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本文从中西方父权制社会的状况和已经建构的哲学体系着笔, 简述父权制社 会中女性所在的处境。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父权制社会“男尊女卑”的思 想都根深蒂固,女性一向被视为从属于男性的第二性,处在比较低下的地位,女 性在各个方面都是被忽视的。 人们也习惯于以男性为主体的哲学家们所建构的哲 学体系,但却忽视了女性经验的存在,在美学界也不例外。 西方哲学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就对男性和女性做了很多规定,他们用二分法界定男性美和女性美。以康德为代 表的整个西方美学传统都是建立在二元对立基础之上的,使得女性成为被动的、 非理性的、不道德的、等待男性改造的客体。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反对把女性看成 是没有意识的物质,不满传统哲学对女性的歧视,反对主客二分的美学观念,主 张对女性经验和女性创作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她们对传统美学进行重审和批 判,并表达女性主义的审美主张。中国继母系氏族公社之后就一直处在父权制社 会,女性在社会上一直遭受歧视,地位十分低下,没有话语权,成为男性的审美 对象。但是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女性的态度又各有不同的表现,并形成 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西方形成了典型的“父性崇拜”审美模式,崇尚“阳刚” 、 “崇高”等,造就了攻击、征服等男人气的审美文化。和西方不同,中国的主流 审美文化在追求刚柔并济中偏重女性化,如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和道家的 “守雌至柔”学说等。 本文在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出发对两性及其关系和女性主义的审美主张 的进行初步探讨的同时,还概括了两性关系在美学范畴上的表现,这些表现体现 了西方传统知识论的二元对立思想。在崇高/优美、理性/非理性、主体/客体、 文化/自然、精神/肉体、主动/被动等一系列美学范畴中,女性被定义为后者, 这种不平等的二元论思想造成了女性和男性在艺术创作、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的不平等地位。本文具体分析归纳了男性和女性在重要美学范畴中的表现,并发 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以辜鸿铭和张爱玲为例, 分析具体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男权思想和女性 ii 意识。被称为“封建余孽”的辜鸿铭竭力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是为中国古代 的纳妾制度和女子缠足辩护,体现了封建专制的男权思想。辜鸿铭通过赞美中国 “理想女性”的“无我” 、 “勤劳” “谦恭” 、 “温柔”等美德,给女性带上了无形 的枷锁,使得女性只能为男人而活,称为供男性欣赏和使用的物品。张爱玲是有 着强烈女性意识的女作家,她在其作品中以放大性的女性书写,对女性主体进行 审视和自省,对女性长期以来遭受的苦难和压迫感到痛心和同情。她在批判男权 社会给女性造成苦难的同时, 更关注女性自身, 揭示女性自身的 “劣根性” 和 “奴 性意识”和女性在男权压制下扭曲的灵魂,并指出女性对男性的崇拜和依赖已经 根深蒂固,阻碍了女性自身的发展。张爱玲通过她的作品表达了她的观点,女性 只有改变自身奴性依赖意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在精神上重建自我主体意识, 才有可能实现自主自在的生存。本文指出,男性和女性是具有差异性的存在,正 是因为二者在形态、心理、个性等各方面的不同,才会有分工的不同。二者是互 为主客的互动关系,统一构成了人类精神境界的完美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实 现中国传统美学所倡导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关键词:男性 女性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 iii abstract basing on the stat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triarchy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ed philosophy system, this thesis briefly states the situations of women in the patriarchy society. whether in china or in the west, the idea of “male domination and female subordination” is deeply-rooted in the patriarchy society. thus, women have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second sex subordinating to men, in a relatively lower status. that is to say, women are being ignored in all aspects.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the philosophical system constructed by man philosopher, the main body of the philosopher; therefore, the existence of feminine experience is ignored. whats more, there is no exception the mentioned above in the aesthetics. western philosophy is logos centre, early in the period of ancient greece, plato and aristotle have done a lot of provisions to men and women, and they defined masculine and feminine beauty by dichotomy. the whole tradi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s,being representative of kant,and built on