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成语对比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成语对比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成语对比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成语对比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英成语对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 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睬能 馘日期:。p 年m 7 日 p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沦文 摘要 成语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语言形式,世界上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中大都包 含成语,所以成语是语言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的意义 和价值都是举足轻重的。成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认识凝炼而成的思想结 晶。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语言中的精华和最稳定、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 分。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写照,记录了人类历史和思想的变迁。汉语和英语分 属两种不同语系,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分别体现了两种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 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特点。本文立足于对比的角度,将汉语成语和 英语成语进行对比研究,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入手进一步探求汉英 成语的异同。本文主要从汉英成语的概念及其来源入手,对汉英成语在人文历史、 结构、类型、修辞、功能、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并且探 讨了汉英成语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 汉英成语的特征,而且可以为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可资应用的实践性成 果。 关键词:汉英成语;概念;来源;应用;对比 一 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 o f c h i n e s e e n g l i s hi d i o m s a b s t r a c t i d i o m si saf o r mo fl a n g u a g ew i t hal o n gh i s t o r y , m o s to ft h e l o n g e rh i s t o r y l a n g u a g ei nt h ew o r l dc o n t a i n e di d i o m s s oi d i o m s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i nt h el a n g u a g e w o r l d ,a n d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v a l u eo ft h ea c a d e m i cr e s e a l c ha n d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a l ei m p o r t a n t i d i o mi s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o fc o n d e n s e df o r m e dt h a tp e o p l e p a s st h r o u g ho v e ral o n gp e r i o do ft i m et op r a c t i c e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 tr e f l e c t st h e w i s d o mo fw o r k i n gp e o p l e ,a n di ti st h ee s s e n c eo fl a n g u a g ea n dt h em o s ts t a b l ea n d m o s td y n a m i cc o m p o n e n t l a n g u a g ea st h ec a r r i e ra n dt h ep o r t r a y a l o fc u l t u r e ,i t r e c o r d e dh u m a nh i s t o r ya n dt h ec h a n g eo fp h i l o s o p h y c h i n e s ea n de n g l i s hb e l o n gt o t w od i f f e r e n tl a n g u a g ef a m i l i e s ,r e p r e s e mt h e c h a l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w o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y b a c k g r o u n d so ft h ed i f f e r e n tn a t i o n s ,g e o g r a p h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w a y so ft h i n k i n g ? 