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pdf_第1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pdf_第2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pdf_第3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pdf_第4页
(法学理论专业论文)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得名于罗马法,它是指普通公民、团体或国家机关为 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不特定多数人的集合利益而提起的诉讼。公益诉讼最大 的特点就是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目的不纯粹是为了个人利益, “非直接利害关系人”可以 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虽然在我国至今尚没有公益诉讼的专门立 法,但是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弥补了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保护的空白。 公益诉讼之所以得到学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首先是因为它是一种新型的诉 讼,弥补了在诉讼方面,法律对以往传统诉讼规定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在诸多价值中, 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最能明显体现出法的利益价值问题。本文从社会价值、诉讼价值和 公益诉讼的价值等相关价值概念和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 从而引申出公益诉讼的社会价 值。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社会对公益诉讼的需求和公益诉讼对社 会的实际效应。二是作为组成社会的人对公益诉讼的需求和公益诉讼对人的实际效应。 探讨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应从公益诉讼制度在实践中发展状况来分析,首先是公益诉 讼的法律实践价值,公益诉讼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完善了我国现有的程序法,有助于树 立司法权威,体现司法能动性,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自觉性。其次是公益诉讼的社会实 践价值, 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有利于保障人权, 保障人权是公益诉讼的核心价值和灵魂。 通过公益诉讼,有助于提高弱势公民的素质和参与能力,稳步推动各阶层的权利均衡和 利益平衡,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将所有涉及的利益冲突一次性地解决,有效 地解决纠纷,提高效率,促进和谐。 合理的公益诉讼制度设计可以为社会公益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在我国, 对公益诉讼的保护,无论从立法还是从制度设计上都不尽完善。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 诸多漏洞。在公共利益保护的维度上形成了一个法律的空白和制度缺口。保护公共利益 的诉讼行为往往因于法无据而纷纷落败。如何完善现有的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合理的诉 讼模式,让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真正发挥出来,为公益诉讼的发展尽一份力,是本文所 重点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公益诉讼,社会价值,完善 iii abstract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s a new type of litigation, takes its name from the roman law, it is to show ordinary citizens, groups or national authority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s and collection of no particular majority interest and litigation.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purpose of the litigation purely personal interest, not directly interested party ca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in their own name a lawsuit. although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no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pecial legislation, but the emergence of a litigation system, to make up for the public benefit protection of chinas laws on the blank.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s get scholars and all circles of the society universal attention, first, because it is a new type of litigation, makes up for in lawsuit, legal provisions of the previous traditional litigation insufficient, more important is in many valu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ocial value most can obviously reflects the interests of law .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cial value, the litigious value and the value of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related valu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 are analyzed and summed up, which extended out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social value can have two kinds: one kind is social understanding to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demand and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on social actual effect. another kind is composed of society as the demand