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摘 要 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人权, 社会保障权是人类社会文明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 深入地研究社会保障权了解其法理和价值内涵建构社会保障权的制度不仅 是法学理论知识体系发展和更新的要求更是现代法治建设的必要步骤本文以 法理为视角主要采用分析方法研究社会保障权的历史演进内涵要素探 索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性质法律制度建构以及价值基础论文认为在现代权利 时代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引进和吸纳外国的先进制度建设发 展和完善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权制度从而为公民的权利保障奠定坚实的制 度基础 第一章简要概述了社会保障权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权经历了由恩惠到 权利的演变由自由权的附属权利到独立的基本权利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社会保障权的内涵与要素论文认为社会保障权是每个社会成员 都应平等地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权利主体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特征社会 保障权的义务主体具有多元化特征,国家是社会保障权的第一义务主体,对社会保 障权的实现负有终极义务和责任用人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公民本人都是其义务 主体缺一不可 第三章研究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性内涵论文分析了社会保障权与人权之间的 紧密联系分析了社会保障权是宪法性的公民基本权利指明了社会保障权是法 律性意义 第四章研究社会保障权的法律制度建构论文认为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初 步的社会保障权制度体系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建设真正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保障权法律体系从而为人们的权利保障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五章研究作为社会保障权基础的基本法律理念探索社会保障权的以人为 本的价值取向权利本位法理念社会公平价值观 关键词关键词人权 社会权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ii abstract as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is the inevitable outcome that the civilization of human society develops for a long time. study social security right deeply, find out about legal principle and value intension , construct social security right system , it is not only the theory knowledge system of law science development and newer requirement, but also the essential step of modern construction governed by law. this text regards legal principle as the visual angle, mainly adopt the analytical method , study historical gradual progress , intension , key elem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right, explore legal property , legal system of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build constructing and value foundation. the thesis consider that, in modern era, we should be based on our countrys conditions, introduce and absorb the foreign advanced system, building,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security right system. chapter one has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gradual progress of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briefly. social security right go through, from favor development in right , get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fundamental right from freedom subsidiary right of right. chapter two explores the intension of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and key element. the thesis thinks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is a fundamental right that each social member should enjoy equally, its subject of right has universality, extensive characteristic. the obligation subject of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has pluralistic characteristics , the country is the first voluntary subject in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shoulder ultimate