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法人格否认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法人格否认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法人格否认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法人格否认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公司法人格否认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容摘要 公司人格独立理论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公司成员选择设立公司,目的 之一就是为了让股东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仅在自己出资范围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 责任,超出部分股东不予承担,即股东的有限责任。但当这种独立人格导致不 公平现象的发生,公司的独立人格就会被否认。公司股东会被责令对公司的债 务承担个人性质的法律责任,这就是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它在承认公司具有 法人格的前提下,对特定法律关系中的公司及股东的独立人格加以否认,直接 追索公司背后成员的责任,以规制滥用法人格的现象。从实质分析,该理论的 适用结果,其实是对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一种排除,是有限责任的例外。公司 法人格否认制度弥补了公司法人制度的不足,克服了有限责任制度的缺陷,是 对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该制度在西方国家已日趋成熟,而我国也在新修订的 公司法中予以了确认。本文主要以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内涵、价值、适 用要件等为中心展开研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完 善构想。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基本理论。针对目前我国理论界对公 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内涵存在着各种模糊甚至错误认识的现状,首先分析了。公 司法人格否认一一词在字面意思与本质间存在的逻辑矛盾,否定了学界对这一 概念的语译误读。与易混淆的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深刻把握法人格否认理论内 涵。总结出公司法人格否认具有三大法律特征,它以承认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为 逻辑前提、只对特定个案中公司独立人格予以否认( 体现否认的部分性与相对 性) 、是对失衡的公司利益关系的事后法律规制。在法人格否认的价值分析中, 认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与公司法人格制度二者不存在位阶之分。继而从对公 平正义的法律理念的追求、维护债权人的正当利益和对有限责任的补充与完善 三方面论述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取向。 第二部分是国外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的立法例考察。对美国、英国、德国 三个国家公司法人格否认的理论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探讨了各国公司法人格否 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对于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适用, 出寒大学颂士学挝论文 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都是追求法律的公平正义为酵标,是一种事后救济, 都维护法人格独立的基础地位将法人格否认的适用作为一种例外,不同之处在 于前者的适用更加宽泛,面后者的适用严格限制范围,更注重体系的完备性与 逻辑性。 第三部分是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要件的研究。分为一个前提和三个 要件。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必须以公司具有独立法人格为前提,从主体 要件、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三方丽进行判断。在主体要件中,适用的主体包括 公司法人格的溢用者和法人格否认的主张者。客观要件中,将滥用公司法人格 的行为总结为三种形式:利用公司法人格回避法律义务和契约义务的行为;公 司设立时股东出资与公司性质及承担的商业风险明显不符,资本显著不足;公 司法人格形骸化的行为。结果要件亦属于客观要件之,是指公司法人格利用 者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必须给他人或社会造成损害,且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 为与造成的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采关系。主观要件是指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的 行为存在主观上的敲意或恶意,分为主观滥用说与客观滥用说。 第霹部分是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立法现状与完善构想。首先分析 了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建立完善的客观基础,具体表现为股东利用公司 法人格规避债务或合同义务、虚假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与公司人格混 同等。因此,通过构建发展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 要增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我国法人制度,达到法律公平正义的目 标在2 0 0 6 年新修订的公司法施行之前,我国对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 建立已有成功的探索与经验,在 ,毕竟悦译,北京大学出版弑2 0 0 4 年版,第1 5 2 页。 梦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否认原理揭开公司面纱,使有关股东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有限责任的社会成本。 