the foundation of dualism , thinks of the female as an object of passive,irrational,immoral and waiting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n . but western feminist aesthetics holds the opposite standpoints ,objecting to regarding women as the material with no sense , and being dissatisfi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 and reacting against the aesthetic idea of subject and object antithetical duality .therefore , they advocate that the experienc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female should be paid the same attention to. by retrying and animadverting on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the feminists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on aesthetics. china has been in the patriarchy society since the matriarchal clan commune,and women has been subjected to discrimination in the society, with very low status, having no rights to speak,and being the object of the male aesthetic. but i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china and the western, the attitudes to women have different ideas, and form a different set of aesthetic idea. the western constructed a typical father of iv worship aesthetic mode ,advocating masculine and noble,therefore ,the masculinity aesthetic culture was been established,such as attacking ,conquering, and so on. unlike to the western ,the chinese aesthetic culture chinas is in the pursuit of couple hardness with softness paying particular stress on feminization, such as the confucian “gentle and kindly” and the taoism, and so on. basing on the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s of chinese and the western ,the thesis has preliminarily discussed the sex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and the aesthetic opinions of feminism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sis also generalizes the manifesta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 in aesthetic category ,which reflects the thinking of antithetical duality in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knowledge system. and in the series of aesthetic category,such as noble and beautiful,rational and irrational, subject and object, cultural and natural, spiritual and physical, active and passive,and so on ,the female are defined as the latter, thus ,resulting from the inequality dualism thinking,women arent in the equal status with men at all aspects ,such as artistic creation, social status ,life,and so on . the author gives some concrete generalization and analyses about the manifestations of men and women in the important aesthetic category,and at the same time , expresses his or her own opinions in the thesis . finally,taking gu hongming and zhang ailing for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masculine idea and feminine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 the specific literary works . gu hongming, known as feudal remnants ,makes his endeavors to defe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and even justifies the ancient chinese hetaerism and foot-binding of women, and this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feudal autocratic male thinking. by praising the virtues of chinese ideal woman ,such