oblig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in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employing unit,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citizen are all its voluntary subject , none of them can be dispensed with. study the law intension of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in chapter three. having analyzed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in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sis,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is constitution citizens fundamental right, have pointed out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is a law meaning. the legal system of studying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of chapter four is built and constructed. the thesis thinks, contemporary china has already formed the preliminary social security right system, will await further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will really form the social security right legal system rich in the distinct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us ensure establishing the solid system foundation for peoples right. study the basic legal idea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right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in chapter five; explore human-oriented value orientation, right standard law idea, and social fair values of the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keywords: human rights; social right ; social security; right of social security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 论 绪 论 作为社会权的一部分社会保障权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中应运而生 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社会保障权由原来附属性的权利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基 本人权在当代社会保障权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权制 度已经成为现代法治文明的标志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水平 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规定是实现公民生存权与生活权的必然要求 社会 保障权是人的生存权与生活权中具有基本性和原则性的权利其意义不在于使人 仅仅作为生物存在而是保证人的尊严和体面的文明的生活一个国家有义务为 公民提供高度发达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公民的权利的实现因此研究社会保 障权是关系国计民生大事 学界不乏关于社会保障的研究但是往往从社会制度角度入手希求建构 一种完善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专门从法律权 利特别是法理角度出发的研究还是相对少数 众所周知依法治国 是治国的根 本只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保证实现公民的社会保障权所以社会保障权 的法律理论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方对社会保障的研究比较早从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了西方国家在二战 后掀起了建立福利国家的热潮也同时兴起大量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研究 对社会保障的研究多起于对经济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如凯恩斯 庇古贝弗里奇罗尔斯庞德等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并诞生了许多著作如 著名的 贝弗利奇报告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保障权的理论侧重于对国家制度和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2 国家结构的研究同时诞生了两种比较适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模式即英国模 式与德国模式我国对社会保障的研究虽然起步相对较晚在武汉大学和中国人 民大学等著名学府成立了专门的劳动社会保障研究机构 有一大批社会保障学者 如郑功臣教授曾湘泉教授等但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还是附属于经济制度 与劳动保护制度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领域而且在法律制度方面研究稍显薄 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近年来学界在这方面呼声很高 要求国家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予以重视国家也作出了积极地回应马上要 出台的 