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阮籍诗歌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阮籍诗歌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阮籍诗歌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阮籍诗歌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阮籍诗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阮籍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阮籍诗歌研究阮籍诗歌研究 姓名:米晓燕 指导老师:胡大雷教授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年级:2005 内 容 摘 要 内 容 摘 要 本论文由六部分组成,其中除绪论和结语外,中间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 绪论绪论 回顾阮籍的研究情况,说明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阮籍生平与诗文创作分期 第一章 阮籍生平与诗文创作分期 阮籍生平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家世的 渊源注定了阮籍早年对儒家思想的尊崇。笔者认为,陈留阮氏作为当时的大家族,整个家 族是世奉儒学的,因此阮籍思想中的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后来转而为名教与自然的分离, 则完全是他生活的特殊时代促成的结果。本文将阮籍的生平和诗文创作分为壮志昂扬、怀 珠自安和意气消沉三个时期,这三个不同时期,阮籍的诗文创作也体现出不同的风貌和特 点。 第二章 阮籍思想与诗文创作 第二章 阮籍思想与诗文创作 玄学与儒学是阮籍思想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并直接 作用于他的创作。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玄学” ,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玄学发展,另外 作为魏晋之际的哲学家,以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玄学” ,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玄学发展, 并在创作和生活行为上给后世以极大的影响。运用丰富的“言” 、选取广阔的“象” 、创造 深广的“意” ,是玄学思想影响阮籍诗歌形成的特点。阮籍的诗中多处表现了他对儒家思 想的认同,而且儒家思想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尽管后来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但其诗的题 材选择、早期人生理想的表现、诗歌中的讽刺手法,以及诗歌形式等等,均可见儒家思想 的影响。 第三章 阮籍五言诗研究第三章 阮籍五言诗研究 82 首五言咏怀诗代表着阮籍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按 照感情表达的不同,它们可以分为孤寂忧伤、无常苦闷、奋发昂扬、忧虑愤懑、讥讽嘲弄、 无奈平和六个方面。以求尽量清晰的表述阮籍的诗歌,从而为下文阮籍五言诗的特点分析 做好基础。 “玉温醴醇,意味深厚”是其五言诗的总体风格,可以细分为:悲慨忧愤、 自然质朴、言近旨远、深远宏放几个方面;朦胧变化、富于想象是其诗的抒情特点,同样 从开创了五古抒情组诗的体例、朦胧于复杂变化的内心表达、悠游于想象的美好世界这几 个方面来谈;意象丰富、典故精当则是则是其写作特色,重点对其诗歌中出现的意象特点 和点古怪运用的特点来谈。82 首五言咏怀诗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中抒情组诗的体例, 这一诗个特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四章 阮籍四言诗研究 第四章 阮籍四言诗研究 阮籍名下的四言咏怀共 13 首,通过文献加以分析, 并从文本出发根据其典故、意象的运用,以及作者诗歌语言的相似性来分析,笔者认为均 为阮籍所作。四言诗的表达方式和反映的思想与五言诗都有些不同,这些不同表明,四言 与五言有着一定的文体分工:四言为正统,多表现正统思想,五言则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 里表达更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其四言诗表现出与嵇康有所不同的风貌,这和诗人的个性, 及创作从习惯和成就是分不开的。 ii 结语结语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简要总结。 另外,笔者整理的阮籍家族谱系图 、 阮籍评论资料选编和撰著的阮籍研究的 回顾与前瞻分别作为附录一、二、三,置正文之后。 关键词关键词:阮籍 诗歌 思想 艺术 ii study on ruanjis poems name: mi xiaoyan supervisor: professor hu dalei major: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irection: literature in wei, jin, south and north dynasty grade: 2005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sists of six parts .except for the exordium and concluding remarks, the other four chapters are the body of the article. exordium: look back on the researches of