运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所否认的法人实际上是一个被控制了的失去独立性 的法人空壳,它没有动摇也不可能动摇公司法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的根 基。公司法人格否认引起的由法人格的确认向法人格的否认的复归,并不是对整 个公司法人制度的否认,而恰恰是对公司法人格本质的严格恪守和维护。它弥补 了公司法人格独立制度运行过程中的漏洞,平衡了公司法人格独立制度运行过程 中可能造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失衡、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平衡,使公司法人格 独立制度运转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背离得到纠正,使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不致偏向。 所以,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使有限责任制度本身的许多弊端得到有力的克服。它 不但未动摇公司人格独立和有限责任制度的根基,反而是为了追求法律关系的具 体妥当性和实质正义性而产生的一种“反思性平衡,有效地防止了经济生活中法 律所赋予的正义性不被异化,是对公司法人制度的必要补充和升华,正是公司法 人格否认捍卫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正义性。这样,“将公司人格否 认作为公司人格独立必要有益的补充,使二者在深沉的张力中,形成和谐的功能 互补。 。王利明: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 下) 。载政法论坛,1 9 9 4 年第3 期。 口蔡立东:公司人格否认论 ,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 卷,法律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2 9 页 i o 山东大学硕七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国外公司法人格否认立法例考察 一、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的国际考察 ( 一) 美国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最早出现予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十九世纪末,美囡绝大 多数企业都采取了公司形式经营,公司数目激增,滥用公司法人格和股东有限责 任的阀题十分突出,甭巍时的法律对此却无能为力。作为解决对策,美国法院首 先创设了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 美国公司法原则上承认公司与股东各为不同的法律主体,这一原则在判决中 被不断强调。股东有限责任的原则并非绝对,在某些场合,为了保护公司债权入 的利益,法院即可适用“揭开公司面纱一理论,甭定公司和股东各自为不同法律 主体,要求公司面纱之蜃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直接负责。在美国,揭开公翅面纱 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 8 0 9 年美国最高法院用于揭开公司面纱来确定公司背后股 东的个人身份,以维护联邦法院司法审判权的判例。作为美国公司法人格否认理 论创立标志的是1 9 0 5 年的密尔沃基冷藏运输案( u 。s v m i l w a u k e e r e f r i g e r a t o r t r a n s i tc o ) 。在该案判决中,法官s a n b o r n 在判决书中明确表示:“以目前的权力 状态下,如果可以建立一个一般规则的话,那么这个规则就是:一般而言,公司应 该被看作法人而具有独立的人格,除非有足够的相反的理由出现:然而公司为法人 的特性如被作为损害公共利益、使非法行为合法化、保护欺诈或为犯罪抗辩的工 具,那么,法律上则应将公司视为无权利能力的数人组合体。 美国“揭开公司西纱理论 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萌芽期,从 1 9 世纪末到1 9 1 0 年,其判例主要集中在三种类型上:一是利用公司形式规避法律 义务,二是利用公司形式回避契约义务,三是利用公司诈害第三人。法院的判决 多数是完全否定公司法人格,命令违法的公司解体。因而此时,公司法人格否认 还没有骧确建立。第二阶段是公司工具论( 形骸化论) 阶段。这一时期,对比公 司董事、从业人员与支配股东的忠实义务,法官们开始考虑到保护公司债权人的 利益,关注公司债权入与公司支配股东之间的利益调整。在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 理论时,不仅强调是否有欺诈、滥用和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更加注重是否会导 致“不公平的结果,是否将公司作为一种“工具一。第三阶段是从1 9 3 9 年开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泰勒诉标准石油电气公司( t a y l o rv s t a n d a r dg a s & e l e c t r i cc o ) 案件确立的深石原 则( d e e p r o c kd o c t r i n e ) 是美国揭开公司面纱理论迈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深石原 则 是指,在母子公司场合下,若子公司资本不足,且同时存在为母公司之利益 而不按常规经营者,在子公司破产或重整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权地位应居于 子公司优先股股东权益之后。其主要针对母子公司中,母公司在对子公司出资不 足的情况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权能否获得清偿以及清偿顺位问题,美国最终 采用的是衡平居次原则。该原则现己成为美国法院处理母子公司关系中,母公司 对子公司债权应如何处置的一般原则,对解决公司集团中母子公司之间以及母子 公司各自债权人的利益关系失衡有重要意义。 美国法院就适用 刺破公司的面纱 ,创设了两种测试标准:第一,股东的行 为表明他们在进行活动时从未对公司实体的“独立性 加以考虑;第二,一旦法 院不否认实体将倒置不公平。前者被称为“独立性 测试,若法院发现公司被其 股东仅仅当作一种“自我 而漠视了公司自身的独立性,则公司实体将被否认。 后者被称为“不公平 或“资本不足 测试,用以检测公司的资本是否充足。假 如债权人能证实公司是在没有充足的股份资本得以应付经营业务上的可能遭受的 风险的情况下设立的,法院就能据此来“刺破公司的面纱 。投资者设立公司的目 的主要是为获取有限责任的保护,避免无限责任的风险。但是投资者要真实遵守 公司形式,投入充足资本,合法经营。根据以上两种标准,若公司不能通过测试, 就有可能被揭开公司的面纱。 