社会救助法社会保险法 表明国家在社会保障立法上的态度和决心 可见社会保障权利制度的研究顺应了国家法治建设的大潮流 本文从权利理论宪法理论法律制度理论价值理论等多个法理视角对 社会保障权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索认为社会保障权具有稳定性普适性不可转 让的特点是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是保证人的尊严和生存的基础我们应立足 于我国的国情借鉴吸纳和引进外国的先进制度建立健全富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保障权法律制度只有这样公民的人权才能得到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 实现和谐社会才能早日实现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第一章 社会保障权的历史 第一章 社会保障权的历史 一一社会保障权的萌芽 社会保障权的萌芽 早在三千年前 中国即已出现了后世所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在 周礼 地 方司徒大司徒的职责中提到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 (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这是六项安国息民的政策礼记礼 运篇中记载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时也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孔子的这种大同社会理想,应当说是世界范 围内有记载的 最早表达的社会保障思想 孟子也说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 孟 子告子上)管子入国记载,管仲在刚刚主持国政时,力行九惠之教, 即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接 绝,这些都是直接扶持老弱的社会政策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 都是在先秦时代建构的框架内进行丰富和发展如产生于汉代用于临时收容抚恤 的居养制度到宋代以后变成为固定场所且居养机构遍布全国居养对象 更加广泛构成以社会救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保障制度思想的基础这是以民 为本的民本思想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成为历代君王治国的金玉良言当然 君王们并没有考虑大同社会的理想有的仅是如何安民以巩固自己的统治 百姓们得到国家的抚恤是君主人性和统治思维的体现而绝不等于说他们享有 社会保障权这种权利在义务本位的中国封建社会并不存在 在古代西方,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开始有社会保障内容的思想 古希腊的 幸福论认为幸福是与别人共享而得来的富人要幸福要控制穷人就要 为穷人提供财富使穷人有机会获得幸福古罗马提倡宗教责任观认为富人为 穷人解除痛苦是教义中所包含的一种责任要使受救济的穷人不因此丧失尊严 而富人则因此愈显尊贵希伯莱人认为,人们公平地享有社会物质财富,是一种正 义的观念公正就是个人按其功劳获得应有的财富每个人都应公平地享有社会 财富这些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和思想包含了不同动机的慈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4 善事业和社会工作的思想萌芽西方宗教中的社会保障思想更为丰富犹太教圣 经旧约和基督教圣经新约,包含着丰富人权思想,特别是旧约反映了 无权利的人渴望通过信奉上帝来实现平等,并得到做人的权利基督教圣经中 包含着的丰富人权理念为中世纪所继承和发展,中世纪强调自然法和人享有尊严 这一人权思想著名思想家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强调说:一个人首先要 养活自己以及自己全家人,然后才能救济其他人 二二社会保障权思想的雏形期 社会保障权思想的雏形期 现代意义上的普遍的社会保障权概念是伴随着资产阶级人权理论出现而产生 的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市民等级即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特权清除封建不平等 免遭封建剥削等问题上,已成为全社会的当然代表,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要求自 由平等生命的权利就采取一切人内在的人权形式这种要求起初以理论的 形式反映在 17 一 18 世纪启蒙学者的著作中霍布斯认为,为了避免人对人像狼 一样的全面敌对状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实现和平人民就通过契约将自己的权 利转让出来交给第三者,于是就出现了国家因此,国家有义务保护个人的生命不 受侵犯,自由主义的始祖约翰洛克从自然法出发,抨击了欧洲中世纪封建法 对个体生命的蔑视在他看来,人类天生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均不得 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人与人之间,既毫无区别地从出生就享有自 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 利,人人生来就应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关系洛克的理论奠定了资产阶级人 权学说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社会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社会保障权进入到更新发展阶段根据英国社会 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人类历史分期法,人类历史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家庭 便相对稳定,家庭承担着老弱病残成员的经济保护职能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家庭这种经济保障职能也逐渐退化,借助社会政策乃至政 府的职能,来解决社会弱者生存的问题便出现了1601 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英国 济贫法是政法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对社会成员的贫困负责任自此以后,国家 