for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to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and actual effect. explore the social value of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litigation system, should be in practice development status to analyze, first is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legal practice valu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is the rule of law, perfect the foundation of our existing procedural law, help establish judicial authority, and embodies judicial initiative to improve citizen legal awareness of self-consciousness. second is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social practical value. the emergence of a litigation system to safeguard human rights, guarantee of human rights is the core values of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and soul. through the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vulnerable citizens, and steadily promoting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all sectors of the right balance and interests balance, so as to better safeguard social order, and will all concerned to solv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one-time,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dispute, improve efficiency, to promote harmonious. iv reasonable litigation system can be designed to provide adequate for social welfare valid law relief way. in our country, the protection of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whether from the legislation or from system designs are not perfect.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loopholes. in the public interesting , formed a legal blank and institutional gap to protect dimension. protection of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actions often because not law-based but in succession in defeat. how to perfect the existing public litig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 the rational model of litigation, let the public welfare lawsuit social value play out, for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s development contribute, is the content of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d. key words: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ocial value, perfect iii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 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 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 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 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201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1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公益诉讼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 它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变革而新兴的一种新型诉 讼制度。它主要借助私人力量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以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公益诉讼 最早可溯及到古罗马时代,在 20 世纪中期,美国开始把它真正运用到实践中,随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渗透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公益诉讼制度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通过这项制度促使人们的观念发生变革,同时也维护了公 共利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公益诉讼是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改革中所面临的共同的时代 命题,它不仅关系到对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而且还是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 司法救济,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也产生了大量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也不断 出现为维护公共利益而引发的诉讼。无论是学界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普遍一致认为, 我国应当引进公益诉讼制度。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价值如何,它的出 现和发展对我国立法、司法和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什么样的影响,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角 度来看公益诉讼制度的功能,它的社会价值如何。