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厂卫司法研究.pdf_第1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厂卫司法研究.pdf_第2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厂卫司法研究.pdf_第3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厂卫司法研究.pdf_第4页
(法律史专业论文)明代厂卫司法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内容摘要 皇权借助厂卫机构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特务统治是在明代社会存在的一个典 型现象,而厂卫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干预司法,拥有包括侦缉、审 判、关押刑拷等司法上的权力。在皇权的庇佑下厂卫机构的司法统治日益残酷, 这促使民众纷纷起而反抗, 明代中叶后期此现象更为严重。明代的皇权试图借助 厂卫来巩固其政治统治,然而事与愿违,正是由于厂卫制度的存在,加速了明代 皇权的衰败,直至消亡。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各类 法治活动都需要有正确的理念引导, 也需要科学、 合理、 有效的体制机制的架构。 明代的特别警察制度应当为我国的立法和司法活动提供一个绝好的反面教材。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明代的厂卫机构。本部分对厂卫中的锦衣卫、东厂、西 厂以及内行厂作了阐释,从皇权、厂卫和官僚体制等三个层面分析了明代厂卫机 构勃兴的缘由。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明代的厂卫司法及实践。 本部分从阐释明代厂卫机构的 四种司法权入手,具体分析了明代厂卫机构对正常司法的干涉,分别对四个时期 内明代厂卫司法的实践作了论述,最后剖析了明代厂卫司法的实质。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明代厂卫司法的理性剖析。本部分从分权制衡、侦查效率 以及遏制腐败等三个方面对明代厂卫司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剖析。 第四部分主要是介绍明代厂卫司法的消极影响。本部分从反面入手,阐释了 厂卫司法如何变相地扭曲臣民与权力的关系, 使得社会各阶层对权力的渴望和依 附不断增强。 而作为特权阶层的宦官借助厂卫司法满足自身权力的需求和对异己 的压制,在厂卫干涉司法过程中,司法是畸形的。其中的消极影响包括:专制横 行,权力依附决定生存;宦官当道,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司法扭曲,法制破坏严 重。 关键词:关键词:厂卫机构;厂卫司法;司法权 3 abstract it is a typical phenomenon that the imperial power dominated all walks of life by spy institutions in the ming society, while the spy institutions which have the judicial powers such as detective, trial detention will interfere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running process inevitably. the justice domination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was brutal increasingly under the blessing of the imperial power. it prompted the people to against the domination. it was more serious in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imperial power of the ming dynasty tried to consolidate its political rule, however, it did not, it i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which accelerated the decline and dying of imperial power in the ming dynasty.