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比经推例——汉唐经学导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比 经 推 例 汉唐经学导论 姓名:马楠 导师:力之教授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先:古籍整理 年级:2005 级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从春秋三传到舍传言经第一部分:从春秋三传到舍传言经 唐前注春秋传者甚夥,唯左传杜预注、公羊何休注、榖梁范甯注完帙具在。三家注传, 往往兼采二传为说,虽兼采二传,而能自守本传,不相扰乱。孔颖达、徐彦、杨士勋之疏, 更能旁采他传,补苴罅漏(第一章)。 三传注疏守传不乱,乃由何杜范之注传、孔徐杨之疏传、注,皆用本传传经之义;而三 传传经之条例法则,即夫子之所以修定春秋。经解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谓夫子比次事 理,发义于经文异同、详略之间。故春秋之所以书写结撰,即三传之所以传经,何杜范之所 以注经、传,孔徐杨之所以疏经、传、注。学者由传注疏解推详经义,亦必排比经文,推详 传例(第二章)。 “舍传言经”起于中唐而滥觞于何郑,究其根本,以“比经推例”日益详密,必致略三 传专门之学,自行推比比经文,取舍三家,更为新传(第三章)。 第二部分:从郑注三礼到礼是郑学第二部分:从郑注三礼到礼是郑学 武帝之时,博士始专守六艺,其初本不专守一经;宣元之际,博士增立,于是经有数家, 家有章句,师承授受,自蔽所习。汉末学尚通达,郑玄遍注群经。其注三礼,正以“比经推 例” ,后世礼学,莫不因之。 郑注三礼,发经文差次比列、举轻包重、据是言非、上下相照、前后平列等例(第一章)。 仪礼经文,缜密严栗,同篇则上下互文,各篇则彼此照应,或此详彼略,或相兼乃具。 郑注则排比上下,通连经、记,就经明例,据例通经(第二章)。 周礼事项繁杂,郑则系连以明,内则通连“六官” ,彼此相系;外则通连五经,引经证经 (第三章)。 第三部分:比经推例之经学意义第三部分:比经推例之经学意义 “比经推例”本于经文之所以结撰书写,由“比经推例”而系连经文、发明经例、数经 相证,多能重证据实,言而有徵。 “比经推例”虽不乏牵强之失,而其多以“比经推例”未能 2 备举经文、贯通条例(第一章)。 注经所本,无非二端。一则师说家法、章句授受,所谓“因承” ;一则比经推例、群经相 证所谓“推证” 。东京师法家法没而通儒之学兴,学由“恪守所闻、莫敢同异”而至分析条理、 贯通群经(第二章)。 【关键词】师法家法 比经推例 礼学 春秋学 经学 3 bijingtuilibijingtuili _introduction of han and tang dyaesties jingxue author:ma nan advisor:li-zhi major:chinese classical documents direction:ancient finishing grade:2005 abstract: the first part:from the chunqiu and chunqiusanzhuan to give up a hearsay through classic note spring to spread for autumn before tang very many, only 左传s 杜预 to prepare to note, 公羊s 何 休, 榖梁传 beam 范甯 finish note zhi to have at.3 note to spread, usually and adopt two spread in order to say, although and adopt two spread, but ability from guard an origin to spread, not and mutually disturb.孔颖达, 徐彦, 杨士勋s commentation, can even adopt him to spread beside, repair the leak(chapter 1). three spread to note shu to guard to dont in disorder spread, is note by 何休 杜预 范甯 to spread, the 孔 颖达 徐彦 杨士勋s shu spread, note and all use to originally spread through it righteousness;but three spread through its regulation rule, namely the reason that the man son fix settle spring autumn.be called belong to a ci ratio matter, spring autumn teach also by solution, call the man son ratio time matter reason, deliver righteousness in through the text different and similar, detailed slightly it.the reason that, past spring autumn writes knot zhuan, namely three spread of so spread through, the reason that 何休 杜预 范甯 note through, spread, bore the reason that 孔颖达 徐彦 杨士勋 through, spread, note.scholar from spread to note to relax to push