲乙双方所谈论的是未来的事情,甲是否去公司并未成为既定事实,因此乙所说的话仍然是一种主观的推测,说的也是一种可能性。只不过这种可能性极有可能成为现实。这个句子具有较弱的主观假定性。例(2)谈论的虽然是当时的事情,但是很明显,乙并没有看到下雨的事实。如果乙已经看到了下雨的事实,那他绝不可能说出“如果下雨了”的话来。因此这个句子也具有主观假定性。例(3)谈论的是过去的事情,而且甲已经将其没有去过图书馆的事实告诉了乙,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不应该再有任何的主观假定性。但是,在这个对话中,其实乙对于甲所陈述的事实并不确定,“如果你没去”是一种姑且认定的假设。因此,此类句子仍然具有主观假定性,也是可能假设的一类。假设句的另一个语义特征是对比性,这种对比性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可能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对比和可能世界与可能世界之间的对比。假设句的对比性在排比形式的对比句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例如:(1)主尊贵之,则恭敬而僔;主信爱之,则谨慎而嗛;主专任之,则拘守而详;主安近之,则慎比而不邪;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主损绌之,则恐惧而不怨。(荀仲尼)(2)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广施,贫则用节。(荀仲尼)(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离娄上)(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离娄下)例(1)中,“主尊贵之、主信爱之、主专任之、主疏远之”等都是假设的情形。各个分句都在前句提出某种可能的假设,后句说明在此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措施。这种句子由于采取了排比句的形式,其对比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对比属于可能世界之间的对比。例(2)的“财利至、福事至、祸事至”及“富则,贫则”与此相仿。不论在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中,这种排比形式的假设句都不乏其例。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对比性是由排比句式带来的,与假设句无关。但是,当假设句不采用排比形式的时候,很多假设句仍然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对比性。例如:(1)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国周语)(2)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左僖23)(3)如果你下岗了,你将如何对待?(4)我们认识到,对于这样的学生,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非常重要,如果你再给他们教授更多的数学之类的课程,那么你就不是在培养管理人。(5)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最想做什么?“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是一种可能性,说话人将这种可能性与现实世界对比。“公子若反晋国”也是一种可能性,说话人将这种可能性与另一种可能性即不能返回晋国相对比,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一句之前加上“公子若不得反晋国,则不论也”之类的话。其余几例类似:“如果你下岗了”是与现在的未下岗相对比的;“再给他们教授更多的数学之类的课程”是与“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相对比;“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是与事实上的明天不可能是世界末日相对比。任意一个假设句都是对可能世界的一种虚拟。说话人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虚拟,是为了说明在某种特定的虚拟的条件中会有怎样的结果,以此与现实世界或别的可能条件下的情况相对比。因此,假设句对比性的根源在于其虚拟性,而虚拟性是假设句的本质特征。如果一个句子没有虚拟性,那么它就不能纳入假设句的范畴。对比性也应看成是假设句的本质特征之一。假设句前件的VP具有指称性。这一点姚振武(1998)已经指出。他认为,“分句一般总是谓词性的,并且相当一部分同时也是陈述性的。但是,有些分句,例如,以“因为”、“假如”、“即使”、“为了”等连词引导的从句以及表时间的从句,往往是指称性的。