这些问题是每一个法律人甚至是普通 公民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公益诉讼制度社会价值的发挥,除了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合理之 外,我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也是制约公益诉讼社会价值发挥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 的国情和社会现状,使得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公益诉讼的研究都存在着诸多不 完善的地方。在我国至今尚且没有有关公益诉讼的立法,大量受到损害的利益得不到有 效的救济,无法可依。给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我国建立公益诉 讼制度还存在诸多困难,但是,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 社会民主法治化进程的加快,我们有必要对公益诉讼的相关制度进行研究,为公益诉讼 制度的建立尽一份力。可以说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是我国诉讼制度的一大缺陷。如何完 善我国社会制度的大环境,完善我国公益诉讼制度,让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真正发挥出 来,保护人们的公共利益。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对公益诉讼社会价值相关问题作了一系 列探讨。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3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一)社会价值 (一)社会价值 1价值 1价值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 也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哲学范畴,它不仅指经济范畴,还 指法学、美学、哲学等范畴。马克思指出“ 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 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 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能够满 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以及满足主体的需要和发展。 只有在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的时候, 价值才会产生。 在我国占主流的哲学理论中, “价值”一般被认为是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自 身需要的某种功能或者属性,有学者认为,价值“在哲学原理中则表示已经纳入人类认 识和实践范围客体的各种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或属性” 。由于“在主体本身多种利 益的需求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活动也必然是多样的、多维的” 。 2.社会价值的释义 2.社会价值的释义 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于自己生命活动的反思。 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对他 人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 社会价值表现为个人对 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只有既肯定精神价值,又肯定物 质价值,社会价值的规范性才会真正地体现出它的普遍性和社会性,从而它所产生的反 作用才能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价值一旦形成后,它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对于主体与客体都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规定着主体的认识和改造 活动,也规定着客体的存在与变化。 社会价值的规范性是指社会价值具有标准和规制 等方面的特征,这些规范性特征对人们的具体行为也往往具有约束或鼓励作用。在具体 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价值的规范性是通过它的反作用表现出来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社会价值表现为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展现个体的存在,满足社会成员生存 和发展的需要。社会价值从社会全体成员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确定价值目标,为实现价值 大连理工大学组编,杨惠民等编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教学案例,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版。 谢邦宇,朱科敏: 秩序公平效率 ,载法学 ,1995 年第 4 期,第 12 页。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4 目的而提供合理的手段。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价值取向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诉讼价值 (二)诉讼价值 诉讼价值可以从基本的诉讼中体现出来, 以下从民事诉讼价值和刑事诉讼价值来分 析诉讼的价值。 1民事诉讼的价值 (1)民事诉讼价值释义 1民事诉讼的价值 (1)民事诉讼价值释义 民事诉讼基本价值是人们对民事诉讼制度设计和运行所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 也是 指人们对民事诉讼活动所积极追求的一种理想目标。 民事诉讼基本价值范畴需要通过民 事诉讼的一般原则、基本原则和具体的制度得以体现,从而才能在民事诉讼的实际运行 中得以实现,民事诉讼基本价值往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著名法经济学代表 人物波斯纳认为,人们在考虑法律公正性的同时,必须考虑法律活动是否具有效率或效 益,即必须要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关系问题。经济效益成为一种基本的规范,在用经济效 益分析法律问题时,必须要指出法律应该是什么,而不是仅仅说法律是什么。所以在法 律的诸多价值中,效益也应该作为法律的一种价值。 (2)民事诉讼价值内涵 (2)民事诉讼价值内涵 程序正义 公正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是人类普遍公认的崇高目标。它所关注的是如何使一 个群体的秩序或社会的制度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和要求, 并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社会凝 聚性。公平是法的永恒价值命题,从字面而言是公正和平等的意思,其内涵随着时代的 变迁而常新。概括起来说,公平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种竞 争规则的平等;二是机会平等;三是分配公平;四是结果平等。公平观的产生基于相同 的人得到相同的对待。 作为法的正义价值内核,公平始终贯穿于法的整个发展史中。 