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传播学专业论文)中小学媒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国内外案例的比较分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媒介教育是兴起于上世纪3 0 年代的一项校内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媒介 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为最终目标,通过与其他教学科目的融合培养学生获取信 息、理解信息、评价信息、使用信息以及信息创新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讯息在生产方式、表现形式以及传播手段等方 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媒介的接触行为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的状态和方式, 因此,通过开展媒介教育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认识、理解、辨别各种媒介讯息 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介绍国外及港台地区媒介教育发展现状入手,结合我国的媒介教育 现状,比较分析我国与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皿三国在媒介教育发展理念、媒 介教育研究现状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异同,并进一步分析我国开展媒介教育 的优势,最后弓| 入相关的课程编制理论,分析我国在建构媒介教育课程框架中 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并以这些分析为依据,结合我国目前教育的实况,整 理、归纳出我国校内媒介教育课程基本框架。 关键词:媒介教育课程框架比较研究 j 地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m e d j ae d 城a t b na sa ne d u c a t i v ea c t i v i t ye m e r 薛di nt h e19 3 0 s i ta 幻鹪t 0 d e v e l o pc r i t i c a lc o n s c j o u s m s s nc o 曲i i l e si t sc o m e n t s w i t ho t l l e rc o s e st 0d e v e b p n l ea b i l i t yt oa c c e s s ,u 1 1 d e r s t a n 屯u a n de v a 王l | a t ei 芏i 内r m a t i o l la n d t oc r e a t e i n f b r 刚菇n a b n gw i t ht h ed e v e b p m e mo fi 1 1 稻r n n t j o nt e c h n 0 1 0 9 x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t h e r e p r e s e n 诅t i o no f 砌:d i 2 lc o 础:ma sw e l la si td j s s e 删m a t i o nr m t h o dh a v ec h a n 铲d a1 0 t t b e 删i a 如v e b pa s 氇l 汝s t y l ei r e a s i n g l y ,t h e r e 南f e ,t op r o h d t ct h ep 曲a 1 1 d c 姐d r e n su 戚e f s t a n d 遍ga sw e 珏a sc r i t i c a lt h 浏( 堍ofm 以主a l 哇e n 毫sa p p c a f s e s p e ci a l l yi m p o r t a r l t 。 a tf 弧t ,t h i s 抓i c km r o d u c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o n to fm e d j a 甜m a t i o no ff b r e i g n c o u 珏乜i e sa n dt h ed e w l o p 艟n to fh o n gk o n ga i l dt a i w a na 磁t h e n 主t 证t f o d 瞻e s c h i l 赡腿i 芏l l a n d sd e v e l o p n i l to fm e d 诹e d u c a t 幻nb a s 甜o nt h e s ei 芏l 毛r o d u c t i d n s ,迁 c o m p a r e st h ed 舐r e 堪慰so f m e d i ae d 眦a t i on sj d e 如r e s e a r c hs i t l 】a t j o na n dc 惯r i c u l 哪 o fc k n al m i i l h l l da 磁南r e i g nc o u 妇锺i e s t h c ni ta n a l y 勰st b ea dv a r 哇a g e so fc b i l l a m a i n l a 墨协c a 嚣yo l l cm 酣i a 文璐菇i d n 遗p r 遗_ l a f ya 嬲s e 越a f ys c b o l - f 主n a l 移 i 1 1 仃0 d _ u c et h et k o r yo fc o r 印i h gc 瞰i c u l u mt 0e 坤1 a i l lt h r e ek e yp o m t si l lt h e p r o c e s so f n s t r u c t i o no 盯m e d i ae d u c a t i o nc 眦i c u l u m 触m e w o r k a n dt ot a k et h e s e a 强l y s e sa st h eb a s i s ,蕊l u d e saf e a l s i b l el 鬻d i a 醛眦a t 菇nc 疆r i e u l u m 蠹a m e w o r ko f c h i n am ai n l a n d k e yw 6 r d s :m 越i ae d u ca :c :b 坞c u r r i c u l u m 缸m e 、o r k ,c o m p a r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i i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和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成果。