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a n ds oo n t h i sa r t i c l ei sb a s e do nt h ec o m p a r i s o np o i n to fv i e v l 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t h ec h i n e s ei d i o m sa n de n g l i s hi d i o m s b a s e do nt l 】l ec u n e m s t a t u sa n dr e s e a r c h 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e x p l o r es i m i l a r i t i e s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sb e t 、v e e n c h i n e s ea n de n g l i s hi d i o m s ,m a i n l yf r o mt h ec o n c e p to fc h i n e s ea n d e n g l i s hi d i o n l s a n dt h e i rs o u r c e st oa n a l y z e ,a n dt h e nt oc o m p a r ec l l i e s ea n de n g l i s hi d i o m si nt h e h u m a n i t i e sh i s t o r y , s t r u c t u r e 、t y p e 、r h e t o r i c 、f u n c t i o n s 、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sa n do t h e r a s p e c t s ,a n dd i s c u s st h ec o n t r a s t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a n de n g l i s hi d i o m si nt h e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 se f f e c t b ys t u d y i n g ,n o to n l yc a nu n d e r s t a n dt h ec h a r 芒呛t e r i s t i c s o fe n g l i s hi d i o m sm o r ed e e p e r , b u ta l s oc a nf m dt h er e s u l t sf o re n g l i s ht e a c h i n ga n d f o r e i g nl a n g u a g et e a c h i n go fp r a c t i c a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c h i n e s e - e n g l i s hi d i o m s ;c o n c e p ts o u r c e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c o n t r a s t i i ,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1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1 ( 一) 汉语成语研究成果1 ( 二) 英语成语研究成果1 ( 三)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成果1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三、研究方法2 第一章汉英成语的概念及来源3 一、汉语成语3 ( 一) 汉语成语的概念3 ( 二) 汉语成语的特点4 二、英语成语4 ( 一) 英语成语的概念4 ( 二) 英语成语的特点5 ( 一) 神话故事6 ( 二) 历史事件7 ( 三) 文学作品7 ( 四) 外来成语7 四、英语成语的来源8 ( 一) 寓言故事8 ( 二) 圣经文化8 ( - - ) 风俗习惯9 ( 四) 古典文学9 第二章汉英成语的人文对比1 1 一、历史背景对比1 l 二、地理环境对比1 2 三、思维方式对比1 3 四、宗教信仰对比1 3 第三章汉英成语的构成及应用对比1 5 一、构成对比1 5 t itti 录 目一 一 n 要mk ls 摘胁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 ( 一) 相加式1 5 ( 三) 交错式1 5 二、结构对比1 6 ( 一) 汉语成语结构1 6 ( - - ) 成语成语结构1 7 三、修辞对比1 8 ( 一) 汉语成语常用的修辞1 8 ( 二) 英语成语常用的修辞2 0 四、功能对比2 1 ( 一) 汉语成语的功能2 1 ( 二) 英语成语的功能2 2 五、语言特色对比2 3 ( 一) 汉语成语的语言特色2 3 ( 二) 英语成语的语言特色2 4 第四章汉英成语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2 5 结语2 8 参考文献j 2 9 致谢3 1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我国的汉英对比研究从马氏文通算起到现在已有1 0 0 多年的历史。它与世界对 比语言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成语研究是汉英对比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 于成语本体的研究主要包括专著、论文、词典编纂三种方式,关注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成 语的界定及特征、成语源流、成语意义、成语内部结构、成语外部语法功能、成语中的 文化、汉外成语对比等几个方面。 ( 一) 汉语成语研究成果 成语在国内的汉语研究中一直都是热点,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二十世纪7 0 年代 末以来,我国的成语研究有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研究成语的专著,大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首先是概论性的。例如马国凡的成语(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 9 7 8 年二版) 、史 式的汉语成语研究( 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 等;其次是专题性的,例如杨戈天 的汉语成语溯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9 8 2 年) 、张拱贵的成语辨正( 北京 出版社,1 9 8 3 年) 等等;最后是普及性的,例如袁林、沈同衡的成语典故( 辽宁人 民出版社,1 9 8 2 年) 、陈日朋、金士杰中国成语故事(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 9 8 7 年) 等等。 ( 二) 英语成语研究成果 英语成语研究的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早期的语言学家对成语的研究 不是很全面只是对成语的来源和表达功用进行综合分类和阐释;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 兴起,语言学家开始用结构主义方法对成语进行研究,尤其是对成语的语境和词汇结构 等方面的研究;2 0 世纪5 0 年代,语言学家开始用转换生成语言学理论来研究成语的深 层结构,尤其是成语的转换能力问题。 