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1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其特征的研究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其特征的研究 (摘要)(摘要)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中跑 运动的特点,筛选出影响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 5 项形态指标、5 项机能指标、9 项 素质指标和专项成绩指标。对男、女共 54 名专业中跑运动员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其 中国际健将和国家健将 32 名,一级运动员 22 名。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优秀 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结构及其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评价指标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 踝围/跟腱长100 和(下肢长 b小腿长 a)/小腿长 a100;身体机能评价指标 最大吸氧量、肺活量以及部分常用血液指标。 2.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身高有增高的趋势,最大吸氧量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女运动 员的血红蛋白含量较低, 除此之外优秀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其它指标与 前人的研究没有明显差别。 3.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有以下特征: 反映男子中跑运动员速度素质的 100 米 跑成绩和反映速度耐力的 600 米跑成绩与理想模型相比稍差;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 三级跳远成绩与理想模型处于同一水平;而反映一般耐力的 5000 米跑成绩远远优于 理想模型,这说明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一般耐力水平较高。反映女子中跑运动员速 度素质的 100 米跑成绩、 反映速度耐力的 600 米跑成绩和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三级 跳远成绩与理想模型相比稍差; 而反映一般耐力的 5000 米跑成绩比理想模型差得多, 这说明我国优秀女子中跑运动员的一般耐力水平有待提高。 4.我国优秀 800 米和 1500 米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的地位和典型指标有所不同。 800 米项目运动员的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地位依次为速度耐力速度下肢爆发力一 般耐力,典型指标分别为 400 米跑、30 米行进间跑、立定三级跳和 5000 米跑;1500 米项目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的地位依次为速度耐力一般耐力速度下肢爆 发力,典型指标分别为 600 米跑、5000 米跑、100 米跑和 30 米跨步跳。 5.在确定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及典型指标的基础上, 构建了我国优秀中 跑运动员专项素质主导因素模型,供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中跑;专项素质;素质结构;专项成绩;主导因素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1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 结构及其特征的研究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 结构及其特征的研究 1.前言前言 1.1 选题依据选题依据 中跑项目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体能主导 类竞速项目,其中包括 800 米和 1500 米。该项目技术相对简单,但需要运动员具备良 好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素质。近年来,世界田径运动的 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以非洲中长跑为代表的男、女中长跑项目的水平不断提高, 而我国中跑项目的运动成绩徘徊不前。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要想进一步 提高运动成绩,获得最好的名次,除注重科学化的训练因素外,必须对中跑运动员的 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专项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在中跑运动训练中,如果没有对专 项素质的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把握,就不可能认识中跑项目训练的本质,也就不能最 终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方法。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长跑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借 助先进的科技手段,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系统监测运动员的 训练过程、研究不同专项人体运动机能的变化规律、人体承受极限负荷强度及最大限 度地运用最佳的身体素质训练手段,挖掘人体运动潜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加 速了中跑训练的科学化进程,促进了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如今,广大教练员和科研人 员普遍认为: “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身体素质训练的科学化、专 项化”1 。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我国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专项素质 的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步骤的对运动员实施强化训练,高效率的增强 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水平,以适应现代中跑运动竞技的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发现,对 中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一般身体素质的研究较多,对中跑运动员体能的 研究成为热点,但对专项素质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进行深 入的研究更少。