如:(1)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我们没去颐和园。(2)假如明天下雨,那我就不走了。(3)即使他有错,你的态度也不好呀!(4)为了做好工作,他经常忙到深夜。(5)我刚走进教室,铃响了。例(1)表原因,可看作是对“因为什么”的回答。例(2)表假设,例(3)表让步,让步其实也是一种假设,因此二者实可归为一大类,即都是“假设出现某种情况”的意思。例(4)表目的,可以看作是对“为了什么”的回答。例(5)可看作是对“什么时候”的回答。这些分句,语法上虽然是谓词性的,但语义上都事物化了,是指称性的。值得注意的是,例(1)和(2),即便把“因为”“假如”去掉,该从句的性质也没有根本的变化,仍然是指称性的。区别只是,有了连词,指称的意味更显豁些。这一事实说明,对于某些指称性分句来说,连词不是非有不可,其指称性从根本上说是在另一分句的语义制约下获得的”。我们认为,假设句前件的指称性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某些语言可以用名词作条件分句,这证明了条件分句的VP与名词具有相通之处。我们认为,这种相通之处在于条件分句中的VP具有指称化的特点。因此在某些语言中,通常表示指称的名词可作为假设句的条件分句。第二,条件分句可以在VP之后加上表示自指的标记“者”,例如:(1)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公治长)(2)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大略)(3)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左宣15)近现代汉语中的“的话”也有自指的作用,经常用于假设句的条件分句末,例如:(1)你不去的话,我也不去。(2)人死了的话,我唯你是问。这里的“者”和“的话”都可以去掉,意思不变,只是去掉之后,条件分句的VP就由有标记的自指变成了无标记的自指,试看下面的变换: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若鲁无君子,则斯焉取斯义胜利者,为治世=义胜利,为治世=若义胜利,则为治世你不去的话,我也不去=你不去,我也不去=如果你不去,那我也不去人死了的话,我唯你是问=人死了,我唯你是问=如果人死了,我就唯你是问既然左列的带有自指标记“者、的话”的VP具有指称性的特点,那么中间一列和右列处于相同句法结构中而不带自指标记的VP和“介词+VP”也应该具有指称性的特点。第三,具有指称性的“N之VP”和“其VP”结构也能充当假设句的条件分句。“N之VP”之例如:(1)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珪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珪。(书金媵)(2)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书盘庚)(3)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书-洪范)(4)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阳货)(5)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左宣12)(6)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左僖33)(7)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左成3)“N之VP”之前可以有“若”作为条件引导词,例如:(1)若事之捷,孙叔为无谋矣。不捷,参之肉将在晋军,可得食乎?(左成3)(2)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益(左昭26)“其VP”之例如:(1)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左僖9)(2)则输之,则君之府实也,非荐陈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左襄31)(3)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礼檀弓下)(4)其如是,孰能御之?(孟梁惠王上)(5)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孟滕文公下)(6)上明见,人备之;其不明见,人惑之;其知见,人饰之;其不知见,人匿之;其无欲见,人司之;其有欲见,人饵之。(韩外储说右上)“其VP”之前叶可以有“若、如”等条件引导词,例如:(1)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左成2)(2)若其弗赏,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左昭15)(3)若其不还,君退臣犯,曲在彼也。