逐渐以社会政策立法的形式介入对老年疾病伤残失业遗属的保障1791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年法国宪法宪法所保障的基本条款中有如下规定:应行设立或组织一个公共 救济(setours publics)的总机构,以便养育弃儿援助贫苦的残疾人,并能对未获 得工作的健壮的贫困人供给工作1791 年这一规定在人权宣言中又进一步发展为 公共救济是神圣的义务社会对不幸的公民负有维持其生活之责,或者对他们 供给工作,或者对不能劳动的人供给生活资料社会救济条款的出现缓和了工业革 命带来的危机,同时对资产阶级政权巩固也有重大的意义以法国 1848 年二月 革命为契机,社会权首次被规定为国家的义务1848 年的法兰西第二共和 国宪法第 8 条规定:共和国根据友爱和互助的精神,将使贫困公民获得劳动,使不 能劳动或无法从家属处获得帮助者得到救助,以确保他们的生存第 13 条规定:社 会对弃儿病弱者或无产阶级的老人给予救济即国家的帮助只限于不能劳动者 和无法从家属中得到帮助的人1718 世纪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自由放 任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只有当劳工就业生活保障等有关生存状 态成为社会问题并危及政府时,才会引起政府的重视国家对生活贫困者的救援, 说到底是以救贫制度的观点来进行的而且,其救援的目的在于维持治安和保卫公 共卫生,而决不是承认生活贫困者的生活保障权贫民的救济主要由亲属及一些慈 善机构负责国家的救济行为,不过是例外而已但这也确定了宪法和法律在解决 的社会问题上第一次把贫困失业等问题作为生存福利问题解决的意义 三三社会保障权的成形期 社会保障权的成形期 最初把社会保障权作为法的权利来进行论述的,是奥地利法学家安东门 格尔,他在新国家论一书中认为:在现在社会资源的条件下,给予一部分社会成 员以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和劳动手段,比让另一部分人过上充足的生活更有必 需他在 1886 年写成的全部劳动权史论一书认为:劳动权劳动收益生 存权是造成新一代人权群经济基本权利的基础而作为社会保障权的核心权 利生存权此时被认为:在人的所有欲望中具有优先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经济发展到垄断经济,社会上出现了悬殊的贫富差距,贫 困和失业等资本主义的弊病成为威胁社会成员生存的最大社会问题在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贫穷和失业很大程度不是由于个人的懒惰造成的,而是由资本主义本性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6 造成的于是产生了国家应对社会中经济上的弱者进行保护和帮助的要求为此, 对国民的生存问题,国家负有一定救助的义务,通过国家财政上的积极干预,来确 保所有阶层的国民能过上像人那样的人文性的最低限度生活,使国民中的每一个 人在实际生活中确实能实现自由和平等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只靠资本主义社会 的抽象的法律上的自由权体系,已经不能保证国民在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尊严因此 到了 20 世纪,为解决资本主义的发达而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社会保障权已非消极 的自由权,而为国民积极的受益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社会保障权规范的问世起着催生作用,它的两个后果 苏俄的被压迫被剥削劳动者权利宣言的问世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从正 反两个方面为社会保障权的诞生开启了大门被压迫被剥削劳动者权利宣言继 承了全部有益于劳动者的资本主义人权立法的经验,从根本上清除了不利于劳动 者生存的资本主义基础,从而成为一部典型的社会保障法案 但是一般认为真 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法律诞生在德国也就是卑斯麦政府时期制定的一系列社会 保障性质的法律1883 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 年颁布工 伤赔偿法1889 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在法律史上18831889 年标志着近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开始1919 年产生的魏玛宪法是国家第一 次将社会保障权中的核心权利生存权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该法规定经济 生活的秩序,必须适合社会正义的原则而所谓社会正义,则在于保障所有社会成 员过上体现人的价值,体现人的尊严的生活该宪法还特别制定了有关社会保险 和社会救助立法的规定:为了维持健康和劳动能力保护母性防备老年衰弱 和生活的突变,国家在被保险者的协力下,设置包括各种领域的社会保险制度国 家给予全体劳动者以通过经济性劳动获得生活来源的机会,如果一时没有这种机 会,应考虑给予必要的生活保障,具体实施立法由国家另外通过立法规定魏玛 宪法的这些规定与以往的所有资本主义人权规范有很大的不同,它承认自由资本 主义已经终结,国家不再扮演消极守夜人的角色,国家的职能开始从消极转为积极, 人权观念中的社会保障权思想从此获得了源泉和力量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四四社会保障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社会保障权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0 世纪 20 年代至 60 年代社会保障权制度本身逐步完成了由非制度化结构 向制度化结构由非公共计划向公共计划由初步的低水平的保障向多项目的较 高水平保障演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出台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冲击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也没例外大危机 造成了大量的公认失业和贫困问题而美国早先广泛存在于大型工业企业与运输 企业中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因 30 年代的大萧条而面临严重的预算危机要求改革的 呼声日渐高涨30 年代的经济危机为美国改造传统的职业年金创造社会保险体 系提供了历史契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通过实施新政在刺激经济增长与创建 公共保障体系之间达成了均衡罗斯福在新政初期实施了许多社会救济措施 其中尤其以 1935 年 8 月 14 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重该法案的基本内容有 