detailed also necessarily line up ratio through text through righteousness, push to know well to spread an example(chapter 2). give up a hearsay through rise in medium tang but source investigate it a root at he2 zheng4 and know well day by day by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airtight, necessarily with the result that slightly three spread exclusively it learn, push by oneself everywhere through text, the taking or rejecting is 3 and more lately spread(chapter 3). the second part:note three comity to arrive a comity from is 郑玄郑玄 the hour of martial emperor, the doctor starts to particularly guard six skills and it is as soon as early to originally not and particularly guard;宣帝、元帝s moment, the doctor increases to sign, hence through have a several, there is an in the house, the teacher accepts to pass, from cover the xi.the han end learn still well versed, 郑玄 notes a cluster through.it notes three comity, just with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the future generations comity learn, because of might it not be. notes three comity and deliver through the text bad time ratio row, raise light pack heavy, according to is a speech to not and up and down mutually shine on, in front and back even row etc. example(chapter 1). instrument comity through text, careful and strict li, together article top and bottom with each other text, each each other look after, or this detailed that slightly, or mutually and just have.zheng4 zhu4 then lines up ratio top and bottom, connect through, record, through clear example, according to example through(chapter 2). week the comity item be complicated, then fastens to connect with clear, inside then connects six officerss and each other tie together;the outside connect five through, lead through the certificate through(chapter 3). the third part: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through learn meaning 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originally in through the reason that the text knot the zhuan write, from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but fasten connect through the text, invention through the example, number through mutually certificate, many the ability heavy proof solid, speech but have zheng.although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doesnt lack to lead long strong lose, but it much cans not have to raise by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through the text and masters regulation(chapter 1). 