现代国家在设计诉讼程序时,都以公平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必 要保障。 公正性是诉讼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 公正是民事诉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民事诉讼中,公正是指程序正义。程序正义是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体现在以下 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0,192。 张乃根经济学分析法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16。 谢邦宇,朱科敏:秩序公平效率,载法学,1995 年第 4 期,第 12 页。 齐延平.法的公平与效率价值论,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 年第 1 期,第 70 页。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5 几方面:首先,正义的程序使审判结果正当化。当事人即使遭受了不利的判决,但判决 的结果如果是从正义的程序中产生的,即使当事人对判决的结果存在疑惑甚至不满,但 是考虑到程序的正义,当事人不得不接受该判决。只有正当程序在制度上得到保障,人 们才能信服和接受判决。因此,正义的程序对社会整体产生正当化的效果。其次,正义 的程序使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机会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效率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民事诉讼效益是从经济的投入和产 出的比例关系来考虑的。在我国民事诉讼具体制度的设计和建立方面,对民事诉讼效益 的要求,有比较充分的体现。比如:共同诉讼制度、第三人诉讼、简易程序、代表人诉 讼制度等都直接反映了立法者对民事诉讼价值的追求。 虽然说公正价值是诉讼的生命和 灵魂,但不能将公正视为诉讼唯一的价值目标。公正价值的实现是在追求效率价值的基 础上才完成的。公平是法的古老价值命题,而效率则是社会赋予法的新的使命。 “当代 社会中法律正义或公正内涵的确定,也需要借助于资源使用与配置的效益评价。某些行 为的正义或公正性甚至可以用效益作为量度。 ” 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以自由 权利为核心的非物质资源也是有限的。 法律应以效率为价值目标对有限的社会资源进行 界定和公平分配,使之收益最大化。就民事诉讼法而言,首先,要提高具体诉讼案件的 效率。 其次, 司法机关要运用最少的司法资源投入, 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诉讼效益价值的实质是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来最大程度地满足 人们对正义、自由和秩序的需求。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是民事诉讼法设计与操作中恒久存在并冲突着的基本价值目标。 在特定 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应将具有主观色彩和不确定性的公平目标同具有可预测性 的客观效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两者的最佳平衡点。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内蕴,表 明一个理想的民事诉讼制度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但在现实中,由于在任何既定 时期,司法资源及采撷手段都极为有限。 如果将这些资源和手段用以满足某一价值, 则对另一价值的保障程度可能受到削弱,由此必然导致公平效率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冲 突:效率意味着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诉讼的效率价值目标,要求在诉讼过程中,尽可能 减少成本消耗,而这就可能影响到诉讼的公平性;从公平价值目标出发,诉讼要遵循严 顾培东: 效益:当代法律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 j.中国法学,1992(3)。 左卫民,高晋康:诉讼价值论,载中国法学,1994 年第 4 期,第 100 页。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6 格的程序,这就可能使诉讼的效率受到一定损害。在诉讼领域,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所 描述和反映的是诉讼成本资源配置状态的不同方面: 当强调诉讼成本资源配置合理性 时,人们使用公平价值;当强调诉讼成本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时,人们使用效率价值。我 们应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将具有主观色彩和不确定性的公平目标同具有 可预测性的客观的效率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探索民事诉讼公平价值与效率价值的最佳 衡平问题。公正与效益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价值范畴,而民事诉讼制度真正永恒的生 命基础还在于它的公正性,公正性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刑事诉讼的价值 (1)刑事诉讼价值的释义 2刑事诉讼的价值 (1)刑事诉讼价值的释义 刑事诉讼价值,是为刑事诉讼活动所追求的一种为社会所认定的特定利益。要使我 国刑事诉讼价值目标同时在刑事立法和实践中得以完全实现, 必须更新社会大众的刑事 诉讼价值观念,完善刑事诉讼程序,健全配套制度等。要把握好刑事诉讼价值,必须明 确刑事诉讼价值目标。刑事诉讼价值目标是人类对刑事诉讼价值的追求方向,它主要包 括公正、效率、秩序和自由四大价值。法律的生命在于公正,对公正的追求是刑事诉讼 最重要的价值目标。陈瑞华博士提出:刑事诉讼价值包含着诉讼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 两个方面,它应指刑事诉讼程序在设计和运作中所体现的基本价值标准。刑事诉讼程序 在设计上必须符合特定的伦理价值标准,从而才能实现其内在价值。要想实现其工具价 值,刑事诉讼程序还必须考虑到如何设计完善的程序,从而对刑法的正确实施起到积极 的效用。如果将这两方面的价值视为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话,经济 效益价值不具有选择上的优先性。因为,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实现都必须以一定经济 资源和成本的投入为前提, 不能为了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率而任意简化程序和限制当事人 的权利。陈博士还认为:所谓的社会效益充其量不过是各项刑事诉讼价值在实现中所要 达到的社会效果,而不应被视为一项独立于经济价值之外的诉讼价值。 (2)刑事诉讼价值内容 (2)刑事诉讼价值内容 公正 刑事诉讼的价值,按学者的观点可分为两类:公正是一级价值,秩序、自由、效率 等属于二级价值。这种分法承认了公正的首要价值地位,公正是刑事诉讼制度的最高价 值。即我们在调和刑事诉讼各种价值时,要在确保公正的基础上来提高效率,保证刑事 诉讼中双方当事人的自由。刑事诉讼的公正价值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实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7 体公正包括正确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客观准确地认定罪名,合理适度地量刑,实体公 正的目的就是公正地去惩治和打击犯罪。