因此,笔者以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身体形态、身体机 能和专项素质结构的相关指标着手, 主要对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 1 杜琳英.论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j.体育与科学, 2003. 3, 5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2 机能特征进行研究。力图通过本研究为我国中跑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训练提供参考资 料。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现代中长跑起源于英国, 18 世纪英国已经开始了中长跑比赛。 中距离跑作为比赛 项目,据已有资料看来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在 1896 年希腊雅典第 1 届现 代奥运会至英国伦敦第 4 届奥运会,只有男子 800 米和 1500 米两个中跑项目。女子 中跑项目开展较晚, 800 米第一个世界纪录是在 1928 年阿姆斯特丹第 9 届奥运会创造 的,成绩是 2 分 16 秒 80。由于很多女选手跑到终点后由于种种原因倒在地上,某些 人以 800 米比赛不符合女子生理特点为由停止了以后几届奥运会 800 米比赛, 直到第 17 届奥运会才恢复了比赛1。目前女子 800 米的世界纪录是 1 分 53 秒 28。1500 米比 赛开展得更晚,在 1972 年第 20 届奥运会才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当时第一名的成绩 是 4 分 01 秒 4,目前 1500 米的世界纪录是 3 分 50 秒 46,由我国选手曲云霞保持。 1.2.1 中跑项目的特点中跑项目的特点 1.2.1.1 中跑运动项目的训练学特点 1.2.1.1 中跑运动项目的训练学特点 我国中长跑训练的趋势受世界中长跑训练方法与潮流的影响而变化, 受影响较深 的为扎托培克的间歇训练法、前苏联的大运动量结合身体素质训练以及利迪亚德的 “马拉松”训练法。 目前, 国内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不同风格与特点的训练方法。 分别为云南、 辽宁、 山东,这三个省在训练方法上各有千秋,但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是基本的。马家军的 出现改变了我国及世界中长跑的格局,马家军的训练特点主要是: (1)高度重视恢复 训练; (2) 从“少吃多餐” 到“多吃少餐” ; (3)以长补短,以短补长,长短互补, 全面发展; (4)科学的进行高原训练。 中跑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不同其训练学特点也不相同, 运动健将级别的运动员突出 专项训练负荷致力于训练效率的提高,年训练量也较大,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年总 1 俞继英.奥林匹克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28133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3 跑量及训练次数和比赛情况,见表 1 1。 表 1 中跑运动员多年各阶段总跑量、训练和比赛次数示例 内容 一级运动员 健将级运动员 国际健将运动员 全年总跑量(公里) 20003000 35004000 45005000 每周训练次数 710 812 812 每次训练课时间 1.52 1.52 22.5 全年训练总次数 240320 365500 400550 全年比赛次数 35 812 1018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94) 1.2.1.21.2.1.2 中跑项目的生理生化特点中跑项目的生理生化特点 从生理学角度讲,中跑项目属于极限下强度,在比赛中运动员的乳酸会大量堆 积,最大吸氧量及肺活量(如肺通气量:中跑 100140 升/分)等生理学指标表现较 好。中跑项目要求心肌收缩速度快,800 米即刻心率可达到 250 次/分。因此,运动员 必须具备很高的耐乳酸能力和良好的心肺功能。 (1)中跑项目中枢神经系统的特点:a.要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灵活性高; b.要求中枢间协调性强,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抑制转换速度快;c.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 之间要高度协调;d.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快。 (2)中跑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中跑的供能系统有三个: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 统和有氧氧化系统。因项目的不同其所占量的百分比也有所不同,它们的分解代谢产 物、代谢途径也不一样,但最后都要转化为三磷酸腺酐(atp)才能被直接利用。供能 的形式由运动强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而决定。各单项能量供应有着各自的特点,不 同项目其有氧与无氧供能比例也不尽相同,但是,中跑项目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比例 却十分接近,见表 2。 表 2 各单项供能系统百分率对比一览 项目 400 米 800 米 1500 米 5000 米 有氧 5% 5% 25% 70% 无氧 95% 95% 75% 30% 1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90301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4 1.2.2 中跑项目的研究状况中跑项目的研究状况 1.2.2.1 有关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有关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 从文献检索的情况看, 人们对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定性描述的研究结果主 要表现在: “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一般为干瘦,身材匀称,腿长,体轻,骨盆小, 胸围大,髋、踝关节围度小,跟腱明显,足弓较大,中跑运动员的身材高于长跑运动 员” 1。另外, 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形态、素质和机能的现状及特点 、 中国田径 教学训练大纲与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等著作对中跑运动员形态特征的 定性描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人们对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的定量描述的研究主要表现在: 国家体科所 1989 年在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形态、素质和机能的现状及特点中列举了我国优秀中跑 运动员形态指标参考值,见表 32。 