4 note through the origin, nothing but two carry.a teacher says domestic discipline, chapter the sentence pass, so-calledbecause of accept;a ratio through push an example, cluster through mutually the certificate so-calledpush a certificate.tokyo imitates domestic discipline didnt but the erudite learn interest, learn fromcarefully obey smell, the mo dare similar and different but go to analysis logical arrangement, run-throughs through(chapter 2).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 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 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 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一】传、记、注、疏 【一】传、记、注、疏 范甯春秋穀梁传序云: 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 幽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 钟文烝以为范注似此者尚少,而已开啖、赵先声1。孙复、刘敞之徒承啖助、赵匡、陆淳 之学,名为“弃传从经” , “参而从焉” ,或谓某传独得经意,或谓二传相兼乃具,或谓三传并 失而自说经旨。虽云“弃传从经” ,亦依违于三传之间,是治春秋犹须本乎三传。 故孔广森自叙其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曰: 公羊、谷梁、左丘明并出于周秦之交,源于七十子之党,学者固不得畸尚而偏诋也。虽 然,古之通经者首重师法,三传要各有得失。学者守一传,即笃信一传,斤斤罔敢废坠。其失者 犹曰有所受之,其得者因而疏通证明,诚可以俟圣人复起而不惑。倘将参而从焉,彼孰不自以为 择善者,讵揣量其智识之所及,匪唯谬于圣人,且不逮三子者万分一。逞臆奋笔,恐所取者适一 传之所大失,所弃者反一传之所独得,斯去经意弥远远已。 治一传必先通传注,何、杜、范全书具在,而汉晋南北朝儒生旧说,萃于孔、徐、杨疏; 明传注微义,知三传之不同,一传注家之异说,必由三疏焉。 黄侃礼学略说云: 说礼所据,有明文,有师说。明文者,礼之本经,则周礼、仪礼是也。师说有先后,先师说 非无失违,后师说非无审諟,要其序不可乱也固知师说短长,断以经义;经义差牾,出以弥 缝;师说纷岐,考其证左。此乃治经之通法,非独治礼为然。2 “明文”者,本经也,则春秋、周礼、仪礼。两汉书、唐疏所谓“明文” 、 “正文” 、 “正 经” 、 “有其文”者是也;而“无其文” 、 “无明文” 、 “不经”者,谓本经不载之说。 “师说”则 出于七十子之徒者,若论语3、春秋三传4、大小戴记5、仪礼之记、丧服之传;乃至两汉师承 授受者,若董子春秋繁露、石渠之论、谶纬图书、白虎通义之等。 治礼者固当依止本经,记、传之文,补经所未言。而“传合不合,当解传耳,不得难经” 6,是经传之间,依经不依传,犹释家依经不依论之例。康成注礼之后,学者咸知所归。三礼 之学,萃于北海;唐人礼学,一依高密。宋儒益以义理,敖氏轻诋郑注;然治礼之例,犹循 1 钟文烝:春秋穀梁经传补注范氏元序,第 8 页。 2 黄侃:礼学略说,黄侃国学文集,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年(下同) 。第 343344 页。 3 汉书之引论语,每称“传曰” 。宣帝地节三年十一月诏“传曰: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案,出论语述而)其令郡 国举孝弟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 ” 4 黄侃礼学略说举汉书王莽传:莽上奏爵邑之制,曰“实考周爵五等,地四等,有明文。殷爵三等,有其说,无其文。 ” “爵五等”见周官,所谓“有明文” , “殷爵三等”出春秋公羊家说,所谓“有其说,无其文” 。 5 黄侃礼学略说举匡衡当元帝时议立孔子世为殷后,所据则礼记孔子曰“丘,殷人也” (案,见礼记檀弓上) ,元帝以其语 为“不经” 。 (案,见汉书梅福传) 又如周礼春官肆师郑司农注用丧服四制文,贾疏所谓“无明文” 。第 769 页,中栏下栏。 6 周礼春官丧祝疏引郑志。 (周礼注疏,卷二十六,第 815 页,上栏)案檀弓曰: “殷朝而殡於祖,周朝而遂葬。 ”檀弓 正义所谓“殷人尚质,敬鬼神而远之,死则为神,故云朝而殡於祖庙。周则尚文,亲虽亡殁,故犹若存在,不忍便以神事之, 故殡於路寝,及朝庙遂葬。 ”然僖八年左氏传“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则弗致也。 ”又僖三十 二年, “晋文公卒,庚辰,将殡於曲沃” ,是鲁晋皆“殡于祖” ,与檀弓之文不合。故赵商执左传难之。郑玄答曰: “葬乃朝庙, 当周之正礼也。其末世诸侯国,何能同也。传合不合,当解传耳,不得难经。 ”郑所谓“葬乃朝庙,当周之正礼”谓仪礼既 夕“将葬,迁于祖,用轴” 。左氏说既与檀弓不同,则引仪礼明周制,又判左氏所用为殷礼。皮锡瑞郑志疏证云,郑君以为 末世诸侯之礼, “不得以传难经” , “分别经传,断制甚精” 。又云贾疏引左氏“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 ,谓之孔子发 凡, “更失之矣” 。 2 康成。明郑君注礼之精微,通三礼郑学, “又非假道于陆、孔、贾、杜四家之书无由”7。 