as anatman, hard-working , courtesy , feminity,etc,gu hongming brought to the invisible shackles for the female , and made women live only for men,being an appreciated and utilized plaything only for men. zhang ailing ,a woman writer with strong female consciousness,she makes out her writings as a female,scanning v and self-examining the feminine main body, feeling deeply grieved and sympathized to the women suffering from tribulation and oppression for a long time. on the one hand,she animadverts on the male community,resulting in some suffering of women ,but on the other hand ,she shows much concern for women themselves, and reveals their own bad quality , servility, and the contorted soul suppressed in the male society. whats more ,she points out that it is deeply-rooted that the female shows worship and dependence of the male,thus it hampers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 themselves. in the writings ,zhang ailing presents her own viewpoints that ,women cannot realize their existence of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unless they chang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slavishness and dependence,recognize their own value,and reconstruct self main-body consciousness in the spirits. this thesis points out that men and women are in the difference existence ,and it i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n conformation , psychology , personality , etc , that dividing the work will be different. therefore , the two are mutually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and the unity of the two constitutes the perfect system of human spiritual etho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achieve harmony and unity which advocat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key words: man woman female-consciousness feminism vi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 引引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态度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态度 2 第一节 西方传统知识论中的女性处境 2 第二节 两性在道德问题和社会地位上的区别 4 第三节 婚姻和家庭中二者的关系 6 第四节 西方传统美学与女性主义美学的冲突 7 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女性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女性意识 1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意识 11 第二节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女性意识 12 第三节 中国传统女性意识剖析 16 第三章第三章 两性关系在美学范畴上的表现两性关系在美学范畴上的表现 18 第一节 优美与崇高 18 第二节 理性和非理性 19 第三节 主体和客体 22 第四节 自然和文化 24 第四章第四章 对具体文学作品中性别意识的分析对具体文学作品中性别意识的分析 27 第一节 辜鸿铭作品中的男权思想 27 第二节 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29 第三节 对两性关系的再审视 31 结结 语语 3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5 后记后记 3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在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美学思 潮。人们开始站在性别的角度重新审视西方美学传统,特别是女性主义美学家开 始致力于为美学传统中所缺失的女性经验而呼吁。 西方女性主义美学的兴起为美 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因素。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的学术界对女性主义理论也有相当的关注,开始研究性 别问题在文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表现。但是从性别角度研究美学问题的至今只 有文洁华博士的美学与性别冲突:女性主义审美革命的中国境遇一书,文洁 华博士在这部著作中较为系统的介绍了女性主义美学的基本概念、 理论根源和文 化背景, 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反思孔子乐教和孟子灵肉观等, 丰富了美学基本理论。 但对中国和西方的美学传统和各自不同的审美文化并没有过多说明, 本文正是从 这一新的角度对中西方的美学传统和一些重要的美学范畴进行一系列的反思和 更全面的研究。 