表 3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参考值 (xs) 指 标 男 子 女 子 身 高(厘米) 174.444.30 163.955017 体 重(公斤) 61.844.50 49.954.28 大转子高/身高100 52.090.95 52.191.10 大腿长/膝高100 99.062.99 101.383.10 跟腱长/身高100 58.604.13 57.943.55 王保成,李相如3在田径运动手册中确定了中跑运动员专项上可能达到高 水平时的形态特征:男子:身高,177 以上;体重,623;身高/体重100,352。 女子:身高,166 以上;体重,523;身高/体重100,315。尹军博士4在博士论 文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的研究中对优秀中跑运动员的身高、克托莱指数、 踝围/跟腱长100、下肢长 b小腿长 a/小腿长 a 进行了研究。 在中国田径协会编著的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建立了我国优秀中跑运动 1 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6 2 国家体科所.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形态、素质和机能的现状及特点j.1989,3738 3 王保成.李相如.田径运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60163 4 尹军.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3:106107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5 员形态指标的理想模型1,见表 4。 表 4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的理想模型 指 标 男 子 女 子 身 高(厘米) 175185 160170 体 重(公斤) 6070 4555 体重/身高指数100 350380 275305 下肢长 b 指数 5152 5152 刘正泉2等对当年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身高体重与克托莱指数进行了研究,男 子:身高,176.052.83;体重,63.562.04;克托莱指数,361.038.22。女子: 身高,165.671.91;体重,53.083.50;克托莱指数,320.616.50。 日本学者永井纯3在中长跑、障碍跑中对国际比赛进入决赛中跑运动员的体 重、身高、罗莱指标数、体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见表 5。 表 5 男女中跑运动员的体型特征 运动员 身高 体重 罗莱指标数 体重比 男子(平均值) 180.6 66.0 111.9 36.70 女子(平均值) 167.7 54.7 115.9 32.62 通过文献检索的结果来看, 对于优秀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指标的研究结果存 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总的研究结果来看主要集中在反映运动员“体重、身高、围度和 四肢长度等方面的指标及其派生指标” ,如: “去脂体重、克托莱指标数、踝围/跟腱 长100、下肢长 a/身高、 (下肢长 b小腿长 a)/小腿长 a”等。同时笔者从文献分 析中发现,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对身体形态指标的特征值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但对 影响专项成绩的身体形态特征指标,踝围/跟腱长100、 (下肢长 b小腿长 a)/小 腿长 a 研究较少,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1.2.2.2 有关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研究有关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研究 身体机能是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中跑项目作为速度耐力性项群的一个子 项,其生理机能特点符合这一项群的基本特点,要求运动员在短暂的时间内,最大限 1 中国田径协会编著.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12 2 刘正泉,张玉泉.中外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与克托莱指数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 永井纯著,李鸿江译.中长跑、障碍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1.5962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6 度地发挥出体能潜力。其基本生理特点是:肌肉活动的强度大,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 优势,并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要供能方式。对优秀中跑运动员机能特征的文献研究表 明,优秀中跑运动员的一般机能特征为肺活量大、每搏输出量大、每搏功多、最大摄 氧量高等特点。 在对优秀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代表性指标的研究中,有学者研究认为:与运动 能力关系最为密切的机能指标为最大摄氧量。并且,有的学者根据最大吸氧量的大小 来预测中长跑的运动成绩。国家体委科技成果优秀运动员机能评定手册建立了男 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评价标准。男子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为(升/分)4.720.59; 最大摄氧量相对值为(毫升/升/分)69.27.79。但是肖国强博士认为1对中跑项目 来讲与其说相对值重要,还不如说绝对值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激烈的中跑比赛运动时 间要比马拉松时间短,有氧供能只是一个因素。因此,310 分钟内的激烈运动,绝 对值是主要的。杨海平2对中长跑运动员的多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认为使 用血尿素氮、尿八项、血色素及血乳酸多项生理指标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 行综合评定。 我国学者对优秀中跑运动员进行机能评定时常选用的生理指标有:基础心率、肺 活量、pwc170、心功指数、最大摄氧量等指标。选用这些指标的依据是:中长跑属于 体能类项群,心肺功能的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十分密切,而这些指标都能反映运动 员的心肺功能能力。