然则今治汉唐经学所本,春秋则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徐彦春秋公羊传注疏、杨士勋春 秋穀梁传注疏;礼学则贾公彦周礼注疏、仪礼注疏、孔颖达礼记正义8。 【一甲】【一甲】以上六种所引旧说,如 左传正义所引世本、贾逵、服虔解诂、许慎五经异义及郑氏之驳、郑志张逸赵商之问、 蔡邕独断、杜预释例、刘炫规过; 公羊注疏所引春秋说、孝经说9、许慎异义、何休穀梁废疾、郑玄发墨守; 穀梁注疏所引何休废疾及郑玄之释、糜信、郑嗣、徐邈、江熙、徐乾之注、薄叔之驳; 周礼郑注所引杜子春10、郑大夫(兴)、郑司农(众)、汉礼器制度、汉大予乐官,及杜子春 之引吕叔玉,郑司农之引汉大乐律,贾疏所引贾、马解诂,临硕之难,阮谌三礼图、何休公 羊之注;汉书孟康、张晏、臣瓒之音义、刘杳要雅、颜延之纂要、石氏星传、武陵太守星传、 条牒论。 仪礼注疏所引纬文、郑志;丧服篇所引雷氏、马融、王肃之说。 礼记正义所引皇氏(侃)、熊氏(安生)、袁准、卫宏、沈重、庾蔚之、崔灵恩、贺旸、贺循、 雷次宗、萧望之诸人注、疏,及阮谌礼图;纬书如易纬乾凿度、通卦验、坤灵图;尚书考 灵耀、书传略说、中候运衡、握河纪、敕省图、准谶哲;诗纬含神雾;礼纬含文嘉、 斗威仪;乐纬稽耀嘉;春秋纬元命苞、运斗枢、孔演图、感精符、文耀钩、考异邮、说 题辞;孝经纬援神契、钩命决等。 后世虽有辑本11,以所辑大半出自经疏,故仍依六疏原文。若辑自史注、类书,则从后 世辑本。六疏所引五经传记之文同此例。 【一乙】【一乙】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引王肃、徐邈、孙毓、刘昌宗、射慈、嵇康诸人音义同此 例。 【一丙】【一丙】阮元校勘记所引卢文弨、浦镗、惠栋、段玉裁诸人之说,虽有别本单行,同 此例,以今阮校十三经注疏为本。 【二】清人春秋学 【二】清人春秋学 四库总目春秋类叙云“盖六经之中,唯易包众理,事事可通;春秋具列事实,人人可 说,一知半见,议论易生。著录之繁,二经为最。 ”12中唐后为春秋学者至数百家,而排比科 条、委曲发明之义,仍自陆淳及其所述啖、赵之学,阴本公羊、穀梁法。治左氏而为实学者, 或与礼学、小学相资助,或用为乙部之学,则春秋转为左氏之提纲,殆非传传春秋之义。 今左氏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13、公羊用孔广森春秋公羊通义14,穀梁用钟文烝春秋穀梁经 7 黄侃:礼学略说,黄侃国学文集。第 345 页。 8 以上六种皆据中华书局影印阮校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下文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徐彦春秋公羊传注 疏、杨士勋春秋穀梁传注疏、贾公彦周礼注疏、仪礼注疏、孔颖达礼记正义;及孔颖达毛诗正义、邢昺论语注疏、尔雅注疏, 皆只出书名、页、栏。 9 礼记正义: “易说”者,郑引云易纬也。凡郑云“说”者,皆纬候也。时禁纬候,故转“纬”为“说”也。故郑志张逸问: “礼注曰书说 ,书说何书也?”答曰: “尚书纬也。 ”当为注时,时在文网中,嫌引秘书,故诸所牵图谶皆谓之“说”云 (卷十) 。周礼大司乐贾疏亦云“云孝经说者,说即纬也。时禁纬,故云说。” (卷二十三788 下)又,大祝郑注: “孝经说曰,共授执授”贾疏谓“孝经纬文。汉时禁纬,故云说 。”(卷二十五810 中) 10 孙诒让:周礼正义郑氏注,据贾疏序周礼兴废所引马融、郑玄周礼序,则郑本张恭祖受此经,而所见解说,则有二郑、 卫、贾、马五家之学。汉书艺文志有周官传四篇,不著撰人,疑即歆所传也。歆传杜子春,子春传郑兴、贾逵,兴传子众, 众又自学于子春。 (卷一,第一册,第 78 页。 ) 杜子春注首见于小宰,孙诒让周礼正义小宰谓,马、郑序皆不云杜有诂释之书,射人先郑注引子春说而纠之,则注中所述 杜意,疑皆先郑所口受著之解诂者,后郑又传录之也。 (卷五,第一册,157 页。 ) 11 若世本八种;马国翰玉函山房辑逸书所辑沈重周官礼义疏一卷、贺循贺氏丧服谱一卷、庾蔚之礼记略解一卷、皇侃礼记 义疏四卷、熊安生礼记义疏四卷、崔灵恩三礼义宗四卷等;黄氏逸书考所辑雷次宗仪礼丧服经传略注等。 12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叙。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2003 年。第 210 页 13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 (下同) 14 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续四库全书,129 册,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刻顨轩孔氏所著书本影印。 (下同) 3 传补注15。 刘文琪遍辑左氏旧注,以为许叔重说文引左传、五经异义所载杜氏说,皆本左氏先师, 汉书五行志所载刘子骏亦为汉世左传学,又如经疏史注及御览等书所引左传注,不载姓名 而与杜注异者,亦是贾、服旧说。其实洪氏已倡此说。唯好古太过,以致援引公穀,以助贾 服而非杜预,止可谓贾服功臣,不得为左氏功臣矣。 孔广森学于戴东原、庄存与16,故其学亲皖派而近常州。通义考礼之覈,小学之精若闵二 年“吉禘于庄公” ;僖十六年“是月”,守传之矜峻,文辞之简净,清人罕有其匹。其说以为左氏自国 史,公穀自传经,不得引左氏难公羊;推传文“春秋见者不复见” ,以为于始见一讥而已,故 于所传闻之世立法,所见之世从可知;举董子所云“已明者去之,未明者著之” , “春秋之道, 视人所惑,为立说以大明之” ,以为经文通则, “每略于人所易晓,而发人所难知”17;又云 凡讳,讳文不讳实,必有以起之,皆可谓治公羊之轨范。然往往援左氏史事证成公羊之说若隐 元年三月,公及邾娄仪父盟于昧。