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笔记.doc_第1页
新闻史笔记.doc_第2页
新闻史笔记.doc_第3页
新闻史笔记.doc_第4页
新闻史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 -L 1、主要参考教材: P8WHEYtR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方汉奇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e! rsh5 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 %N0:0, 识结构。 q03KB- 3、温故而知新。 ivXA6 4、答题要点分析: .h&-;g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MEl38ryt (一)关于报刊: &q;SkJ (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 1|/ 1_C(2h (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 oOq #n (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 SbOBk 1 (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 %e:|Aw (二)关于人物: R+510K6 (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 a=u!3=0 (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 |&lZ)4 (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 olZ()bE (4)代表著作 8Cx_oq9p (三)关于事件: 6(%1A? D (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 QK?mp.L (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 ul_16, (3)起因、经过、影响 EZFK 二、论述题 DYO /WN 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W #B e-7 GQ)g#! 第一章 古代新闻事业 E 1CHwOJE (脉络图略) or0f#!vT 一、名词解释 hUH3Q)! 1、木铎 W9 r( 2、露布(99传名) |$D|D 3、开元杂报 qXBl?$M50 4、敦煌进奏院状 YF!yr? 5、进奏院状 aBuBUi 6、定本制度(00新名) 1Oi;69%l2 7、邸报 -a+3dQLr 8、小报(90名) =$* dwnT8 9、民间报房 9 *Hc 10、急选报(98名) fyWF?r 11、万历邸钞(02名) )0EXB P 12、天变邸抄 x,a soN 13、揭帖 n32: pw 14、旗报和牌报 q/? K 15、报房京报 HNIQT 16、辕门抄 RyE!6TWD 二、简述题 $Fc=) Q/ 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01新) 7qBl=RF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01传) ;qc3I+ZAO 3、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情况。(99新) hxl(CX 4、中国古代民间报房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xtM8 三、论述题 wHuJT f 1、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情况。 :MeL=G 第二章 近代报刊的传入 ,RD: (18151873) CRU1%K (脉络图略) SnQ( (Pg 一、名词解释 NabMtp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Qeb*XWq 2、蜜蜂华报 VH73jou8%xR071i 6、德臣报 J, 7、孖刺报 Uk|OhnZ4 8、遐尔贯珍(99新名) ,|p|H- 9、香港船头货价纸 BB4,ZJjv 10、字林西报(99传名) 8%xX8E6 11、六合丛谈 HNUE|e 12、万国公报 voH4(=Qs! 13、上海新报 ItU&ELAZ 14、申报 7Rpr/=O 15、新闻报 F*yr 16、京津泰晤士报 *bRe$ 17、中西见闻录 z?Q9 二、简述题 PhU(q 1、简述并评价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外人在华办报活动。(94论) X.6rqnup 2、简述鸦片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的特点。 JD+:E 3、简述鸦片战争后外人办的中文刊物的业务情况。 QwF!?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上海外报发展情况。(01论) eK|=-s 5、简述鸦片战争后香港报纸发展情况。 )t2#;lh 6、简述鸦片战争前后广州报纸发展情况。 &Q. v5 三、论述题 W Eq*RX 1、如何评价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tsnoR ?MlxWH 第三章 民族新闻事业产生 .m6 E8 (18731898) rhfKzXxo (脉络图略) Zcz/_Y# 一、名词解释 ,_= ;CX 1、康有为 -n#MTE 2、述报 nawLW-/) 3、循环日报 Z6;wM&F 4、王韬(98论) caM(m9_ 5、万国公报 *%&b3L 6、中外纪闻 T ;5V=kG 7、强学报 uA8)tn2 9、梁启超(99传论) :WPXz*y9 10、知新报(00新名) hCP:OS 11、湘学报 24SapJ 12、湘报(90名) #QB0zS 13、国闻报(02传名) 5sy wdU+ 14、唐才常 ny+3= 15、严复 +-,? 16、官书局报 S|E*g9u 17、时务文体(96名、03论) meU IaV 18、圆文录外编 c Ljsa 二、简述题 8IMj YA9kU 1、简述王韬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98论) nSDHzO? 