1 9 2 5 年,英国语言学家史密斯发表词与成语一书,史密斯也成为早期成语研 究的代表人物。上世纪3 0 年代至5 0 年代,霍凯特在现代语言学教程中全面地、有 深度地总结了布龙菲尔德的名著语言论出版之后布龙菲尔德学派学者们二十多年语 言研究的成果,展示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后期的基本面貌,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广泛 重视。霍凯特在本书巾特别强调了语境的重要地位。 ( 三)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成果 汉英成语对比的文章也有一些,最早的应该足1 9 7 8 年唐仁光发表在厦门大学学 报第4 期上的汉英成语对应问题初探。其后如陈文伯的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外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 9 8 2 年) ,周启强、王莉英汉成语的渊源及其新动态( 湘 潭师范学院学报2 0 0 0 年4 期) 等等。其中陈文伯的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1 9 8 2 ) , 作者着重研究的是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设喻的角度、成语的变异形式、语义或含义的对 应问题,尤其是看似相同但其实质不同的情况,是研究汉英成语对比同类著作中很有影 响的一部专著。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言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成语是一种 特定的语言形式,它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能忠实地反映着民族特别的文化内 涵及其人类的普世价值,所以,通过汉英成语的全面对比分析,可以让语言学习者理解 中西方的民族文化差异,达到语言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从而对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工 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另外,针对目前“汉语热 在全球不断升温的情况,汉英语言比较的研究也已成为 “热点。自2 0 0 4 年1 1 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已有百余家孔子学院遍 布全球4 0 多个国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平台。对外汉语教学任 务艰巨,与对本国人的汉语教学不同,对外汉语教学难度在于它需要认清楚汉语的特点。 通过汉英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把握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而更好地认知和掌握汉语的特点。 汉语成语又是汉语一种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所以,做好汉英成语对比研究,不仅能推 动汉语教学本身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独特的民 族文化内涵。 三、研究方法 汉英成语数量众多,类型也比较复杂。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复杂的成语 现象中寻找出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就是先要确立汉英成语对比的基础,再从 成语的来源、人文特征、构成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对比,最后总结出汉英成语对比 的价值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2 一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汉英成语的概念及来源 一、汉语成语 ( 一) 汉语成语的概念 汉语“成语 在现代汉语词典( 第五版) 中解释为:“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 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旬。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它具有 极强的概括和表现能力,形象生动,寓意深刻。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 不断锤炼,对人类历史经验和文化的高度概括。它简短精辟的文字,表达丰富而深刻的 思想内涵。 其实成语的定义是一个很重要也很复杂的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一些辞书对成语下过 定义。1 9 1 5 年出版的辞源,将成语定义为:“谓古语也。凡流行于社会,可证引以 表示已意者皆是。”1 9 3 6 年出版的辞海将成语定义为:“古语常为今人所引用者日 成语。或出自经传,或来自谣言,大抵为社会间口习耳闻,为众所熟知者。 到1 9 7 9 年 辞海进行了修订。1 9 7 9 年5 月修订的辞海词分册中,将“成语”定义为:“熟 语的一种。长期以来惯用的、简洁的、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 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我们可以从这里分析出成语定义的要点:第一是成语属 于熟语的一种,成语与其他熟语最具区别性的特征是“四字格 ;第二是成语具有书面 语色彩,与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有重要区别,与格言、警句区别不是很大;第三是文 化性、历史性、习用性,这也是成语区别于其他语言形式的显著特征,尽管别的熟语也 有这方面的特征,但程度远远不如成语。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汉语成语下的定义 应为:汉语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相沿习用的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它的基本形式 是四字格。 一般人都认为汉语的成语仅仅是指四字词组,这只是狭义的理解。更有人认为成语 必须是“以单音节构成成分为主”,“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 ,如“外强中干”、“奴颜婢 膝 。