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1页
教案: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2页
教案: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3页
教案: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4页
教案:2014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宇宙中的地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自主复习:天体类型 自然和人造天体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已知宇宙-150200亿光年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星际物质:气体、尘埃一宇宙恒星: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光,主要成份氢和氦,温度高,距地球远组成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能反射太阳光天体卫星: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卫星星云:气体、尘埃组成,呈云雾状,主要成份氢,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慧星:扁长轨道、质量小,呈云雾状,哈雷慧星的公转周期为76年流星体: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尘埃,大小不一。宇宙河外星系ABC【思考】你知道人造天体什么情况下是天体,什么条件不是天体呢?当物体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时候称之为天体,特别是人造天体二天体系统 概念和层次在万有引力的三合板永恒运动维持着,相近的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其层次性关系由大到小是的分别是:总星系(宇宙)、A银河系(河外星系)、B太阳系、C地月系。分析宇宙和总星系关系三太阳系 0.成员1、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由距太阳远近的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火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或可根据位置分为地内行星(水、金)、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太阳系中质量和何种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4、特征:同向性(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近圆性(偏见心率小)、共面性(倾角小)注意:为什么地球的平均密度最大?(答: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壳主要是由O、S、F、C、N、K、M等元素组成,地幔主要是铁、镁的硅酸盐类,地核的物质成分据推测以铁、镍为主)【思考】: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是以克服其刚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之为行星。根据以上行星的定义和八大行星的特征,见课本第11页表,分析冥王星为什么列入“矮行星”,而不是大行星天体?第一,其运行轨道与海王星交叉,不符合大行星定义的最后一条;第二,质量、体积较小;偏心率大,不符合近圆性。四、地球1、普通性在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自转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近似球形的天体2、特殊性:是目前人类认知的唯一的具有生命的天体,其形成的条件有:自身条件:(1)充足的水分-地球内能重力收缩,形成原始海洋,即液态水;(2)适宜的大气厚度、大气成分-地球质量、体积适中,以N、O为主;(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周期适中外部条件:(4)太阳光照一直很稳定、太阳系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补充知识: 日食 月食 天球占星学十二星座魔羯座( 12/22 - 01/19)水瓶座( 01/ 20- 02/18)双鱼座( 02/19- 03/20)白羊座( 03/21 - 04/20)金牛座( 04/21 - 05/20)双子座( 05/21 - 06/21)巨蟹座( 06/22- 07/22)狮子座( 07/23 - 08/22)处女座( 08/23 - 09/22)天秤座( 09/23 - 10/23)天蝎座( 10/24 - 11/22)射手座( 11/23 - 12/21)千多年前希腊的天文学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为标示太阳在黄道上观行的位置,就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区段,以春分点为0,自春分点(即黄道零度)算起,每隔30 为一宫,并以当时各宫内所包含的主要星座来命名,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摩羯、宝瓶、双鱼等宫,称之为黄道十二宫 。总计为十二个星群。在地球运转到每个等份(星群)时所出生的婴儿,长大後总有若干相似的特徵,包括行为特质等。将这些联想(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力)串联起来,便使这些星群人性的具像化了;又加入神话的色彩,成为文化(主要指希腊和罗马神话)的重要部份。这套命理演进、流传至今至少五千年的历史,它们以这十二个星座为代表。但这些星座并非是某一个星星的意思,只能视为名称相同的一种代表标记而已。练习:学测同学练习 完成双基,夯实基础补充知识:天球天球结论:观测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纬度相同;夏至日太阳东北升,西北落;春秋分日东升西落;冬至日东南升西南落;太阳视运动轨道平面相互平行;太阳视运动轨道倾角与当地纬度互余;太阳视运动轨道平面倾斜方向与半球方向相反;太阳视运动轨道图可知道,昼长、升落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角(同时会画)配套练习:中午时,二分二至日太阳位置(1) 判断纬度范围(2) 分属节气(3) 画出进光范围。南 北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基本知识点: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放射形式:电磁波太阳辐射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太阳光谱的波段范围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促进地球上生物的生长生育(2)能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3)为人类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灶、太阳能等3、影响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第一,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差异(太阳高度角)。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第二,受地势影响。地势高,受大气的削弱较少第三,受天气状况的影响。降水越多,晴天越少,日照时间越短,云层越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弱;注: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是纬度高低和大气状况。其中大气状况又与地形、地势、工业污染状况及降水形成因素等有关。