除己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 何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 所做的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学 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缒 知r 年占月j 日 序章 序章 出生和成长于上世纪8 0 年代的这代人,是中国大陆最早的一批“媒介儿 童”。电视机、电话、杂志、报刊作为一种高质量生活方式的代表广泛地进入 他嚣】的生活中。显然,他稍并没有接受过与这些媒介相关的教育,当然在那个 时代也没有丰富的媒介资源、信息内容供他们收看、使用。在家长和老师的眼 中,孩子们每天看半个小时的动画节目七巧板是可以接受的,无需为这些 媒介的出现两过多担心。2 0 多年后的今天,当电视机里出现了2 4 小时连轴播放 动画片的卡通节强频道时,许多家长开始担忧孩子的学习阔题。与此同时,那 些流连在网吧、网络的青少年正在虚拟的网络中砍杀怪物、窃取帐号或者浏览 不良信息、谩骂叫嚣的时候,更多的人开始为此担忧。当使用媒介技术、阅读 媒介信息以及生产媒介产品等等这样一些与媒介相关的活动成为一种日常生活 状态时,有哪些霈要我们去做,但还没有做的事呢? 诚然,开展媒介教育并不是解决诸多因媒介引起的青少年问题的最终有效 措施。当接受新知识不再需要某些后天培养的特殊能力,比如识字能力、阅读 能力,这种由于技术的发展丽使得潜在的把关久“符号”不再发挥作用时, 某些知识向所有年龄阶段的受众敞开了怀抱。“在一定程度上,这意味着人类 的经验变得同质化( h o 脚g e n 泣e d ) 了 。1 因此,想通过媒介教育将某些特 定的知识重新编码,以求那些不适宣的受众无法解读是不可能的,这也不是媒 介教育的初衷。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媒介教育,媒介教育可能只是将媒介从业人如何使用媒 介、将传播学者对媒介的研究,再一字不落地教授给孩子们。从文化研究的角 度,媒介教育的功用也许是解读媒介文化以及抵御文化入侵。丽在信息技术入 员的眼中,媒介教育解决的主要是如何有效的选择媒介,负责的使用媒分、发- 布信息。然而,从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媒介教育的翻标还远不止如此。首先, 媒介教育可以成为一门以培养理解媒介信息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这或者可以称 失是常识性( 知识性) 教育,为的是满足醑常的生活需要。其次,媒介教育也 l 【英1 大卫- 帕金翰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 m 1 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5 p 2 0 l 序章 可以成为一门以培养使用、制作媒介信息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这更像是职业教 育,为的是满足信息社会的职业需要。第三,在更高的层次上,媒介教育是培 养批判意识和积极参与能力的教育2 ,为的是满足个人自身的发展。 同所有学科一样,媒介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一种基于学科基础知识同时 又跳出具体框架的素养,即所谓的媒介素养。培养这种素养首先要以各门学科 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学习为前提,进而对处于媒介环境下的各科知识进行重新 甄别、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获取信息、理解信息、使用信息、评 价信息以及信息创新的能力即为媒介素养的具体表现形式。这种通过与其他学 科的融合而培养出的这五种能力,最终呈现为一种对媒介的批判意识及能力, 这是媒介教育的核心。所以,尽管对媒介素养、媒介教育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 表述,但培养批判意识始终是他们的核心。在这里,培养批判意识指的是培养 批判性思考能力,批判性思考或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技能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 到杜威在1 9 0 9 年提出的“反省性思维”3 ,在媒介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培养孩子的 信息分析、辨别能力,而与传统的与意识形态相挂钩的批判主义不同。 媒介教育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在今日媒介教育发展走在前列的英国和加拿 大,学者们提到本国媒介教育的发轫时,都会说到美国文化以及大众流行文化 的入侵。最先意识这种情况的是英国的利维斯等人,他们在1 9 3 3 年发表了著作 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这被看成是媒介教育的开山之作。随后在2 0 世纪6 0 年代的加拿大,当加拿大人意识到电视对儿童的强烈影响以及强大的美 国文化入侵时,作为保护儿童和本国文化的措施,媒介教育的各项活动开始兴 起。在一篇美国学者的文章中,他在分析美国的媒介教育为什么落后于其他英 语国家时,引用澳大利亚学者的话说:“想要了解一种文化,就要跳出其中, 而美国人从未走出过他们自己的文化,这就是他们基本上没有媒介教育的原因” 4 。由此,跳出将媒介技术作为更先进、更优质生活代表的思维定式,深入分析 其他国家和地区媒介教育的现状,再审视我们走过的道路以及现在正在进行的 种种实践,是全面开展媒介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要做的准备。 2d a v i db u c k i n 曲锄m e d i ae d c a t b n :ag i o b a ls t r a t e 彭f o rd e 、,e i o p m t e n 直a u l d u n i v e r s i t yo f l o n d o n ,2 0 0 1 p 3 3 武宏志何谓“批判性思维”? 