如果这样看成语的范围就变得更加狭窄,还必须要把这些形成较晚的,更接近现 代口语的如“万象更新 、“放任自流”等排除在外。史式的汉语成语研究就认为汉 语成语的含义应是广义的:“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定性词组,已经约定俗成,被书面语 所接受了的,就是成语。不管它是谚语,歇后语,还是政治口号、科学术语等等,只要 进入书面语作为固定语运用的,一律总称为成语。” 以上是对一些辞书、论著巾的成语定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而我们可以看到,人 们对成语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也在逐步深化。综合以上成语定义的分析我们加以 总结和补充,认为:“成语是人们长期使用的、意义和结构完整稳固的,可以整体应用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 的定型词组。 ( 二) 汉语成语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成语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成语的特点: 1 、结构的定型性。汉语成语在结构形式上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 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语之间的顺序或者随便抽换、增加或者减少其 中的成分,如“手舞足蹈”不能变更为“足蹈手舞 。 2 、意义的整体性。汉语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一般不是其 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 义。如“狐假虎威 ,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倚仗别人的权 势去欺压人 。由此可见,汉语成语的实际含义是隐含于便面意义之后的,就有整体性。 3 、形成的历史性。汉语成语源远流长,一经形成以后便长期为人们所使用,并且 使用时间长、范围广。但是这并不代表历史久远的就一定是成语。一个成语出现后,就 要为人们所接受,其词型要固定,其词义也相对稳定,并在书面语或口语中广泛使用, 具有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成为内涵丰富、生命力顽强的成语。 此外,汉语成语在形式上也体现了我们独特的民族特色。汉语的成语多是四字或四 个音节,结构和形式齐整,易读上口,节奏感强。有的还讲究声韵和谐与意义对仗,富 有韵味,如“提纲挈领 。这与中国人行文讲究对偶、平衡的形式美和追求意境的审美 情趣密不可分。 二、英语成语 一、央请战佑 ( 一) 英语成语的概念 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词典对“i d i o m 的定义是:ag r o u po f w o r d si naf i x e do r d e r h a v i n gap a r t i c u l a rm e a n i n g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m e a n i n g so fe a c hw o r du n d e r s t o o do ni t s o w n ( 形式固定并且意义不能从组成的各单词推断出来的短语)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字典对“i d i o m 的定义是:p h r a s eo rs e n t e n c ew h o s em e a n i n gi s n o tc l e a rf r o mt h em e a n i n go fi t si n d i v i d u a lw o r d sa n dw h i c hm u s tb el e a r n ta saw h o l e u n i t ( 意义不能从组成的各单词推断出来的并且必须作为整体单位来学习的词组或句 子) 台湾的陈文谦在英语成语源来如此一书中将成语作如下解释:ag r o u po f w o r d s e s t a b l i s h e db yu s a g ea sh a v i n gam e a n i n gn o td e d u c i b l ef r o mt h o s eo ft h ei n d i v i d u a lw o r d s 是指一个整体意义无法由字面推论出的群体词组。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所构 成,并且在组合之后,产生出不同于单独词义的新同。 1 9 7 9 年版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 ( ( l a n g m a nd i c t i o n a r yo fc o n t e m p o r a r y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n g l i s h ) ) ) 给“i d i o m 下的定义是:“成语是在语法、句法和结构形式上,往往不能从字 面来理解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形式。 1 9 8 0 年版的大英英语用法百科全书 ( ( ( b r i t a n n i c ab o o ko f e n g l i s hu s a g e ) ) ) 是一部介绍现代英语用法的辞书,它给“i d i o m ” 所下的定义也非常简洁:“成语是指一些固定的短语和词组,严格地说没有丰富的含义。 韦氏大字典( ( ( m e r r i a m w e b s t e rc o l l e g i a t ed i c t i o n a r y ) ) ) 是这样解释成语的:i d i o m i sa l le x p r e s s i o ne s t a b l i s h e di nt h eu s a g eo fal a n g u a g et h a ti sp a r t i c u l a rt oi t s e l fe i t h e ri n g r a m m a t i c a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ri nh a v i n gam e a n i n gt h a tc a n n o tb ed e r i v e d 嬲aw h o l ef r o mt h e c o n j o i n e dm e a n i n g so f i t se l e m e n t s ( 成语是建立在语言应用上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 方式作为来自各项成为组合意思的一个整体,是其本身在语法结构或具有不可引申的意 义时所特有的。) 这一定义将i d i o m 所含有的语义的统一性和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两个方 面的特点完全表达出来了,成语的结构形式具有短语及句子两种类型。