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places to be perfec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it needs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and also scientific, reasonable,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to meet with various activities of law. the special police system in the ming dynasty should provide an excellent negative example for the legislative and judicial activitie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spy institutions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section introduces the four types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interpretates the reasons of emergence for the spy institutions from three levels such as the imperial powers, the spy institutions and the bureaucracy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second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judicial and prac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section starts from the four types of jurisdiction, explains the interference to the proper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from the spy institutions in the ming dynasty, explains the justice prac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analyzes the substance of the jus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the third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jus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rationally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section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jus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in the ming dynasty from three aspects such as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4 the investigation efficiency and curb corruption. the fourth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jus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section starts from the negative side, explains how to disto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 subjects and the power. it enhances the desire and attachment for the powers. the eunuchs who are the privileged class meet the needs of power and the suppression of dissidents by the jus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 it is a kind of deformity of justice during the interfering with justice for the spy institutions. the negative effects include: rampant authoritarian, the survival decided by the attaching to the powers, eunuchs in power who make the increas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tensify; the judicial angulation which damages the legal system. key words: the spy institutions; the justice of the spy institutions;judicature 5 目目 录录 一、明代厂卫机构概述一、明代厂卫机构概述. (一)明代厂卫机构(一)明代厂卫机构. 1 1锦衣卫锦衣卫 . 2 2东厂东厂. 3 3西厂西厂. 4 4内行厂内行厂 . (二)明代厂卫机构兴盛的原因(二)明代厂卫机构兴盛的原因 . 1.1.皇权层面:特殊环境中的明代皇帝对厂卫机构产生诉求皇权层面:特殊环境中的明代皇帝对厂卫机构产生诉求 . 2.2.厂厂卫层面:宦官阶层催化了厂卫机构卫层面:宦官阶层催化了厂卫机构 . 3.3.官僚体官僚体制层面:官僚机构的腐化助推了厂卫制层面:官僚机构的腐化助推了厂卫 . 二、明代的厂卫司法及实践二、明代的厂卫司法及实践. (一)明代厂卫机构的司法权(一)明代厂卫机构的司法权 . 1 1侦缉权侦缉权 . 2 2刑讯权刑讯权 . 3 3审判权审判权 . 4 4刑罚执行权刑罚执行权 . (二)明代厂卫机构对正常司法的侵害(二)明代厂卫机构对正常司法的侵害 . 1.1.厂卫司法受皇权庇佑厂卫司法受皇权庇佑 . 15 2.2.厂卫成为皇帝控制司法的爪牙厂卫成为皇帝控制司法的爪牙 . 15 3.3.厂卫操厂卫操控控刑刑狱,干预正常司法狱,干预正常司法 . 16 (三)明代厂卫司法的实践(三)明代厂卫司法的实践 . 16 1 1明初厂卫司法的发端及调整明初厂卫司法的发端及调整 . 16 2 2明代中期厂卫司法的发展明代中期厂卫司法的发展 . 17 3 3正德朝厂卫司法的恶性膨胀正德朝厂卫司法的恶性膨胀 . 18 4 4明晚期厂卫司法的扩张及控制明晚期厂卫司法的扩张及控制 . 19 (四)明代厂卫司法的实质(四)明代厂卫司法的实质 . 21 1.1.厂卫厂卫阻碍阻碍监察吏治监察吏治 . 21 2.2.厂卫厂卫行使特别司法权行使特别司法权 . 22 三、明代厂卫司法的理性剖析三、明代厂卫司法的理性剖析. 22 (一)厂卫司法制度体现了分权制衡(一)厂卫司法制度体现了分权制衡 . 22 (二)厂卫司法的侦查工作效率非常高(二)厂卫司法的侦查工作效率非常高 . 23 (三)厂卫司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三)厂卫司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 . 24 四、明代厂卫司法的四、明代厂卫司法的消极消极影响影响. 24 (一)(一)专制横行,权力依附决定专制横行,权力依附决定生存生存 . 25 (二)宦官当道,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二)宦官当道,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 25 (三)司法扭曲,法制(三)司法扭曲,法制破坏破坏严重严重 . 26 结语结语 . 26 致谢致谢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6 明代社会存在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皇权借助厂卫机构对社会各阶层进行特 务统治,而厂卫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干预司法,拥有包括侦缉、审 判、关押刑拷等司法上的权力,这侵夺了外廷“三法司”的权力,使得洪武年间 历时 30 年制定的大明律几成空文,这较大程度地遏制了封建法制的推进。 当然, 厂卫机构滥刑酷狱, 对官吏肆意地侦缉惩罚, 也会导致官吏付诸武力抵抗。 1天启朝东林党人与魏忠贤的长期斗争,正是明中叶以来此类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与此同时,厂卫机构日益残酷的司法统治,也促使民众纷纷起而反抗。