本文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西方传统知识论中男性和女性之 间的二元对立思想,并具体分析了两性关系在一些重要美学范畴中的表现,文章 涉及了优美/崇高、理性/非理性、主体/客体、自然/文化等重要的美学概念,在 通过对美学和现实中男性和女性关系的种种表现探寻两性之间更为和谐的关系。 男性和女性共同构成了统一人类的主体,中国古代就倡导“阴阳和谐” 。所以,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其理论上的价值,也有着实践的意义,体现了时代的主 题。在以“和谐”为主题的今天,从美学层面上关注两性关系并倡导二者的和谐 不仅有利于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更有利于提升人生境界,创造更有价值和 意义的人生。 从美学意义对性别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探讨 2 第一章第一章 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传统文化对文化对 女性的态度女性的态度 在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女性一向是被贬低的对象。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 西方哲学,都是以传统的两分主义来界定男性美和女性美,这种二分法规定了女 性在社会上从属地位和男性在社会上的控制地位。在古希腊社会,女性就被形容 为“祸水” ,是罪恶的创造者。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 的美学思想对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他对女性发表了大量的言论,并 界定了男性和女性在社会地位、道德、婚姻和家庭等各方面的不同。但是任何一 种人文学说的命运一样,康德美学也是既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康德对男性和 女性的论述和女性主义美学造成了严重冲突。 第一节第一节 西方传统知识论中的女性处境西方传统知识论中的女性处境 西方是典型的父权社会, “父亲”是西方人心目中最伟大最神圣的事物的象 征。在这一父权社会中,通过把人类这个词规定为阳性,女性便直接排斥在人类 之外。父性被视为世界的本体和创造的源泉,从而剥夺了女性的权利。柏拉图认 为,女人是在世上作恶多端或胆小怕事的男人退化而来的,只有高尚的女神才配 得上享受“没有母亲,只有天是她的父亲”这样的荣耀,因为“她是由男的生出 的” 。 他对“整个世界究竟是永远存在而没有开始的呢,还是创造出来的而有一 个开始呢”这一问题的回答是: “我认为它是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现在的任 务就是要来发现这个世界的造物主和父亲。 ” 西方的“神圣”一词主要是用来 描绘“父性”的,弗洛伊德说,上帝“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崇高的父亲” , “神圣 的东西从根源上说只不过是那位原始父亲的未曾遗忘的意志” ,那“是人们必须 柏拉图: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年版,第 225-226 页。 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 年版,第 208 页。 英布赖恩莫里斯著: 宗教人类学m,周国梨译,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年版,第 218 页。 第一章 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态度 3 高高尊奉,不能触摸的东西。 ” 他认为,女人是软弱的、发育不全的人,是与奴 隶同为一类的,男人天生高贵,女人天生低贱,女人应该被男人统治。他说: “男 人是主动的,他很活跃,在政治、商业和文化中有创造性。男性在塑造社会和世 界。在另一方面,女人是被动的,她天性就是呆在家中的,她是等待着活跃的男 性原则创造的物质。当然在任何尺度上,活跃的成分总是地位更高、更神圣。 ” 西方的这种“父性崇拜”文化和对女性的贬低形成了二元对立的审美模式。 西方传统知识论是建立在“逻各斯中心主义”之上的,并提倡男性/女性、 主体/客体、灵魂/肉体等二元对立。这种知识论的模式及其语言造成了两性之间 的不平等,男性被认为是强势的主体,驾驭着弱势的女性客体。弗洛伊德认为, 母权向父权的转变,就是“理性对感性的胜利” ,因为女性偏于“感觉” ,而男性 则是“理性”和“推理” 。 于是,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就形而上的变成了精神与物 质、 灵魂与肉体、 大脑与身体等等的二元对立。 对此, 费尔巴哈作了经典的表述: “精神与肉体的对立不是别的,而是头同身体、躯干、腹部之间的对立女性 代表肉,男性代表精神,也就是说,男性是人类的头脑,女性是人类的腹部” ; “存在是女人,思维是男人。 ” 在西方这种二元对立的传统知识论中,男性哲学家构成了西方哲学史的主 体,女性的认知经验被排斥在“人类经验”之外。西方的“父性崇拜”制造了男 女两性的尖锐对抗。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通过区别“高尚女神”与“凡俗 女神” ,把男人归于“灵” ,把女人归于“肉” 。男子是家里的主人,对妻子和儿 女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利,甚至可以将妻子赶出家门或卖为奴隶。在基督教中,妇 女是邪恶的代名词,是原罪的根源。女性必须学会沉默,学会服从,不允许在任 何方面对男人施展权力,必须缄默无声。亚里士多德也曾在政治学中说,沉 默是女性的一种荣誉。所以, “妇女在父权制中是缺席的和沉默的。 ” 西方哲学 的本体“逻各斯” (理性、理念)就是上帝创造事物的原型,法国女性主义者露 弗洛伊德: 摩西与一神教m,李开展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17 页。 安妮史蒂布编: 女人语录m,蒋显璟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3-4 页。 张京媛主编: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60 页。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读m上卷,荣霍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 211、233 页。 张京媛主编: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3 页。 