2、简述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第一批近代国人报刊的特点。 (vI 91 3、简述梁启超一生的办报活动。 es-Kr.&L 4、简述时务文体如何形成,有何特点? 6J Wz 三、论述题 e?flK17Sx 1、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办报思想。(99传论) w4?fJ 2、试述维新派办报思想。(97论) =P(4 3、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 KhET/9* 3 4、论述维新派办报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或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2lU!#8s/j 5、试述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联系。 =mf 第四章 清末民初时期 RBtm (18991919) O6Sfu 3、大公报 , ;R47WfN 中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 5jkC1M9D 1902年创办于天津,由英敛之主持。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ve7Rn H 第一阶段由英敛之主持,是张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的报纸。以敢言、严肃、非牟利为标榜,揭露时弊,成为北方地区著名报纸。 UeJ2,?p 第二阶段由王郅隆接办,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亲日倾向的报纸。 h!R&: 第三阶段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合作创办,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 u $7x 第四阶段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目前,大公报的香港版仍在出版,它已成为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 |=itA 4、东方杂志 o=cWCIb+iTe 1904年由商务印务馆创办于上海。 3TN7d) , 该刊以“启导”国民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分门别类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 QUOBI 5、时报 w=w$ktB 康梁保皇会在戊戌政变后直接出资于国内创办的日报,成为其在国内的重要喉舌。 &LA &+D 1904年创刊于上海,梁启超参与筹办和撰稿,狄楚青主持。 fPjf,= 该报主张君主立宪。为和申报竞争,该报在新闻业务上锐意革新,注重新闻时效和时事评论,受到知识阶层的欢迎,成为当时上海著名报纸。 -_eQt|8P 6、京话时报 !Fi9!ev 北京历史上第一种销数逾万的报纸。 ! &nZ 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 6Hk4 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 ZPKPM2*9 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 AI|WA=| 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枪”,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 VipD 9 10、苏报案(03新名) IBG NXH 我国近代著名报案。 lTLa+W 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 j*4 “三民主义”是该报主要的宣传内容,并对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作了很多报道。 UsXz!zs 为了扫除革命发展的思想障碍,该报主动向新民丛报发起论战。 N&a)t1X 虽然该报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带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等缺点,但她总体把握了人民要求革命的时代脉搏,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9cQvF( 13、中兴日报(98名) L+DU2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机关报。 y18D)SQ 1907年创刊,由陈楚楠、张永福等主办。 IL&3%b&p 尽管困难重重,该报与当地保皇派报刊仍进行了论战,推动了革命力量的发展。 /g uV 14、中国女报 zX:( q 1907年由秋瑾在上海创办的通俗月刊。 mpS 该报把提倡女权和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相结合。 ZP)j|1 仅出两期,因秋瑾被捕就义而停刊。 W;$Dc=k 15、神州日报(95名) NHL4 O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现代化大型日报。 qwqUogGp 1907年由于右任等人创办于上海。 Hpt.R8#n 该报较为注意宣传策略,对清廷的抨击多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借口“有闻必录”,该报大量报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h2 A.d! 它成为当时上海有影响的报纸,直到上海光复前,始终被认为革命派的言论机关。 w ,T(EpR 16、“竖三民” R:iY0uK 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 O=C;|QvP 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 nIqxb 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后因盛赞刺杀伊藤博文的爱国志士安重根,出版一个月后被封。 #r*xqU 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 p.,*& 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 c6/%& 17、于右任(96论) 51SkkQ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报刊活动家。 g(TH!:F 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 s E3uF 1909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民吁日报; W48sCtM 1910年在上海创办民立报; %:72ZkC 他为报刊写了不少评论和诗词,感情炽烈,文辞丰腴,名噪一时。 q$x1ghb2 18、大江报案(02新名)(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KF31 清末著名报案,发生在武汉。 E1d0 l 1911年7月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引起清廷注意。 YNRxPn!6v 7月26日,该报又发表黄侃撰写的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引起湖北当局震恐,遂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报纸。 8 _#+oI 此事件引起国内舆论哗然,当局慑于民情,对詹等人只好从轻发落。 6U%hO?J 19、大清报律(02论)1908年清廷为了限制报刊出版、发行,正式颁布大清报律。 -Vt _w:L 其中规定:报纸在创刊前除了向警察机关注册外,还必须交纳保证金;每期报纸发行前必须将样品送行政或警察机关审查;禁止报刊刊登诋毁宫廷,淆乱政体,扰乱治安的言论,违者永远停刊;禁止发行未经官报、阁抄发布的谕旨和奏章;在国外出版的报刊违反以上规定者,由海关没收销毁。 olQ; Zoj 20、民国暂行报律(02论) R +dFsL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制定了简略的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 9tsJ0b 具体内容有: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流言煽惑,关于共和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0rGd 但在当时民主、自由气氛空前高涨的报界,此报律受到了报界的一致反对,孙中山明令撤销。 jYOz%m 21、报纸条例(02论) /2&OG-W 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ksy 1914年4 月颁布报纸条例,共35条,其中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25岁以下者办报;报纸出版须到警察机关登记并交纳保证金;禁止报纸刊登“淆乱政体”、“妨害治安”和各级官署禁止刊载的一切文字;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 6aJIj0 22、出版法(02论) 6oHTjuC 为了使摧残舆论暴行合法化,袁世凯在执政期先后颁布多条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Nxr&= 1914年12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出版法。 x2SZ 6 & 该法对包括报纸在内的一切文字、图画印刷物都作了类似报纸条例中的规定。 Wq/KMQ 尽管法律已十分苛刻,而各地官府在执行过程中又层层加码。 , 23、癸丑报灾(99新名) aKe*/ X 袁世凯用残暴的手段对报界实行专制统治。 4SL?_8 他迫害新闻界,捣毁、查封报馆,逮捕、驱逐、杀害报人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的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的500家少了三分之一。 R0n8jGn 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这段历史在被称为“癸丑报灾”。 #_rMKSK 24、黄远生(01新传名) Z|P9?66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 !Q c9 先后编辑过少年中国、庸言等刊物,曾任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并为东方杂志等刊撰稿。 j*+v3Am 他认为新闻记者应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ahc3|:G 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 n -b|0&W 1916年回国后,受聘于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撰写时评。 _R)tJRo 袁世凯死后,申报聘他为特派驻京记者,期间为之撰写的北京特别报道很受欢迎。 wdk M 3、简述清末民初我国通讯事业的诞生和发展情况。 |O_ 315 (一)历史背景:(社会状况、技术条件、需求、外国通讯社影响等) Chig3)an (二)诞生于清末: KGx jG (1)1904年广州中兴通信社,中国第一个国人自办的通讯社,骆侠挺创办。 1,N b,t (2)1908年比利时远东通信社,王幕陶创办。 +a:j()N (3)1911年广州展民通信社,杨实公创办。 ovBe!) (三)历史背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短暂繁荣) sV3&jM (四)兴起于民初: rBF:_ (1)广州:公民通信社 Zl/TwFbG (4)长沙:湖南通信社 bM7=,inhM (5)北京:北京通信社等 3s *SpX (五)评价:这些通讯社往往只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新闻来源主要靠剪报和译报。自采的新闻很少,用复写和油印方式分送各报,质量不高,发行量少,有几份到几十份不等。 (h=.B Af .CVj 6(t8Pv 三、论述题 X2ea$k K 1、试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活动的特点及业务改进。(90、95) )Vn#8UeLem8J (4)办报地区、读者对象逐渐扩大。辛亥革命时期的办报活动先由海外转向国内,再由腹地向东北、西北、西南边远地区延伸。读者已扩大到新军、会党、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 h.|_xB (四)业务改进: Yq| UEV7 (1)报刊言论的加强和丰富。改良派和革命派报刊均重视言论,其时政文体多是“新民体”,语言晓畅,富于情感;还出现了短评和“编者按”的评论形式,短小灵活,生动鲜明。 Oau (2)新闻报道增多和改善。与戊戌时期相比,消息在报刊上地位逐渐提高。 u bUXQ; (3)编辑工作的进步。报纸版式有了很大改进,标题出现了多行题,通栏题;文艺副刊、新闻图片、漫画受到重视,广告发行及报纸经营管理得到加强。 DbW| (三)改良派:(梁启超)由于改良派有较多的办报实践,一直把办报作为政治斗争的主要方式,在办报主张上,他们比革命派进行更多理论探讨和思辨,发表论述较多,影响较大。 MjRa#8 (1)在报刊功能方面,提出“两大天职”说,即“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认为报馆是与政府立于平等地位的“国民公意代表者”,政府应该接受它的监督。 yiS E (2)在办报原则上,提出办好报纸的四个条件,即“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TGx 2!( (3)在舆论方面,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认为报馆是最能反映舆论的机关,健全舆论必须有五个条件,即“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 2fqI B (4)在宣传方面,提出“浸润”等报刊宣传方法。 !O=XNBk (5)在言论自由方面,热情礼赞“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认为具有这三大自由的报刊具有无穷的力量。 epQnbo3 (6)在新闻业务方面,主张评论和新闻通讯、报道有明确分野。 K4bk|w (7)评价: )*I_p3B a积极性:改良派的办报主张,如“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代表舆论”、“制造舆论”等,提法新颖冼练,引起报界和进步人士的广泛注意。这些主张具有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对推动当时报界反封建斗争和提高报界自身素质有一定积极意义。 E+)=2wNI d b. 局限性:但是这些主张从总体上来说,是属于观念论和形而上学的,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其最大缺陷,就是片面夸大舆论的作用和报纸的力量,吹嘘单凭报纸舆论就能改变社会制度。这对革命是消极的,而且把群众视为愚氓,主张在“向导国民”中使用“骇”、“过两级”的方法,更不足取。 b=M_HQaW (四)革命派:他们对于报刊的一些基本认识,与改良派大体一致。但是革命派是当时民族资产阶级最先进的政治代表,他们的办报思想,更倾向于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中反封建的民主内涵,更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其主要有: V$p0(|h= (1)高度评价报纸的政治斗争工具的作用,把报纸视为革命的锐利武器。郑贯公曾将报纸称为“笔枪”。 Dru* (2)承认报刊的党派性,主张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纲领、政见,公开承认其报纸为“党报”和“机关报”。 8u&|lvWrd (3)认为报纸是国民的代表,特别是平民的代表。坚信其报纸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Q_3NHQ (4)重视报刊制造舆论的作用。指出要革命就必须造革命之舆论,造革命之舆论必须靠报纸。孙中山更将报纸视为“舆论之母”。 PcLST=fV (5)另外,鼓吹资产阶级的言论自由;重视报纸“开民智”的作用;认为报刊宣传应与武装斗争紧密配合;主张以通俗的语言向“下等社会”宣传革命等。 *./TKW (6)评价: s:;mxu a积极性:总体上,他们重视报纸的舆论工具作用,在坚持把武装斗争放在首位同时,作了大量的报刊宣传工作,对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一些观点和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办报口号,作了富有斗争精神的解释和补充。 o$R2d=/)h b. 局限性:但是他们的办报思想始终打着资产阶级唯心主义个人英雄史观的烙印,一定程度上忽视低估了人民大众的力量。 B+|;Q 对于西方新闻学的吸收和理解较为肤浅,其办报思想内容较单薄。 od7HM3Q 3、试述民国初年短暂的第二次办报高潮中新闻事业的变化及其业务的变化。 y ( (一)历史背景: Z9,nK*%4 (二)新闻事业变化:(参考教材p150) #j9SxeX (1)新建政权的各级机关报取代前清官报 lCK V5V! (2)鼓吹发展实业的经济报刊,发展教育的教育报刊,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出版 il g (3)通讯社兴起 yF|$uRY% (4)政党报纸峰起 wC#rw (三)新闻业务变化:(参考教材p155) .GL P/hs (1)政论衰退,新闻报道增强,出现众多名记者 XhS%d)$5 (2)副刊进一步发展(设固定栏目和版面,内容广泛等) nj.au31 (四)总评: UkFTVXC 4、试述清政府、南京政府、袁世凯政府制定的新闻法规。(02论) R uKR&): (参考名词解释) 5Pp-7+ 5、试述清政府官报的发展情况。 +0VXO97 (参考后面综合题:试述从清政府至国民党政府时期官办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co6R?-3t 第五章 五四运动时期 6l#X+8h (1915年1921年) P/sEgJ (脉络图略) ;FBsQb 一、名词解释 v QI/*g4-g 1、新青年(91论) 76pC 2、敬告青年: p-)451 3、每周评论(02新名) p7BjL: ? 