4我国太阳年辐射问题(1)最丰富的地区是:西藏、青海、内蒙古和宁夏等地区;(2)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重庆、贵州(3)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的地区-青藏高原原因: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少(4)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原因:受地形影响,周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云量大,雾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弱作用强补充:台湾岛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提怎样的?(答:从东北向西南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台湾岛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而西侧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2太阳活动的主要形式黑子:形成于光球层,其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形成于色球层,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其周期为11年。太阳风:就是太阳粒子辐射流,是太阳辐射的组成部分。日珥:发生在色球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A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有时表现为正相关,有时表现为负相关)B 、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面向太阳半球,影响强烈)C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D 、形成极光: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到达地球,并在磁场作用下奔向极区,使极区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在高纬度地区夜空大气中出现的彩色发光现象E、 平流层臭氧量的减少【课后练习】1、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报告称:北京时间2006年12月13日10时40分,太阳又发生一个X3.4级大耀斑,此次耀斑爆发从12月5日延续到19日,多次出现特大磁暴。据此回答:(1)耀斑形成于:A、太阳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2)某年正值太阳活动高峰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B、太阳活动极大年到太阳活动极小年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活动发生的强烈射电会扰乱地球大气对流层,影响地面无线电通信D、太阳日冕层的高温使高能带电粒子向外高速运动,形成了太阳风(3)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有:地球各地出现极光;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呼机、移动电话等会失灵;地球自然速度加快A、B、C、D、2、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1)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凌”产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同步通信卫星之间B.“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C.“日凌”是太阳对卫星通信的干扰现象D.“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2)2003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A.处附近 B.处附近 C.处附近 D.处附近(3)当地球运行至处附近时A.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 B.北京的白天时间比杭州的白天时间长C.中南半岛盛行东北季风 D.亚平宁半岛受西风带控制3、二战期间的一个早晨,英军海岸防卫指挥部接到各雷达站的报告,雷达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奇怪干扰,这种干扰的方向与太阳的移动方向一致,而且只出现在白天。据此回答:(1)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A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B地表水蒸发C煤炭、石油的形成D风能的形成(2)对雷达的干扰,其原因有可能是A德军使用的一种秘密武器B雷达本身出现的故障C太阳活动的影响D气候的干扰4、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北京时间),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准确进入探月轨道,无数中国人为此骄傲。据此完成:(1)“嫦娥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在A亚洲 B欧洲C非洲 D大洋洲(2)从11月8号下午开始,地面与“嫦娥一号”卫星的通讯受到“日凌”干扰。“日凌”太阳发出的强烈电磁波影响“嫦娥一号”和地面的通讯。“日凌”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有可能的是(3)造成“日凌”现象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A色球层的耀斑 B光球层的黑子 C日冕层的太阳风 D光球层的日珥(4)关于“嫦娥一号”发射基地的说法正确的的是:A、是目前我国纬度最低的发射基地B、是晴天最多的发射基地C、发射基地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D、位于科技发达地区,交通便利5、2007年12月114日,中国国家天文台观察到太阳表面有一个重要活动区,预计可能会有通讯干扰事件发生。据此回答:(1)太阳辐射是:A、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B、地球内部能量的主发来源C、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D、地球上产生极光现象的主要原因(2)有关太阳活动的不正确叙述是:A、黑子出现在太阳色球层B、耀斑是太阳活动激烈的表现形式C、太阳活动可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力D、太阳活动可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力6、读太阳黑子的周期图,分析回答:(14分)(1)根据太阳黑子的周期圈判断:下一次太阳黑子活动大约将于 年达到高峰期,届时,太阳大气层中的 层的 活动也随之加强。(2)黑子活动增多时,发出的 会扰乱地球上空的 层,影响地球的 通讯 。 (3)太阳活动剧烈时,还将扰乱地球的 ,北美洲受此影响最显著的国家是 这个国家的人们将可看到壮观的 的现象。 (4)黑子是太阳光球表面的强 区,研究表明太阳活动剧烈时,地球上的 地区雨量增大;还常出现大规模的 (疾病)。(5)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多项选择)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7、根据有关地理知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在A、B、C、D四地中,年太阳辐射总量和年日照时数最少的是(填写字母)地。主要判断依据是。(4分)(2)在c、E、F、G四地中,年均气温最高的是(写字母)地。其中,年均降水量最少的是(写字母)牡,据此判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是(写字母)地。(3)在A、B、C、D、E、F,C七地中,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写字母)地,主要判断依据是。