因此,选用这些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常见。但是,fohrenbach 认为 3最大摄氧量虽然是评定有氧耐力的可靠指标,随着运动员有氧耐力的提高,有些运 动员的最大摄氧量并没有提高, 所以最大摄氧量不是唯一衡量运动员机能水平的有效 指标。 从文献研究看来,机能指标主要集中在“最大摄氧量(相对和绝对值) 、心功指 数、心率”等几个方面。为了准确地确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应对影响运动成绩的机 能特征指标作进一步的研究。近年来,由于科学监控的进一步发展,对中跑运动员机 能特征的研究更加深入,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睾酮、皮质醇等 多项生理指标作为中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指标较为常见。 1.2.2.3 有关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研究有关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研究 1 肖国强.运动能量代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41 2 杨海平.用多项生理指标评定男子中长跑运动员机能的应用性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 2003.2:6467 3 fohrenbach r, etal. speed and endurance in soccer players of various sport classes. schweitzer zsportmed.1986 sep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7 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很少有某项运动只要求一种运动素质的参与, 一般都是两种以 上的运动素质发挥作用。因为,无论是基本运动素质或是专项运动素质在人体活动和 运动中都不是孤立存在和表现的,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从人体生物科学的本质上讲, 人体所有运动能力或运动素质的表现均来源于骨胳肌收 缩。消耗的能量均从糖、脂肪、蛋白质等能源物质中获得,而把这些物质中的化学能 转换为机械能则只在肌肉中进行。在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中,人们很难区分与分别实 施纯粹意义上某一种运动素质的训练。在发展某一运动素质(如力量)的同时,也对其 它运动素质产生影响(速度和耐力)。这种以三大能量代谢系统为基础,以骨骼肌收缩 为核心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运动素质或运动能力,在运动 中不是孤立存在和独立发展的。这些身体素质和能力不仅具有生物力学特性,而且还 具备生物化学的特性,它们之间具有多维度不同程度的互动关系。人体运动的复杂性 使得这些运动素质和能力表现出互动性、多样性、转移性、特异性和统一性等特点。 专项素质是指与专项有密切关系, 能直接促进专项技术的掌握和提高专项成绩的 身体素质。专项素质的发展为高度发展运动员有机体的各器官和各系统,提高各器官 和各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包 括专项速度、专项力量、专项耐力、专项灵敏、专项柔韧等身体能力1。专项素质是 当今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因此, 对中跑运动员的速度、 速度耐力、 速度力量及力量耐力具体指标的研究必不可少。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都对中跑运动 员的专项素质指标进行了探索,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传统理论认为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的主要素质因素包括速度 (30 米跑、 60 米跑) 、 力量(较长距离的弹跳能力) 、耐力(长距离跑的能力) ,这些指标在某种程度上揭示 了专项素质与中跑成绩的相关关系。田麦久教授2曾经提出周期性耐力项目比赛中运 动员应具备的能力,其中三个因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最大速度,运动员尽可能快 地通过一定距离的能力。2.专项耐力,运动员尽可能接近最大速度的速度通过比赛全 程的能力。3.心理动员及战术运用,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充分发挥机体潜能的能力。同 时对各单项成绩的回归分析和主翼项进行了相关研究,推测确定了 100 米速度是 800 米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评价指标,而把 1000 米作为耐力基础。 1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208209 2 田麦久.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其结构模型的建立j,1985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8 依据田麦久等人的研究1, 按中长跑运动项目所需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归类, 800 米、1500 米 、5000 米、10000 米项目均属于周期性耐力项目。该类项群运动成绩主 要取决于专项耐力、 “相对”速度(短翼项速度)、 “相对”耐力(长翼项速度)、最大速 度及基础耐力 5 种竞速能力,其中专项耐力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而专项耐力 又是以最大速度、基础耐力、相对速度及相对耐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见图 1)。 图 1 中长跑运动项目所需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 在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形态、素质和机能的现状及特点的研究中把 10 秒钟 踏脚频率、 纵跳、 右手握力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并给出了男女中跑运动员的常规范围。 男子分别为 95104 次、6469 厘米、4850 公斤;女子分别为 8493 次、5053 厘米、3033 公斤。澳大利亚田径运动专家托尼本森指出对中长跑运动员能否出成 绩,运动员究竞适合哪一个专项还取决于他的 400 米速度。他把 400 米作为评价中长 跑运动员速度耐力的一个指标。刘凤海2曾经提出了中跑项目专项素质的具体指标: 立定跳、纵跳、速度 100 米、400 米、力量挺举、1500 米、柔韧性。有关学者认为3: 中长跑的训练中,运动员要注意均衡发展各项身体素质,速度是核心,速度耐力是基 础,力量耐力是保证。他们把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比喻为三角形的三个均 与中心点保持平衡的角,当抬高某一个角时,其余两个角便会处于较低的位置,若同 时抬高其中两个角时,另一个角也会处于较低的位置。