【j 】青海师专学报,2 0 0 4 4 4r o b e n k u b c y o 陋a c l e s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m e d i a e d u c a t o n 访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 【j 】j o u m a l 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几l9 9 8 ,w i l l t c r 附原文:a u s t r a l i a l lp e t e rg r e e n a w a yc o n c l u d e dt h a t ,t ou n d e r s t a n dac u i c u r e ,y o u v e 印tt og do u t s i d ei t a m e r i c a n sn e v e rg po u t s i d et h e i ro w nc u l t u r e t h a t sw 妙m e d i ae d u c a t i o nb a r e l yc ) ( i s t st h c r e ”( p e r s o n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f l ,m a y1 5 ,1 9 9 2 ) 2 序章 因此,本研究从研究国外及港台的媒介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入手,分析我 国现有的媒介教育状况,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力图勾勒出媒介教育的现状。 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与比较,结合我国现有的媒介教育状况,以期形成一 个具有实践价值的学校媒介教育课程框架。 本研究的内容结构如下:序章中首先通过介绍媒介技术的发展给青少年生 活和学习带来的变化,阐述媒介教育的责任和目标,以及开展媒介教育的重要 性。 第一章围绕“什么是媒介教育”这个问题,从归纳、分析媒介教育起源的 历史背景入手,介绍国内外媒介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的发展和现状。在此基础 上,通过对一些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得出笔者对媒介教育的概念、本质、目 的以及核心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思想基础。 第二章在上一章明确了媒介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介教育 是什么样的”。采用列举案例的方法重点介绍媒介教育的研究活动和课程标准 设置情况,在介绍的基础上归纳这些实践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蕴含的原因。 第三章通过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的媒介教育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教师 培训等方面的介绍,分析我国媒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在前几章介绍分析的基础上从理念、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对国内外的 媒介教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并引入课程编制相关理论,归纳、 整理出我国校内媒介教育课程框架。 3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本章对媒介教育的兴起、理论发展以及实践状况进行了归纳分析,围绕“什 么是媒介教育”这个问题,从中整理出笔者对媒介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1 1 媒介教育理论的变迁 1 1 1 媒介教育理论的起源 1 1 1 1 背景 在印刷术发明之后,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教会孩子们识字、写作、阅读以及 表达思想。然而在今日,随着通讯技术以及大众媒介的迅速发展,我们身边的 信息不再仅仅由文字就可以囊括,更多的来自于影像、声音以及图片的多媒体 信息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多种的媒介表达手段不仅意味着多种的 传播方式,同时也意味着意义超越了文字的束缚,以多种的方式表达出来。当 这些新的媒介涌现的时候,识字能力( a 1 p h a b e t i cl i t e r a c y ) 已经无法满足掌握这 些多媒体信息的需要,因此,教育大众尤其是孩子甄别、理解这些媒介所传递 的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 公认的媒介教育的起点是利维斯和他的学生桑普森在1 9 3 3 年出版的文学批 评著作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该书就学校引入媒介教育的问题作了 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建议。1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出现并 不是偶然。 首先,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削弱了成人对儿童的权威,无线电、广播、 电视正逐步成为揭示成年人秘密的武器。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媒介技术发展 的速度足以让社会大众尤其是教育者们来不及思考应对。1 9 世纪3 0 年代,当太 阳报( 跏,2 ) 、先驱报( 批w 场,尼胁m 掰) 等廉价报纸大量涌现,人们 l 【英】大卫帕金翰,宋小卫摘译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 】新闻与传播研究,2 0 0 0 4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还在为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而欢呼时,也许想不到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通 讯技术会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如图1 1 2 所示: 1 8 4 4 年 i i1 8 7 6 年ll1 8 7 7 年i |1 8 9 5 年l |1 9 0 6 年l i1 9 2 0 年l l1 9 3 0 年 有线电报l i 有线电话ii留声机l l 无线电报| | 无线电话l l 广播电台| i 电视节目 注:笔者整理制作 图卜l1 8 4 4 1 9 3 0 年间通讯技术的发展概况 先进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编码、解码方式,缩短了空间上的信息传播 的距离。