从美学意义对性别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探讨 4 丝依利格瑞认为这里的上帝也正是西方文化中“一位男性的家长形象。 ” 西 方的这种二元对立不是真正的价值二元论,而是以矛盾的一方压制另一方,男性 是主动者和胜利者,而女性是被动者和失败者。这种二元对立是一种暴力关系, 并且在每一种文化每一种话语里都不断上演着这样的暴力, 而象征女性的那一方 总是逃不了被压制被抹杀的结果。 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这种对抗的状态表现在文化 观念上,就产生了男权之高无上的神话,形成了拉康所说的“菲勒斯中心主义” 话语体系。在这样一个父权社会中,通过把“人类”一词规定为阳性,女性便被 直接排斥在“人类”之外。男人是“自我” ,女人是男人的“他者” ,女人的存在 只有两种状况:当男人的他者被压制或者根本不存在不被想到。女人是从男人那 里分衍出来,由男人身上所缺少的那件东西所造成的,她是妻子、女儿、妹妹或 三者集于一身,但她自己没有名字。女人的作用是保障生殖种族的繁衍。甚 至可以在菲勒斯中心的专制之下, 母性从本质上沦落为只是一个生孩子的简单工 具,女人只是男人财产的一小部分和男人用来享乐的奴隶,女人失去了言说的权 力, 被排斥在公众社会的门外, 沦落为象征秩序的一个空洞符号。 女人不属于 “人 类” ,只是一种消极的物质。 第二节第二节 两性在道德问题和社会地位上的区别两性在道德问题和社会地位上的区别 在西方的传统中,男性被看作是理性和道德的主体,女性则被视为是非理性 和道德上有缺陷的主体。康德在论性别的特征一文中说到: “女人和男人在 有德或无德问题上有极大差异,这既不是根据行为也不是依据动机来区分” 。 在 女性的眼里,有德的行为只是意味着美好的行为。他在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 也说到,在女性的世界里,没有“必须” ,没有“应该” ,也没有“义务” ,她们 仅凭自己的感觉做事。而女性不去做坏事,并不是因为那是不道德的,而是因为 它是丑恶的,女性不具备所谓的道德能力。早在古希腊文明中,妇女就被认为是 打乱生活和社会道德的反面代表,她们是文明的敌人,是没有限制和不遵守法律 张京媛主编: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第 37 页。 瑜青主编: 康德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72 页。 第一章 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态度 5 的,是丑恶的、野蛮的,本质上是反社会的动物;相反,男性则可以很好的用道 德规范自己的行为。 由此,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女性在社会上一直没有自己的位置,尤其 是在崇尚父权的西方社会,这种现象尤其明显。男性和女性共同构成了社会中统 一的和不可剥离的性,但是康德认为,两个个人的随意会合不足以组成这个联系 的统一的性,必须有一部分屈从于另一部分。虽然他也认为女人和男人都会在某 一点上相对于对方占有优势,如男性的体力和勇气胜过女人,而女人在被男人追 求的过程中控制感情的天赋胜过男人,二者各有优势。但是他又说: “在还没有 进入文明状态时, 优势只在男性一方。 ” 他把原始的自然状态时的女人比作牲口, “背着装满家当的包袱跟在男人后面” 。 在文明状态下,女性获得了更多自由, 而且女人有操纵男子汉并且为自己服务的能力,能够考察男人的内心。康德认为 这是大自然赋予女人的“学问” ,但是女人的这些“学问”仅仅是对于男人而言, 别无它用。康德认为正是由于女人的懦弱性,才能够操纵男人,但这种操纵只是 在家里,且不对男人的事业造成干扰。 康德认为由于女性的柔弱,所以不能发挥人类的理性和道德,只有文化水平 高的充满理性的男人才能运用道德整顿杂乱无章的情欲。 这种关系正如男人和妻 子的关系,男人被认为西方传统知识论的道德主体,女人被康德排除在道德能力 之外,象征着被动的直觉、感性的动物,容易打扰道德和社会的秩序,是需要被 男人管束和教导的。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也体现了这一点,亚里士多德也认 为男人和女人的德性是有区别的,他曾在政治学中说过,男人与坚毅和正义 有关, 适合统治, 女人则跟服侍有关。 正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在道德问题上的不同, 使得二者的社会地位也截然不同。 康德认为大自然创造女人时把它最宝贵的信物 “种”委托给女人时,似乎只是考虑到种的繁殖,这使得女性总是被认为和 自然联系在一起,而这也决定了女人“恐惧” (即对身体伤害的恐惧和对危险的 胆怯)的天性,这样,女人从男人那里要求得到保护、男人保护女人也变得合情 合理,女人变成了社会的弱者依附于男人。 瑜青主编: 康德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67 页。 瑜青主编: 康德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68 页。 从美学意义对性别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探讨 6 第三节第三节 婚姻和家庭中二者的关系婚姻和家庭中二者的关系 不可否认,康德眼里的女性是迷人的、可爱的、有魅力的尽管美丽的性 别也有缺点,但那也是美丽的缺点。所以在婚前,女人是统治者,男人是被统治 者。但是这种统治只是对于男性而言。因为女性的懦弱、没有原则、嫉妒、虚荣 等特点,在婚姻中应该受到丈夫的管束。大自然赋予男人更多豪放,只要男人在 形象上能表现出保护女人的力量和干练,就足以让女人喜欢。他认为,女性一方 面是可爱的,同时也是柔弱的,是需要被男人保护的。虽然男人会因为希望家庭 和睦而服从女人的管辖,但是男人在家中有表示强者和发号施令的权利,因为男 人应当保护家庭保护女人,女人则应该以弱者的姿态依存于男人。他把女性置在 对象/被动的地位,男人是追求者,可以用挑剔的眼光选择自己喜欢的女性,而 女性只有被动的接受或拒绝。女人被追求是大自然决定的,如果女人因为挑剔而 变成追求者,那么女性的价值就会在男人的眼中整个的降低。 康德认为不仅女性在被追求的过程中处在被动的地位, 而且对于追求者的态 度也应该冷淡的对待,不能轻易顺从所爱人的要求,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可耻的。 而男人则应该顺从所爱人的要求。在这里,康德表现的非常崇尚尊重妇女。但是 从另一方面看,女性在种种要求之下,只限于很小的、不自由的活动空间。康德 认为, 在婚姻中男人所追求的只是他的女人, 而女人追求的却是所有男人的倾慕。 女人打扮自己只是为了其她女人嫉妒的眼睛,女人之间的相互争斗也是为了男 人,女人为了男人的兴味塑造自己。康德的这些思想体现了女性在男人世界里的 从属性,而男人则是社会的主体,有美德的正直的男子汉。虽然女性也表现出端 庄的品行,但只是出于无奈,所以女性甚至公开表示希望自己变成男人,而没有 男人会希望成为女人。在婚后,丈夫极端重视妻子婚前的行为检点,而丈夫婚前 的行为检点妻子却并不过问。所以对于一个要结婚的人,女人从不会考察男人的 道德品质,即使是面对一个变坏的男人。