ruanji, explain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rticle. chapter1. biography of ruanji and the composing of phases of his poem. the biography of ruanji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mposing of his literature. the background of his family was destined to reverence for the confucianism in his early age. chen liuyuan, the author thought, as a great family of that time believed in confucianism. thus the confucianism had been deeply rooted in ruanjis thoughts. then he turned to the separation of ming-jiao from nature which is totally caused by the special ages he lived in.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ruanjis biography and composition of poem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phases which are high spirit, 怀珠自安 , and slump droop . in these phases, the biography of ruanji and composition of his poems have different aspects and features. chapter2. thought of ruanji and the composition of poem. metaphysics and confucianism which directly affect his composition are two essential parts of yuanjis thoughts. the bamboo grove metaphysics represented by ruanji and jikang had a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at period. applying plentiful language selecting wide imagery ,creating profound meaning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metaphysics influenced the formation of ruanjis poetry. in his poems, ruanji showed his cognition of confucianism in many aspects. confucianism penetrated through his life. although he changed his mind, the theme of his poems, representation of his dream in his early life, the satire and the form of his poems, all showed us the influences of confucianism. chapter3. the study of ruanjis five-character verses. eighty-two five-character thoughts verses represented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ruanjis poem: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motions, his lyric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six aspects solitude and desolation, fugacious distress, strenuousness, anxiety and resentfulness, sarcasm and jeer, unfortunate and gentleness which are capable of expressing ruanjis poems clearly. thus lay foundations for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s five-character verses. “ 玉温醴醇, profound significance ” iii is the main style of his five-character verses which can be subdivided into lamentation and indignation, naturalness and plain, simple words but far-reading implications, magnificence and unrestraint. obscure and changeable, and imaginative is the lyrical features of his poems. similarly, we talk about the style of lyric five-character verses, the expression of obscure and inconstant inner world. wander over the imaginary world. in his composition, there are varieties of imagery, preciseness of historical allusion features and mainly talk about the peculiarity of the imagery and