(左僖28)(4)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左僖28)(5)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子路)(6)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孟尽心上)这里的“N之VP”和“其VP”都是自指化的主谓结构,都可以用作假设句的条件分句,说明了条件分句的指称性。第四,条件分句可以用代词复指。上古用“是”或“斯”,“斯”之例如:(1)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述而)(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论泰伯)(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梁惠王上)(4)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梁惠王下)(5)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滕文公下)(6)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孟离娄上)“是”之例如:(1)若封须句,是崇嗥、济而修祀、纡祝也。(左僖21)(2)若取之,是无申、吕也。(左成6)(3)右师反,必讨,是无桓氏也。(左成15)(4)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左昭19)近现代用“那”,例如:(1)然小弟性命还是小事,若此风声一露,那小姐性命也不可保了。(二29)(2)我若记不的了那书,那玉皇还要我做甚?(醒42)(3)倘若你作的文章不好,反倒不及他们,那可就不成事了。(红115) (4)前面万全山,若遇见个打梦(闷)棍的,那才是早(糟)儿糕呢。(三24)(5)他若是持刀威吓,那就不是侠客的行为了。(同上29)第五,某些条件分句可以分析为判断句的主语。例如:(1)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左成2)(2)若让之以一矢,祸之大者,其何福之为?(左成12)(3)若虚其请,是弃善人也。(左成16)(4)夫诸侯望信于楚,是以来服。若不信,是弃其所以服诸侯也(左襄27)(5)彼若谋害楚国,岂不为患?(左襄28)以上诸例中的语气词“也”和判断词“为”“非”等表明了它们的判断句的属性。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85)是这样定义判断句的:“判断句是用来断定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同属一物,或断定主语所指的人物属于某一性质或种类的。”向熹(1993)的定义是:“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两家的表述稍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判断句的主语必须是事物或者是可以指称的事件或属性。事实上,指称性并非判断句主语才具有的属性,而是所有主语都具有的属性。据曹逢甫(1979)的介绍,E.L.Keenan (1976)谈到主语有三十多个特征,他认为这些特征是普遍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语比宾语及其他成分更具有指称性。只是由于判断句的特殊属性,即,用于断定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同属一物或属同类,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判断句主语的指称性,因为如果判断句的谓语是某一事物的话,和它具有同一性或同类性的判断句的主语也必然是某种事物。如果这个主语是VP,那它一定是指称性的VP。条件分句的VP何以会有指称化的倾向?这种指称化的倾向从何而来?根源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易回答。吕叔湘(1942/1990)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他说:窃谓动词之所表诚为作为,而动词之运用亦复多方。有述事之辞,作为迳接能为,动作之面相显然;有指事之辞,所指为祈使、愿欲、得能、乃至较比、假设、庶几之对象,则其事类皆蓄而未发,浑沦有类名物。在所列的“浑沦有类名物”的“指事之辞”中,假设便是其中之一。吕叔湘先生是在讨论否定词“毋(勿)”的用法时谈到这个问题的。他认为,“用毋之句,其动词皆可作名词观”。陈平(1988)指出:“现代语言学的调查证实,名词与动词存在于古往今来的所有语言之中。就最典型的事物而言,他们都占据一定的空间。行为动作则与此不同,他们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时间方面。”