康德认为在家庭中男人应该治理,因为 男人的理智在于治理。虽然在女性的意识中,没有什么“原则” 、 “义务”等概念, 但是女性的行为却又要受到种种束缚。 在婚姻生活中,康德十分重视男性和女性的协调。他认为,配偶结合之后就 第一章 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态度 7 像是形成了单一的道德体,这一道德体由男人的理智和妻子的情趣共同组成。二 者应该互相借鉴,从而使男人成为一个更完美的丈夫,妇女成为一个更完美的妻 子,使得男性更加崇高女性更加优美,而且在这一关系中,不应该去争论某一方 的优先性。在这里,康德表现的十分绅士。与叔本华仅仅把女人当作繁衍后代的 工具的思想相比,康德对女性的态度显得更加诚恳一些。虽然表面上看,康德赞 美欣赏女性形象的美丽、神情的甜蜜,甚至自私和虚荣心等缺点,但是他更为崇 尚的是高尚和道德,而这些却与女性无缘。 第四节第四节 西方传统美学与女性主义美学的冲突西方传统美学与女性主义美学的冲突 前文已经说到,整个西方美学传统都是建立在两分主义基础之上的,康德更 是这种两分主义的代表人物。 传统的美学把女性看作是静态的、 被动的审美客体, 一直受到男性的压制。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不满传统哲学对女性的歧视, 女性开始从自身的经验审视整个西方美学传统。 女性主义美学不是给美学提出新 的命题,而是重审西方美学传统,着力改变西方传统哲学中女性意识的“缺席” 状态,批判霸权的父权意识形态,提出女性的审美主张。 一、女性主义美学的审美主张一、女性主义美学的审美主张 西方女性主义的流派很多,观点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 是:提高女性地位,争取男女平等,在哲学上挑战以男性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女 性主义美学家从各个方面积极实践,致力于改变社会文化和哲学中的性别歧视。 她们不满以男性为中心的思维模式, 主张对女性的经验和表达方式也应当同样给 以机会和尊重。她们以女性感受、女性视野为基础,打破男性在各方面的垄断局 面, 以超出男性理解和期待视野的女性经验, 通过对传统男权文化的审视和批判, 构造具有自身完整性的女性经验世界, 探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之外的体现 女性意识的世界观。女性主义美学认为妇女创作应该表现明显的女性意识,它要 求女性尝试在话语中书写女性语言,以女性经验来界定女性主义的批评文体。女 性经验不同于男性经验,二者具有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构成了女性 创作的基础。这种经验的差异性来源于女人和男人不同的生理、心理构造和审美 从美学意义对性别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探讨 8 意向,也来自于男人和女人中千差万别的个体经验、个体特征。 在西方父权体制里,男性被视为是公众领域,而女性象征私人领域。男性是 主动控制的一方,女性则是被动承受的一方。女性主义美学家通过各自的理论批 判这种男女不平等的模式: 自由女性主义者鼓励女性与男性有共同的机会为完善 公共领域和家庭领域而付出努力;激进女性主义把所有的男人视为女人的敌人, 还提出“女性是优越的”口号,主张以女性文化代替男性文化;社会主义女性主 义把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被动地位归结为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正像恩格斯说的, “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 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 ” 但是调查表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 发展中国家,女性在家务劳动上消耗的时间都比男性多的多。因为女性总是认为 和家庭领域联系在一起。西方哲学家的思想已经把女性局限于家庭之内。不管是 男性还是女性,都是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社会内容。人们总是不自觉的把女性和 温柔、贤惠、敏感、家务、脆弱等联系在一起,而把男性和勇敢、坚强、事业、 理性、工作等相联系。这就说明了社会已经对二者进行了太多的规定,这些规定 体现了传统社会对男性和女性一分为二的界定, 对这些规定的改变不是短时间内 就可以实现的。女性主义需要颠覆的是已经建构的男性中心的整个体系,在这个 体系的传统话语中,是没有女性声音的,女性主义美学家反对西方理性传统以及 将理性功能绝对化。女性主义美学对西方传统美学的指责,也是站在传统的男性 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是传统男权主义的产物。 西方社会发展到后现代时期,女性主义出现了崭新的理论流派,被称为后现 代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受到后现代理论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福柯和德里达 的思想和理论。她们批判宏大的理论体系,反对传统的两分主义,关注多元性和 差异性,颠覆男性话语,试图创造出一套女性的话语。被德里达誉为“思考的诗 人”的女作家西苏在其文章突围的一开始就列举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词语和 概念:主动/被动、太阳/月亮、日/夜、头脑/情绪、逻各斯/情感她认为, 所有的这些二元对立都隐含了一个阶序的概念, 其原型就是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 立。男人是和具有正面价值的前者联系在一起的,而女性则是负面的一方。西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转引自沈奕斐: 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 101 页。 第一章 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态度 9 的这种二元对立渗入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女性主义美学试图消解西方二元对立模式,颠覆西方传统男性中心话语,但是对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批评者认为: “她们还是在使用男性的话语,好像不使用男性 话语的女性就要受到惩罚;好像女性主义的理论也必须从男性理论中推衍出来, 并不是一种基于女性经验的新知识。 ” 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后女性主义者开始 重视两性之间的差异,推崇多元论,强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对话、互补和共识。 