与此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人们编码解码所需花费的时间,这里所说的 编码解码所需花费的时间既包括信息内容的生产时间,也包括人们学匀信息内 容花费的时间,以及掌握这种新符号、新技术所需花费的时间。 其次,媒介产业实力大大增强,丰厚的商业利益刺激了媒介产品的生产。 詹姆斯贝尼格认为“到了1 9 3 0 年代末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基本社会转变 已经在实质上完成了”3 。他在证明这个论点的时候,以马赫拉普对美国两个世 纪以来( 1 8 0 0 2 0 0 0 年) 四类民用劳动力情况的统计作为关键指标:在农业、工 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四个部类中,从1 8 3 0 年代开始,信息产业的从业人数急 剧上升,到1 9 3 0 年代,信息产业的从业人数已经占全美所有民用工人总数的四 分之一,而到了1 9 9 0 年,已经发展到占所有民用工人人数的一半。4 大量便利的、消费的、娱乐的媒介产品对传统的精英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 击。快餐式通俗浅薄的文化大行其道,文化不再仅仅是陶冶情操的作品,它更 多的以工业产品的面目出现,这种新面貌挑战着人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刺激着 精英文化的神经。此外,凭借先进的传播技术,媒体“将从前保留给成人的经 验公开展示给了儿童”5 ,使得儿童在还未成熟到可以理解某些内容之前,就已 经直观的接触到这些信息,儿童因此呈现出一种“虚假世故”6 。学校教育因此 面临着来自社会环境改变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 李聿,刘荃传播媒介的历史之光广播电影电视史论【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1 p 1 6 3 转引自:【美】罗杰- 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i 订】北京:华夏出版社, 2 0 0 0 p 6 8 4 【美l 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i 】北京:华夏出版社, 2 0 0 0 p 6 8 p 6 9 5 【英1 大卫帕金翰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m 】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5 p 2 0 6 【英1 大卫帕金翰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m 1 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5 p 2 0 5 第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第三,从1 6 4 4 年约翰弥尔顿发表论出版自由时起到2 0 世纪中期, 自由主义的新闻观直是西方新闻界的核心理论。其中,约翰密尔在1 8 5 9 年 出版的论自宙,更是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集大成之作。2 0 世纪中期融现的 社会责任理论,只是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在薪时期的延伸和发展,其基础仍是 自由主义理论。在囱由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新闻从业人员相信“人是理智的 动物 以及“真理愈辩愈明”,任何观点只要拿到观点的“自由市场 上进行 辩论、甄辨,真理露然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然而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产 业不惜以道德的沦丧来换取丰厚的利润的事实,打破了这种需要读写( 1 i t e 眦y ) 能力才能参与并看似公正的游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廉价报纸出现的初 期,虽然也出现了制造假新闻的事件,人们却并不为此有过多的担忧,而在2 0 世纪初期,先进的技术扩大了这些不良行为的影岛,使人们再也无法忽褫这样 的状况。 第四,技能、知识以及道德层面所面对的这些挑战,要由每个人来面对、 承掇,而最终又必须由教育来解决,因为“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培养怎样的 人的翔题”7 。在古希腊时期,众多先哲邸提出以培养人的理性为教育的核心。 “理性主要是指人认识世界、获取普遍知识、掌握真理的能力。以人的理性的 发展为核心,是雅典思想家、教育家们一致的主张。”8 只有具有了理性,人才 有可能获得自由,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西方教育的走向。现代西方教育强调培 养独立的人格以及认识和改造自然豹能力,这方露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 响,一方面又与第二次产业革命息息相关,于是在强调科学素养和职业技能之 外,培养理性的思维、独立的人格依旧是现代西方教育不容忽视的一个内容。 如俺以独立的姿态在瞬息万交的时代中面对形式各样豹文本,尤其是媒介文本 是每个教育者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虽然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的写作动机主要是要保护精英文化, 抵制粗俗的大众文化9 。然而结合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技术等方面来 考察,可以发现这样一部成为媒奔教育发轫标志的著作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 7 丁念金,霆方教育理想的演变浅恚野嘲。