公羊例“及,我欲之” ,公羊通义引左传谓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证成“我欲之”之类18, 所谓“左传得其事而不知其义,公羊得其义而不详其事,每以左传之事证公羊之义,乃益决 公羊之可信云”19;至于公羊失实,反谓左氏饰说。又采摭虽广,简择甚精,辐翼公羊之说, 虽宋元之后,亦刺取其文;至于攻难,不能墨守,则避而不言。 郑玄六艺论云“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穀梁善于经” ;范武子序云“左氏艳而富,其 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钟文烝以为,郑氏之言,唯“穀 梁善于经”至当;范氏之论, “其失也短”未得传义之妙:穀梁传精微简要,一字不苟,最得 圣人之义。春秋穀梁经传补注用力至勤,博识细心,颇能贯通传文、发挥经义。钩稽汉晋旧 说,剪裁宋元新义,约取清儒考订,整齐众说,成一家之学。子勤“初治郑氏三礼,继乃一 宗朱子之学” ,故说礼少有违失,议论亦多精妙若桓十一年,公羊褒祭仲知权,穀梁责祭仲不死君难,钟氏 补注以为公羊误袭穀梁“权在祭仲”之言,因广说“经” 、 “权” ,发义甚精。其以经例、史例本自不同, “经文 书法,简婉深微” , “传之释经,主于明义,义明则止也” ,穀梁悉知左氏之史, “好从简略” 而已20;又云公羊刺取穀梁耳,公羊之言,悉在穀梁内,直欲使穀梁转出二传之上。唯以为 凡传言“或曰”者为兼举经义,似有乖传体。 三书所引同前例,如: 洪氏所引贾、服、许、郑旧注,国语韦注、三礼郑注、文选李善、薛综之注;清人惠栋 补注、段玉裁、王念孙、桂馥之说; 孔广森所引董仲舒、颜安乐、汉书、白虎通、潜夫论之说;何、杜、范之注;啖助、赵 匡、刘敞、李固、苏辙、吕大圭、朱熹(多称朱文公)、胡安国(多称胡康侯)、赵汸、萧楚、汪克 宽、家铉翁、黄道周、顾炎武、惠士奇、庄存与(座主庄侍郎); 钟文烝所引陆淳、朱熹、陈傅良、张大亨、家铉翁、李廉、林之奇、赵鹏飞、杜谔、黄 仲炎、吴瀓、程端学;黄泽;顾栋高、沈彤周礼之说、高邮王氏、段氏说文、俞樾平议等; 孔广森、钟文烝引及孔氏正义、徐、杨注疏、啖、赵、刘、胡诸家,节略摘句,出于己 意,则从乎通义、补注。三书所引贾、服、许、郑之说亦然。唯钟文烝引及孔广森,还用通 义本文。 【三】清人礼学 【三】清人礼学 15 钟文烝:春秋穀梁经传补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 年。 (下同) 此书字句、标点讹误甚夥。至有“何、邵公”之读。标点讹误径改,字句则于注间以( 【笔者谨案】云云)出校。 16 广森甥朱文翰仪郑堂文集跋云“尝受书于东原、姬传两君子之门” 。今仪郑堂文集(后顨轩孔氏所著书第七种骈俪文三卷 收录编次视此本为优)有戴氏遗书总序,亦云“广森尝闻先生绪论”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广森中殿试,成进士出身。 副考官为庄存与。故仪郑堂文集有辛卯进士祭座主庄侍郎太夫人文;公羊春秋经传通义亦云“座主庄侍郎为广森说此经曰” (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文十年“楚子、蔡侯次于屈貉”经,卷五) 。 17 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十一,第 176 页,下栏。 18 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第 5 页,上栏。 19 孔广森:公羊春秋经传通义,卷一,第 18 页,下栏。 20 钟文烝:春秋穀梁经传补注,卷二,第 6869 页。 4 【三甲】【三甲】周礼以孙诒让正义为本。 洪诚举周礼正义数善:曰“无宗派之见” 、曰“博稽约取,义例精纯” 、曰“析义精微平 实” 、曰“以实物证经” 、曰“依据详明,不攘人之善” 、曰“全书组织严密”21,诚哉斯言。 谨申洪氏未详者如下: 昔黄侃特重唐疏,以为清人注疏根氐在焉。观仲容正义,黄氏之言信然。正义特重裒集 唐前旧说,凡例所谓“广征群籍” ,洪氏所谓“甄录从详”是也。其证成注义,匡纠注非,往 往申汉魏六朝诸说之异同:若酒正五齐、三酒、四饮之文,引许氏说文以见郑许之异,引刘熙释名以申康成之说; 或参比孔氏礼记、毛诗正义所引经疏天官笾人职驳贾疏之误,举礼器正义熊安生说,以为即贾氏所本,而当 以皇侃说为正;春官肆师职引丧大记正义所引熊氏说证成郑注;典瑞职举曲礼孔疏所引熊氏说,以为盖贾疏所本,而杂记 孔疏略同,谓熊氏因误会杂记注而误疏曲礼,孔贾因循其误,皆读注未审;或考稽释文、通典所及礼论若地官媒 氏昏期之说,正义条次贾疏、玉烛宝典所引王肃圣证论、通典嘉礼引马昭难肃、孔晁之答、贾疏所引张融评,以为王肃之说 肇自荀子,毛诗、韩诗依之,终以通典嘉礼所引束皙说通之;或广征周秦两汉子书、史籍职官仪注之文若地 官司徒、夏官司马诸职,六乡六遂田政军令之文,广稽管子、司马法之文;地官小司徒郑司农谓若“今时八月案比” ,即引 东观汉纪、李贤后汉书安帝纪注、续汉书礼仪志以证。 “宋元以下则唯录其义据通深者,并分别主次,刺黹成章” ,洪氏举其精要者十余事。今 案正义所引宋元以下诸家之说,其实亦广稽旧说之流亚。若陈奂申毛难郑,段玉裁主说文本 字,张尔岐、胡匡衷、胡培翚、凌廷堪之言仪礼,郝懿行之别白尔雅,并有旧说依据。而清 人新说之胜先师者若胡匡衷之说膳宰、段玉裁之说九拜、凌廷堪之说九祭、黄以周之说挼祭,亦贯通经传子史, 郑君“括囊大典”之伦。 【三乙】【三乙】仪礼依胡培翚正义22,例依凌廷堪23,图依张惠言24。 胡培翚仪礼正义所见诸家之学:张尔岐依祜高密,详而博之,分章标目,正义所因,偶 驳注、疏,往往言必有中。吴廷华持论每出经、注之表,而亦承敖氏余绪,不免持论过当, 支伟成称吴氏遍览中秘储书,六经笺疏无所不窥,然观其学似非博洽综该,反类于深思独造 者。盛世佐说平正精审,出褚、吴之上。方苞因承宋学,敷衍义理,有所创见,则多据敖 氏。