自明宪宗 成化朝起,至神宗万历朝时各地由厂卫而激成的民变此起彼伏。而明代中叶后期 此现象更为严重,其间,厂卫司法的侵害可见一斑。明代的皇权试图借助厂卫来 巩固其政治统治,然而事与愿违,正是由于厂卫制度的存在,加速了明代皇权的 衰败,直至消亡。 2 一、明代一、明代厂卫厂卫机构机构概述概述 (一)(一)明代明代厂厂卫卫机构机构 “厂卫” 是明代特务机构的统称, 具体包括锦衣卫、 东厂、 西厂以及内行厂。 明史中有明确记载,阐释了厂与卫的关系, 3 东厂、西厂、内行厂以及锦衣 卫只对皇帝负责,跟皇帝是直接隶属关系。 1 1锦衣卫锦衣卫 锦衣卫创设于 1382 年, 初始角色是作为皇帝的亲军侍卫 “护卫宫禁” 。 之后, 明太祖朱元璋为达到能暗中刺探天下臣民的目的,单独从中分设了“锦衣卫亲军 指挥使司” ,它的主要职责是查办皇帝交办的各类案件。后来锦衣卫逐步演化为 明代皇权的特务机关。从锦衣卫的组织机构设臵上看,指挥使是锦衣卫的最高长 官, 受指挥使辖领的有官校、 佥事、 同知等。 此外, 锦衣卫的组织结构中还有 “南 司”和“北司” 。 4 从锦衣卫伺察的对象上看,明代的宗室勋戚以及公卿百官是 1 明史记载,万历三十四年(1606 年)云南卫指挥贺世勋、韩光大等杀镇守太监杨荣,焚其尸。神宗 听说杨荣被杀,为之不食数日,终于诛杀贺世勋等,详见(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305,列传 193,宦 官二,中华书局,1974 年版。镇守太监是皇权的替身,官吏诛杀杨荣是皇权与官僚集团矛盾激化的开端。 2吴高庆: “明朝宦官特务司法探究” , 当代法学 ,1998 年第 3 期,第 49 页。 3 明史 : “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 。 4 南司“掌本卫刑名、法纪和军纪” ,北司则专理诏狱。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 “盗贼奸宄, 街途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具体参见(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76,志 52,职官五,中华书局,1974 7 锦衣卫职权所指的对象, 普通的小吏和黎民百姓也纳入其中。从锦衣卫的职权性 质上看, 锦衣卫的职权从形式上看似乎局限在干预司法权上,但其职权中涵盖了 监督权,例如诏狱有对皇权中百官的监督。 2 2东厂东厂 东厂创设于 1420 年,地点在东安门北,具体负责窥视、探究臣民中的谋反 事件。 5从明史的记载来看,明代永乐年间“始设东厂,命中官刺事”6,东 厂的最高长官(提督)由太监担当,下属官员有掌刑千户、理刑百户和掌班、领 班、司房、役长、番役等,他们在缉访“谋逆” 、 “妖言” 、 “大奸恶”时的权力几 乎与锦衣卫均势。 7可见,东厂的权势之大,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东厂被授予 肆意缉捕臣民、随意杀戮的特权。它的权势范围非常广,除了对直接危害皇权的 行为进行查办,还负责监控和查处朝廷之上群臣的不妥之事,此外,皇城的关防 进出,杀人事件,一般的财产损失事件,京城内的生活用品价格,乡间邻里的纷 争等也充斥着东厂的身影。 3 3西厂西厂 西厂创设于 1477 年,其最高长官也是太监,它的组织机构设臵和东厂极其 相似,而在人员配备和权力内容上超出东厂,但人员、权力又超过东厂,正所谓 “权焰出东厂上” 。 8 值得一提的是,与东厂、锦衣卫的存续不同,西厂不能算 作常设机构,西厂遭遇了不同的波折,西厂曾经设过两次,西厂被废止的时间是 明代武宗正德年间。但是西厂自从创设之时起,其职权就凌驾于锦衣卫和东厂之 上, 可以称得上是势力和职权最为强大的特务机构,譬如在侦缉审讯朝廷官员时 甚至都不需要向君主请奏。 9 4 4内行厂内行厂 内行厂(或称内厂)创设于 1506 年,它由宦官刘瑾掌控,目的是密切窥探 锦衣卫、东厂以及西厂的行为。由此可知,内行厂的权力在东厂、西厂之上。内 年版。 5 关于东厂设立时间,因明太宗实录中未有明确记载,其余的史料又众说纷纭,明末时的史家对此就 多有争论,但多数认为应是设立在永乐十八年。法律史学者怀效锋认为东厂的司法职事在永乐七年即已经 初具雏形,但正式设东厂应是在永乐十八年,详见怀效锋: 嘉靖专制政治与法制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52-153 页。 6(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7,本纪第 7,成祖三,中华书局,1974 年版。 7(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95,志 71,刑法三,中华书局,1974 年版。 