methodological legends. the eighty-two five-character verses of thoughts set a precedent for lyric verses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 which is noticeable. chapter4. the study of ruanjis four-character verses. it is said that there are 13 four-character verses by ruanji. the writer believes that they all composed by ruanji by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 the application of historical allusion and imagery of the article, and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language of the poets. four-character verses are different from five-character verses both in expression and conception which indicated that four-character and five-character verses have different stylistic assignment. four-character verses are orthodoxy, and always express the orthodox thoughts. five-character verses can express more complicated content and emotion in a more extensive field. his four-character verses are different from jikang, which is related to both personality and the habit and achievement of composition of the poets. conclusion: make a brief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key words: ruanji poem thought artistic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 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 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 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2 绪绪 论论 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中古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1(钟嵘诗品 ) ,在当时即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二十篇显然模仿阮籍咏怀体制,北朝庾信 更是创作拟咏怀27 首,均为拟阮籍咏怀 。因而钟嵘在诗品中将他的诗列为上 品,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也称赞他的诗“逸响而调远” 。 古代学者对阮籍的诗文创作,做了多方面的整理、校注和研究;历代诗话、赋话、文 话等中也多有对阮籍诗文的评论资料。20 世纪以来,阮籍诗文创作的研究全面开展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20 世纪初至今的阮籍研究,约出版著作 40 余部,论文 200 余篇。特别是 近 20 年来,阮籍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突破,研究内容广泛,研究角度多样,研究成 果丰硕,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具体来说,关于阮籍的生平,学界对阮籍的生平事迹有疑虑的问题,如关于阮籍任步 兵校尉之职、阮籍去东平的目的、 为郑冲劝晋王笺的作年、 豪杰诗的原诗等等问题, 作了许多考证。阮籍与司马氏的关系也历来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合作与不合作成为主要的 争论焦点,这时期仍存在着争议。阮籍的思想仍是这阶段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涉及到阮 籍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与人格、思想与创作等诸多方面。哲学思想主要涉及到儒、 道两家对其的影响,及其表现和认同;政治思想则存在于亲晋与亲魏的争论;人格思想则 仍然有所争议,人们从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人格结构学等不同角度开展研究,得出 了相应的结论。思想状态必然影响到文学创作,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揭示其文学创 作的深层原因。对这一问题,人们较多地关注玄学对阮籍创作的影响,可谓得中肯綮。 阮籍的诗歌创作,无疑成就最高,也自然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关于其五言咏怀 诗的情感内涵,近年的研究有两个新的角度:一是对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的研究,这 是上世纪 90 年代文学研究中的个新的视角,阮籍咏怀诗颇多“忧生之嗟” ,其生命 问题自然会引起注意;二是从文化心理角度研究阮籍的诗,或从历史时代的角度研究阮籍 的文化心态,或从政治悲剧意识与生命悲剧意识角度研究阮籍的诗。艺术研究一直是阮籍 五言诗研究的重镇,这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对其总体特征与风格的概括。