失业保障因企业停产或被解雇劳动者可以领到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的按 规定付给的失业救济金老年保障年满 65 岁的就业者实行退休制度凡在就 业期间向有关部门缴纳过一定期限的养老金的人可以领取退休金津贴各种 津贴因年老失去亲人抚养双目失明或失业所造成的收入损失按规定给 予一定的津贴美国社会保障法案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现代型社会保障制度的 真正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完善是在二战后1941 年被称为福利国家 之父的威廉亨利贝弗利奇1879-1963受英国政府委托负责制定战后实 行社会保障的计划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社会保险和联合服务1942与自由 社会里的充分就业1944两份报告亦即著名的贝弗利奇计划该计划的 主要观点有享受社会保障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受保者应按统一标准交款按统 一标准领取津贴和救济发放的津贴或救济应足以维持正常生活而不再需要其他 资助享受救济或津贴的时间以需要为准不受其他限制保障的范围包括生活 需要的各个方面另外报告提出了社会保险的六项原则即全面和普遍原则 实行统一补贴标准的原则实行统一交纳保险费的原则要求补助金必须充分的 原则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报告的社会保障内容包括社会 保险用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社会援助用以满足特殊情况下的需要自愿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8 保险用以满足较高收入者的需要贝弗利奇的社会保障计划得到英国政府原则 上的批准为后来英国政府制定一系列的保险法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英国政 府在其报告的基础上先后颁布实施了国民保护法国民健康服务法国 民工业伤害法家属津贴法与国民救济法在此基础上1948 年英国首相 艾德礼率先宣布英国是从摇篮到坟墓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紧接着西欧北 欧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等各洲的发达国家都先后宣布了实施普遍福利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各国的社会保障权制度都踏上了改革与调整之路这是 因为 60 年代的普遍福利政策使社会保障政策不断扩张社会保障成为国家开 支的一个很大部分 然而 1973 年石油危机引发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性的经济停滞 动摇了支撑社会保障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危机导致社会保障体系收入紧缩社 会保障制度面临入不敷出的财政预算危机为了摆脱困境各国政府开始谨慎地 对本国的高福利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改革和调整各国社会保障计划的调整方案 与政策虽然不尽一致但就其改革的宗旨和总体方向上是基本相同的在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的实践方面西方福利国家纷纷提高工人和雇主的缴费比例消减社 会保障支出福利国家的改革是开源节流的改革开源为开征社会保障所得税 提高总投保费率增加社会保险收入对某些福利项目开始收费节流为降低 给付水平或减少给付的可得性如美国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最高收入限额从 1977 年的 16500 美元提高到 53400 美元 职工个人的社会保险费率则从 1977 年的 5.85 提高到 2002 年的 7.65另外有些国家还通过制定新的税种以充实社会 保障基金比如征收烟酒税以增加对医疗保险的资助 1 等等 五 五社会保障权的发展趋势 社会保障权的发展趋势 社会保障权发展至今又有了新的内涵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到来国际 法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权利日益凸现国际劳动组织于 1952 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最 低标准公约,对退休待遇疾病津贴医疗护理失业救济公伤补偿残疾津 贴子女补助死亡补助以及定期支付应遵守的最低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国际 劳动组织另外还制定了本国人和非本国人的社会保障待遇平等公约(第 118 号 公约)等一系列文件同时,一些地域性关于社会保障权如生存权的跨国保护之公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约也相继签署1950 年签署了以欧洲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劳动者为对象的社会 保障条约,同年签署以欧洲煤钢共同体加入国移民劳动者为对象的社会保障条约 非统组织在 1971 年签署了社会保障一般公约,中北美地区国家也形成了社 会保障条约1981 年 3 月 15 日北欧五国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签署了 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这些公约不管其约束力到底有多大,起码表明,社会保 障权不仅是本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并且是跨国越境的工人或移民在工作国和居住 国享有的权利欧洲一体化进程表明了社会保障权的发展趋势首先成员国的 政府不能再把社会福利局限于仅仅提供给本国的国民,而且民族国家的政府也不 能单方面规定来自其他成员国的外国人是否享有福利方面的公民待遇其次 成员国的政府不再有排他性的社会保障管理这一系列的国际社会保障立法充 分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权利主体扩大的趋势更表现出人权普遍性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10 第二章 社会保障权的内涵和要素 第二章 社会保障权的内涵和要素 第一节 社会保障权的内涵 第一节 社会保障权的内涵 一一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权 社会保障权与社会保障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社会 保障(society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在 