美国作为最早创立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的国家,在司法实践中运用公司法人 格否认也最为普遍。“揭开公司面纱 的法理多适用于契约、侵权、破产、税收等 领域,而且大都针对一人公司、家族公司、母子公司和封闭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 的场合。在美国,否认公司法人的性质是例外而非一般,美国法院在判定是否揭 去法人面纱时,主要考量法人性的确认是否会导致与法人的概念及立法意图相违 背的不公正结果。圆这一标准的适用要借助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不同的法官对该 标准的理解而有所不同。对于在何种场合下以何种条件作为确定适用公司法人格 否认法理的一般准则,或者说何种情况下确定为公司法人格独立原则的例外,至 今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也难免发生不同的法院做出不同的判决结果。 。韩德云编译:美国公司法纲要,第1 2 - 1 3 页,转引自外国法译评。1 9 9 6 年第3 期。 。h a r r yg h e n n :l a wo f c o r p o r a t i o n s w e s tp u b l i s h i n gc o ,3 de d ,1 9 8 3 ,p 3 4 7 ,1 9 7 0 转引自陈现杰:论公司人 格否认法理书评 ,载外国法译评 ,1 9 9 6 年第3 期 1 2 出寒大学矮圭学搜论文 ( 二) 英国 作为最早颁布公司法律的国家,公司法人格的观念在英国可以说得上是根深 蒂固。在英国公司法上,公司法人格否认往往被称为“揭开公司的面纱”( 1 i f t i n gt h e c o r p o r a t i o n sv e i l ) ,“揭开公司的面罩( 1 i t f n gt h ec o r p o r a t i o n sm a s k ) 或“刺破公司 的面纱”( p i e r c i n gt h ec o r p o r a t i o n sv e i l ) 。1 8 9 7 年萨洛蒙诉萨洛蒙公司案( s a l o m o n v s a l o m o n & c o ) 不但确认了公司独立法人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更进一步确认 了一人公司的合法性。英国的公司法人格否认理论虽出现较美国要晚,且理论探 讨及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其他国家,但英国形成了舀己的特色,是以成文法的形式 作出规定。 如英国1 9 4 8 公司法规定,下列情形下可以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妇公司股东 知道公司在不足法定最少股东数的情况下经营业务已达6 个月,则股东对公司的 所有债务应予负责( 第3 1 条) ;当公司高级职员在代表公司签署汇票、期票或支票 等,而不提及公司名称时,由该职员承担责任( 第1 0 8 条4 ) ;当1 名负责里送年 度报告的高级职员,未把集体的账目附在后面时,该职员应承担个人责任( 第1 2 7 条) 。另外还有英国1 9 8 0 年公司法第2 4 条关于股东法定人数的规定,1 9 8 5 年公司法和1 9 8 6 年破产法第2 1 3 - 2 1 5 条关于诈欺交易的规定,现行公 司法2 5 8 条关于公司集团的规定。英囡的公司法人格否认主要适用于税收领域、 诈欺、违法行为、公司集团等场合。如在公司集团之金字塔式的组织构造中,表 面上各公司是独立的实体,但实质只是构成集团公司的单个部分,这种情形下, 很容易出现滥用公司法人格的情况。根据英国现行公司法第2 5 8 条及附表l o a 的 规定,控制公司依据财务报表提出的义务,要对予公司甚至是孙公司的债务负责。 再如所得税,在闭锁公司的场合下,就短期投资利益的分配是根据公司的收入以 股东为对象征收附加税的。还有因再建或合并的新设公司的资本税,因资产的让 渡引起的资产转移税以及印花税的规定等,若有股东利用公司形式规避这些纳税 义务,就可以对股东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 此外,除在成文法中规定否认公司法人格的具体场合,英国的判例也在下列 情况中适用公霜法人格的否认:公司资敌;公司被作为作恶的工具;若公司独立法 人的地位造成了纯粹是技术上的阻碍,法院也可适用“揭开公司面纱的原则”。 母余晖:论法人人格否认 ,载江蘸师范大学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 番g r o w e r s , p r i n c i p l e s o fm o d e m c o m p a n yl a w , p p l i 8 1 2 0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三) 德国 在德国,公司法人格否认被称佟“直索责任”。在1 9 2 0 年6 月2 2 目的一份判 决中,德因最高法院一改严格固守公司与股东的人格各异的原理,将单独股东与 公司视为体,开创了德国“透视理论”的先河。此后,通过一系列判例和制定 法,使德国的公司法人格否定制度日臻完善。它是指在特定的场合下公司法人在 法律上的独立性被排除或假设其独立入格不存在,法院允许债权入穿越作为债务 入的公司独立人格,直索公司背后的股东,由其承担责任,并把“直索权”视为 债权入的一项权力。它是在借鉴美国判例法麴基础上建立超来的,在判例中不断 确立,但其适用范围明显要窄于美圜。 有关直索责任的适用学说主要有:( 1 ) 滥用说。此说又有客观滥用说和主观滥 用说之分,主观滥用说认为法人形态若被社员故意滥用于不正当的目的则可不理 会公司法独立人格对社员进行直索:客观滥用说认为不论股东是否有滥用的意图, 只要违反公司法入法律性质的滥用行为即可发生直索。德国联邦普通法院采取客 观滥用说,德国联邦宪法法院采取主观滥用说,近年来的刿例则采用法律规定适 用说o 。( 2 ) 法律适用说。该说认为直索责任是法律适用的问题,当法律有特定条 文规定应采取对社员的直索责任时,便适用该条文瓶排除法人之法律形态。此说 中的法规定适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公司法人制度,也包括契约法,租税法等其他 法规。换言之,通过适用公司法之外的相关法律的做法也可以达到适用公司法人 格制度的效果露。 德国法院在判例中对公司法人格否认一贯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原则上将其 视为一种例外,只要能依据相关法律处理闽题,则法院很少去“揭开公司面纱。 德国法院认为背离原则本身并不足以导致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发生,它们还要求股 东的行为要同时违反了善良风俗和诚实信用原则,即违反了德国民法典第8 2 6 条 和第2 4 2 条这两个一般条款而滥用法人格时,法律才有必要个案地否认公司人 格,“直索”公司背后支配股东的财产责任。随着公司法人格制度立法的不断完善, 原来以判铡形式存在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己逐渐由公司法作出明确规定,这样, 就可以通过适用公司法的规定制裁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 母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6 0 页。 