(4分)(4)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正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使用。请你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说明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理由及其局限性。(4分)理由:。局限性:。8、读我国部分地区太阳总辐射量图和我国某些城市的地理纬度与年平均日照时数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省级行政中心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在直辖市中,_市的年太阳辐射量最低,在千卡/平方厘米以下,其辐射量低的原因是。图中台湾岛两侧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原因是。城市地区年平均日照数地理纬度(北纬)空气质量级别南京2182.43204上海1986.13112成都1211.33040杭州1902.13020宁波2019.72954拉萨3005.12943(2)由上表所列数据可以推知,在这些地区中,我国最能有效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城市是,其理由除了较大外,还与该地区的、和等因素有关。参考答案:6、(1)2014色球耀斑强烈射电(2)电离层无线电短波(3)磁场极光加拿大极光(4)磁场赤道流行性感冒(5)ABD7、(1)BB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云厚,晴天少(2)EGG(3)AA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4)太阳能可再生,无污染晚受天气影响,能量不稳定8、(1)拉萨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小;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大气污染小,空气洁净,透明度高重庆90地处四川盆地,云、雾、雨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多多西侧在夏季风的背风坡,降少少;晴天多,而东侧处在迎风坡,降水多,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2)拉萨年平均日照数纬度低海拔高大气污染轻第三节地球的结构一、地震波1、概念:地震能量以波动方式向外传播纵波(P):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2、分类:横波(S):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利用地震波对地球内部结构进行“透视”,也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3、应用利用地震波对矿产资源的勘探等二、地球的内部圈层圈层厚度与界线特征地壳地表至地下33千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大范围固体表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组成:以氧、硅、铝、铁、钙、钠、钾、镁为主,硅酸盐类矿物分布最广;上层以硅、铝为主,形成硅铝层;下层以镁、铁为主,形成硅镁层地幔上地幔地下331000km顶部为软流层,是火山喷发、岩浆活动的发源地;下部特质具有固态特征,主要含铁、镁的硅酸盐类为主,由上而下铁、镁含量增加下地幔地下10002900km地核外核地下2900-5000km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主要原因内核地下5000-6371km呈固态,其组成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具体分层见右图(自己画)三、地球的外部圈层1、相互关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各个圈层之间深厚感情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而生物圈与大气圈、岩石圈相互参透、相互影响,共同组成地球生态系统。如右图。2、各圈层的特点(1)大气圈-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近地面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悬浮物组成,其主要成分是N、O,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垂直分层是:分层高度气温垂直变化运动天气与人类关系空气密度规律原因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无无无无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低高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该层气温基本不受地面影响,而靠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对流运动为主复杂多变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水圈-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由气态水、固态水和液态水组成,根据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并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其中目前人类利用的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3)生物圈-是渗透于其他圈层的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顶部,其中生物是这里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课后练习】1、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以下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 )2、地球的圈层结构还包括其外部圈层。据此回答:(1)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的是:A、水圈B、生物圈C、地幔D、大气圈(2)内外圈层的过渡圈层是:A、水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大气圈(3)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间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包括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3、有关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之间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地壳又称岩石圈B、地壳和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C、岩石圈即地壳的表层由岩石组成的部分D、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是岩浆重要的发源地4、关于水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气态和固态水组成的一个圈层B、是一个不连续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圈层C、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D、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及海洋水组成5、2007年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在东京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500米的海洋开始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盼能