颜 延年说他“文多隐避” ,刘勰评为“阮旨遥深” ,被历来研究者所接受,近人又多加发挥。 二是对其比兴手法的研究。比兴手法是诗经 、 楚辞开创并影响深远的艺术方法,阮 籍不仅大量使用而且有所开拓。三是意象研究。黄侃曾说: “阮公深通玄理,妙达物情, 咏怀之作,故将包罗万态” 。刻意营造丰富奇幻、多姿多彩的意象世界,是阮籍诗歌的一 1 梁钟嵘著,周振甫译注.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版:41 3 个重要特色,也是其诗“百代之下,难以情测”的重要原因。 阮籍的赋今存 6 篇,与魏晋时期的著名赋家相比,他的作品量不算多,但却题材多样, 涉及鸟兽( 鸠赋 、 猕猴赋 ) 、城邑( 东平赋 、 亢父赋 ) 、友情( 清思赋 )等内容 而且颇富时代特色,充满批判与超现实的精神,玄思色彩比较浓重,在魏晋赋中是值得重 视的。学界探讨了阮籍赋的总体风格、讽刺特色、阮籍经历与辞赋艺术的关系,还对阮赋 的具体作品进行了研究。特别对大人先生传 ,论者从文体特征、形象原型、思想倾向、 写作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探讨。 阮籍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也是这时期阮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先后有近 30 篇文 章专门探讨,涉及到文学继承、文学影响、文学比较等许多方面。阮籍是魏晋之际最有成 就的文学家,他奠定了文人五言诗的基础,完成了文人化的程度,创立了以咏怀为题 的抒情诗的新形式。他的影响既表现在文学创作,也表现在生活作风和生活态度上。前者 是积极的,后者则是消极的。对于阮籍的文学史地位,学者往往通过与曹植、嵇康、陶渊 明、庾信、李白等的比较研究,进行探讨。2 通过上面的简单勾勒和回顾,我们可以看到,阮籍的研究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 文化心理、抒情方式、文学传承等许多方面都开拓了新的领域,得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 另一方面,我们还应看到,阮籍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阮籍的生平与思想研究中,阮籍的家世如何?阮籍与曹魏集团、司马氏集团的关系 到底怎样?阮籍与道家、儒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怎样形成的?魏晋玄学如何作用于 阮籍的创作?等等,这些问题作为阮籍研究的基础,都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分析,并得出 切实的结论 在阮籍诗歌的研究上,对阮籍五言诗创作方法、艺术贡献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其四言 咏怀诗的研究,韩国学者崔宇锡在魏晋四言诗研究3列有专章,他认为“其四言虽 同样抒发抑郁、伤怀之情,但大体措辞温婉,情绪较五言咏怀诗平和得多,似乎仍不失温柔敦厚 之诗教观念。(p126) ”另外,孙琯的阮籍四言咏怀诗三首浅议4对其四言咏怀诗 的源出、对四言诗的发展,以及四言咏怀诗与五言咏怀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 行了初步的探讨。但其四言诗的研究显然还非常薄弱,与五言诗相比具有哪些特点?这些 特点是如何形成的?与其他作家相比,其四言诗具有怎样的文学史地位? 另外,对其接受史的研究还缺少实质性的进展,对其文学史贡献有必要重新评价;而 目前学界对阮籍的辞赋和散文的风格研究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同时,在阮籍研究 中,某些方面研究的简单重复,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正是基于这样的总结与思考,阮籍的研究仍大有可为。因而,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魏晋 2 详参拙作阮籍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 绥化学院学报2008 年第一期,收入本论文附录二。 3 崔宇锡.魏晋四言诗研究m.四川:巴蜀书社,2006 版:124130 4孙琯.阮籍四言咏怀诗十三首浅议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5:74-76 4 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我选择了阮籍研究的论题;在全面研究阮籍诗文创作的基础上,我 将他的诗歌创作作为论述的重点。本文拟通过对阮籍诗文的重新考察,从作品本身入手, 结合作者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和其当时的思想变化,进而从总体上论证阮籍诗歌的写作特 点和艺术成就,力求对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做出新的认识。 5 第一章第一章 阮籍生平与诗文创作分期阮籍生平与诗文创作分期 阮籍,字嗣宗。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210) ,卒年尚有争议,但大多数学者倾向于魏 景元四年(263) 。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阮籍生活的时期正是魏代汉和晋代魏的 政权频繁更迭时期,这一时期大的兼并战争趋向平缓,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 倾轧。政治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阮籍也不例外,他的个性、他的作品的特殊 性,无一例外的展现了那个时代刻在他身上的烙印。 第一节 家世渊源第一节 家世渊源 关于阮籍的家世情况,他的直系血亲中,除了父亲阮瑀之外,史籍均无记载,然而种 种迹象表明阮籍在当时的盛名不仅是因为其过人的才华,更和家族陈留阮氏在当时享有很 高的社会地位有关。魏晋之际,魏文帝曹丕施行九品中正制,促使门阀士族形成规模,士 族和庶族的界限也越来越分明。 