假设句条件分句虽然以VP为常,但其中的VP明显不具有时间性,不会占据时间。因为假设的条件是虚拟的,非现实的,在说话之时,它们只存在于意念之中,因此“蓄而未发”“浑沦有类名物”。本文认为,条件分句VP指称化的根源在于假设句的论断性。从表达功能上来看,假设句不是对事实的陈述(叙述句)或状态的说明(描写句),而是对于事理的论断(论断句)。在论断句中往往需要对事件进行指称,因而论断句中前件的VP大多具有指称性。假设句的另一个语义特征是论断性。根据句子的表述功能,可以把句子分为叙事句、描写句和论断句等几种类型。叙事句叙述事物的动作或变化。描写句描述事物的情状。论断句说明事物的属性或事物之间的关系。论断句一般不用于陈述事实,而用于表示认识的结果。论断句还可以分为两类,即论述句和判断句。论述句用于论述和说明各种关系,如假设、条件、转折、目的、因果等等。通行语法体系中所谓的复句除表示并列、承接、和选择、递进关系的一部分可以归入叙述句和描写句之外,其余绝大多数都可以归入论述句的范畴。假设句是论述句中的一类,具有很强的论断性。假设句从不用于描述事实,只用于论述和判断。注释:本文认为,假设句的语义特征是古今一律的,因此所用例证既有古代汉语之例,也现代汉语之例。现代汉语例证均来自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不一一标明出处。古汉语例证书名一般用简称:尚书(书)、左传(左)、论语(论)、孟子(孟)、(国语(国)、荀子(荀)、韩非子(韩)、红楼梦(红)、醒世姻缘传>(醒):三侠五义(三)、二刻拍案惊奇(二)。此据朱德熙(1988)。用名词化形式表示假设,除汉语之外,还可以在科因耐希腊语( Koin e Greek)和许多汉藏语里找到例证。“筑室反耕”是古人围师久留之法,此句意为:若筑室反耕,则宋必听命。这里的“毋”包括了“勿”。引者注。着重号原文所有,照录。据本文的研究(参见第二章第一节),汉语假设句的条件分句在商代是以用“勿”(或“勿”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弓”)为常的,极少例外。这也可以作为条件分句指称化的一个旁证本文对于句型的划分参照李佐丰(2005)。参考文献: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一一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M.谢天蔚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 (5)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朱德熙关于先秦汉语里名词的动词性问题J中国语文,1988 (2)劳德诺又道:“当时我问师父:林家这辟邪剑法威力很大么?青城派为甚么这样用心修习?师父不答,闭眼沉思半晌,才道:德诺,你入我门之前,已在江湖上闯荡多年,可曾听得武林之中,对福威镖局总镖头林震南的武功,如何评论?我道:武林中朋友们说,林震南手面阔,交朋友够义气,大家都买他的帐,不去动他的镖。至于手底下真实功夫怎样,我不大清楚。师父道:是了!福威镖局这些年来兴旺发达,倒是江湖上朋友给面子的居多。你可曾听说,余观主的师父长青子少年之时,曾栽在林远图的辟邪剑下?我道:林林远图?是林震南的父亲?师父道:不,林远图是林震南的祖父,福威镖局是他一手创办的。当年林远图以七十二路辟邪剑法开创镖局,当真是打遍黑道无敌手。其时白道上英雄见他太过威风,也有去找他比试武艺的,长青子便因此而在他辟邪剑法下输了几招。我道:如此说来,辟邪剑法果然是厉害得很了?师父道:长青子输招之事,双方都守口如瓶,因此武林中都不知道。长青子前辈和你师祖是好朋友,曾对你师祖说起过,他自认这是他毕生的奇耻大辱,但自忖敌不过林远图,此仇终于难报。你师祖曾和他拆解辟邪剑法,想助他找出这剑法中的破绽,然而这七十二路剑法看似平平无奇,中间却藏有许多旁人猜测不透的奥妙,突然之间会变得迅速无比。两人钻研了数月,一直没破解的把握。那时我刚入师门,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在旁斟茶侍候,看得熟了,你一试演,便知道这是辟邪剑法。唉,岁月如流,那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林平之自被青城派弟子打得毫无招架之功,对家传武功早已信心全失,只盼另投明师,再报此仇,此刻听得劳德诺说起自己曾祖林远图的威风,不由得精神大振,心道:“原来我家的辟邪剑法果然非同小可,当年青城派和华山派的首脑人物尚且敌不过。然则爹爹怎么又斗不过青城派的后生小子?多半是爹爹没学到这剑法的奥妙厉害之处。” 只听劳德诺道:“我问师父:长青子前辈后来报了此仇没有?师父道:比武输招,其实也算不得是甚么仇怨。何况那时候林远图早已成名多年,是武林中众所钦服的前辈英雄,长青子却是个刚出道的小道士。后生小子输在前辈手下,又算得了甚么?你师祖劝解了他一番,此事也不再提了。后来长青子在三十六岁上便即逝世,说不定心中放不开此事,以此郁郁而终。事隔数十年,余沧海忽然率领群弟子一起练那辟邪剑法,那是甚么缘故?德诺,你想那是甚么缘故?“我说:瞧着松风观中众人练剑情形,人人神色郑重,难道余观主是要大举去找福威镖局的晦气,以报上代之仇?师父点头道:我也这么想。