揭示气候暖化秘密,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据此回答:(1)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次钻探的深度只在地壳层B、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界面C、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界面D、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与生物圈的关系密切C、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6、右图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7、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B、水圈是一个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C、地球外部圈层和岩石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D、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8、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两者的共性是:A、波速都是相同的B、都可以通过液体传播C、都可以通过气体传播D、都可以通过固体传播9、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烈度是受地震影响的破坏程度。a、b两地分别距c地300千米和200千米;当c地在地下15千米处发生地震时,可能存在的现象有:A、a、b两地震级不面B、a、b两地烈度相同C、c地居民会先感到水平摇晃,后上下颠簸D、地震波传到a地时,方向均垂直于地面10、古登堡面处:A、纵波波速突然下降B、横波波速明显增加C、纵波波速明显增加D、纵波波速完全消失11、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2)该地可能位于:A116E,40N B 90E,30N C南极点 D经度180,纬度0(3)图中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 波A横波 B纵波 C无法判别D都有可能地幔地核AFEBDC地壳甲乙12、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乙。(2)当A处发生地震时,B、C、D、F四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地测得地震震级为8.1级,F地测得地震震级为级。对B、E两点所测得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1000km2900km5000km0kmAB33kmCDEF9km55kmOPQ13、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构成。(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圈的底部,圈的上部和圈的全部。(3)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圈层是,使其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温室气体是、等。近年来,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它可以强烈吸收红外辐射,但它的主要的破坏作用是破坏大气中的层,使到达地面的增加,给地球环境和带来极大危害。(4)若B(深度为20千米)处发生地震,其地震波速通过莫霍面时如何变化?。(5)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全部和的顶部;横波消失的的圈层有;纵波和横波都明明加快的是。人造卫星运行所在的是层,飞机飞行的是层,有复杂的天气现象的是层。(都用字母表示)。(6)根据图进行分析,该地区可能是:A、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低纬度地区D、不能确定14、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答:(1)A是 层,B 是层,C 是层,D 是层。(2)地壳由图中字母 表示的层次构成,主要特点是。上地幔由图中字母 表示的层次构成。(3)被认为岩浆源地的层次是 层,图中ABC组成的圈层叫 。(4)莫霍界面是字母 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古登堡界面是字母 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补充:逆温现象1从气温随高度变化而影响大气稳定的角度考虑下面四幅图中,哪幅图所示地点容易出现大气污染现象:2、(06江苏地理)左图是“某城市风向频率图”,右图是“该城市冬季近地面层不同时刻气温随高度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该城市计划新建以煤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最合适的厂址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方 B西南方C东南方 D西北方2该发电厂烟囱的设计高度应不低于: A50米 B75米 C100米D150米参考答案:12、(1)莫霍面古登堡面(2)8.1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地壳中的传播速度,而AE之间经过地幔,AB之间没有13、(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大气岩石水(3)大气圈CO2水汽臭氧紫外线人类健康(4)突然降低(5)BCE、FCQPB(6)A14、(1)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层上地幔(2)A、B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C、D、E(3)C岩石圈(4)B、CF、G补充:逆温现象1、A1、B2、C第四节地球的运动(高考重点和难点)一、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基础知识运动方式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1恒星年23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等于150/平均角速度约为10/天两种速度都是近日点时较快,远日点时较慢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赤道最大,两极等于零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意义、导致昼夜现象的产生;、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自然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尺度导致了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划分注:1地轴的北端(即地轴无限延长)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2、一个太阳日是24小时,是昼夜更替的真正周期。2地球自转的方向以北极为中心,表现为逆时针;以南极为中心,表现为顺时针。3地球的线速度大小影响因素有:纬度(与纬度呈反比)、海拔高度(呈正比)4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其中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5、自转线速度在不同纬度的大小=COS*1670km/s,其中1670km/s是赤道上的线速度,其中南北纬600上的自转线速度是赤道上的一半。