褚寅亮娴于经例,注疏精熟,一本古学,故出敖氏之上;唯褚氏讥敖继公专攻立异,管 见亦全以驳敖为事。绩溪胡匡衷仪礼释官,通礼部二经,辨天子诸侯官职异同,与传、记之 文(礼记、左传、国语)若合符节。段氏说文,诚能发挥许郑,然康成迭出今古文,必依经取与, 则金坛小学,终逊于墨庄专家之说;读胡承珙仪礼古今文疏义,乃见康成用心细密,反复周 匝,一字不苟。凌廷堪以例通经,纲罗诸篇,旁通记文,诚可使“闻者冰释” 25;唯凌氏例 下,胪陈礼文,正义照录,亦不稍加剪裁,故略嫌繁冗。清初礼家姚际恒、万斯大不足取。 胡氏正义排比条次诸家之说,抉择裁断,章法俨然。词丰理富,又且要言不繁。其微瑕 者,则孙仲容周礼正义凡例所云:“至于版本文字异同、形体伪别,无关义训,且已详阮、 黄丕烈两记,今并不载,以祛繁冗(近胡培翚仪礼正义、阮福孝经义疏补、陈立公羊传义疏,并全录阮记,俗本 伪文,尘秽简犊,非例也)” ; “今疏于旧疏甄采精要绝无羼改,且皆明楬贾义,不敢攘善。唐疏 多干没旧义,近儒重修,亦或类此(胡氏仪礼正义,閒袭贾释;郝懿行尔雅义疏,亦多袭邵义。窃所未安)。 ” 谨案,胡氏屡责贾疏粗陋,而所引李如圭、张尔岐之论,其实与贾疏无异。唯文从字顺,不 比贾氏“冗蔓郁轖”(阮元语)耳。 21 洪诚:读周礼正义,洪诚文集 雒诵庐论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年 9 月。 22 胡培翚:仪礼正义,四部备要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1936 年上海中华书局书据南菁书院续经解本校刊排印。 据胡培翚族侄胡肇智跋文,胡氏作书时尝命族侄肇昕助为校写,书中“胡氏肇昕云”是也;谢世时,士昏礼、乡饮酒礼、乡 射礼、燕礼、大射仪五篇未竟,门人杨大堉补缀而成,书中“堉案”是也。 笔者自为句读,排印讹误之处于正文间以( 【笔者谨案】云云)出校。 23 凌廷堪:礼经释例,续四库全书本。据北京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四年阮氏文选楼刻本影印,第 90 册。 24 张惠言:仪礼图,续四库全书本。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嘉庆十年刻本影印,第 9091 册。 25 漆永祥:汉学师承记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卷七,第 770 页。 5 【三丙】【三丙】礼记据朱彬训纂26。 礼记正义有“说礼之家,钻研莫尽”之誉,清人新疏,未胜前贤。朱彬训纂裁剪郑注孔 疏之文,略及义理,而用清儒说可立者,不过百事。故章太炎以为“不过比于补注而已” 27。 孙、胡、朱之书自为体例,其所抉择,正以见其智识,故同上例,皆仍正义、训纂引文, 不溯之原书: 孙氏所引王安石(周官新义)、俞庭椿(周礼复古编)、王与之(周礼订义)、林希逸(鬳斋考工记解)、 王应电(周礼传、图说、翼传)、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郝敬(周礼完解)、钦定周官义疏、李光坡(周 礼述注)、李锺伦(周礼训纂)、姜兆锡(周礼辑义)、方苞(周官集注、周官析疑、周官辨)、惠士奇(礼说)、 沈彤(周官禄田考)、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惠栋(周礼古义)、官献瑶(石谿读周官)、戴震(考工记图)、王 引之(经义述闻)、庄存与(周官记、周官说)、程瑶田(溝洫疆理小记、考工创物小记、磬折古义)、段玉裁(周 礼汉读考、说文解字注)、孔广林(周官肊测)、蒋载康(周官心解)、庄有可(周官指掌)、王聘珍(周礼学)、 徐养原(周官故书考)、宋世荦(周礼故书疏证)、沈梦兰(周礼学)、吕飞鹏(周礼补注)、丁晏(周礼释注)、 曾钊(周礼注疏小笺)、王宗涑(考工记考辨)、吕调阳(考工记考)、钱坫(车制考)、郑珍(轮舆私笺、凫氏 为钟图说)、通礼则金鹗(求古录礼说)、金榜(礼笺)、黄以周(礼书通故)、武亿(三礼义证)、孔广森(礼 学卮言);礼记如孙希旦;仪礼如张尔岐、胡培翚、胡匡衷、吴廷华、凌廷堪;毛诗如陈奂、马 瑞辰;尔雅如郝懿行。 胡培翚正义集古今大成,诸儒所论,亦条别案断,异同并举。今举其要者:通解(朱熹仪 礼经传通解、黄榦续,简称通解)、杨复(仪礼图,简称杨图)、李如圭(仪礼集释,简称李氏集释;或引仪礼释宫)、 陈详道(礼书)、蔡德晋(礼经本义)、敖继公(仪礼集说,简作敖氏、集说)、郝敬(仪礼节解)、万斯大(仪 礼商)、姚际恒(仪礼通论)、毛奇龄(昏礼辨正、丧礼吾说)、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简作张氏句读)、姜兆 锡(仪礼经传内外编)、方苞(仪礼析疑)、沈彤(仪礼小疏)、秦蕙田(五礼通考)、吴廷华(仪礼章句)、褚 寅亮(仪礼管见)、王士让(仪礼紃解)、江永(礼书纲目、仪礼释例)、惠栋(礼经古义,九经古义之一,简称惠 氏古义)、焦以恕(仪礼汇说)、金日追(仪礼经注疏正讹)、江筠(读仪礼私记)、张淳(仪礼识误)、程瑶田 (又称“程氏易田” ,仪礼丧服足徵记)、仪礼释官(培翚祖胡匡衷撰,或称先大父朴斋先生,简称释官)、盛世佐(仪 礼集编)、韦协梦(仪礼蠡测)、胡承珙(仪礼古今文疏义)。或兼及毛诗(若乡饮酒篇引姜炳璋诗序广义、严虞 惇读诗质疑)、周礼处,复引彼经学者之说;又旁引小学如惠栋(九经古义)、段氏(说文注)、二王(经 义述闻);杂家如顾炎武日知录;数术如梅文鼎等。亦同此例。 朱氏所引聂崇义(三礼图集注)、朱子、吕与叔、胡邦衡、刘台拱(经传小记)、王懋竑(读书记 疑)、惠栋(九经古义)、江永(乡党图考)、金榜(礼笺)、二王(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等; 胡氏正义引戴震、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阮氏校勘记、黄丕烈、顾广圻校雠说,往往照录 阮校,则还从阮氏十三注疏校勘记。