1935 年美国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 保障法(social security art)中后英美国两国于 1941 年 8 月 14 日签署的大 西洋宪章1942 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国际劳工组织第 26 届大会于 1944 年 5 月 10 日通过的费城宣言和 1948 年联合国人权宣言中也先后使用该词 国际劳工组织积极推动国际性社会保障政策,1952 年第 35 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 社会保障公约,规定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准则美国 1999 年出版的社会工作 词典对社会保障的定义为:第一,一种国家的项目待遇和服务制度,它帮助 人们满足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医疗的需要,这些需要对维持一个社会来说是 最基本的第二,一个社会共同体的集体的幸福和正常的存在状态 2 在牛津法 律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旨在保护个人免除因年老疾病 死亡或失业而遭受损失的法规的统称 3 为什么用社会保障而不是社会福 利呢在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多把社会福利当作社会保障的 同义词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社会保障解释为一种公共福利计划属 于对社会福利一词的广义解释在另外一些国家里,如美国日本等国,社会 福利仅指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和领域,通常是指专为弱者所提供的 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与保障,如儿童福利老人福利残疾人福利等等在我 们中国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过去专指民政部门负责的 各种福利事务简称民政福利和传统的由单位包办的职业福利简称职工福利 以及价格补贴等而社会保障权这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是官方界定的各 种国民生活保障的最高层级概念 4 我国学者林嘉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立法强制规定的由国家和社会出面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举办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残疾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 难时给予物质帮助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并提高生活水平实 现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制度 可见社会保障是一个广泛组织经济学社 会学法学哲学的概念是一种社会制度而社会保障权是一个法律概念 公民权概念是指人们获得法律规定的国家与社会保障自己和家庭维持基本生 活和不断改善生活状况的权利 5 有社会保障制度不意味着享有社会保障权 因为制度规定人们的应有权利而社会保障权是人们的法律权利但另一方面 两者却是密不可分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权的主体都共同指向了人 因此两者才得以沟通并且在内容上取得一致 二二社会保障权的人权本性 社会保障权的人权本性 人权概念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社会保障权进行界定的复杂性社会保障权至少 要把握其作为一项人权的渊源和权利所包含的要素这两个方面 关于人权的渊源无论是何种人权都不可能是不证自明的任何人权都是 不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下的主观要求人权的内涵与特定的文化环境共生 在人权法理论中存在着人权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和人权的相对主义 (relativism)两种认识普遍主义者认为人权是天生就具有的普遍存在的 无条件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是普遍的它们属于任何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人权不 分地域历史文化观念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或社会发展阶段相对主义者 则认为人权既具有普遍性但又是相对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存在的不论 是人权的内容与形式还是人权的价值与标准在不同的社会都会存在或多或少 的差异普遍主义只看到人权的抽象特征忽视了人权的具体的历史与现实根源 可以发现相对主义也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出人权是西方国家特定的文化概 念的荒谬结论一般认为人权是普适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权的人 权范围亦是如此 权利的构成要素是分析人权内在特质时应予充分考虑的内容人们往往从权 利主体在形式上的选择自由和事实上的利益主张两个角度来分析权利的要素并 由此构成了西方权利理论的两种传统选择论和利益论但是无论怎 样拆分权利关于权利的基本构成单位总是不变的其共同之处就在于理解一项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12 权利应从赋予权利主体由资格自由地主张某种利益的权能的角度来加以解释 权利应包括五部分权利的拥有者权利的主体可以根据某些具体原则理由 权利的正当性通过发表声明提出要求享有或强制性实施等手段权利的 实施向某些个人或团体相关义务的承担者要求某种事物权利的客体 从形式上来讲权利即是一种资格或权能是主张利益的凭证从内容上看权 利则是利益和自由的表现是利益的存在方式 无论什么样的权利要素只有渗透到主体之中才有实质意义权利主体既是 权利存在的凭证又是权利的归宿传统人权一般把个人主体作为权利的首要受 益者而社会保障权也回归这一传统路线个人作为权利的首要受益者群体包 括国家民族种族是这项权利主体的补充 三三社会保障权的形式特征 社会保障权的形式特征 就社会保障权的存在范围看从社会保障权的提出到人权法律文件的确认 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世界人权宣言的第 22 条第 25 条中对社会保障权进 行了相关的陈述 