8(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304,列传 192,宦官一,中华书局,1974 年版。 9 崔航: “厂卫系统与明代监察制度” , 法制与社会 ,2010 年 3 月,第 32 页。 8 行厂的角色是监控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监察机构,监控处臵的对象是宦官,它 可以称为特务中的特务。 10 刘瑾伏诛后,内厂被废除,再未设立。 综上,厂卫机构作为依托于皇权的特务机构,在处臵臣民的问题上具有高度 的一致性和协同性。但是东厂、西厂、内行厂以及锦衣卫也存在部门利益之争, 在出现利益冲突时会表现出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状况。 11 (二)明代厂卫(二)明代厂卫机构机构勃兴勃兴的的缘缘由由 明代厂卫机构的产生与封建集权密不可分,是封建君主专制极端发展的产 物。 基于明代宦官当权的阶层结构, 厂卫系统的特性表现为一种畸形的政治机构。 12结合历史潮流可知,到明代,我国封建制度已经步入没落阶段,依附于此的封 建官僚体系也弊端频现,而皇权所反映出的集权却与日俱增,两者的矛盾越发尖 锐, 此时特务机构契合了明代经济社会制度的内在需求。 明代厂卫机构异常兴盛, 具体缘由解析如下: 1.1.皇权层面皇权层面:皇权皇权对厂卫机构对厂卫机构产生诉求产生诉求 明代皇帝的集权思想和权力欲从明初开始就处于持续膨胀中, 与此极不相称 的是皇权对臣民的信任却与日剧减, 他们试图借助特别的机构和途径维系其统治 的权威性和延续性,而厂卫机构符合皇权的这一要求,于是厂卫机构得到了充分 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 明代君主将其视为维护皇权的必然手段。 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 明代君主的强势支配心理伴随着封建专制的演化日益强烈,而他们对臣民 的戒备与此形成对比, 两者之间需要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的达成需要特定的阶层。 此阶层的构成人员要符合特定的条件,例如身世不能太显赫、地位不能太突出、 能力不能太强大,但又要能满足君主支配心理的实现,明代官僚阶层中的士大夫 与上述条件有较大差异。 13宦官阶层迎合了这一平衡实现的主体要求。第二,明 代君主对臣民的戒备衍生出不断强化的不信任心理, 这与特务系统的职权基本契 10 刘瑾规定,凡是进厂的犯人,无论罪名大小,有无犯罪行为,一律受杖责,然后充军边塞。他还下令制 造重达 150 斤的大枷,被压死的人不计其数。据统计,仅被刘瑾治死的官吏军民就达数千人。明熹宗时, 宦官魏忠贤执掌了厂卫大权,他的残暴手段更是骇人听闻,他发明的酷刑有断脊堕指、刺心、红绣鞋(用 烧红的铁烙脚)等,真是名目繁多,惨无人道。 11 就整体来说,锦衣卫是受东厂操纵指挥的,在职能上不过是东厂的扩大延伸。厂卫以上则由司礼监统一 指挥。大抵自永乐以后,厂权始终不曾低落过。 12 特别是以宦官为主的特务人员,由于其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其所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天生就具有从事 特务活动的潜质。 13 “这些官吏、文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子女,办任何事都要前瞻后顾,带有私心杂念,有着后顾之忧。 并且他们都不免出于某个阶层,在各种关系影响下,有着为本阶层、本集团谋利益的愿望、要求” ,具体参 见张安福、张弘: “宦官专权的心理动因初探”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4,26(2) ,第 9899 页。 9 合。 明代的官员对权力的欲望使得他们在官场上尔虞我诈, 加之封建制度的影响, 官场内的争斗让君主产生了危机感,毕竟皇帝只能有一个,所以,君主们对士大 夫阶层以及老百姓的不信任加剧,他们创设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等特 务机构,来完成对士大夫阶层和老百姓的窥探,对于“谋逆” 、 “妖言” 、 “大奸恶” 或者其他威胁到皇权的人实施缉查。 宦官在此机构中担当了重要角色, 其所谓 “缉 访谋逆妖言大奸恶” ,实际上就是用来对付皇帝政治上的反对派,以此维护封建 特权,巩固封建制度。这在明代的历史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各个时期的 君主都无一例外地坚持强化了厂卫系统,在监督百官,清除异己方面发挥了极大 的作用。