二、二者之间的冲突二、二者之间的冲突 女性主义美学的产生,正是在于不满西方传统美学中女性经验的“缺席”状 态, 进而批判传统美学观念阐述女性审美主张。 西方传统美学的主要代表是康德, 他对女性大量的言论和女性主义美学造成了严重冲突, 成为女性主义美学家首先 攻击的目标。 康德在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和论性别的特征中对女性进行了大量细致 的描写,从总体上说,康德对女性的态度在当时还是比较尊重的。他把女性看作 是美的化身,能够操纵男性并为自身服务。只是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后,在一定程 度上贬低了女性的价值。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已经不 满足于男性背后狭小的活动空间,想要在更多方面消除两性间的差距。而且在后 来的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更多的强调“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性” 、 “理性的法则” 等,认为要想达成崇高,想象应服膺于理性,理性是最高的法则, “第三条准则, 也就是一贯的思维方式的准则,是最难达到的是理性的准则。 ” 而且只有具 有道德能力的人才能达到崇高, 审美主体应具备排除一切功利的能力这些和 他在其它文章中对两性的论述相呼应,成为女性主义学者攻击的目标。 以康德为代表的传统美学认为,由于女性所具有的女性特质,而不具备理性 的法则,女性不适合进行艺术创作。女性主义美学家否认传统美学所认为的女性 本质,认为女性本质并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父权意识 形态的一种偏见。女性的经验相对于男性文化是另一种逻辑和思维方式,应该同 样受到尊重。 每一种学说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康德的美学思想也不例外。西 李银河: 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年版,第 193 页。 德 康德: 判断力批判m,邓晓芒译,杨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第 137 页。 从美学意义对性别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探讨 10 方是非常崇尚父权的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女性的地位和处境可想而知。康 德也正是从女性和男性不同的生理特征和自然属性出发, 论述了二者在各方面的 差异,他的某些思想还是能够为人们所接受的。但是他的一些思想也给女性主义 美学提供了批判的理由。当然每一种学说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就需要对它进 行客观的评价。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女性意识 11 第二章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女性意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女性意 识识 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女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关键复杂却又无法回避的问 题。继母系氏族公社之后,中国社会就一直处在长达几千年的父权社会,男性权 力和男性话语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女性被排斥在边缘地带,女性在社会 中的地位也是十分低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男女两性被规范 为两种截然相反的价值体系,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是与西方不同的是, 中国这一男权社会却并未造就西方那种崇尚攻击、冒险、征服、强悍等男人气十 足的审美文化,而是形成了偏重于女性化的审美气质。虽然男性的形象构成了中 国历史的主流,但另一方面,与刚性主流并行的还有柔性的传统。不管是有意还 是无意,中国传统美学与文化中的女性意识一直就存在。 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意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意识 和西方不同,中国人不会把最崇高最神圣的事物比作父亲,而是比作母亲。 国家是母亲,大地是母亲,人民是母亲,党是母亲等等。在男权社会的背后,母 亲在人们生命意识的深处一直是至尊至圣至慈至爱的形象。 这仿佛已沉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京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高级中学招聘临聘教师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化工行业工伤预防管理规范
- 2.3.2长江 课件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检测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基于2025年的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内涵研究报告
- 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带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模拟题库提供答案解析含完整答案详解【易错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通关检测卷及参考答案详解【b卷】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国内威胁诱捕(蜜罐)类产品研究与测试报告
- YY 0167-2020非吸收性外科缝线
- 20客户画像与标签管理课件
- 心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蒙医诊疗指南
- 昆明历史沿革课件
- 输血制度课件
- DB45-T 1696-2018危岩防治工程技术规范-(高清可复制)
- 喷砂检验报告
- 旅游英语ppt课件(完整版)
- QC成果施工现场移动式网络布设及监控一体化装置的研制
- 《发育生物学》课件第八章 胚轴的特化与体轴的建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