程序公正是指诉讼程序本身要符合公正标准,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价值没有轻重先后之分,在刑 事诉讼中,两者的价值都同等重要。公正价值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所有刑事诉讼主体公 平参与并合理地分配其权益。 效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效率在法律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诉讼效率就是降 低诉讼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刑事诉讼法领域,效率体现在:一是刑事诉讼过程的经 济合理性,要求在有限司法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地设计刑事诉讼程序和科学地配置司法 资源。二是刑事诉讼效果的目的性,结案率和办结的案件从质量上必须都能满足社会的 需要。刑事诉讼效率即以一定的司法资源投入换取尽可能多的刑事案件的处理。 在刑事诉讼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司法机关对案件久拖不决、超期办案,当事人往 往因为一件案件要花费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刑事诉讼中,应以提高刑 事诉讼的效率为主要价值目标。法的效率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只用 公正价值往往无法解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 现代法律价值观是将效率与正义作为等位的 价值来考虑。传统的法律观念往往将正义作为法律的最高价值目标。而法律必须以正义 和效率双重目标为依据,来安排现实中的诸多权利。 秩序 秩序自刑事诉讼法产生以来就是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刑事诉讼中,秩序包 括: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秩序,必须通过法律惩治犯罪;有序的追究犯罪活动;为了维 护基本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要制定严密的程序规范约束司法官员的权力。 自由 自由的核心是保障处于弱者地位的基本权利,防止国家权力对其非法干预和侵犯。 它是指作为个人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免于某种或某些干预和限制以及从事某种活动的 自由。自由价值在刑事诉讼中表达为权利保障观,包括:在不妨碍其它主体权益的前提 下, 充分行使诉讼权利; 确保合法权益不受国家和他人的不法侵害, 在发生不法侵害时, 自主选择有利的法律程序进行相应的救济。 安全 【日】谷口安平: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17.。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8 安全是指保障社会秩序和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不受犯罪行为的侵害。 刑事诉讼不仅 保障社会公共安全,而且应当保障个人自由。从理论上讲,基本公共安全的维持是个人 充分享有自由的必要条件,自由的充分享有则是保障公共安全的宗旨。从刑事司法过程 来看,自由与安全常常处于对立的情形之中。安全主要是通过享有充分权力的国家专门 诉讼机关去限制剥夺被告人的某些自由。它实质上是通过国家专门机关追究和惩罚犯 罪,是维护社会安全的最有力保障。在刑事追诉中,被告极易遭受国家专门诉讼机关所 施加的非法侵犯,因此,为了充分、公平地保障被告人的权益,要赋予被告人有效的诉 讼防御手段,尽可能地收缩和限制国家专门诉讼机关的权力,以便充分有效地保障个人 自由。犯罪行为通常具有难以回复性等特点,因为它是在过去某个特殊情形下发生的, 要在不损及公民自由的情形下去查清每一案件的真相,这是极不可能的事情。刑事诉讼 的整体资源配置是无法同时充分满足自由与安全的要求。 人性的弱点也使得自由与安全 时常发生冲突。 因为人们往往在利益面前, 以损害另一种价值为手段去滥用自由和安全。 国家权力的积极介入并发挥有效的作用可以保障安全价值的实现, 权力既是安全的最有 力保障者,又是自由的最大可能的侵害者。因为在利益面前,谁也不能保证占据权力位 置的人不会滥用权力,而权力“一旦被人滥用,那么任何暴政都要甘拜下风” 。 从另一 方面来说, 人性的弱点也决定了任何保护弱者的相关规定都常常被真正的犯罪分子所滥 用, 成为他们庇护罪行的工具。 对当今诉讼法学界和实务部门来讲, 在自由与安全之间, 何者的价值位阶更高,这是一个远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我国的主导性思想是倾向于安全 优位的。尽管追求安全是刑事诉讼产生的直接动因,而且受制于现阶段社会发展条件的 制约,安全确实是当前不少国家在诉讼实践中考虑的重心。但若理性地加以审视,尤其 是从现代刑事诉讼的产生根源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着眼, 安全只可以被称为刑事诉 讼的基础性价值。 (三)公益诉讼的价值 (三)公益诉讼的价值 1公益诉讼的理念 (1)概念 1公益诉讼的理念 (1)概念 公益诉讼可分为广义的公益诉讼和狭义的公益诉讼。 广义的公益诉讼既包括个人或 组织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也包括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 丹宁: 法律的正当程序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86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9 起的诉讼。广义的公益诉讼是指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狭义的公益诉讼仅 仅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的名义提起的诉讼。 关于公益诉讼的定义,国内有学者将公益诉讼定义为: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 据法律授权,就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讼,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 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活动” 。 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最早起源于古罗马时期,是相对于传统 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模式。罗马法最早将诉讼分为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公益诉讼又被 称为罚金诉讼,民众诉讼。意大利罗马法学家彼德罗.彭梵得指出; “人们称那些为维护 公共利益而设置的罚金诉讼为民众诉讼,任何市民均有权提起它,受到非法损害(即使 只是私人利益受损)的人或被公认较为适宜起诉的人具有优先权。 ” 公益诉讼是和私益 诉讼相对而言的,周枏先生指出: “公益诉讼是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诉讼,凡市民均可 提起,除非有法律的特别规定。私益诉讼仅特定的人才能提起,它是保护个人权利的诉 讼。 ” 在古罗马法中,公益诉讼的实质含义是, “原告代表社会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而起诉” 。 