晋书阮籍传载: “文帝(司马昭)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 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以司马氏作为当世有名的高族大户,必然很重视门第的相称。正如 范文澜所说: “司马师娶东汉名儒蔡邕的外孙女羊氏为妻,司马昭娶魏名儒王肃的长女王氏为妻,这 都是司马氏通过婚姻来提高门第的一种表现”5而且陈留阮氏有史书可查的家族子弟也是累世做 官。根据晋书阮籍传和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卷十六)注引中提供的信息, 在晋诸公传 、 阮氏谱 、 杜氏新书及兖州记中记载的陈留阮氏的家族情况,以 及宋书列传第五十二良吏传中的相关材料6,现将其家族成员做了一个图表来说明 其家世渊源谱系7。 由图中可见,陈留阮氏虽非显赫大族,但历代都有子弟来做官,且子弟中多妙通音律, 如果只是一般的人家,在重视门第的当时是不会有那么多子弟出来从政,这绝非巧合,而 是家族的名望和良好的传承,才能做到如此。可见文帝欲为武帝向阮籍求婚,当然有拉拢 名士的可能,但阮籍的的家世文帝不会不考虑的,由此也可推测阮籍的家世也应该是当世 名门。 阮籍的父亲阮瑀,字元瑜, “建安七子”之一,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受业于 当时的大儒蔡邕。史书记载: “瑀少受学于蔡邕” 8, “瑀少有俊才,应机捷丽,就蔡邕学,叹曰: 童子奇眉,朗朗无双” 9,蔡邕这位东汉末年学识渊博的著名学者,对阮瑀尚赞叹不已,可 以想见阮瑀的资质天成,加上蔡邕的教育和培养,致使成人后的阮瑀的才华得到了曹操的 赏识,并逼迫阮瑀一定要出仕为他效劳,成为他的司空军谋祭酒,掌管记室,后为丞相掾。 5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版:第二册第四章 p367” 6 材料中提到“阮长之,字茂景,陈留尉氏人也。祖思旷,金紫光禄大夫。父普,骠骑谘议参军”可以推之阮长之 在陈留阮氏家族中的排序位置。 7 谱系图见附录二 8 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解.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王粲传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版 9 宋李昉等 14 人编辑, 太平预览卷三八五引文士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0 版 6 史书记载: “瑀瑀太祖(曹操)尝使作书与韩遂。时太祖适近出,随从,因于马上具草,书成呈之, 太祖揽笔,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 10,阮瑀敏捷的思路,横溢的才华由此可见。曹丕在典 论论文中也对阮瑀的文章加以赞叹: “瑀(陈)琳、 (阮)之表章书记,今之隽也。”不仅当 时人对阮瑀有这样的评介,明人张溥也认为阮瑀: “阮掾为曹操遗书孙权,文词英拔,见重魏 朝。若是乎行人有词,国家光辉,以之折冲御侮,其郑子产乎?余观彼书,润泽发扬,善辨若毂” 11。可见阮瑀的才华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阮瑀还善解音律,能鼓琴,具有一定的音乐 天赋。 拥有这样多才多艺的父亲,阮籍的博学和多才应该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不幸的是在阮 籍三岁的时候(212) ,阮瑀便撒手人寰。阮籍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教育和保护,但陈留阮氏 作为当时的大族,据晋书卷四十九记载,虽然“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 “北阮富而南 阮贫”,阮籍和阮咸的贫穷会受到北阮诸子弟的些许的轻视,但作为一个血统承继的北阮对 早孤的阮籍的物质上资助和教育上的帮助应该还是有的。史书的记载也证明了阮籍的家族 兄弟之间是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阮籍的族兄阮武就很欣赏阮籍: “(阮武)族子籍,年总角, 未知名,武见而伟之,以为胜己” 12阮氏家族虽非世家大族,但也是世奉儒学,早孤的阮籍受 到了阮谌、阮武父子的照顾,同时受到阮武一系世儒学风的影响,加之父亲留给他的良好 的遗传基因,致使幼年的阮籍早早便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史载: “阮籍幼有奇才异质,八岁能 属文。性恬静,兀然弹琴长啸,以此终日” 13,八岁就能写文章,还会弹琴长啸,如果没有良好 的家世背景, 没有一个世代奉儒的家族的风气的影响和教育, 仅仅天赋异禀是毫无用处的。 第二节 壮志昂扬的阮籍及其诗文创作 第二节 壮志昂扬的阮籍及其诗文创作 阮籍的成长虽然也经历了幼小丧父,家室贫寒的艰难,但从大环境来说,到阮籍的 整个青年时期,正值三国鼎立形成后曹操父子在北方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战争给社 会带来的创伤开始痊愈的时期。到魏明帝在位时(226239) ,政治形式继续稳定,人们 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对现在的稳定发展的局势充满了希望。而这时的阮籍正是思想形成时 期,从 17 岁到 30 岁。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家奉儒风的影响,使青少年时期的阮籍充满了乐 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像苏轼所言: “嗣宗虽放荡,本有志于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 于酒” 14;元人杨维桢也说过: “ (阮籍)盖以英雄自命,不在刘项之下,慨然有济世之志者也” 15。 