第三,明太祖朱元璋一直把清除异己视为首要任务,包括与其一起出生 入死的大臣,这样的举措削弱了皇权的支撑力,是对属下不信任造成的恶果,也 为厂卫等特务机构的兴起创造了机会, 明代各个时期的君主都利用厂卫弥补自己 心理上的不平衡, 以实现自身统治地位的巩固, 这促进了特务机构的发展。 此外,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主要依靠宦官来维系自身的统 治。 14对禁止宦官参政的规则臵之不理,相反,他将宦官视为统治的有力帮手, 使得宦官能堂而皇之地干预政事,为明代中期和后期特务统治的强化奠定了基 础。 15 2.2.厂厂卫层面卫层面:宦官阶层催化了宦官阶层催化了厂卫机构厂卫机构 宦官作为一个特殊阶层,尽管受过封建儒家的思想浸染,但在实践中却完全 相背离,这不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充分的体现,他们的存在催化了厂卫机构。 具体阐释如下:宦官的心理在整个社会的强压和世俗的影响下逐步偏失,自卑感 加剧, 他们只能通过其他方面的更高目标追求来进行心理补偿。而厂卫机构成了 工具, 他们可以藉此享有凌驾于 “三法司” 之上的特权, 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然而宦官自身具有的缺陷使他们深受士大夫阶层的歧视, 厂卫机构为他们实现对 其敌对者的打击提供了便利,也达到了对权力追求的目的。从君主的角度而言, 宦官阶层及其掌控的厂卫机构缓解了君主对臣民的不信任, 两者之间形成了互相 依存的关系。可见,宦官阶层催化了厂卫机构,使厂卫机构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勃 兴成为现实。 14 “阉寺之人,朝夕在人君左右,出入超居之际,声音笑貌,日接乎耳目,其小善小信,皆足以固君心” 。 具体参见明太祖实录 ,卷 112,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年版。 15 卢婷、门亮: “试析明代特务机构发达的原因” , 滁州学院学报 ,2009 年 10 月,第 4950 页。 10 3.3.官僚体官僚体制制层面:层面:官场官场的腐化助推了的腐化助推了厂卫厂卫机构机构 在明代,君主成功地借助宦官阶层对士大夫和老百姓进行监控和打击,毕竟 宦官阶层和士大夫集团不存在太大关系, 相反, 宦官阶层对士大夫们还存有敌意。 厂卫机构之所以会在当时如此顺利地发挥功效, 与它们所处的官僚体制有很大关 系,换言之,官场的腐化助推了厂卫机构。 16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传 统封建吏治的影响导致明代的政治统治存在天然的顽疾。 明代沿袭的是元代的吏 治,封建制度发展到明代,已经接近末路,体现在官僚体制中就是制度腐朽、弊 病丛生。即使通过“重典之治”也无法改变积重难返的局面,反而加重了君主对 自身权力稳固性的疑虑。为应对吏治中的难题,君主们借助了厂卫等特务机构, 以此对士大夫进行监控,从而延续皇权。第二,八股取士的官吏选拔制扭曲了官 僚们的价值观。封建官僚的选拔以功名为导向,但是明代的官员俸禄较少, 17有 的只能维持基本开支,促使他们去鱼肉人民,贪污腐败现象普遍,造成整个官僚 集团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危及到了皇权。明代的君主亟需专门的机构来遏制 官僚体系中的腐化堕落现象,而君主们一般都是深藏宫中,对当代的经济社会现 实缺乏真实、全面的认知,为了稳固政治体制,利用厂卫等特务机构,全面监控 各级官吏的行为,于是,厂卫机构日益兴盛。第三,明代吏治受理学影响很深, “君主奴仆”的思想禁锢,助长了官场的利益勾结。明代的社会状况反映出的皇 权运行,使“正义官”丧失了存在空间,在腐化的权力面前不具备与厂卫机构抗 衡的力量,相反,厂卫机构的发展促使大量官员妥协,这使得厂卫机构的实力和 权威大幅提升。 二、明代的厂卫二、明代的厂卫司法及实践司法及实践 (一)明代厂卫机构的司法权(一)明代厂卫机构的司法权 明代的厂卫机构司法权已经比较全面,涵盖了侦查、通缉、逮捕、刑讯、审 判、关押等众多环节。 18在明代,厂卫机构完全超越了一般的司法机构,在拥有 16 官僚体制发展到明代,已经严重不合时宜,腐朽性日趋凸显,派系斗争、官吏渎职现象严重,其工作效 率大大打了折扣。这些都使君主不再将其当作助手和依靠力量,而是其集权道路上的羁绊和打击对象。 17 “官俸制度定于洪武二十年,标准为正一品支月米 87 石,年 1044 石,依次递减,到从九品月支米 5 石, 年 60 石。而这一标准制定后即为永制 ,此后二百年不曾改变。再加上俸米折色,使整个明代,官吏的 俸禄远远低于他们的基本开支” 。 具体参见谢蓬勃: “ 明代官俸最薄刍议”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1996, 29(3) ,第 73 页。 18明史记载: “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 至惨, 而不丽于法。 