在实际的司法情形中,公益诉讼是指按照法律规定的专门司法程序,法院在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 依法对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授权以自己名义提起的 违法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等公共秩序的行为的诉讼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依法处理 违法的司法活动。日本民事诉讼法专家谷口安平这样评价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是区别于 一般民事诉讼的,其特点就是对公共政策问题发生争议,因为这些公共政策涉及到大量 利害关系者的利益,人们要求法院对此争议作出公平、合理的法律判决。相对于以调整 个人之间利害关系的传统民事诉讼来说,这种新型案件,在社会上会发生更广泛的正面 效应,它的出现大大拓展了诉讼的功能。 如果对同一案件有少数人起诉,则由法官选择一人为原告。 由于罗马当时的政权 机构并不健全,公共利益的维护,仅依靠官吏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罗马法采取授 权市民代表社会起诉这种方法来弥补当时政权机构的不足。在罗马时代,公益诉讼属于 哪种具体诉讼形式并未有明确的划分, 这是由于罗马法时期程序分化并不完善的原因所 导致。随着实体法与程序法的逐步分化,诉讼法内部开始分化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行政诉讼三大独立的诉讼形式。民事诉讼大多是以保护个人利益为目的,刑事诉讼是保 韩志红、阮大强, 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 ,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7 页。 。 【意】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 罗马法教科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92 页。 周枏: 罗马法原论 ,商务印书馆 1996 年版,第 86 页。 周枏等: 罗马法 ,群众出版社 1983 年第 1 版,第 354 页。 【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 ,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9 页。 周枏: 罗马法原论 ,商务印书馆 2001 年版,第 958 页。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10 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被破坏的社会秩序;在国外,行政诉讼也是以保护个人权利为宗 旨的,所谓的公益诉讼只是民事诉讼领域内的一个特有概念。 然而在我国,有学者认 为公益诉讼制度应该是独立于三大诉讼制度外的第四大诉讼制度, 甚至建议我国应设立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2)公益诉讼的特征 (2)公益诉讼的特征 顾培东先生指出: “诉讼在本质上是对社会冲突进行司法控制的基本手段,在传统 社会中,诉讼都以解决某种社会冲突为自身使命。换言之,当某种社会冲突大量出现, 需要相应的解决手段时,一定的诉讼形式便获得了产生的根据。 ” 当事人的特殊性 一般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中的原告,必须与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在公益 诉讼中,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可以是与侵害后果无直接利害关系的,为维护国家、社会 利益的任何组织或个人。 在传统的诉讼中, 一般是法定的合法权益受到违法事实的侵害, 而且这种侵害已成为事实,给当事人造成了实质性的影响。在公益诉讼中,只要有关主 体的行为侵害了国家或不特定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或具有损害的潜在可能,任何 组织和个人都有权起诉。在传统诉讼中,当事人只有证明自己法律上的权利受到侵害才 能起诉,而公益诉讼中的原告并不是法律上的真正受害者,有可能存在不适格的情形。 从诉讼的法律关系上讲, 在公益诉讼中诉讼法律关系的争议焦点往往同时充斥着公益的 因素和私益的因素。主张权利的当事人往往是权利受到侵害的普通公民,而且尚存在许 多实质的利益主体,他们往往缺乏独立主张权利的资金、法律知识及经验。可是被告往 往是大企业、集团,他们常具有庞大的财力,他们有能力去聘请法律和相关方面的智囊 团,这些都是独立的原告所无法与之抗衡的。就当事人请求权的内容来看,除请求赔偿 已经发生的实质损害外,往往要求禁止一定的侵害行为,而且在特定情况下原告可以对 潜在的损害提出诉讼请求,还可以提出超越个人利益的诉讼请求。从涉及的证据来看, 原告证明权利的事实大多在被告所独占的领域而且所涉争点的判断需要借助科技知识, 这些均非受害人自力所能进行的。受害人众多存在时,一部分人的起诉会波及其他权利 者, 它应是一种公共活动。 权利主张者在力图救济自己蒙受的损害的同时, 也起到了 “私 设司法长官”的作用。权利主张者不单是挽回自己遭受的损失,也成为救济其他受害者 【日】小岛武司著汪祖兴译: 司法制度的历史与未来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14 页。 郭玉军 陈云: 我国经济法诉讼程序制度新论 ,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 年第 5 期。 顾培东、王崇义、郭明忠: 经济诉讼理论与实践序论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0 页。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11 的契机。 公益诉讼制度实质上就是赋予社会上最大多数的主体进行监督的权利, 其原告并不 局限于具体的合法权利或财产受到损害的特定人, 其原告主体与传统诉讼相比具有多元 性。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可以是特定的国家机关,也可以是相关的组织或个人。原告和 案件是否具有直接利害关系,不是诉的构成要件。无任何直接利害关系的组织和个人有 权起诉违法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行为。这样规定是因为起诉人作为国家的主人, 有权利也有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而且根据公共利益的特点,公共利益和 公民或组织的利益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有一致性,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侵 犯公共利益的行为,最终要损害个人的利益,任何社会成员都有可能受到这种侵害行为 的间接损害,起诉人维护公共利益实际上就是在间接维护个体利益。 。 公益诉讼的目的具有双重性 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其直接目的。博登海默说:“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 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实际的动机。 ” 公益诉讼是为纠正公共违法行为而采取 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它面对的是带有普遍性的公共利益保护问题。公益诉讼主要保护 的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尽管有的公益诉讼也会牵涉到起诉者的个人利益,但总 体来说, 是以保护公共利益为本质特征。 