乡 逞中小学教弯,2 0 0 6 ( 6 ) g 丁念金西方教育理想的演变浅析【j 1 乡p 国中小学教育,2 0 0 6 ( 6 ) 9f r l e “i s ,d e n y st h o n 节s o n c u k u ea n de n v 的呻e n t :t h et r a 蜘i i l go f c r i t i c a la w a r c n e s s e b o l 】 毛o n d o 珏:c h a t l o & w 遗纛u s 1 9 3 3 h t t p :w w w ,q u e s t 汛c om ,饨a d 5 7 4 2 8 8 3 7 7 t i t l e = c u l t u r e 2 0 a n d 2 0 e n v 的n m e n t 3 a 2 0 t h e 2 0 t r a i n i l l g 2 0 0 f 2 0 c r i i c a l 2 0 a w a f e f l e s s f 2 0 0 8 3 6 、 6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密切相关,反映了时代发 展的需求。 1 1 1 2 理论基础 传播与教育两大学科自身的理论基础深厚,学术渊源众多,与传播学关系 最密切的学科如表1 1 1 0 所示: 表1 1 类别内容 行为科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 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数学、统计学等 注:笔者整理制作 在教育学的建构一书中,与教育学相关的理论学说被归纳、分类如表 1 2 1 1 所示: 表卜2 教育学论题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学论题相关学科知识 教育本质历史唯物论( 哲学)儿童年龄特征、个性 心理学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历史唯物论( 哲学) 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理论 教育与政治政治学教学过程认识论( 哲学) 各门学科关于自身任 教育与文化文化学 课程门类 务的表述 注:笔者整理制作 媒介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来自于传播学和教育学,是二者交叉、融合的结 果。但站在媒介教育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理论,可以划分两个层面:在认识的层 面上,主要解决的是对媒介、对教育的态度问题。这些理论主要有媒介文化、 消费文化、传媒批判理论等相关的理论。在教育的实践过程层面上,主要是与 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相关的理论,主要有信息技术、符号学、象征主义学说、 l o 张国良主编传播学原理【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5 p 1 9 1 1 节选自: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 1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 9 9 8 p 3 7 7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教学法等理论。结合本文所要阐述的观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借助 的理论有:传播学理论、课程编制理论、认知理论以及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教 育理论等。 1 1 2 媒介教育理论的发展 1 1 2 1 国外媒介教育理论发展综述 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三国不仅是当今公认的媒介教育发展得比较好的国 家,而且这三个国家尤其是英国对媒介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做出很多贡献,且各 有特色,以下以英国的媒介教育理论发展为主轴进行介绍。 国外媒介教育理论发展以英国的媒介教育发展为主轴,这不仅是因为英国 是媒介教育的发源地,还因为英国的媒介教育理论紧扣“如何在校内开展媒介 教育”这一问题,在不同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发展脉络清晰,其他国家 的媒介教育理论也都来源于或借鉴了英国的理论,所以英国的媒介教育理论是 媒介教育理论的主干。一般认为,媒介教育理论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甄辨 阶段、文化研究和大众艺术阶段、屏幕教育与启蒙阶段,以及2 0 世纪9 0 年代 以后由英国媒介教育学者大卫帕金翰教授提出的超越保护主义阶段。1 2 本研究 从对待媒介的态度和媒介学习的方法上将英国的媒介教育思想划分为“抵制的 一分析的一参与的”三个阶段。其中,抵制与分析的媒介教育思想属于保护主 义的范畴,参与的媒介教育思想则不同,是一种提倡接受、参与、制作分享媒 介文化的积极的观念,是一种超越保护主义的态度。进一步可以将学生与媒介 的关系归纳为:1 ) 学生与媒介是对立的双方。2 ) 学生是分析媒介的旁观者。3 ) 学生是参与媒介创作的参与者。 抵制的媒介教育阶段,主要是指2 0 世纪三四十年代媒介教育发轫初期,这 一阶段以利维斯等学者的观点为代表,他们希望通过教育使学生能够防范大众 传媒的错误影响和腐蚀,自觉追求符合传统精神的美德和价值观。利维斯和桑 普森力求帮助教师们学会批判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虚伪性和麻痹作用。 分析的媒介教育阶段,可以从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文化研究兴起时算起。 正是在文化研究的氛围中,“文化不再被视为一系列享有特权的、恒定不 变的人为事物一如文学经典,而被视为全部的生活方式。这种观点认为, 1 2 参考【英】大卫帕金翰,宋小卫摘译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i j 】新闻与传播研究,2 0 0 0 8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文化的表达是多元性的,既有高雅、贵族式的形式,亦有日常生活化的、大众 化的形式。”1 3 如是,在1 9 6 4 年出版的大众艺术( 砌pp 印“肠,彳m ) 一书中, 霍尔和沃纳尔提出了许多有关媒介素养教育尤其是有关电影素养教育的建议和 对策。到了7 0 年代,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屏幕理论 ( s c r e e nt h e o r v ) 1 4 的媒 介教育观念,这种观念倡导使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媒介内容。代表人物莱思马 斯特曼将这一理念运用到学校的教学中去,他主张学生以中立、客观的立场, 分析媒介文本,揭示文本背后隐藏的秘密,从而将自己从文本的影响中解放出 来。 