尊德国民事法律实践档案a r c h i v f e t e r d i e c i v i l i s t i s c h e p r a x i s 转引自范健、赵敏:论公司法中的严格责 任,载中闺法学,i 9 9 5 年第聿麓。 搴德国民法典第8 2 6 条;以违背誉良风俗的方法故意对他人实施损害的,应向他人承担损害赔偿的义务; 第2 4 2 条:馈务人蹴蔹繇诚实与信用,并尊重交易习惯,矮行其绘德义务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的国际比较 通过上述国家对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公司 法人格否认理论的适用都以追求公平正义的法律理念为基础。是一种事后救济而 非事前预设。在英美法系国家,其判例确认的适用范围较为宽泛,若公司法人格 被用于妨害公共利益等不法目的时,都对公司法人格予以漠视。反观以德国为代 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其适用范围相对狭小,且倾向于尽量限定和缩小公司法人格 否认的适用范围。同时,大陆法系国家强调理论体系的完备性与逻辑性,注重成 文法,强调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要以成文法上的禁止权利滥用、诚实信用等原 则的类推适用作为依据,力图将该法理的适用类型化,认为凡能用契约条款或侵 权等现行法规对当前事案做出恰当解决的,就不应考虑适用该法理。英美法系国 家则将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作为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在法理上的依据,不囿于固 定的模式。 参照德国的相关立法,我国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通说与之相同,均建立在 法人实在说的基础上,这就在理论上限制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范围。因此, 应该在适用该制度时严格限制适用范围,以维护整个法人制度的的稳定状态。实 践中公司股东的滥用行为多样且隐蔽,只有英国的公司法和德国的有限责任公司 法以立法的形式对滥用行为加以明确规定。其他各国都本着公平正义的理念、依 据诚实信用等一般条款判断具体案情,使公司法人格否认表现出灵活的适用性。 此外,虽然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已被各国普遍认可,但在适用时各国法院都采取 较为谨慎的态度,在维护法人格独立的基础之上,将其视为一种例外。认为若相 关的实定法能够规制股东的滥用行为,弥补受到侵害的债权人,就不必适用。我 国公司法中有关资本构成的“资本三原则 ,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法人格否认的作 用,因此可参照他国做法依据实定法救济受损的当事人,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 用作为一种例外补充。 o 刘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 ,法律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3 6 5 页 出东大学预学位论文 第三部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 公司法人格否认适用的前提是公司具有独立法人格。通常,要否认某一事物, 必须该先肯定事物的存在,其后再基于某一原因而不承认它的存在,若一个事物 本不存在,就失去了否认的意义。只有在合法有效的具有独立人格的公司之中, 股东才能享有公司入格独立带来的益处即承担有限责任,其入格才有滥用的可能, 才有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必要。在公司未取德独立人格,或在墩得的独立人格 被依法取消的场舍下,法律都对榻关各方的利益采取了特定的救济方法,故没有 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明确这一前提条件,有助于在审判实践中正确 界定与区分由于公司成立无效而导致的法律纠纷。审判中经常遇到的“皮包公司 、 “挂靠公司 等就属于这类情况,只能运用公司成立无效处理,而不能适用公司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审理。从各国公司法否认的适用情况来看可以将适用要件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要件 适用的主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二是因公司法人格被滥 用而受到损害,且有权提起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之诉的当事人。 ( 一) 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 利用公司的法入地位从事不法行为者有很多,但并不是都能引用公司法人格 否认的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是针对某种特定场合下特定的法律关系。只有存在 公司法人格的滥用者,公司法人格否认才具有适用的对象。公司法人格滥用者应 限定于握有实质控制能力的股东,对这类的股东,没有确切的界定和标准,无 法用量化的方式确定其外延。控制性股东并不一定必须持有公司多数股份,而应 以其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力作为判断标准。作为公司的股东,有积极股东和消极股 东之分。积极股东是指那些实际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并能对公司的主要决策活动 旄加影响的股东( 即控制性股东) ,只有积极股东才有滥用公司法人格的可能性和 机会。而消极股东则是指没有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权利的,或有权参与公司经营管 理但不能或不愿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股东,公司法入格被滥用与他们无关。在因 积极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导致法人格的否认时,不能将结果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股 东。其他股东仍以其投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这也正体现了公司法人格否认, 1 5 函东大学赣圭学位论文 是追究个别积极股东的责任,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所以, 揭开公司面纱,是对积极股东而言,消极股东并不因此而受到牵连,其有限责任 仍然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除公司股东外,公司的董事、经理或其健高级职员利用 职务之便滥用公司法人格,以谋私利,只能依有关公司法的规定适用董事、经理 之责任,而不应适用公词法人格否认。