总之,同时抬高三个角是很困 难的,但却是必要的,通过维持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均衡发展,运动员就能加快 提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尽管这种论述是纯理论性的,但仍有助于人们理解中长跑运 动员所需的专项素质。深入了解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中长 跑的训练中,把力量训练、速度训练、速度耐力训练作为中跑运动员专项训练的关键 部分。 1 田麦久.论周期性耐力项目的多种竞速能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3444 2 刘凤海,张武军.高校中长跑运动员科学训练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1 3 王清玉.对两种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33 最 大 速 度 基 础 耐 力 相 对 速 度相 对 耐 力 专 项 耐 力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9 在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1中,对中长跑项目选材时的身体素质划分为两个 方面: 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 一般身体素质选用 30 米起跑、 跳远、 推铅球和 1500 米跑(男)/800 米跑(女) ,作为选材测试指标;选用 100 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后 抛铅球、速度耐力(12002000 米跑)即 1500 米跑(男)/800 米跑(女) ,作为选 材专项测试指标。王保成,李相如在田径运动手册2中确定了中跑运动员一般身 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指标,一般身体素质包括:100 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引体向 上;专项身体素质包括:100 米行进间跑、100 米跨跳、600 米跑、和 5000 米越野跑。 1.2.3 有关专项素质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关专项素质结构特征的研究 通过对检索到的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 近年来关于中跑运动专项素质结构的 研究尚未发现,反映不同项目结构特征的研究也并不多。 在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及其训练学分析一文中,构建了优 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制定了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基本指标权重,并 对其进行训练学分析,揭示了在实现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模型3。另外, 刘兴4对我国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一文,对我 国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的专项素质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构建了专项素质的结 构模型,研究了各项素质间的相互关系。吴正耀1在对现代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结构 的探析中,分析了体能训练在现代竞技运动中的作用,确立了现代高水平运动员八 大体能结构,即:(1)身体形态结构;(2)心理结构;(3)智能结构;(4)力量素质;(5) 速度素质;(6)耐力素质;(7)柔韧素质;(8)灵敏素质。并结合现代竞技运动的新特 征和运动训练的新趋势进行了探析。刘爱杰 1994 年对赛艇运动员三种基本运动素质 的结合进行了研究,但是他只进行了形象的描述,没有进行适当的量化表达。 以上学者对不同项目不同特征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研究,对研究我国优秀中 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1 中国田径协会.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m.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5 2 王保成,李相如.田径运动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60163 3 韩春利.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及其训练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期,1999,(4):6164 4 刘 兴.对我国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7,4:13 5 吴正耀.对现代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结构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10 1.2.4 有关耐力性竞速项群运动素质结构特征的研究有关耐力性竞速项群运动素质结构特征的研究 耐力性竞速项群运动员三种基本运动素质速度、力量、耐力的两两组合,便构成 不同特征的复合运动素质。如,力量与耐力的结合成为力量耐力;速度与力量的结合 成为速度力量;速度与耐力的结合成为速度耐力。frank w.dick (1997 年)在sports training principles一书中指出,运动训练的目的是要发展运动员的耐力、力量、 速度和柔韧素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这些运动素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最终形成了不 同的复杂的运动素质和能力(图 2)。并且,表明了这些复合运动素质和能力以及它们 间的相互关系1。 最大力量 力量耐力 最大速度 有氧耐力 柔韧性 专项力量 速度耐力 专项速度 专项耐力 速度力量 图 2 基本运动素质特征和根据各运动项目特征所需求的专项复合素质 和他们与其他素质的相互作用 (引自 frank w.dick 1997 sports training principles) 弗洛列斯库等(1969 年)指出2:如果同时需要力量和速度能力,如田径中的跳跃 和投掷项目,这种能力被称为快速力量(或爆发力);而当耐力与力量结合在一起时, 仅产生力量耐力(或肌肉耐力)如游泳、皮划艇等;速度与耐力的结合(持续 1060 秒 的竞速项目)称为速度耐力。比利时学者 j. vrijens (1983 年)认为3:力量与速度素 质的结合表现为快速力量(或爆发力);力量与耐力素质的结合,表现为力量耐力;速 度与耐力的结合,表现为速度耐力。 1 frank w. dick. sports training principles, a349356 46 杜琳英.论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j.体育与科学,第 3 期 2003.5 47 纪仲秋.