因此我们认为这 一定义还是比较完善的。 英语的成语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我们可以把i d i o m 翻译为“格言、“习语、 “俚语”等等,这些属于习语范围。而狭义就是成语:即i d i o m :ag r o u po f w o m si naf i x e d o r d e rt h a th a v eap a r t i c u l a rm e a n i n gt h a t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m e a n i n g so fe a c hw o r d u n d e r s t o o do ni t so w n ( 一些词组成的固定词组,词组的含义与其组成的字的本身的字 义不同) 。( 朗文高阶英语词典) 著名教授李赋宁先生认为英语成语应包括两种短语:一是各种语法词性的短语( 名 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副词短语等) 如:名词性的t h en l a ni nt h es t r e e t ( 普通 人) ;形容词性的b l a c ka n dw h i t e ( 黑与白) ;动词性的t og e tb a c ko n ( 找回) ;副词性的 a g a i na n da g a i n ( 反复的) 。二是有特殊词义的习语短语,这类短语的词义与它们的字面 意思一般没有什么联系,如:t ok i c kt h eb u c k e t ( = t od i e ) ( 死亡) ,t ob u mt h ec a n d l e a tb o t he n d s ( - - t ou s e u po n e ss t r e n g t ha n dr e s o l l r c e sr a p i d l y ) ( 竭尽全力) 。 英语成语中有些前后对称,音律协调,但却没有“四字格”这种格式,与汉语成语 相比这是一个显著区别。 ( 二) 英语成语的特点 由以上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成语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具有长期的习用性。英语中有些成语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例如t i m ef l i e sl i k e a na r r o w ( 光阴似箭) 。 其次,具有结构的固定性。英语成语的习用性( i d i o m a t i c i t y ) 决定了它们的固定性 ( f i x i t y ) ,其 - - j 用性越强,结构越固定,就越能为人们所接受。例:s w o r df o rs w o r d ( 剑对剑) ,t i tf o rt a t ( 针锋相对) ,d i a m o n dc u td i a m o n d ( 棋逢对手) ,l i k ec u r e sl i k e 国李蛾宁英语史,商务e 1 j1 5 馆,1 9 9 8 。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 ( 以毒攻毒) 。但是英语的这种结构的固定性与汉语不同,它没有具体的字数限制,对 韵律的要求也不像汉语那么严格。 最后,具有语义的整体性,英语成语( i d i o m ) 也称为混合词( f u s e dw o r d s ) ,英语 成语的语义是一个独立和完整的内在统一体,所以理解英语成语的意义要从整体上去把 握,例如: 1 、r a i nc a t sa n dd o g s ( m e a n i n g :r a i nh c a v i l y )( 倾盆大雨) 2 、w e a ro n e sh e a r tu p o no n e ss l e e v e ( m e a n i n g :s h o wo n e sf e e l i n gp l a i n l y )( 心直e l 快) 。 通过以上汉语词典和英语成语词典对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 i d i o m ) 定义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中“成语 的外延比英语中“i d i o m 的小。汉语的成语虽然现在没 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定义,但是人们在使用的时候仍有广狭之分,从最近几年来人们的 使用情况来看,大家还是比较倾向狭义的用法。成语在汉语中是最常见的熟语之一,是 习用的、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的、定型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而熟语在 汉语中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 位。在使用时一般不能改变其结构,而且要以其整体来理解语义,它包括成语、谚语、 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等。在英语中,“i d i o m 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具有与汉 语中的“熟语”相似的特征:结构固定,不能随意改动,而且要从整体上来把握语义,不是 各个组成词意义相加的结果。而且“i d i o m ”的范围也很广,包括固定短语( s e tp h r a s e s ) 、 俗语( c o l l o q u i a l i s m s ) 、谚语( p r o v e r b s ) 、俚语( s l a n ge x p r e s s i o n s ) 等等。因此在概念的外 延上英语的“i d i o m 比汉语的“成语 大得多。本文要比较的主要是狭义的英语成语 同汉语成语的异同,因为两者为英语习语和汉语熟语的主体部分,当然也有少量涉及到 英汉句子形式成语的比较。 三、汉语成语的来源 ( 一) 神话故事 汉语中有一些成语是来自古典文献中的神话传说概括而成的。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 多美丽动人的神话,其中有些是反映人们想要征服自然的愿望,它们生动有趣,寓意深 刻。例如:“夸父逐日 源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褒义是比喻 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贬义是自不量力。又如:“精卫填海”源自山 海经校注“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 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 。黄们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 一6 一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 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叹服。