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之一-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1、偏移原因: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2、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纬度越高,偏向越明显注:可用“手势”记忆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如上图) 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去向,手心向上“南左北右”,四指指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物体的偏转方向。(3)应用:影响气流的水平运动、水流的水平运动【例题】1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A. 对铁轨西侧磨损较重 B对铁轨东侧磨损较重C对铁轨两侧磨损一样 D对铁轨两侧都无磨损2“”代表河水自外向里流入,“”代表河水自里向外流出,判断下列四幅图:(不定项选择题)D三、地球自转的意义之二-昼夜交替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2、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1太阳日3、表示方法:太阳高度,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一般来说,任一瞬间,地球各地的昼夜状态,可用太阳高度来表达,即昼半球上,太阳高度0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0,直射点上太阳高度900,夜半球上太阳高度00。昼夜更替现象实际上就是表面为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如右图:就全球而言,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如图:4、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界线)、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判断方法: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只有在春、秋时才跟经线圈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时跟极圈相切;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状况是:自东向西移动150/小时,跟地球自转方向相反。5、意义:第一,是人们起居作息的时间单位;第二,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地球表面的温差不大,有利于生命的繁衍和发展。【课后练习】1、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A、昼夜现象B、昼夜交替现象C、时差的产生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2、右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3)调查资料显示,c点降水量远比d点多,原因最有可能是:A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B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C多锋面雨 D多对流雨 3、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速度1月初(近日点)1.471亿km61/d30.3km/s7月初(远日点)1.521亿km57/d29.3km/s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D、时多时少,不能确定4有关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转的线速度,是全球一致的B、自转的线速度因纬度和高度而不同C、南北两极点的自转线速度是最大的D、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是最大的5有关地球公转轨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公转轨道是椭圆的,半长轴比半短轴长12千米B、太阳位于公转轨道的正中心C、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面称为黄道面D、从北极上空垂直俯视轨道平面,公转轨道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6、某军队在东经1600,南纬280沿东经1600经线发射战略导弹,射程为了300千米,落弹点将可能在:A、西半球高纬度地区B、东半球低纬度地区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北半球热带地区7读图,若角增大10,则 AL,、L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 B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 D地球上温带范围扩大8如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太阳直射点正向北运动,此时A日期大约是11月底至12月初B地球公转速度比较快 C北京正值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巴西高原正值草木枯黄9下列关于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度B、地球公转角速度非常均匀C、地球公转线速度有快慢之分D、地球公转线速度平均值约为30千米/秒10、读下图,回答:(1)地球公转至图示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呈扩大趋势 B晨昏线与地轴间的夹角呈缩小趋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运动 D我国珠江流域开始进入雨区(2)若图中的自转轴由“变为“”,而其他条件不变,则 A北京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 B旧金山的降水越来越少 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悉尼日出时间越来越早11如果地球同步卫星定点于赤道附近上空,则: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卫星自转的角速度相等B.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卫星公转角速度相等 C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卫星公转的线速度 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等于卫星公转的线速度1225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崇明岛将长江口分为A、B两汊,两汊中,的流量较大,原因是。(2)最近几十年来,崇明岛以东沙洲群迅速扩大、增加,原因是。(3)启东港今后发展趋势为,理由是。(4)崇明岛上C、D两个港口中,发展前途好的是,理由是。单位:km/h990880860acdb(5)上海港港区主要在市区的黄浦江两岸,海轮要经吴淞口进入黄浦江。长江口泥沙情况对上海港进出航道的影响有哪些?13、如图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图(局部)”,读图,:(1)图示区域位于(南或北)半球,(高、中、低)纬度。(2)a、b、c、d在同一条纬线上,但自转的线速度不同,可能因为:A、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地势最高B、d点自转线速度最大,地势最低C、四点自转线速度不同,纬度发生弯曲D、b点自转线速度最大,地势最高参考答案:12、(1)B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作水平运动物质右移(2)长江中止游山区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长沙流量增加,长江口沉积加剧(3)水道越来越浅,最后成为陆地此汊流量多,流速小,泥沙淤积多(4)CD位于新的北汊附近,汊口岛屿、沙洲阻挡水流,泥沙淤积多(5)崇明岛北汊将消失,现南汊流量更集中,且位于右岸,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泥沙不易沉积,因此上海港前途更好13、(1)南中(2)A【地球自转的意义之三-地方时和区时】一、地方时1 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的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种时刻不同。