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进入了参与的媒介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不再被 界定为一种与学生的媒介体验天然对立的教育,它不再被仅仅视为一种甄辨方 式或洞察隐蔽的意识形态的方法”1 5 。教育在此中的作用,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解 媒介文本、享受媒介所带来的乐趣。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明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 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要参与到媒介运作的每个过程之中,在实践中学习、 理解媒介环境下文本的内涵与意义,而不仅仅是站在旁边者的角度、以分析的 态度来对待新的文本知识。 加拿大的媒介教育最早可以追述到2 0 世纪7 0 年代“屏幕教育”时期,但 随着之后几年的教育改革,媒介教育又归于衰弱。1 6 直到1 9 8 7 年,安大略湖省 媒介素养教师联合会以英国的媒介教育尤其是莱思马斯特曼的主张为基础, 添加了一些他们自己的观点,形成了加拿大学者对媒介教育的一些认识1 7 : ( 1 ) 所有的媒介都是一种建构( c o l l s 廿t j o n ) 。( 2 ) 媒介建构现实。( 3 ) 受众在媒介环境中形成意义。( a u d b l l c e sn e g o t 洮骶a n 洫gi nm e d i a )( 4 ) 媒 介信息暗含着商业的意图。( 5 ) 媒介信息包含意识形态和价值内容。( 6 ) 媒 1 3 哄】大卫帕金翰,宋小卫摘译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 】新闻与传播研究,2 0 0 0 1 4 “屏幕理论” 由英国电影与电视教育协会( s o c i e t y 矗we d u c a t i o nmf i l i n 锄dt e l “i s i o n ) 所倡导,其下 属的屏幕杂志在推动符号学、结构主义、心理分析理论、后结构主义和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发 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旗下另一个刊物屏幕教育则探讨如何将上述理论应用于学校的课 堂教学。整理自:d a v i db u c k i n 曲a m m e d i ae d u c a l i o ni i lt h eu k :m o v i i i g b e y o n dp r o t c c t i o n i s m 【j 】 j o u m a lo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l l 1 9 9 8 ,v 0 1 4 8 ,n o 1 参考:【英】大卫- 帕金翰,宋小卫摘译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 】新闻与传播研究,2 0 0 0 p 7 3 7 9 。 1 5 【英】大卫帕金翰,宋小卫摘译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j 】新闻与传播研究,2 0 0 0 1 6m e d i ae d u c a t i o ni i lc a n a d a :a no v e n ,i e w f o b 0 l 1 m e d i aa w 缸e n e s sn e t w o r k w w w m e d i a a w a r e n e s s c a 1 7 转引自c e n t e rf o rm e d j a l i t 黜yw 曲s i t e h t 中:、v w w m e d i “t o r 酊d i i l gm o m 觚i c l e 2 l o h t m l ( 2 0 0 7 1 0 5 ) j o l i l lj p u n 鲫t e s j 锄dm a r t i l lo m a l i e y m o 佗t h a i l m e c t st h ee y e :w 缸d l i l l g t c l e v i s i o nw a t c h i r i g u s m c c l e u 卸d & s t e w a n ,t o r 砸oa n dn 删y i o r k :1 9 9 9 9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介信息包含社会的、政治的意图。( 7 ) 形式和内容与媒介信息联系紧密。( 8 ) 每种媒介都有其独特的美学形式。 在美国,1 9 9 2 年美国的3 0 位学者在阿颠彭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发表了报 告:a s p e nl m t i t t er e p o r t 彭t h en 罐i o n n ll e n d e r s h 徊c 0 谴f e r e 聪c eo nn & d 澈l n e - n e y 。 在报告中写到,与会者认为媒介素养是:大众为了某种的目的,获取、分析并 且生产信息的一种能力臻。认为媒介素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素质。 报告并提出了三项任务目标,一是着手开展澡糕标准的研究和教师培养, 二是接纳吸收对媒介素养感兴趣的研究人员,三是制定系统全面的研究计划纲 要。”在会议上,学者们认为美国作为国际上大众媒介文化( 产品) 的首要输出 国,其媒介教育的发展停滞不前是毒骞常讽刺的事,他们提出要借鉴加拿大等国 的做法,这些做法包括:( 1 ) 基层的教师组织向教育部门要求开设媒介教育课 程,并制定出各年级需要的学时。( 2 ) 教育委员会的积极支持。( 3 ) 上岗培 训。( 4 ) 出版课本和教师需要的资源。( 5 ) 与家长、教师、研究员和媒介专 家合作。( 6 ) 教师顾问。( 7 ) 专业组织。( 8 ) 公正地评估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媒介素养。2 0 加拿大和美国媒介教育理论的发展表明,跳出自身的文化羁绊,以反思的 眼光审视自身的历史,并借鉴他国的理论优势,是迸行媒介教育理论和实践研 究的前提之一。在发展研究中则进一步结合本匿蟪囡睛,探索本国的媒余教育 发展路线。美加的媒介教育理论与英国的媒介教育理论有一些不同,正如传播 学中经验学派与批判学派样,美加的媒介教育理论注重应用,即培养获取信 息的能力以及保护自己的能力。而英国的媒介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形成反愚和批 判的能力。其次,美加两国在媒介教育理念的认知上,还有浓重的保护主义色 彩,防范媒介暴力、色情文化对儿童的不良影响是两国共同的关注重点。