长青子胸襟极狭,自视又高,输在林远图剑底这件事,一定令他耿耿于怀,多半临死时对余沧海有甚么遗命。林远图比长青子先死,余沧海要报师仇,只有去找林远图的儿子林仲雄,但不知如何,直挨到今日才动手。余沧海城府甚深,谋定后动,这一次青城派与福威镖局可要有一场大斗了。“我问师父:你老人家看来,这场争斗谁胜谁败?师父笑道:余沧海的武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诣已在长青子之上。林震南的功夫外人虽不知底细,却多半及不上乃祖。一进一退,再加上青城派在暗而福威镖局在明,还没动上手,福威镖局已输了七成。 倘若林震南事先得知讯息,邀得洛阳金刀王元霸相助,那么还可斗上一斗。德诺,你想不想去瞧瞧热闹?我自是欣然奉命。师父便教了我几招青城派的得意剑法,以作防身之用。” 陆大有道:“咦,师父怎地会使青城派剑法?啊,是了,当年长青子跟咱们祖师爷爷拆招,要用青城派剑法对付辟邪剑法,师父在旁边都见到了。”劳德诺道:“六师弟,师父他老人家武功的来历,咱们做弟子的不必多加推测。师父又命我不可和众同门说起,以免泄露了风声。但小师妹毕竟机灵,却给她探知讯息,缠着师父许她和我同行。我二人乔扮改装,假作在福州城外卖酒,每日到福威镖局去察看动静。别的没看到,就看到林震南教他儿子林平之练剑。小师妹瞧得直摇头,跟我说:这哪里是辟邪剑法了?这是邪辟剑法,邪魔一到,这位林公子便得辟易远避。”在华山群弟子哄笑声中,林平之满脸通红,羞愧得无地自容,寻思:“原来他二人早就到我局中来窥看多次,我们却毫不知觉,也真算得无能。” 劳德诺续道:“我二人在福州城外耽不了几天,青城派的弟子们就陆续到了。最先来的是方人智和于人豪二人。他二人每天到镖局中踹盘子,我和小师妹怕撞见他们,就没再去。 那一日也是真巧,这位林公子居然到我和师妹开设的大宝号来光顾,小师妹只好送酒给他们喝了。当时我们还担心是给他瞧破了,故意上门来点穿的,但跟他一搭上口,才知他是全然蒙在鼓里。这纨裤弟子甚么也不懂,跟白痴也差不了甚么。便在那时,青城派中两个最不成话的余人彦和贾人达,也到我们大宝号来光顾” 陆大有鼓掌道:“二师哥,你和小师妹开设的大宝号,当真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你们在福建可发了大财哪!”那少女笑道:“那还用说么?二师哥早成了大财主,我托他大老板的福,可也捞了不少油水。”众人尽皆大笑。劳德诺笑道:“别瞧那林少镖头武功稀松平常,给咱们小师妹做徒儿也还不配,倒是颇有骨气。余沧海那不成材的小儿了余人彦瞎了眼睛,向小师妹动手动脚,口出调笑之言,那林公子居然伸手来抱打不平” 林平之又是惭愧,又是愤怒,寻思:“原来青城派处心积虑,向我镖局动手,是为了报上代败剑之辱。来到福州的其实远不止方人智等四人。我杀不杀余人彦,可说毫不相干。” 他心绪烦扰,劳德诺述说他如何杀死余人彦,就没怎么听进耳去,但听得劳德诺一面说,众人一面笑,显是讥笑他武功甚低,所使招数全不成话。只听劳德诺又道:“当天晚上,我和小师妹又上福威镖局去察看,只见余观主率领了侯人英、洪人雄等十多个大弟子都已到了。我们怕给青城派的人发觉,站得远远的瞧热闹,眼见他们将局中的镖头和趟子手一个个杀了,镖局派出去求援的众镖头,也都给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法律问题研究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温度》综合测试试题(解析卷)
- 工程项目工程量计算方案
- 幼儿园游戏观察与指导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
- 达标测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 建筑防腐保温工程成本管控优化方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专题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运动的描述》专题测评试题(解析版)
- 第2课 图像识别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粤科版
- 消防设施系统调试与运行方案
- 零星用工施工方案范本
- 第4章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 2010-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完形填空试题真题及答案汇编
- 安东尼奥高迪设计大师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三册Unit-4-Emerging-Adulthood
- 第四章农产品贮藏实例课件
- 5.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 初中励志英语谚语
- 2023年云南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钢纤维混凝土》课件
- DB37-T 4310-2021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