姜桂萍等.800m 跑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1999.11 48 廖钰珊.中长跑途中跑适宜步长的影响因素j.体育学刊,2003.5 49 韩春利.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及其训练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期,1999,(4):6164 50 刘兴.对我国优秀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7,4:13 51 吴正耀.对现代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结构的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 52 亚历山大波卢宁(俄),同瑞译.女子中长跑夺取胜利的前提j.田径科技信息,1994(6):1518 53 张玉泉.奥运会男子中长跑成绩的演进及主翼项相关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1) 54 张华新.对中长跑运动训练若干新问题的理论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1(2).67 55 董广新,刘江南.世界中长跑运动员现状及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12):80-86 56 贺新武.对当今中长跑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再认识j,中国体育科技,1999,( 10):911 57 王跃新(译).不同训练负荷强度的重要性j.世界田径,1998(1):34.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3 9 附件附件 一一.测试细则测试细则 1.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身体形态指标测试 1、 身高: 目的:测量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情况 测量仪器和器材:标准身高计。使用前应先用标准钢尺进行校正,1米误差不得超过0.2厘米。 测量方法:受试者以立正姿势站在身高坐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成60 度,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应与立柱保持接触。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但不靠立柱。两眼 平视前方,以保持耳眼平面与站立平面平行。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将水平压板轻轻地沿立 柱下滑,轻压受试者头顶点。测试人员两眼与水平压板呈水平位进行读数并记录。测试误差不得 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标准身高计应选择平坦靠墙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测量时应请注意足跟、骶骨部和两肩胛间是否靠紧立柱。水平压板与头顶接触时,松紧要适度。 头发蓬松者要压平,头顶有发辫者应放下。 读数记录完毕后,应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上,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立柱是否垂直,零件有 无松脱等,并及时加以校正。 2、体重 目的:测量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情况 测量仪器:常用体重计,仪器误差不超过0.1% 测量方法:受试者着短裤、背心赤脚立于测试仪中央,测试员移动游标至读出读数。 注意事项: 受试者必须处于安静状态,尽可能少穿衣服并且赤脚; 测试过程中,受试者保持安静放松状态,不得晃动。 3、下肢长 目的:测量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情况 测量仪器:带有游标的长直钢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脚并拢,自然站立在凳面上,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右侧,使长直钢尺垂直于 凳面进行测量。 4、 小腿长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4 0 目的:测量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情况 测量仪器:带有游标的长直钢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站立,体重落在左腿上,右腿抬起,屈膝将脚踩于凳面上,全脚掌贴于凳面上, 小腿于凳面垂直。测试人员面对受测者,分别测量胫骨点至内踝点的垂直距离。 5、 跟腱长 目的:测量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情况 测量仪器:带有游标的长直钢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脚并拢,面墙而立,扶墙提踵使小腿三头肌充分收缩,测试人员在受试者小 腿腓肠肌内侧腹下缘画一标志,然后令受试者两脚并拢,自然站立,再在跟点画一标志,测量两 点间的垂直距离。 6、 踝围长 目的:测量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情况 测量仪器:软带尺 测量方法:胫骨内踝小腿最细处水平绕一周,用力不可过大,读出度数。 2.专项素质指标测试专项素质指标测试 1. 30米行进间跑 目的:绝对速度 场地器材:120米的跑道,发令枪,哨子,秒表,红旗(误差不超过0.2秒/分) 。 方法:受试者站立式起跑,听到信号后即快速跑向终点,当跑到30米起点时,看信号开表终点停 表。跑的时间为测验成绩,精确到0.01秒,取最佳成绩。 2、60米、100米、400米(600米)5000米跑 目的:测量受试者的快跑能力及专项耐力和一般耐力。 场地器材:标准400米的跑道,发令枪,哨子,秒表。 方法:受试者至少两人一组,站立式起跑,听到信号后即快速跑向终点。规则按田径竞赛规则, 60米、100米跑时每人测两次。完成30米、60米、100米的时间为测验成绩,精确到0.01秒,取最 佳成绩。 注意事项: 受试者要作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尽量减少风速影响 4、立定三级跳远: 北京体育大学 02 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我国优秀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结构及形态机能特征的研究 4 1 目的:测定向前跳跃时下肢的爆发及支撑能力 场地器材:平坦地面或沙坑,皮尺 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在起跳线后,屈膝、摆臂向前进行三级跳。起跳线至脚跟落地点之间的距 离为测验成绩,取三次测试中的最佳成绩记录。 5. 30米跨步跳与 200米跨步跳 目的:测定下肢的爆发力与力量耐力及支撑能力 场地器材:标准400米的跑道 方法:受试者在跑到上原地起跳连续进行跨步跳,记录跨跳的次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