英国 的媒介教育理念则更为开放,不注重对价值观念的灌输,而注重培养传媒理解 能力和传媒参与能力。 1 8 原文为:“m c d i a l i t e r a c y :i t i s t h e a b i l i t yo f a c i t i z c i i t oa c c e s s ,撇a l y z c 姐dp r o d u c e i n f 0 胁a t i o n f o r s p e c i f i c o u t c 0 m e s ”。 1 9c h 州e sf r e s t o n e 。翔e a 辨e nl n s t t t t t ec o n 鞠u 确斌i o n s 黼ds o c i c 耄yp f o 黟搬k 嚣圭珀i n a lh 醯e r s h t pc o n f e 斑l c e o nme d i al j t e r a c yf o r e w o r d 2 0p 激f e i a a u 怨e 出e i d e ,r 弩p o f t e u a s p 姐m e d i a l 巍e 疆c y c o n f e r e n c e r 印。娃p 继 i :p r o c e d 洫攀鞠d n e 魁 s t 印s 限1 陋b o l 】t h e a 5 p e ni n s t i t 咀e 、ec e n l e rq u e e n s t a w n ,m a i y l a l l dd c c c n l b e r7 - 9 ,1 9 9 2 h t 印:w w w m e d i a l i t o r r c a d m 文砷o m ,a n i c l e 3 5 6 m t m l ( 2 0 0 8 - 5 - 3 ) l o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1 1 2 2 我国媒介教育理论发展现状 在我国,媒介技术与媒介实践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相比整整延迟了一个时代。 直到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我国的媒介技术发展水平才逐步赶上世界的潮流。因 此,我国媒介教育的研究起步也相对落后。有学者认为我国媒介素养及媒介素 养教育的研究始于1 9 9 7 年,当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卜卫副研究员发表了中国大陆 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2 1 自此,我国的媒介教育研究才开展起来。笔者对此有三点认识: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从近年国内的学术论文及著作来看,我国的媒介 教育还基本处于理论介绍的阶段。这些理论介绍多围绕国外媒介教育的概念、 理论,以及媒介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规模进行介绍、综述,对媒介教育的内涵, 如媒介教育发展深层次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媒介教育体系和学科的立 足点都缺乏探讨。同时,缺少对于诸如媒介教育在校内的具体开设情况,如媒 介教育课程开设的形式、方法,以及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设置方法的原因等一 些具体而实用的情况的介绍和研究。与此同时,对媒介教育的实践状况也缺少 系统的整理与思考。 其次,在实践研究方面,近几年来,国内媒介素养调查都将重点放在现有 的青少年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之上。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媒介传播与青少年 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2 0 0 0 年中国5 城市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的调 查”,“2 0 0 3 年中国7 城市青少年互联网采用、及其影响的调查”。而媒介素 养教学实践的研究一般仅涉及信息素养、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以及信息技术的教 学的范围,真正立足于媒介教育的教育实践研究少之又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 0 0 1 年的调查报告“2 0 0 1 年青少年媒介教育调查报告 ( y o l j t hm e d j ae d u c a t i l o n s v e y 2 0 0 1f i l l a lr e p o n ) 中,对全世界5 2 个国家的媒介教育情况作了汇总。报 告中提到我国的情况是:“中国的媒介教育没有正式的课程以及明确的目标, 没有显著的中小学媒介教育实践”。“中国在形成媒介教育的概念和原理上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2 2 的确,在这样一个接收、吸取他国经验的初级发展阶段,我国的媒介教育 理论及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立足于我们已有的一部分经验和理论, 这部分经验和理论主要是指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在中 2 l 邵瑞冲国媒介教育【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0 6 p 1 2 2 2k a l ed o m a i l l e ,d a v i db u c k i n 曲a ly o u t hm e d i ae d u c a t i o ns l l n r e y2 0 0 if i l l a lr 印o n u n e s c o 1 1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2 3 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就是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 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 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 4 。 这一教学目标已经和世界上对媒介教育的教学目标的普遍认定相差无几,是我 们检查当前工作以及开展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指针,也是本研究判断案例的重要 指针。