私益诉讼不能对侵犯公益的行为进行审查处置, 只能保护的是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私益。公益诉讼不审查以侵犯私益为主、侵 犯公益为次或纯粹是侵犯私益的违法行为,只审查具有侵犯公益的违法行为。 公益诉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个人所提起的公益诉讼,不论是为 了公益目的还是非公益目的,只要客观上的诉讼结果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那么这种诉 讼结果就应当得到认可。公益诉讼中诉讼标的超出了私人争论的范围,当事人之间争议 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利益部分, 法院审判的直接目的不能是单纯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 纷,而必须去关注裁判的社会后果。公益诉讼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法律,使司法成为变 革社会的力量。 公益诉讼可以制止某些机关或个人滥用职权,保障社会每一个成员或 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从而使整个社会稳定、快速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 公益诉讼具有预防性 以前绝大多数传统型的诉讼都属于损害赔偿之类的诉讼, 随着公益诉讼案件的日趋 李卓著: 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 法律出版社 2010 年 4 月第 1 版,第 42 页。 【美】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07 页。 李卓著: 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 法律出版社 2010 年 4 月第一版,第 40 页。 韩红俊,王均荣: 公益诉讼的理性思考 ,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第 84 页。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12 增多,与之相应的预防性诉讼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公益诉讼成立的前提既可以是 侵害行为己经对现实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也可以是存在损害公共利益的危险性,即尚 未造成现实的损害,但有损害发生的潜在可能。所以公益诉讼成立的前提是有关主体对 公共利益有侵害行为,不论这种行为是否己经给国家、组织或个人造成了损害,这样就 可以把侵害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使利益的损失降至最小点,以便更有效、及时地 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公益诉讼的表现不仅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制裁违法的侵害行为,要 求给予损害赔偿,而且可以阻止潜在的违法行为的发生。从权利实现的结果来看,公益 诉讼一方面给予了加害者应有的惩罚,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将来再出现违法行为,从而起 到了救济被害者的社会作用。 因而从这种意义上讲,公益诉讼的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现 实生活中发生的纠纷,同时对将来潜在性权利侵害的发生也起到预防作用,不仅停留在 解决纠纷或权利的保护上,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持和实现法的秩序。 公益诉讼判决效力的扩张性 在私益诉讼中,除“形成判决”外,民事判决一般不具有“对世效力” ,即其效力 仅及于诉讼当事人。 公益诉讼则不同,在公益诉讼中,公益诉讼的生效判决除对直接 参加诉讼的当事人产生法律效力以外,还对不特定的人产生法律效力,这里所说的不特 定的人是指其权益受到损害,但未参加诉讼的人。 生效判决结果影响的广泛性 公益诉讼所产生的生效判决结果, 对公共政策的调整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等都会产 生一定的影响。从维护公共利益角度来看,它对公共政策具有判断是非曲直的功能。此 外,公益诉讼的生效判决结果还具有广泛的法律效力。 私益诉讼的诉讼结果只调整当 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解决的是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纷争,影响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 衡。公益诉讼争议的利益通常具有公共性,代表着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诉讼结果往 往是国家、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机构的重大决策调整或改变,甚至是修改某项法律法 规,这种诉讼效果已经有指向未来的意义。 公益诉讼争议的利益还具有集合性,其诉 讼结果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往往是国家机关、公用事业、垄断企业的重 李卓著: 公益诉讼与社会公正 法律出版社 2010 年 4 月第一版 第 40 页。 【日】小岛武司著.诉讼制度改革的法理与实证陈刚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63 页。 韩红俊,王均荣: 公益诉讼的理性思考 ,载于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第 85 页。 参见吴小隆: 公益诉讼比较研究 ,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2007 年 3 月 1 日。 参见魏双娟: 证券民事责任的集团诉讼形式-兼谈集团诉讼与代表人诉讼 , “北大法律信 息网” 2007 年 3 月 3 日。 一、 公益诉讼价值概述 13 大决策调整、重大行为改变等等。 法官职权、自由裁量权的扩张 在公益诉讼中,因双方当事人之间力量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如果在审判过程中,法 官仍恪守自由处分、法官中立等原则,而将自己的审判活动限定在一个很机械、狭隘的 范围内的话,那么法官便违背了自己所应负的使命。 传统民事诉讼对于纠纷的解决基 本上是遵照某事实符合实体法规定的要件,法官就可以作出符合法律规定的判断。传统 的法律就是通过事实要件化来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事实上,法官的自由裁量早已存 在。在公益诉讼中,更需要法官自由裁量权积极地去介入,不过这种自由裁量权行使的 范围也是很有限的。但与传统诉讼相比,公益诉讼中法官的自由裁量的行使范围是更广 泛而且更积极。 公益诉讼争执的焦点具有社会性 传统诉讼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当事人之间围绕着个别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引起的争执。 与传统诉讼相比较而言,现代公益诉讼的争点则更多地表现在社会化方面。在公益诉讼 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处于紧张交错的状态,公益诉讼的意义也会伴随着这种交错状 态而发生动摇。动摇的结果是,人们时常出现因过分强调公共性而模糊或忽视了问题的 实质性情况。 2公益诉讼的价值内涵 2公益诉讼的价值内涵 法律价值是在人与法的关系中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