若胡氏正义引凌廷堪释例(简称凌氏释例,或称凌次仲曰)、张 惠言图,则本凌、张之书。而引张氏读仪礼记则从胡。又仪礼分节,肇自朱熹(仪礼经传通解), 其实贾疏“某句至某句论某事”已为发轫。清初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因朱文公例而转精密焉, 张氏分节后为胡氏所从,故本文仪礼分节皆本胡氏正义。 朱彬训纂引通典,多原文照录,亦未别有所见,故从通典原书。 【四】异文 【四】异文 春秋三传经文颇有不同,今一从左氏之经,公穀今文经不同者以小字附之,若公穀传文 人名地名与左氏不同,从彼传文,以小字附左氏文于后。 26 朱彬:礼记训纂,北京:中华书局,1996 年。 标点错误则径改,讹误之处于正文间以( 【笔者谨案】云云)出校。 27 章太炎訄书清儒: “至清世为疏者,皆过旧释,用物精多,时使之也。唯礼记、穀梁传独阙。将孔疏翔实,后儒弗 能加” 。徐复注云“章先生晚年在苏州将经学略说云: 礼记孔疏,理晰而词富,清儒无以复加,朱彬作训纂,不过比于 补注而已。 本师黄先生礼学略说亦云,礼记孔疏详实,后儒未易加,故新疏独阙。 ” 徐复:訄书详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 168、172 页。 6 仪礼郑君叠出古今文,今礼经引文一从郑氏抉择。若“後” “后”有古今文之异28,录经 文则别“後” “后” ,他同。春秋不在其例。 【五】春秋学礼学目录 【五】春秋学礼学目录 春秋学、礼学概述,多本朱彝尊经义考29及四库全书总目30、续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序 跋之文多本经义考。 【六】今人研究 【六】今人研究 经无崖涘,学有专门。赖循循善诱在前,方得一窥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春秋则傅隶朴31、 沈玉成、赵伯雄;三礼则钱玄、沈文倬、杨天宇、丁鼎32;清人礼学则彭林、林存阳、邓声 国诸先生33,沾溉既多,虽未得一一借鉴,唯表感激。若有征引,虽剪裁其文、约取其义, 必为注明,未敢剿说。 又,两汉“今文” 、 “古文”之义,取钱穆平议34,不从廖平、章太炎习见之说35。 【七】标点 【七】标点 本文所涉“经” 、 “传” 、 “记” 、 “注” 、 “疏”之文颇多,又三传学者,多称本传曰“传” , 引及杜预释例,范甯略例,多简称“例” ;三礼学者,又多“经曰” 、 “记曰” “传曰”之辞。 故本文涉及书名,一概以“ ”表之;不从“ ”也。 28 “后”古文, “後”今文。胡培翚仪礼正义引胡肇昕曰“郑君于礼经多从古文,许君于礼经多从今文,古文多用假借字, 今文多用本字” 。仪礼乡射礼“而后下射射” ,古文作“後” ,今文作“后” ,郑以为传古文者误,古文当作“后” 。据大射 仪“而后下射射” ,今古文皆作“后”也。聘礼 记君还而后退 ,注云而后犹然後也 ,盖亦古今文皆作“后” ,故注以 “後”释之,以明假借(仪礼正义引胡承珙仪礼古今文疏义,仪礼正义,卷九,第 122 页,下栏) 29 朱彝尊:经义考,四部备要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 年。上海中华书局据扬州马氏刻本校勘,编入四部备要。 30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2003 年。 31 傅隶朴:春秋三传比义,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4 年。 32 钱玄:三礼通论,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年。沈文倬:菿闇文存,商务印书馆,2006 年。 杨天宇:经学探研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年。丁鼎:仪礼 丧服考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年。 33 林存阳,清初三礼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年。邓声国:清代五服文献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清代仪礼文献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年。 34 钱穆之说略云:周秦之际,学有西周王官旧传、战国诸子百家之别;前者则“王官学” 、 “六艺” ,即“古学”是也,后者 则“家人言” 、 “诸子” ,即“今学” ;前者掌于史官,乃商周旧制,后者掌于博士官,战国始有者也。故扬子云以“诗书” 、 “家言”对文,艺文志以王官六艺与九流十家对列,史记中之“古文” ,正指六艺,示异于后起之家言。秦焚典籍,首要者 为六国史记,史官所掌者;其次为诗书,即古代官书;再次乃连及百家语。故自西汉以来,均谓秦焚书不及诸子,又谓秦焚 书而诗书古文遂绝,是矣。 又彼时博士非专掌六艺,至汉武之后乃专掌五经,百官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员数多至数十人,武帝初置五经博士” , 分别甚明。而儒林传准孝武之后说文景之时,故每云以治某经为博士也。宣元之后,增立博士,以致“经有数家” ,儒林传 “由是某经有某家之学” ,其事皆出甘露之后。博士分家起于宣帝,而家法、章句复在博士分家之后。夏侯建为便应敌,故 具文饰说以次章句,有“章句”斯有“师法” ,凡当时所谓尊师法者,其实即守某家章句也。可见章句家法皆以取便于禄利。 凡所谓成学名家,师法相传者,其意不过如此。