在公司法人治理的结构中,股东( 特别是 控制性股东) 其身份往往与董事、经理发生重叠。在这种情形下,应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分别加以适用。同一个人,随其身份的不同,其行为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只有以股东的身份滥用公司法人格时,才能因符合适用要佟而揭开公司面纱,直 索背后积极股东的责任。 ( 二) 公司法人格否认的主张者 由于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只能由当事人主张,经过司法途径,通过 事后的方式对因公司法人格滥用而受到损害的当事人进行救济,因而法人格否认 之诉原告的确定尤为重要。通常,公司法人格滥用的受害者是公司的自愿债权入 和非自愿债权人,有时是代表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部门。自愿债权人 是基于含同等包含有自忍意志的方式成失债投人,非自愿馈投人由予侵权案件等 不包含自己意志而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因此,只有他们有权提起揭舞公司面纱之 诉。需要区分的是,这些受害者若因公司董事或经理的权利滥用丽受损害,只能 依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通过追究公司董事、经理之责任来予以补偿,而不能提 起揭开公司面纱之诉。 实践中,会有公司自身或公司股东,为某种利益提起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 理之请求的情况,这是不能允许的。就公司自身蔼言,提起法人格否认之请求, 意味着公司主张自己不是鬈人一,这从逻辑上难以说通。就股东而富,一旦决定从 事公司形态的经营活动,就必须承担基于公司独立主体地位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不管处于有利地位还是不利场合,都应当坚守公司这一形式。公司之独立人格和 股东之有限责任制度,使股东成为最大的受益人,但不排除公司制度对其要求的 法定负担,如公司税赋等。依照公平、正义的目标,股东必须在享受公司制度带 来好处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负担,丽不能为股东一己私烈主张公司法人格否认法 理的适用,以排除对之不利的后果。否则,就丧失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公平、正义 的价值目标。亦不利于公司外部债权人利益的维护,会对股东的不法行为予以纵 1 7 山东大学硕士擎位论文 容与激励。上述观点恰对广泛流传于英美的著名比喻“t a k et h eb i t t e rw i t h s w e a t 一( 在公司法领域,其意为:一个人若选择公司法人的形式从事经营活动, 在享受利益的同时也应品尝由此带来的苦果。) 做了最好的注解。 二、客观要件 ( 一) 行为要件 在公司法人格否认法律关系中,只有行为才能引起公司法人人格法律关系的 变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是针对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而创设的,因此其适用 要件之一当然是要求必须有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之存在。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有 一定界限,超过正常界限而行使权利者,即为权利之滥用。在实践中,我们应对 公司不法行为与滥用公司入格权利的行为予以区别。公司不法行为是指公司以公 司名义为其自身利益实旄的违法行为,也会造成损害债权入、其谴利益关系入或 社会公共利益的后果。公司法人格滥用是操纵人为了自身利益,利用公司法人格 的独立,以公司行为的形式表现出来,实质为操纵人的意志行为。故两者在结果 上具有相似性,辨别点在于公司法人格是否真正独立,在法人格独立前提下所为 即为公司行为,丧失法人格独立情况下的行为则属公司法人格滥用。 通过对西方国家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适用的判例及学说的归纳,将滥用公司 法人格行为总结秀以下三种形式: l 、利用公司法入格回避法律义务和契约义务的行为。 利用公司法人格回避契约义务。即当事人以表蔼上合法的形式回避明示或默 示的契约义务以达到违约却无需承担责任的后果。利用公司法人格规避契约义务 是利用主体的错位使契约义务落空。其中,契约义务包括积极的作为义务,也包 括消极的不作为义务。只有当公司以规避契约义务为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时,才 可以考虑适用公司法人格的否认。具体表现在:( 1 ) 负有契约上特定的不作为义 务( 如竟业禁止的义务、不制造特定商品的义务等) 的当事人,为回避这一义务两 设立新公司,或利用旧公司掩盖其真实行为。( 2 ) 负有交易上巨额债务的公司支配 股东,通过抽逃资金、解散公司或宣告破产,再以原有的营业场所、董事会、顾主、 从业人员等设立另一公司,且经营目的也完全相同,以达到逃脱原来公司巨额债务 之不当目的。( 3 ) 利用公司对债权人进行诈欺以逃避合同义务。 利用公司法人格回避法律义务。规避法律义务行为,又称脱法行为,通常是指 。来慈蕴t 论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适用要件 ,载中国法学 t1 9 9 8 年第5 期 1 8 由寒大学矮圭学链论文 当事人以迂回的方法避免直接违反法律规定,但却足以使某项强行法立法躁的落 空豹行为。裁焉公司法人格癍避法律义务,是指受强制性法律规范制约斡特定主 体,应承担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但其利用新设公司或既存公司的法人格人为的 改变了强制性法律规范的适用前提,达到逃避法律义务的真正目的。表象上,行 为人未违爱强裁性义务的法律规定,健其行为的主观故意与诈靛性却在实质土损 害了公共利益,使社会熬体利益的调整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理念遭到破坏, 违背了法人制度的根本。这时就应否认公司的法人格,使公司的股东承担应有的 责 壬与义务。 2 、公司设立时股东出资与公司性质及承担的商业风险明显不符,资本最著不 足。 这里所指的公司资本不足,并不是说公司的瓷产达不到最低戆法定资本额, 是指同公司正在从事的商事事业的性质、规模相比,公司的汝本显然是不足的、 不充分的。圆若连最低的法定注册资本都未达到,就不能在登记机关注册登记,无 所谓熬公司独立天格,更谈不上法人格的否认了。因资本的不足,就存在着出资 入利用公司法人制度逃避法律责任,意图以公司的形式将投资风险转化给公司债 权人。公司法人制度要求公司有足够的资本为在运行中可预见的全部风险提供保 障。当涉案昭公鼋资产与该公司具钵运蓉带来的风险明显失衡时,适用公司法人 格否认的可能性就会增大。针对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适用的效果亦有不同。