2 、定义: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它把一天中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定为中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小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小时/150、4分钟/10、4秒钟/1。注意:“如日中天”中的“日中天”就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刻,是一天中地方时为12点的时刻,这时太阳辐射在一天中最强。但此时气温并不一定最高,因为地表受热需要一个过程。3、与地理位置的关系: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同一天,24小时制)4、经度差的计算方法:若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地区,则经度差=大的经度数小的经度数若两地分别为东经或西经地区,则经度差=两地经度数之和二、时区和区时1、时区: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分为24个时区,即每隔150划分24个时区注意:东12区位于东经范围以内,西12区位于西经范围以内,其中东12区与西12区都只跨7.50个经度,东、西12区合为一个时区。但东、西12区都位于西半球。2、区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为标准时。注意:、中央经线是指该时区的“标准经线”,其度数的大小为该时区数150、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12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3、根据经度推算时区的方法经度150/整数和余数。若余数小于7.5度,同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若该余数大于7.5度,则该经度的时区数就是整数1;某地为东经度,为东时区;某地为西经度,为西时区;若整数为12,则为东西12区4、时区差的计算方法:同区相减,异区相加5、世界各个国家区时的确定:(1)北京时间: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1200E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时间(2)国际标准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即中时区的区时。(3)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有的国家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采用半区时,即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0的时区的边界线的地方时,如印度采用东5.5区;的有国家为了充分利用太阳照明,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如朝鲜采用东9区的区时。三、时间的计算方法方法:第一步:求两地的经度差或时区差同经(区)相减,异经(区)相加第二步:求两地的时间差经度差150/h时区差的大小第三步:求所求地的时间东加西减东和西是指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或西方。判断方法有:在光照图中可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进行判断;有经度的时候,则用东经度数越大,越往东去;西经度数越小,越往东去;在进行时区计算时,则东时区数越大,越往东去;西时区数越小,越往东区。(1)已知某一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度)(2)已知某地的经度和时间,求另一地的经度:所求地的经度=已知经度两地地方时差数/150(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区时数(4)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区时:(5)已知某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例题】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8分开幕,此时我国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730E)的时间为5点,则我国最西端所在时区的区时为5:08。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度为1780E。美国费城与我国四川内江市属同一经线圈上的两个城市,已知内江的经度是1050E,则北京奥运会开幕时费城的地方时为19:08。在我国2002年3月21日的日历中写着“今日3时14分”,问此时太阳直射在00纬线和1080W经线上。上海市民在北京时间2002年4月15日晚上6时30分的电视新闻节目里收看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CA129航班于当日上午10时40分左右在韩国釜山机场附近不慎坠毁的消息,美国旧金山(1230W)的华人华侨同时收看到这一新闻的时间应是4月15日2时30分。(6)涉及飞行时间的计算技巧公式为:目的地的时间=出发地的时间两地时差+飞行时间注:(1)飞机向东飞行用“+”号,向西飞行用“”号(2)若飞机向东飞过日期变更线,则减一天;若飞机向西飞过日期变更线,则加一天。例:有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上午8点飞往伦敦,飞行的时间为10个小时,则到达伦敦的时间为 10:00 ,在伦敦停留2个小时后,飞往开罗(东2区),飞行时间为3个小时,则到达开罗的时间为 17:00,此时北京时间为 23:00。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向东航行,于1981年1月2日15时抵达温哥华(西七区),共用14天2小时,该船起航的时间是:1980年12月20日4点。四、日界线、日期变更与日期范围的确定1、日界线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也是地球上最早与最晚的分界线(即地球上新的一天总是从位于日界线西侧的东12区最先开始,在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12区最后结束)。其原则上以1800经线为日界线,但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重合。2、日期与日期范围的确定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1)人为界线:日界线(2)自然界线: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1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要减1天。(3)求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的范围以及所占的比例已知地球上某点的地方时,求出0时所在的经度,就能判断今日与昨日在地球上的所占的比例。即从1800经线向西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就是新的一天,其余的就是旧的一天;或从1800经线向东到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之间的范围就是旧的一天,其余的就是新的一天。注意:当北京时间为8时时,0时所在的经线就是00经线,全球两个日期正好平分。 当北京时间为20时时,1800所在的经线就是24时,全球属于同一时期。例: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0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的:A、29日12时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