10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典略 11 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阮元瑜集题辞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版:759 12 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赏誉注引陈留志 13 太平预览卷六二引魏氏春秋 14 钦定四库全书东维子集卷 18, 竹林七贤画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电子版 15 同上, 东坡志林卷四 7 儒家治世的理想致使此时的阮籍不仅“志尚好诗书” , (其十五) 16钻研儒家经典,而且“少 年学击剑” (其六十一) ,兼学武。希望自己文武双全,实现“济世”的宏愿。 他的咏怀诗中有多首来回忆少年时这段意气风发,志气昂扬的时代,如其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其六十一: 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 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里垧。 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其四十三: 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 元凯康哉美,多士颂声隆。 休哉上世士,万载垂清风。 彰显少年英雄勤学苦练,不慕荣利,以贤者为榜样,希望将来挥剑饮马,建立功勋。 不仅如此,阮籍还塑造了顶天立地建功立业的雄杰之士和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忠义壮 士。 以寄托此时作者强烈的建立功勋的理想并刻画了自己心目中偶像的形象, 如其三十八: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 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 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 捐身弃中野,鸟鸢作患害。 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其三十九: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鸟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16 本论文中引用的阮籍咏怀诗 ,皆出自阮籍著,黄节注,华忱之校订的阮步兵咏怀诗注m,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4 版,所引用的阮籍文,则出自韩格平注译.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阮籍集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 社:3-169,以下再出现引用诗文,只注明篇名和页码,别不赘烦。 8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这时的阮籍性格中虽然还有些怪: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 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 ( 晋书阮籍传卷四十九)但总的来说还是充满着理想,是阮 籍性格中光明积极的一面在发挥作用。 另外,作为儒家经典的礼记中,认为音乐体现了宇宙的和谐,并且对移风易俗、 伦理纲常的教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结合礼、刑、教,成为治世的工具。阮籍作乐论 阐述其的音乐观,以站在“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层面,来审视乐的本质和功能,认为音 乐可以作为“刑罚不用而民自安”的治世工具,并且重视音乐的社会功用,承认礼制的社 会作用。其乐论中反映的思想正是礼记乐记中体现的思想。充分展示了儒家对 音乐的态度,表达的是儒家的治世思想,可以推断应是此一时期的作品。 第三节 怀珠自安的阮籍及其诗文创作 第三节 怀珠自安的阮籍及其诗文创作 魏景初三年(239) ,明帝卒。240 年,齐王曹芳即位,改元正始。从正始元年到嘉平 元年(249) ,正好十年,阮籍由三十一岁到四十岁。这十年中,司马氏集团与曹魏政权的 斗争逐步升级,最后走向分裂。政治局势的动荡不安自然对阮籍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不仅使他的儒家理想走向破灭而转向道家以求自安,而且对于时局的动荡采取了 回避态度:正值壮年,却不求仕进,转向隐居。 魏明帝曹叡临终之时,将八岁的幼主曹芳托付给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曹爽是已 故大将军曹真的儿子,属于曹氏皇族的一支。曹爽本就缺少谋略,只是靠着父亲曹真曾经 的威望和与皇室的同族关系而居此重位。但其并不自重,登上高位后,初期对司马懿还算 尊重: “以宣王(司马懿)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 三国志魏书九曹爽传 ) ,但 很快就忘乎所以了,开始采用丁谧的计策: “使爽白天子,发诏转宣王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 内欲令尚书奏事,先来由己,得制其轻重也。” (同上)表面上更为尊崇司马懿,而实际上却 是剥夺了司马懿辅政的权力,开始结党营私, “专擅朝政” 。将自己的亲族子弟安置在各个 部门,并启用了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夏侯玄等人作为自己的亲信谋臣。从此 以为大权在握,便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生活。然而在执政期间施行的一些政策却屡屡失当, 充分暴露了他的无能。