在 合同之债中,因合同订立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当搴人应能预见合同带来的风险, 因此对资本不足缺乏了解的过失裁不戆要求对方全部承担,僵欺诈除井。侵校之 债中,债权人是被动进入这一法律关系,并无注意的责任。因此,资本不足通常 是公司法人格被否认的重要因素。 3 、公嗣法太椿形骸他的行荛。 公司之所以具有独焱的法人格,是因为严格贯彻分离原则,公司财产与责任 与股东相对独立,有不网于股东的名称、组织机构秘业务。当公司与股东或其他 关联公司在财产、剩益分配、笼织管理上出现潺霜,就丧失了法入豹独立性,瘟 否认其法人格,让背后股东直接承担债务责任。公司法人格形骸化实质上是指公 司与股东完全混同,使公逊成为股东的吴一个自我,或成为其代理机构和工具。 毋蔡立东:公司人格否认论,法律出敝社1 9 9 4 年版,第3 2 1 3 6 0 页 印r o b e r ta p r e n t i c e ,l a wo fb u s i n e s so r g a n i z a t i o n sa n dr e g u l a t i o n s ,s e c o n de d i t i o n ,p r e n t i c e h a l l ,19 9 4 ,p 2 3 8 ,p 2 4 2 。 | 孽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财产混同是公司形骸化最基本的表现。财产混同是对公司与股东分离原则的 背离,极易导致公司财产的隐匿、非法转移或被股东私吞、挪作他用。具体表现 为:公司营业场所、主要设备与股东的营业场所或居所等完全同一:公司与股东 使用同一办公设施;公司与股东的资本或其它财产混合,公司资本或财产移转为非 公司使用,或两个实体拥有完全同一的所有权等。还表现在公司与股东或一公司与 他公司利益一体化上。 业务混同也是公司形骸化的重要表征。业务混同,即一公司完全为股东或另 一公司的利益需要为准而进行的交易活动、交易行为、交易方式、交易价格等, 使交易方无法分清是公司还是股东的交易行为,从而剥夺了公司的交易机会。如 公司与股东或不同公司之间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具体交易行为不单独进行,而 是受同一控制股东或同一董事会指挥、支配、组织等。以上行为都使公司与股东 之间或母子公司之间在仅凭外观就已丧失独立性。 还有一种表现是组织机构上的混同。诸如公司集团中公司之间董事会成员的 相互兼任,总经理及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统一调配、聘任或任命;公司与股东或 两个不同实体的董事或经理的完全一致,甚至雇员都完全一致:一人公司中不召开 董事会,公司在人事任免、发展计划等重大事项决策上不履行必要程序或无必要记 录;无视公司的法律形式,不保持必要的公司记录或根本没有记录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的情形多种多样且非常隐蔽。 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有抽逃出资、空壳经营、公司与股东身份混同等情形。企图用 成文法的形式把这些纷繁复杂的行为一一列出是不可能的。具体到个案之中,法 律实践者需根据公平、正义的理念,借助于诚实信用、善良风俗和权利滥用禁止 等一般性条款去判断,决定是否适用这一法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公司法人格否 认法理在实际运作中能广泛应用,表现为一种活的灵魂。 ( 二) 结果要件 。 结果要件是指公司法人格利用者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必须给他人或社会造 成损害。公司股东如果滥用公司法人格,则表明股东对公司法人格的利用,违背了 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通过对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 的否定,来保护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权益,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因此它 并不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彻底全面的否定,而是仅仅在个案中为平衡当事人之间的 利益关系才适用的法律制度。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必须造成损害,否则就不能 山东火学硕士学位论文 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之法理去矫正并未失衡的利益体系。毽此,只有利益相关入 因为公司人格的滥用行为而遭受到损害时才有适用该法理之必要。此外,公司外 部的债权人或其他相关利益人,并不关注也无法关注公司股东是否滥用公司法人 格,他们所关注的只是自己是否遭受损失。当这种损失与股东滥用公司法入格有关, 就需要逶过公司法人格否认来追究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股东的责任,实现利益补偿。 若公司股东的行为违背了公司法人格独立的宗旨,但没有造成任何第三人利益或 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没有影响到平衡的利益体系,就不能适用公司法人格否认之 法理去矫正利益体系。在判断损失时,既要考虑已经发生的现实的损失,也要考虑 滥用的损失:既包括公司的债权人或其他第三人的利益损失,也包括国家利益或社 会公共利益的损失。 利益相关人遭受的损害只有是因为滥用公司人格的行为引起时,才能适用该 制度,即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与造成的损失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这要求受 损害的当事人须能够举证证明其所受损害与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之闻存在因果 关系,否则,不能向法院提请否认公司法人格的诉讼请求。 三、主观要件 主既要件是指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或恶意。在适用 滥用公司法人格之否认时,滥用公司法人格的主体主蕊上需有过错( 是指故意,由 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的性质决定) 。关于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是否需要具 备主观标准,在大陆法系的嚣家,一直存在主观滥用说和客观滥用说之争。 ( 一) 主观滥用说 在德豳,主观滥用论者主要依据的是德国民法典第2 2 6 条关于权利滥用要件的 规定,即“行使权利,以对他人旋加损害为目的而获利时,是不允许的 。缀明显, 。对他人施加损害为舀的 是滥用权利的主观判断标准。该规定要求权利滥用者 必须存在对他人旖加损害的主观目的,并将之作为必须要件。依据此条规定,持主 观滥用论者认力,为防止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之被滥用,支配股东的主观滥耀意图 ( 目的要件) 必须确定,即公司背后的法入格利用者必须具有违法或不当目的。 ( = ) 客观滥用说 另有学者认为,强调主观要件不合乎社会的需要。认为这里所说的滥用,并不 一定意味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恶意,只要行为入的行为在客观上导致了公 2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司的人格被不正当使用,就应认为已构成滥用公司人格。而且,有国家的民法典 对权利的滥用采客观主义态度,如瑞士民法典第2 条第2 项规定:“权利明显的滥 用不受法律保护 。俄罗斯民法第l 条所规定“民法上的权利,除违背社会、经济的 使命被行使的场合外,受法律保护 。此乃客观标准。笔者认为,采“客观滥用论 , 并不能证明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无需以股东的主观故意或额已为必要,而是因 为主观过错难以认定,举证困难,采用主观主义的标准不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导致诉讼成本过高。这里实际体现的是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采“客观滥用 的标准就是过错推定的原则。由被诉方来举证证明自己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否则, 推定其主观上存在过错,也就是说行为人若不能自证无责,法律就直接推定其有 过错,因而承担赔偿责任,是举证责任倒置。这样,对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也比较 有利。且从目前各国的适用和发展趋势来看,因提起该诉的债权人举证证明主观 上的过错十分困难,因而无需证明。实践中,德国也考虑到强调权利滥用的主观要 件不符合社会需要,在其司法判例的实践中,也逐渐从严守德国民法典第2 2 6 条 的规定,转向主要根据民法典第8 2 6 条违反良俗的行为规定及民法典第2 4 2 条的信 义诚实原则的规定,即从主观表征到客观利益衡量的转变,就形成了判例中的客 观滥用学说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 特殊表现形式 , 在实行过错推定的场合还是应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必要。所 以在公司法人格否认的适用要件中应包括主观上的过错。由于“过失不会导致法 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这是由法人人格滥用行为的性质决定的 ,所以在这里 强调,过错是指故意或恶意。 。王利明: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 下) ,载政法论坛) 。1 9 9 4 年第3 期 。杨立新:侵权法判例与学说 ,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7 4 页 。南振兴,郭登科: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载法学研究 1 9 9 7 年第2 期 山不犬学颂士学位论文 第四部分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现状与完善构想 一、建立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必要性 ( 一) 建立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客观基础 股东有限责任引发了法人格的否认问题。因有限责任积极的一面是通过减小 出资人的投姿风险,增大债权入风险来实现的,所以股东有限责任制度是以牺牲 公平为代价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致力于通过立法或判例,将股东有限责任的消 极面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构建一种法律制度将对公平的牺牲控制在最低程度, 于是产生了法人格否认制度。我国企业法人制度溺现于2 0 世纪8 0 年代。伴随这项 制度的问世,滥用公司法人格的现象也随之出现,现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利用 现代企业法人制度自身的弊端,用法入拟制人格的特点,达到逃避债务,逃脱责 任的目的。严重损害债权人的权利、损害社会公众剩益,使社会经济秩序被扰乱, 不能保障正常的交易活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公司法人格规避债务或合同义务。公司为逃避债务,利用公司财产成 立一个或几个新公司,将公司的资金、财产转移到新公司,让公司空壳运转,使 公司的债务无法履行或执行,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2 、股东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为规避经营风险虚假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当前有相当数量的有限凌任公司,实质都是个人独资企业。我国规定个人独资金 业的投资入对企业债务需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所以许多出资入通过虚假投 资虚设股东,成立名义上的的有限责任公司。这些公司的资本实际由某一实际经 营者出资,股东朵是挂名股东。因而公司实际上已成为出资人操纵的工具,自身 并不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3 、公司的经营财产严重不足。公司股东不能足额、按时、按要求出资或在设 立公司后变褶抽回公司资本,或注册资本虽符合法律规定,健其经营规模远远超 过了经济能力,使股东在有限责任的保护下,将交易风险过分分担给交易对方。 实践中常能够发现一些公司的原始投资,已被原出资方抽回,因资产减少或严重不 足,使公司成为空壳法入,这不仅影响公司自身委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会影响 到对外清偿债务的能力,进而损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4 、公司没有经营自主权,从属于控制股东。这种情况多发于改制而成的公司。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改制前的公司是控制股东的分支机构或全资子公司,只是控制股东的附属。控制 股东未按法定方式行使权力,过分干预或操纵公司的具体经营活动,追求公司对 控制股东自身贡献的最大化,使公司丧失独立人格。有些集团公司为了分散经营 风险、享受优惠政策往往设立子公司或出资成立控股公司。这些公司由母公司或 出资的公司所控制。其公司人员调配、决策决定均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经营 成果被母公司占有。或者架空母公司,将母公司的经营成果转入子公司。上述情 况均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5 、公司与股东或与他公司人格混同。