建为章句,夏后胜已有“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章句授受,渐趋繁重,至 于“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故刘子骏、班孟坚深非之,谓之“碎义逃难” 、 “保残守缺” 。东京因承其弊,章帝议白虎,为嫌 章句之烦黩,而白虎议后,章句俗学,积习如故。 对“章句” 、 “守文” 、 “俗儒” ,则有“通儒” 、 “古学” ,谓上承景、武之际所谓五经先师,示异于宣、元以下之师法章句,刘 歆讥为“末师”者。后汉书所谓“好古学” (桓谭、卫宏) 、 “不为章句” (桓谭) 、 “颇涉猎古学” (李育) 、 “最为通儒” (李育、 贾逵) 、 “不与守文同说” (何休) 。是“古学”与守文俗儒相对,谓不专守一经,而学尚兼通、举其大谊者。 至于东汉言“古文”者,仅指文字,无关学派,亦非指经本。经本特以古文称者唯尚书。以章句俗儒“保残守缺” “不思废 绝之阙” (刘歆) ,毛诗、左氏、周礼则章句未备,训诂未全,故东汉通儒往往特重彼经,进而请立博士,故古学、古文每每 相混。其实河间献王传、艺文志皆不以毛诗为古文。又如穀梁不在西京十四博士之中,而贾逵请立。 以上钱穆两汉博士家法考之说。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商务印书馆,2001 年。 35 廖氏今古文之说见今古学考,康有为、皮锡瑞、蒙文通;章太炎、刘师培皆从彼说,今亦通用。 钱穆驳云“晚清经师,乃谓十四博士道一风同,自成体系,以与古文经学相对立,此岂汉儒之真相哉” (两汉博士家法考, 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第 257 页) ,今考汉书、后汉书诸文,钱说较长,故从钱氏。 又李学勤先生亦以为廖氏误读五经异义,而两汉今文古文各立门派,十四博士“道一风同”之说亦非。详李氏今古学考与五 经异义,张岱年主编:国学今论,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1 年。 7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从春秋三传到舍传言经从春秋三传到舍传言经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主杜注不本贾服,多为清人诟病,前有洪亮吉力排杜注,后有刘文 琪极攻孔疏。其实贾服承今文余绪,递相授受,其注杂引公穀家说,贾逵用穀梁义尤甚,以 致自乱左氏传义,传注相违,难于弥缝。杜注亦有取公穀处,然以义同为先,故能自守左氏, 不乱本传(第一章第一节)。何休、范甯之注,亦兼采二传为说,而严守本传,正与杜同。徐彦、 杨士勋之疏,更能采二传以补苴罅漏(第一章第二节)。 第一章第一章 何杜范兼采二传何杜范兼采二传 第一节第一节 孔疏主杜不主贾服孔疏主杜不主贾服 清儒佞汉,主贾服而排孔杜,后有刘文琪痛诋孔疏,前有洪亮吉极攻杜注。洪氏之言曰: “元凯之注,其望文生义、不臻古训者,十居五六。未尝不叹汉儒专家之学,至孙炎、薛夏、 韦昭、唐固之后,法已尽亡。然又窃怪元凯虽无师承,然其时精舆地之学者,裴秀、京 相璠、司马彪之俦,尚布列中外,即以训诂论,左氏一经,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 服虔、彭汪、许淑、颍容诸人之说俱在,倘精心搜采,参酌得中,何至师心自用若此。36” 其实孔颖达于礼记正义、毛诗正义众多辨杜氏之非,非不知其误。而春秋左传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4课时)听评课记录
-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4动物的行为(第1课时)》听评课记录
- 湘美版美术九年级下册《第七课 走近收藏》听评课记录1
- 2020版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4 听评课记录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 浙美版美术九下第1课《美术欣赏与收藏》听评课记录3
-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32、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练习》听评课记录
-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九上5《成果展示-完善汇报 交流评价》听评课记录2
- 鲁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选听 夜莺》听评课记录2
-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0 登飞来峰》听评课记录
- 二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2.1.2 除法的含义》-人教版
- 2025-2026秋学期学校主题升旗仪式安排表+主题班会安排表
- 出租充电桩车位合同范本
- 2025年广元市中考数学试题卷
- 人工晶体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开放性骨折感染预防的护理
-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特殊药品管理知识讲课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智能算力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小额贷款合同范本
- 混泥土计量管理办法
-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