踵而行之, 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 ” 具体参见(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 95,志 71,刑法三,中华书局,1974 年版。 11 的权力和行使权力方面迥异于一般司法机构。 鉴于厂卫机构设立的初衷包含了皇 权的意志,故而厂卫的权力依托是皇权,君主是其强有力的后盾,厂卫机构的行 为也具有了双重性,既要满足维系君主统治的要求,又会为了部门的或私人的目 的去肆意妄为。在实践中,厂卫的权力就表现的比较复杂,既有从其警察属性出 发具有的侦缉权,也有超脱于警察的审批权,甚至执行权,即使从司法权角度来 看,厂卫的司法权也完全超越了明代“三法司”的司法职权。 1 1侦缉侦缉权权 侦缉权是厂卫机构拥有的最主要的司法权, 甚至也可以说是厂卫机构的主要 职责。按照厂卫机构分述如下: 第一,锦衣卫的侦缉权。锦衣卫拥有包括“侍卫” 、 “缉捕” 、 “刑狱”等在内 的职权。 19锦衣卫在此方面的职权在明会典中有明确记载,20针对其权力的内 容和行使的具体要求有比较详尽的描述,从这一点上看,锦衣卫的侦缉权是完全 有法律依据的,可见,锦衣卫的侦缉权已成既成的事实,并逐渐演变成法典中的 规定,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具有合法性的特征。 第二,东厂的侦缉权。东厂设臵的初始职能中就有侦查权, 21东厂的侦缉对 象比较广泛, 上至王公大臣, 下至贩夫走卒。 东厂成立以后, 侦缉活动便公开化, 22其侦缉权中的“听记”比较典型,23 “听记”中所描述的情况是东厂组织中的 役长、番役行使职责的表现。除了自身行使职权外,东厂也雇用了大量的社会闲 杂人, 这些人往往是社会上的混混,作为东厂的耳目在侦缉权的行使中起协助作 用,这些混混四处帮东厂打探消息,并从中领取一些酬劳。混混们和东厂的人员 沆瀣一气,有时是些真实的消息,有时为了达到清除异己,泄愤报复的目的,还 19明史职官志记载: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 “盗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 具体参见(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76,志 52,职官五,中华书局,1974 年版。 20 万历朝的明会典对锦衣卫侦缉权的行使有具体的规定: “凡缉访京城内外奸宄,本卫掌印官奉敕专 管。领属官二人,旗校八十名。其东厂内臣奉敕缉访,别领官校,具本卫差拨。凡缉捕京城内外盗贼,本 卫指挥一人奉敕专管,领属官五人,旗校一百名。凡五城兵马地方每季委千户一人,百户十人,旗校二百 五十名分管。城外地方,千户五人,百户十人,旗校二百五十分巡。各缉捕盗贼。凡京城内外喇唬凶徒每 季委千户一人,百户一人,旗校五十名缉捕”具体参见明会典 ,卷 228,锦衣卫。 21“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具体参见(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95,志 71,刑法三, 中华书局,1974 年版。 22“每月旦,厂役数百人,掣签庭中,分瞰官府。其视中府会审大狱、北镇抚司考讯重犯者曰听记。他官 府及各城门访缉曰坐记。某官行某事,某城得某奸,胥吏疏白坐记者上之厂,曰打事件”具体参见(清) 张廷玉等: 明史 ,卷 95,志 71,刑法三,中华书局,1974 年版。 23 “听记”记的是口供和拶打的数目,就在当晚或第二天早晨进奏。对于官府方面,尤其注意兵部,每天 都派人来访看“有无进部,有无塘报” 。此外,关防出入,人命事件,都得报告。甚至地方失火,雷击何物, 也要奏问。每月每日还要奏报京城内杂粮、米、豆、油、面等价钱。具体参见(明)刘若愚: 酌中志 , 卷 16。 12 会捏造谣言,令老百姓,甚至文武百官都心存忌惮。 第三,西厂的侦缉权。西厂的侦缉权与锦衣卫和东厂的侦缉权有相同之处, 但在权威性和权力的效力上似乎又强于锦衣卫和东厂。 24从人员的配备上看,西 厂的人员很大一部分是充锦衣卫中选出的,可见,西厂的人员配备要高些。从职 权上看,西厂也负责查探臣民的言行,而权力触及到了拘留、用刑等。从权力行 使的地域上看,西厂行使侦缉的范围不限于京城,但凡与其职权相对应的行为它 都有权干涉,换言之,明代疆土范围内的任何人都会成为监探的对象。至于内行 厂,它的职权同于东厂和西厂,只是它的侦缉对象范围更广,甚至包括东西厂和 锦衣卫。 25 明代厂卫机构形成了一个布局广泛的侦缉网络, 不管是官员的大事还是百姓 的小事都在其侦缉范围内。 26,也就是说全国上下事无大小,都可能成为他们侦 缉的对象。 27其行为可以无依据,可以肆意编造事由,不受规则约束。