其次,全面分析其他诸国的做法,尤其是对理论的研究,无论是经验的 还是批判的,都要兼容并蓄并结合本国实际予以修正,这也是本研究从国际比 较分析入手的原因。 第三,有必要对我国的媒介教育实践做一些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从中寻 找出适合现行媒介教育发展的方式方法。这包括我国中小学中与媒介相关的教 学开展情况,以及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中小学师生对媒介的态度和对媒介教 育的态度。 1 2 媒介教育发展概况 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不仅是当今媒介教育发展得较好地国家,也是对 媒介教育理论和实践有重大贡献的国家。本研究中对国外媒介教育的介绍和研 究将主要围绕着这三个国家展开。 1 2 1 国外媒介教育发展概况 在政策方面,英国的媒介教育政策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媒介管理机 构所制定、发布的政策,这些政策侧重于媒介素养,对媒介教育的发展有间接 的推动作用;二是教育机构所制定、发布的政策,这些政策侧重于媒介教育实 践,直接推动媒介教育的发展。 英国的通讯管理局( o 历c eo f c o m m u i l i c a t i o no f c o m ) 在通讯法案2 0 0 3 ( c o m m u n i c a t i 0 1 1 sa c t 2 0 0 3 ) 的授权下,承担促进、提高英国公众的媒介素养发 展的职责。经过研究,他们认为媒介素养是对各种文本的获取、理解能力,以 2 3 详细内容请见附录 2 4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 t t p :w w w 皿o e e d u c 毗d o a s ,w e b s i t e l 8 ,幽5 5 9 9 h t m 1 2 第一章媒介教育发展综述 及在各种文本中的创造交流的能力。2 5 。他们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 1 ) 调查研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当前公众媒介素养状况,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依据。( 2 ) 联合、协作和指导。致力于推动媒介行业的发展,为决策者提供支 持和帮助,以及为媒介素养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等。( 3 ) 节目分级。 在学校教学中,在1 9 7 0 年代,电影学习课程通过英国电影学会等机构的推 动,走入了中小学课堂。1 9 8 3 年英国政府在流行电视与学生( 尸印“枷死彪v 西f d ,z 册d 加d 砌f 舭甩) 的报告中提出:由专业学者主导的媒介学习课程并不能满足 学生的需求,所有的教师都应参与到教学评估以及与学生进行讨论的活动之中。 自此,相关课程大纲的研究与制定才被提上了日程。2 6 1 9 8 6 年,媒介学习课程成 为英国普通初级中学毕业文凭( g b m r a lc e r t i f i c a t es e c o n d a r ye d u c a t i o n ) 的考试 科目。27 到1 9 9 6 年,英国有2 5 ,0 0 0 名1 6 岁的学生参与普通中等教育毕业考试 ( g c s e ) 中的媒介学习相关考试。2 8 到2 0 0 4 年,有3 9 ,8 2 0 名学生参加了普通初 级中学毕业文凭考试中的媒介学习课程考试”。 早在1 9 8 1 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就发布了电影与电视课程提纲,并在学 校中进行教学。3 0 在早期的媒介教育研究工作中,格莱姆特纳( g i a e 腓t m r ) 等一些学者为澳大利亚的媒介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特纳教授也成为澳大 利亚媒介教育、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物。3 1 目前,1 1 0 年级( y e a r s1 1 0 ) ( 小学和初中阶段,笔者注) 的媒介教育育内容大多在艺术课程学习中,如西 澳大利亚州和昆士兰州的艺术课程学习内容,包括舞蹈、戏剧、媒介和音乐。 在1 1 1 2 年级( y e a r s l l ,y e a r s l 2 ) 即高中阶段,媒介教育课程的设置更为灵活, 如昆士兰州的媒介教育内容还从属于艺术课程的学习范围,但称为“电影、电 2 5 厉i 文: “t h ea b i l i t yt oa o c e s s ,u n d c r s t a l l da n dc r e a t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访av a r i e t vo f c o n t e m s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聚氨酯锤纹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洪知识培训大纲课件
- 防汛知识培训考核目的
- 防汛救援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智慧城管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
- 环境科技行业环保装备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 机械制造行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思考
- 万寿菊种植合同5篇
- 联通合约机,合同3篇
- (宝典指南)水泥砂石资料购销合同3篇
- 民谣酒馆创业计划书
- 电工安全常识课件
- 温度计的前世今生
- 2021年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真题及答案
- 新产品可行性评估表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长手册三年级上册第2课《传统游戏》教案
- 公众责任险典型公估报告
- 2023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考试参考题库500题(含答案)
- 【集成峰会】《2023-2024中国集成厨电产业发展蓝皮书》
- 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材料
- 小区业主公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