1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并有权享 受他的个人尊严和人格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各种权利的实现 这种实现是通过国家努力和国际合作并依照各国的组织和资源情况2人人有权 享受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要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 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到失业疾病残废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 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受保障虽然在国家一级的人权清单中 出现社会保障权一词的机会很少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社会保障权正作为民 生事业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各国关注可见社会保障权具有适用范围的普遍 性和广泛性 从社会保障权的存在形态来看社会保障权不仅具有广泛的主体既包括现 实需要社会和国家援助的人们还包括潜在的需要帮助的人群具有多样的全 面的具体权利形式涉及社会保险权社会救济权社会福利权社会优抚权 还包括与社会保障权相关的权利如受教育权劳动权等社会保障权使得社会 中弱势群体能够有条件享有其他权利离开社会保障权他们甚至不能继续 生存下去所以它所涉及的是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内容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是在既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项人权 因此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具有普遍范围的基本人权从 抽象的意义上可以这样定义社会保障权指当公民不能依靠自己满足个人和家庭 需要时能够享有国家社会提供物质保障以维持基本生活和不断改善生活状 况的权利 第二节 社会保障权的主体 第二节 社会保障权的主体 一一权利主体 权利主体 权利主体是指被授与法律权利的人 6 在权利要素中最重要也是前提部分 人权概念自产生以来人权主体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发现与已成为公论 的人权内容的三代划分相似人权主体范围的扩展也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 即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从生命主体到人格主体从个体到集体经历 这三个重要阶段人权主体分为个人法人集体下面我们将根据人权主 体考察归纳社会保障权的主体 1 1个人 个人 从人权的本意来看人权human right指属人的或关于人的权利 这里的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个人离开了个人人类社会不过是空洞的抽象 和虚幻的概念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只能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的发展史 始终是他的个体发展的历史个人的权利是抽象的人权得以存在与实践的基 础 个人是社会保障权的主体而且是最重要的主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 保障权个人主体已经回归个人主义而是由社会保障权的权利性质所决定关于 社会保障权的个人主体主要有 有限主体普遍主体两种说法当然这个 有限和普遍与上面提到的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所指是不一样 社会保障权的有限主体论认为其主体是一部分无法行使其当然权利的人即 弱者群体理由是虽然所有的人权都要为主体享有人权作为一项普遍性权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14 利所有的自然人在享有人权上毫无差别但有些人权光是享有并不能满足主 体的要求主体要获得其所蕴含的利益还需要实际地行使它享有的人权是对人 既有利益和价值的承认而行使的人权是对人后有的利益和价值的承认换言之 享有的人权主要指向人的既存的固定了的利益行使的人权主要指向人的将来的 可谋求的利益 7 享有的人权不需要人权主体主观意识的参与无论何时何地在 何种情况下它都客观地独立地无差别地属于每一个自然人它是一种静态的内 敛的人权是一种无形的利益也是世上少有的在任何一种状态下无论是对其主 体还是对其他人都有益无害的权利只要不受侵犯就自然地处于满足状态如人 的尊严权和健康权它们是最基本的人权而行使的人权是动态的外向的虽 然它也是普遍地无差别地为每一个自然人所享有但并不是每一个自然人都能够 行使它不会行使行使不充分或行使不当都会造成对主体自身或他人权利地侵 害人权作为一种道德权利它本身有一个内在的自我限制即利己不损人但 缺乏行使能力对人权不恰当的行使却可能损害他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利益在现 实生活中大部分自然人因主观或客观的各种因素仅凭其自身无法充分或正当 地行使其人权从而成为行使人权时需要来自社会或他人的特殊照顾与保护的弱 者主体如残疾人老人儿童贫困人群等等总之在有限论者看来社会 保障权其实是一项补充性救济的权利即当人们无法真正行使其它正当权利时 如当生命权生存权尊严权遭到威胁时可以行使社会保障权救济 社会保障权主体普遍论者认为社会保障权的主体应该是普遍的具体来说 社会保障权的权利主体包括一切人其立足于一种无差别的平等原则只要处 于需要保护状况的的人不管是什么原因也不管任何人种信仰性别社会 身份与门第等都平等的享有生活保护请求权而弱势群体是其中的直接获 益人群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人权最主要的主体公民还包含了外国人和 无国籍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同样享有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尊严等人权不因 其是否具有某一个国家的国籍而被忽视也不因为他们是否属于一国公民而被排 除在其所在外国政府义务予以尊重并保障的义务之外人权主体的国际化已经是 现代人权的趋势之一而且我国政府加入的国际人权公约和有关的国际条约也 是约束政府来保障他们权利的基础此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外国法人和自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然人的合法权利受我国法律的保护 8 因此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正当的社会保障 