在一定程 度上厂卫机构成了特务阶层榨取财物、摒除异己的工具, 众多的朝廷官员和普通 黎明百姓都处于特务机构的监控中,个人的人身财产无安全可言。 28 2 2刑讯权刑讯权 在明代,厂卫机构中拥有刑讯权或承担刑讯职能的主要是锦衣卫的镇抚司。 镇抚司刑讯案犯的来源有三 29:其一是锦衣卫自身缉捕者,其二是东厂缉捕者, 其三是皇帝托办的“诏狱” 。考究明会典和明史可知,明代各厂卫机构 所缉捕的囚犯均交由锦衣卫镇抚司刑讯, “而外廷有扦格者,卫则东西两司房访 缉之,北司拷问之,锻炼周内,始送法司。即东厂所获,亦必移镇抚再鞫,而后 刑部得拟其罪” 30。 24 明代帝王对锦衣卫特刑侦缉行为管理,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严格控制型;第二种为抑制型;第三 种为放纵型。需要说明的是,以这三种状况作为模式归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明代历代皇帝在位期间对锦 衣卫特刑侦缉行为的管理紧松不一,互有差异,很难将某个皇帝对锦衣卫特刑侦缉行为的管理单一限定在 某个类型中。同时,对于锦衣卫特刑侦缉行为管理的变化过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皇权的总体走势。 对锦衣卫的掌控严密与否,亦可折射出明代皇权与官僚体系间的权力天平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或失去平衡所 导致政治上的治乱兴衰。具体参见廖元琨: “锦衣卫与明代皇权政治” , 北方论丛 ,2008 年第 4 期,第 87 页。 25 陈晓辉: “明朝特别警察制度厂卫的研究”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6 年 7 月,第 89 页。 26“大政小事,方言巷语,悉探以闻” ,以至“民间斗詈鸡狗琐事,辄置重法,人情大抗” 。具体参见(清) 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卷 37。 27 尽管如此,京城内外的政治案件始终是厂卫机构侦查的重点,如明律中规定的“妖言”罪。万历年 间的“妖书”案,神宗就令提督东厂司礼太监陈矩“用心秘密访拿” 。其次是大小官僚、内外百官的离心倾 向,甚至藩王亦在访缉之中。上自百官,下自百姓,侦缉范围之广,手段之烈,闻所未闻。 28 吴高庆: “明朝宦官特务司法探究” , 当代法学 ,1998 年第 3 期,第 47 页。 29 参见胡旭晟主编: 狱与讼: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第 823-824 页。 30(清)张廷玉等: 明史 ,卷 95,志 71,刑法三,中华书局,1974 年版。 13 3 3审判权审判权 政治性案件和一些重大的刑事方面的案件都是有厂卫机构负责侦缉的, 因此 这些案件的后续审判都划入到了其职权范围,整个过程都由他们操控。 31 王公重 臣的犯罪,逮捕进京的罪犯,都会由太监负责审理,或是在厂卫审理后,将人犯 移送至刑部拟罪, 刑部多不敢更易平反, 常速审速决。 更能体现厂卫审判权的是, 有些(即便由“三法司”审判的)案件,厂卫机构也完全可以去听记以行使监督 权。 32 基于此, “三法司”可能会迫于厂卫的淫威,不敢违背厂卫机构的意图。 更为夸张的是,刑部和厂卫对有关案件的处理发生争议时,君主是站在厂卫的立 场的,往往会发出指令,让“三法司”重审,有时还会直接处臵原来办理审讯工 作的“三法司”官员。 33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复鞠和录囚过程都要有太监参加。34 出现大案要案时,皇帝会通过诏命的方式令锦衣卫狱审讯犯人,具体由锦衣卫镇 府司官主持,而东厂会派员进行监督。 35直到明成化元年后,锦衣卫有了准拟罪 权。 “三法司”的拟罪权被侵夺了。 36 明代厂卫直接行使审判权,对人犯往往任意科刑。 37在处理大案要案时,东 厂是受理机构,锦衣卫的镇府司配合审讯工作,在案件基本定型之后再移送到刑 部进行量刑。刑部的裁量行为受很大限制,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工作,其遵循的是 东厂的拟断。倘若法司在断案中严格按照律令典章,冒犯了太监,太监们能够随 31 例如万历元年军士王大臣带刀入宫一案,太监冯保负责审讯,其后监于厂内,案情由揭帖上报皇帝。法 司抗议定案不实,皇帝令会审,仍冯保主持。首辅张居正插手案情,东厂理刑白一请责问他: “东厂机密重 案,安得送阁改乎?”可以看出,东厂负责的案件不容许外臣插手,首辅大臣亦不可。详见(清)张廷玉 等: 明史 ,卷 315,列传 193,宦官二,中华书局,1974 年版。 32 厂卫对他们侦缉逮捕的官吏和老百姓,有单独审判或和三法司会审的职权。厂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