此时的阮籍对曹魏政权是有些失望的,对曹爽的无能也同样看得一 清二楚,对于政治也就有些灰心了,加上他本来的恬静自安的禀性,所以对于正始初期蒋 济的征辟也就拒绝了: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 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 9 篲而文侯拥;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 之者,为道存也。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 黍稷之余税。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初,济恐籍 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 ( 晋书阮籍传卷四十九) 对于后来曹爽的亲自征辟,阮籍也没买账,照样拒绝了事。从历史记载上看出,这时的阮 籍出仕与否还是比较自由的,他的出仕(包括为尚书郎)是青少年时期的理想还在起着作 用,他的不出仕可能真有身体不好的现实原因。另外的更重要的是其看到现实的政局的不 稳定,曹爽集团的胡作非为,让他对时局一再的失望,直至绝望。 曹爽对司马懿的排挤, 当然引起司马懿的不满。 但他并没有公开和曹爽对抗, 而是 “称 疾避爽” ,采用了韬晦之策,伺机起事。司马懿是一位很有谋略的人,他历经曹操、曹丕、 曹睿三世,长期统军出战,立下赫赫战功,拥有很高的威望,并且也具有很深的城府,以 曹爽的浮华公子是不能与之抗衡的。到了正始末期,曹爽和司马懿的公开决裂,也让当时 人包括阮籍感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以司马懿的谋略和为人,不会一任曹爽跋扈 下去的。因此对于阮籍来说既然不能改变时局,就只好改变自己,让自己远离政治,以求 洁身自好。 这一时期反映在阮籍作品中则是儒玄的互相换化和互相补充。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有通易论 。在通易论中,作者突出强调了易经在立身处世、齐家治国方面的 重大价值,伸张儒家治国之本。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儒家理想,寄予在对易经的解 释之中,还在坚持儒家思想,但已经有所动摇;正始后期,受时风影响,对玄学有了深入 研究,作通老论 , 达庄论由儒入玄。这一时期还作有辞蒋太尉辟命奏记 、 辞曹 爽辟命奏记等两篇比较有名的公文。 第四节 意气消沉的阮籍及其诗文创作 第四节 意气消沉的阮籍及其诗文创作 正始十年(249)正月甲午日,司马懿趁曹爽兄弟陪少帝曹芳出洛阳城到高平陵祭魏 明帝之机,发动政变,一举屠杀曹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张当八家, 夷灭三族,手段及其严厉、残忍,史称“典午之变” 。此次事变给曹爽势力以毁灭性的打 击,司马氏基本上控制了政局。随后,司马氏集团继续血腥镇压异己: 嘉平三年(251) ,诛太尉王凌,夷三族,杀楚王曹彪; 嘉平六年(254) ,诛夏侯玄、李丰、张辑、苏铄、乐敦、刘贤等,夷灭三族,废少帝 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正元二年(255) ,镇压了毋丘俭、文钦的反叛; 10 甘露二年(257) ,镇压诸葛诞的反叛;甘露五年(260) ,高贵乡公谋诛司马昭,事败 被杀,司马昭改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 至此,曹魏集团的势力被完全消灭。到景元六年(265) ,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 炎就代魏称帝,正式建立晋朝。从正始十年到甘露五年,是司马氏集团诛杀异己,逐步篡 权的过程,司马氏对反对派的镇压是及其严苛的,一时间血雨腥风,人人自危,普遍对自 己的命运和生命感到极大的忧惧。阮籍亦不例外,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 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晋书阮籍传卷四十九) 。于是躲入竹林, 谈玄饮酒,不与世事。 与阮籍有着同样感受的嵇康等人为躲避世事的险恶,也进入竹林,相约饮酒谈玄,结 成“竹林七贤” :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 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 ( 世说新语任诞 ) 然而,在司马氏高压的政治统治之下,想要真正的远离政治,躲入竹林是不可能的。对于 这种高压的政治环境下,文人的不能自由,陈寅恪先生有很精彩的论述。 17阮籍等人在“典 午之变”后就很难像正始时期那样,对于是否出仕有个人自由的选择。司马氏为巩固政权, 需要名士们表明立场,因此正始以后不久,竹林中的大部分人先后出山做了官。然而这些 人身在庙堂,却心在山林,以朝隐的方式希望离政治远些,因而借服食求仙、纵酒清谈等 种种放诞行为来掩饰内心对现实的失望和朝不保夕的苦闷心情。他们的这种特殊时期特殊 行为在当时士人阶层中极具有典型性,为后世所关注,甚至效仿。 阮籍的生命后期,从正始十年(249)到景元四年(263)正好经历这段政局及其恶劣 的时期,阮籍的放诞行为和作品的隐晦风格呈现出特殊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代表了这一 时期文人普遍的消沉的心境,即使躲入竹林也难以消除心中的忧惧和不平,然而竹林也非 “世外桃源” ,司马氏的强权让“竹林七贤”纷纷,走出竹林,走入不同的生活,而内心 的消沉却不敢流露在外,只能在作品中一诉衷肠,甚而讥刺入骨以消解心中的郁闷。 这时的阮籍,因为时局的险恶,内心的苦闷和自身处境的尴尬,致使其: “籍虽不拘 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这样不评论时政,不等于他没有感觉, “胸中怀汤火” (其 33)的煎熬使他即使感觉“终身履薄冰” ,也还是抑制不住诉说的愿望,在现实不能 说,就只好借助文章,运用隐晦的曲笔来稍解内心的苦闷,因而阮籍的作品还主要集中在 这一时期。 咏怀诗的绝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的创作的,现实的不自由反映在诗歌中, 才会出现那么压抑的感觉,令人身置于那个社会中,感受到高压政治下文人的煎熬。