后世也常常以“精卫填海 比喻志士 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有些歌颂人们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英雄事迹。例 如:“后羿射日”源自淮南子,神话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 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 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 ( 二) 历史事件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源自历史事件的汉语成语也十分丰富。例如: “四面楚歌”源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 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入之多也。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又如“图穷匕见 出自战国策燕策,战国时期,荆轲奉燕太子丹之命去刺秦王,在地图里藏 了匕首。地图打开之后,匕首就显露出来了。后来用这个成语比喻事情终于露出 了真相或本意。“绿林好汉”这个成语源自后汉书刘玄传:“王莽末,南 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芘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 成丹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后来指聚集山 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 三) 文学作品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是来自文学作品的,其中来自诗文语句的有:“万马齐喑” 源自清朝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草长 莺飞”源自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 乱飞。“春风得意 源自唐朝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花。”来自名家名著中的有:“三顾茅庐”源自诸葛亮前出师表:“先 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乘虚而入”源自三国志魏 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不出所料” 源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日: 固不出 吾之所料。” ( 四) 外来成语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是外来语。例如:“天方夜谭”源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 又称一千零一夜。讲述了古时候,萨桑王国的国王山努亚因妻子背叛了他而 万分仇恨女人。因此,他每晚娶一个女人过夜后便杀掉。三年后,宰相的女儿大 胆入宫,并每晚给国王讲一个故事,在天亮时便停下来,第二天接着讲。经过1 0 0 1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 个夜晚,国王终于打消了杀女人的心思,世界名著天方夜谭也由此诞生。现 在用来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或荒诞不经的说法。“象牙之塔 来自法国,原来是法 国十九世纪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尼的话。指主张“为 艺术而艺术”的资产阶级文艺家脱离社会现实的个人幻想的艺术境界,也比喻脱 离现实生活的知识分子的小天地。“杀鸡取卵”出处希腊伊索寓言生金蛋的 鸡:一个蠢人想杀了鸡从鸡肚子里取出金块,从而一下子发大财,结果却一无 所得。后来用来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四、英语成语的来源 ( 一) 寓言故事 a l i c ka n dap r o m i s e ( 潦草从事,敷衍了事) 。这个成语源于一个英语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只懒猫,它不像其他的猫,每天都会舔舔身体以保持整洁。许多猫 都不时地劝它,希望它也能爱干净,不要整天脏兮兮的。只有在别人规劝时,懒猫才会 愿意一边舔一下自己的脸( al i c k ) ,一边许诺( ap r o m i s e ) 大家自己以后一定会爱干净。 但是它却从来没有真正彻底地做到,总是马马虎虎地敷衍大家。后来就用来指生活、工 作或是学习等各方面敷衍了事。 n u r s eav i p e ri no n e sb o s o m ( 姑息养奸,养虎为患) 这句成语起源于伊索寓言 “农夫与蛇的故事。有一年寒冬,农夫在路上发现了一条快被冻死的蛇,他起了怜悯 之心,将蛇救起放入怀中。过了一会儿,蛇的身体渐渐温暖,也慢慢地苏醒。没想到, 它竞反咬了农夫一口。中了蛇毒的农夫,就这样慢慢死去。后来,人们便用这句成语比 喻施恩、同情坏人,终将不得好报,也用来比喻恩将仇报。 b e l lt h ec a t ( 舍己为人) 来自英国诗人朗格兰( w i l l i a ml a n g l a n d ,1 3 3 2 1 4 0 0 ) 的 寓言故事耕者皮尔斯( t h ev i s i o nc o n c e r n i n gp i e r sp l o w m a n ) ,叙述一群终日活在恶 猫阴影下的老鼠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该如何反击。其中一只较为年长者提议,将一只铃 铛系在猫的身上,那么当猫靠近时,大家都可以听到警告的铃声,也就可以赶紧藏匿躲 避,再也不用害怕了。老鼠们听到这个办法,每一个都兴高采烈,想着自己再也不用提 心吊胆。这时,突然有老鼠问:“该由谁将铃铛系在猫身上呢? 顿时,原来喧闹的场 面变为一片寂静。而“为猫系铃”也就有冒险、舍己为人的含义了。 ( 二) 圣经文化 e y ef o re y ea n dt o o t hf o rt o o t h (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这个成语来自圣经的 “出埃及记”中,摩西遵照上帝的旨意,将以色列人带到西奈半岛上。上帝又颁布了十 条诫令,要求人民确实遵守,若是有人违反了规定将给予严重的处罚。其巾,在“杀人 伤人赔偿法”的部分有这样的一段描述:a n di f a n ym i s c h i e f f o l l o w , t h e nt h o us h a l tg i v e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i f ef o rl i f e ,e y ef o re y e ,t o o t hf o rt o o t h ,h a n df o rh a n d , f o o tf o rf o o t ( 如果妇人因而致 死,则伤人者必赔命) 。