4、湘江评论 uuwV 5、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TnmCD?C 6、共产党月刊 .(HbK$1 7、劳动节纪念号 1 /Ue9R8 8、劳动界 QP; 4DeDM 10、劳动者 s8Boab 11、中俄通讯社:(02传名) Oj#0(Y#S 12、“四大副刊” a2Xn%NJ 13、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99新名) nyjCtq#W 14、徐宝璜(97名) -TR.1 二、简述 V)umAh* 1、简述陈独秀主要从哪几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 Y2xP.A- 2、简述李大钊的报刊活动 *UkW$2?nhG 3、简述瞿秋白的报刊活动 , 2、前锋月刊 O_y_Br-A 3、新青年季刊 M ;:93h 4、蔡和森 e#!|/%b 5、先驱半月刊 LU sqg 6、中国青年(01新名) B$qc+- 7、恽代英 5 *Ey*z 8、萧楚女 /Xnff6x+ 9、劳动周刊 ck6Y 10、工人周刊 gWZouI 11、政治周报(93名) S=-J 12、中国工人 A+3KF 13、热血日报(98名) N2#cAd 14、反“诚言”斗争(91名) THRzOdL;Q 15、世界日报 CP3 16、新记大公报(95名) %p:g?Wv 17、国闻通讯社 -Wz%we! 18、申时通迅社 !RB3Cv 19、戈公振(03新传名) T;)nl:Vs n gG5*_40,S BzthJn 第七章 十年内战时期 =|I:CYpj (19271937) xP(+7h (脉络图略) F-AH _lg 一、名词解释 mj;X,a) 1、中央通讯社: .G Cr8+ 2、中央广播电台: ,SB 3、中央日报 Vqp7,& l 4、布尔塞维克(96名) K G/J!G 5、左翼新闻记者联盟 &)H *4E 6、时事简报 eeBG 7、红军日报 #7B=I*L 8、红中社(99传名) D_-+6+;Kk 9、红色中华 1|L9gLX 3、晋察冀日报 d%k*B) 4、救亡日报 GfAc_#F 5新华日报 qg M 6、群众周刊(01新名) .Z;9 ,:R 7、“青记”(00名) D$mu.wV$ 8、“国新社”(01新名) ,%(+htwC 9、译报 WwCq7T 10、“洋旗报” h1dzA 11、文汇报 uasT z 二、简述 72zsm 1、简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及其抗日宣传和斗争。(95论) rOF+nr 2、简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创建。 1Qf)= 84 三、论述 OWFU+|/hs 1、试述抗战时期中共在解放区和国统区最主要代表性报纸的创办及其宣传斗争的改革。(96论) 5iHZAj *关注本章新华社的发展,整风改革,新闻理论发展。 wz6W;& U?H.kv 第九章 解放时期 .gT9OP (19451949) ZN=p;eaew (脉络图略) T zAfvl1 一、名词解释 AsYey|. 1、羊枣之死: gdEt s ?a 2、文萃周刊 ;Rzabs;R 3、解放日报: 42xS0,pr 4、对华北记者团谈话:(90名) V*F VR 5、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FN# L_O 6、“拒检运动”: Xz?f.1 二、简述。 k%v,-O 1、简述抗战后国民党如何重建其新闻事业网并不断强化新闻统治的? W3bub: 2、简述新华通讯社的转移及其军事报道。(99传论) / )XB *关注新华社的发展,可扩展论述题,参看综合题。 Jcf-na C 3、简述中共中央如何处理新解放城市中国中旧有新闻事业和加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 v| dVQ 三、论述1、试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反客里空”运动及对“左”倾宣传的纠正。 QG c 2、试述解放战争时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及新闻思想的发展。 sd1Ko-G JCz3I 第十章 建国后部分 5#!R!Iaq 一、名词解释。 2N &y 1、人民日报: k !a 2、中央电视台: B.*1v 3、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De4/ Lnh 4、中国新闻社: 0 Ft J0 5、“左叶事件”: 1)sXgL*g 6、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7TgA?V 7、胡乔木: z=#Fk+4iv 8、胡愈之 %Yu3l7ov&m 9、邓拓:(02名) 5TY& Hd6 第十一章 港澳台新闻事业 Gzx| 一、名词解释。 LlY 1、华商报: X Yu&No3 2、“一报三禁”: *J.5xbC9 第十二章 综合论述 WWjw 一、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状况。(99新) RUlCO 二、22年9月至49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发展。(00新) =LmWL:. 三、中国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00传) v.?Xr,0E 四、试论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五四前)(00新) KDV4;_l 五、试述近代报刊在上海的产生与发展。(武昌起义前)(00传) i#.A+ 六、试述清末政府、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政府制定的新闻法规的名称、内容及性质。 g?mHy 七、试述我国工人报刊的产生和发展。(抗战前) zFIh!D 八、试述共青团报刊的产生和发展。 Yg+Lh1 九、试述新华社的产生和发展。(建国前) pN90$aT( 十、试述中共新闻理论思想的发展。(建国前) V1$5 mjF 十一、试述我国新闻教育研究产生与发展。(内战前) 0b eS&H 十二、试述我国民营报纸的发展历程。(五四时期至大革命时期) x5.g 47 1、五四运动时期,我国南北地区民营报业的发展出现两种趋势,上海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