权利受到我国的保护他们亦是社会保障权的主体作者赞同这种普遍论因为 那些能够在生活上自助的人们虽然不能直接享有社会保障权但是谁能保证自 己永远不需要享受社会保障呢社会的高速发展提高了资本流通速度瞬息万变 的经济环境造就许多百万富翁也可能以更快的速度让人一无所有上世纪 70 年 代的经济危机便印证了这一点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社会保障权的国际 化也成为趋势社会保障权主体普遍论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有信心社会保障权主 体的普遍性使社会保障权成为人权中的原权利也使得社会保障权在人权体 系中获得更加巩固的地位是其成为基本人权的重要因素 2 2法人 法人 法人是否是人权主体古典人权主体无论其范围如何指向的对象无疑都是 有生命的人的个体自然人然而19 世纪末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人权主 体开始由生命向人格转化新的人权理论认为法人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与自然人 有相同活动能力的实体法律所拟制的人格与自然人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的主要要 素自然人通过法人来满足自己法人与自然人之间有一种基本的目的与手段的 关系法人作为自然人的手段而存在给予法人人权主体地位还是为了保障自然 人的人权也是宪法保护自然人高度法律化的后果所以法人是人权的主体 那么法人是社会保障权的主体么首先法人作为拟制的人不需要享受那 些以肉体的存在为前提或其利益只能由自然人享有的人权社会保障权的实际主 体是那些靠无法满足自己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改善生活环境而需要国家和社 会提供帮助的人法人并不需要这种改善自身和家庭生活环境的要求其次法 人的法律权利能力与行为权利能力是一致的即法人享有的权利和行使的权利是 一致的当法人享有某项权利时它就有能力行使而当其没有行使能力时就失去 了享有这项权利的资格与自然人不同弱势群体享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但 实际上他们没有享受行为权利的能力所以法人不必要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保 障权的主体 社会保障权的法理分析 16 3 3集体 集体 二战后人权理论与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权主体不仅从生命扩 展到人格而且从个人发展到集体集体人权是实现个人人权的基础和前提也 是实现个人人权的手段和保障在社会尚未发展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 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时大多数的个人以从属于某个 政治实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但是在一个存在着以集体为单位的压迫侵略 剥削或武装占领殖民统治等暴行的社会里那些受欺凌和被操纵的集体根本没 有条件没有能力去实现和保障组成它的个体的人权这样个人人权中包含了对 集体权利的要求于是集体人权应运而生那么集体能否成为社会保障权的 主体呢从集体人权的范围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集体人权是在国际社会中首 先发展起来的概念因此宜把它界定在国际人权法的领域内以示对人权的国内 保障与国际保障的区别集体人权起源于种族权民族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后当时在中亚地区因宗教或一国内少数民族受到多数民族欺压而引发的相邻国 入侵该国以解救该少数民族的战争频繁发生最终导致了最早的以集体少数 民族为保护对象的国与国之间签署保护少数民族条约出现由种族权利 民族权利演变而来的集体人权在二战结束后才成为被争议被接受的概念它 属于国际人权法的范畴国内法上原则不使用以免引起国内法问题与国际法问 题的混乱 9 因此对集体是否为社会保障权主体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 由于社会保障权作为基本人权其对象是普遍的人所以在国际人权上存在集 体的社会保障权如 2004 年年底南亚大海啸后的大规模国际救援行动许多国家 无偿援助受灾国家和人民体现了国际人权道德但是这并非我们这里所探讨 的严格意义上的社会保障权因为国家之间没有义务关系没有必然的援助要 求同时国内法原则上不使用集体人权因此我们认为集体不是社会保 障权的当然主体 二二义务主体 义务主体 社会保障权的义务主体包括国家用人单位社会组织及个人其中国 家是主要的义务主体单位与个人的义务程度相对较低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1 1国家 国家 由于追求个人利益是人的本性所致在不能妥善公私之间利益关系的情况下 凡是属于最多人的公共事务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怀着自己的所 有而忽视公共的事物对公共的一切他至多只留心到其中与他个人有关的事 物 10 脆弱群体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光靠他们个人的 努力未必能解决这一公共事物只能依靠公共组织国家来解决国家便 成为公民权利保障的主要义务主体大量国际法律文件也表明了国家的这一义务 1960 年联合国社会进步与发展宣言第 8 条指出每个国家政府的首要任务和 根本责任在于确保其人民的社会进步和福利1974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 济权利和义务宣言第 7 条也指出每个国家有促进其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发展的首要责任世界人权大会于 1993 年 6 月 25 日在维也纳宣布维也纳宣言 和行动纲领认为人权和基本自由是全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保护和促进人权 和基本自由是各国政府的首要责任各个国家不论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 如何都有义务促进和保护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绝对贫困和被排除在社会之 外是对人的尊严的侵犯联合国大会 1999 年 3 月 8 日通过的关于个人群体 和社会机构在促进和保护普遍公认的人权和基本自由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宣言中 强调各国负有首要责任和义务促进和保护人权和基本自由应采取可能必要 的步骤在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其他领域创造一切必要条件以确保在其管辖 下的所有人能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