另外 17 陈寅恪先生在讲到侯朝宗在清初应乡试时说: “殊不知建州入关,未中乡试,年方少壮之士子,苟不应科举,又 不逃于方外,则为抗拒新政权之表示,必难免于罪戾”出自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中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1 年版:729 11 他这一时期还创作了东平赋 (252) 、 亢父赋 (约 252) 、 首阳山赋 (正元元年,254) 、 清思赋 、 猕猴赋 、 鸠赋 、 为郑冲劝晋王笺 、 与晋王荐卢播书 18、 答伏义书 、 大人先生传 。 18 关于与晋王荐卢播书的作年:据晋书卷二帝纪第二文帝中记载“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复命帝爵秩 如前,又让不受” 、 “六月,改元。丙辰,天子进帝为相国,封晋公,增十郡,加九锡如初,群从子弟未侯者封亭侯, 赐钱千万,帛万匹。 ”由这两段历史记载中可见,写此文的时间应不早于晋元元年。应该是此一时期作品。 12 第二章 第二章 阮籍思想与诗文创作阮籍思想与诗文创作 第一节第一节 魏晋玄学与阮籍诗文创作魏晋玄学与阮籍诗文创作 作为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阮籍以他的创作和行为,诠释了魏晋之际的玄学理念, 并以自己的影响力为“竹林玄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贡献。 一、玄学的发生与特点 魏晋玄学在魏晋时期正始时期(240-249)兴起。它的定义可以采用汤一介在郭象与 魏晋玄学一书中的概括: 是指魏晋时期以老庄思想为骨架企图调和儒道、会通“自然”与“名教”的一种特定的哲学 思潮,它所讨论的中心为“本末有无”问题,即用思辨的方法来讨论有关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本的 问题,也就是说表现为远离“世务”和“事物”形而上学本体论的问题 19 这种哲学思潮的兴起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的变化分不开的。东汉末年,原来统治两汉 时期思想的经学已走向没落,因为经学在经历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辉煌后,随着 发展渐渐演变具有了谶纬迷信的成分,在学术上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可信度,另外,经学 发展到东汉末年之时也因为研究的愈加细致,而出现了过分繁琐的弊端, 汉书儒林传 中就提到过“一经之说,至百余万言” ,穷经皓首,一部经书的章句就足以令所学之人苦 苦学习一生。这么迂腐而琐碎的经学已经不适应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的动荡和变化了。社 会的动荡已经很难让人能够静下心来研究浩繁的经书了,面对战乱和动荡,人们的思想也 从经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思考关于天地生死这样的大问题, 而魏晋玄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玄,取自老子首章“玄之又又玄,众妙之门” 。王弼解释为“玄,谓之深也。 ” ( 老 子指略 ) ,玄学的根本意义就是指玄远之理。即不讲具体的道理和事物,而是追求精神上、 人格上的玄远。因此在玄学的发展上老子 、 庄子 、 周易则作为三玄,成为玄学理 论的源头而备受玄学家们的推崇。由于玄学直接来源于先秦道家,因此它在理论形态或思 想形式上表现为“复古” ,表现为对老庄之学的继承。然而与先秦道家不同的是,它的许 多重要问题是围绕着儒道关系而展开讨论和研究的,并揉进了时代的新内容,在理论形态 或学术形态上表现为儒道结合或儒道对立两种倾向。 因此 “正始玄学家所进行的工作就是对儒、 道两家思想的改造,并进而调和二者的关系”20,儒家贵名教,道家重自然,玄学的特征就表现 为,对儒道两家学说改造基础上而建立起关于“自然和名教”的关系之辨,玄学的所有论 题所围绕的核心也就是这一点。 二、玄学与阮籍诗文创作的关系 历来对阮籍的评价中尤以钟嵘和李善的说法更为确切和到位,因此一直为研究阮籍的 后学们所揣摩和研究,希望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关于阮籍的更为准确的信息,以正确解读: 19 汤一介著.郭象与魏晋玄学 (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版:13 20 高晨阳著.阮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版:56 13 其源出于小雅 。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 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 雅 ,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 趣难求。颜延年注,怯言其志。 21 嗣宗身仕乱朝,常恐 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 之下,难以情测。 22 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点,即对阮籍诗文的确切所指有所保留。钟嵘说“厥旨渊放,归趣 难求。颜延年注,怯言其志。” ;李善说“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蔽,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既然是 归趣难求,文多隐蔽,那作品应该是很模糊不清的,这样的作品又怎么会有感染力呢?然 而,历代对阮籍的评价和研究则又说明,阮籍的诗文是有着巨大的感染力的,他诗文中充 斥的情感和表现的内容又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和作者本身表达方式的 特殊性是密不可分的。 阮籍作为一位哲学家和文学家,他能够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有机的结合起 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