这些法律的原则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 还脚。后来这句足以代表“旧约”中严厉准则的总结,便用来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或报复。 h i d eo n e sl i g h tu n d e rab u s h e l ( 不露锋芒) 。圣经中曾提到,耶稣为了宣传福音 走遍加利利省,四处医治病人。他的名声越来越广,有许多的信徒都纷纷跟着他四处行 走,耶稣则将这些人比喻为世上之光:ac i t yt h a ti ss e to n ah i l lc a n n o tb eh i d n e i t h e rd o m e nl i g h tac a n d l ea n dp u ti tu n d e rab u s h e l ,b u to nac a n d l e s t i c k ( 建在山上的城邑是藏不 住的。没有人把电灯放在蒲式耳( 谷物容积单位) 底下,一定是放在灯台上,照亮全屋) 。 从以上的这段话可以知道,若是把蜡烛点在蒲式耳下,是起不了照明作用的。也没有人 可以看到它的光亮。因此,“将光芒藏在蒲式耳下 也就是不将自己的能力外露、十分 谦虚的意思,有时候也表示过分谦虚。 ( 三) 风俗习惯 b e a ta b o u t t h eb u s h ( 打草惊蛇) 。据说猎人出外狩猎时,由于灌木丛( b u s h ) 中杂 草丛生,很难发现猎物的踪迹,因此猎人通常会雇用一位打草人( b e a t e r ) ,让他拿着树 枝或者棒棍,在草丛中乱打一阵。这么一来,原本躲起来的动物,受到惊吓后便会四处 窜出,猎人便可伺机捕猎。“棍打灌木丛 并不是打猎的主要目的,而是一种引出动物 的方法。这种间接猎取动物的手段,用来比喻为达到目的而做出的间接举动。 b yh o o ko rb yc r o o k ( 不择手段) 。中古世纪的英国,大部分土地都归封建领主或是 庄园主人所有,而法令为了保障农民,便准许农民到固定的树林中砍柴。然而,领主或 庄园主人却定下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农民仅能使用修树枝的镰刀或钩镰( h o o k ) 或是牧 羊人用的曲把牧杖( c r o o k ) 将树枝折下,因此农民只得千方百计用这些工具获得他们 需要的树枝。也使得这个成语有采取各种手段之意。 c o m et ot h ee n do f o n e st e t h e r ( 山穷水尽) 。成语里的t e t h e r 指的是拴住牛、马、 狗等动物的绳子。为了防止家畜走失,或损害农作物,人们通常会用绳子将它们绑住, 使动物们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在绳子为半径的圆内。被拴住之后,牛“到绳子的末端”外 是吃不到草的;而只要陌生人站在“绳子的末端 外,狗则无法伤害他。这些动物到了 绳子的末端全都无计可施,而这句成语的意思便用来比喻到了极点,山穷水尽。 ( 四) 古典文学 b a b y si nt h ew o o d ( 不谙世故) 。这个成语出自英国早期一部相当有名的作品古 英诗拾趣,这首民谣叙述诺福克郡的位绅士,在去世之后,将自己的遗产分给了两 个年幼的孩了,并托妻了的兄弟照顾他们。没想到,孩了的舅舅心怀不轨,想夺取孩了 们的财产。他将孩子们带入树林中,并雇用了两个杀手,要他们解决孩子的性命。但是 汉英成语对比研究 后来,其中一个坏人于心不忍,便将伙伴杀了,并欺骗孩子们不要乱跑,在那里等他回 来。孩子们相信了他的话,在树林中一直等到饿死。后来人们便用“树林里的孩子 来 形容天真无邪、没有经验,或是容易上当的人,另外也可以说c h i l d r e ni nt h ew o o d p a i n t t h e l i l y ( 画蛇添足) ,源于莎士比亚的剧本( ( k i n gj o h n ( 约翰王) 第四幕 第二场“i ss p o t l e s sr e p u t a t i o n ;t h a ta w a y ,m e na l eb u tg i l d e dl o a mo rp a i n t e dc l a y t og i l d t e r m e dg o l d ,t op a i n tt h el i l y ,t ot h r o wap e r f u m eo nt h ev i o l e 指在纯金上再镀金,替纯洁 的百合花涂抹粉彩,实在是浪费而可笑的多此一举。w i ng o l d e no p i n i o n s ( 博得美誉, 获得崇敬) 。源于莎士比亚的剧本鬈麦克佩斯第一幕第七场麦克佩斯的话:“ih a v e b o u g h tg o l d e no p i n i o n sf r o ma l ls o r t so f p e o p l e ( 我也好容易从各种人的嘴里博到了无 上的美誉) 。 成语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惯的不同,导 致其成语来源不同。汉英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汉英两国人民的联想、思维方式 不同,致使汉英成语在来源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英语成语很多 来自于圣经文化,因为圣经是影响英语语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英国人民 也将圣经奉为经典,所以它对英国语言的相对稳定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英文译本钦定圣约语言浅显易懂,文笔精炼,是英语成语的一个重要来源。 而汉语成语的产生却没有圣经文化的影响,汉语大部分成语源自论语等古籍 圣典,例如成语“见贤思齐 出自论语 “子日:见贤思齐焉,见不 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 上。它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论语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中华 民族的巨大而特殊的影响,语言影响同它的思想影响一样,遍及中华民族的每一 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等。正是由于它的这些影响,所以 论语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 但是由于历史的进步以及语言发展的共性,又导致了汉英成语来源的相似性, 例如汉英成语都有来自有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的,只是在表现上略有 不同,汉语神话故事主要强调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例如文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