公司与股东或一人公司与他公司在营业 场所、住所、主要设施设备、资金、其他财产、生产经营业务、从业人员、组织 机构等完全混同,以规避法律或合同义务,侵害债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目 前,我国一套班子,几个牌子的企业还很多,造成了法人的混同,许多关联公司 是一个法定代表人或由企业首长控制。许多公司并没有割裂公司与股东的联系, 公司财产不具有独立性。由于我国是个注重地缘人情的民族,因此很容易在公司 资产、人事、组织机构等方面表现出公私不分的混乱状态。 6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章程违法。我国的公司法对公司组织机构的设 置本意是推行分权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但是控制股东操纵股东会,开股东会如 走过场,董事会成员常常为兼职人员,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致使公司董事会如 同虚设,独立董事未发挥真正的独立性,监视会成为摆设与附庸,真正行使职权 的只是董事长、总经理几人,使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缺乏必要监督。公司章程应 是公司的宪法性文件,具有神圣性与约束力。在我国的实践中,许多公司的章程 条款本身就违法,却经股东会通过并在工商机关登记,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 二) 建立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积极作用 滥用公司法人格影响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建立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对建立我国市场经济新秩序,具有重大的法律价值。具体来说: 1 、确立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体制转 型、立法技术的疏漏等原因,随我国公司制度的发展,滥用公司法人格等问题随 之产生。对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都造成了损害,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对我国 的市场信用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公司发展的初期,我们过分的强调了公司的 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忽视了公司法人制度本身的缺陷,促使了问题的产生。信 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通过确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弥补法律漏 出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洞,才能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公司法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公法性质, 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认识也应当提高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私权 并不是绝对的,更不能加以滥用,随法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强,对私权的限制也 有所增加,以体现社会公益原则。 2 、确立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有助于实现法律的公平原则,实现“矫正 的公平 。在公司的经济活动中,股东和公司债权人是与公司关系最密切的两类利 益主体。公司中的股东特别是大股东拥有对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相对于公司债 权久来说,是居于铙越地位的。股东为减少投资风险,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利 用优势地位操纵公司,将风险及成本转嫁给债权人。甚至空壳经营,出资不足或 抽逃资金,欺诈债权人。一旦被追究法律责任,就主张只承掇斑资额以内的有限 责任。公司法人格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普遍性法律规范之一,资本确立、 资本维持、资本不变原则以及必要的公示制度是股东须遵守的义务,体现分配的 公平,寻求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但法律实际运作的结果,并不一定完 全体现设计者的初衷。这种分配的公平不断被处予优势地位的公司股东的违规行 为破坏,于是只能通过体现着“矫正的公平 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加以调整, 使公司法人格独立的不合目的性得到矫正,使受到损害的公司债权人得到最大的 有效章 偿。它是属予调整特殊社会关系的法肇规范,使失衡的公司利益关系得到 矫正,公平原则得到贯彻。 3 、确立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可以增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起到维护社 会公共利益的幸笮用。在商品经济初麓,人们将效益放于公平之前,是有其现实的 考虑。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公司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强势组织 体,若仍然将效益置前牺牲公平,会绘社会公共利益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 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出现,可以规避公司股东操纵公司从事不法行为,使我们 站在社会利益的角度来规制公司行为。民法通则中的基本原则“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要求公民法人在行使权力时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 滥用公司法人格的行为就构成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因此,确立完善公司法 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公司的社会责任,符合我国 现实国情。回 国范榆:泸州遗赠案分析) ,载判解研究 ,2 0 0 2 年第2 辑 母参见林安生:公司的社会赞任,h t t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